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边疆不畏艰苦后继有人
新疆爱国守边精神故事
新疆爱国守边精神故事新疆是我国的西北边疆,也是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地区。
在这个边疆地区,有一群特殊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彰显着新疆的爱国守边精神。
以下是其中几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故事一:千里骆驼队在新疆的大漠戈壁之中,有一支经历了岁月洗礼的骆驼队。
这支千里骆驼队的队长名叫阿卜杜拉,他从小生活在边疆,热爱这片土地。
每逢国庆节,他都会组织队伍,走遍新疆各个角落,为祖国庆生。
骆驼队的队员们都是新疆本地的牧民,他们把自己的骆驼各自装扮成五星红旗的样子,队员们也身穿传统的维吾尔族服装,高唱着祖国的歌曲,从一个草原到另一个草原,传递着爱国情怀。
他们的行进路线差不多每年都是相同的,他们始终坚守在边境线上,他们是祖国的守护者,他们是新疆边境的看家人。
故事二:无私的牧民医生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地势低洼、资源匮乏的地方,但却是许多少数民族牧民的家园。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位牧民医生,他的名字叫阿卜杜力米提。
阿卜杜力米提从小就向往医学,他千方百计地考入了医学院,受到了专业的训练。
然而,他的内心一直牵挂着自己的家乡。
看到家乡上百万的牧民生活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地方,他下定决心回到家乡,为牧民们提供医疗服务。
由于交通不便,塔里木盆地内的牧民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于是,阿卜杜力米提骑着摩托车,深入到沙漠中的牧民家庭,他千里迢迢走过沙丘,趟过沼泽,为牧民们进行诊断和治疗。
他并不图什么回报,而是出于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牧民们的关心。
他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无私地帮助了许多牧民,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偶像。
故事三:军人的坚守新疆与多个国家接壤,是我国的重要边疆。
边境的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宁。
为此,许多军人们毅然选择了驻守新疆,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全。
在极寒的冬季,他们与严寒作斗争,巡逻边境的每一寸土地;在酷热的夏季,他们与沙尘暴抗争,保卫着边境的安全。
他们年轻而顽强,他们的肩上扛着祖国的希望,他们是边境线上的钢铁长城。
五年级下册课文《白杨》解答
2.思考爸爸神情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从课文中找出 相关词语,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3.思考课文的写作手法有何特点?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
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 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 体。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具体是个什么样 的地方?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 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
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爸爸自己扎根边疆,献身边疆, 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 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 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 子孙”的博大胸怀。
出神、沉思→微笑→严肃 ↓ 沉思 ↓ 微笑
出神、沉思: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 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
微笑:听到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
严肃: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 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
沉思:由白杨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 来。
白杨{不择环境,不惧困难,坚强执着,无私 奉献}边疆建设者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 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 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 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 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他 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只知知道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微: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 而感到欣慰。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即讲个人之“志”依 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 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 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 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 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守边人》观影心得体会
