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函数图像专题

合集下载

函数专题——-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函数专题——-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画出y=-x与y=-x+2的图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直线y=kx+b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___|b|__个单位而得到,当b>0时,向___上__平移,当b<0时,向___下__平移。

即k值相同时,直线一定平行。

二、 复习预习①如图〔l 〕所示,当k >0,b >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②如图〔2〕所示,当k >0,b ﹥O 时,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③如图〔3〕所示,当k ﹤O ,b >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④如图〔4〕所示,当k ﹤O ,b ﹤O 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k >0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 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为 一条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k b ,(0,b).它的倾斜程度由k 决定,b 决定该直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三、知识讲解考点1 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1、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为一条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kb ,(0,b).它的倾斜程度由k 决定,b 决定该直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2、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经过函数的某点一定在函数的图象上,一定满足函数的解析式.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知xy 是定值. 3、经过函数的某点一定在函数的图象上.在这条直线上的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这条直线的解析式.考点2 一次函数图像的平移上加下减〔b〕,左加右减〔x〕直线y=kx+b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___|b|__个单位而得到,当b>0时,向___上__平移,当b<0时,向___下__平移。

即k值相同时,直线一定平行。

考点3 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关系式先设待求函数关系式〔其中含有未知的常数系数〕,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得到所求结果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函数图像变换)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函数图像变换)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函数图像变换)一.一次函数的图像变换1.(2020•宿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Q是直线y=﹣x+2上的一个动点,将Q绕点P(1,0)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Q',连接OQ',则OQ'的最小值为()A.B.C.D.解:作QM⊥x轴于点M,Q′N⊥x轴于N,∵∠PMQ=∠PNQ′=∠QPQ′=90°,∴∠QPM+∠NPQ′=∠PQ′N+∠NPQ′,∴∠QPM=∠PQ′N在△PQM和△Q′PN中,∴△PQM≌△Q′PN(AAS),∴PN=QM,Q′N=PM,设Q(m,﹣),∴PM=|m﹣1|,QM=|﹣m+2|,∴ON=|3﹣m|,∴Q′(3﹣m,1﹣m),∴OQ′2=(3﹣m)2+(1﹣m)2=m2﹣5m+10=(m﹣2)2+5,当m=2时,OQ′2有最小值为5,∴OQ′的最小值为,当m=2时,OQ′2有最小值为5,故选:B.2.(2020•湖北)如图,已知直线a:y=x,直线b:y=﹣x和点P(1,0),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 于点P1,过点P1作x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于点P2,过点P2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于点P3,过点P3作x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于点P4,…,按此作法进行下去,则点P2020的横坐标为21010.解:∵点P(1,0),P1在直线y=x上,∴P1(1,1),∵P1P2∥x轴,∴P2的纵坐标=P1的纵坐标=1,∵P2在直线y=﹣x上,∴1=﹣x,∴x=﹣2,∴P2(﹣2,1),即P2的横坐标为﹣2=﹣21,同理,P3的横坐标为﹣2=﹣21,P4的横坐标为4=22,P5=22,P6=﹣23,P7=﹣23,P8=24…,∴P4n=22n,∴P2020的横坐标为2=21010,故答案为:21010.3.(2020•锦州)如图,过直线l:y=上的点A1作A1B1⊥l,交x轴于点B1,过点B1作B1A2⊥x轴.交直线l于点A2;过点A2作A2B2⊥l,交x轴于点B2,过点B2作B2A3⊥x轴,交直线l于点A3;…按照此方法继续作下去,若OB1=1,则线段A n A n﹣1的长度为3×22n﹣5.(结果用含正整数n的代数式表示)解:∵直线l:y=x,∴直线l与x轴夹角为60°,∵B1为l上一点,且OB1=1,∴OA1=cos60°•OB1=OB1=,OB1=cos60°•OA2,∴OA2=2OB1=2,∴A2A1=2﹣=∵OA2=2,∴OB2=2OA2=4,∴OA3=2OB2=8,∴A3A2=8﹣2=6,…A n A n﹣1=3×22n﹣5故答案为3×22n﹣5.4.(2020•南宁)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x+1与直线l2:x=﹣2相交于点D,点A是直线l2上的动点,过点A作AB⊥l1于点B,点C的坐标为(0,3),连接AC,BC.设点A的纵坐标为t,△ABC的面积为s.(1)当t=2时,请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2)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为s=,其图象如图2所示,结合图1、2的信息,求出a与b的值;(3)在l2上是否存在点A,使得△ABC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A的坐标和△ABC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如图1,连接AG,当t=2时,A(﹣2,2),设B(x,x+1),在y=x+1中,当x=0时,y=1,∴G(0,1),∵AB⊥l1,∴∠ABG=90°,∴AB2+BG2=AG2,即(x+2)2+(x+1﹣2)2+x2+(x+1﹣1)2=(﹣2)2+(2﹣1)2,解得:x1=0(舍),x2=﹣,∴B(﹣,);(2)如图2可知:当t=7时,s=4,把(7,4)代入s=中得:+7b﹣=4,解得:b=﹣1,如图3,过B作BH∥y轴,交AC于H,由(1)知:当t=2时,A(﹣2,2),B(﹣,),∵C(0,3),设AC的解析式为:y=kx+n,则,解得,∴AC的解析式为:y=x+3,∴H(﹣,),∴BH=﹣=,∴s===,把(2,)代入s=a(t+1)(t﹣5)得:a(2+1)(2﹣5)=,解得:a=﹣;(3)存在,设B(x,x+1),分两种情况:①当∠CAB=90°时,如图4,∵AB⊥l1,∴AC∥l1,∵l1:y=x+1,C(0,3),∴AC:y=x+3,∴A(﹣2,1),∵D(﹣2,﹣1),在Rt△ABD中,AB2+BD2=AD2,即(x+2)2+(x+1﹣1)2+(x+2)2+(x+1+1)2=22,解得:x1=﹣1,x2=﹣2(舍),∴B(﹣1,0),即B在x轴上,∴AB==,AC==2,∴S△ABC===2;②当∠ACB=90°时,如图5,∵∠ABD=90°,∠ADB=45°,∴△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BD,∵A(﹣2,t),D(﹣2,﹣1),∴(x+2)2+(x+1﹣t)2=(x+2)2+(x+1+1)2,(x+1﹣t)2=(x+2)2,x+1﹣t=x+2或x+1﹣t=﹣x﹣2,解得:t=﹣1(舍)或t=2x+3,Rt△ACB中,AC2+BC2=AB2,即(﹣2)2+(t﹣3)2+x2+(x+1﹣3)2=(x+2)2+(x+1﹣t)2,把t=2x+3代入得:x2﹣3x=0,解得:x=0或3,当x=3时,如图5,则t=2×3+3=9,∴A(﹣2,9),B(3,4),∴AC==2,BC==,∴S△ABC===10;当x=0时,如图6,此时,A(﹣2,3),AC=2,BC=2,∴S△ABC===2.5.(2020•哈尔滨)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直线AB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OA=OB,过点A作x轴的垂线与过点O的直线相交于点C,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过点C作CM⊥y轴,垂足为M,OM=9.(1)如图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如图2,点N在线段MC上,连接ON,点P在线段ON上,过点P作PD⊥x轴,垂足为D,交OC于点E,若NC=OM,求的值;(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F为线段AB上一点,连接OF,过点F作OF的垂线交线段AC于点Q,连接BQ,过点F作x轴的平行线交BQ于点G,连接PF交x轴于点H,连接EH,若∠DHE=∠DPH,GQ﹣FG =AF,求点P的坐标.解:(1)∵CM⊥y轴,OM=9,∴y=9时,9=x,解得x=12,∵AC⊥x轴,∴A(12,0),∵OA=OB,∴B(0,﹣1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2.(2)如图2中,∵∠CMO=∠MOA=∠OAC=90°,∴四边形OACM是矩形,∴AO=CM=12,∵NC=OM=9,∴MN=CM﹣NC=12﹣9=3,∴N(3,9),∴直线ON的解析式为y=3x,设点E的横坐标为4a,则D(4a,0),∴OD=4a,把x=4a,代入y=x中,得到y=3a,∴E(4a,3a),∴DE=3a,把x=4a代入,y=3x中,得到y=12a,∴PD=12a,∴PE=PD﹣DE=12a﹣3a=9a,∴=.(3)如图3中,设直线FG交CA的延长线于R,交y轴于S,过点F作FT⊥OA于T.∵GF∥x轴,∴∠OSR=∠MOA=90°,∠CAO=∠R=90°,∠BOA=∠BSG=90°,∠OAB=∠AFR,∴∠OFR=∠R=∠AOS=∠BSG=90°,∴四边形OSRA是矩形,∴OS=AR,∴SR=OA=12,∵OA=OB,∴∠OBA=∠OAB=45°,∴∠FAR=90°﹣45°=45°,∴∠FAR=∠AFR,∴FR=AR=OS,∵OF⊥FQ,∴∠OSR=∠R=∠OFQ=90°,∴∠OFS+∠QFR=90°,∵∠QFR+∠FQR=90°,∴∠OFS=∠FQR,∴△OFS≌△FQR(AAS),∴SF=QR,∵∠SFB=∠AFR=45°,∴∠SBF=∠SFB=45°,∴SF=SB=QR,∵∠SGB=∠QGR,∠BSG=∠R,∴△BSG≌△QRG(AAS),∴SG=GR=6,设FR=m,则AR=m,AF=m,QR=SF=12﹣m,∵GQ﹣FG=AF,∴GQ=×m+6﹣m=m+6,∵GQ2=GR2+QR2,∴(m+6)2=62+(12﹣m)2,解得m=4,∴FS=8,AR=4,∵∠OAB=∠FAR,FT⊥OA,FR⊥AR,∴FT=FR=AR=4,∠OTF=90°,∴四边形OSFT是矩形,∴OT=SF=8,∵∠DHE=∠DPH,∴tan∠DHE=tan∠DPH,∴=,由(2)可知DE=3a,PD=12a,∴=,∴DH=6a,∴tan∠PHD===2,∵∠PHD=∠FHT,∴tan∠FHT==2,∴HT=2,∵OT=OD+DH+HT,∴4a+6a+2=8,∴a=,∴OD=,PD=12×=,∴P(,).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变换6.(2020•赤峰)如图,点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点C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且BC∥y轴,AC⊥BC,垂足为点C,交y轴于点A.则△ABC的面积为()A.3B.4C.5D.6解:过B点作BH⊥y轴于H点,BC交x轴于D,如图,∵BC∥y轴,AC⊥BC,∴四边形ACDO和四边形ODBH都是矩形,=|﹣2|=2,∴S矩形OACDS矩形ODBH=|6|=6,=2+6=8,∴S矩形ACBH∴△ABC的面积=S矩形ACBH=4.故选:B.7.(2020•朝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B,点A,以线段AB为边作正方形ABCD,且点C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则k的值为()A.﹣12B.﹣42C.42D.﹣21解:∵当x=0时,y=0+4=4,∴A(0,4),∴OA=4;∵当y=0时,,∴x=﹣3,∴B(﹣3,0),∴OB=3;过点C作CE⊥x轴于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90°,AB=BC,∵∠CBE+∠ABO=90°,∠BAO+∠ABO=90°,∴∠CBE=∠BAO.在△AOB和△BEC中,,∴△AOB≌△BEC(AAS),∴BE=AO=4,CE=OB=3,∴OE=3+4=7,∴C点坐标为(﹣7,3),∵点C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k=﹣7×3=﹣21.故选:D.8.(2020•西宁)如图,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C (﹣2,m).(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在y轴正半轴上,且与点B,C构成以B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解:(1)∵点C(﹣2,m)在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上,把C点坐标代入y=﹣x+1,得m=﹣(﹣2)+1=3,∴点C的坐标是(﹣2,3),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把点C的坐标(﹣2,3)代入得,,解得k=﹣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2)在直线y=﹣x+1中,令x=0,则y=1,∴B(0,1),由(1)知,C(﹣2,3),∴BC==2,当BC=BP时,BP=2,∴OP=2+1,∴P(0,2+1),当BC=PC时,点C在BP的垂直平分线,∴P(0,5),即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0,5)或(0,).9.(2020•湖北)如图,直线AB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A,B两点,已知点A的坐标为(6,1),△AOB的面积为8.(1)填空: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2)求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3)动点P在y轴上运动,当线段PA与PB之差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解:(1)将点A坐标(6,1)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得k=1×6=6,则y=,故答案为:y=;(2)过点A作AC⊥x轴于点C,过B作BD⊥y轴于D,延长CA,DB交于点E,则四边形ODEC是矩形,设B(m,n),∴mn=6,∴BE=DE﹣BD=6﹣m,AE=CE﹣AC=n﹣1,∴S△ABE==,∵A、B两点均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S△BOD=S△AOC==3,∴S△AOB=S矩形ODEC﹣S△AOC﹣S△BOD﹣S△ABE=6n﹣3﹣3﹣=3n﹣m,∵△AOB的面积为8,∴3n﹣m=8,∴m=6n﹣16,∵mn=6,∴3n2﹣8n﹣3=0,解得:n=3或﹣(舍),∴m=2,∴B(2,3),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4;(3)如图,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知:当点P为直线AB与y轴的交点时,PA﹣PB有最大值是AB,把x=0代入y=﹣x+4中,得:y=4,∴P(0,4).10.(2020•济南)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落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2,2),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与BC,AB分别交于D,E,BD=.(1)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和点E的坐标;(2)写出DE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点F在直线AC上,点G是坐标系内点,当四边形BCFG为菱形时,求出点G的坐标并判断点G是否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解:(1)∵B(2,2),则BC=2,而BD=,∴CD=2﹣=,故点D(,2),将点D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得:2=,解得k=3,故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当x=2时,y=,故点E(2,);(2)由(1)知,D(,2),点E(2,),点B(2,2),则BD=,BE=,故==,===,∴DE∥AC;(3)①当点F在点C的下方时,当点G在点F的右方时,如下图,过点F作FH⊥y轴于点H,∵四边形BCFG为菱形,则BC=CF=FG=BG=2,在Rt△OAC中,OA=BC=2,OC=AB=2,则tan∠OCA===,故∠OCA=30°,则FH=FC=1,CH=CF•cos∠OCA=2×=,故点F(1,),则点G(3,),当x=3时,y==,故点G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②当点F在点C的上方时,同理可得,点G(1,3),同理可得,点G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综上,点G的坐标为(3,)或(1,3)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三.二次函数的图像变换11.(2020•河北)如图,现要在抛物线y=x(4﹣x)上找点P(a,b),针对b的不同取值,所找点P的个数,三人的说法如下,甲:若b=5,则点P的个数为0;乙:若b=4,则点P的个数为1;丙:若b=3,则点P的个数为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错,丙对B.甲和乙都错C.乙对,丙错D.甲错,丙对解:y=x(4﹣x)=﹣x2+4x=﹣(x﹣2)2+4,∴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4),∴在抛物线上的点P的纵坐标最大为4,∴甲、乙的说法正确;若b=3,则抛物线上纵坐标为3的点有2个,∴丙的说法不正确;故选:C.12.(2020•贵港)如图,对于抛物线y1=﹣x2+x+1,y2=﹣x2+2x+1,y3=﹣x2+3x+1,给出下列结论:①这三条抛物线都经过点C(0,1);②抛物线y3的对称轴可由抛物线y1的对称轴向右平移1个单位而得到;③这三条抛物线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④这三条抛物线与直线y=1的交点中,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④.解:①当x=0时,分别代入抛物线y1,y2,y3,即可得y1=y2=y3=1;①正确;②y1=﹣x2+x+1,y3=﹣x2+3x+1的对称轴分别为直线x=,x=,由x=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x=,②正确;③y1=﹣x2+x+1=﹣(x﹣)2+,顶点坐标(,),y2=﹣x2+2x+1=﹣(x﹣1)2+2,顶点坐标为(1,2);y3=﹣x2+3x+1=﹣(x﹣)2+,顶点坐标为(,),∴顶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③错误;④当y=1时,则﹣x2+x+1=1,∴x=0或x=1;﹣x2+2x+1=1,∴x=0或x=2;﹣x2+3x+1=1,∴x=0或x=3;∴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都是1,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13.(2020•巴中)如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交y轴正半轴于点C,M为BC中点,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已知点A坐标(﹣1,0),且OB=2OC=4OA.(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PCM≌△POM时,求PM的长;=5S△BCP时,求点P的坐标.(3)当4S△ABC解:(1)∵A(﹣1,0),∴OA=1,又∵OB=2OC=4OA,∴OC=2,OB=4,∴B(4,0),C(0,2),∵点B,点C,点A在抛物线上,∴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2)连接OM,∵M为BC中点,∴M(2,1),∵△PCM≌△POM,∴CM=OM,PC=PO,∴MP是OC的垂直平分线,∴PM∥x轴,∴点P的纵坐标为1,当y=1时,代入,解得:,∴或,∴PM=或;(3)∵S△ABC=×AB×OC=5,4S△ABC=5S△BCP,∴S△BCP=4,∵B(4,0),C(0,2),∴直线BC解析式为y=﹣x+2,当点P在BC上方时,如图2,过点P作PE⊥x轴,交BC于点E,设点P(p,﹣p2+p+2),则点E(p,﹣p+2),∴PE=﹣p2+2p,∴4=×4×(﹣p2+2p),∴p=2,∴点P(2,3);当点P在BC下方时,如图3,过点P作PE⊥x轴,交BC于点E,∴PE=p2﹣2p,∴4=×4×(p2﹣2p),∴p=2±2,∴点P或;综上,点P的坐标为:(2,3)或或.14.(2019•衡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A点坐标为(1,1),过点A作AA1∥x轴交抛物线于点A1,过点A1作A1A2∥OA交抛物线于点A2,过点A2作A2A3∥x轴交抛物线于点A3,过点A3作A3A4∥OA交抛物线于点A4……,依次进行下去,则点A2019的坐标为(﹣1010,10102).解:∵A点坐标为(1,1),∴直线OA为y=x,A1(﹣1,1),∵A1A2∥OA,∴直线A1A2为y=x+2,解得或,∴A2(2,4),∴A3(﹣2,4),∵A3A4∥OA,∴直线A3A4为y=x+6,解得或,∴A4(3,9),∴A5(﹣3,9)…,∴A2019(﹣1010,10102),故答案为(﹣1010,10102).15.(2020•西宁)如图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B点坐标为(0,4),以点A为顶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2,将抛物线的顶点沿线段AB平移,此时抛物线顶点记为C,与y轴交点记为D,当点C的横坐标为﹣1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D点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点B,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点A的坐标为(﹣2,0),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k≠0),把A(﹣2,0),B(0,4)代入y=kx+b,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4;(2)∵点C在直线y=2x+4上,且点C的横坐标为﹣1,∴y=2×(﹣1)+4=2,∴点C坐标为(﹣1,2),设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h)2+k(a≠0),∵a=﹣1,顶点坐标为C(﹣1,2),∴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1)2+2,∵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D,∴令x=0,得y=1,∴点D坐标为(0,1);(3)存在,①过点D作P1D∥OA交AB于点P1,∴△BDP1∽△BOA,∴P1点的纵坐标为1,代入一次函数y=2x+4,得,∴P1的坐标为(,1);②过点D作P2D⊥AB于点P2,∴∠BP2D=∠AOB=90°,又∵∠DBP2=∠ABO(公共角),∴△BP2D∽△BOA,∴,∵直线y=2x+4与x轴的交点A(﹣2,0),B(0,4),又∵D(0,1),∴OA=2,OB=4,BD=3,∴,∴,∴,过P2作P2M⊥y轴于点M,设P2(a,2a+4),则P2M=|a|=﹣a,BM=4﹣(2a+4)=﹣2a,在Rt△BP2M中,∴,解得(舍去),∴,∴,∴P2的坐标为(,),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1)或(,).。

