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应用层
物联网概论-2版-第2章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
应用层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应用层
2.4.1 应用层的功能
2.4.2 物联网中间件
2.4.3 物联网应用场景
2.4.4 物联网应用所需的环境 2.4.5 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2.4.6 物联网前景展望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1 应用层的功能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6 物联网前景展望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休息一下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信息不是单向传递的,也有交互或控制。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物 联 网 体 系 架 构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3.3 互联网
3.互联网的基本功能 互联网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分布处 理。数据通信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功能,能够实现快速传送计算机与 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各种信息。计算机互联网络的目的就 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互联网数据通信能力强,网上的计算机是相 对独立的,它们各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2 物联网中间件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2 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物联网——体系结构、协议标准与无线通信-高泽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2.2 网络传输层
➢ IPv6
➢ 地址空间巨大 ➢ 地址层次丰富 实现 IP 层网络安全 无状态自动配置
2.2 网络传输层
➢ 传输网与传感网的融合
2.3 应用层
➢ 应用层是物联网运行的驱动力,提供服务是物联网建设的价值所在。应用 层的核心功能在于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管理、运用资源。感知层和传输层将 收集到的物品参数信息,汇总在应用层进行统一分析、挖掘、决策,用于 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控制、共享、互通,提升 信息的综合利用度。应用层是对物联网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应用,面向各类 应用,实现信息的存储、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应用的决策等,涉及到海量信 息的智能分析处理、分布式计算、中间件等多种技术。 网络传输层 2.3 应用层 2.4 物联网体系构架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 物联网是互联网向世界万物的延伸和扩展, 是以实现万物互联的一种网络。万物互联是 实现物与物、人与人、物与人之间的通信。 物联网系统架构和标准的技术体系包括:感 知层、传输层、应用层。
(1)感知网用于采集与传输环境信息 (2)接入网由一些网关或汇聚节点组成,为感知网与外部网络或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提
供基础通信接入设施 (3)网络基础设施是指下一代互联网NGN (4)中间件由负责大规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软件组成 (5)应用平台涉及未来各个行业,它们将有效使用物联网提供服务以提高生产和生活的
➢ 业务模式和流程
➢ 1.业务模式
➢ 业务定制模式 ➢ 公共服务模式 ➢ 灾害应急模式
➢ 2.业务描述语言
➢ XML ➢ UML ➢ BPEL
➢ 3.业务流程
2.3 应用层
➢ 服务资源
➢ 1.标识
物联网概论-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 联 网 概 论
2.4.6 物联网应用前景展望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2020年物联网将 大规模普及,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与“人与人通 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 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预测,2020 年之后物体将进入全智能化。
2.3.2 接入网
传统的接入网主要以铜缆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一般 的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出现了 一系列新的接入网技术,包括无线接入技术、光纤接入 技术、同轴接入技术、电力网接入技术等。物联网要满 足未来不同的信息化应用,在接入层面需要考虑多种异 构网络的融合与协同。
物 联 网 概 论
物 联 网 概 论
2.2.2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1. 标识符 物联网中的标识符应该能够反映每个单 独个体的特征、历史、分类和归属等信息,应该具有唯 一性、一致性和长期性,不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不会随连接网络的改变而改变。现在许多领域已经开始 给物体分配唯一的标识符,例如,EPC系统已经开始给 全球物品分配唯一的标识符。
物 联 网 概 论
2.2.2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2. 数据采集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 事件都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数据。数据采集主要有两 种方式,一种是利用自动识别技术进行物体信息的数据 采集,一种是利用传感器技术进行物体信息的数据采集。
物 联 网 概 论
2.2.2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2.3.2 接入网
2. 有线接入技术 铜线接入技术,是指在非加感的用户 线上,采用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来提高双绞线的传输容 量,向用户提供各种业务的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是一种 光纤到楼、光纤到路边、以太网到用户的接入方式,它 为用户提供了可靠性很高的宽带保证。混合光纤/同轴 网(Hybrid Fiber Coax,HFC)也是一种宽带接入技术, 它的主干网使用光纤,分配网则采用同轴电缆系统,用 于传输和分配用户信息。
ENBM 第二章 知识点
第二章OSI参考模型知识点1. 什么是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以一台计算机为中心,通过多重线路控制器和电话线路与多个远程终端相连接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有什么缺点?多个终端相连接会导致主机负荷过重;单台主机的不可靠性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
