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七章网络应用技术1
网络技术应用课件(全册)
4.4 文件传输协议(FTP)
第四章 因特网的应用
知识点: 一、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 主题目录(目录检索) 搜索引擎 元搜索引擎 二、因特网上人际交流 1、BBS与网上论坛 2、网上聊天与即时通信
3、网络电话和视频会议 4、在线娱乐
音频与视频流媒体 网络游戏
聊天方式 即时通信及其功能
三、基于万维网平台的应用
Telnet
中国 西安交通大学
UNIVERSIT Y
美国 加州大学
Internet
Username: Password: Telnet Server
四、文件传输 • FTP是什么? – FTP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英文缩写,即“文件传 输协议”。 – 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文件 • 把文件从本地主机传送到远程主机称为“上传” • 把文件从远程主机传送到本地主机称为“下载” • FTP可以传输各种类型的文件: – 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 – 压缩文件、非压缩文件。 • 登录FTP服务器的用户需要注册才能登录,但有的FTP服 务器也允许匿名登录。
第六章 网站设计与制作
知识点:
一、网站的规划与设计 1、确定主题 •资料的收集 指网站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2、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
书籍专著、影视媒体、因特网、个人原创
•资料的筛选和整理 将从各种途径获取的、有助于网站建设的全部文字、 图片、影音资料、技术资料等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 将分散的、个别的、局部的、无系统的信息资料,按 照其不同的类型、用途、属性进行初步的归类处理。
网络技术应用
高一网络技术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知识点: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地理上分散分布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 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 息交换的系统。简言之,计算机网络是一组能够相互通信的计算 机。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目录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特点 (3)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结构 (5)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6)1.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8)2. 网络通信原理及关键技术 (9)3. 网络传输介质与连接方式 (10)4. 网络安全与数据加密技术 (12)三、局域网应用技术 (14)1. 局域网概述及发展历程 (15)2.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标准和协议 (17)3. 局域网的组建与管理 (19)4. 典型局域网案例分析 (20)四、广域网应用技术 (22)1. 广域网概述及特点 (24)2. 广域网接入技术 (25)3. VPN技术与远程访问 (27)4. 广域网优化及管理策略 (29)五、互联网应用技术 (30)1. 互联网概述及结构 (32)2. 互联网的应用服务 (33)3.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35)4. 互联网应用案例分析 (36)六、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 (38)一、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和设备能够相互通信、共享资源。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从局域网(LAN)到广域网(WAN),再到因特网(Internet)的演变过程。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功能也日益增强。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平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计算机网络由硬件、软件和协议三部分组成。
硬件是网络的基础,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用于实现网络的功能;协议则是网络通信的规则,如TCPIP、HTTP等,确保网络中的设备能够正确地交换信息。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局域网办公、远程控制、在线教育、电子商务等。
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如同无处不在的神经网络,将世界紧密相连,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
从简单的网页浏览到复杂的在线交易,从即时通讯到远程医疗,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身影无处不在。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传输、共享和处理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它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等。
首先,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框架。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总线型结构就像一条公共汽车线路,各个站点沿着这条线路连接;星型结构则以中央节点为核心,其他节点与之相连,如同星星围绕着月亮;环型结构中,节点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环形;树型结构像是一棵倒立的树,有一个根节点和多个分支节点;网状型结构则是最复杂也是最可靠的一种,节点之间存在着多条连接路径。
不同的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场景,例如,小型办公室可能更适合星型结构,而大型企业的骨干网络可能会采用网状型结构。
网络协议则是计算机网络中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就像人类社会中的语言规则一样,只有遵循相同的协议,不同的计算机和设备才能相互理解和交流。
其中,TCP/IP 协议是目前互联网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协议。
TCP 协议负责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IP 协议则负责为数据找到正确的路径。
此外,还有 HTTP 协议用于网页浏览,FTP 协议用于文件传输等等。
