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生态学

合集下载

巢湖北岸烔炀河河口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

巢湖北岸烔炀河河口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

建材发展导向2020年第1期巢湖北岸烔炀河河口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丁丰(安徽锦程安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摘要:河流入湖河口湿地是湖泊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巢湖北岸的烔炀河河口湿地为对象,运用X2检验和Ochiai指数对河口湿地植物的种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烔炀河河口湿地优势种中的大多数种对之间正(或负)关联程度较弱、种对之间关系松散,能够较为充分地分享群落资源。

关键词:河口湿地;植物种类;种间关系;烔炀河;巢湖我国湿地植被通常系指:生长在沼泽、泥炭地、盐沼、红树林以及浅水湖泊、河滩和沼泽性河流表面的植物群落[1]。

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不断增加,导致河流与湖泊水质生态恶化,污泥淤积、恶臭产生,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2]。

1研究区概况烔炀河是巢湖北岸东部地区的一条河流。

烔炀河河口湿地沿巢湖北侧河堤呈椭圆状分布,位于河口左侧,优势种中芦苇占绝对优势,由于这种植物为深水挺水植物,受巢湖水位影响较小,烔炀河河口湿地植被的分布面积在丰水期及平水期两个时期,没有太大变化。

2研究方法考虑到烔炀河河口右侧为烔炀河堤坝,无湿地存在,故将河口左侧长约360m范围作为河口湿地研究样地。

取样情况如下:从河口开始向左侧,每隔60m设置一条由湖堤至湖心方向的样带,共设置7条。

在每条采样带上,每隔20m设置一个1m×1m的样方,直至没有植物生长的地方为止。

4月份、8月份和11月份均取得样方60个。

现场观察和采集植物标本,记录植物盖度、频度等信息[3],并剔除频度<5%、盖度<5%的偶见种[4],对野外采集的样本进行室内鉴定[5],分别得到20、13和11个物种。

于是针对4月份、8月份和11月份,可以分别得到60×20、60×13、60×11的数据矩阵。

河口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修复对策探讨

河口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修复对策探讨

河口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修复对策探讨董卫卫,林桂兰(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 361005)摘 要: 河口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又敏感的区域,在人类过度开发下,河口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明显,河口生态系统修复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基于河口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文章通过分析得出我国河口区普遍存在洪涝灾害、水质底泥污染、港口通航能力减弱、渔业资源减少、湿地退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河口海岸生态功能下降等6个生态环境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总结了可以采取加强生态海堤建设、控制污染源入海、水质底泥修复、生物资源修复、水动力修复、河口湿地修复、海岸生态景观修复等生态修复措施,提出要构建一个河口基底调查、问题诊断和修复目标确定、生态修复可行性评估、生态修复方案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及监测评估、后期保育措施等一整套完整的系统修复技术框架。

最后从河口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河口管理要构建河口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制定长期动态可调整的河口保护修复计划、加强对河口基础交叉学科的研究等措施,为后期河口区生态修复和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河口;生态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框架中图分类号: X55;文献标志码: A DOI:10.16803/ki.issn.1004 − 6216.2022090010 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countermeasures in estuary areaDONG Weiwei,LIN Guilan(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Xiamen 361005, China)Abstract: The estuary, characterized by its abundant biodiversity and sensitivity, is increasingly experienc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ssues due to excessive human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estuary area are becoming obvious, and the restoration of estuarine eco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 of estuar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ix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flood disasters, water quality and sediment pollution, weakening of port navigation capacity, reduc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wetland degradation and biodiversity reduction, and decline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ecological functions were found in China's estuary area through analysis. Based on the problem,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asures that could be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eawall, control pollution sources into the sea, water quality and sediment restoration, biological resources restoration, hydrodynamic restoration, estuarine wetland restoration, coastal ecological landscape restoration, estuarine wetland restoration and coastal ecological landscape restoration were summarized. It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a complete technical framework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carry out a complete set of systematic restoration proces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restoration, such as estuarine basement investigation, problem diagnosis and restoration target determin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easibility assessmen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gram planning and desig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nd late conservation measures.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estuarine develop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estuarine management should build an integrated estuarine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formulate a long-term dynamic and adjustable estuarine restoration plan, and strengthen research on basic estuarine cross-disciplines, which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stuarine areas in the future.Keywords: estuary;ecologic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restoration;technological frameCLC number: X55;收稿日期:2022 − 05 − 25 录用日期:2022 − 10 − 21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业务专项资助项目(121170000000190008)作者简介:董卫卫(1980—),女,硕士、工程师。

河口地区的地貌特征与演变

河口地区的地貌特征与演变

河口地区的地貌特征与演变河口地区是河流与海洋交汇的地方,其地貌特征与演变具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河口地区的地貌特征,并深入分析其演变过程。

一、地貌特征1. 河口湾:河口地区最明显的地貌特征之一就是河口湾,即河流流入海洋形成的水域。

河口湾具有宽阔的水面、浅平的水底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常常形成天然良港。

例如,中国的珠江口、黄河口和长江口都是著名的河口湾。

2. 河流三角洲:河流在流入海洋时,由于水流受到海浪和潮汐的影响,其携带的沉积物开始沉积,逐渐形成三角洲。

河流三角洲通常由多个河道组成,河道上分布着丰富的沉积物和沼泽地。

著名的河流三角洲有尼罗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3. 滨海平原:河口地区河流与海洋交汇形成的滨海平原平坦宽广,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滨海平原的地势较低,容易受到洪水和海潮的影响,但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和海洋资源。

二、演变过程1. 河流沉积物的沉积:当河流流入海洋时,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泥沙和颗粒物开始沉积。