初中高中数学七大函数的性质 图像

初中高中数学七大函数的性质 图像

初中高中数学七大函数的性质图像1.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最简单最常见的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图象为直线。

定义域(下面没有说明的话,都是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的定义域):R值域:R奇偶性:无周期性:无平面直角坐标系解析式(下简称解析式):①ax+by+c=0[一般式]②y=kx+b[斜截式](k为直线斜率,b为直线纵截距,正比例函数b=0)③y-y1=k(x-x1)[点斜式](k为直线斜率,(x1,y1)为该直线所过的一个点)④(y-y1)/(y2-y1)=(x-x1)/(x2-x1)[两点式]((x1,y1)与(x2,y2)为直线上的两点)⑤x/a-y/b=0[截距式](a、b分别为直线在x、y轴上的截距)解析式表达局限性:①所需条件较多(3个);②、③不能表达没有斜率的直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④参数较多,计算过于烦琐;⑤不能表达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和过圆点的直线。

倾斜角:x轴到直线的角(直线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称为直线的倾斜角。

设一直线的倾斜角为a,则该直线的斜率k=tg(a)。

2.二次函数:题目中常见的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图象是一条对称轴与y轴平行的抛物线。

定义域:R值域:(对应解析式,且只讨论a大于0的情况,a小于0的情况请读者自行推断)①[(4ac-b^2)/4a,正无穷);②[t,正无穷)奇偶性:偶函数周期性:无解析式:①y=ax^2+bx+c[一般式]⑴a≠0⑵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上;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下;⑶极值点:(-b/2a,(4ac-b^2)/4a);⑷Δ=b^2-4ac,Δ>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b+√Δ]/2a,0)和([-b+√Δ]/2a,0);Δ=0,图象与x轴交于一点:(-b/2a,0);Δ<0,图象与x轴无交点;②y=a(x-h)^2+t[配方式]此时,对应极值点为(h,t),其中h=-b/2a,t=(4ac-b^2)/4a);3.反比例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图象为双曲线。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图像专项2含答案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图像专项2含答案

