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宪法
《宪法》《民法》《刑法》中与新闻传播有关的法律条款.
2、刑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情报罪】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 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一百二十四条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破坏广播 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一百八十一条 【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诱骗投 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 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 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证 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 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 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 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十 年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Company 单 Logo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刑法
第一百八十条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 罪】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 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 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 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 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 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 五倍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范围,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 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 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 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 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 定处罚。
法律常识汇编——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等
1、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法与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中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
中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权益的要求日益增加,法律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法律是一套准则和规则,用以引导和管理人们的行为,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提供基础。
在中国,法律主要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国际法和社会法等几个大的分类。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分类的内容和特点。
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书,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宪法是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
宪法的修订一般需要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
宪法的颁布和修改是对国家制度和权力结构的重大调整。
二、民法:民法是调整人与人之间日常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财产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等。
民法是保护个人、家庭和财产权益的法律体系,是保障公民平等自由的基础。
民法以平等、自由、民主和公正为原则,为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刑法:刑法是对犯罪行为和犯罪分子进行惩罚和预防的法律规范,包括行为构成、罪名、刑罚等方面的规定。
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犯罪行为的制裁,维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
刑法实行犯罪与刑罚相对应的原则,即犯罪者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政府行为和规范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包括行政法规、行政管理程序、行政行为等内容。
行政法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证公共利益、制约政府行为的法律体系。
行政法通过规范公共行政行为,保证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五、国际法: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规范国家行为的法律规范,包括国际法律和国际习惯法。
国际法是国家间交往和合作的法律基础,对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国际法通过制定国际协议和条约,规范国家行为和解决国际争端。
六、社会法:社会法是调整社会关系,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规范,包括劳动法、社会保障法、教育法等方面的规定。
社会法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的法律保障,通过保护公民劳动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九年级中考道法法律知识点
九年级中考道法法律知识点在九年级中考中,道法法律相关的知识点是考试内容中的重点,在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分为四部分介绍九年级中考涉及到的道法法律知识点,分别是民法、刑法、行政法和宪法。
一、民法知识点1.合同法:合同是民法中的重要内容,了解合同的要素、成立和解除条件以及合同的类型等是九年级中考中常考的题目。
2.婚姻家庭法:关于婚姻和家庭的权利与义务是民法中的热点问题。
要了解婚姻登记、离婚、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3.知识产权法:包括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了解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权是九年级中考中常见的问题。
二、刑法知识点1.刑法基本原则: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并能解释法律条文的含义,是九年级中考中刑法题的基础。
2.刑事责任年龄:了解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以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处理是刑法考试中的热门知识。
3.刑事侵权法:包括故意伤害、盗窃、抢劫、贩毒等,掌握这些犯罪类型的行为构成、处罚等是刑法考试的重点。
三、行政法知识点1.行政行为:了解行政行为的特点、种类以及合法性审查的制度是行政法考试的核心知识。
2.行政许可:包括行政许可的概念、种类以及许可的条件和限制等,是九年级中考中行政法题的经典考点。
3.行政诉讼:了解行政诉讼的程序以及申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条件是行政法考试的重要内容。
四、宪法知识点1.宪法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民主专政、法治国家等内容,是九年级中考宪法题的基础。
2.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等,以及公民的基本义务,如纳税义务等。
3.宪法修正:了解宪法修正的程序和条件,并掌握我国宪法修正的历史和现状。
以上就是九年级中考道法法律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正确性,为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法律部门体系划分口诀
法律部门体系划分口诀“当代中国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
”上面是直接引自辅导用书,其实教材中对这九大部门法的排列顺序是有规律的,只要掌握了规律其实记住也是很容易的,但我在这里并不打算解释这个规律,而是提供给你一个更好记的顺序。