这些沉积物在河口湾和河流三角洲形成,并逐渐丰富地扩展。

沉积物的类型和数量取决于水流的速度、波浪和潮汐的作用以及供应河流的土壤类型和含量。

2. 潮汐和海浪的影响:河口地区的地貌演变不仅取决于河流的作用,还受到潮汐和海浪的影响。

潮汐的周期性水动力作用会改变河床的形状,可能会导致河道的变化和新的沉积物的形成。

海浪的冲击力和侵蚀作用也会改变河口地区的地貌特征。

3. 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河口地区的地貌特征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河口湾和河流三角洲常常成为人类活动的中心,例如港口、城市和工业园区的建设。

这些人类活动给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水质污染、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在研究河口地区的地貌特征与演变过程时,我们应当注重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解。

只有充分了解地貌演变的原因和机制,才能更好地保护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河口与海洋交互作用及其生态系统演变

河口与海洋交互作用及其生态系统演变

河口与海洋交互作用及其生态系统演变河口是河流与海洋相接的地方,河口与海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生态系统的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淡水和海水交汇在河口区域,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物理、化学过程会导致河口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而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一、水动力过程在河口的水动力过程中,淡水与海水的交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河水流入海洋时,由于密度差异造成的物理过程会导致淡水的流动性质发生变化。

一种称为盐度层化的现象会发生,即由于淡水比海水密度小,两者之间发生分层现象。

这种分层的现象会导致河口水体的盐度逐渐增加,从而影响生物生活环境。

此外,由于河口区域的潮汐影响,潮流的涨落对于河口生态系统的演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营养盐输入水动力过程不仅影响着物理过程,也关系到生态过程,如河口的营养盐输入。

河流将大量的营养盐输送至河口区域,这些营养盐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养分供应是至关重要的。

营养盐的输入会导致水体中的生物生长,特别是浮游植物的生长。

这些浮游植物不仅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起到了重要的生态调节作用。

三、漂浮生物的迁移河口与海洋交互作用的结果之一是漂浮生物的迁移。

河流携带的泥沙和有机物质会形成漂浮颗粒,这些颗粒会随着水流进入海洋。

在河口区域,由于水流的动力作用,这些漂浮颗粒会发生沉积和悬浮反复交替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河口区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的丰富度差异较大,进而影响整个河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四、沉积物的沉降河水注入海洋时,携带的泥沙和有机物质会随着水流进入海洋中,并逐渐沉降至海底。

这些沉积物的沉积过程对河口区域的生态系统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沉积物的沉积过程会改变底质的结构和组成,从而影响底栖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条件。

另一方面,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会为底栖生物提供营养,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因此,沉积物的沉降是河口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和环境条件。

总结起来,河口与海洋的交互作用对于生态系统的演变至关重要。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河口湿地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生态系统,位于河流与海洋相交的地区,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它不仅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也承载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特点以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首先,河口湿地是由河流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地理环境。

在河流注入海洋的过程中,带有丰富营养物质的淡水与咸水交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这种生态系统中的水域不仅供养着大量的底栖生物,例如藻类、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也是很多鸟类、鱼类和底栖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其次,河口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其特殊的生态条件,河口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包括候鸟、珍稀植物和底栖动物等。

河口湿地内的高密度植被为鸟类提供了繁殖和觅食的场所,吸引了大量的候鸟迁徙至此地。

同时,丰富的浮游生物也为各类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维持了该区域鱼类的丰富性。

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不仅仅体现在其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上,还涉及到水循环、气候调节和防洪等方面。

首先,河口湿地可以减缓来自河流的水流速度,降低洪峰流量,起到了一定的防洪效果。

其次,湿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大量吸收水分,减少径流量,降低水质污染。

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区域的气候环境。

此外,河口湿地还是一个良好的养殖基地,渔民可以在此获得丰富的渔获。

然而,近年来,人类的活动对河口湿地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工业污染以及过度捕捞等活动都对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其中,河口湿地的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物种。

这些物种的逐渐减少会导致食物链的破裂,进而影响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保护力度。

其次,限制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控制土地开发和工业排污行为,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与退化研究

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与退化研究

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与退化研究河口湿地是位于河流入海口的地区,是水与陆地交汇的重要生态过渡带。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更承载着众多生态功能,并对区域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破坏,河口湿地面临着退化和生态功能丧失的威胁。

首先,河口湿地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育区。

它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为众多鸟类、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繁殖和生存环境。

鸟类迁徙过程中依赖湿地地带,而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相对安全的环境吸引着大量候鸟在此停歇。

这些候鸟的迁徙对植物传粉和种子散布具有重要作用,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河口湿地还可以减少水流速度,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保护渐滩和滨岸的稳定,防止土地侵蚀。

然而,河口湿地退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首先,过度的填海造地破坏了湿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填海造地使得湿地被隔离,阻碍了候鸟的迁徙和繁殖活动,并且导致海水倒灌的情况,加剧了河流的污染。

其次,过度的工业污染和农业排放导致湿地水质恶化,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威胁。

此外,过度的人类干扰,如过度捕捞和乱砍滥伐,也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系统。

为了有效保护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政策法规,限制填海造地和过度的工业污染排放,确保湿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同时,加强监测和治理水质污染,控制农业排放,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威胁。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提高对湿地生态功能的认识和重视,推动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的理念。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区域间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合作交流,共同面对湿地退化和生态功能丧失的挑战。

总而言之,河口湿地作为水与陆地交汇的重要生态过渡带,承载着丰富的生态功能。

然而,河口湿地退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需要制定严格的政策法规,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提升公众意识,促进国际合作。