一次函数图像专项2一.填空题(共40小题)1.若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3x﹣2,当x=2时,y的值为_______.2.直线y=3x+2沿y轴向下平移6个单位,则平移后直线解析式为_______.3.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4.正比例函数y=mx经过点P(m,9),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_______.5.若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b的取值范围为b_______0.6.直线y=2x+6经过点(0,a),则a=_______.7.一次函数y=﹣4x﹣5的图象不经过第_______象限.8.若k>0,x>0,则关于函数y=kx的结论:①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②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③y恒为正值;④y恒为负数.正确的是_______.(直接写出将正确结论的序号)9.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4,则k的值等于_______.10.将直线y=﹣3x+1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11.一次函数y=2x﹣6的函数值为0,则x=_______.12.函数y=m|x|与y=x+m的图象恰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2(k≠0)与x轴的交点为A,与y轴的交点为B,且S△AOB=2,则k的值为_______.14.写出一个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不经过第三象限的一次函数解析式_______.15.请写出一个与y轴交于点(0,1)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_______.16.将一次函数y=3x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17.如图,一次函数y=2x+6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A,点P为x轴上一点,且S△ABP=12,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18.直线y=3x﹣2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19.点P(2,5)在一次函数y=kx﹣3(k≠0)的图象上,则k的值为_______.20.关于x的一次函数y=(2k+1)x+(2k﹣1),当k=_______时,它的图象过原点.21.已知有两点A(,y1),B(2,y2)都在一次函数y=﹣3x+5的图象上,则y1,y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用“<”连接)22.已知一次函数y=ax+6(a≠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若OB=2OA,则a的值是_______.23.若点A(3,y1)和点B(4,y2)都在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上,则y1_______y2(选择“>”、“<“、“=”填空)24.点A(﹣1,y1),B(2,y2)均在直线y=﹣2x+b的图象上,则y1_______y2(选填“>”<”=”)25.一次函数y=﹣x,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_______.26.已知直线y=3x﹣4+b与x轴的交点在A(﹣1,0)、B(2,0)之间(包括A、B两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27.已知一次函数y=ax﹣a+2(a为常数,且a≠0).若当﹣1≤x≤4时,函数有最大值7,则a的值为_______.28.将直线y=3x+4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l,则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29.已知直线L1:y=2x﹣6,则直线L1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L2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30.若一次函数y=kx+k+2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31.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_______.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AB 长为5,则k的值为_______.33.已知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经过点(m,6),则m=_______.34.直线y=x﹣3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35.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11x﹣12与x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36.如图,直线y=x+3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在射线AO上有一点P,当△APB是以AP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是_______.37.直线y=x+9沿y轴平行的方向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38.如果将直线y=x+1平移,使其经过点(0,2),那么平移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是_______.39.将直线y=﹣2x+1向左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_______.40.直线y=﹣x+1在x轴下方的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x_______.一次函数图像专项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40小题)1.解:把x=2代入y=3x﹣2,得y=3×2﹣2=4,故答案为4.2.解:直线y=3x+2沿y轴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后的函数解析式是y=3x+2﹣6=3x﹣4,故答案为:y=3x﹣4.3.解:由图象可知,当x=2时,y=0,该函数图象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x<2,故答案为:x<2.4.解:把x=m,y=9代入y=mx中,可得:m=±3,因为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所以m=﹣3,故答案为﹣3.5.解: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可能是经过一三象限或一三四象限,经过一三象限时,b=0;经过一三四象限时,b<0.故b≤0.故答案是:≤.6.解:∵令x=0,则y=2,∴a=6故答案为:67.解:∵一次函数y=﹣4x﹣5,∴该函数经过第二、三、四象限,不经过第一象限,故答案为:一.8.解:∵k>0,x>0,函数y=kx,∴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①正确,②错误,当x>0时,y>0,故③正确,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③9.解:∵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k>0,又∵一次函数y=kx﹣2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2),(,0),∴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S=×2×||=||=4,∴k=±,∵k>0,∴k=.故答案为:.10.解: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将将直线y=﹣3x+1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3(x﹣2)+1,即y=﹣3x+7.故答案为:y=﹣3x+7.11.解:∵y=2x﹣6,∴当y=0时,x=3,故答案为:3.12.解:根据题意,y=m|x|的图在x轴上过原点是折线,关于y轴对称;分两种情况讨论,①m>0时,过第一、二象限,y=x+m斜率为1,m>0时,过第一、二、三象限,若使其图象恰有两个公共点,必有m>1;②m<0时,y=m|x|过第三、四象限;而y=x+m过第一、三、四象限;若使其图象恰有两个公共点,必有m<﹣1;③m=0,显然不成立.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m<﹣1或m>1,故答案为:m<﹣1或m>1.13.解:令x=0,则y=2.令y=0,则x=﹣∴A(﹣,0),B(0,2)∴OA=|﹣|,OB=2∴S△AOB=OA•OB=|﹣|=2解得:k=±1故答案为:±1.14.解:函数y=﹣x+1图象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不经过第三象限,故答案为:y=﹣x+1.15.解:y=x+1过点(0,1),故答案为:y=x+1.16.解:将正比例函数y=3x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3x+2,故答案为:y=3x+2.17.解:设点P的坐标为(p,0),∵一次函数y=2x+6,∴当x=0时,y=6,当y=0时,x=﹣3,∴点A的坐标为(﹣3,0),点B的坐标为(0,6),∵S△ABP=12,∴=12,解得,p1=1,p2=﹣7,故点P的坐标为(﹣1,0)或(7,0),故答案为:(﹣1,0)或(7,0).18.解:当y=0时,即3x﹣2=0,解得:x=;∴直线y=3x﹣2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0)故答案为:(,0)19.解:将点P(2,5)代入一次函数y=kx﹣3中,得5=2k﹣3,∴k=4;故答案为4.20.解:∵关于x的一次函数y=(2k+1)x+(2k﹣1)经过原点,∴,解得:k=.故答案为:.21.解:∵y=﹣3x+5,∴k=﹣3<0,∴y随x的增大而减小,∵点A(,y1),B(2,y2)都在一次数y=﹣3x+5的图象上,<2,∴y2<y1.故答案为y2<y1.22.解:当x=0时,y=6,∴一次函数y=ax+6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B(0,6)∴OB=6∵OB=2OA,∴OA=3∴A(3,0)或(﹣3,0)当A(3,0)时,3a+6=0,即:a=﹣2;当A(﹣3,0)时,﹣3a+6=0,即:a=2.故答案为:2或﹣2.23.解:因为y=﹣x+2中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3<4,∴y1>y2,故答案为>.24.解:y=﹣2x+b中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1<2,∴y1>y2,故答案为>.25.解:因为一次函数y=﹣x中k=﹣<0.所以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答案是;减小.26.解:∵直线y=3x﹣4+b与x轴的交点在A(﹣1,0)、B(2,0)之间(包括A、B两点),∴﹣1≤x≤2,令y=0,则3x﹣4+b=0,解得x=,则﹣1≤≤2,解得2≤b≤7.故答案是:2≤b≤7.27.解:①a>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当x=4时,y有最大值7,把x=4,y=7代入函数关系式得7=4a﹣a+2,解得a=;②a<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当x=﹣1时,y有最大值7,把x=﹣1代入函数关系式得7=﹣a﹣a+2,解得a=﹣,所以a=或a=﹣,故答案为或﹣.28.解:将直线y=3x+4向下平移5个单位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y=3x+4﹣5,即y=3x﹣1.故答案为:y=3x﹣1.29.解:∵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直线L1:y=2x﹣6与直线L2关于y轴对称,则直线l2的解析式为y=﹣2x﹣6.故答案为:y=﹣2x﹣6.30.解:∵一次函数y=kx+k+2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解得:k≤﹣2.故答案是:k≤﹣2.31.解:当x=0时,y=0﹣2=﹣2∴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2)故答案为:(0,﹣2).32.解: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坐标为B(0,3),与x轴交点为A(﹣,0),则OB2=9,OA2=,AB2=25,在Rt△AOB中,OB2+OA2=AB2,解得k=或﹣.故答案为或﹣.33.解:把(m,6)代入y=2x+4中,得6=2m+4,解得m=1.故答案为1.34.解: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直线y=x﹣3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所得的直线的解析式是y=x﹣3+4,即y=x+1.故答案为y=x+1.35.解:当y=0时,0=11x﹣12.解得x=,所以与x轴交点坐标为(,0).故答案为(,0).36.解:当y=0时,x=﹣6,即A(﹣6,0),当x=0时,y=3,即B(0,3),∴OA=6,OB=3,在Rt△ABO中,AB==3,若AP=AB=3,则OP=AP﹣AO=3﹣6,∴点P(3﹣6,0)若AP'=BP',在Rt△BP'O中,BP'2=BO2+P'O2=9+(AO﹣BP')2.∴BP'=AP'=∴OP'=,∴P'(﹣,0)综上所述:点P(﹣,0)或(3﹣6,0)故答案为:(﹣,0)或(3﹣6,0).37.解:将直线y=x+9沿y轴平行的方向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解析式为y =x+9﹣3=x+6.故答案为y=x+6.38.解:设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x+b.把(0,2)代入直线解析式得2=b,解得b=2.所以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x+2.故答案为:y=x+2.39.解: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将直线y=﹣2x+1向左平移一个单位所得的直线的解析式是y=﹣2(x+1)+1=﹣2x﹣1,即y=﹣2x﹣1,故答案为y=﹣2x﹣1.40.解:∵y=﹣x+1,∴当y=0时,x=2,该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y=﹣x+1在x轴下方的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x>2,故答案为:>2.。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一次函数(图像题)专项练习一1.函数y=ax+b与y=bx+a的图象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位置正确的是()A.B.C.D.2.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0;②a>0;③当x>2时,y2>y1,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0B.1C.2D.33.一次函数y=kx+b,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kb>0,则在直角坐标系内它的大致图象是()A.B.C.D.4.下列函数图象不可能是一次函数y=ax﹣(a﹣2)图象的是()A.B.C.D.5.如图所示,如果k•b<0,且k<0,那么函数y=kx+b的图象大致是()A.B.C.D.6.如图,直线l1:y=x+1与直线l2:y=﹣x ﹣把平面直角坐标系分成四个部分,则点(,)在()A . 第一部分B . 第二部分C . 第三部分D . 第四部分7.已知正比例函数y=﹣kx 和一次函数y=kx ﹣2(x 为自变量),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8.函数y=2x+3的图象是( )A . 过点(0,3),(0,﹣)的直线B . 过点(1,5),(0,﹣)的直线C . 过点(﹣1,﹣1),(﹣,0)的直线D . 过点(0,3),(﹣,0)的直线9.下列图象中,与关系式y=﹣x ﹣1表示的是同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是( )A .B .C .D .10.函数kx ﹣y=2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它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A .B .C .D .11.已知直线y 1=k 1x+b 1,y 2=k 2x+b 2,满足b 1<b 2,且k 1k 2<0,两直线的图象是( )A .B .C .D .12.如图所示,表示一次函数y=ax+b 与正比例函数y=abx (a ,b 是常数,且ab ≠0)的图象是( )A .B .C .D .13.连降6天大雨,某水库的蓄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直线上升.若该水库的蓄水量V (万米3)与降雨的时间t (天)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雨后,蓄水量每天减少5万米3B.降雨后,蓄水量每天增加5万米3C.降雨开始时,蓄水量为20万米3D.降雨第6天,蓄水量增加40万米314.拖拉机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4升,如果每小时耗油0.5升,那么油箱中余油y(升)与它工作的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15.已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则y=kx﹣k的大致图象可能是下图的()A.B.C.D.16.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当x_________时,y>2.17.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当x_________时,有y<0.18.如图,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当x_________时,y>0.19.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k<0;②a>0;③当x=3时,y1=y2;④当x>3时,y1<y2中,正确的判断是_________.20.如图,已知函数y1=ax+b和y2=kx的图象交于点P,则根据图象可得,当x_________时,y1>y2.21.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1)在图象上标出横坐标为﹣4的点A,并写出它的坐标;(2)在图象上标出和y轴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的点,并写出它的坐标.23.作函数y=2x﹣4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当﹣2≤x≤4,求函数y的取值范围.(2)当x取何值时,y<0?y=0?y>0?24.如图是一次函数y=﹣x+5图象的一部分,利用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1)在条件下,y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就求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25.已知函数y1=﹣x+和y2=2x﹣1.(1)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2)根据图象,写出它们的交点坐标;(3)根据图象,试说明当x取什么值时,y1>y2?26.作出函数y=3﹣3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y的值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2)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3)当x_________时,y≥0;(4)函数y=3﹣3x的图象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27.已知函数y=2x﹣1.(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函数的图象;(2)判断点A(﹣2.5,﹣4),B(2.5,4)是否在函数y=2x﹣1的图象上;(3)当x取什么值时,y≤0.28.已知函数y=﹣2x﹣6.(1)求当x=﹣4时,y的值,当y=﹣2时,x的值.(2)画出函数图象.(3)如果y的取值范围﹣4≤y≤2,求x的取值范围.29.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0),B(﹣1,1)两点.(1)画出图象;(2)x为何值时,y>0,y=0,y<0?30.已知一次函数y=﹣2x+2,(1)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的图象;(2)根据图象回答问题:①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②当x_________时,y>0.参考答案:1.分四种情况:①当a>0,b>0时,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无选项符合;②当a>0,b<0时,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C选项符合;③当a<0,b>0时,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无选项符合;④当a<0,b<0时,y=a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无选项符合.故选C2.由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可知k<0,a<0,当x>2时,y2>y1,①③正确.故选C3.∵一次函数y=kx+b,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又∵kb>0,∴b<0,∴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选C4.根据图象知:A、a>0,﹣(a﹣2)>0.解得0<a<2,所以有可能;B、a<0,﹣(a﹣2)<0.解得两不等式没有公共部分,所以不可能;C、a<0,﹣(a﹣2)>0.解得a<0,所以有可能;D、a>0,﹣(a﹣2)<0.解得a>2,所以有可能.故选B5.∵k•b<0,且k<0,∴b>0,k<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D6.由题意可得,解得,故点(,)应在交点的上方,即第二部分.故选B.7.分两种情况:(1)当k>0时,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过原点、第一、三象限,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选项A符合;(2)当k<0时,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过原点、第二、四象限,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无选项符合.故选A.8.A、把x=0代入函数关系式得2×0+3=3,故函数图象过点(0,3),不过(0,﹣),故错误;B、由A知函数图象不过点(0,﹣),故错误;C、把x=﹣1代入函数关系式得,2×(﹣1)+3=1,故(﹣1,﹣1)不在函数图象上,故错误;D、分别令x=0,y=0,此函数成立,故正确.故选D9.函数y=﹣x﹣1是一次函数,其图象是一条直线.当x=0时,y=﹣1,所以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1);当y=0时,x=﹣1,所以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1,0).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连接这两点就可得到y=﹣x﹣1的图象.故选D10.整理为y=kx﹣2∵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又因为图象过2,4,3象限故选D.11.k1k2<0,则k1与k2异号,因而两个函数一个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另一个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因而A是错误的;b1<b2,则y1与y轴的交点在y2与y轴的交点的下边,因而B、C都是错误的.故选D.12.①当ab>0,正比例函数y=abx过第一、三象限;a与b同号,同正时y=ax+b过第一、二、三象限,故D错误;同负时过第二、三、四象限,故B错误;②当ab<0时,正比例函数y=abx过第二、四象限;a与b异号,a>0,b<0时y=ax+b过第一、三、四象限,故C错误;a<0,b>0时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A13.A、根据图象知,水库的蓄水量因该随着降雨的时间的增加而增多;故本选项错误;B、本图象的直线,所以每天的降雨量是相等的,所以,蓄水库每天的增加的水的量是(40﹣10)÷6=5;故本选项正确;C、根据图示知,降雨开始时,蓄水量为10万米3,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图示知,降雨第6天,蓄水量增加了40万米3﹣30万米3=10万米3,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14.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为:y=40﹣5t,考虑实际情况:拖拉机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油4升,即开始时,函数图象与y轴交于点(0,40),如果每小时耗油0.5升,且8小时,耗完油,故函数图象为一条线段.故选D15.∵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k<0,∴y=kx﹣k的大致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故选:B.16.由图形可知,该函数过点(0,2),(3,0),故斜率k==,所以解析式为y=,令y>2,即>2,解之得:x<017.根据题意,要求y<0时,x的范围,即:x+3<0,解可得:x<﹣2,故答案为x<﹣218.根据题意,观察图象,可得直线l过点(2,0),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分析可得,当x>2时,有y>0 19.根据图示及数据可知:①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则k<0正确;②y2=x+a的图象经与y轴交与负半轴,则a>0错误;③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是3,所以当x=3时,y1=y2正确;④当x>3时,y1<y2正确;故正确的判断是①,③,④20.根据图示可知点P的坐标是(﹣4,2),所以y1>y2即直线1在直线2的上方,则x<﹣4.21.根据图象和数据可知,当y<0即图象在x轴下侧,x<1.故答案为x<122.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的坐标为(0,3),(6,0).(1)点A的坐标(﹣4,5);(2)和y轴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的点的坐标M(2,2),N(﹣2,4)23.当x=0时,y=﹣4;当y=0时,2x﹣4=0,解得x=2,∴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为(0,﹣4)(2,0).图象如下:(1)x=﹣2时,y=2×(﹣2)﹣4=﹣8,x=4时,y=2×4﹣4=4,∵k=2>0,∴y随x的增大而增大,∴﹣8≤y≤4;(2)x<2时,y<0;x=2时,y=0;x>2时,y>0.24.(1)由图象可看出当y=2.5时,x=5,因此x的取值范围应该是0<x≤5(y轴上的点是空心圆,因此x≠0);(2)由图象可看出,当x=5时,函数的值最小,是y=2.525.(1)如图所示:(2)由(1)中两函数图象可知,其交点坐标为(1,1);(3)由(1)中两函数图象可知,当x>1时,y1>y2.26.如图.(1)因为一次项系数是﹣3<0,所以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2)当y=0时,x=1,所以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1,0);当x=0时,y=3,所以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3);(3)由图象知,在A点左边,图象在x轴上方,函数值大于0.所以x≤1时,y≥0.(4)∵OA=1,OB=3,∴函数y=3﹣3x的图象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S△AOB=×1×3=.27.(1)函数y=2x﹣1与坐标轴的坐标为(0,﹣1)(,0),描点即可,如图所示;(2)将A、B的坐标代入函数式中,可得出A点不在直线y=2x﹣1的图象上,B点在直线y=2x﹣1的图象上,A代入函数后发现﹣2.5×2﹣1=﹣6≠﹣4,因此A点不在函数y=2x﹣1的图象上,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判定B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3)当y≤0时,2x﹣1≤0,因此x≤.28.(1)当x=﹣4时,y=2;当y=﹣2时,x=﹣2;(2)由(1)可知函数图象过(﹣4,2)、(﹣2,﹣2),由此可画出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3)∵y=﹣2x﹣6,﹣4≤y≤2∴﹣4≤﹣2x﹣6≤22≤﹣2x≤8﹣4≤x≤﹣129.(1)图象如图:(2)观察图象可得,当x>﹣3时,y>0;当x=﹣3时,y=0;当x<﹣3时,y<0.30.(1)列表:x 0 1y 2 0描点,连线(如图)…(也可以写成过点(0,2)和(1,0)画直线)(2)①(1,0);(0,2)②<1。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六种关系》含解析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六种关系》含解析

