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和新闻
中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
中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的,人们在传递信息时只能依靠各种传统的方法和手段。
这些传递信息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人们智慧的运用,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
一、烽火传信烽火传信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通讯方式。
主要是利用山岭上的高台或山顶搭建烽火台,当有军情或重要消息需要传递时,就点燃烽火,让后方远望的军民得知。
这种方法的代表性故事有《三国演义》中的“连环计”。
在这个故事中,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刘备的蜀汉,曹军主力在潼关一带,大将夏侯惇则被派往“剑阁”防守,以防刘备的援兵袭击。
夏侯惇一方面要抵御蜀军的进攻,另一方面还要时刻等待曹操的命令。
曹操得知蜀军准备夜袭,派他的近臣曹洪送信给夏侯惇。
曹洪千里奔袭后来到了潼关,但由于夏侯惇这时正在指挥战斗,无法接到信件。
曹洪急中生智,寻找了一块大木板,写下重要的军情,并将其点燃放入了对蜀地有了解的山民手中,让他赶往“剑阁”传递消息。
最终,在夏侯惇的正确判断下曹军成功抵挡了蜀军的进攻。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将领的机智和勇猛,也表现了传统的烽火信号传递方式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二、鸽子传书鸽子传书是中国古代一种民间传情、传递重要消息的方式。
这是利用鸽子天生的归巢本能,将用纸条写下的文字绑在鸽子的腿上,然后释放鸽子,让鸽子自己回到原来的巢穴,将所载的信息传递给特定的人。
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宋朝时期,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被秦桧等人陷害而被杀,岳飞之子岳云得知消息后,决心要为父亲报仇。
但岳云得到的消息始终无法传递到北方。
面对这一困境,岳云想起了鸽子传书的方法。
他用竹丝制作了一个小笼子,将纸条写上密信后,绑在了一只鸽子的腿上,然后放飞了鸽子。
通过这种方式,岳云将自己的决心和计划告诉了北方的朝廷和将领们。
最终,宋高宗得知了岳云的决心和计划,并出兵北伐,将岳飞平反,并一举击败了金兵。
这个故事体现了鸽子传书在民间传递信息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亲人的牵挂。
古代人传递信息方式的故事
古代人传递信息方式的故事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故事篇一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信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了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
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
烽火传递信息是非常快速的在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大军分路出击以举放烟火作为进军的信号仅仅一天的时间这一信号就从河西传到几千里外的辽东。
由于烽燧报警的迅速及时知道明、清时代仍然沿用不衰。
山东省的烟台市就是因为明朝在那里设置狼烟台以防倭寇入侵而得名的。
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故事篇二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
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
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是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递信息的。
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故事篇三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西周时期为了实行周王同诸侯之间联系需要在大道上每隔30 里设一个驿站备良马周车专门负责传递官府文书接待来往官吏和运送货物等。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
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
收发这些文书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
宋代将所有的文书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
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换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
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祖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子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古代传递信息的途径烽火台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
关于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有哪些_古代书信传递的故事
关于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有哪些_古代书信传递的故事古代书信传递的方式有非常多,除了传说中的飞鸽传书,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书信传递方式。
以下是店铺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希望对你们有用!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一:青鸟传书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JP72《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绿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
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二:鱼传尺素1990年11月28日,原邮电部发行了J174M《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邮票图案为姑苏驿,边纸图案为古代铜器上的鱼形铭文,这些鱼形铭文,用的是“鱼传尺素”的说法来象征邮政通信。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
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
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密信传递之术古代,由于没有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人们需要使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来传递消息。
其中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密信传递之术。
在历史上,许多智慧和勇敢的人们利用密信传递之术来传递重要的信息。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曹操在三国时期利用密信传递之术来与同盟者交流。