如何记住呢?①首先,我们要有程序优先于实体的思想,既然程序优先,那么我们就记住了排在最前面的“诉讼法”②第二个是什么呢?那肯定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宪法”,宪法可是其他法律的“母亲”哦,所以她要排第二位(其实宪法本来应该排第一位,但为了记忆方便还是排第二位更好)③第三个呢?当然是“行政法”,行政法其实就是宪法的延伸,和宪法一样是为了限制国家权力,如果你还觉得不好记的话,你就想想“宪政”这个词。
④第四和第五就简单了,有了行政法,你总要把三大实体法凑齐吧?所以后面就是“刑法”“民法”⑤第六和第七个呢?我国是民商分立的,所以民法中肯定不包括商法,所以想到了民法,当然后面跟着的就是商法,再想想常说的“商经法”,经济法也自然记住了⑥第八个是什么呢?这个有点难度,因为辅导用书是把劳动法放在经济法中的,但在法理学中对于法律部门的划分,劳动法和经济法是分开的,所以想到经济法就要想起还有个劳动法要单独另算,劳动法当然是调整劳动者的,你想想这些劳动者万一失业了是不是要拿失业救济金啊,这就属干社会保障的范畴了,所以第八个是“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⑦最后一个呢?你要想想提供社会保障是需要钱的,这些钱从哪来呢?当然要开采自然资源来卖钱啦,开采自然资源时必须要注意别污染了环境,不要踩坏了花花草草,所以最后一个是“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好了,最后闭上你的眼睛,在脑子里完整的想一遍,诉讼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在我国国家民法是宪法性法律吗
在我国国家民法是宪法性法律吗在我国国家的管辖范围内,国家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国家各个领域,其中便有刑法、民法、宪法等等。
那么,您知道民法是宪法性法律吗?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民法是属于宪法法律的。
宪法法律在法律上属于国家立法机关指定的法律文件,与宪法惯例不同。
在我国国家的管辖范围内,国家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国家各个领域,其中便有刑法、民法、宪法等等。
那么,您知道民法是宪法性法律吗?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民法是属于宪法法律的。
宪法法律在法律上属于国家立法机关指定的法律文件,与宪法惯例不同。
一、属于宪法法律的有在中国宪法性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
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宪法规范存在其中,但形式上又不具备最高法律效力以及严格制定和修改程序的法律文件。
二、宪法性法律有三个特点: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不同于宪法惯例;它规定的内容是国家根本问题,但不是根本问题的全部,只是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根本问题;最后,它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其制定程序与宪法以外的其它法律相同,没有特别要求。
在我国,选举法、国旗法、集会游行示威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等都是宪法性法律。
三、宪法性法律是法律而不是宪法,它们与其它法律一样都是对宪法的“规则化”,但又与其它法律明显不同:宪法性法律是“宪法”法,是“国家”法,是“权力”法和“权利”法。
它们通过将宪法内容具体化、程序化来保障宪法。
在成文宪法的国家,宪法性法律起到对宪法典的补充作用。
而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宪法结构中的成文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绝大多数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宪法指导思想的载体。
宪法性法律有两种:一种是带有宪法内容的普通法律,如选举法、国家机关组织法等;另一种则是带有宪法内容而经国家立法机关依法赋予其法律效力或重新进行法律解释的某些政治性文件或国际协议、地区性盟约等。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
宪法概述(我国宪法日12月4日)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其他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相抵触,否则就是无效的。
)的国家根本法(体现在内容最根本最重要、法律效力最高、制定和修改程序最严谨(宪法的制定需要三分之二的人大代表通过,而一般法律只要过半数通过即可))。
他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中规定了六大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人身自由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集中体现各种阶级力量的对比✘)对比关系。
宪法宣誓制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宣誓)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誓词共70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决定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等,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
法律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常识大全
法律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常识大全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关键性制度,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了解法律常识,对于我们保护自身权益、遵守规则和参与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常见的法律宪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大家对法律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法律宪法法律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权,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例如,在宪法中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分权制衡、宪法监护等原则。
二、民法民法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中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则集合。
它涉及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组织之间的权益关系。
这些权益包括财产权、人格权、合同权、继承权等。
当我们购买商品、签订合同、继承财产时,都需要遵守相应的民法规定。
三、刑法刑法规定了各种违法行为和对应的刑罚。
它目的在于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如果一个人犯下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刑法中规定了不同犯罪行为的类型、刑罚的程度以及刑罚的执行方式。
四、行政法行政法规定了政府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职权范围和行政行为的规则。
政府行政机关根据行政法规定的规则制定政策、发布命令、处理行政案件。
行政法旨在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权益。
以上是对法律宪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的简要介绍。
但要真正掌握法律常识,还需深入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同时,有必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合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结起来,法律宪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规则。
了解法律常识,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年级道德画宪法和民法
二年级道德画宪法和民法宪法是一国最高的法律文件,是国民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
宪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定了国家的政治体制、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为国家的法律体系提供了根本依据。
我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法律。
宪法宣告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设立和职权划分,确保了法律的公正执行。
宪法通过规定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人民民主提供了保障。
宪法规定了我们的国家机构和权力范围,保证了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宪法还确保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出国自由等等。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法律责任,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宪法的制定是一个庄重而庄严的过程。