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六种关系题型01a与图像的关系【典例分析】1(23-24九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的值可能为()A.2B.0C.-1D.-2【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开口方向求解即可.【详解】解:由图象知,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开口向上,则a>0,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1=a1x2,y2=a2x2,y3=a3x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1,a2,a3的大小关系为.【答案】a3>a2>a1#a1<a2<a3【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由a的值决定的,a 越大,开口越小,掌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由a的值决定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由抛物线开口方向可知,a1、a2、a3为正数,又由开口大小可得,a3>a2>a1,故答案为:a3>a2>a13(23-24九年级上·福建厦门·阶段练习)已知y=k+2x k2+k-4是二次函数,且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k的值,并画出它的图象;【答案】k=-3【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定义以及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可得出函数解析式,再描点画图即可;【详解】解:由y=k+2x k2+k-4是二次函数,且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得k2+k-4=2,k+2<0解得:k=-3或k=2(舍去);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如图所示:【变式演练】1(23-24九年级上·山东青岛·阶段练习)图中与抛物线y=13x2,y=2x2,y=-13x2,y=-2x2,的图象对应的是()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的形状与a和a 有关,根据a 的大小即可确定抛物线的开口的宽窄.【详解】解:∵①②开口向上,则a>0,∵②的开口最宽,∴y=13x2是②,y=2x2是①,∵③④开口向下,则a<0,∵④的开口最宽,∴y=-13x2是④,y=-2x2是③,综上,依次②①④③,故选:B2(23-24九年级上·吉林松原·阶段练习)二次函数y=k+2x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的取值范围是.【答案】k>-2【分析】由图示知,该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则系数k+2>0,据此易求k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如图,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则k+2>0,解得k>-2.故答案为:k>-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y=ax2的系数a为正数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为负数时,抛物线开口向下;a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小3(24-25九年级上·全国·假期作业)已知函数y=(m+3)x m2+3m-2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1)求m的值;(2)当m为何值时,该函数图像的开口向下?(3)当m为何值时,该函数有最小值?(4)试说明函数的增减性.【答案】(1)m=-4或m=1(2)当m=-4时,该函数图像的开口向下(3)当m=1时,原函数有最小值(4)见解析【分析】(1)由二次函数的定义可得m2+3m-2=2m+3≠0故可求m的值.(2)图像的开口向下,则m+3<0,结合(1)中的结果,即可得m的值;(3)函数有最小值,则m+3>0,结合(1)中的结果,即可得m的值;;(4)根据(1)中求得的m的值,先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函数的增减性由函数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来确定.【详解】(1)根据题意,得m2+3m-2=2 m+3≠0,解得m1=-4,m2=1 m≠-3,∴当m=-4或m=1时,原函数为二次函数.(2)∵图像开口向下,∴m+3<0,∴m<-3,∴m=-4,∴当m=-4时,该函数图像的开口向下.(3)∵函数有最小值,∴m+3>0,则m>-3,∴m=1,∴当m=1时,原函数有最小值.(4)当m=-4时,此函数为y=-x2,开口向下,对称轴为y轴,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m=1时,此函数为y=4x2,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轴,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二次函数的最值是顶点的纵坐标,当a>0时,开口向上,顶点最低,此时纵坐标为最小值;当a<0时,开口向下,顶点最高,此时纵坐标为最大值.考虑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要考虑开口方向和对称轴两方面的因素,因此最好画图观察.题型02b与图像的关系【典例分析】1(21-22九年级上·安徽合肥·开学考试)已知二次函数y=-x2+2m-1x-3,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A.m<32B.m≤32C.m≤12D.m<-12【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增减性,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问题,根据题意可得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x=2m-22,结合函数图象的增减性可得2m-12≤1,由此即可求解,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二次函数y=-x2+2m-3x-3中,a=-1<0,b=2m-1,c=-3,∴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2m-12×-1=2m-12,∵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2m-12≤1,解得,m≤3 2,故选:B2(2023·九年级上·西藏日喀则·)已知抛物线γ=x²+mx的对称轴为直线x=2.则m的值是() A.-4 B.1 C.4 D.-1【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其对称轴为直线x=-b2a,据此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抛物线γ=x²+mx的对称轴为直线:x=-b2a=-m2×1=-m2,∴-m2=2解得:m=-4故选:A3(23-24九年级上·安徽淮北·阶段练习)抛物线y=-x2+2ax+3的对称轴位于y轴的右侧,与x轴交于点A,B(点B在点A的右边),且AB=4.(1)此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当-1≤x≤m时,-5≤y≤4,则m的值为.【答案】1,44【分析】(1)令y=0,则x2-2ax-3=0.设A x1,0,B x2,0,则x1+x2=2a,x1x2=-3.根据AB=4,得出x2-x1=4,结合完全平方公式得出x2-x12=x1+x22-4x1x2=16,求出a的值,即可求解;(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当x=1时,y取得最大值4.求出当x=-1时,y=0>-5,且-5≤y≤4,得出m>1,则当x=m时,y=-5,即可求解.【详解】解:(1)令y=0,则-x2+2ax+3=0,即x2-2ax-3=0.设A x1,0,B x2,0,则x1+x2=2a,x1x2=-3.∵AB=4,∴x2-x1=4,∴x2-x12=x1+x22-4x1x2=16,∴4a2+12=16,∴a=±1.∵抛物线的对称轴位于y轴的右侧,即a=1,∴y=-x2+2x+3=-x-12+4,∴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2)∵y=-x2+2x+3=-x-12+4,∴当x=1时,y取得最大值4.∵当x=-1时,y=0>-5,且-5≤y≤4,∴m>1,∴当x=m时,y=-5,∴-m2+2m+3=-5,∴m=4或m=2(舍去).故答案为:1,4,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坐标的求法,将二次函数表达式化为顶点式的方法和步骤,以及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变式演练】1(22-23九年级上·福建厦门·期中)已知抛物线y=-x2+6-2mx-3的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当x >2时,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A.m≥1B.m<3C.-3<m≤1D.1≤m<3【答案】D【分析】先得出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3-m,根据抛物线y=-x2+6-2mx-3的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可得m<3,根据当x>2时,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得出m≥1,即可求解.【详解】解:∵抛物线y=-x2+6-2mx-3的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x=-b2a =6-2m2=3-m>0,解得:m<3,又∵a=1<0,抛物线开口向下,当x>2时,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则3-m≤2,解得:m≥1,综上所述,1≤m<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3-24九年级上·重庆合川·期末)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a-1x-1在y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使得关于y的分式方程a-12-y+1y-2=2有非负数解的所有整数a的值之和.【答案】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分式方程的解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依据题意,解分式方程可先确定出a的取值范围,再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确定出a的范围,从而可确定出a的取值,可求得答案.【详解】解分式方程a-12-y+1y-2=2可得y=6-a2,∵关于y的分式方程a-12-y +1y-2=2有非负数解,∴y=6-a2≥0且y=6-a2≠2,∴a≤6且a≠2,∵y=x2+a-1x-1,∴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1-a2,∴当x>1-a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0,解得a≥1.∴1-a2综上1≤a≤6且a≠2,∴满足条件的整数a的值为1,3,4,5,6.∴所有满足条件的整数a的值之和是1+3+4+5+6=19.故答案为:19.3(23-24九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ax+2的图象经过点E1,5.(1)求a的值和图象的顶点坐标.(2)若点F m,n在该二次函数图象上.①当m=-2时,求n的值.②若n≤2,请根据图象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答案】(1)a=2;-1,1(2)①n=2;②-2≤m≤0【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把点E(1,5)代入y=x2+ax+2中,即可求出a;(2)①把m=-2代入解析式即可求n的值;②由n≤2,在此范围内求m即可.【详解】(1)把点E(1,5)代入y=x2+ax+2中,∴a=2,∴y=x2+2x+2=(x+1)2+1,∴顶点坐标为(-1,1);(2)①把m=-2代入n=m2+2m+2=(m+1)2+1,可得:n=2,②∵n≤2,对称轴为x=-1,∴-2≤m≤0.【典例分析】1(23-24九年级上·内蒙古呼和浩特·阶段练习)关于二次函数y=x2-6x+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配方法可化成y=x-32-4 B.将它的图象向下平移5个单位,会经过原点C.函数有最小值,最小值为5D.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几何变换,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运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由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可判断其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令x=0可求得与y轴的交点坐标;则可得出答案.【详解】解:y=x2-6x+5=x-32-4,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2-9+5=x-3∴其对称轴为直线x=3,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3,-4,∴函数有最小值,最小值为-4,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令x=0可得y=5,∴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5,∴将它的图象向下平移5个单位,会经过原点,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3·九年级上·上海杨浦·)将抛物线y=x2-2x+3向下平移m个单位后,它的顶点恰好落在x轴上,那么m=.【答案】2【分析】将抛物线解析式改为顶点式,即可求出平移后的解析式,进而可求出平移后的顶点坐标,最后根据它的顶点恰好落在x轴上,即顶点的纵坐标为0,可求出答案.【详解】解:∵y=x2-2x+3=(x-1)2+2,∴该抛物线向下平移m个单位后的解析式为y=(x-1)2+2-m,∴此时顶点坐标为(1,2-m).∵此时它的顶点恰好落在x轴上,∴2-m=0,解得:m=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是解题关键3(23-24九年级上·四川泸州·期中)写出抛物线y=-2x2-4x+5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并指出抛物线y=-2x2-4x+5可由抛物线y=-2x2怎样平移得到.【答案】抛物线y=-2x2-4x+5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1,顶点坐标为-1,7,抛物线y=-2x2-4x+5可由y=-2x2向上平移7个单位长度,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解题关键是理解抛物线y=ax2+bx+c的性质及掌握抛物线平移规律.先将抛物线y=-2x2-4x+5经配方转换为y=-2x+12+7,即可直接根据表达式判断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另根据抛物线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即可得出y=-2x2到y=-2x2-4x+5=-2x+12+7的平移过程.【详解】解:依题得抛物线y=-2x2-4x+5=-2x+12+7,则可根据抛物线性质得:抛物线y=-2x2-4x+5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1,顶点坐标为-1,7,∵根据抛物线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y=-2x2-4x+5=-2x+12+7可由y=-2x2向上平移7个单位长度,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变式演练】1(23-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若将抛物线y=ax2(a>0)向右平移h(h>0)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ax2+bx+c,则函数y=bx+c的图象可能是()A. B.C. D.【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图象,熟练掌握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是关键.先根据题意判断 b<0,c>0,再判断经过的象限.【详解】∵将抛物线y=ax2(a>0)向右平移h(h>0)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ax2+bx+c,∴y=ax2+bx+c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且交于y轴的正半轴,∴b<0,c>0,∴y=bx+c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C2(22-23九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将抛物线y=x2+3x-6向上平移m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则m的值可能是()A.1B.3C.5D.7【答案】D【分析】根据将抛物线y=x2+3x-6向上平移m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可知-6+m≥0,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将抛物线y=x2+3x-6向上平移m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6+m≥0,∴m≥6,∴m的值可能是7,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21-22九年级上·广东中山·阶段练习)已知二次函数y=x2-2x-3.(1)请写出函数图象顶点坐标和对称轴∶(2)当函数值y为正数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将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求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答案】(1)1,-4,直线x=1(2)x<-1或x>3(3)y=x-22【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对称轴,平移,不等式解集的确定,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化成顶点式,确定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即可.(2)求得x2-2x-3=0的两个根,进而即可求解.(3)根据右减上加的平移规律,即可求解.【详解】(1)∵y=x2-2x-3=x-12-4.∴对称轴为直线x=1,顶点为1,-4.(2)根据题意,得x2-2x-3=0,解得x1=-1,x2=3,∵y=x2-2x-3=x-12-4开口向上,故当x<-1或x>3时,y>0.(3)∵y=x2-2x-3=x-12-4.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x-1-122-4+4即y=x-2题型04a,b与图像的关系【典例分析】1(23-24九年级上·浙江金华·期末)已知二次函数y=-mx2+2mx+4m>0,点经过点A-2,y1 B1,y2,那么y1,y2,y3的大小关系为(),点C3,y3A.y1<y2<y3B.y1<y3<y2C.y2<y3<y1D.y3<y1<y2【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比较函数值大小,涉及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比较二次函数值大小等知识,根据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利用图像上点到对称轴距离比较函数值大小即可得到答案,熟练掌握利用距离比较二次函数值大小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详解】解:由二次函数y=-mx2+2mx+4m>0可知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2m-2m=1,∴抛物线上点到对称轴距离越近,函数值y越大,∵二次函数y=-mx2+2mx+4m>0经过点A-2,y1,点B1,y2,点C3,y3,∴三个点A、B、C到对称轴的距离为3、0、2,∴y1<y3<y2,故选:B.2(23-24九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若点A-134,y1B-1,y2,C53,y3为二次函数y=-ax2-4ax+5a<0图象上的三个点,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答案】y3>y1>y2【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根据题意得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2,则点A-134,y1关于直线x=-2的对称点54,y1在抛物线y=-ax2-4ax+5a<0上,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y=-ax2-4ax+5a<0,∴-a>0,对称轴为直线x=--4a2×-a=-2,∴抛物线开口向上,∴点A-134,y1关于直线x=-2的对称点54,y1在抛物线y=-ax2-4ax+5a<0上,∵-2<-1<54<53,∴y3>y1>y2,故答案为:y3>y1>y23(23-24九年级上·云南昆明·阶段练习)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y=mx2+3m+1x+3.(1)求证:不论m为任何实数,方程mx2+3m+1x+3=0总有实数根;(2)若抛物线与x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m为正整数,点P x1,y1与Q x1+n,y2在抛物线上(点P, Q不重合),且y1=y2,求代数式4x21+12x1n+5n2+16n+8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等知识;(1)用根的判别式可以直接证明;(2)令y=0,方程可以化为mx+1x+3=0,解得x=-3或x=-1m,又m为正整数,可以求解m的值,进而可求出函数解析式;点P、Q在抛物线上,且y1=y2,可将x1、x1+n代入解析式联立方程,用含n的式子表示出x1,然后带入代数式化简求解即可.【详解】(1)解:由题意可知m≠0,∵Δ=b2-4ac=(3m+1)2-4m×3=(3m-1)2≥0∴此方程总有实数根;综上,不论m为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2)解:令y=0,则有mx+1x+3=0解得:x1=-3,x2=-1 m,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且m为正整数,所以m=1,所以抛物线为y=x2+4x+3.∵点P、Q在抛物线上,且y1=y2,∴x12+4x1+3=(x1+n)2+2(x1+n)+3∴2x1n+n2+4n=0即:n(2x1+n+4)=0,∵P、Q不重合,∴n≠0,∴2x1=-n-4∴4x12+12x1n+5n2+16n+8=(2x1)2+2x1∙6n+5n2+16n+8=(n+4)2+6n(-n-4)+5n2+16n+8=24所以代数式 4x21+12x1n+5n2+16n+8的值为24【变式演练】1(23-24九年级上·浙江杭州·期末)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y=ax2-4ax a>0.若P m,n和Q5,b是抛物线上的两点,且n>b,则m的取值范围为()A.m<-1B.m>5C.m<-1或m>5D.-1<m<5【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性质,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可知开口方向和对称轴为直线x=2,根据函数的对称性和增减性即可求解;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和增减性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二次函数y=ax2-4ax a>0.∴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4a2a=2,∵P m,n和Q5,b是抛物线上的两点,∴当n=b时,m=-1,∵抛物线上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越远,函数值越大,∴n>b时,m的取值范围为m<-1或m>5;故选:C.2(23-24九年级上·浙江杭州·期末)已知二次函数y=ax2-4ax+2(a为常数,且a≠0) (1)若函数图象过点1,0,求a的值;(2)当2≤x≤5时,函数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N,若M-N=18,求a的值.【答案】(1)a=2 3(2)a=±2【分析】本题考查了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将点1,0的坐标代入表达式求解即可;(2)分类讨论a的正负,结合对称轴和图象的增减性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解:函数图象过点1,0得a-4a+2=0解得:a=2 3(2)由y=ax2-4ax+2可知对称轴为直线x=2①当a>0时,开口方向向上,当2≤x≤5时当x=2时取最小值,当x=5时取最大值∴M=5a+2,N=-4a+2∵M-N=5a+2--4a+2=9a=18解得a=2,满足题意.②当a<0时,开口方向向下,当2≤x≤5时当x=2时取最大值,当x=5时取最小值∴M=-4a+2,N=5a+2∴M-N=-4a+2-5a+2=-9a=18解得a=-2 满足题意.综上所述:a=±2.3(23-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bx+4(a≠0)经过点A(-1,0),点B(4,0),与y轴交于点C,连接AC,BC.点M是线段OB上不与点O、B重合的点,过点M作DM⊥x 轴,交抛物线于点D,交BC于点E.(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过点D作DF⊥BC,垂足为点F.设M点的坐标为M(m,0),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DF的长,并求出当m为何值时DF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答案】(1)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3x+4(2)当m=2时,DF有最大值为22【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2)先求出B,C所在直线解析式可得∠OBC=∠OCB=45°,通过DF=22DE可表示DF长度的代数式,再配方求解即可.【详解】(1)把点A(-1,0),点B(4,0)分别代入y=ax2+bx+4a≠0中,得:a-b+4=016a+4b+4=0解得:a=-1 b=3∴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3x+4.(2)把x=0代入y=-x2+3x+4中,得:y=4∴C0,4设BC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kx+b,把B4,0,C0,4代入y=kx+b中,得:0=4k+b 4=b解得k=-1 b=4∴y=-x+4设M m,0,则D(m,-m2+3m+4),E m,-m+4∴DE=-m2+3m+4+m-4=-m2+4m ∵OB=OC=4,OC⊥OB∴∠OBC=∠OCB=45°∵DM⊥x轴∴∠DEF=∠BEM=45°又∵DF⊥BC∴DF=22DE=22-m2+4m=-22(m-2)2+22∵-22<0∴当m=2时,DF有最大值为22.【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图形的结合,解题关键是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掌握配方法求代数式的最值题型05a,c与图像的关系【典例分析】1(23-24九年级上·广东梅州·期末)如图所示是二次函数y=ax2-x+a2-1的图象,则a的值是()A.a=-1B.a=12C.a=1D.a=1或a=-1【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由图象得,此二次函数过原点0,0,把点0,0代入函数解析式得a2 -1=0,解得a的值.【详解】解:由图象得,此二次函数过原点0,0,把点0,0代入函数解析式得a2-1=0,解得a=±1;又因为此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上,所以a>0;所以a=1.故选:C.2(23-24九年级上·浙江丽水·期末)已知二次函数y=ax²+2x+c a≠0的图象如图所示.(1)写出c的值;(2)求出函数的表达式.【答案】(1)3(2)y=-x²+2x+3【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综合利用已知条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1)将点0,3即可求出c;代入y=ax²+2x+c a≠0(2)把点A3,0即可求出函数表达式.代入y=ax²+2x+3a≠0【详解】(1)解:∵二次函数y=ax²+2x+c a≠0;的图象经过点0,3∴将点0,3得;代入y=ax²+2x+c a≠0c=3.