曹操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之一。
在战争时期,他与其他诸侯国家彼此敌对。
然而,曹操需要与其他诸侯进行合作来对抗外敌。
为了传递重要的消息,曹操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密书”的技术。
密书是一种特殊的书信,使用特殊的笔法和码字方式来加密消息。
只有知道密书解密规则的人才能正确地读取和理解其内容。
这样,曹操就能够安全地与他的同盟者进行通信,而不必担心消息被敌人截获。
曹操派遣了一位忠诚的使者将密书送到同盟者手中。
这位使者背负着巨大的责任,因为他的任务是将这个重要的消息安全地送达对方。
为了保证消息的安全,这位使者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使者选择了一条偏僻的山路,远离敌人的军营和哨所。
他也绕过村庄和人口稠密的地方,以避免被民众和敌人发现。
这条山路虽然崎岖难行,但是却是最安全的路径。
其次,为了防止遇到敌人的袭击,使者选择了夜间出发。
他知道敌人的巡逻队通常在夜晚休息,所以这是一个适合他行动的机会。
夜晚的黑暗也有助于他保持隐蔽,以免被敌人发现。
最后,为了保护密书的安全,使者将密书藏在自己身上的特殊位置。
这个位置只有使者自己和他的同盟者知道。
即使他被敌人抓住,他也不会轻易透露出密书的存在。
使者最终成功地将密书送到了目的地,并将重要的消息传达给了曹操的同盟者。
这个故事展示了古代人们在没有现代通讯技术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创造性的方法来传递重要的信息。
信鸽传递之道除了使用密书传递信息之外,古代人们还发明了一种基于信鸽的通信方式。
信鸽是一种聪明而忠诚的鸟类,被广泛用于传递重要的消息。
信鸽传递信息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
在那个时候,人们发现了信鸽天生拥有的一种奇特本能。
古代传递信息的小故事
古代传递信息的小故事引导语:关于通信,古代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和传说,其中最有名的是“鸿雁传书”的典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传递信息的小故事,供大家参考!【风筝通信】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
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
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
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通信塔】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
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
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
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
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
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
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信号旗】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进行旗号通信时,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表示不同的意义。
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
例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潜水员,请慢速远离我船";悬挂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悬挂W字母旗,表示"我船需要医疗援助"等等。
关于传递信息的名人故事
关于传递信息的名人故事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传递信息,人们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信息传递的方式。
以下是一系列关于传递信息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传递信息的名人故事1:【鸿雁传书】《红岩过书》的典故来源于《汉书?苏武传》《苏武牧羊人》的故事。
据记载,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者苏武派匈奴被莫侯可汗扣留。
他勇敢不屈,可汗把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无人区牧羊。
19年,继位,汉烈和好,结为夫妻。
汉朝使臣来势凶猛,要求释放苏武,他们拒绝了,却又说不出来,于是谎称苏武已死。
后来,赵涵皇帝派使臣出使匈奴,与苏武一同出使匈奴的被扣押的使臣助理常惠,一天晚上在禁兵的帮助下,偷偷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了一个让汉使告诉单于的计划:“汉武帝在上林苑打猎时,打死了一只雁,在它的脚上绑了一封写着“苏武没死”的信。
”韩大使听后非常高兴,按照常慧的话责怪单于。
单于听后大吃一惊,但又无法否认,只好放苏武回去。
关于传递信息的名人故事2:【风筝通信】我们今天用来娱乐的风筝在古代作为紧急通信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的能工巧匠公共交通托盘(即鲁班)就曾仿鸟形,“切竹木以为是喜鹊,三日可飞”。
这种由竹子和木头制成的会飞的“木喜鹊”是风筝的前身。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人们用竹条当架子,然后用纸糊起来,就成了“纸风筝”。
五代的时候,人们在做纸风筝的时候,会在上面绑一个竹笛。
风吹着竹笛,声音听起来像风筝,所以“风筝”这个词就来源于此。
最初的风筝是为军事需要而制作的,其主要目的是用于军事侦察或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
唐朝以后,风筝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玩具,在民间传播开来。
关于传递信息的名人故事3:【通信塔】克劳德,法国工程师,18世纪。
教堂成功开发了一个实用的通信系统,以加快信息传输。
该系统由位于巴黎和里尔之间230公里的几个通信塔组成。
这些塔的顶部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
人们可以在绳索的作用下,使木杆旋转摆动,形成各种角度。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子里的信
古⼈传递信息的故事烽⽕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的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五年级下册 1 古⼈传递信息的故事(烽⽕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的信) 烽⽕戏诸侯 在2700多年前的西周后期,有⼀个昏庸⽆能的周幽王。
他为了讨宠妃褒姒的欢⼼,竟听从⼀个⼤⾂荒唐的建议,让⼠兵点燃边防线上烽⽕台的烽⽕。
各路诸侯看到烽⽕,以为有敌⼈⼊侵,⽕速率兵出击。
后来发现平安⽆事,才知道上当受骗了。
褒姒见到各路诸侯如临⼤敌,率兵跑来跑去,⼀阵忙乱,不由得⼀笑。
褒姒笑了,周幽王⾼兴万分,给出主意的⼤⾂以重赏。
不料后来敌军果真进犯京城,虽然周幽王及时派⼈点燃了烽⽕,然⽽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结果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从此灭亡。