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大家通过选举产生出代表他们利益的人,由他们制定宪法。
宪法的修正也是经过广泛协商和讨论后才能通过的。
民法是针对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套体系。
民法是调整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法律。
比如,婚姻关系、家庭关系、财产关系、劳动关系等等。
民法保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民法采取了适用范围广泛,具有实效性的原则。
民法包括了合同法、债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等各个方面的法律。
这些法律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设立的。
民法对人们的行为有一定的限制和规范。
在民法的规范下,我们要遵守合同、遵守法律、遵守道德。
对于违法行为,民法作出了相应的制裁措施,维护社会秩序。
而宪法和民法又是相互关联的。
宪法为民法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框架和价值准则。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能和权力,而民法则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宪法和民法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宪法和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保障了我们的基本权益,调整了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法律(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常识大全
宪法一、宪法概述(一)宪法的本质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所谓政治力量对比包括:1.阶级力量的强弱对比关系;2.阶级力量强弱悬殊程度的对比关系。
(二)宪法的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着最为严格的修改程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着国家的最根本、最重要问题;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系统全面地规定着公民的基本权利;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从法律的角度将民主成果定型下来。
(三)宪法的历史发展1.世界宪法的历史发展脉络(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宪法性文件并实行宪政的国家,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宪政体制,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也是英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2)美国是世界上制定第一部成文宪法的国家,其1789年宪法在内容上确立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政治体制,在形式上表现为统一的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3)法国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著名原则,后根据该文件,制定出1791年宪法,这是欧洲大陆的第一部成文宪法。
2.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脉络(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2)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3)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该宪法颁布以来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过四次修订,分别作出重要变动。
二、国家基本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爱国统一战线;4.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法律的分类及其作用
法律的分类及其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
它们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和目的,可以被分类为几个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分类及其作用。
第一类法律是刑法。
刑法是指一系列规定犯罪行为和处罚措施的法律。
其目的是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
刑法可以根据犯罪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来分类。
例如,谋杀、抢劫和偷窃等严重犯罪属于重罪,而恶意破坏他人财产和违反交通法规等较轻的犯罪则属于轻罪。
刑法的作用是通过对犯罪分子的处罚,来警示和约束其他人,以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
第二类法律是民法。
民法是指调整民事关系和维护公民权益的法律。
它规定了人们在财产、婚姻、继承和合同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民法可以根据其不同的领域来分类,包括物权法、婚姻家庭法、合同法等。
民法的作用是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人们在交易、婚姻和继承等方面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
第三类法律是行政法。
行政法是指规范行政机关行为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律。
它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权力和责任,并规定了公民对行政机关行为的救济途径。
行政法的目的是保护公民权益,确保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遵守法律、公正无私。
第四类法律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它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与宪法保持一致。
宪法的作用是确保政府的合法性、权力的合法行使,并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最后,还有国际法。
国际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关系和国际组织行为的法律。
它通过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来规范国际行为。
国际法的作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规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结起来,法律根据其性质和目的可分为刑法、民法、行政法、宪法和国际法。
这些不同的法律有着不同的作用,但共同的目标都是维护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合理的分类和有效的实施,法律为社会提供了一套有序、公正和稳定的规则,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国家法律知识大全
国家法律知识大全一、简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了解国家法律知识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并且有助于保护我们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国家法律知识大全,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与法律相关的各个领域。
二、宪法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权利保障。
公民应该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意义,例如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国家的经济基础等。
三、刑法知识刑法是规范犯罪行为及其处罚的法律。
了解刑法有助于我们遵纪守法,明确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并能够避免误入法律的红线之内。
四、民法知识民法是调整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了解民法有助于我们维护合法权益,例如在购房、婚姻、劳动合同等方面具备相关的法律意识和知识。
五、行政法知识行政法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法律。
了解行政法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和行使条件,以及公民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权益保护。
六、劳动法知识劳动法是调整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关系的法律。
了解劳动法有助于维护劳动者自身的权益,例如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劳动时间和工资待遇的规定等。
七、知识产权法知识知识产权法是保护创作和创新成果的法律。