《守边人》观影心得体会《守边人》通过时间线索与人物线索交叉叙事,深度展现出主人公的宝贵精神和人格风范,与以往的主旋律影片相比,在叙事手法、情节设置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部分观众表示,“‘守’字彰显出一种意志、一种定力、一种坚韧。
以下是WTT 为大家整理的《守边人》观影心得体会,感谢您的欣赏。
《守边人》观影心得体会1十二月的金陵城已入深冬,走在路上寒风凛冽吹彻肺腑,却丝毫不能阻挡我前去观看国防教育电影《守边人》的满腔热情和虔诚之心。
两小时的电影看得我热血澎湃泪流满面,感动我的不是影片中壮丽优美的塞外风光,也不是演员们精湛绝伦的演技,而是主人公朴素的人格品质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影片在一场慷慨激昂热情澎湃的退役护边动员会中拉开了序幕,片中主人公魏大有和新婚妻子刘小好经过一个多月的汽车颠簸来到北疆,和其他战友们开始了从无到有的开荒建设。
住地窨、粗茶淡饭、骑马数十公里的来回巡逻、无广播通讯,只有浩荡旷野的阵阵狼嚎和辽阔无际的万点繁星。
他的妻子为了配合他执行任务两次流产、仍随他白头偕老的守边地。
至亲的战友马忠诚在一次巡逻中碰上了狼群的围攻牺牲了;腼腆胆小的花花为了保卫土地在暴雨中和战友们一起跳下河流,做起了“人肉堤坝”为此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战友们的牺牲也没有动摇老魏守边的决心。
上级要求解散二连,让他们改为优裕的地方编制,老魏不想“享福”找到团部力争留守边关,诉求得到批准他的护边决心更加坚决。
即使后来女儿上学寄宿在县城,受委屈想父母也丝毫没动摇护边的决心。
老魏到了退休年龄,女儿多次接他进城养老,他不愿意,让老伴去,自己一个人继续守着老屋,升国旗,喂鸡放羊,巡逻在已设铁栏立界碑的边防线上,这一守便是50余年。
影片最后定格的画面,是五十年后老战友聚会的全家福,尽管少了“花花”那张青春笑脸,没有了那个同野狼搏斗而牺牲的憨厚老张,但这张全家福足够见证这些守护者与日月同辉于天地共存的群体形象。
整部电影通过时间线索与人物命运交叉叙事,艺术展现了魏大有作为一名普通退役战士,以扎根艰苦偏远边境地区半个多世纪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高度自觉;生动诠释了兵团党员干部“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生动诠释了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执着坚守;忠于职守、坚韧执着、脚踏实地、认真较真的崇高境界;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勇于牺牲、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
大学生扎根边疆演讲稿
大学生扎根边疆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心情无比激动,因为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责任与担当的话题——大学生扎根边疆。
边疆,那是一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无数的希望与梦想。
在我们的印象中,边疆或许是遥远的、艰苦的,但它更是充满生机和潜力的。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拥抱这片土地,去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边疆的现状。
边疆地区往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然而,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可能。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改善当地的教育水平贡献力量;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我们可以参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让边疆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选择扎根边疆?在繁华的都市,有着舒适的生活环境、丰富的资源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祖国的繁荣和强大需要每一个地区的共同发展。
边疆地区是祖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的人民同样渴望着进步和幸福。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当我们选择扎根边疆,就是选择了为国家的均衡发展贡献力量,就是选择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扎根边疆,需要我们具备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在边疆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比如,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工作压力大等等。
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我们要坚信,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有意义的,是能够为边疆的发展带来改变的。
同时,我们还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遇到问题不退缩,勇于面对,积极解决。
扎根边疆,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边疆地区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我们要向当地的干部群众学习,学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方法;我们要向先进地区学习,借鉴他们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
屯垦戍边当卫士 扎根边疆终不悔
的精神 。工会保障工作就是 为职工做好协调服 务工 作 , 更好 的生活 。 他的事迹没有轰 轰烈烈 , 虽然细 小平 常 , 但平凡 牛 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 这就要 求我们 要以魏德友为榜 见伟大 。 我 们首先 要学 习他坚定理想信念 、 忠诚 于党 , 遵守