海洋生态学第九课海洋特殊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生态学第九课海洋特殊生态系统类型
PAGE -20-
二、珊瑚-藻类共生关系及其意义
3.对碳酸钙沉积的意义
藻类光合作用吸收CO2,可明显促进碳酸钙生成。 Ca2++HCO3- ⇋ Ca(HCO3)2 ⇋ CaCO3↓+ H2CO3
4、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可供动物呼吸需要
PAGE -21-
等大型水生植物。 种类多样,整年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浮游动物:季节性种类较多,而终生浮游动物的种类较少。 游泳生物:暂时性较多,产卵及索饵洄游等 底栖动物:碎屑食性和滤食性种类较多
PAGE -11-
二、河口区的生物组成及其适应性
河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盐度:对海洋种而言,对盐度下降的生理适应能力是决
定其存活和分布的关键因子。 渗透压:变渗动物、甲壳类。
其他:泥质环境、流速、温度、溶解氧等。
PAGE -12-
三、河口区与人类的关系
河口湾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高产区,各种养殖形式均有 最易受人类活动破坏
1.工厂的污水和居民生活废水 2.河流所经过的农田施用的肥料和农药 3.河口湾的围垦区的大量养殖废水 4.围海造地和修堤筑坝阻碍河口区
水流畅通和增加淤泥沉积 5.船舶的燃料油泄漏和生活废水
PAGE -7-
一、河口的类型及环境特征
环境特征
6.混浊度:阻碍光线,影响光合作用。 7.营养物质的富集: 河口区除了有来自陆地的营养盐补充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滞 留营养物的水文和生物机制。 “自我富营养化”的系统——河口区是一个生产力水平很高的 区域。
PAGE -8-
海洋
河流
图 9 -5 局部混合的河口湾水循环模式图。河口湾内部形成能使营养物 滞留与再循环的“营养物收集器”(引自 Odum 1971 )

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河口是指河流汇入海洋或湖泊时形成的地理地貌。

河口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它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海洋与陆地之间生态平衡具有关键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河口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保护和合理管理河口生态系统迫在眉睫。

一、河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河口生态系统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交界处,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首先,河口湿地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储量库,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

其次,河口生态系统是海洋和沿海活动的重要支撑,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

此外,河口湿地还能保护沿海地区免受风暴潮和海浪的侵蚀,维护海岸线的稳定。

因此,保护河口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河口生态系统的威胁与挑战1. 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导致土地开发、水资源过度利用和大量废弃物的排放,直接威胁到河口生态系统的健康。

城市发展还带来了大量人口流动和交通运输,增加了沿海地区水质和生态的压力。

2. 污染物的输入:工业排放和农业活动导致了大量污染物和营养物的输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这些污染物对河口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造成了威胁。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等都对河口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河口湿地的盐碱化和水位变化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三、1. 法律与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和渔业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强执法力度,严惩破坏河口生态系统的违法行为。

2. 重建湿地与生态恢复:加大对河口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力度,促进湿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通过湿地的生态恢复,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河口生态系统的健康。

3. 科学研究与监测:加强河口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了解其生态特征和演变规律。

河口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

河口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

河口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河口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河口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主要包括:(1)物质生产•河口是一类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河口水产品(如贝类、蟹类、虾类、鱼类、海藻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河口丰富的有机碎屑物往往使周边海域形成一定规模的渔场,如舟山渔场等;并且许多徊游性经济鱼类都在河口度过其生活史的一部分,如长江口的中华鲟、日本鳗鲡等。

•除了食物外,河口的初级生产者还为人类丰富的原材料,如河口盐沼植被芦苇、互花米草收割以后可用于造纸。

(2)环境净化•河口的环境净化功能通常可以分为物理净化和生物净化•物理净化过程主要是水流的稀释、颗粒物的吸附沉降等。

尤其是具有高浓度悬沙径流输入的河口,如长江口和黄河口,随着河口水动力条件以及盐度等环境因子的改变,大量的颗粒物在河口区沉降下来,其吸附的氮、磷、有机质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也随之从水体中去除。

•而河口的生物净化则与河口生态系统的生产过程相耦合。

河口的高生产力能同化大量来自径流的营养盐,并且能吸收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等污染物质。

如芦苇,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吸收营养盐及污染物质的能力,而被许多污水处理生态工程作为工程种,并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典型的河口盐沼和红树林湿地,其环境净化价值可高达6700 USD hm-2 a-1 (Costanza et al .,1997)(3)调节水循环和消浪减灾•河口水面蒸发及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使大量的水分进入空气,进而影响区域的气温和降雨量。

通过河日湿地储水,在调蓄洪水的同时,可以有效地补充地下水水源的供给。

•而河口湿地维管束植物,可以明显减缓水流,削弱风浪对滩面的冲刷。

在长江口,由于蕉草和海三棱蕉草的生长,使近岸水流流速减缓了16%-84 %,潮波的波高降低,对岸滩的冲刷作用大大削弱。

2002年长江口风暴潮对许多岸段造成的严重的冲刷,但是具有大面积芦苇及海三棱蕉草生长的区域,所受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河口地区生态系统演变及演变机制研究

河口地区生态系统演变及演变机制研究

河口地区生态系统演变及演变机制研究河口地区是指河流口周边的地带,它是河流和海洋相接处,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一个重要过渡区域。

河口地区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对于河口地区生态系统演变及演变机制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河口地区的生态系统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河流的沉积物输入是河口地区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河流带来的大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沉积下来,形成河口地区的河岸堆积和滩涂等特殊地貌。