了解知识产权法有助于我们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如商标、专利、著作权等,并提高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八、环境保护法知识环境保护法是保护环境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
了解环境保护法有助于我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共同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
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环境评估能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十、婚姻家庭法知识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
了解婚姻家庭法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家庭纠纷,了解夫妻双方的权益和义务,维护好婚姻和谐稳定。
十一、交通安全法知识交通安全法是规范道路交通行为和保障交通安全的法律。
法律法规大全
法律法规大全法律法规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保障。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了解并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本文将从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方面,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知识。
一、宪法-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组织形式、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定。
宪法是国家领导、国家制度、国家政权与国民权利等最集中体现的法律文书。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以及国家的职能与权限。
同时,宪法对于国家机构、国家组织形式等方面也有着明确的规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与义务,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刑法-维护社会安全的法律基础刑法是规范犯罪行为并保护社会安全的法律基础。
刑法对不同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界定,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刑法中,包括了从轻、从重和减轻处罚等刑罚的相关规定。
此外,还规定了法定刑和量刑准则等内容。
了解刑法相关的规定有助于我们保护自身利益、预防犯罪行为以及正确理解社会安全秩序。
三、民法-维护公民权益的法律保障民法是调整和保护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
民法对个人和法人之间的权利关系进行了规范。
民法包括了合同法、侵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合同法是调整市场经济中合同关系的重要法律规范,侵权法则是保护个人财产安全的法律基础。
了解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帮助我们在经济交易、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也有助于我们避免违法行为。
四、劳动法-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规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规,其主要目的是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对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了解劳动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提高劳动报酬保障和安全保护。
五、合同法-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合同法是调整和保护市场经济中合同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四个主要分支。
在这四个分支中,宪法是最高法律,其他三个分支的法律都需要遵守宪法的基本规定。
本文将从法律的层次、法律的作用、法律的基础内容等方面来探讨这四个法律分支。
一、法律的层次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在法律层次上,有明确的高低之分。
宪法是最高的法律,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法。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职权和工作方式等。
宪法是自己的法律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其他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都必须遵循宪法的规定。
刑法属于基本法,是过渡于宪法和民法之间的一种特殊法律。
它规定了国家对罪犯所采取的预防和惩罚措施,处罚犯罪行为以保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维护社会公正等重要职能。
刑法能够保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方面的稳定,是无条件的必要的保障。
民法是全球国家法律规范的基石,它是宪法和刑法之后的第三个重要法律领域。
民法法规定了民间关系、财产、人身、合同、继承等一系列人民基本生活领域的经济和商业生活的规律,以及与个人、集体、国家相关的家庭、婚姻、葬礼、教育、财政等生活问题。
它能够达到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美满、政治安全等各种目标的作用。
行政法是对行政机关和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体系。
行政法涉及到国家机关的权力行使、市场经济活动、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监督等政府职能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行政法的作用是保障和维护公共利益,促进政府治理的合理、公正、有效。
法律层次的明确定义了这些基本法律对于国家法律体系的主导作用和法律规则的优先级。
二、法律的作用1. 宪法的作用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法,它具有指导意义和约束作用。
一方面,它为整个法律体系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另一方面,它对政府行政机关和公民的活动进行了制约。
凡是与宪法规定不符合的行为和举动,都是违法的。
因此,宪法是国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准和保障。
中国法律大全
中国法律大全中国法律体系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的各类法律法规的总称。
作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法律体系之一,中国法律大全包括了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多个领域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配套文件。
本文将为您简要介绍中国法律大全的主要内容。
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也是所有法律法规的最高准则。
中国宪法于1982年颁布,包括了前言、12个章节和4个附则。
宪法确立了中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刑法刑法是规定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的法律。
中国刑法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为宗旨,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刑罚和量刑标准,以及法律责任和刑事程序等相关内容。
刑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民法是调整市民间私人法律关系的法律。
中国民法包括了物权法、合同法、人格权法等多个分册,分别规定了财产权益、合同关系、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民法旨在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市民的人格尊严和社会交往秩序,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
中国行政法包括了行政机关组织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多个法律法规。
行政法旨在规范和保障行政权力的合法行使,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防止滥用行政权力和不当干预。
行政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起着重要作用。
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除了以上主要的法律法规,中国法律大全还包括了司法解释和各个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等。