纪律 、 服 从 服 务 大 局 的政 治 意 识 ; 学 习他 淡 泊 名 利 、 吃 苦 旋 样, 以职工群众 的利益为宗 旨, 在 自己的工作 岗位上转变 工 劳 不 计得失 、 低调淳 朴 的奉 献精神 ; 学 习他忠 于职 守 、 尽 作作风 , 甘于奉献担当 , 就要像魏德友那样淡 泊名利 , 不计较 职 尽责 、 勇于担 当 、 坚韧执着 , 始 终保持 共产党人 的 昂扬钫 个人得失 。 气 和朴素本色 。学 习他 热爱祖国 、 保卫 家 乡, 英 勇无畏 、 寸 三是牢记职责使命 , 敢于担 当。魏德友 5 o 年 如一 日, 巡 土 不让的 国防国土 意识 , 坚决捍卫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防在 祖国边境 , 为维护社会稳定做 出了积极 的贡献 , 以祖国 我们 要学 习他与兵地各族职工 互帮互助 、 和谐共处 , 自 利益为重 , 不怨天 尤人 , 不推诿扯 皮 , 这体现他 的责任 意识 、 觉维护民族 团结 、 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学 习他不忘初心 , 始 担当意识 。 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 立足本职 , 坚 终保持共产党人 的本色 , 做新时期讲政 治、 有信念 , 讲规矩 、 持把职工群众放在心 中, 敢于担 当。口 有纪律 ,讲道德 、 有品行 , 讲奉献 、 有作为的合格共产党员
陈红军烈士事迹材料
陈红军烈士事迹材料陈红军烈士事迹材料7篇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和战友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主权与领土完整,谱写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英雄赞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红军烈士事迹材料,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陈红军烈士事迹材料篇12020年6月,陈红军奉命带队前往一线执行紧急支援任务,在同外军战斗中英勇作战、誓死不屈,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壮烈牺牲。
陈红军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被中央军委追授“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
奋不顾身,成功营救出团长2020年6月,有关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越线搭设帐篷。
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蹚过齐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
交涉过程中,对方无视我方诚意,早有预谋地潜藏、调动大量兵力,企图凭借人多势众迫使我方退让。
赶到对峙点增援的陈红军,在得知团长祁发宝被围困的消息后,带人冲入人群营救,奋不顾身、英勇战斗,成功营救出祁发宝,而他自己却再也没有出来。
排长曲元钧清楚记得,出发时陈红军打着手电,站在风雪中郑重承诺:“我要把你们安全地带上去,也要把你们一个不少地带下来!”团长顶在最前面阻挡外军,营长救团长、战士救营长、班长救战士。
回顾那场战斗,一名指挥员动情地说,我官兵上下同欲、生死相依是这次战斗以少胜多的关键所在。
那场战斗之后,“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被很多官兵自发写在了头盔里、衣服上,“学英雄、当英雄”成为他们共同的信念。
从小立志,一定要穿上这身军装母亲丁念毕回忆,陈红军从小就崇拜军人保家卫国,他告诉母亲:“有一天,我一定要穿上军装。
”2009年,陈红军从地方大学毕业,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可听说了征兵的消息,最终走进火热军营。
走上高原是因为理想,留在高原则考验信念。
无法摆脱的高寒缺氧,满目的荒漠冰川,漫长的冬季封山……胸怀“党叫干啥就干啥”的赤胆忠诚,肩负“边关有我在,祖国请放心”的勇敢担当,陈红军坚守着无数边防军人用生命筑起的精神高地,扎根奉献奋战在边防斗争一线。
扎根边疆不负韶华的发言稿
扎根边疆不负韶华的发言稿各位领导、嘉宾、同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相聚,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工作心得和感悟。
我是一名在边疆工作的普通人,虽然平凡,但我始终扎根边疆,不负韶华,一直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奉献着。
站在这片边疆土地上,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厚重和魅力。
这里的风景优美,人杰地灵。
但同时,这里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
比如,交通条件相对闭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才匮乏等问题。
但是,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在这片土地上,我学会了感恩。
感恩这片土地给予我的一切,感恩这里的每一个朴实无华的人。
他们的真诚和善良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一切。
我也学会了感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每一次的成长和收获都离不开这片土地的浸润,离不开这里的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在这片土地上,我学会了奉献。
作为一名边疆工作者,我时刻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我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为当地的发展尽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我也始终心系着这里的人民,尽自己所能为他们解决困难,带去方便和温暖。
我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这片土地,愿意和这里的人民一起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在这片土地上,我学会了坚持。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从未退缩,从未放弃。