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早在27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就已经利⽤烽⽕传递信息了。
· “我们胜利了!” 公元前490年,希腊⼈在马拉松平原打败了波斯侵略军。
当时有个叫菲迪⽪茨的⼠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刻不停地跑了40多千⽶,将胜利的消息传到雅典,从⽽⼤⼤增强了希腊⼈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
菲迪⽪茨跑到雅典就累死了。
他拼命跑了40多千⽶,只为了⼀个⽬地:传送“我们胜利了”的信息。
· 装在瓶⼦⾥的信 你知道吗?在茫茫⼤海中,漂流的瓶⼦也扮演过“信使”的⾓⾊。
1492年,哥伦布率领探险队到达美洲的⼀个⼩岛,在岛上进⾏了⼀段时间的考察以后,他于1493年起程返回欧洲。
返航前,就给西班⽛⼥皇写了⼀封信,连同他绘制的⼀张美洲地图⼀起密封在⼀个瓶⼦⾥,投⼊⼤西洋,期望这个瓶⼦能漂流到西班⽛。
哪知瓶⼦在海上⾜⾜漂了300多年,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被⼈发现。
这封信的传递时间之长,也可算是⼀个世界之最了。
以前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
以前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鸿雁传书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
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
古代称信鸽为“飞奴”。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
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
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
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
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
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
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了。
风筝通信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
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
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
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军事上利用风筝的例子,史书上多有记载。
汉初楚汉相争时,刘邦围困项羽于垓下,韩信向汉王刘邦建议用绢帛竹木制作大型风筝,在上面装上竹哨,于晚间放到楚营上空,发出呜呜的声响,同时汉军在地面上高唱楚歌,引发楚军的思乡之情,从而瓦解了楚军的士气,赢得了战事的胜利竹筒传书在我国历史上,还有用竹筒传书的故事哩。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_古代人信息传递故事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_古代人信息传递故事现在的手机,微信真是快速传达消息的好工具,可是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都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篇一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信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了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
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
烽火传递信息是非常快速的,在公元前120xx年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大军分路出击,以举放烟火作为进军的信号,仅仅一天的,这一信号就从河西传到几千里外的辽东。
由于烽燧报警的迅速及时,知道明、清时代仍然沿用不衰。
山东省的烟台市就是因为明朝在那里设置狼烟台,以防倭寇入侵而得名的。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篇二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
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
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是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递信息的。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篇三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西周时期,为了实行周王同诸侯之间联系需要,在大道上每隔30里设一个驿站,备良马周车,专门负责传递官府文书,接待来往官吏和运送货物等。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
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
收发这些文书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
宋代将所有的文书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
每日一知识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有哪些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有哪些一、鸿雁传书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了;二、鸿雁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种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三、马拉松古代传递信息时的故事,最着名的就是马拉松的故事;马拉松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其距离为公里也有说法为公里,但比赛都是用公里;这个比赛项目的起源要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的一场战役讲起;这场战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叫做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因为当时没有电报、电话,智能手机,电脑,也没有火车、汽车,只能靠人跑;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在雅典东北30公里;其名源出腓尼基文字的marathus,意即“多茴香的”,因古代此地生长众多茴香树而得名;体育运动中的马拉松赛跑就得名于此;四、飞鸽传书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五、快马加鞭快马加鞭是依靠人力、畜力建立了邮驿制度,也就是驿站;驿站就是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也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这是自秦汉以来最新的通信和交通方式主要是以“马”传递,所以就称“驿”;。
关于信的历史故事
关于信的历史故事
那我给你讲个关于信的超有趣历史故事。
咱先说说“鸿雁传书”的故事。
西汉的时候啊,有个叫苏武的人,他被匈奴给扣押了。
匈奴人那叫一个坏啊,想让苏武投降,可苏武是个硬骨头,坚决不从。