这些沉积物也是河口地区丰富的营养物质来源,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养分。

其次,潮汐也是河口地区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潮汐的涨落会带来海水的输入和排出,与河水的混合在河口地区形成潮滩,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提供了独特的生境。

再次,气候变化也对河口地区的生态系统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这些都会对河口地区的水文情况、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影响。

河口地区生态系统的演变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首先,生物的生态学作用是河口地区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河口地区是丰富的生物栖息地,生物通过食物链和生态位的相互关系调节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河口地区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通过光合作用和摄食调控了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影响着水体的氮循环过程。

其次,水动力过程也是河口地区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水动力过程包括水流速度、水位变化、潮汐涨落等,这些过程将沉积物和溶解物质输运到河口地区,并在该地区形成特定的地貌和生态环境。

再次,人类活动也对河口地区生态系统演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功能逐渐减弱。

为了研究河口地区生态系统的演变及演变机制,科研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手段。

首先,地学研究可以通过对沉积物的采样和分析,了解河口地区沉积物的特征和沉积过程,推测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海洋环境生态学)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海洋环境生态学)
(2)生境特征 底质:硬质底部 光线:清澈海区,藻场可延伸至20-30 m深处。 温度:仅分布在冷水区。暖温带和热带海区则不出现大型藻场。
(3)大型海藻多具一年周期的生 长和枯死节律。另外,藻场在平 时也会受到波浪的作用而被部分 破坏。
二、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浮囊 藻柄 叶片
附着器
示一种海藻植物体的结构(仿Nybakken,1982)
(5)河口区除了陆源营养补充之外,还具有滞留营养物的水文 和生物机制。
河口湾的水循环模式--“营养物收集器”
三、河口生态系统
2、群落特征 (1)河口区生物种类种类多样性较低,但某些种群的
丰度却很大。广温、广盐和耐低氧是河口生物的重 要特征。
(2)河口湾植物在整年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植 物包括浮游植物、小型底栖藻类和海草、沼泽草和 海藻等大型水生植物等。
六、珊瑚礁生态系统
1、珊瑚礁生物群落在热带沿岸区的广大海域。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体内有共生动黄藻)死亡骨骼、含
钙藻类以及各种软体动物的贝壳共同形成的碳酸钙沉积环境。
六、珊瑚礁生态系统
2、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中多 样性程度最高的群落,原因在 于,珊瑚礁生境复杂以及每个 种占据很狭窄的生态位。
植物:底栖硅藻&大型海藻 底栖动物:几乎包括各个门类的代表,种类组 成与底质类型有密切关系。
游泳生物:
种类多,数量大。主要是各种鱼类,世界主要渔 场几乎全部位于大陆架或大陆架附近。 按FAO于1967年统计,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 一半的6种鱼依次是:鳀鱼、大西洋鲱、大西洋普 鳕、鲭鱼、阿拉斯加狭鳕和南非沙丁鱼。
二、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2、大型海藻场
(4)生物群落及关键种 大型海藻提供了藻场生物群落的框架,其巨大叶片上附着微型或小型动植物,

河口湿地的地理特征及重要生态功能分析

河口湿地的地理特征及重要生态功能分析

河口湿地的地理特征及重要生态功能分析河口湿地是指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形成的湿地区域。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河口湿地在自然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地理特征和生态功能两个方面来分析河口湿地的重要性。

一、地理特征1.1地理位置河口湿地位于河流与海洋或湖泊交汇的地方,通常位于河流下游。

世界上著名的河口湿地有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等。

河口湿地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1.2水文特征河口湿地受到淡水和海水的交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水文特征。

在潮汐作用下,海水和淡水交错流动,形成了复杂的水流系统。

这种水文特征不仅影响了河口湿地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还对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1.3土壤特征河口湿地的土壤通常富含有机质,呈现出淤泥状。

这种土壤特征使得河口湿地成为了各种湿地植被的理想生长环境。

同时,河口湿地的土壤还具有很好的保水和保肥能力,为湿地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生态功能2.1水环境净化河口湿地作为水体与陆地的交界处,具有很好的水环境净化功能。

河口湿地中的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可以吸收和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净化水体。

同时,湿地的湿润环境也有利于沉积物的沉淀和固定,进一步净化水体。

2.2生物多样性保护河口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湿地植物和水生动物在河口湿地中繁衍生息,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同时,河口湿地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许多候鸟在迁徙过程中会选择在河口湿地中停歇和觅食。

因此,保护河口湿地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3防洪和海岸稳定河口湿地具有良好的防洪和海岸稳定功能。

河口湿地可以吸收和储存大量的水分,减缓洪峰流量,起到调节洪水的作用。

同时,湿地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河岸和海岸的侵蚀。

因此,保护河口湿地有助于减少洪灾和海岸侵蚀的发生。

2.4碳汇和气候调节河口湿地是重要的碳汇和气候调节器。

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土壤中。

巢湖北岸烔炀河河口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

巢湖北岸烔炀河河口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

巢湖北岸烔炀河河口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摘要:湖泊湿地的类型有很多,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河流支流汇入湖海时在入河口形成的湿地。

这篇文章主要以烔炀河河口湿地作为研究的实例对象,采用的方法分别为χ2检验和Ochiai指数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湿地植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口湿地的植物在不同的时期绝大部分的优势种正负关联的程度相对比较弱,而且植物种对之间具有较为松散的关系,植物群落的相关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分享。