我知道,边疆工作并不容易,但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我也知道,边疆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其中,一起努力,一起拼搏。
我愿意带着自己的坚持和信念,和更多的人一起,为这片土地的美好明天努力拼搏。
在这片土地上,我还学会了感悟。
我深刻领会到了勤劳和智慧的边疆人民的生活哲学,也深刻感悟到了边疆工作的特殊意义。
我愿意将自己的感悟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片美丽的土地,为这里的发展和进步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片边疆土地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扎根边疆,不负韶华,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谢谢大家!。
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事迹感悟以及心得
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事迹感悟以及心得#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事迹感悟【篇一】#爱国戍边,忠诚奉献,他无怨无悔;冰湖救人,见义勇为,他以生命护卫生命。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感人事迹日前经中央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后,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引起强烈反响。
连日来,广大官兵学事迹、写体会、谈感受,表示要积极投身强国强军实践,用扎实工作和艰苦奋斗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雄鹰折翅,精神永驻高原。
初春,帕米尔高原寒风依旧,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像往常一样踏上巡逻路。
冰峰脚下,他们以特有的方式纪念逝去的战友——拉齐尼大叔。
拉齐尼是南疆地区优秀的护边员代表。
南疆军区部队掀起学习拉齐尼热潮,官兵表示:“宁丢生命、不失寸土。
”驻守在喀喇昆仑腹地的新疆军区某合成团,第一时间组织官兵开展党小组主题活动。
他们对着国旗宣誓:“坚决守护好祖国边防线,誓死捍卫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收听收看拉齐尼事迹后,正在高原驻训的“进藏先遣英雄连”官兵誓言要像拉齐尼一样,无怨无悔卫国戍边。
雪域高原,界碑无言,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边防连官兵又一次踏雪出征,同行的还有吉汝村的民兵们。
民兵排排长噶罗布说:“我们要以拉齐尼为榜样,和解放军一起守好家乡、护好边防。
”致敬英雄壮举,立足岗位接续奋斗。
拉齐尼对党、对人民深沉的爱和炽热的情无声感召着广大年轻官兵。
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第73集团军某旅、第78集团军某陆航旅、驻疆某综合仓库官兵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要用实际行动传承英雄精神,用忠诚和热血守望和平安宁。
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保障队上士刘猛说:“我们崇敬像拉齐尼这样的勇士。
”武警江西总队九江支队官兵常年担负水面巡逻和九江长江大桥的守护任务,他们表示,从艰苦的高原边防到宽广的大江大河,虽然守护的地方不同,岗位不同,但卫国为民的决心和行动是一样的。
在第80集团军某旅“学时代楷模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主题演讲比赛中,摩步五连中士冀鹏深情讲述拉齐尼一家三代人守卫边境的故事,引发大家强烈共鸣。
心得体会之“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大力弘扬兵团精神
心得体会之“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大力弘扬兵团精
神
“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是兵团精神的核心要义。
在我的理解中,它传递着对边疆地
区的深情厚意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首先,“扎根边疆”意味着要加深对边疆地区的了解和理解,积极融入当地的文化和
社会,建立起对边疆地区的深厚情感。
这需要我们拥抱边疆,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
与当地人民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只有真正融入了边疆,才能更好地为边疆地区的
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奉献边疆”体现了兵团精神中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在边疆地区,资源匮乏、基础薄弱,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只有心怀奉献之情,才能真正解决当地的问题,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
兵团精神要求我们不计个人得失,为边疆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
的力量和智慧。
总的来说,“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十分重要。
兵团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力量,它承担着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的使命。
兵团精神的弘扬,
既是对兵团历史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当前和未来的承诺和责任。
只有充分发挥兵团
的作用和价值,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白杨》教案-14
《白杨》教案有关《白杨》教案汇总8篇《白杨》教案篇1《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章短小精悍,寓意深刻。