(2)解:设函数的表达式为y=ax²+2x+3a≠0;∵函数图象经过点A3,0;∴把点A3,0得;代入y=ax²+2x+3a≠0a=-1;∴函数的表达式为:y=-x²+2x+33(23-24九年级上·广东广州·阶段练习)如图,二次函数y=ax2-2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3,0和点B,点y轴交于点C0,3.(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B点坐标,并结合图象写出y<0时,x的取值范围;【答案】(1)y=-x2-2x+3;(2)B1,0,x<-3或x>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1)利用待定系数解答,即可求解;(2)根据当y=0时,-x2-2x+3=0,求出点B1,0,进而根据图象可得出答案.【详解】(1)解:∵二次函数y=ax2-2x+c的图象经过点A-3,0,C0,3,∴9a+6+c=0 c=3,解得:a=-1 c=3,∴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2)解:由(1)可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B1,0,根据图象可知,当y<0时,x的取值范围为x<-3或x>1【变式演练】1(23-24九年级上·广西崇左·期末)已知二次函数y=m+2x2+m2-9有最大值,且图象经过原点,则m的值为()A.±3B.3C.-3D.±4.5【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根据二次函数有最大值得出m<-2,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经过原点得出m=±3,即可得出答案,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m+2x2+m2-9有最大值,∴m+2<0,∴m<-2,∵二次函数y=m+2x2+m2-9的图象经过原点,∴m2-9=0,∴m=-3或m=3,∵m<-2,∴m=-3.故选:C2(20-21九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x+c的图象经过A-1,0、B0,-2两点.1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 求此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3 观察图象,求出当x取何值时,y>0?【答案】1 y=x2-x-2;2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2;顶点坐标是12,-94;3当x取x<-1或x>2时,y>0.【分析】(1)把A点和B点坐标代入y=ax2-x+c得到关于a、c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求出a、c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2)把一般式配成顶点式,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3)先通过解方程x2-x-2=0 得到抛物线y=x2-x-2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为2,0.然后写出函数图象在x轴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1 ∵二次函数y=ax2-x+c的图象经过A-1,0、B0,-2,∴a+1+c=0c=-2,解得a=1c=-2∴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2-x-2;2 ∵y=x2-x-2=x-122-94,∴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2;顶点坐标是12,-94 ;3 当y=0时,x2-x-2=0,解得x1=-1,x2=2,即抛物线y=x2-x-2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为2,0.所以当x取x<-1或x>2时,y>0.【点睛】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等,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3(23-24九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3的图象经过点A1,0,B-2,3(1)求a+b的值;(2)用无刻度直尺画出抛物线的对称轴l;(用虚线表示画图过程,实线表示画图结果)(3)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y≤3时,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a+b=-3(2)见解析(3)x≤-2或x≥0【分析】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此题的关键.(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可得出抛物线的对称轴;(3)观察函数图象,结合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将A1,0,B-2,3代入二次函数y=ax2+bx+3得:a+b+3=0 4a-2b+3=3,解得:a=-1 b=-2,∴a+b=-1+-2=-3;(2)解:如图,直线l为所求对称轴,,由(1)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x+12+4,∴可以得出顶点坐标为-1,4,对称轴为直线x=-1;(3)解:令y=3,则-x2-2x+3=3,解得:x=0或x=-2,结合图象得:x≤-2或x≥0时,y≤3,故答案为:x≤-2或x≥0题型06a,b,c与图像的关系【典例分析】1(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①abc<0;②2a-b=0;③当-2<x<3时,y<0;④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根据开口方向、对称轴、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确定a、b、c的符号,根据对称轴和图像确定y<0时,x的范围,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确定增减性.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①∵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a>0,∵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b>0,2a∴b<0,∵抛物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c<0,∴abc>0,故结论①不正确;②∵a>0,b<0,∴2a-b>0,故结论②不正确;③∵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1,该图像与x轴的位于对称轴左边的交点的坐标为-2,0,∴该图像与x轴的位于对称轴右边的交点的坐标为4,0,∴当-2<x<4时,y<0,∴当-2<x<3时,y<0,故结论③正确;④∵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1,∴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结论④不正确,∴正确的个数是1个.故选:A2(23-24九年级上·湖北随州·期末)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1在该抛物线上,则am2+bm ,有下列结论①a>0;②b2-4ac>0;③4a+b=1;④若点A m,n+c≥a+b+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答案】①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开口方向判断①,与x轴的交点个数,判断②,特殊点判断③,最值判断④.【详解】解:∵抛物线的开口向上,∴a>0;故①正确;∵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b2-4ac<0;故②错误;∵顶点坐标为1,1,,图象过3,3∴a+b+c=1,9a+3b+c=3,两式相减,得:8a+2b=2,∴4a+b=1;故③正确;∵当x=1时y=a+b+c=1值最小,∴am2+bm+c≥a+b+c,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3(23-24九年级上·河南洛阳·期末)已知二次函数y=ax2+2ax-m.(1)当a=1时,二次函数y=ax2+2ax-m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2)若二次函数y=ax2+2ax-m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①求二次函数y=ax2+2ax-m图象的对称轴;②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ax-m=0的解.【答案】(1)m>-1(2)①直线x=-1;②x1=1,x2=-3【分析】(1)将a=1代入二次函数y=ax2+2ax-m中,然后根据当a=1时,二次函数y=ax2+2ax-m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可知 22-4×1×-m>0,然后即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2)①将函数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即可得到该函数的对称轴;②根据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写出该函数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然后即可写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ax-m=0的解;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的应用.【详解】(1)当 a=1时,y=ax2+2ax-m,∵当a=1时,二次函数y=ax²+2ax-m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22-4×1×-m>0,解得m>-1;(2)①∵y=ax2+2ax-m=a x+12-a-m,∴二次函数y=ax2+2ax-m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②由图象可知:二次函数y=ax2+2ax-m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1,0),由①知,该函数的对称轴为直线x=-1,∴该函数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3,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ax-m=0的解是x1=1,x2=-3【变式演练】1(23-24九年级上·云南昭通·阶段练习)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b<0B.当x>0时,y>0C.a-3=cD.2a+b=0【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根据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y轴的交点位置,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由图象可得,A.该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a<0,∵对称轴位于y轴右侧,∴-b>0,2a∴b>0,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图象可得:当x>0时,y不一定大于0,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该函数图象与y轴交于正半轴,∴c>0,而a<0,∴a-c<0,∴a-c=3错误,即a-3=c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该函数的对称轴为直线x=1,=1,∴x=-b2a∴b=-2a,即2a+b=0,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23-24九年级上·宁夏吴忠·阶段练习)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c<0;②a+b=0;③a+b+c>0;④b2-4ac<0.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典型例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典型例题及答案解析
C.苹果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D.可以推测,苹果落到地面的时间不超过5秒
【答案】B
【解析】
由图表可知,苹果在下落过程中,越来越快,每秒之间速度增加依次为5、15、25、35、45等等,所以观察备选答案B错误.故选B.
15.下表是弹簧挂重后的总长度L(cm)与所挂物体重量x(kg)之间的几个对应值,则可以推测L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
【解析】
【分析】
设菱形的高为h,即是一个定值,再分点P在AB上,在BC上和在CD上三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求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然后选择答案即可.
【详解】
分三种情况:
①当P在AB边上时,如图1,
设菱形的高为h,
y= AP•h,
∵AP随x的增大而增大,h不变,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故选项C不正确;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典型例题及答案解析
1.在某次试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和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
m
1
2
3
4
v
0.01
2.9
8.03
15.1
则m与v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 )
A.v=2m-1B.v=m2-1C.v=3m-3D.v=m+1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般情况下是把最大的一对数据代入函数关系式后通过比较得出最接近的关系式.
D.随着时间的变化,步行离家的距离变化慢,搭轻轨的距离变化快,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函数图像,熟练掌握图像是解题的关键.
9.函数y= 的图象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x 0和x 两种情况去掉绝对值符号,再根据解析式进行分析即可。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一次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函数y=ax+b与y=bx+a的图象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位置正确的是()A.B.C.D.2.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0;②a>0;③当x>2时,y2>y 1,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0B.1C.2D.33.一次函数y=kx+b,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kb>0,则在直角坐标系内它的大致图象是()A.B.C.D.4.下列函数图象不可能是一次函数y=ax﹣(a﹣2)图象的是()A.B.C.D.5.如图所示,如果k•b<0,且k<0,那么函数y=kx+b的图象大致是()A.B.C.D.6.如图,直线l1:y=x+1与直线l2:y=﹣x﹣把平面直角坐标系分成四个部分,则点(,)在()A . 第一部分B . 第二部分C . 第三部分D . 第四部分7.已知正比例函数y=﹣kx 和一次函数y=kx ﹣2(x 为自变量),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8.函数y=2x+3的图象是( ) A .过点(0,3),(0,﹣)的直线 B .过点(1,5),(0,﹣)的直线C .过点(﹣1,﹣1),(﹣,0)的直线D . 过点(0,3),(﹣,0)的直线9.下列图象中,与关系式y=﹣x ﹣1表示的是同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10.函数kx ﹣y=2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它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1.已知直线y 1=k 1x+b 1,y 2=k 2x+b 2,满足b 1<b 2,且k 1k 2<0,两直线的图象是( ) A .B .C .D .A.B.C.D.13.连降6天大雨,某水库的蓄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直线上升.若该水库的蓄水量V(万米3)与降雨的时间t(天)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雨后,蓄水量每天减少5万米3B.降雨后,蓄水量每天增加5万米3C.降雨开始时,蓄水量为20万米3D.降雨第6天,蓄水量增加40万米314.拖拉机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4升,如果每小时耗油0.5升,那么油箱中余油y(升)与它工作的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15.已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则y=kx﹣k的大致图象可能是下图的()A.B .C.D.16.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当x_________时,y>2.17.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当x_________时,有y<0.18.如图,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当x_________时,y>0.19.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k<0;②a>0;③当x=3时,y1=y2;④当x>3时,y1<y2中,正确的判断是_________.20.如图,已知函数y1=ax+b和y2=kx的图象交于点P,则根据图象可得,当x_________时,y1>y2.21.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1)在图象上标出横坐标为﹣4的点A,并写出它的坐标;(2)在图象上标出和y轴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的点,并写出它的坐标.23.作函数y=2x﹣4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当﹣2≤x≤4,求函数y的取值范围.(2)当x取何值时,y<0?y=0?y>0?24.如图是一次函数y=﹣x+5图象的一部分,利用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1)在条件下,y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就求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25.已知函数y1=﹣x+和y2=2x﹣1.(1)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2)根据图象,写出它们的交点坐标;(3)根据图象,试说明当x取什么值时,y1>y2?26.作出函数y=3﹣3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y的值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2)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3)当x_________时,y≥0;(4)函数y=3﹣3x的图象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27.已知函数y=2x﹣1.(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函数的图象;(2)判断点A(﹣2.5,﹣4),B(2.5,4)是否在函数y=2x﹣1的图象上;(3)当x取什么值时,y≤0.28.已知函数y=﹣2x﹣6.(1)求当x=﹣4时,y的值,当y=﹣2时,x的值.(2)画出函数图象.(3)如果y的取值范围﹣4≤y≤2,求x的取值范围.29.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0),B(﹣1,1)两点.(1)画出图象;(2)x为何值时,y>0,y=0,y<0?30.已知一次函数y=﹣2x+2,(1)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的图象;(2)根据图象回答问题:①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②当x_________时,y>0.参考答案:1.分四种情况:①当a>0,b>0时,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无选项符合;②当a>0,b<0时,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C选项符合;③当a<0,b>0时,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无选项符合;④当a<0,b<0时,y=a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无选项符合.故选C2.由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可知k<0,a<0,当x>2时,y2>y1,①③正确.故选C3.∵一次函数y=kx+b,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又∵kb>0,∴b<0,∴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选C4.根据图象知:A、a>0,﹣(a﹣2)>0.解得0<a<2,所以有可能;B、a<0,﹣(a﹣2)<0.解得两不等式没有公共部分,所以不可能;C、a<0,﹣(a﹣2)>0.解得a<0,所以有可能;D、a>0,﹣(a﹣2)<0.解得a>2,所以有可能.故选B5.∵k•b<0,且k<0,∴b>0,k<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D6.由题意可得,解得,故点(,)应在交点的上方,即第二部分.故选B.7.分两种情况:(1)当k>0时,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过原点、第一、三象限,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选项A符合;(2)当k<0时,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过原点、第二、四象限,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无选项符合.故选A.8.A、把x=0代入函数关系式得2×0+3=3,故函数图象过点(0,3),不过(0,﹣),故错误;B、由A知函数图象不过点(0,﹣),故错误;C、把x=﹣1代入函数关系式得,2×(﹣1)+3=1,故(﹣1,﹣1)不在函数图象上,故错误;D、分别令x=0,y=0,此函数成立,故正确.故选D9.函数y=﹣x﹣1是一次函数,其图象是一条直线.当x=0时,y=﹣1,所以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1);当y=0时,x=﹣1,所以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1,0).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连接这两点就可得到y=﹣x﹣1的图象.故选D10.整理为y=kx﹣2∵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又因为图象过2,4,3象限故选D.11.k1k2<0,则k1与k2异号,因而两个函数一个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另一个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因而A是错误的;b1<b2,则y1与y轴的交点在y2与y轴的交点的下边,因而B、C都是错误的.12.①当ab>0,正比例函数y=abx过第一、三象限;a与b同号,同正时y=ax+b过第一、二、三象限,故D错误;同负时过第二、三、四象限,故B错误;②当ab<0时,正比例函数y=abx过第二、四象限;a与b异号,a>0,b<0时y=ax+b过第一、三、四象限,故C错误;a<0,b>0时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A13.A、根据图象知,水库的蓄水量因该随着降雨的时间的增加而增多;故本选项错误;B、本图象的直线,所以每天的降雨量是相等的,所以,蓄水库每天的增加的水的量是(40﹣10)÷6=5;故本选项正确;C、根据图示知,降雨开始时,蓄水量为10万米3,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图示知,降雨第6天,蓄水量增加了40万米3﹣30万米3=10万米3,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14.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为:y=40﹣5t,考虑实际情况:拖拉机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油4升,即开始时,函数图象与y轴交于点(0,40),如果每小时耗油0.5升,且8小时,耗完油,故函数图象为一条线段.故选D15.∵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k<0,∴y=kx﹣k的大致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故选:B.16.由图形可知,该函数过点(0,2),(3,0),故斜率k==,所以解析式为y=,令y>2,即>2,解之得:x<017.根据题意,要求y<0时,x的范围,即:x+3<0,解可得:x<﹣2,故答案为x<﹣218.根据题意,观察图象,可得直线l过点(2,0),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分析可得,当x>2时,有y>0 19.根据图示及数据可知:①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则k<0正确;②y2=x+a的图象经与y轴交与负半轴,则a>0错误;③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是3,所以当x=3时,y1=y2正确;④当x>3时,y1<y2正确;故正确的判断是①,③,④20.根据图示可知点P的坐标是(﹣4,2),所以y1>y2即直线1在直线2的上方,则x<﹣4.21.根据图象和数据可知,当y<0即图象在x轴下侧,x<1.故答案为x<122.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的坐标为(0,3),(6,0).(1)点A的坐标(﹣4,5);(2)和y轴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的点的坐标M(2,2),N(﹣2,4)23.当x=0时,y=﹣4;当y=0时,2x﹣4=0,解得x=2,∴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为(0,﹣4)(2,0).图象如下:(1)x=﹣2时,y=2×(﹣2)﹣4=﹣8,x=4时,y=2×4﹣4=4,∵k=2>0,∴y随x的增大而增大,∴﹣8≤y≤4;24.(1)由图象可看出当y=2.5时,x=5,因此x的取值范围应该是0<x≤5(y轴上的点是空心圆,因此x≠0);(2)由图象可看出,当x=5时,函数的值最小,是y=2.525.(1)如图所示:(2)由(1)中两函数图象可知,其交点坐标为(1,1);(3)由(1)中两函数图象可知,当x>1时,y1>y2.26.如图.(1)因为一次项系数是﹣3<0,所以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2)当y=0时,x=1,所以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1,0);当x=0时,y=3,所以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3);(3)由图象知,在A点左边,图象在x轴上方,函数值大于0.所以x≤1时,y≥0.(4)∵OA=1,OB=3,∴函数y=3﹣3x的图象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S△AOB=×1×3=.27.(1)函数y=2x﹣1与坐标轴的坐标为(0,﹣1)(,0),描点即可,如图所示;(2)将A、B的坐标代入函数式中,可得出A点不在直线y=2x﹣1的图象上,B点在直线y=2x﹣1的图象上,A代入函数后发现﹣2.5×2﹣1=﹣6≠﹣4,因此A点不在函数y=2x﹣1的图象上,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判定B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3)当y≤0时,2x﹣1≤0,因此x≤.28.(1)当x=﹣4时,y=2;当y=﹣2时,x=﹣2;(2)由(1)可知函数图象过(﹣4,2)、(﹣2,﹣2),由此可画出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3)∵y=﹣2x﹣6,﹣4≤y≤2∴﹣4≤﹣2x﹣6≤22≤﹣2x≤8﹣4≤x≤﹣129.(1)图象如图:(2)观察图象可得,当x>﹣3时,y>0;当x=﹣3时,y=0;当x<﹣3时,y<0.30.(1)列表:x 0 1y 2 0描点,连线(如图)…(也可以写成过点(0,2)和(1,0)画直线)(2)①(1,0);(0,2)②<1。