3.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是什么工作机制?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就是通信的过程中维持的是实际的电子电路(物理线路),这条电子电路建立后用户始终占用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固定传输带宽。
4. 电路交换的机制有什么缺点?从电路交换的工作原理看出,电路交换会占用固定带宽,因而限制了在线路上的流量以及连接数量。
5. 什么是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优点是什么?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资源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主机和终端共同构成了用户资源网。
分组交换网ARPANET就是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可以使负载均衡,单机的响应速度提高。
6. 为什么会出现第二代计算机网络?1964年美国巴兰提出了存储转发概念;1966年英国戴维斯提出了分组的概念。
7. 什么是存储转发?什么是分组交换?存储转发:在转发数据前先对数据进行接收存储以进行校验。
分组交换:在两台通信主机之间不会把一条链路作为一个唯一的电路连接,源主机会将整个信息逐一分组,而每个分组都会加上足够的相关协议信息以使他们能够被路由选择到正确的目标主机上。
8. 分组交换相对于电路交换的优点是什么?分组发送的信息不会占用固定的带宽,可以使线路上建立更多的连接。
从而提高了线路负载。
9. 对网络分层处理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由于分组交换网的投入使用,使网络的容量大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所有网络中的计算机能够协调工作。
由于这种协调性相对比较复杂,因此便诞生了分层处理的思想,将网络划分成小的并且易于处理的若干层次,降低其复杂性。
10. 什么是OSI七层模型?OSI七层模型有什么作用?OSI七层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应用层
P116. 1
a 错误。HTTP的一对消息(request-response)只能获取一 个对象。因此,对于包含三个对象的页面,客户机将发 送三个request消息 b 正确。这两个Web页面在同一个Web服务器中(因为两 个对象的URL中主机部分相同,且在相同的虚拟目录下), 可以利用一个持续连接来获取这两个Web页面。 c 错误。一个HTTP消息(Message)可能需要通过多个 Segment进行传输,但一个Segment不会包含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HTTP请求消息。 d 错误。HTTP Response消息的头部行Data:指定Web服 务器创建该Response消息的时间。
b
第二章:应用层
P119. 19
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中共有N个Peer。 如果任意一对Peer间都存在一个TCP连接,则覆盖网络 2 中全部TCP连接的数量为 N ( N 1) / 2
C
N
覆盖网络的节点就是Peer,边就是TCP连接,因此,覆 盖网络中包含的节点数量为N,边数就是 N ( N 1) / 2 与每个TCP连接经过的路由器数量没有关系。
b 对象的最后修改时间为“ Sat,10 Dec 2005……”,这 可以从Last-Modified头部行获得。 c 从Content-Length头部行可知,对象(HTML文档)的长 度为3874字节。 d
从头部行Connection: keep-alive可知,服务器同意使用持续连 接。 该文档的前五个字节内容为:<!doc
第二章:应用层
第2章 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IP数据报
4.服务类型与优先权 服务类型(SERVICE TYPE)域规定对本数据报的处理方式,占 用8个比特,分为5个子域,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0 优先权 3 D 4 T 5 R 6 7 未用
服务类型子域结构
对服务类型各个子域信息的使用和具体处理是在网关中进行。
IP数据报
5.数据报传输 网络数据都是通过物理网络帧传输的。从主机发出的IP数据报在 其子网接口中封装成帧后,送进与之相连的第一个物理网络。帧的长 度正好就是第一个物理网络所允许的最大帧长度。当此帧到达与第一 个物理网络相连的下一个网关时,在其子网接口中删除帧头,露出IP 数据报,送到IP层。在此IP层查找间接路径表,得到要传送去的下一 个网关的IP地址,并解析出与下一个网关相连的物理网络。将IP数据 报送回子网接口。子网接口根据新的物理网络要求,重新封装数据报, 并传送到新的物理网络。这里要特别强调指出,按照新物理网络技术 重新封装IP数据报成帧是绝对必要的:各种物理网络技术,对帧的大 小有不同的规定。某种物理网络所允许的最长的帧称为该网络的最大 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fer Unit,MTU)。MTU由硬件决定。不同 物理网络,其MTU一般不相同。此外,不同物理网络其帧头格式一般 也不相同。反过来说,同一个物理网络的各个节点上的MTU是一样的, 帧格式也是一样的。而IP数据报的大小却是由软件决定的,在一定范 围内(比如第4版IP协议规定每一IP数据报最大不能超过65535个字节) 可以任意选择。IP数据报大小的上限也可以通过修改协议版本人为改 变。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Network Layer)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 传输。在广域网中,这包括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 当报文不得不跨越两个或多个网络时,又会产生很多新问题。例 如第二个网络的寻址方法可能不同于第一个网络;第二个网络也 可能因为第一个网络的报文太长而无法接收;两个网络使用的协 议也可能不同等。网络层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使异构网络能够互 连。 在单个局域网中,网络层是冗余的,因为报文是直接从一台计算 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的。
第2章 管理信息库MIB-2
Internet最初的网络管理框架由四个文件定义
RFC1155 Structur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MI)
RFC1213
SNMP 网络管理框架
RFC1212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MIB-2) RFC1157 SNMP v1
NULL
OBJECT IDENTIFIER SEQUENCE (OF)
NULL
空类型不代表任何类型,只是占有一个位置
对象标识符 MIB树中的结点用分层的编号表示,例如.1.2.1 序列
可以是任何类型组成的序列,如果有OF,则是同类型对 象的序列,否则是不同类型对象的序列
另外,RFC1155文件还根据网络管理的需要定义了 下列应用类型: 1. NetworkAddress::= CHOICE{internet IpAddress} ASN.1的CHOICE构造的语义是“从表中任选一个类 型”,MIB中的NetworkAddress定义成从各种网络 地址中任选一种,但目前还是只有Internet IP地 址一种,以后可能还是这样。 2. IpAddress::=[APPLICATION 0] IMPLICIT OCTET STRING(SIZE(4)) 32位的IP地址,定义为OCTET STRING类型。
ReferPart:这个子句也是任选的,用文字说明可参 考在其他MIB模块中定义的对象。 IndexPart:用于定义表对象的索引项。 DefValPart:定义了对象实例的默认值,这个子句 是任选的。 VALUE NOTATION:指明对象的访问名。