一个设问句: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非常巧妙地告诉我们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三句话,话中有话,含义深刻,那么怎样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突破教学的难点呢?一、初读,体会白杨树的特点教学伊始,我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三句话,用“。
”画出重点词语。
学生读后,画出直、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接着我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白杨树的特点:(1)直;(2)适应性强;(3)不怕困难。
二、细读,体会白杨树的精神在学生初步感知白杨树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再细细体味三句话中的每个字每个词,设计一些练习,让他们体会白杨树的顽强和奉献精神。
1、比一比,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a)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b)白杨树很直2、把句子补充完整,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你读出了白杨什么精神()()a)()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b)当风沙狂吼着袭来时,白杨().当雨雪冰冷地落下时,白杨().当干旱煎熬着大地时,白杨().c)你可以().可以().可以().学生在这样的细读练习后,深深地体会到白杨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喻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巧读,借下文体会白杨的表白在体会到白杨树的高尚品质后,我巧妙引读15小节,过渡到16、17小节,默读后让学生说说,从这几个小节,你们读出了什么?a)爸爸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b)孩子们暂时还不懂爸爸所表白的。
接着,让学生填空后自己在16小节中找问题。
孩子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不知道(),孩子们只知道爸爸这次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再念中学,不知道(),孩子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不知道()。
《白杨》“析、读、悟” 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通用15篇)
《白杨》“析、读、悟” 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通用15篇)《白杨》“析、读、悟” 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篇1【教学要求】1.使同学熟悉白杨的特点,教育同学学习建设者那种喜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同学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同学查字典自同学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父亲对孩子叙述的那段话。
【课时支配】两课时。
【教具预备】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自同学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
(板书:白杨)2.导语。
3.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了解主要内容。
(抓中心)(1)老师范读。
让同学思索: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争论明确: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发现白杨引起了谈论的事。
4.同学自由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1)划: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
(3)讲:同学相互沟通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老师作重点指导)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留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摩挲”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楚: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
可举出反义词(清楚—模糊),近义词(清楚—清晰,分明)。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
指导同学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同学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5.同学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抓思路)(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争论,然后沟通。
(老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谈论白杨树的。
)(2)争论明确: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白杨》教案范文集合五篇《白杨》教案篇1《白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目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白杨》一课时,设计了“质疑──解疑──精读”三个主要环节,就是力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多积累,引导学生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教学背景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