司法解释是由最高法院等司法机关发布的对法律的具体解释和适用方法,对于保证法律的一致性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部门规章是由各个政府部门制定,用于具体规范各个领域的行为和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法律大全是由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多个领域的法律法规组成,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
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
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
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是指人们应当具备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知识,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等。
它们不仅涉及到法律法规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人们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并依法办事。
1.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基础和标准,是指导国家工作的总章程。
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如国家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人权方面的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等。
2. 民法:民法是指指导公民的一般法律,主要规定公民在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义务。
它涉及到婚姻家庭、交通运输、经济合同、劳动关系、物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3. 刑法:刑法是指规定犯罪行为及其处罚的法律,是国家维护社会安全的法律之一。
它既包含了刑事犯罪行为的定义和罪刑处罚,也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4. 行政法:行政法是指政府机关的行政活动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确认、行政协议等内容。
5. 经济法:经济法是指国家对经济社会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外商投资、税收、保险、银行业务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从民法上权利和宪法权利的关系谈起
从民法上权利和宪法权利的关系谈起民法和宪法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民法是民事法律的总称,宪法是宪法法律的总称。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律,是国家权力的源泉,是国家治理的基本规范,是各种法律的根据。
而民法则主要调整市民私人关系及其法律地位,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防范及打击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从民法上看,权利是指主体拥有的某种法律地位,是个人或者团体基于合法事实和法律规定所享有的利益。
权利作为一种合法的利益诉求,可以获得司法保护。
在民法上,权利是指民事主体对另一方的请求得到实现的法律要求,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
民法上的权利具有制约行为的功能,是保护个人及个人利益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宪法权利则是国家赋予公民和组织的权利。
宪法权利是指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公民和组织享有的、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权利,是人民的公民权利,在宪法上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言论、新闻、出版、集会、结社和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途径。
尽管民法和宪法的关注点不同,但它们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因为它们都与人民的利益保护和维护密切相关。
宪法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权利,而民法则保护人民的财产权、合同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权益。
这些权利在宪法和民法的范围内的保障,对于公民的权利、人权、财产的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权利在宪法和民法中都是具有重要地位的概念,不同的领域规定了不同的权利。
它们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护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考考试科目
法考考试科目法考考试科目是针对法律专业的学生进行的一种考试,旨在考核考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法考考试科目通常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宪法、国际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经济法等多个科目,考试形式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释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一、民法民法是法考考试中的重点科目之一,包括《民法总则》、《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内容。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掌握和理解民事主体、民事行为、民事责任等基本概念,熟悉《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并能够灵活运用法律条文解决实际案例。
二、刑法刑法是法考考试的另一大难点科目,包括《刑法总则》、《侵权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等内容。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掌握刑法基本原则、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能够分析案例确定犯罪性质和刑事责任。
三、行政法行政法是法考考试中的另一重点科目,包括《行政法总则》、《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权力的限制和监督机制,熟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评判标准。
四、宪法宪法是法考考试中的基础科目,主要包括《宪法》、《宪法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宪法基本原则、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能权限,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理解宪法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五、国际法国际法是法考考试中的拓展科目,包括《国际法概论》、《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了解国际法对国际社会和国家之间关系的调整作用。
六、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法考考试中的实务科目,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民事诉讼程序和仲裁程序的各个环节和程序规定,掌握起诉、举证、诉讼请求等法律操作技巧。
七、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法考考试中的实务科目,包括《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程序法》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刑事诉讼程序和审判程序的各个环节和程序规定,掌握侦查、起诉、审判等法律操作技巧。
中华法系名词解释
中华法系名词解释中华法系是中国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概念之一,是指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体系。
中华法系主要由中国法律和相关法律制度组成,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
下面将对中华法系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是国家法律制度的根本基础。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机关组织和职权,基本权利、自由和义务,以及国家的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重要性在于它保障了公民的权利、限制了国家的权力,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
2. 民法:是调整个人和组织之间的权益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规定了个人和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民法包括了合同法、物权法、家庭法、继承法等各个方面的规定,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基础。
