教育学论述题答案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1、试论述蒙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贝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

她的教育理论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她视教育委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统一,允许幼儿个别的学习。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

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要具有以下特点:a、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b、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

c、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

d、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

(3)教师的作用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教师为幼儿精神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

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

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予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予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

没有作业组织的自由将是毫无效益的。

没有作业手段、被放任自流的幼儿将一事无成。

因此她认为,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

(5)重视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

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设计了一套教具。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论述题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答: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就是要坚持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把好“出口”这一关。

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

为此,首先应提供更多选修课程,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修课,互相承认学分,使学生在专业方向、知识结构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其次,改变教学方法,开设学习学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更多地采用自学指导式的教学方法;最后,应加大学习时间的弹性,允许学生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完成学业。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高校教师主导作用,应更多地体现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术思想的启发,研究方法的训练。

而学生的主动性,则体现在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去摸索,学会思索和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这中间,教师要做的,是为他们指引方向,使他们少走弯路。

但是,路还是要让他们自己来走才行。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答: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性,主要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就是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融会贯通在学科教学当中,而不是在学科教学的课堂上讲唯物主义的教条。

其实,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科学思想的哲学总结,它与具体科学理论的关系,是一种抽象与具体、低级与高级的关系。

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在物理学早期的发展史上,就有着很生动的一些事例。

在那个时期,物理学知识还很少,很不完整,人们往往只能根据已知的一些片断的知识,推测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运行规律,形成了许多的物理假设,构成了当时看来很成功的一些理论。

在对物理事实知之不多的情况下,出错的可能性远远高于猜对的可能性。

出错的人当中,不少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一些物理学大师。

但是,当新的实验事物证明原有假设的错误时,这些大师们都豪不犹豫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马上着手修改自己的理论,甚至完全“推倒重来”。

教育学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论述题汇总

1。

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和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答: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2。

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间接学习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1。

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

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交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使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

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利弊,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应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吸收各自的优点,摈弃二者的不足,使教育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2.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

答:(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声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星期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的运动。

这一运动队发展中国家有特别的意义。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再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

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的变化等.3。

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

不平衡性,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同一发展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1、简述科教兴国。

答:(1)科教兴国提出的背景:1995年提出。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2)科技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教育的科技作用。

现代教育是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现代教育有利于科技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现代教育有利于国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2、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教师的能力结构。

答:(1)了解学生的能力;(2)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3)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施加影响的能力;(4)自我调控能力(5)联系实际3、简述我国教育先行战略。

答:(1)教育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及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2)教育具有滞后性,培养人才是个长期过程,所以教育要先行(3)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教师的知识结构。

答:(1)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4)教育理论知识,(5)联系实际5、马卡连柯转化爱迟到的彼得连柯贯彻的什么原则?答:个别教育的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怎样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答:(1)学校教育是每月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全面、系统、深刻;(3)学校有专职教师;(4)教育要遵循顺序性,循序渐进地进行;(5)教育要遵循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7、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要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请分析这句话的教育原理。

答: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8、联系自身实际,说明你打算如何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修养?)答:(1)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与教师团结互助,以身作则;(2)知识能力修养:精勘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各种能力。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

三、论述:1、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认识!答: 1.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依据。

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这种观点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

这种教育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体社会化、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政治品质的发展。

持社会本位观的人以社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认为社会与个体关系结构类似于“有机体”与“细胞”的关系结构。

社会作为有机体,个体则分布在由社会各个子系统组成的“器官”中,起着机体基质的作用,社会处于决定性、中心的地位。

社会是目的,个体则处于从属地位,是实现社会目标的手段,个体必须加入某一社会系统,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个人才有价值。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及理论依据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这种高教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

持个人本位观的人将教育的立足点移至个体,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类似于“有机体”与“环境”的关系。

个体作为有机体,而社会则成了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个体实现自己生命价值与发挥潜力的舞台。

个体处于中心地位,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是目的,社会是为个体生存与发展服务的手段。

3.两种价值观的评析及现实抉择(这一块是答案的重点)这两种高等教育目的观既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

社会本位观肯定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强调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把服务于社会放在首位,这对于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发挥高校的功能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另一方面,绝对的社会本位观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一些问题:导致高等教育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波动而波动,使高等教育缺乏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往往做出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蠢事;没有分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容易导致高等教育走偏方向和短视行为;容易助长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忽视和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教资考试】教育学论述题(含解答)

【教资考试】教育学论述题(含解答)

【教资考试】教育学论述题(含解答)【考前必背】教育学论述题教育学-论述题(1-3)1、试述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2)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