SMI只存储标量对象和二维数组,二维数组叫做表 对象(Table)。表的定义要用到ASN.1的序列类型 和对象类型宏定义中的索引部分。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1.1.研究制定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科学方法 在初期的自由竞争中,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在短时间内得 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形式的多样化、复杂 性,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例如,用户的资源和数据存储在采用不同操作系统的主 机中,这些主机分布在网络的不同地方,需要在不同的传输 媒体上实现采用不同操作系统的主机之间的通信;如何解决 异种机和异种网络互连问题;特别是系统的互连成为一个大 问题。
4.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于1963年由美国电气工程师 学会(AIEE)和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IRE)合并而成,是美 国规模最大的制定标准的专业学会。 IEEE由大约17万名从事电气工程、电子和有关领域的专 业人员组成,分设1O个地区和206个地方分会,设有31个技 术委员会。 IEEE制定的标准内容有:电气与电子设备、试验方法、元 器件、符号、定义以及测试方法等。 IEEE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是通过802方案对LAN和城域网 MAN进行的标准化。802方案含局域网和城域网各方面上百个 单独的规范,符合IEEE的LAN包括以太网(IEEE 802.3)和令 牌环网(802,5),802系列标准和所有规范限于物理层和/ 或数据链路层。
5.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EIA)创建于1924年,当时名为无线电制造商协会(Radio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RMA),总部设在弗吉尼亚的 阿灵顿。
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
11
《计算机网络》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体系结构
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及各层所包括的可能的服务;
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和组织各层协议的制定;
对网络内部结构最精炼地概括与描述。
12
《计算机网络》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服务定义
详细地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 能力; 低层的服务是通过接口向上一层提供的; 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无关; 定义了层与层之间的接口与各层使用的原语, 但不涉及接口的具体实现方法。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 与网络协议
本章学习要求:
掌握:协议、层次、接口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 掌握:OSI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 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 功能与主要协议 了解: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了解:网络协议标准组织,RFC文档、Internet草案与 Internet协议标准的制定过程
24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数据链路层 物 传输介质 理 层
《计算机网络》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2.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主机A 应用 进程A 应 表 会 传 网 用 示 话 输 络 层 层 层 层 层 数据 主机B 应用 进程B 应 表 会 传 网 用 示 话 输 络 层 层 层 层 层
8
《计算机网络》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2.1.3 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含答案)
第1章体系结构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城域网是连接广域网而覆盖园区的网络B.城域网是为淘汰局域网和广域网而提出的一种网络技术C.在较小范围内部署的一定是局域网,在较大范围内部署的一定是广域网D.局域网是基于广播技术发展起来的,广域网是基于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2.目前的校园网接入Internet的主要方式是(A )。
A.LAN B.MANC.W AN D.PAN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C )。
A.网络的层次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4.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B )。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5.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C )A.应用层B.表示层C.传输层D.网络层6.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要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B )A.会话管理B.数据格式转换C.路由选择D.可靠数据传输第2章应用层1.在WWW中,标识分布在整个Internet上的文档采用的是(A )。
A.URL B.HTTP C.HTML D.搜索引擎2.当仅需Web服务器对HTTP报文进行响应,但并不需要返回请求对象时,HTTP请求报文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D )。
A.GET B.PUT C.POST D.HEAD3.下列关于Cookie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A.Cookie存储在服务器端B.Cookie是服务器产生的C.Cookie会威胁客户的隐私D.Cookie的作用是跟踪客户的访问和状态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
A.HTTP协议是一个无状态协议B.HTTP报文使用HEAD方法时实体主体为空C.HTTP报文使用HEAD方法时可以进行故障跟踪D.利用HTTP协议只能传输HTML文件5.HTTP非持久连接中读取一个包含100个图片的对象的Web页面,需要打开和关闭100次TCP连接。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二章
18
Operation as needed
Client running Explorer
Web Server
Web application includes client and server
19
Web和HTTP
某些术语 Web页由对象(object)组成 对象可以是HTML文件,JPEG图片,Java小程序,音 频文件,… Web页由基本的HTML文件组成 ,基本的HTML文件 包括了几个引用对象 每个对象可由URL寻址 URL的例子: /someDept/pic.gif
远程终端访问
Web 文件传输
Telnet [RFC 854]
TCP TCP
TCP
HTTP [RFC 2616] FTP [RFC 959]
远程文件服务器
流媒体
NFS [McKusik 1996]
UDP或TCP
通常专用(如Real Networks) UDP或TCP 典型用UDP
因特网电话 通常专用(如Net2phone)
2. HTTP客户机发送 HTTP 请求报
文 (包含URL)进TCP 连接套接字.