函数图像专题PPT课件图文

函数图像专题PPT课件图文
答案 B
2.(2011·福州质检)函数y=log2|x|的图象大致是( ) 答案 C 解析 函数y=log2|x|为偶函数,作出x>0时y=log2x的图象,图象关于y轴对称,应选C.
答案 A
4.(08·山东)设函数f(x)=|x+1|+|x-a|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则a的值为( ) A.3 B.2 C.1 D.-1 答案 A 解析 ∵函数f(x)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f(1+x)=f(1-x),∴f(2)=f(0).即3+|2-a|=1+|a|,用代入法知选A.
思考题1 将函数y=lg(x+1)的图象沿x轴对折,再向右平移一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________. 【答案】 y=-lgx
题型二 知式选图或知图选式问题 例2 (2011·合肥模拟)函数f(x)=loga|x|+1(0<a<1)的图象大致为( )
【解析】 首先分析奇偶性,知函数为偶函)=1,∴选A.
1.函数图象的三种变换 (1)平移变换:y=f(x)的图象向左平移a(a>0)个单位,得到y=f(x+a)的图象;y=f(x-b)(b>0)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右平移b个单位而得到;y=f(x)的图象向下平移b(b>0)个单位,得到y=f(x)-b的图象;y=f(x)+b(b>0)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而得到.总之,对于平移变换,记忆口诀为: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答案】 C
题型三 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例3 (1)已知f(x)=ln(1-x),函数g(x)的图象与f(x)的图象关于点(1,0)对称,则g(x)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则函数y=f(x-1)与y=f(1-x)的图像关于( ) A.直线y=0对称 B.直线x=0对称 C.直线y=1对称 D.直线x=1对称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解析)ok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解析)ok
②当x_________时,y>0.
参考答案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无选项符合;
②当a>0,b<0时,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C选项符合;
③当a<0,b>0时,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无选项符合;
9.函数y=﹣x﹣1是一次函数,其图象是一条直线.
当x=0时,y=﹣1,所以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1);
当y=0时,x=﹣1,所以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1,0).
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连接这两点就可得到y=﹣x﹣1的图象.故选D
10.整理为y=kx﹣2∵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又因为图象过2,4,3象限故选D.
(3)由(1)中两函数图象可知,当x>1时,y1>y2.
26.如图.
(1)因为一次项系数是﹣3<0,所以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
(2)当y=0时,x=1,所以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1,0);
当x=0时,y=3,所以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3);
(3)由图象知,在A点左边,图象在x轴上方,函数值大于0.所以x≤1时,y≥0.
C、根据图示知,降雨开始时,蓄水量为10万米3,故本选项错误;
D、根据图示知,降雨第6天,蓄水量增加了40万米3﹣30万米3=10万米3,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14.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为:y=40﹣5t,考虑实际情况:
拖拉机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油4升,即开始时,函数图象与y轴交于点(0,40),
如果每小时耗油0.5升,且8小时,耗完油,故函数图象为一条线段.故选D

经典数学函数图像(大全)

经典数学函数图像(大全)

经典数学函数图像(大全)1. 一次函数图像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其一般形式为 y = mx + b,其中 m是斜率,b 是 y 轴截距。

当 m > 0 时,直线向上倾斜;当 m < 0 时,直线向下倾斜。

2. 二次函数图像二次函数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其一般形式为 y = ax^2 + bx + c,其中 a、b、c 是常数。