关键词:烔炀河,河口湿地,湿地植物,种间关系湿地植被系是指在湖泊水位较浅的岸边和沼泽地里生长着的诸多具有相似特征的植物形成的植物群落。

湿地的优势主要是能够提供充足的水资源、适当的调节植物生存的环境气候、不断的增加淤泥提高可供生长的陆地、有效的对污染物进行降解等,从而能够更好的保护生物呈现多样性以及充分发挥作用提供给人类生产生活方面的所需。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企业生产带来的排放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大幅增加,使河流与湖泊的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河口湿地能够将排入水中的许多污染物抵挡住,避免其流入湖海之中,因而河口湿地也被称为是湖海的最终保护伞。

持续加大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力度,不但对保护水资源有利,也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不再受更多损害1.研究区概况烔炀河位于巢湖北岸,该河流的河口湿地顺着巢湖北边以椭圆形状分布,处在河口左边,芦苇是分布在该河中的主要植物,这种植物一般扎根在水位较深的水域里,所以并不会受到巢湖水位深浅的影响。

在平水期和丰水期,河口湿地植被分布面积并未产生太大的改变。

2.研究方法烔炀河虽然在岸边,但周围区域里并没有形成湿地,所以将研究重点放在距离河口360m远的河口湿地上。

详细的取样情况如下:把河口当作中心,从湖堤到湖心左边的方向,每间隔60m设定一条研究样带,总共设定7条研究样带。

然后,将每个研究样带再划分为若干个长度为1m,宽度为1m的样方,相邻样方之间的距离为20m,通过这样的划分方式将整片湿地划分开来。

河口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河口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河口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河口是河流与海洋相交汇的地方,是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过渡区域。

在河口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着各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影响着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本文将探讨河口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氮循环氮是生物体内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而氮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氮的固定、硝化、反硝化和氨化等环节。

在河口生态系统中,微生物通过固定氮气、将有机氮分解为无机氮等方式参与氮循环过程。

例如,硝化细菌可以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而反硝化细菌则可以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了氮在河口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维持了氮的平衡。

二、碳循环碳是生物体内的基本元素,碳的循环过程涉及到生物体的生长、呼吸、分解等活动。

在河口生态系统中,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二氧化碳,参与着碳的循环过程。

此外,河口微生物还可以利用溶解有机碳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和能量。

这些过程对维持河口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

三、磷循环磷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元素,参与着细胞的合成和能量转移过程。

在河口生态系统中,微生物通过磷的溶解和沉淀、磷的释放和吸收等过程参与着磷的循环。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利用有机磷酸盐作为磷源,将其分解为无机磷酸盐,供其他生物利用。

这些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了磷在河口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维持了磷的平衡。

四、硫循环硫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元素,参与着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化合物的合成。

在河口生态系统中,微生物通过硫的还原和氧化过程参与硫的循环。

硫氧化细菌可以将硫化氢氧化为硫酸盐,而硫还原细菌则可以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氢。

这些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了硫在河口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维持了硫的平衡。

综上所述,河口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通过参与氮、碳、磷、硫等元素的循环过程,维持着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因此,保护河口微生物多样性,促进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发挥,对于维护河口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口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分析研究

河口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分析研究

河口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分析研究河口是陆地和海洋交汇的地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

在河口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称为生态位的概念。

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角色和功能,包括它的生存方式、取食习惯、生物形态和行为等。

本文将对河口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分析进行研究。

一、河口生态系统的特点河口生态系统是河流和海洋的过渡区域,水质、潮汐、营养盐等环境因素在此区域呈复杂变化。

此外,河口地区还面临着人为活动的影响,如工业废水的排放、土地利用的改变等。

这些特点使得河口生态系统成为一个高度动态和脆弱的生境。

二、生态位的定义和意义生态位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用来描述一个物种在某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通过不同的取食策略、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物种之间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下避免直接竞争。

了解和分析物种的生态位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生态位分析方法生态位分析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生态学数据来揭示物种的生态位。

常用的生态位分析方法有食性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和行为观察等。

这些方法可以揭示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食物来源和竞争关系等。

四、河口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分析河口生态系统是一个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境,不同的物种在这里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

例如,底栖生物通过附着在沉积物表面获取养分,它们在沉积物中的位置决定了它们的生态位。

鱼类和鸟类则通过食物链的层级来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从而避免食物竞争。

五、生态位分析的意义和应用生态位分析对于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物种的生态位,我们可以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敏感性。

同时,生态位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生态系统的响应和稳定性,为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河口生态系统的挑战和未来展望河口生态系统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水污染、河流治理和气候变化等。

这些挑战不仅对物种的生态位产生了影响,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造成了威胁。

海洋生态学之河口浅海和深海

海洋生态学之河口浅海和深海

河口、浅海和深海◆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河口、浅海和深海的概念。

2.描述河口、浅海和深海的典型生物。

3.关注河口、浅海和深海的资源开发利用。

◆教学内容图1 舟山群岛卫星图一、什么是河口河口是河流进入海洋的特殊生态系统,入海河口是一个半封闭的沿岸水体,同海洋自由通连,在其中河水与海水交混。

潮汐的涨落和河水的洪枯使河口水流处于经常的动荡中,而河口特性影响着河流终段和近海水域,所以河口区的范围很大。

河口包括以河流特性为主的近口段,以海洋特性为主的口外海滨段,和两种特性相互影响的河口段。

舟山群岛河口河口浅海深海图2 入海口河口水体中水动力、盐度、泥沙含量等特点给河口生物带来特殊的负荷。

而人类在河口区的频繁活动,包括交通、贸易、水产等等都在影响着河口生态;河水中汇集了大量陆源污染物,更直接威胁着河口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长江口是我国最大的河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咸淡水交汇的水域,其中北亚热带海洋季风又具有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量充足等特点,并且受长江径流、台湾暖流及黄海冷水团等相互消长的影响,环境因子变化剧烈,生态环境错综复杂,为海洋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是鱼类索饵、育肥、繁殖的重要场所,以致沿海形成闻名于世的舟山渔场。