这一扣啊,就是十九年。
汉朝这边呢,一直想知道苏武的情况,但是匈奴那边就含糊其辞。
有一天啊,汉朝的皇帝出去打猎,射到了一只大雁。
这大雁的腿上啊,绑着一封信。
打开一看,竟然是苏武写的。
原来苏武想办法把自己的情况写在信上,绑在大雁的腿上,想让大雁把消息带回汉朝。
你说这苏武多聪明,利用大雁南归的习性来传递信息。
就因为这个事儿,“鸿雁传书”就成了传递书信的一个浪漫说法啦。
还有个故事呢,是“烽火戏诸侯”。
这虽然不是那种正儿八经的书信传递,但也和传递消息有关。
周朝的时候有个周幽王,他有个超级漂亮的妃子叫褒姒。
这褒姒啊,有个毛病,就是不爱笑。
周幽王为了逗她笑,想了个馊主意。
他让人在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这烽火可是古代传递外敌入侵消息的重要信号啊。
诸侯们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打过来了,纷纷带着兵马来救驾。
结果到了才发现根本没敌人,褒姒看到诸侯们慌乱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
周幽王一看这招儿好使,就又玩了几次。
后来真的有敌人来的时候,诸侯们以为周幽王又在开玩笑,就没人来救他了。
这故事也说明啊,在古代,传递消息是非常严肃的事儿,可不能乱开玩笑。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
那我给你讲个古代飞鸽传书的故事吧。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啊,有个叫小李子的书生,这小李子呢,在京城读书,他的老家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子里,家里有个老母亲,还有个青梅竹马的小女友。
小李子在京城那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啊,可心里也老惦记着家里人。
有一天呢,他就收到了家里来的信,这信就是靠飞鸽传书送来的。
这鸽子可神了,就像个小小的邮递员。
原来啊,小李子的母亲身体有点不舒服,小女友就着急了,赶忙写了封信绑在鸽子腿上。
这鸽子扑棱扑棱翅膀就朝着京城飞呀。
路上还经过了一片树林,差点被一个调皮的小孩拿弹弓给打下来,还好鸽子机灵,一个急转弯就躲过去了。
等鸽子飞到小李子的住处,小李子一看信,那是心急如焚啊,立马就想回家。
这飞鸽传书就这么把消息给带到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还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呢。
西周的时候,有个周幽王,这人吧,有点不靠谱。
他有个超级漂亮的妃子叫褒姒,褒姒啥都好,就是不爱笑。
周幽王就想啊,怎么才能让美人笑呢?
他手下有个大臣出了个馊主意,说点燃烽火台,这烽火台可是古代传递军情的重要信号啊。
周围的诸侯们看到烽火台冒烟了,以为有敌人来攻打了,就赶紧带着兵马来救驾。
结果诸侯们气喘吁吁地赶到的时候,啥事儿都没有,褒姒看到诸侯们那狼狈的样子,忍不住就笑了。
周幽王一看褒姒笑了,高兴得不得了,还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呢。
可后来真的有敌人来攻打了,周幽王再点燃烽火台,诸侯们以为他又在开玩笑呢,就没人来救他了。
最后啊,西周就这么灭亡了。
你看,这传递信息要是乱搞,可就出大事喽。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
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
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西周第九代国君是周厉王,他贪财好色,昏庸残暴,激起了公元前841年的“国人(叮甫耻晃侪浩抽彤处廓平民)暴动”。
周朝从此衰落下去,社会动荡不安。
到了周幽王统治时期,国势更衰。
周幽王更加荒淫无度。
他得了一个美女叫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后从没笑过一次,为了引她一笑,周幽王带褒姒上了骊山。
原来,为了防御西戎的进犯,在骊山一带建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一座。
西戎军队打来,就燃烧起烽火,一个连一个传递消息,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救援。
周幽王来到骊山,让人燃起了烽火。
附近的诸侯看到了警报,以为敌兵来了,就急忙带兵救援。
可赶到了骊山下,一个敌人也没看到,却听到了山上的鼓乐之声,大家都愣住了。
周幽王便派人告诉他们:“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你们回去吧。
”诸侯们生气极了,山下一片混乱。
褒姒见到这场面却笑了起来。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后来西戎军真的攻打都城丰镐时,尽管烽火台上连举烽火告急,却没人理会了,诸侯们认为这是周幽王的胡闹。
结果西戎军队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把财宝洗劫一空。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现河南省洛阳)历史上叫东周。
如果匈奴人入塞围困亭障,已来不及下亭障燔薪时,白天则举亭上蓬或加一烟,夜间举“离合苣火”。
“离合苣火”是处于“虏守亭障”的紧急而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信号,即几把苣火一会儿分离,一会儿又合拢。
如果被围逼的亭障不能发出燔积薪的信号,距离最近的另一座烽燧应按规定照常举蓬燔薪,把信号准确传递出去。
《塞上蓬火品约》还规定,如果发现所报的信号有误,则应立即“下蓬灭火”,取消所发的信号,并写成书面报告,迅速传报都尉府。
若天气恶劣,或亭燧相隔过远,在“昼不见烟,夜不见火”的情况下,应立即将情况写成书面报告,用加急的传递方式报送上级。
古人传递信息的小故事16篇
古人传递信息的小故事16篇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一):信猴传信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
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
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二):黄耳传书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此刻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
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能够透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此刻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
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秀丽的名字――“飞奴”。
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向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三):旗语在15-16世纪的200年间,舰队司令靠发炮或扬帆作训令,指挥属下的舰只。
1777年,英国的美洲舰队司令豪上将印了一本信号手册,成为第一个编写信号书的人。
之后海军上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记”字母,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旗语字母。
1805年,纳尔逊勋爵指挥特拉法加之役时,在阵亡前发出的最后信号是波帕姆旗语第16号:”驶近敌人,近距离作战。
”1817年,英国海军马利埃特上校编出第一本国际承认的信号码。
舫海信号旗共有40面,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数字旗,3面代用旗和1面回答旗。
旗的形状各异:有燕尾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