报文指示客户机要对象 someDepartment/home.index
的HTTP服务器在80端口 等待TCP连接“接受” 连接,通知客户机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2章练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2章练习题答案本文档旨在回答《计算机网络原理》第2章练题答案,并提供相关解释说明。
1. 什么是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所需的时间,通常用毫秒(ms)表示。
- 传播时延:数据在传输介质(如光纤)中传播的时间,取决于数据传输的距离和介质的传播速度。
- 处理时延:数据在网络设备中进行处理所需的时间,取决于设备的性能和工作负载。
- 排队时延:数据在网络设备中等待处理所需的时间,取决于网络设备的负载情况。
2. 什么是网络的吞吐量和带宽?-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的数据量,通常用Mbps或Gbps表示。
- 带宽:指网络支持的最大吞吐量,通常用Mbps或Gbps表示。
3. 比较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优缺点。
- 电路交换:先建立一个物理连接,保证通信质量,但资源利用率低,无法灵活应对流量变化,通信质量随着链路长度增加而下降。
- 分组交换:数据被划分为多个数据包进行传输,灵活高效,适用范围广,但传输过程容易出现延迟、丢包等问题。
4. OSI参考模型的七层分别是什么?-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传输比特流。
- 数据链路层:为物理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 网络层:为数据包选择合适的路由,并进行路由控制。
-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 会话层:管理网络中的会话。
- 表示层:负责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转换,保证通信双方的解释标准。
-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5. 什么是TCP/IP协议族?以上是《计算机网络原理》第2章练习题的相关答案。
祝大家学习愉快!。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材课后习题答案1-5章(胡远萍主编第二版)讲解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新版)第1章认识计算机网络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按照某种事先约定的规则(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ARPAnet——美国高等研究计划署网络的缩写,是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包交换网络,它是Internet的雏形。
局域网——局域网通常指由单一组织机构所使用的,通信被限制在中等规模的地理区域内,能依靠信息传输速率较高、传输可靠性高、误码率低的物理通信信道的专用网络。
通信子网——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组成。
资源子网——用户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是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
二、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组合的产物。
它可以把在区域上分散的单个计算机有机的连接在一起,组成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网络,以此来达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及网状型等。
3.通常根据网络范围和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4.从网络功能上,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
5.OSI的会话层处于传输层提供的服务之上,为表示层提供服务。
6.在TCP/IP层次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第四层(运输层)相对应的主要协议有TCP 协议和UDP协议,其中后者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任务。
7.TCP/IP模型的传输层定义了____UDP________和____TCP__________两种协议。
8.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____通信媒介__和_____节点___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___物理连接结构_____,它反映了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9.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__ _面向连接___ __的协议,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__面向无连接_____的协议。
物联网概论-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 联 网 概 论
2.4.5 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
标准是对社会生活和经济技术活动的统一规定, 标准的制定是以最新的科学技术和实践成果为基础,它 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创建了一个稳固的平台。目前还没 有全球统一的物联网标准体系,物联网处于全球多个标 准体系共存的阶段。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还出于初级阶 段,我国面临着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问题。
物 联 网 概 论
2.4 应用层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应用层功能 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应用场景 物联网应用所需的环境 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 物联网应用前景展望
物 联 网 概 论
2.4.1 应用层功能
物联网应用层解决的是信息处理和人机交 互的问题,网络层传输而来的数据在这一层进入各 行各业、各种类型的信息处理系统,并通过各种设 备与人进行交互。应用层主要由二个子层构成,其 一是物联网中间件,其二是物联网应用场景。
物 联 网 概 论
2.2 感知层
2.2.1 2.2.2 2.2.3 2.2.4 感知层功能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自组织网络 信息短距离传输
物 联 网 概 论
2.2.1 感知层功能
1. 信息获取。首先,信息获取与物品的标识符相关。其 次,信息获取与数据采集技术相关,数据采集技术主要 有自动识别技术和传感技术。 2. 信息短距离传输。信息短距离传输是指收集终端装置 采集的信息,并负责将信息在终端装置和网关之间双向 传送。
互联网是由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从计算机 网络组成的角度来看,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从逻辑上可以 分为两部分: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资源子网由主计算 机系统、终端、连网外部设备、各种信息资源等组成。 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负责向网络用户提 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通信子网由一些专用的通 信控制处理机和连接它们的通信线路组成,完成网络数 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的任务。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二章讲义
进程通信
进程:运行在端系统中 的程序。
➢ 在同一台主机中:两 个进程使用进程间通 信IPC(由操作系统定 义)通信.