二、河口典型生物1.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常由几个或很多细胞个体连结成各式各样的群体。

硅藻的形态多种多样,是河口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的生产者。

长江口区硅藻占藻类总数的80 %,其他为甲藻和少数金藻和蓝藻。

图3 硅藻2.鲈鱼:俗称花鲈。

常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处,也可生活于淡水中,春夏间幼鱼有成群溯河习性,冬季返归海中;主食鱼、虾类。

秋末冬初在河口产卵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图4 鲈鱼3.龙头鱼:俗名叫虾潺、龙头鲓、豆腐鱼。

体柔软,长形,略侧扁,头背稍圆。

吻短,钝圆,口甚大。

肉松软,含水分高,不易保存或远运,鲜食味甚美,也可加工成干品。

产卵场主要在沿海的河口处,春季产卵,有短距洄游习性。

河口湿地的地理特征及重要生态功能分析

河口湿地的地理特征及重要生态功能分析

河口湿地的地理特征及重要生态功能分析河口湿地是指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湿地生态系统。

由于河流带来的淡水与海水的交汇,河口湿地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从地理特征和生态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地理特征方面,河口湿地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河口湿地的地貌特征复杂多样。

在河流入海口的地方,由于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了一片平坦的河口平原。

而在河口平原的周围,常常是高耸的海岸山脉。

这种地貌特征使得河口湿地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其次,河口湿地的水文特征丰富多样。

由于河流的注入,河口湿地既有淡水环境,又有咸水环境。

这种水文特征使得河口湿地成为了多种生物的栖息地。

同时,河口湿地还有潮汐的影响,使得水位周期性地上升和下降,形成了独特的潮间带生态系统。

再次,河口湿地的植被特征丰富多样。

由于河流的泥沙沉积和淡水的供应,河口湿地土壤肥沃,植被繁茂。

河口湿地常见的植被有红树林、芦苇等。

这些植被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还起到了保护海岸线、净化水体的作用。

最后,河口湿地的气候特征温暖湿润。

河口湿地常年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这种气候特征使得河口湿地成为了许多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和栖息地。

在生态功能方面,河口湿地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首先,河口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由于河口湿地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选择在此繁衍生息。

例如,红树林是河口湿地的典型植被,它不仅为许多鱼类和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还起到了保护海岸线、净化水体的作用。

同时,河口湿地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站点,吸引了大量候鸟在此栖息和繁殖。

其次,河口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

河口湿地具有水文调节、水质净化、土壤保持等功能,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例如,河口湿地可以吸收和减缓洪水,降低洪灾风险;同时,河口湿地还可以过滤和净化水体,提供清洁的水源;此外,河口湿地还可以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地资源。

最后,河口湿地是人类文化和旅游资源。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变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变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变河口湿地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生态系统,其形成与演变涉及多个因素和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变,并深入了解其中的关键要素。

河口湿地是指位于江河入海口的湿地区域,由河水和海水的交汇形成。

它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水域地貌、气候、植被和沉积物等。

首先,河口湿地的形成与河流的冲刷力息息相关。

长时间以来,河水通过强烈的冲刷力将泥沙和颗粒物质冲刷到河口,这些沉积物质逐渐积聚形成了河口湿地。

同时,海洋潮汐也是河口湿地形成的重要原因,每天两次的潮汐进出带来了海水和河水的混合,推动了沉积作用,同时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提供了养分。

然而,河口湿地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最初的阶段,河口湿地可能是一个开放的水域,没有稳定的植被覆盖。

随着泥沙的沉积和植被的逐渐出现,湿地开始形成沼泽和沙洲等不同的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相互作用,逐渐演变为一个复杂而多样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它们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许多鸟类和渔类依赖于河口湿地的资源,寻找食物和筑巢。

同时,河口湿地还提供了重要的水质净化功能,通过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提高水质的清洁度。

此外,河口湿地还具有缓冲洪水和保持海岸线稳定的作用,对防止自然灾害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河口湿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威胁。

首先,人类的活动对河口湿地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剧,大量的废水和污染物排放进入河口湿地,破坏了其生态环境。

同时,土地开发和填海造地也导致了河口湿地的减少和破坏。

这些人为活动对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禁破坏河口湿地的活动,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其次,开展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河口湿地的认识和意识,促使人们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觉行动。

河口与海洋生态系统生态联系与保护措施

河口与海洋生态系统生态联系与保护措施

河口与海洋生态系统生态联系与保护措施河口是河流与海洋相交的地方,在这个特殊的界面上,海洋与河流的生态系统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河口生态系统。

河口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洋与河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提供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所需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河口生态系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维护河口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联系。

一、河口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河口与海洋生态系统是紧密相连的。

首先,河口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通过河流的水与泥沙输入,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营养物质。

河水中携带的有机物、无机盐等物质,丰富了海洋中的浮游生物,进而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

其次,海洋对河口生态系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海洋潮汐和海流的运动,直接影响着河口水体的盐度和温度,对河口的植物和动物分布产生影响。

通过这种相互关系,河口和海洋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网络。

二、河口与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需求河口与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价值不可忽视。

首先,河口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大量的鱼类、鸟类等动物依赖于河口湿地进行繁殖、觅食等活动,而其中一些物种还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其次,河口生态系统对维持海洋与河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河口湿地可以吸附并固定沉积物,有效减少河流中污染物质的输入,保护沿海生态环境。

而海洋生态系统则通过进行蓄养、舒缓洪峰、抵抗风浪等方式减轻河口的冲击,保持河口的稳定性。

三、河口与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河口与海洋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河口环境监测体系。