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微,所以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个难点。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观看录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话,从中了解到爸爸介绍白杨的三个特点。
3、技术准备:本教学活动策划是以文本资源(教材)为主,同时积极利用课外资料和电教多媒体平台进行有机地整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⑴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戈壁环境的恶劣,来进一步感悟白杨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滩上还生长的高大挺秀,说明白杨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
⑵充分利用课外资料,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过去,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从而更好的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决心。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的研究说明:⑴在讲课之前,请学生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工作的。
⑵通过收听广播、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新疆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⑶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有效的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时期戍边英雄事迹材料
新时期戍边英雄事迹材料
《新时期戍边英雄事迹材料》
近年来,我国对边境地区的保护和防务工作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成为新时期的戍边英雄。
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不畏艰险、牢记使命”的誓言,用忠诚和拼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英雄传奇。
材料一:李昊
今年20岁的李昊,是某边防部队的一名士兵。
在一次边境巡
逻任务中,他发现了一处非法越境的情况,毫不犹豫地向战友发起了冲锋,成功将越境者制服并交给了边防部队。
李昊以实际行动捍卫着国家的边境安全,被评为“先进个人”并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材料二:王军
23岁的王军是边防连队的一名班长,多次参与护边巡逻任务。
一次在恶劣天气下,他带领战友们进行了长达3天的连续巡逻,确保边境线的安全。
在困难环境下,王军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边防工作是需要青年人的责
任与担当”。
材料三:刘鹏
刘鹏是一名在部队服役的军人,因为一次行动中身受重伤,而被迫退役。
然而,退伍后的刘鹏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投身到了边防志愿者队伍中,继续为祖国的边疆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在志愿队伍中一直担任着重要职责,为国家的边境
地区保驾护航。
这些新时期的戍边英雄们,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戍边守土、保家卫国”的信念,以忠诚和拼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英雄传奇。
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让人肃然起敬。
他们是祖国的脊梁,是时代的英雄。
愿更多的年轻人向他们学习,以实际行动投身到保家卫国的伟大事业中去。
部队扎根边疆心得体会
部队扎根边疆心得体会
大学生文艺志愿者走边关活动在全省各个县市区火热开展。
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的十名文艺志愿者带着对军人的崇敬,从北京出发,经过近三十小时的路程,来到边防检查站,与边防官兵同吃、同住、同练,体验部队生活,感受军旅文化。
在部队班长的指导下,华电师生进行了军姿和擒敌拳的学习,随后,战士教授学生如何叠方块被和衣服。
下午,部队指导员给师生们展示训练和实战所使用的枪支、匕首和电击手套等武器。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部队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
吉林长白边防检查站中队长给大学生讲起了他的故事。
中尉毕业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大学期间曾前往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支队实习。
2014年他和战友参加了逊克县干岔子乡抗洪抢险的任务,在抗洪勇士们的艰苦奋战下,汛情得到了控制,他自豪地说,那时候他真正理解到什么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抗洪救灾任务完成后,当地百姓都自发组织起来欢送战友,当时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这次任务也让他快速成长起来,从一名警校学生转变成为真正的边防卫士,同时坚定了他保家卫国的决心。
来长白边检站近2年,队长一直没回过家,有些战士甚至4年没回家,因为国门需要他们,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是战士站岗的时刻,他希望祖国和人民放心,战士们愿扎根于长白,守卫祖国边界,用坚守书写青春。
听完战友的故事,学生们深受感动,文艺志愿者冷然接受了新华网记者的采访,他说,体验部队生活,他深受战士们顽强拼搏精神的
鼓舞;感受军旅文化,他见证了战友们的忠诚、艰辛和无畏坚守。
他要以军人为榜样,刻苦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龙珍精神
“龙珍精神”和“小白杨戍边文化”教案教学内容:了解“龙珍精神”和“小白杨戍边文化”。
教学目标:了解两个故事。
自己总结出“龙珍精神”和“小白杨戍边文化”的内涵。
学习“龙珍精神”和“小白杨戍边文化”。