➢ 在不同的主机中:进 程通过交换报文通信
客户机进程: 发起通信的进 程
服务器进程:等待联系的 进程
注意:具有P2P体系结构 的应用程序具有客户机进 程和服务器进程
寻址进程
一个主机中可能同时运行有多个进程,接收端 从网络收到消息后要交给哪个进程?
➢ 对于接收报文的进程,必 须具有一个标识
➢ 一台主机具有一个独特的 32比特的IP地址
➢ 问题:在主机的IP地址足 以标识该进程?
➢ 答案: 在同一台主机上能 够运行许多进程
➢ 标示符包括IP地址和与 主机上该进程相关的端 口号.
➢ 端口号例子:
HTTP 服务器: 80 电子邮件服务器: 25
如何创建一个网络应用程序
编写程序能够
能够在不同端系统上运行
应用层 运输层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能够通过网络通信
如Web: Web服务器软件与 浏览器软件通信
非网络核心设备的程序
应用层
三层协议软件(路由器)
运输层层 网络层
链路层
二层协议软件(交换机、路
物理层
应用层 运输层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西南科技大学学校简介/s/2/t/851/p/11/c/832/d/842/list.htm
使用telnet工具进行HTTP实验
➢ 文件传输时间
RTT
接收的 文件
总响应= 2RTT+传输时间
时间
传输文件 的时间
时间
持久HTTP
非持久HTTP缺点: ➢ 串行访问时间长 ➢ 并行访问资源占用多
第二章 管理信息库MIB-2
Internet最初的网络管理框架由四个文件定义
RFC1155 Structur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MI)
RFC1213
SNMP 网络管理框架
RFC1212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MIB-2) RFC1157 SNMP v1
Format for MIB Modules
网络管理应用
管理对象 SNMP报文
管理站 TCP UDP
代理
UDPIPIP源自Internet每个代理进程管理若干被管理对象,并且与某些管 理站建立团体(Community)关系
Manager
Agent
团体 (Community)
Manager
Manager
表中的标量对象叫做列对象,列对象有唯一的对象 标识符,这对每一行都是一样的。 索引对象的值用于区分表中的行。 这样,把列对象的对象标识符与索引对象的值组合 起来就说明了列对象的一个实例。
ReferPart:这个子句也是任选的,用文字说明可参 考在其他MIB模块中定义的对象。 IndexPart:用于定义表对象的索引项。 DefValPart:定义了对象实例的默认值,这个子句是 任选的。 VALUE NOTATION:指明对象的访问名。
SMI只存储标量对象和二维数组,二维数组叫做表 对象(Table)。表的定义要用到ASN.1的序列类 型和对象类型宏定义中的索引部分。
iso(1) org(3) dod(6) internet(1) directory(1) mgmt(2) mib-2(1) system(1) interfaces(2) at(3) ip(4) icmp(5) tcp(6) udp(7) egp(8) transmission(10) Snmp(11) experimental(3) private(4) enterprises(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并提供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的课后练习题,并附上答案供大家参考。
本书作为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在网络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力,本文的练习题部分将涉及信道、分组交换、传输、应用层、网络层和链路层等内容。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1.为什么国际互联网不是一个分布式系统?答:国际互联网主要是一个基于电信网络建立的一系列网络,虽然其网络的分布式特性比较明显,但是其实质上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分布式系统,因为其存在部分垄断的情况,包括DNS根服务器、ICANN等。
2.同IP音频金融区别,视频流量传输对延迟和带宽有何要求?答:IP音频要求低延迟,可丢失,而视频数据则要求具备较高的带宽和低的延迟。
因此,在传输视频数据时要保证网络的带宽和稳定性。
第二章应用层练习题1.SMTP和POP3之间有什么区别?答:SMTP是一个用于发送电子邮件的协议,POP3是用于检索邮件的协议。
邮件服务器在接收到SMTP消息后,会将邮件存储在服务器上,而POP3客户端则可从服务器上检索邮件。
2.什么是DNS?答:DNS,即Domn Name System,是一种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DNS服务器通过DNS协议为客户端提供域名解析服务,将域名解析为相应的IP地址。
第三章运输层练习题1.什么是可靠传输?答:可靠传输是指通过一定的机制来保证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数据丢失、失序或冗余等问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TCP和UDP的区别是什么?答:TCP是一种基于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包括传输数据、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功能;UDP则是无连接协议,数据包传输效率相对TCP较高,但可靠性较差。
第四章网络层练习题1.什么是网络拓扑?答:网络拓扑指的是连接在网络上的各个节点之间的物理或逻辑连接方式,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网格型等多种方式。
2.IP路由选择的基本机制是什么?答:IP路由选择的基本机制是通过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获取最短跳数、最低费用的路径,实现IP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递。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七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七版课程设计概述本篇文档为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七版的课程设计。