网络安全在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中至关重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
黑客可能会试图入侵系统窃取敏感信息,病毒和恶意软件可能会破坏数据和系统。
因此,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措施变得不可或缺。
加密技术可以将数据转换为一种难以理解的形式,只有拥有正确密钥的人才能解密并读取。
而防火墙则像是一道屏障,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网络管理也是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网络管理员需要监控网络的性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故障。
《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 》课件第7章
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网卡主要有lntel公司的 Pro/100VE网卡,D-Link公司的DE系列网卡,3Com公司的 3C905CX系列网卡等。
在具体的网络中选择何种类型的网卡应该首先考虑和现 有的系统相匹配,要根据系统主板的总线类型、传输介质、 传输速度等因素来决定。
2. 网络接口卡的安装 网络接口卡的安装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 硬件安装:网络接口卡硬件的安装相对简单,它和 一般计算机板卡式配件的安装基本相同。首先,切断计算机 电源后,根据网卡的总线接口类型,在计算机的主板上选择 一个用来插网卡的插槽;其次,把相应的插槽后面的金属挡 板移调后,就可以将网卡插于该插槽中了。插牢后用螺丝固 定好网卡。
器的数据传输效率是比较低的。
集线器属于纯硬件底层设备,所以它发送数据时没有针对 性,而是采用广播形式发送。也就是说当它要向某个结点发 送数据时,不是直接把数据发送到目的结点,而是把数据以 广播的形式发送到与集线器相连接的所有结点。这种广播的 形式有以下不足:
(1) 由于所有数据包都是向所有结点同时发送,加上共 享带宽,降低了数据传输效率。
1) 堆叠方式
为了使集线器满足大型网络对端口的数量要求,一般在 较大型网络中都采用集线器的堆叠方式来解决。要注意的是 只有可堆叠集线器才具备这种端口,所谓可堆叠集线器,就 是指一个集线器中一般同时具有“Up”与“Down”堆叠端口。 当多个hub连接在一起时,其作用就像一个模块化集线器一 样,堆叠在一起集线器可以当作一个单元设备来进行管理。 一般情况下,当有多个hub堆叠时,其中存在一个可管理hub, 利用可管理hub可对此可堆叠式hub中的其他“独立型hub”进 行管理。堆叠只有在自己厂家的设备之间,且此设备必须具 有堆叠功能才可实现。可堆叠式hub可非常方便地实现对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六版)课程标准
教材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六版)主编:出版时间:2017年8月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及各类工科高职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建议学时:48~64学时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性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类专业(专科)的一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系统的平台,因此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标准和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信息系统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如下几点: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组成与分类。
2.理解数据通信的概念及其组成,理解数据编码、解码的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等网络基本念,了解常用传输介质。
3.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理解OSI和TCP/IP参考模型。
4.掌握应用层HTTP、SMTP、DNS、FTP等协议的原理和过程。
5.掌握广域网络的概念以及PSTN、DDN、X25.ISDN、帧中继等技术。
6.了解传输层UDP、TCP协议。
7.了解和掌握层次性网络概念、IP协议、ICMP协议。
8.掌握局域网的概念,掌握多路访问控制协议、ARP协议以及集线器、路由器、网桥等网络互连设备。
9.了解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了解VPN、防火墙等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
(三)建议实践环节名称实践类型目的要求学时双绞线的制作实验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2交换机和集线器的级联实验掌握交换机和集线器的级联方法2计算机对等网的组建实验掌握对等网的组建方法 2 以太网组网实验掌握以太网组网的方法 2 子网划分实验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 2 ARP、Ping、Tracert命令的使用实验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 2 DNS服务器的设置实验掌握DNS服务器的设置 2 域名搜索实验掌握域名搜索的方法 2合计16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先修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
网络基础与应用
第七章:网络基础与应用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征、功能、分类与组成。
定义:凡将地理位置不同但具备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且配有相应的网络软件和应用软件,实现通信、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共享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等。
特征:①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及相关外部设备组成的一个群体,计算机是网络中信息处理的主体。
②网络中的计算机和外部设备通过通信媒体互连在一起,彼此之间交换信息。
③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是独立的,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不存在主从关系。
④网络中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必须遵守共同的约定即协议,这就是说,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是通过通信协议实现的。