教学过程:师:弘扬“热爱军垦、扎根边疆、牢记使命、献身国防”为核心内容的龙珍精神和“团结、向上、顽强、奉献”的小白杨戍边文化内涵,激发职工群众对祖国、对兵团的热爱之情,把戍边意识深深地根植到兵团人头脑之中。
孙龙珍的故事孙龙珍,女,汉族,1940年12月15日出生在江苏泰县一个穷苦农民家里。
1959年,孙龙珍同志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支边进疆,在新疆工二师十二团火焰山化工厂当工人。
1960年5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62年5月,“伊塔事件”发生后,孙龙珍同志积极报名参加了“三代”工作队,来到一六一团十二连。
1969年6月10日孙龙珍同志在反击前苏联军人的入侵中,被敌人的机枪击中光荣牺牲。
根据烈士家属和人民的要求,烈士的遗体安葬在塔斯提河畔,与她生活和战斗过的热土朝夕相伴。
烈士生前就以事事带头,处处争先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表扬。
无论是在江苏泰县的农村建设中,还是在支援边疆、保卫边疆的建设中,她可以承受男同志才能完成的重体力任务;可以忍受乳腺炎发作钻心的疼痛,坚持在接羔岗位;可以在春雪泥泞的羊肠小道上,丢失一只鞋,仍将羊群赶到目的地;可以自己有喂奶的孩子,却同时奶养一个军垦战友的孩子长达八个月;可以在敌人入侵我国领土时忘记自己怀有身孕,奋勇向前,英勇捐躯。
所有这些,都源于她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无限热爱,烈士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保卫祖国捐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巍峨的巴尔鲁克山共存!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军垦后人。
孙龙珍烈士牺牲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根据她生前的遗愿,于1969年6月16日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于同年8月25日授予孙龙珍同志“革命烈士”称号。
1972年修建了“孙龙珍烈士纪念碑”,1988年8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孙龙珍烈士纪念碑”重题碑文,1999年6月在烈士牺牲30周年时,团场党委重新修缮了孙龙珍烈士墓地,新建了孙龙珍烈士纪念厅等爱国主义教育设施。
热爱新疆,扎根新疆,奉献精神的征文
热爱新疆,扎根新疆,奉献精神的征文毕业来临之际,在家人的支持下,我选择走上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道路,第一志愿我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祖国的大美新疆。
通过学校的层层选拔,我以面试第三的成绩成功进入体检审核环节,最终收到了来自四川省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办的确认通知书。
在2020年9月15日的这一天,我自豪地踏上了志愿者的道路,来到了祖国最边远的地区——新疆!西部计划它承载着无数志愿者的梦想,它是志愿者们的新生活、新体验、新成长。
在高中时期我曾看到很多去偏远地区支教老师们的先进事迹,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以后我也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教。
如今,这个梦想我实现了。
经过阿克苏地区温宿县项目办培训后,我被分配到了温宿县吐木秀克镇第二小学支教。
自己的专业是音乐学,原本以为会被分配带音乐课,但到了学校之后发现当地的教师资源很紧缺,我就自告奋勇的要求当一年级(1)班班主任加语文老师的工作。
当时我也心存疑虑,我怕我教不好孩子们,但是看着学生们对知识那渴望的眼神,使我下定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给孩子们传授知识。
在支教的这段短暂的时间里,每天都过得既充实又快乐,这里的小孩子们都特别的淳朴、天真、可爱。
孩子们上学的路途非常遥远,每天要走好几公里路,有条件的家长会来接送,没有条件的就只能自己背着书包步行。
即使这样,每天早上一进教室,就会有很多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囊饼以及零食跟我一起分享。
下课的时候他们会一直黏在我身边,给我分享着他们的快乐。
在寒冷的冬天里,为了防止孩子们的手冻裂,我早早准备了裂可宁护手霜给孩子们抹手,一个冬天下来她们的手都没有冻伤,让我感到很欣慰。
一学期的时光漫长而又短暂,一日师生一生情,这辈子也忘不了这群可爱的孩子们。
2021年1月,我被抽调到温宿县团委服务,负责团务上的工作。
刚开始什么也不懂,就跟着领导耐心地学习,一点一滴积累着工作经验。
也积极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
如:春运期间去车站帮助旅客们搬运物品、测体温、查看行程卡等,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成长!在美丽温宿的这一年四季里,我学习着、成长着、进步着,收获着,从而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胡杨般的军垦精神
历史论文题目:胡杨般的军垦精神姓名:学号:所在班级: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三班时间: 2011年4月6日摘要:人们是这样赞美胡杨: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
而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祖国的边防事业像胡杨一样活着。
他们是兵团人“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戍边建兵团,安家戈壁滩。
”;也有人曾经这样说兵团人“铸剑为犁、掘地为穴”……关键词:屯垦戍边;兵团精神;王震将军;戍边战士;胡杨精神老一辈兵团人的足迹历经半过世纪的洗礼,沉睡千年的大漠在几代兵团人的血泪中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延着王震、张仲瀚等老一辈兵团人的足迹一路走来,李梦桃,姜万富等一个又一个兵团人立下一座又一座丰碑。
王震将军“将军征鞍未解,复请缨进军新疆,攀越积雪的祁连,横穿浩瀚戈壁,终成解放大业。
”王震将军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生于一九零八年四月十一日。
湖南浏阳人,铁路工人出身。
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将军对各项建设事业无不全力以赴。
曾亲率铁道兵建成具有战略意义之鹰厦、黎湛两路,尤其倾力农垦事业。
肯发新疆,使荒凉之戈壁地叠现塞外绿洲。