该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实践能力,通过自顶向下的学习方法,将学生从应用层开始逐步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的原理和技术。
课程设置本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两部分。
理论学习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技术等内容,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第二章:应用层•第三章:运输层•第四章:网络层•第五章:链路层•第六章:无线和移动网络实践环节则是基于实验平台进行的,包括以下实验:1.基于Wireshark的网络流量捕获与分析;2.基于Socket、HTTP协议和PyQt5的Web服务器搭建;3.套接字(Socket)编程;4.基于TCP协议的文件传输;5.基于UDP协议的即时通讯软件开发;6.网络配置和管理;课程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理论,同时通过实践实现技术应用。
具体要求如下:1.学生需要在每个章节的学习结束后完成相应题目的作业。
2.学生需要按照要求完成实践部分的实验。
3.学生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并提问解决问题。
4.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课程设计的报告。
实验示例实验一:基于Wireshark的网络流量捕获与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基本的网络流量捕获、过滤和分析技术;实验要求1.下载安装Wireshark;2.仿照PPT中的案例,自行捕获一段网络流量数据;3.使用Wireshark对网路流量进行分析,了解网络的基本信息;4.提交实验报告:•捕获网络流量数据•分析文档•实验感悟实验过程1.下载Wireshark安装包,进行安装;2.打开Wireshark,并在“捕捉界面”选择相应的网卡进行捕获;3.通过选择不同的过滤器,对流量数据进行过滤和分析;4.捕获完网络流量数据后,将该文件保存,用于后续的分析;5.结合自己的分析和感悟,撰写报告。
实验感悟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计算机网络的流量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章 信息系统及其组成 知识点梳理-高中信息技术同步精品课堂(粤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二章信息系统及其组成知识点梳理一、知识框架二、知识点归纳(一)信息系统及其组成1、网络订票系统包括:系统管理模块、客票管理模块、订票管理模块。
2、物流:实物的流动过程,如物资的运输、产品原料采购等。
3、资金流:伴随物流而产生的资金的流动过程。
4、事物流:各种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如原材料的验收、登记、开票、付款。
5、信息流:伴随物流、资金流和事物流的的流动,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只会和控制其他流运行的软资料。
6、网络订票操作过程的各种流说明:7、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资源等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
8、用户:是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维护者、管理者和设计者。
(1)用户应该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发布、使用和传播信息,形成合理使用信息系统的良好习惯。
(2)用户应该熟悉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养成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9、硬件:是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和网络平台。
(1)计算机硬件:信息系统的运行平台,指超级计算机、大型主机、重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
(2)网络平台:信息传递的载体和用户接入的基础。
10、软件:是帮助终端用户使用硬件、将数据资源转换成各类信息产品的资源,用于完成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控制以及输出等信息系统的活动。
(1)系统软件:是管理、控制和维护信息系统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监控管理程序、调试程序(Debug)、故障检查和诊断程序、数据库管理程序等。
(2)应用软件:是处理特定应用的程序。
11、网络:将各个孤立的设备进行物理连接,实现人与人、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12、通信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发展,通信与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是现代信息系统的重要技术基础。
13、数据资源: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累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的信息。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二章 应用层 (课后习题和问题部分题目和参考答案)复习题:1.列出5种非专用的因特网应用及它们所使用的因特网协议。
答案:Web应用和HTTP协议、电子邮件应用和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因特网的目录服务DNS和DNS协议、P2P应用和P2P协议、远程终端访问和Telnet、文件传输和FTP。
3.对两进程之间的通信会话而言,哪个进程是客户机,哪个进程是服务器?答案:在给定的一对进程之间的通信会话中,发起通信(即在该会话开始时与其他进程联系)的进程被标示为客户机,在会话开始时等待联系的进程是服务器。