通过定期监测河口生态系统的水质、生物多样性、潮汐等要素,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加强污水治理和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

推动城市和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污水对河口生态系统的污染。

同样地,对农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农药、化肥和土壤侵蚀等问题进行治理,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

河口的概念

河口的概念

河口的概念河口是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池塘等水体时形成的地貌现象。

它是河流与海洋或湖泊之间的过渡区域,通常由河口、河阔、韧性海岸等组成。

河口地区是河流和海洋的交汇地带,具有独特的地理、生物和人文特征。

河口的形成是由于河流冲刷、沉积等过程的综合作用造成的。

当河流流经山地或丘陵地带时,由于成因与地质差异,河床可能高低不平,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流速较快。

而当河流流入平原地区时,地势逐渐平缓,水流减缓,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底部沉积物开始沉降,逐渐形成河床。

当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时,逐渐拓宽形成宽阔的河口。

河口的形成有两种主要方式:分流河口和悬积河口。

分流河口是指当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在水体中形成多个分支。

主河道常常继续流入海洋或湖泊,而分支河道则逐渐扩大形成分流河口。

悬积河口是指当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由于水流速度减缓,悬浮物和底部沉积物会开始沉降,逐渐形成河口盐沙洲。

河口地区的地理特征是由河流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在河口附近,依靠河水的流淌和潮汐的变化,新鲜水和咸水交错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和水动力条件。

河口地区的水动力条件复杂多变,潮汐和洋流的影响,使得水流速度、流向以及盐度等因素都存在较大的变化。

河口地区还具有独特的生物特征。

河口汇集了来自陆地和海洋的物质,包括大量的悬浮物、营养物质和生物体。

这些物质的输入为河口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环境。

河口地区通常是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之间的过渡区域,也是许多物种的繁殖和生长场所。

在河口地区,可以观察到大量的鱼类、贝类和其他底栖动物。

河口地区还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河口丰富的生态和水资源,许多河口地区发展成为重要的渔业、农业和工业区域。

河口地区的水资源也被广泛利用于供水、灌溉和发电等方面。

此外,河口还具有交通和贸易的重要作用,许多河口城市是河流交通的枢纽。

然而,河口地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河口地区的生态系统容易受到破坏。

水污染、过度捕捞、河堤建设等因素都可能破坏河口生态系统的平衡,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造成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一:中国沿海有1500多条江河入海。

在河口水域,径流、潮流、风浪共存,水流、泥沙运动具有很强的非恒定性,形成了有别于淡水和海洋的独特河口环境。

河口既是流域物质的归宿,又是海洋的开始。

河口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藕合多变,演变机制复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

长江口、黄河口和珠江口以及世界上许多河口地区人口稠密、社会经济发达,河口环境对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

2.3外来浮游动物对河口生态系统的影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性传播正危害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引起全球性关注。

船舶排放压舱水是造成地理性隔离水体间的有害生物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目前,对于外来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以及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较少。

河口地区常常是重要的港口,国际间船舶航行密集,加剧了有害外来生物物种的传播,对河口水域的生态平衡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外来有害浮游动物中主要包括挠足类、水母和轮虫等,如肉食性挠足类捕食浮游动物和鱼苗,对当地河口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它们与本土生物竞争食源、传播寄生虫和病原体、甚至导致本土物种的灭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性的破坏。

20世纪70年代北美水母侵入黑海,嗜食浮游生物、鱼卵及鱼苗,给当地凤尾鱼和鲜鱼养殖业带来了灭顶之灾。

肉食性挠足Cercopagispengoi是俄罗斯Neva河口的外来浮游动物,目前已成为Neva 河口的优势物种,它改变了浮游生物食物网以及物质和能量流动,加剧了Neva河口的富营养化!53}。

目前,对外来浮游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挠足类,微型浮游动物在过去很长时间被忽视,鉴于微型浮游动物极其重要的生态学作用,应当加强对外来微型浮游动物的研究。

我国河口地区经济发达,船舶来往众多,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我国河口外来浮游动物的监测,以及评估外来浮游动物入侵对河口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的影响,加强对外来浮游动物的种群动力学及其生态学效应的研究。

2.4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口生态环境和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近年来,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河口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葛洲坝、三峡大坝的建设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改变了长江径流量的时空分布,对河口水域的盐度、悬浮物和营养盐等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包括浮游动物在内的水生生物群落的组成!sad。

人们对水利工程与河口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经历了点(工程位置)到线(河段,河流梯级开发)到面(库区生态与环境)到体(流域,河口,近海,陆海的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

水利工程建设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极其复杂的,尚存许多未被认识或未被充分了解的领域,如径流量的时空变化对浮游动物群落组成,鱼类的涸游和水生生态系统以及河口渔业资源的影响等。

——《河口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杨宇峰,王庆,陈菊芳,庞世勋资料二:河口生态系统位于河流与海洋生态系统的交汇处,是流域与海洋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兼有河流与海洋生态系统特征。

由于优越的地理与环境条件,河口也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陈吉余和陈沈良,2002)。

随着经济发展和非理性的人类活动,河口普遍出现了资源退化、环境恶化与灾害加剧的趋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河口生态系统健康问题己成为制约河口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态系统健康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健康科学相互交叉和综合形成的一门新科学。

1989年,Rapport首次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他认为“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生态系统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对胁迫的恢复能力”( Rapport } 1989) ; Costanza(1998)从生态系统自身定义了生态系统健康—没有疾病、具有稳定性或可恢复性,保持多样性或复杂性、有活力或增长的空间以及存在系统及其要素间的自动平衡。