功能:资源共享:软件、硬件、数据;数据传送;分布式处理;高度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分类:计算机网络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如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按地理位置分类、按网络中的计算机和设备在网络中的地位、按信息交换方式分类和按网络的应用范围分类等。
其中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网络的应用范围进行划分。
按网络的地理位置划分,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1)广域网(W AN)的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以上,可以跨越辽阔的地理区域进行长距离的信息传输,所包含的地理范围通常是一个国家或洲。
在广域网内,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和介质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网络则由多个部门或国家联合组建,网络规模大,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2)局域网(LAN)是一个单位或部门组建的小型网络,一般局限在一座建筑物或园区内,其作用范围通常为10米至几公里。
局域网规模小、速度快,应用非常广泛。
关于局域网在后面章节将作较详细的介绍。
3)城域网(MAN)的作用范围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组建的网络,作用范围一般为几十公里。
城域网以及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已成为目前网络建设的热点。
由于城域网本身没有明显的特点,因此我们后面只讨论广域网和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网络安全7-01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答:计算机网络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截获(interception),中断(interruption),篡改(modification),伪造(fabrication)。
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PDU 进行各种处理。
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延迟这些PDU。
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PDU 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
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种,即更改报文流;拒绝报文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
被动攻击是指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 而不干扰信息流。
即使这些数据对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它也可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性质。
这种被动攻击又称为通信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
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动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鉴别技术结合。
7-02 试解释以下名词:(1)重放攻击;(2)拒绝服务;(3)访问控制;(4)流量分析;(5)恶意程序。
答:(1)重放攻击:所谓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就是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
(2)拒绝服务:DoS(Denial of Service)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3)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也叫做存取控制或接入控制。
必须对接入网络的权限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4)流量分析: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某种性质。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在线购物、远程办公到社交媒体和在线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无处不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领域。
计算机网络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想象一下,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就像一个个孤立的小岛,而网络就是连接这些小岛的桥梁,让它们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和协议。
硬件方面,有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程序等。
而协议就像是网络世界中的“交通规则”,确保数据能够准确、有序地传输。
在计算机网络中,IP 地址和域名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IP 地址就像是每台计算机在网络中的“身份证号码”,用于唯一标识一台计算机。
而域名则是为了方便人们记忆和使用,比如我们熟悉的百度(),它其实对应的是一个复杂的 IP 地址。
网络连接方式也有多种,比如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
有线连接通常更稳定、速度更快,适用于对网络要求较高的场景,比如办公室。
而无线连接则更加灵活方便,让我们可以在任何有信号的地方上网,比如在家里用 WiFi 上网。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网络应用。
首先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页浏览。
通过浏览器,我们可以访问各种网站,获取丰富的信息。
电子邮件也是非常重要的网络应用,它让我们能够快速、方便地与他人进行通信。
另外,文件传输也是常见的需求。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 FTP(文件传输协议)来上传和下载文件。
还有远程登录,让我们可以在本地计算机上控制远程的服务器,进行管理和操作。
在网络安全方面,我们需要格外注意。
网络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威胁,比如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