3. 刑法:是调整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性质、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和量刑准则等。
刑法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安全、公正和秩序,并惩罚犯罪分子以实现社会的法制化。
4. 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行为和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职权、行使程序、责任等,以及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审查机制。
行政法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5.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规定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机制,保障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等,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法包括了商法、劳动法、金融法、知识产权法等各个方面的规定。
中华法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具体体现,与西方法系有一定的区别。
中华法系在于体现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注重人民主体地位,强调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法系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宪法与民法的区别
宪法与民法的区别一、概述宪法和民法是法律体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内容、性质和作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立法原则、法律内容和法律效力三个方面对宪法和民法进行比较,以明确它们的不同之处。
二、立法原则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权力的行使方式等。
宪法的修订需要经过特殊的程序和条件,通常需要全体公民的投票通过。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对于其他法律和国家机关具有约束力。
相比之下,民法是一般的法律,由立法机关根据社会的需要制定,其修订相对较为灵活,不需要经过公民投票。
民法主要规定了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财产权、契约权和家庭关系等。
三、法律内容宪法的内容主要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权利,具有普遍性、原则性和稳定性。
宪法的条文较为宏观,适用于整个国家的范围。
宪法中的权利主要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基本人权,包括、人身自由和选举权等。
民法则更偏向于具体的法律规范,其内容相对详细,适用于个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例如合同法、物权法等。
四、法律效力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宪法确定了国家的根本原则和政治制度,它在国家政治组织中具有最高决策权和最高法律效力,任何其他法律和法规都必须遵循宪法的规定。
而民法作为普通法律,其效力相对较低,通常在日常生活和个人交往中起作用。
民法的规定可以被其他法律、法规和合同所修改或补充。
五、总结综上所述,宪法和民法在立法原则、法律内容和法律效力三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的基本权利,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而民法是一般的法律,主要规定了人的权利和义务,其效力相对较低。
宪法和民法在法律体系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民权利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之民法复习要点 2008-07-09 来源:江苏公务员网【字体:大中小】一、概念1.民法:民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组成部分,它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说明: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是存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
“平等主体’’指当事人在民法上都具有独立活动的人格,他们之间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意志上是独立的,一方不受他方意志的支配;民法调整的对象是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密切相联系而无直接内容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它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3.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公民主体资格的集中表现。
说明: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获得。
4.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它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独立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义务的能力,包括从事合法行为的能力,而且也包括对其违法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
说明: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法律赋予的,是以其民事权利能力为前提的一种资格。
5.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说明:法人与公民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社会组织。
6,民事法律行为:它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说明: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行为;它是一种合法行为;这一行为可导致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或终止。
7.代理: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本概念的重点是:在代理权内;以被代理人名义;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责任。
8.物权:物权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其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
说明:本概念的重点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9.财产所有权: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0.债: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说明: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享有权利的一方为债权人,其享有的权利称债权;负有义务的一方为债务人,其负担的义务是债务。
’11.合同:它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说明:民法上,合同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时有不同的含义;有时指发生债权债务的一种法律事实;有时指当事人之间因合同产生的债;有时指用以固定当事人协议内容的文书等。
12,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亦称智力成果权,是指公民法人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包人身权和财产权在内的民事权利。
注意:这个概念中的“创造性”、“成果”都是关键文字。
因为,智力活动没有成果,知识很丰富,智力活动很辛苦,也享受不到知识产权。
同样,智力活动没有创造性,也享受不到知识产权。
13.人身权: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的、没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说明:本概念中“与人身不可分离,没有财产内容”是重点。
14.财产继承权: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承受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
15.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由民法规定的对民事违法行为人所采取的一种以恢复被损害人的权利为目的并与一定的民事制裁措施相联系的国家强制形式,它是民事违法人依法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6.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制度。