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3. 三角函数图像三角函数图像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正弦函数图像是一条波动曲线,余弦函数图像与正弦函数图像相似,但相位差为π/2。

正切函数图像是一条周期性振荡的曲线。

4. 指数函数图像指数函数图像是一条上升或下降的曲线,其一般形式为 y = a^x,其中 a 是底数,x 是指数。

当 a > 1 时,曲线上升;当 0 < a < 1 时,曲线下降。

5. 对数函数图像对数函数图像是一条上升或下降的曲线,其一般形式为 y =log_a(x),其中 a 是底数,x 是真数。

当 a > 1 时,曲线上升;当0 < a < 1 时,曲线下降。

6. 双曲函数图像双曲函数图像包括双曲正弦函数、双曲余弦函数和双曲正切函数。

双曲正弦函数和双曲余弦函数图像都是上升或下降的曲线,而双曲正切函数图像是一条周期性振荡的曲线。

7. 幂函数图像幂函数图像是一条上升或下降的曲线,其一般形式为 y = x^n,其中 n 是指数。

当 n > 0 时,曲线上升;当 n < 0 时,曲线下降。

8. 反比例函数图像反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双曲线,其一般形式为 y = k/x,其中 k是常数。

当 k > 0 时,曲线位于第一和第三象限;当 k < 0 时,曲线位于第二和第四象限。

经典数学函数图像(大全)3. 反三角函数图像反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包括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的图像》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班级姓名考号1.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从家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母亲随即按原来的速度返回,父亲在报亭看报10分钟,然后用15分钟返回家,下面给出的图象中表示父亲离家距离与离家时间的函数关系是()A.B.C.D.2.下列各曲线中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3.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近来,每天登录“学习强国”APP,学精神增能量、看文化长见识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新风尚.下面是爸爸上周“学习强国”周积分与学习天数的有数据,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学习天数n(天)1234567周积分w(分)55110160200254300350A.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学习天数是自变量,周积分是因变量B.周积分随学习天数的增加而增加C.从第3天到第4天,周积分的增长量为50分D.天数每增加1天,周积分的增长量不一定相同4.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探索函数性质时,我们往往要经历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观察分析图象特征,概括函数性质,小明在探索函数284x y x =-+的性质时,根据如下的列表,画出了该函数的图象并进行了观察表现.x … 4- 3-2- 1- 0 1 2 3 4 … y … 85 2413 a 85 0 b 2- 2413- 85- … 小明根据他的发现写出了以下三个命题:①当22x -≤≤时,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①2x =时,函数有最小值,最小值为2-;①11x -<<时,函数y 的值随x 点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5.“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探究函数的一些简单性质”是初中阶段研究函数的主要方式,请试着探究函数3y x =-,其图像经过( )A .第一、二象限B .第三、四象限C .第一、三象限D .第二、四象限.6.小明和小强两个人开车从甲地出发匀速行驶至乙地,小明先出发.在整个行驶过程中,小明和小强两人的车离开甲地的距离y (千米)与行驶的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①小强的车比小明的车晚出发1小时,却早到1个小时;①小强的车出发后1.5小时追上小明的车.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7.科学家就蟋蟀鸣叫的次数与室外温度的数量关系做了如下记录:温度/① 76 78 80 82 84蜂每分钟鸣叫的次数 144 152 160 168 176如果这种数量关系不变,那么当室外温度为88①时,蟋蜂每分钟鸣叫的次数是( )A .178B .184C .190D .1928.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若25b a -=,则长方形ABCD 的周长为( )A .20B .18C .16D .249.如图1,点P 从矩形ABCD 的顶点A 出发,沿A →D →B 以2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 ,图2是点P 运动时,PBC 的面积y (cm 2)随时间x (s )变化的关系图像,则a 的值为( )A .8B .6C .4D .310.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甲所示),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乙是凉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热水放出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下列回答错误..的是( )A .08min 时,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B .08min 时,凉牛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C .8min 时,热水和凉牛奶的温度相同;D .0min 时,两者的温度差为80C ︒.二、填空题11.一空水池深4.8m ,现以均匀的速度往进注水,注水时间与水池内水的深度之间的关系如表,由表可知,注满水池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__h . 注水时间()h t0.5 1 1.5 2 2.5 … 水的深度()m h0.8 1.6 2.4 3.2 4 …12.李玲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2y a bx c =++的图象时,列了如下表格,根据表格上的信息回答问题:该二次函数2y a bx c =++当3x =时,y =________.13.甲、乙两车沿同一平直公路由A 地匀速行驶(中途不停留),前往终点B 地,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S (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___________.①A 、B 两地相距210千米;①甲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①乙车速度为120千米/小时;①乙车共行驶132小时.14.如图1,在菱形ABCD 中,∠A=60°,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D DC CB →→方向匀速运动,运动到点B 停止.设点P 的运动路程为x ,APB △的面积为y ,y 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 的长为_______.15.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七(1)班出发1h 后,七(2)班才出发,同时七(2)班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班队伍之间进行联络,联络员和七(1)班的距离s (km )与七(2)班行进时间t (h )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已知联络员用了2h 3第一次返回到自己班级,则七(2)班需要_________ h 才能追上七(1)班.三、解答题16.如图所示的是一辆摩托车从家里出发,离家的距离(千米)随行驶时间(分钟)变化而变化的图像.(1)摩托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长时间?离家最远的跑离是多少?(2)摩托车在哪一段时间内速度最快?最快速度是多少?17.在一次实验中,马达同学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与弹簧长度的几组对应值如下:x012345所挂物体质量/kgy182022242628弹簧长度/cm(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不挂物体时,弹簧长________cm;(3)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7kg时,弹簧长度是多少?(4)当弹簧长度为34cm(在弹性限度内)时,所挂物体的质量是多少?18.上海磁悬浮列车在一次运行中速度V(千米/小时)关于时间t(分钟)的函数图象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共运行了___分钟(2)列车开动后,第3分钟的速度是___千米/小时.(3)列车的速度从0千米/小时加速到300千米/小时,共用了___分钟.(4)列车从___分钟开始减速.19.测得一弹簧的长度L (厘米)与悬挂物体的质量x (千克)有下面一组对应值:悬挂物体的质量x (千克) 01 2 3 4 5 6 7 8 弹簧的长度L (厘米) 12 12.5 13 13.5 14 14.5 15 15.5 16试根据表中各对对应值解答下列问题:(1)用代数式表示挂质量为x 千克的物体时的弹簧的长度L .(2)求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3)若测得弹簧的长度是18厘米,则所挂物体的质量为多少千克?20.如图1,在Rt ABC △中,AC=BC ,点D 在AC 边上,以CD 为边在AC 的右侧作正方形CDEF .点P 以1cm/s 的速度由F 点出发,沿F E D A B →→→→的路径运动,连接BP ,CP ,BCP 的面积2/cm y 与运动时间/s x 之间的图象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判断EF 的长度;(2)求a ,b 的值;(3)当10x =时,连接,此时与的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1---10CCCCD DDBCD11.312.113.①①①14.2315.216.(1)解:根据距离(千米)随行驶时间(分钟)变化而变化的图像可知摩托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100分钟,离家最远的距离是40千米.(2)解:当020t <≤时,S=10速度为100.5(km /min)20=; 当2050t <≤时401030S =-=速度为40101(km /min)5020-=-; 当50100t <≤时,S=40,速度为400.8(km /min)10050=-; ①20~50分钟这一时段内速度最快,最快速度为1千米/分钟.17.解:表格中反映的是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其中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2)解:当所挂物体质量为0时,所对应的弹簧长度是18cm故答案为:18;(3)解:由表格中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知,当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kg ,弹簧的长度就增长2cm ,所以当所挂物体质量为7kg 时,弹簧的长度为18+2×7=32(cm )答: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7kg 时,弹簧长度是32cm ;(4)解:由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知,当弹簧长度为34cm 时,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4182-=8(kg )答:当弹簧长度为34cm (在弹性限度内)时,所挂物体的质量是8kg .18.(1)解:列车共运行了8分钟;故答案为:8;(2)列车开动后,第3分钟的速度是300千米/小时;故答案为:300;(3)列车的速度从0千米/小时加速到300千米/小时,共用了2分钟;故答案为:2;(4)列车从5分钟开始减速.故答案为:5.19.(1)解①由表格可知,弹簧的长度L 的初始值为12厘米,当弹簧称所挂重物质量x 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L 就增加0.5厘米①L =0.5x +12 ;(2)解:当x =10时,L =0.5x +12=17=0.5×10+12=17(厘米)答①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时,弹簧的长度是17厘米;(3)解:当L = 18厘米时,则18=0.5x + 12 解得①x =12(千克)答①所挂物体质量是12千克.20.(1)解:由图2可知,点P 从点F 到点E 用了5秒 ①()155cm EF =⨯=.(2)解:①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①5cm DE EF CD ===①()()55110s a =+÷=由图2可知,点P 从点D 到点A 用了()1313103s a -=-= ①()133cm AD =⨯=①()8cm AC CD AD =+=①8cm AC BC ==当点P 在DE 上时,()2118520cm 22BCP SBC EF =⋅=⨯⨯= ①20b =综上:10,20a b ==;(3)解:当10x =时,如图,点P 和点D 重合 ①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①,90CD CF BCD ACF =∠=∠=︒在BCD △和ACF △中 90AC BC BCD ACF CD CF =⎧⎪∠=∠=︒⎨⎪=⎩①()SAS BCD ACF ≌①AF BD =①点P 和点D 重合①AF BP =.。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本题为选择题,无需改写。

2.在图中,当x>2时,y2>y1,因此结论③正确。

由于y1=kx+b与y2=x+a的图象相交于第三象限,因此a<0,结论②也正确。

而k<0,因此结论①错误。

因此选项C正确。

3.根据题目中的条件,k<0,b>0,因此函数的图象是下降的直线,截距为正数,应该是选项A。

4.本题为选择题,无需改写。

5.根据题目中的条件,k<0,b>0,因此函数的图象是下降的直线,截距为正数,斜率的绝对值小于1,应该是选项B。

6.将直线l1和直线l2的方程化简可得y=2x+1和y=-x-1,因此直线l1的斜率为2,直线l2的斜率为-1.由于x+y=0,因此该点在第三部分。

因此选项C正确。

7.根据两个函数的表达式可知它们的图象分别是斜率为负数的直线和斜率为正数的直线,应该是选项B。

8.函数y=2x+3的斜率为2,截距为3,应该是选项A。

9.根据图象可知,选项C表示的是y=-x-1的图象,因此选项C正确。

10.将函数kx-y=2化简可得y=kx-2,因此函数的图象是斜率为正数的直线,截距为-2,应该是选项C。

11.由于b1<b2,因此直线y1在直线y2的下方。

由于k1k2<0,因此直线y1和直线y2的斜率异号,相交于第二象限。

因此选项B正确。

12.根据图象可知,选项D表示的是y=abx的图象,因此选项D正确。

13.根据图象可知,降雨后,蓄水量每天增加5万立方米,因此选项B正确。

14.本题为选择题,无需改写。

15.将y=kx代入y=kx-k可得y=k(x-1),因此函数的图象是斜率为正数的直线,截距为-k,应该是选项C。

16.当x增加时,y的值也会增加,且当x大于某个值时,y会大于2.17.当x增加时,y的值也会增加,但当x大于某个值时,y会小于某个值。

18.当x增加时,y的值也会增加,且当x大于某个值时,y会大于某个值。

19.正确的判断是:①k0;③当x=3时,y1=y2;④当03时,y1>y2.20.当x增加时,y1的值也会增加,且当x大于某个值时,y1会大于y2.21.当y小于某个值时,x的取值范围是一定的,具体取值范围需要根据具体函数图象来确定。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图象综合应用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图象综合应用