为了保护我们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我们需要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防护工具,同时要注意不要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模块7- Internet基础与应用
模块7 Internet基础与应用
4
7.1.1 Internet概述
Internet是由成千上万个不同类型、不同规 模的计算机网络和主机组成的覆盖世界的巨型 网络,它是全球最大的、最有影响的计算机信 息资源网。这些资源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在线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上。与此 同时,Internet上开发了许多应用系统,供接入 Internet的用户使用,Internet上的用户可以方便 地交换信息、共享资源。Internet也可以认为是 由各种网络组成的网络,它是使用TCP/IP进行 通信的数据网络集体。Internet是一个广域网, 不专门为某个人或组织所拥有及控制,人人都 可以参与,人人都可以加入。
1.主机名和域名 2.DNS的工作原理 3.DNS服务器的类型
模块7 Internet基础与应用
12
7.2.5 远程登录服务
远程登录是最主要的Internet 应用之一,也是最早的 Internet 应用,默认端口号为23。 1.远程登录的概念及意义 2.远程登录基本工作原理 3.远程登录的使用
模块7 Internet基础与应用
1.WWW 的相关概念 2.WWW的工作原理
模块7 Internet基础与应用
9
7.2.2 电子邮件服务
电子邮件简称 E-mail(Electronic mail),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功能实现信 件传输的一种技术,是 Internet 上最早出现的服务之一。
1.电子邮件简介及特点 电子邮件服务器 3.电子邮件地址 4.电子邮件的相关协议 5.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
模块7 Internet基础与应用
15
技能实训
任务1
RIPng配置 实例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1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1《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 1》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日常的网上购物、社交娱乐,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远程办公,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无处不在。
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呢?它涵盖了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构建和管理计算机网络,以满足各种需求。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传输介质和网络软件等组成。
计算机是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
网络连接设备则像是网络中的“桥梁”,常见的有路由器、交换机等,它们负责将不同的计算机和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传输介质如同信息的“通道”,可以是有线的,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也可以是无线的,如 WiFi、蓝牙等。
而网络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中的网络组件、网络通信协议以及各种网络应用程序。
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通信协议是至关重要的。
就好像人们交流需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一样,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也需要遵循特定的协议。
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有 TCP/IP 协议簇,其中包括 TCP(传输控制协议)和 IP(网际协议)。
TCP 负责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它会对数据进行分段、编号和确认,以保证数据不会丢失或出错。
IP 则负责将数据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通过对网络地址的分配和路由选择,实现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传输。
IP 地址是计算机网络中的“身份证号码”。
它是一个由 32 位二进制数组成的标识符,通常以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表示,如 19216811。
IP 地址分为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
公有地址是全球唯一的,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访问;私有地址则只能在局域网内使用,通过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才能访问互联网。
子网掩码用于确定一个 IP 地址所属的网络范围,它与 IP 地址配合使用,帮助计算机判断目标地址是否在同一网络中,从而决定数据的传输方式。
第7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综合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用来补偿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损失的设备是()。
A.网络适配器B.集线器C.中继器D.路由器2.TCP/IP参考模型中的传输层对应于OSI中的()。
A.会话层B.传输层C.表示层D.应用层3.不属于Windows XP网络本地连接属性的是()。
A.网络客户端B.网络文件和打印机共享C.Internet协议D.共享文件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网卡的英文简称是NIC B. TCP/IP模型的最高层是应用层C.国际化标准组织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有7层”D.Internet采用的是OSI体系结构5.选择网卡的主要依据是组网的拓扑结构,网络段的最大长度、节点之间的距离和()。
A.接入网络的计算机种类B.使用的传输介质的类型C.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的类型D.互联网络的规模6.下列()不属于“网上邻居”可以显示计算机所连接的网络上的共享资源。
A.共享文件夹B.共享计算机C.共享打印机D.共享文件7.下列不属于OSI参考模型分层的是()。
A.物理层B.网络层C.网络接口层D.应用层8.下列()不属于“Internet协议属性”对话框选项。