6.假定你想尽快的处理从远程客户机到服务器的事务,应使用UDP还是TCP?为什么?答案:UDP,因为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使用TCP 协议时,在应用层数据报文开始流动之前,其客户机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之间互相交换运输层控制信息,完成握手阶段。
TCP的三次握手,以及拥塞控制机制和分组都有开销。
UDP没有拥塞控制机制,所以发送端可以以任何速率向其下面的层(网络层)注入数据。
7.在日常生活中你或许会使用Web浏览器和邮件阅读器。
你或许还会用到FTP用户代理,Telnet用户代理,音频/视频播放器用户代理(比),即时信息代理,P2P文件共享代理。
如Real Networks player),即时信息代理,答案:无。
8.列出运输协议能够提供的4种宽泛类型的服务。
对于每种服务类型,指出是UDP还是TCP(或这两种协议)提供这样的服务。
答案:1.可靠数据传输,TCP提供了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而UDP没有。
2.吞吐量,吞吐量,TCP和UDP均为提供此服务。
定时,TCP和UDP均为提供此服务。
3.定时,安全性,TCP在应用层可以很容易地通过SSL来提供安全服 4.安全性,务,而UDP没有。
10.握手协议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提示客户机和服务器做好传输分组的准备。
15.为什么说FTP在“带外”发送控制信息?答案:因为FTP 使用两个并行的TCP连接来传输文件,一个是控制连接,一个是数据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HTML语言
HTML标记的表示方法 <标记名>文件或超文本</标记名>例如: <title>我的主页</title>
<标记名 属性名=“属性值”>文件或超文本</ 标记名>例如:<font size=“16” color=“red”>对象</font>
<标记名> 例如:<hr>
20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邮件服务器
Mail Server:是Internet邮件服务系统的核心。 一方面,邮件服务器负责接收用户送来的邮件,并 根据收件地址发送到对方的邮件服务器中; 另一方面,它负责接收由其他邮件服务器发来的邮 件,并根据收件人地址分发到相应的电子邮件
21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10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HTML语言
<HTML> <HEAD> <TITLE>我的主页</TITLE> </HEAD> <BODY> <FONT SIZE=“16” COLOR=“RED”> 欢迎光临!! </FONT> <A HREF=“12.HTM”>新闻</A> <FORM><SELECT><OPTION>学生 </OPTION><OPTION>学号 </OPTION></SELECT></FORM> </BODY> </HTML>
11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HTML语言
12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www服务系统 主页(Home page)是指个人或机构的基 本信息页面,用户通过主页可以访问有关的 信息资源。主页通常是用户使用WWW浏览 器访问Internet上的任何WWW服务器所看 到的第一个页面。因而用户只要了解到个人 或机构主页的URL,便可以访问与主页直接 链接或间接链接的页面 。
23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即时通讯服务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软 件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使用率最高的软件, 它们能让你迅速地在网上找到你的朋友或工作伙伴, 可以实时交谈和互传信息。现在大多数IM软件还集 成了数据交换、语音聊天、网络会议、电子邮件的 功能,更方便使用。 常用的即时通讯软件有:腾讯QQ 、Windows Messenger 等
7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WWW服务系统 HTML语言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是一种基于建立超文本/超媒体文档的标 记语言,是SGML(Standard General Markup Language )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种应用,是一种 描述文件结构,以表示网上信息的符号标记语言。 作为一种基于标记的语言,HTML的源代码由WEB浏 览器解释执行,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见到的 网页。
25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应用层常用协议
HTTP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 本传输协议是 TCP/IP 协议簇中的一种应用层协议。 该协议是为了发布和检索 HTML 页面而开发出来的, 它面向对象的特点和丰富的操作功能,能满足分布 式系统和多种类型信息处理的要求。现在用于分布 式协同信息系统。在万维网中,HTTP 是一种数据 传输协议。同时,它还是最常用的应用程序协议。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域名服务
域名系统采用典型的层次结构。一个完整而通用的层次型 主机名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主机名.本地名.组名.网点名 例如:代表中国教育部门南开大学计算 机系。
14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域名T COUNTRY CODE 意义 商业组织 教育机构 政府部门 军事部门 网络部门 非盈利组织 国际组织 国家地区代码
19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e-mail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功能 实现信件传输的一种技术,是Internet网上最广泛 的应用之一。使用电子邮件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可实现信件的收、发、读、写的全部电子化。不但 可以收发文本,还可以收发声音、影像,更可通过 电子邮件参与Internet上的讨论。电子邮件传送快 捷,发往世界各地的邮件可以几秒至一天内收到, 且价格非常低廉 。