终年奔波于荒山野岭间,与群众同干共苦、亲密无间。
览今日之胜景,能不忆及将军之心血乎?将军晚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虽届高龄,仍心系国事,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关心人民的命运、国家前途。
常亲临各地视察,对教育事业和发展中外友好关系倾尽心力王震虽喜欢以粗人武夫自称,却一向尊重知识,珍惜人才。
早在进军新疆途中,他就考虑到战争结束后进行建设的问题,一路上招贤纳士,广聘人才。
解放咸阳,西北工学院的23名学生参军;行经武功,西北农学院50多名同学随军西进,他们都受到了王震热情的欢迎。
兰州解放仅十天,王震已派人组建了“第一兵团新疆研究所”和“第一兵团财经学校”,不仅聘请了大批谙熟财政经济的专门人才,还招收了近千名大专学生,浩浩荡荡随军进疆。
进疆后,王震大胆起用解放前就在新疆工作的农学、水利、植棉、纺织、地质、钢铁、水泥、机电等各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
戍边英雄群体的事迹和精神感悟
戍边英雄群体的事迹和精神感悟戍边英雄群体,是指曾经在我国边防一线为国守边、保家园,为国家安全作出杰出贡献和牺牲的士兵、军官,以及其家庭成员。
他们是祖国的栋梁,是国家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感悟,让我们汗颜、感动和敬佩。
戍边英雄的事迹与精神感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
他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去为国家守卫国土,守护万家。
他们守卫着不同的国界线,而这些国界线往往是中国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戍边英雄在工作中,血债累累,不幸嗟叹不绝,但他们始终把一位平民的形象展现给了我们。
他们忠于职守,在保护祖国疆土的同时,努力保护军民和平安。
他们经常深入边疆的偏远、险要区域,指导当地人民开发土地、生产建设,改善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他们多次向部队以及群众发出号召,提高全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思想觉悟;他们为了人民利益痛下决心,斗争到底,甚至面对强敌,也能够毫不退缩,打出了绝对的勇气,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祖国的骄傲!戍边英雄的感悟,是我们在平时都很难体验的,尤其是他们在漫长的边陲生活生死考验中,学习到的那份坚定和执着,是我们终生难以领悟的。
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尽管工作中万分艰辛,但依然无怨无悔。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守护着祖国、家园,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了“青春@保家园”的壮丽篇章,人民感谢你们!我们感谢戍边英雄在守卫祖国的过程中,展示出的无与伦比的精神与执念,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和财富!戍边英雄的精神,是中国军人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情操和忠诚不渝的军人本色。
戍边英雄出生于爱国、忠诚和勇敢的家庭,他们所承受的使命和任务,成为了他们生命的另一条主线,他们的生命也因此显得更加精彩、宝贵和扎实。
戍边英雄们在边疆工作中,格外纯粹和真挚,他们的战斗英姿、无私奉献、无私奋斗、无畏牺牲,承载着中国军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强意志,树立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榜样。
总之,戍边英雄群体是我们学习、崇拜的对象,他们的事迹、精神、工作、生活,都让我们感动和崇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目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白杨》一课时,设计了“质疑──解疑──精读”三个主要环节,就是力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多积累,引导学生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
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微,所以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个难点。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观看录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话,从中了解到爸爸介绍白杨的三个特点。
3、技术准备:
本教学活动策划是以文本资源(教材)为主,同时积极利用课外资料和电教多媒体平台进行有机地整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⑴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戈壁环境的恶劣,来进一步感悟白杨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滩
上还生长的高大挺秀,说明白杨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
⑵ 充分利用课外资料,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过去,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从而更好
的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决心。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的研究说明:
⑴ 在讲课之前,请学生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工作的。
⑵ 通过收听广播、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新疆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⑶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有效的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