A.IP地址B.子网掩码C.诊断地址D.默认网关9.用户可以使用()命令检测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A.Ping B.FTP C.Telnet D.IPConfig 10.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系统、通信链路和网络节点组成B.从逻辑功能上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子网C.网络节点主要负责网络中信息的发送、接收和转发D.资源子网提供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功能,由通信链路组成1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无线传输的主要形式有无线电频率通信、红外通信、卫星通信B.光纤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C.一条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和带宽成反比的,信道的带宽越高,信息的传输速率一条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和带宽成反比的,信道的带宽越高,就越慢D.bps指的是数据每秒传输的位数12.()不是网络协议的主要要素。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7章
第7章 网络互联技术
7.2 网络互联的主要类型
如本书第1.2节所述,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覆盖的范围和规模可以分成五种不同的类型。本 章所述的网络互联,根据进行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的类型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局域 网与局域网互联(LAN-LAN)、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LAN-WAN)、广域网与广域网互 联(WAN-WAN)。 7.2.1 局域网与局域网互联 局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互联是最常见的一种网络互联类型,其网络互联逻辑结构如图7.1所 示。局域网与局域网之间可以通过集线器等网络互联设备进行互联,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 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局域网与局域网之间互联,既包括相同类型的局域网之间的互联(比如用集线器互联多个 以太网),也包括不同类型局域网之间的互联(比如用交换机互联以太网和令牌环网)。
第7章 网络互联技术
第7章 网络互联技术ຫໍສະໝຸດ 7.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7.2 网络互联的主要类型 7.3 典型的网络互联设备 7.4 本章小结
1
第7章 网络互联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需要将多个计算机网 络互联起来,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单一的计算机网络已 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网络互联技术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互连 起来,构成更大范围的网络系统的技术和方法。互联网(Internet)就是一个典 型的网络互联的实例,它是一个使用网络互联技术将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各种 类型的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构成的覆盖面积最广、影响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
12
第7章 网络互联技术
7.3.3 集线器
集线器(hub)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是一种物理层设备,其工作原理和 中继器基本相同。从本质上讲,集线器是中继器的一种,集线器和中继器的区别 仅在于集线器的端口数量往往比中继器多,因此集线器也被称为多端口中继器。
网络应用技术PPT课件
07.02.2021
-
7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70年代)
采用这种方式,使通信线路不为某对通信双方所独占, 大大提高昂贵的通信线路的利用效率。ARPANET中存贮-- 转发的信息基本单元是分组(Packet),它是将整个要交换 的信息报文(Message)分成若干信息分组,对每个分组按 存贮--转发的方式在通信子网上传输,因此把这种以存贮 --转发方式传输分组的通信子网又称为分组交换数据网 (PSDN〕。
2.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2.3 Ethernet
2.4 非主流局域网
2.5 网络操作系统
第三章
广域网与Internet
3.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3.2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3.3 TCP/IP协议
07.02.2021
-
2
第四章 综合布线系统
4.1 布线系统设计 4.2 结构化布线安装与测试
07.02.2021
-
8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80年代)*
80年代: LAN 、互连网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智能网IN
70年代中期由于微电子和微处理机技术的发展及在短 距离局部地理范围内计算机间进行高速通信要求的增长, 计算机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因运而生。 进入80年代,LAN获得蓬勃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tion)于84年正式 颁布了一个称为“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Basic Reference Model)的国际标准ISO/OSI 7498。计算机网络开始走向 国际标准化网络的时代。它支持各厂商生产的计算机系统 可互连。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 扩大,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直在迅速发展。综合 业务数字网ISDN正是这一发展的体现。
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⑶ 默认网关
主机A 192.168.2.3
主机B 192.168.2.2
主机F 202.197.0.4
甲网络
202.197.0.1
乙网络
主机E 202.197.0.3
主机C 192.168.2.4
Router 192.168.2.1
主机D 202.197.0.2
30
7. 3 Internet基础
2.域名与域名系统
2.集线器
集线器(Hub)又称集中器,其本质就是多口的中继器 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 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 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集线器属于纯硬件网络底层设备,它发送数据时都是 没有针对性的,采用广播方式发送。