文件传输
文件传输服务为计算机之间双向文件传输提供 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允许用户将本地计算机中的文 件上传到远程计算机中,或将远程计算机的文件下 载到本地计算机中。目前因特网上的文件传输服务 多用于文件的下载,利用它可以下载各种类型的文 件,包括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以及话音、图像 和视频文件等。因特网上的一些免费软件、共享软 件、技术资料、研究报告等,大多都是通过这种渠 道发布的。
8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HTML语言
HTML的基本结构 <HTML> <HEAD> <TITLE>网页标题</TITLE> </HEAD> <BODY> 网页的内容,许多的标记都用于此处 </BODY> </HTML> <HTML>表示这是一个HTML文件,</HTML>表示该文件的结束。 在一个HTML文件中分为两个部分,由<HEAD>到 </HEAD>称 为开头部分,由<BODY>到 </BODY>称为文件体部分。 HTML的标记必须有标记的开始,同时要有相应的标记结束。例 如:以<HTML>开始,则以</HTML>结束。
Internet中的DNS系统的域名解析 包括正向解析,即从域名到IP地址;以 及逆向解析,即从IP地址到域名。
17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DNS域名解析过程
迭代查询
2 3 4
本地DNS服务器 根域 DNS服务器
5 6 7
com DNS服务器
DNS服务器
1
8
递归查询
解析器
18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26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HTTP的会话过程
Web服务器使用HTTP协议从服务器端向浏览器端发 送网页中的文件。以下是浏览器第一次访问某个网 页时的大致过程。 (1)浏览器请求服务器发送一个文件,该文件包含 一些指示以及可显示的内容。 (2)浏览器显示文件的内容。 (3)浏览器查看第一个文件里的指示内容,该内容 可能通知客户端从Web服务器获取更多的文件。 (4)浏览器请求服务器发送更多的文件。 (5)浏览器显示新的内容,这些内容里面可能还含 有要其下载其他文件的指示。 (6)浏览器继续查看指示,下载网页的其他文件, 直到所有文件都下载完,并且展示出来。
4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WWW服务 WWW(World Wide Web)服务也称 为WEB服务,是目前因特网上使用方便和受 到广大用户欢迎的信息服务类型,它的影响 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专业技术的范畴,并且已 经进入了广告、新闻、销售、电子商务与信 息服务等诸多领域,它的出现是推动了因特 网的迅速发展。
5
28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FTP协议服务过程
29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FTP的功能
(1) 把本地计算机上的一个或多个文件传送到远程计 算机上(上载),或从远程计算机上获取一个或多个 文件(下载)。传送文件实质上是将文件进行复制, 对源文件不会有影响。 (2) 能够传输多种类型、多种结构、多种格式的文件, 比如,用户可以选择文本文件(ASCII)或二进制文件。 此外,还可以选择文件的格式控制以及文件传输的 模式等。用户可以根据通信双方所用的系统及要传 输的文件确定在文件传输时选择哪一种文件类型和 结构
27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FTP
就是文件传输服务,它由TCP/IP的文件传输协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支持的。 文件传输协议负责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 台计算机上,并且保证其传输的可靠性。因此,人 们将这一类服务称为FTP服务。通常,人们也把 FTP看成是用户执行文件传输协议所使用的应用程 序。 采用FTP传输文件时,不需要对文件进行复杂的转 换
15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DNS域名系统 DNS的功能 DNS就负责通过用户输入的域名去找到 相应的IP地址。因特网中存在着大量的域名 服务器,每台域名服务器保存着它所管辖区 域内的主机的名字与IP地址的对照表,这组 名字服务器就是域名解析系统的核心 。
16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DNS域名系统 域名解析
电子邮件地址
电子邮件地址采用基于DNS分层的命名方法,其结构为: 用户名@计算机名.组织结构名.网络名.最高层域名。
用户名就是用户在站点主机上使用的登录名,@读作 “at”,其后使用的邮件服务器计算机名或计算机所在 域名。例如:hk@
22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邮件发送
假定用户A向搜狐网站申请了一个电子邮件地址 hk@。当用户A需要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 时,首先登录搜狐的电子邮件服务器,在键入自己 的用户名和密码后,就可以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进行 发送或读取自己的邮件了。假定A发送的邮件的收 件人是B,B使用的是新浪的邮箱,其邮件地址是 gyw@。于是A发送的邮件由搜狐的邮件 服务器,发送到新浪的邮件服务器。B便可以用浏 览器从新浪邮件服务器读取A发来的邮件。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应用层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中客户是 服务请求方,而服务提供方称为服务器。客户端首 先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请求,服务器通过发送一个或 多个数据流来响应客户端。 对等方式 对等方式又称为点对点方式,应用程序允许设 备在同一通信过程中既做客户端又做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