(3)教育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

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环境下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

2、试述教育民主化的内涵。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

前者是把民主的外延扩大,即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是教育的内涵的加深,即把专制的、不民主的、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成为民主的教育。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引申。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等。

概言之,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教育学论述题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答案1论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

答:由于人的发展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因而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一般说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⑴先天的遗传素质⑵后天的环境;即自然⑶教育;即社会因素。

⑴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③遗传素质的生理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④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⑵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的范围②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的性质③社会需要也影响人的发展。

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面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③学校教育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④控制、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即有遗传后天环境的教育等。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质和理解。

答: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

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③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

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

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教育学考试论述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考试论述简答题及答案

学校教育也是狭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方针是国家指针.是对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学实际上就是教育践经验的汇编此,它是运用理性的思考对实践经验进行分标研究,找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背后的客观规律,总结上升成科学理论的,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教育从一产生起就是具有阶段性此观点错误教育是伴随段性,而是一种全民教育,自从进入阶段社会后,教育才是有了阶段性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关系教育学不等于论,是客观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而教育方针政策是主观制定的,是一定阶段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而制定的,二者可能一致联系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一定阶段、集团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也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这样,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才能比较可行,同时,教育学也要团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试述教育的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它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使新生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段社会作为阶段斗争工具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段社会中具有阶级性,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性,在阶段社会中有阶级性,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指教育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即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三方面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等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几方面简述教育的育人功能1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发展,使生理植于个体之中; 3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造就出合格的社会成员.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识误的1教育对政治经济,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能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遗传也称遗传素质,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点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的发展:运用教育基本规律,分析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正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决定了这个人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此观的发展的唯一因素,人的发展是由环境机械决定的,它忽略了遗传素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切合实际地夸大了环境的作用,从而彻底否定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超越性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身心方面共同平均的发展此观点错误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人的身心各方面都得到自由充分统一的发展儿童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此观点错误儿童身心发展受遗传素质.其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要适时和掌握关键期此观点错误错误,做到因材施教试述遗传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1遗传素质为人身心发展进程及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规律1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随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的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实教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13教育能控制和利用环境的影响4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主要表现1表现在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新上; 3表现在老师的教育机智上,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教育情景的细微变化,迅速机敏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德育目标:面的总体规格要求.道德认识:道德目标是指社会对正在.道德情感:. 中学生教育应如何进行使其健康全面的发展1家庭、学校、. 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有节奏学习讲效率. 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发展教育. 5加强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重视人生观教育7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如何理解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1影响,以获得自身的发展的2人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映,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正确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教育者是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试述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制约性一方面教育在人的发,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控制和利用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当然,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另一方面,教育要受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主要是受以下规律的制约: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环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育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所要达到预期结果,规定了把受教,集中体现为培养人的质量标准,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总要求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或具体质量规格试述中等教育在整个国民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一方面它是初等教育的发展和延伸,对初等教育的发展有极大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是高等教育的基础 2普通中等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3中等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由其身心发展的特征决定.简述确立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客观依据1教育目的和目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受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 4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有哪些内容1;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教,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2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是唯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同时,也包括道德的发展;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课程制度的制约因素1社会因素: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对课2科学文化要素:教育的功能在于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对学校课程的完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3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制约课程的内部因素编写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基本原则13理论联系实际的统一4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相结合5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80年代我国课程的弊端1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的教材过3中小学各门学科的内容偏多偏难偏深教学要求偏高,突出升学要求4对于民族优秀文化和国情教育注意不够.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1课程任务方面,,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2课程结构方面,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具有均衡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方面,改变课程内容提要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科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4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爱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课程评价方面,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分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课程管理方面,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国家教师制度:国家教师制度是指一国以法律规定和推行.教师资格制度:教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职务制度:国务的程序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的总称.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顺利实行教育教学工作;履行自已崇高的社会责任的重要保证.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交往而产生的关系.教育机制:是老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并付诸动以解决的问题和能力.为什么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反映老师劳动具有创造性此观点正确,首先表现在要从教育目的和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学生的未来,塑造美好的心灵,纠正学生已经形成不良行为习惯.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新一代的艺术家”等词,颂扬教师的工作,这正好说明教师工作的创造性.辨析人民教师只要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就可以胜任教育工作此观点错误,使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肩负着教好功课,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审美情操等职责.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以及一定的教育实际工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这样才能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辨析师生关系中的“尊师爱生”,尊师是主要的一方面此观点错误,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尊重、热受学生,才能使学生尊敬自己,所以,尊师与爱生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教师劳动的特点老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长期性4示范性5教师劳动的个性劳动成果的集体性.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2.教师享有的权利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告酬待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依据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教遵守宪法、法律和积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规律1从教育是一主体地位,决定了他对教育实践对象,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身心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学生的身心朝向与社会要求相统一的方向发展,体现了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从学校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来看,教师是一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的.3从学生的发展过程来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是因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只有在自身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中才能获得发展,夫底是感性认识的获得,还是理性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经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和活动来实现的,这是教师无法包办代替的.4从内因外因来看,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是通过愉因而起作用的,同时,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是为了学生服务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要以学生学习效果来衡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教育的任务内容是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衡量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具有的特点,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是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坦诚的对话与感情交流以之中,建立起师生之间信任关系,师生之间有矛盾和问题时,要用民主平等的方法去解决,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亲密无间.2尊师爱生,尊师爱生是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最集中的体现,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这是搞好教育最有利的条件,这种师爱是严与爱的和谐统一,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反映,它能使学生产生尊师和好学上进的心理,尊师爱生对学生性格的形成,能产生积极的影响.3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也是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今天,老师要一边教,一边努力进修学习,包括向自己所教的对象学习,教与学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为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和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有赖于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家庭、乃至于社会的配合.但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教育水平、专业知识、教育能力、思想品德等职业品质修养水平,因此,只要老师充分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业修养水平.因此,只要老师充分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和业务修养,悉心关怀学生和热爱学生,就一定能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德育:“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内外障碍去完,实现一定的道德动机的心理品质.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指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手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把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的社会意识形态,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论述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论述题