26
7.2 计算机网络基础
7.2.4 网络连接设备
3.交换机
交换机是一种智能集线器。它基于10BASE-T以太网, 在完成数据传输的同时,不但能使网络分段,而且增加 了线路交换功能,提高了传输带宽。
4.网桥
当局域网上的用户日益增多,信息量也随着增加必须 将网络进行分段,以减少每段网络上的用户量和信息量。 将网络进行分段的设备就是网桥。
5.路由器
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并且能够完成把数据从一 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和动作的网络设备。
22
7.2 计算机网络基础 7.2.2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有CSMA/CD、TokenBus 和TokenRing等。
23
7.2 计算机网络基础 7.2.3 局域网类型
1.以太网
⑴ 标准以太网 ⑵ 快速以太网
2.ATM网 3.无线局域网
24
7.2 计算机网络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地址(address)
– 标识对象在何处(where):IP地址
• 路径(route)
– 标识如何到达对象所在地(how): IP路由
14
域名的作用
• 便于人称呼和记忆主机的标识符
人:
主机:
身份证号码
IP地址 202.112.0.36
姓名
域名
客户
202.112.0.36
3. 请求:访问CERNET主页
10
2)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好处
• 实现计算机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 减少网络流量,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 • 便于数据的管理和维护 • 充分发挥服务器和客户机各自的优势
– 服务器:计算、资源等优势 – 客户机:方便、灵活
11
7.3 域名系统DNS
1)域名系统的基本概念 2)名字空间 3)资源记录 4)DNS报文 5)域名解析 6)DNS举例 7)DNS报文的传输
12
1)域名系统的基本概念
• 网络系统的标识分类 • 域名的作用 • 域名与地址的对应关系 • 域名系统DNS的概念
13
系统中对象的标识分类
• 名字(name)
第七章 网络应用技术 (一)
1
第七章 网络应用技术
7.1 网络应用的地位和作用 7.2 域名系统DNS 7.3 远程登录Telnet 7.4 文件传输FTP 7.5 电子邮件Email 7.6 万维网WWW
2
7.1 网络应用的地位和作用
1)应用层的地位和作用 2)TCP/IP的应用层协议 3)应用程序的实现结构
• 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 具有层次结构,提供网络管理组织信息
例:
• 便于网络管理和维护
主机的IP地址随网络变化,域名可以保持不变
15
域名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
主机域名
• 域名系统DNS
– RFC1034和 RFC1035定义 – 具有层次结构的域名命名机制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实现
17
2)名字空间
• 树状结构 • 命名机制 • 区域(zone)的概念 • 域名服务器
18
树状结构
•根 • 在根下的最高级(top)域名(几百个)
– 3字符域:generic – 2字符域:country
• 在某个最高级域名下的第二级域名 • 在某个第二级域名下的第三级域名 • 叶:主机域名
19
域名系统的树状结构图
root
最高级域名 cn
edu
第二级 net
edu
ac
mit wisc
第三级 pku
tsinghua zju
www
cs
第四级 au
cs
ee
ftp
venus panda
info
20
常见的最高级域名
域名 含义 域名 国家
com 商 业 部 门 jp
日本
edu 教 育 部 门 de
德国
net 大 型 网 络 ca 加 拿 大
mil 军 事 部 门 uk
英国
gov 政府部门 au 澳大利亚
org 组 织 机 构 cn
中国
21
中国的二级域名系统
域名 ac com org net edu gov ha ah jx sd fj hn
8
什么是服务器
• 拥有客户机所没有的资源:
- 计算机资源 大的存储容量、超级计算能力
- 信息资源 数据库、文件系统和多媒体信息
• 为多个客户机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9
客户/服务器工作模式示例
1. 请求:解析域名
域名服务器
2. 回答:IP地址为202.112.0.36
4. 回答:传送CERNET主页
– 网络上能够提供特定服务的主机; – 处于被动的地位,根据客户的请求做出相应
的回答,提供相应的服务。
7
什么是客户机
• 为用户提供图形用户界面 (Graphics User Interface,简称GUI)
• 根据用户输入的数据和命令向服务器发 出请求
• 将服务器作出的回答进行分析处理、通 过GUI提交用户
5
3)应用程序的实现结构
• 非对称的客户/服务器模型
– 客户端确定如何请求服务 – 服务器决定何时和如何提供服务
• 对称的对等模型
– 应用进程地位和作用平等 – 例如:视频会议系统
6
客户/服务器工作模式
• 客户
– 一般为网络用户的计算机; – 处于主动的地位,可以向服务器发出各种请
求。
• 服务器
• 为用户提供的常用的应用程序 • 面向用户实现网络服务的各种功能
4
2)TCP/IP协议族中的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
Telnet FTP
HTTP XWin
NFS TFTP
SMTP
SNMP
REXEC
DNS
RPC
传输层
TCP
UDP
网络层 ICMP
IP
IGMP ARP RARP
数据链路层 Ethernet, Token Ring, FDDI, PPP/SLIP, X.25
含义 研究机构 商业公司 非盈利性组织 提供网络服务的单位 教育和科研单位 政府机构 海南 安徽 江西 山东 福建 湖南
域名 gd gx sc gz yn xz sn gs qh nx xj hb
含义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湖北
域名 bj tj eb sx nm en ln jl hl sh js zj
IP地址 166.111.8.248 18.181.0.21
202.112.0.36
• 建立简单文件/etc/hosts,记录域名与地址的映射关系 • 网络上每台主机都可获得完整的、一致的映射表
16
域名系统DNS的概念
• 网络规模庞大时hosts的问题
– 占用信道和系统资源太多 – 查询效率低 – 集中式的统一维护管理异常困难
含义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河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3
1) 网络层的地位和作用
A p p lica tio n Tran sp ort N etw o rk D a ta L in k P h y sica l
A p p lica tio n Tran sp ort N etw o rk D a ta L in k P h y sica l
A p p lica tio n Tran sp ort N etw o rk D a ta L in k P h y sica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