二、关系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既有联系又相区别。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民事行为能力是实现民事权利能力的手段,有民事权利能力可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但还必须具有行为能力,才能自己去取得或实现权利,设定或履行义务。
两者的区别是:民事权利能力是一个人在法律上享有权利并有负担义务的资格,所有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都是平等的、一致的,是公民一生都享有的,不受其年龄、智力、健康等状态的影响。
而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公民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不是从人一出生就享有的,它与公民的智力发育、健康状态有关,并非每个人都有,也非每个人都是一样。
法律确定公民是否具有行为能力的依据,是看公民是否具有独立地判断是非和理智地处理自己的事务的能力,法律对公民行为能力的这种要求,目的在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三、问题1.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司法以及民事活动所应该遵循的准则。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五项基本原则,它们集中体现了我国民法的社会主义特点。
①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民法通则》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
”②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原则。
《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③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民法通则》第4条对本原则作了规定。
④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原则。
《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⑤尊重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说明:民法的基本原则在不同的书刊上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内容是一致的。
2.法人应具备的条件:根据《民法通则》第37条的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说明:法人应具备的四个条件,必须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①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②它是以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③它必须是一种合法行为。
4.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①双方法律行为与单方法律行为;②双务法律行为与单务法律行为;③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④诺成性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法律行为;⑤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
有关概念解释如下:①双方法律行为是指基于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意思表示不一致则法律行为不成立,如合同。
②单方法律行为是指仅基于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立遗嘱。
③双务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的双方都负有义务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买卖合同。
④单务法律行为的当事人一方负有义务,如赠与。
⑤有偿法律行为是指根据法律行为享有某项权利必须偿付一定代价的法律行为,如买卖。
⑥无偿法律行为是指根据法律行为享有某项权利而无需向对方偿付代价的法律行为,如赠与。
⑦诺成性法律行为是指仅由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又称不要物行为。
⑧实践性法律行为又称要物行为,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5,代理的特征:①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②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行为;③代理主要是实施民事法律行为;④被代理人对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说明:代理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它一方面可以补充某些民事主体(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主体资格的不确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扩大了民事主体的活动范围。
6.代理的种类: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三种代理解释如下:①委托代理是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而进行的代理。
又称为意定代理或授权代理。
②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③指定代理是指根据人民法院或者有关单位的指定而发生的代理,代理权来自指定单位的指定。
7.物权的特征:①物权是一种“对世权”。
它的权利主体总是特定的人,而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人。
②物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独立的物,而非行为或精神财富。
③物权的内容是对物的直接管理和支配。
④物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
同一物不能有内容互不相容的两个物权。
⑤物权具有追及权和优先权。
⑥物权保护方法的广泛性。
说明:“对世权”在一般书上都叫做“绝对权”。
8.合同的法律特征:①它是当事人之间在自愿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③它是当事人之间以设立、变更、终止特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法律行为;④它所确立的是债权债务关系;⑤其所确定的内容是符合法律的。
说明:合同必须是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的,否则,采取胁迫、欺诈等手段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9.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①它是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内容的一种民事权利;②它的客体必须有能为人感知的客观表现形式和首创性、新颖性;③它具有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
10.财产继承的法律特征:①它与财产所有权相联系;②它与一定身份相关联;③其实现必与一定法律事实相联系。
11.民事责任的特征:①它是因违反民事义务,依法应承担的一种法律后果;②它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③它是法定的违法行为人对于受害人承担的责任;④其范围与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相适应;⑤它是对民事违法行为人的一种民事法律制裁。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之宪法要点 2008-07-10 来源:江苏公务员网【字体:大中小】2007年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取消公共基础统一改为常识判断。
试题主要考察应考人员对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内容的掌握运用和对科学素质的测查。
从大纲情况来看,今年的常识部分考核范围比原来的缩小了很多。
但是,对我们大部分非法律专业的考生来说备考还是很有难度的,没有办法确定范围和方向。
今年主要考察是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的掌握和运用。
命题方式全部是客观案例分析题型,这样我们只要有一定的知识概念就能准确做出判断。
大纲只是规定了大方向,从历年的考试分析,主要考察的是基础条款的应用知识,那么就要求我们对这几部法律的大的条款必须掌握,复习要学会圈定复习范围,根据时间从宏观到微观去准备。
宪法应分如下部分去准备:一、概述: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集中体现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的国家根本,它调整的是人们围绕国家政权而形成的基本社会关系,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全体代表过半通过)宪法解释和违宪审查: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立法精神依照一定的程序对宪法规范的涵义所作的解释和说明。
宪法解释的功能:阐述宪法的精神和条文疑义;补充宪法。
我国宪法解释和违宪审查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违宪审查是维护公民权利、预防和制止国家权力的滥用、保障法制的统一性和宪法的至高无上权威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