1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理解。

答: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点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曾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试论述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答: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a学生认识的主要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b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b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a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b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a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b学生具有主动作用。

3教师对于教育研究有何意义?答:1)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养成研究的态度和习惯,掌握研究的方法,可以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强教师的专业乐趣和价值感。

2)教育科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教育学名词解释,论述题答案

教育学名词解释,论述题答案

1.狭义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⑴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⑵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⑶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室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3.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⑴教育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⑵教育对象: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是教育活动扩大到民间。

⑶教育目的:孔子认为教育是以完善人格为首要目的。

⑷教育内容: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知识学习室为道德教育服务的⑸教学原则与方法:①因材施教的原则②启发诱导的原则③学思结合的方法④谦虚笃实的方法⑹道德修养的方法①立志有恒②自省自克③身体力行④改过迁善⑺教师观他认为教室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要有热爱学生,为师无隐的奉献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4.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⑴立志有恒。

孔子认为人要有远大的人生志向,这是进行道德修养的基础,要实现人生理想,还要有恒心和毅力。

⑵自省自克。

孔子认为自省自克是有道德修养的标志。

⑶身体力行。

孔子要求学生要言行一致,言行相顾。

⑷改过迁善。

孔子认为道德修养是一个改过迁善的过程。

5.教育原则有哪几点⑴教学相长。

教育学式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

⑵预时孙摩。

包括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集体及教育原则⑶课内外结合。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⑷长善救失。

教师只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材施教,学生呢改就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⑸启发诱导。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启发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

6.昆体良的主要教育思想⑴他主张雄辩家应该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不单纯是有才能⑵他是班级授课方式的拥护者和提倡者。

⑶他主张教育应该因材施教⑷他反对使用体罚7.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⑴他认为教育史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⑵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⑶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⑷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⑸为各年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8.教学的方法⑴“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⑵“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9.教学的五步骤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给学生提供足以产生问题的资料、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10.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⑴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⑵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⑶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⑷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和综合⑸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1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⑴形成初步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⑵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⑶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⑷了解教师职业及其环境1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⑴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⑵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13.教育发展史的划分⑴原始教育形态⑵古代学校教育⑶现代学校教育1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例如1.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依据:(1)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2)学科和教材的特点;(3)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知识水平;(4)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有个初三的学生,英语考试得了97分,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却对家长说:“你儿子考了97分,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另一个学生平时成绩不好,这次考了一个95分,自己也不高兴,因为有个平时成绩比他好的同学这次考了92分,老师批评这个同学时说:“莱某都考了95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制造了大量的自卑者。

请用教学中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等理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学生享有身心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

(2)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有知识上、智力上的影响,更有思想和人格上的影响。

(3)教师管理上的专制、权威导致学生的被动和消极态度,只会制造大量的自卑者。

3..试述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3)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4)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5)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4.某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标准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教育学的论述题及答案