近年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己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以流域、湖泊、湿地等的研究居多(何厚军等,2011;张哲等,2012;黄艺和舒中亚,2013),而河口生态系统由于生态特征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其健康评价研究相对较少。

1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的相关概念1. 1河口生态系统的特征河口是融淡水生态系统、海水生态系统、咸淡水混合生态系统、潮滩湿地生态系统、河口岛屿和沙湿地为一体的复杂生态系统(陆健健,2003)。

广义的河口生态系统是社会}Y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马世骏和王如松,1984;叶属峰等,2007)。

由于特殊的位置,河口生态系统具有环境复杂多变、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以及受人类扰动程度大等特征。

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但随系统内部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变化而变化,同时受整个流域及毗邻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从生态系统健康的完整性和经济、服务功能出发,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范围应包括河口水域及邻近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但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的差异,目前开展的研究中,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范围多限于河口水域。

1. 2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目前,对河口生态系统健康内涵的认识尚不统一,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

Meng 和Liu(2010)认为,健康的河口生态系统应具有稳定性、可持续性以及抵抗外界压力的能力,并能满足周边社区体闲娱乐的需要。

Niekerk等(2013)将河口生态系统健康定义为“在景观尺度上维持河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变化和弹性”。

彭涛和陈晓宏(2009)、周晓蔚(2011)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J险两方面论述了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认为健康的河口生态系统是完整的、稳定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受到外界干扰后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并且具有持续提供完善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满足河口地区防洪、航运和体闲娱乐的需要。

刘佳(2008)综合了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河口生态系统的特征,认为健康的河口生态系统一方面能够维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状态,维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另一方面能够满足人类合理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对邻近的其他生态系统造成压力。

1. 3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合理的健康标准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础。

河口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动态和相对的概念,因此评价标准的确定是评价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有问卷调查法,标准法、参照系法等(杜栋和庞庆华,2005)。

对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研究中多结合河口实际情况,通过历史资料、多区域河口对比分析、借鉴国家标准与相关研究成果、公众参与和专家评判等进行确定,国内学者一般将健康状况划分为5个等级(很健康、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病态),并确定健康分级1}7值(周晓蔚,2008;彭涛和陈晓宏,2009) o DWAF ( Department ofWater Affairs and Forestry 1999)将河口健康状况分为6级,并描述了每一级别的特征。

另一种方法是相对评价法,即不进行健康标准设定,各年份间进行比较性健康评价;或者是仅依靠现有的数据,将各评价因子的最大值、最小值作为确定相对标准的主要依据,获得各评价单元的相对优劣程度(杨建强等,2003)。

2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要使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现实意义并为管理者提供指导信息,就要根据生态系统的特征进行指标选取。

合适的评价指标是准确反映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

由于对河口生态系统健康内涵和特征的认识尚未统一,目前为止,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未取得一致认识。

综合己有研究成果,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主要分为生态指标、物理化学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人类健康指标(Francis&William2005;叶属峰等,2007;刘春涛等,2009)。

2. 1生态指标生态指标一般为与生态系统结构有关的描述性指标以及度量生态系统活力的功能指标,常用指标有种群及个体指标、群落结构与功能指标等(张光生等,2010)。

每个指标对于环境变化具有指示作用。

种群及个体指标的优点是能直观表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但必须选择公众比较熟悉且对于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的物种。

如浮游植物由于快速生长率和对低污染水平的响应,对生态系统变化和表层水的环境变动能提供敏感和定量的指示(Paerl et al.2003),它的演替和群落结构能反映生态系统的环境状况,在判断水质量方面是一个关键因素(Rom-bouts et al.,2013)。

当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或者受到外来压力干扰后,其群落结构与功能一般都会发生变化。

因此,群落结构与功能指标是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常用指标。

相比较而言,群落结构指标如种类数量、生物量及优势种等更容易获得,使用较多;而功能指标如物质循环等因测算困难,使用较少(张光生等,2010)。

2. 2物理化学指标物理化学指标主要用于衡量河口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状况,常用指标有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污染物浓度、河口行洪能力变幅、入海年径流量、河口断流时间等(刘春涛等,2009;彭涛和陈晓宏,2009)。

物化指标简单明了、浅显易懂,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河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在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占主导地位。

但是单纯依靠物化标准会导致评价结果不全面,同时物化指标与生态系统状况的关系也不明了(Cairns et al. } 1993) o2. 3社会经济指标由于便利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河口地区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

河口生态系统健康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促进河口地区的经济发展,河口区域若生态环境恶化,必然给沿岸的养殖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额损失。

社会经济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学指标和给环境造成压力的社会指标,包括GDP、人口密度、工业废水处理率等(彭涛和陈晓宏,2009) o2. 4人类健康指标健康的生态系统必须能够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提供服务功能,因此一个实用的综合性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必须包括人类的健康指标,不考虑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没有意义的(罗跃初等,2003)。

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种渠道反作用于人类健康,如河口生态系统遭受污染,则通过水产品及河口休闲娱乐等方式威肋、人类健康。

人类健康指标包括死亡率、主要疾病发生程度、文化水平、旅游观光等(刘春涛等,2009;张光生等,2010)。

3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3. 1指示物种法指示物种法是选择生态系统的关键种或者对环境变化具有指示作用的种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指示物种法主要利用底栖生物的完整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BI, AMBI, M}1MBI和Bentix指数等底栖生物指数判断生态系统健康状态( Sonstegard&Leatherland } 1984;王备新等,2006;戴纪翠和倪晋仁,2008 ;Borja&Tunberg } 2011 ; Cardosoet al.,2012),指示物种法较早用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也有仅基于底栖生物数据的指示特征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