旗的色彩和图案也各不相同。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四):信号旗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
有关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有关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我国古代可是没有电话,所以只能靠书信来传达消息。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有关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一、黄耳传书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
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
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
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
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
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
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
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
”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
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
”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
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
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二、鱼传尺素1990年11月28日,原邮电部发行了J174M《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邮票图案为姑苏驿,边纸图案为古代铜器上的鱼形铭文,这些鱼形铭文,用的是“鱼传尺素”的说法来象征邮政通信。
古代传递书信的三个典故
古代传递书信的三个典故古代传递书信的三个典故我们在阅读古文和古诗词时,常会遇到一些有关书信传递的典故,平时见得最多的是“鸿雁传书”,其次是“鲤鱼传书”,另外有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至少是我自己不熟悉的“黄耳狗寄信”。
这些典故你知道怎么样来的吗?(一)鸿雁传书据《汉书·苏武传》记载:西汉苏武曾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迫使他投降,苏武不肯。
被匈奴君主放到北海牧羊。
苏武忍辱负重十多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修好。
汉朝又派使节到匈奴,要求放苏武回汉,但单于仍不愿放人,谎称苏武已死。
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真情告诉了汉使,并让汉使这样对单于说:汉朝皇帝打猎时,曾射到一只北方飞来的大雁,雁足上系着—封信,说苏武没有死,仍在北海牧羊。
单于听后,知道无法隐瞒,遂放苏武归汉。
鸿雁是大型的侯鸟,勇猛,每年秋季南迁。
看到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后来,人们便把传递信件的使者称为“鸿雁”。
“鸿雁传书”一词也由此而来。
(二)鲤鱼传书古代写书信,写完后,用两个木板夹住,两个木板都雕刻成鲤鱼的`形状,这就是“鲤鱼传书”的来历之一。
另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内有尺素书。
”这可能就是“鲤鱼燕传书”的来历之二吧!"鲤鱼"的"鱼"与"余"谐音,有剩有余,是非常吉利的!因此这个典故也被广东泛的运用!(三)黄耳狗寄信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
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头,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
其后因以为常。
”这就是“黄耳狗寄信”的典故!不过这个典故在诗词中用得很少,因为狗这种动物太俗,不雅观,没有“鸿雁”、“鲤鱼”那么吉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
烽火
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
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
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烟。
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
在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了。
用驿站传递信息
文字的发明促进了人们的交往,从此通信也就开始了。
中国远在周朝时就建立了专门传递官府文书的驿站,通过骑马将文书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地传递下去,同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驿邮制度,以实现快速、准确的通信。
秦代统一六国后,就将驿站信息传递系统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确定下来。
驿邮是以骏马每小时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传递信息,来实现远距离通信的。
在当时这已经很快了。
信鸽和信猴
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
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
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信鸽从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传送工具。
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鸽仍有用武之地。
在战争中,通信联络至关紧要。
然而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翔。
瑞士军队训练培育出了能双向投书的信鸽。
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读,保密性极高。
信鸽甚至有可能成为特种通信兵。
新闻
山西200人宴后疑似食物中毒
据山西省大同市卫生局3日最新消息,5月2日中午大同市瑞洲大酒店发生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中,经统计核实在医院就诊患者为43人,其中16人住院治疗。
事件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山西省卫生厅应急办称,2日14时左右,当时在大同瑞洲大酒店用餐的共有三拨人,两拨为婚宴,一拨为寿宴,用餐人数约在60桌至70桌之间。
当时出现不适感觉的达200余人,随后部分人员即到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和大同322医院就诊。
经统计核实为43人在医院就诊,其中16人住院治疗,患者目前病情稳定。
大同市卫生部门2日上报称,初步调查系食物中毒引起。
截至记者3日发稿,大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已经对瑞洲大酒店操作间予以封存,并将留样食品及病人排泄物交卫生检测检验中心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