教育学的论述题及答案

1、论述教育的起源?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

(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的发生归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和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分歧。

给予肯定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论只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和交流;实行人才交叉培养;开设各种程度的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国际化。

总之,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2)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的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

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

4)体现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和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

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的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的更普遍,内容更丰富。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

材料分析题:某学校的几位老师在办公室闲聊,甲老师说:“我们班的张某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倒数真是没办法了,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

”乙老师说:“听说他爸爸是登板车的,也就是小学文化。

不像我们班的王某,回回考试都是第一名,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

”丙老师说:“就是嘛,这也不能怪我们教育得不好。

俗话不是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独生子会打洞’”。

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几位老师的观点。

【参考答案】材料中的几位老师持的是“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最后,个体发展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能有效的整合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影响,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身心发展。

所以,单纯强调遗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片面的。

更抹杀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影响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简述素质教育基本内涵。

【参考答案】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基本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六、简答题1.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哪些角色?【参考答案】一般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榜样;管理者;朋友。

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的新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学前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论述题:1、试论述蒙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贝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

她的教育理论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她视教育委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统一,允许幼儿个别的学习。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

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要具有以下特点:a、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b、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

c、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

d、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

(3)教师的作用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教师为幼儿精神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

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

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予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予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

没有作业组织的自由将是毫无效益的。

没有作业手段、被放任自流的幼儿将一事无成。

因此她认为,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

(5)重视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

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设计了一套教具。

教育学课后简答论述题答案

教育学课后简答论述题答案

教育学课后简答论述题答案绪论教育与教育学简答题1、孔子得教育思想有哪些?①孔子得教育思想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得思想:1 、教育对国家稳定与社会得发展有作用。

2 、提出“ 庶、富、教” 得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就是立国得三要素;3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对教育对象得观点:1 、提出“ 有教无类” 得观点;2 、不包括社会底层得劳动人民。

②孔子得教育思想2•孔子教育目得得观点:1、培养一批“士”与“君子”;2、以完善得人格为教育首要目得。

•孔子得教育内容:四教:文(文化知识)、行(行为规范)、忠、信;•孔子教学原则与方法:1、因材施教原则:夫子教人各因其材2、启发诱导原则:“不愤不启,不渄不发。

”3、学思结合得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谦虚笃实得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知也”③孔子得教育思想3•孔子得德育思想1、立志有恒:确立人生远大志向;“志于仁”2、自省自克,道德教育贵在培养道德得自觉性;“躬自厚而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3、身体力行,“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4、改过迁善、“改而不改,视为过矣!”。

•孔子教师观: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得工作态度;2、热爱学生;3、以身作则,讲究教学方法。

2、夸美纽斯得主要教育观点就是什么?一、教育得作用与目得:1、教育就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得手段,能促进人得发展;2、教育得目得就是培养在身体、智慧、德行与信仰几方面与谐发展得人;二、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得原则;就是夸美纽斯思想体系得根本原则;三、第一次提出班级授课制;四、提出统一学制与学年制;五、为各级学校设置广泛得学科课程;六、建立教学原则体系。

3、杜威得主要教育观点就是什么?1、教育得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得改选与改组;2、关于教育得目得:使学生不断生长下去;3、论课程与教材:活动课程与“做中学”得教学原则;4、教学得五步骤5、儿童中心论;6、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活动作业中心。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1.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
答案摘要:(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这种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师生关系是对话交往的关系,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
①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它才能、兴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②教育对人的道德面貌也有影响作用。
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④从教育本身而言,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提高全民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1.试论“教育先行”
答:(1)两极之间的对立: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点的矛盾冲突(2)寻求两极之间的平衡: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的融合趋势(3)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的确立
2.试论述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及新的发展特点。
答:(1)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课程价值取向A、突出伦理政治的课程价值取向。B、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C、强调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2)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3)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4)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5)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6)强调国际意识的培养
(4)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现代教学应努力克服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割裂开来的偏向,在强调从书本中系统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掌握直接经验的乐趣,以实现现代教学的目的。
(5) 动力与操作的关系。现代教学的良性循环需要教学动力和教学操作的良性协作,以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教育学论述题精选50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精选50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精选50题及答案论述题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1.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

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 教育的终身化。

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

3)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当前我国小班化教学发展有哪些机遇?存在哪些挑战?
答:1997年起上海的10所小学进行了小班教学试点,每班学生最少19人,最多不超过28人,每班配备2.5名教师。
一、实施小班教学的优点。
1、增加了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和交流的密度。
2、学生的个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答:要转变课程评价的功能,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服务。具体要求有: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②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③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继续实行高中生毕业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④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热情慷慨、善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尊重学生、耐心温和等。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有:冷漠、孤僻、主观偏心、过分挑剔、嘲讽学生、经常骂人、对学生没有同情心等。
7.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你了,请你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你的便”。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13. 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实际,讲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掌握知识,同时还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学习新知识时要注重联系实际;②学懂新知识后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③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④根据实际需要开发校本课程。
1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看法?
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才能转化称为他们自身的财富。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得再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4. 论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和新课程的关系?
答:一、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在层次上是不同的。
全面发展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最高层次,素质教育相对全面发展教育而言是隶属层,它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必经阶段。全面发展教育是照应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而提出的命题,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们必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必须依据全面发展的内容来确定自己的内容,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解决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力争取得素质教育突破性进展。如果所素质教育是导向、是目标的话,那么新课程改革则是行动、是方法,它会更加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答:这个孩子的家长并不懂得什么是正确的师生关系,而且不知道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以及其对学生的积极意义。对师生关系的认识:①教育教学上是教和学的关系;②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③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④心理上是相容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②了解、关心和爱护学生;③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④热爱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⑤严格要求学生;⑥建立教师威信。
三、学校教育。作用:①学校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方向作出了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①选择性作用;②自觉性作用;③创造性作用。
3. 试论“五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一、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个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德育是教人如何做人处事,智育注重提高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体育关注改善人的身体素质,美育则提升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则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作精神和技术的准备。
6.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答:①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主要表现在:①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③热爱教师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④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②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宽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科学知识。
③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说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研究能力。
5.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着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和学的关系;②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③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④心理上是相容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就是师生关系建立、调整和优化的过程。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策略有: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②了解、关心和爱护学生;③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④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⑤严格要求学生;⑥建立教师威信。
从以上认识可以得出,孩子即便不听话,但不听话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需要耐心引导。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公民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以爱为基础和谐发展。师生关系的融洽,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理解和信任,消除障碍,加快教学要求的内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8. 试述我国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二、论述题
1.试述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适应这种顺序性,注意阶段之间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引导受教育者更好地从低一阶段到高一阶段过渡,加强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充分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坚毅和努力的品质,促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五育之间互相联系。五育虽然相对独立,但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教育实践中,应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教育。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应强调德育和智育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德育解决的是人发展的社会价值方向的问题,它保证教育的大方向,因而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智育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提供科学知识和智慧基础,没有科学知识,人的品行、美感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就难以有效进行。当然,这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各育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10. 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答:教学方法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效率。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根据学科性质来选择教学方法;②根据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③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④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来选择教学方法;⑤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⑥根据教师本人的素质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此外,教学过程的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时限等也会影响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3、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
4、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因材施教。
5、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提高。
二、目前小班教育存在的挑战
一些学校把“小班化”简单地理解为人数少、教学条件优。不惜扩大普通班班额腾出教室,换上新型课桌椅,铺上红色地毯,装上冷暖空调,把教室打扮得光彩夺目。而教学的方式一成不变,还是应试教育的老面孔。学校对小班学生画地为牢,下课也不让学生走远,生怕学生受伤,不好向家长交待。普通班的学生怪父母不会赚钱,小班的学生自以为自己是学校的“白领”,这种“一校两制”把学生分成了“平民”和“贵族”,从根本上违背了义务教育让每一位适龄儿童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2.试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一、遗传素质。作用为:①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③遗传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二、环境。作用为:①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和条件;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9. 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答: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是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代教学改革中仍处于核心地位。①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是人类智力和智慧的接近,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人类认识的方法,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并学会运用,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②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能力水平。能力发展的好的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与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③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有一定的条件:第一、学生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第二、学生只有经过独立的思考、探索和发现,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教学中,注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巩固知识,注重启发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学会获取和运用知识的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三、总结
小班化教育使学生大为得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由于班级人数少,活动空间增大,教学形式可灵活多变,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和互相交流的机会也相应增多,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以小组学习为主的形式则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老师的办公桌搬进教室,一天8小时与学生相处,作业当场面批,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利于进行个别化教育和因材施教。家长、教师都反映,接受小班化教育的孩子个性特长和师生间的融洽程度等都高于大班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也较强,尤其是自理、自治、自学等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因些,小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小学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要从缩小班级规模出发,确立符合当代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致力于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未来人,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学校的教育教学机制。小班教学的核心在于教育思想和教师素质,需要在少数条件成熟的学校作进一步的试点,不能搞“一校两制”,更忌一哄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