图象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主要掌握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与坐标轴的交点、单调性和最值等方面.若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y ax bx c =++(或2()y a x h k =-+)(0a ≠),则: 开口方向 00a a >⇔⎧⎨<⇔⎩向上向下,a 越大,开口越小. 对称轴 2bx a=-(或x h =). 顶点坐标(2ba-,24)4ac b a -或(h ,)k . 单调性当0a >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如图1);知识互联网思路导航题型一:二次函数图象与其解析式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综合应用当0a <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如图2)与坐标轴的交点① 与y 轴的交点:()0c ,; ② 与x 轴的交点:()()1200x x ,,,,其中12x x ,是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①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 ② 当0∆=时,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 ③ 当0∆<时,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Ⅰ当0a >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上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0y >; Ⅱ当0a <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下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0y <.【引例】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判断a ,b ,c ,24b ac -,2a b +,a b c ++,a b c -+的符号【解析】 由图知:图象开口向上,所以0a >;函数的对称轴02bx a=->,所以0b <;函数图象与y 轴的交点小于0,所以0c <;函数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所以240b ac ->;同时12bx a=-<,所以20a b +>;1x =所对应的函数值小于0,所以0a b c ++<; 1x =-所对应的函数值大于0,所以0a b c -+>【例1】 ⑴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点()a c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⑵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b ax y +=与反比例函数xcy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为( ) 例题精讲典题精练A .B .C .D .⑶ 一次函数()0≠+=a b ax y 、二次函数bx ax y +=2和反比例函数()0≠=k xky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A 点的坐标为()0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k a b +=2B .k b a +=C .0>>b aD .0>>k a【解析】 ⑴ B. ⑵ B .⑶D.【例2】 ⑴ 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OA OC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 .1ac b +=B .1ab c +=C .1bc a +=D .1ac b+= )⑵ 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B ,与y 轴交于点C ,若12OB OC OA ==,则b 的值为 .【解析】 ⑴ A .提示:把()0c -,代入2y ax bx c =++即可.⑵ 12-.提示:先把B ()0c ,代入2y ax bx c =++,得1ac b =--,再把()0c ,代入()()2y a x c x c =+-即可.【例3】 ⑴ 函数2y ax bx c =++与x y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①ac b 42->0;②01=++c b ;③063=++c b ;④当1<x<3时,()012<c x b x +-+.其中正确的为.⑵ 已知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8 个结论:①0abc >;②b a c <+;③420a b c ++>;④23c b <;⑤()a b m am b +>+,(1m ≠的实数);⑥20a b += ;⑦240b ac -<,⑧22()a c b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解析】 ⑴ ③④⑵ C .对称轴在y 轴的右边得0ab <(由开口向下得0a <,故0b >),抛物线与y 轴交于正半轴得0c >,∴0abc <,①不正确;当1x =-时,函数值为0a b c -+<,②不正确; 当2x =时,函数值420a b c ++>,③正确;其实0x =和2x =到对称轴1x =的距离相等,函数值相等得42a b c c ++=,∴2b a =-代入0a b c -+<,32bc <,即23c b <,④正确;当1x =,∵1m ≠,2max y a b c am bm c =++>++,可知⑤正确;由对称轴12ba-=得20a b +=,故⑥正确;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故240b ac ->,故⑦不正确;0a b c ++>,0a b c -+<,故()220a c b +-<,故⑧不正确.对于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max y 表示y 的最大值,min y 表示y 的最小值) ⑴ 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如图①,函数在顶点处2bx a=-时,取到最值. ⑵ 若2bm x n a<-≤≤,如图②,当x m =,max y y =;当x n =,min y y =. ⑶ 若2bm x n a-<≤≤,如图③,当x m =,min y y =;当x n =,max y y =. ⑷ 若m x n ≤≤,且2b m n a -≤≤,22b b n m a a +>--,如图④,当2bx a=-,min y y =; 当x n =,max y y =.【引例】 ⑴ 若x 为任意实数,求函数221y x x =-+的最小值;⑵ 若12x ≤≤,求221y x x =-+的最大值、最小值; ⑶ 若01x ≤≤,求221y x x =-+的最大值、最小值;b 思路导航例题精讲题型二:二次函数的最值⑷ 若20x -≤≤,求221y x x =-+的最大值、最小值; ⑸ 若x 为整数,求函数221y x x =-+的最小值.【解析】 ⑴ 套用求最值公式(建议教师讲配方法):当112224b x a -=-=-=⨯时,y 的最小值是24748ac b a -=. ⑵ 由图象可知:当12x ≤≤时,函数221y x x =-+单调递增,当1x =时,y 最小,且21112y =⨯-+=,当2x =时,y 最大,且222217y =⨯-+=.⑶ 由图象可知:当01x ≤≤时,函数221y x x =-+是先减后增,∴当14x =,y 最小,且78y =.∵当0x =时,20011y =⨯-+=;当1x =时, 211121y =⨯-+=>, ∴当1x =时,y 最大,且2y =.⑷ 由函数图象开口向上,且120<4x -≤≤,故当2x =-时,y 取最大值为11,当0x =时,y 取最小值为1.⑸ ∵112224b x a -=-=-=⨯,当0x =时,y 取最小值为1.【点评】 由此题我们可以得到:求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在给定区域内的最值,得看抛物线顶点横坐标2bx a=-是否在给定区域内.若在,则在顶点处取到一个最值,若不在,则在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其实求出端点值和顶点值,这三个值中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为最小值).【例4】 ⑴ 已知m 、n 、k 为非负实数,且121=+=+-n k k m ,则代数式6822+-k k 的最小值 为 .⑵ 已知实数x y ,满足2330x x y ++-=,则x y +的最大值为 .⑶当12x ≤时,二次函数223y x x =--的最小值为( ) A .4- B .154- C .12- D .12【解析】 ⑴∵m 、n 、k 为非负实数,且121=+=+-n k k m ,∴m 、n 、k 最小为0,当n =0时,k 最大为:21;∴210≤≤k ,故最小值为2.5.⑵ 4.提示:233y x x =--+,令()222314q x y x x x =+=--+=-++,当1x =-,q的最大值为4.本题属于x 为全体实数,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配方法要熟练掌握.⑶ B .提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1122b x a =-=>,且抛物线的开口向上,故12x =时,y 的最小值为154-.【例5】 如图,抛物线211y ax ax =--+经过点1928P ⎛⎫- ⎪⎝⎭,,且与抛物线221y ax ax =--相交于典题精练A B ,两点.⑴ 求a 值; ⑵ 设211y ax ax =--+与x 轴分别交于M N ,两点(点M 在点N 的左边),221y ax ax =--与x 轴分别交于E F ,两点(点E 在点F 的左边),观察M N E F ,,,四点的坐标,写出一条正确的结论,并通过计算说明;⑶ 设A B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记为A B x x ,,若在x 轴上有一动点()0Q x ,,且A B x x x ≤≤,过Q 作一条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两条抛物线分别交于C D ,两点,试问当x 为何值时,线段CD 有最大值?其最大值为多少?【解析】 ⑴ ∵点1928P ⎛⎫- ⎪⎝⎭,在抛物线211y ax ax =--+上,∴1191428a a -++=,解得12a =.⑵ 由⑴知12a =,∴抛物线2111122y x x =--+,2211122y x x =--.当2111022x x --+=时,解得12x =-,21x =.∵点M 在点N 的左边,∴2M x =-,1N x =. 当2111022x x --=时,解得31x =-,42x =. ∵点E 在点F 的左边,∴1E x =-,2F x =.∵0M F x x +=,0N E x x +=,∴点M 与点F 关于y 轴对称,点N 与点E 关于y 轴对称. ⑶ ∵102a =>.∴抛物线1y 开口向下,抛物线2y 开口向上. 根据题意,得12CD y y =-22211111122222x x x x x ⎛⎫⎛⎫=--+---=-+ ⎪ ⎪⎝⎭⎝⎭.又21221112211122y x x y x x ⎧=--+⎪⎪⎨⎪=--⎪⎩,消y可解得12x x ==,则当0x =时,CD 的最大值为2.【例6】 ⑴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求a 的取值范围⑵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试求a b c ++的取值范围.【解析】 ⑴ 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可知0a <,又此二次函数图象经过(10),,(01), 则有0a b c ++=,1c =,得(1)b a =-+,∵0a <,据图象得对称轴在y 轴左侧,∴0b <∴()10a -+<,∴1a >-于是有10a -<<. ⑵ 由图象可知0a >.又顶点在y 轴的右侧,在x 轴的下方,则:02ba->,2404ac b a -<,∴0b <. 又∵当0x =时,1y c =-=当0y =时,1x =-,∴0a b c -+= ∴10a b =+> ∴10b -<<.∴202a b c a b c b b ++=-++=+ ∴220b -<<,即20a b c -<++<.精讲:数形结合思想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探究【探究对象】数形结合思想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探究过程】【探究1】数形结合思想在含参二次函数中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应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信息:⑴ 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判断a 的正负性.⑵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判断a 与b 之间的关系. ⑶ 根据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判断c 的大小.⑷ 根据抛物线与x 轴有无交点,判断24b ac -的正负性.⑸ 根据抛物线所经过的特殊点的坐标,可得到关于a b c ,,的等式. ⑹ 根据抛物线的顶点,判断244ac b a-的大小.例. 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设|||||2||2|M a b c a b c a b a b =++--+++--, 则( )A .0M >B .0M =C .0M <D .不能确定M 为正,为负或为0分析:依题意得0a >,012ba<-<,∴0b <,20a b +>,20a b ->, 又当1x =时,0y a b c =++<,当1x =-时,0y a b c =-+>,故()()(2)(2)2()0M a b c a b c a b a b a b c =-++--+++--=--+<,故选C .☆【探究2】数形结合思想在求解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中的应用;(区间最值问题为高中二次函数部分的重要内容,但在目前中考改革创新,部分高中思想下放初中的大 前提下,老师可以针对班里学生层次进行选讲) 区间最值分三种类型: “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定”、“轴定区间动”;1、轴定区间定:2、轴动区间定:例.求2()22f x x ax =-+在[24],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 先求最小值.因为()f x 的对称轴是x a =,可分以下三种情况:⑴ 当2a <时,()f x 在[24],上为增函数,所以min ()(2)64f x f a ==-; ⑵ 当24a ≤≤时,()f a 为最小值,2min ()2f x a =-;⑶ 当4a >时,()f x 在[24],上为减函数,所以min ()(4)188f x f a ==-.综上所述:2min 64, (2)()2, (24)188, (4)a a f x a a a a -<⎧⎪=-⎨⎪->⎩≤≤最大值为(2)f 与(4)f 中较大者:(2)(4)(64)(188)124f f a a a -=---=-+,(1)当3a ≥时,(2)(4)f f ≥,则max ()(2)64f x f a ==-; (2)当3a <时,(2)(4)f f <,则max ()(4)188f x f a ==-.故max 64, (3)()88, (3)a a f x a a -⎧=⎨-<⎩≥ 点评:本题属于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由于二次函数的系数含有参数,对称轴是变动的,属于“轴动区间定”,由于图象开口向上,所以求最小值要根据对称轴x a = 与区间[24],的位置关系,分三种情况讨论;最大值在端点取得时,只须比较(2)f 与 (4)f 的大小,按两种情况讨论即可,实质上是讨论对称轴位于区间中点的左、右两 种情况. 3、轴定区间动:例.若函数2()22f x x x =-+当1t x t +≤≤时的最小值为()g t ,求函数()g t 当[32]t ∈-,时的最值. 分析:2()(1)1f x x =-+,按直线1x =与区间[1]t t +,的不同位置关系分类讨论:若1t >,则2min ()()(1)1f x f t t ==-+;若11t t +≤≤,即01t ≤≤,则min ()(1)1f x f ==; 若11t +<,即0t <,则2min ()(1)1f x f t t =+=+.∴22(1)1(1)()1(0)1(0)t t g t t t t ⎧-+>⎪=⎨⎪+<⎩≤≤1 函数()g t 在(0)-∞,内是减函数,在[01],内是常值函数,在(1)+∞,内是增函数,又(3)(2)g g ->,故在区间[32]-,内,min ()1g t =(当01t ≤≤时取得),max ()(3)10g t g =-=.小结:(i )解此类问题时,心中要有图象;(ii )含参数问题有两种:一种是“轴变区间定”,另一种是“轴定区间变”.讨论时,要紧紧抓住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这是进行正确划分的关键.☆【探究3】数形结合思想在求解二次函数的区间根中的应用;(区间根问题同样为高中二次函数部分的重要内容,但在目前中考改革创新,部分高中思想下放初中的大 前提下,老师可以针对班里学生层次进行选讲)二次方程的根其实质就是其相应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因此, 可以借助于二次函数及其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问题.设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根1x 、2x ()21x x <,ac b 42-=∆,方程对应的二次函数为()()02≠++=a c bx ax x f .1.当方程有一根大于m ,另一根小于m 时,对应二次函数()x f 的图像有下列两种情形:方程系数所满足的充要条件:()0<m af ;2.当方程两根均大于m 时,对应函数()x f 的图像有下列两种情形:方程系数所满足的充要条件:0>∆, m ab2-,()0>m af ; 3.当方程两根均在区间()n m ,内,对应二次函数()x f 的图像有下列两种情形:方程系数所满足的充要条件:0>∆, n abm <<2-,()0>m af ,()0>n af ; 4.当两根中仅有一根在区间()n m ,内,对应函数()x f 的图像有下列四种情形:方程系数所满足的充要条件: ()()0<n f m f ⋅;5.当两根在区间[]n m ,之外时:对应函数()x f 的图像有下列两种情形:方程系数所满足的充要条件:()0<m af ,()0<n af ;6.当两根分别在区间()n m ,、()t s ,内,且s n ≤,对应函数()x f 的图像有下列两种情形:方程系数所满足的充要条件:()0>m af ,()0<n af ,()0<s af , ()0>t af .小结: 由函数图像与x 轴交点的位置写出相应的充要条件,一般考虑三个方面:①判别式ac b 42-=∆的符号;②对称轴abx 2-=的位置分布;③二次函数在实根分布界点处 函数值的符号.例.若方程01222=+-+m mx x 的两个根均大于2,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分析:令()1222+-+=m mx x x f ,如图得充要条件:()()⎪⎩⎪⎨⎧-+-+=≥+-⋅-=∆20124220124422>>m m m f m m ,解得4316-≤-m .训练1. 已知:a b c >>,且0a b c ++=,则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可能是下列图象中的( )A B C D【解析】 B .由a b c >>,且0a b c ++=,可得0a >, 0c <,且过()10,点,由a b c >>,且a b c ++=0,利用不等式性质,可以进一步推出下列不等关系:a b a b >>--,∴112ba -<<, ∴11224b a -<-<.另一方法:∵a b >,∴330a b ->,330a b a b c -+++>,从而得到420a b c -+>.训练2.已知二次函数()2211y kx k x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x 、2x ()12x x <,则对于下列结论:⑴ 当2x =-时,1y =;⑵ 当2x x >时,0y >;⑶ 方程()22110kx k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x 、2x ;⑷11x <-,21x >-;⑸21x x -=确的结论是______.(只需填写序号)【解析】 ⑴⑶⑷.当2x =-时,代入得1y =,故⑴正确;因为k 的符号不确定,故开口不确定,因此无法确定当2x x >时,0y >,故⑵不正确;联立方程()22110y kx k x y ⎧=+--⎪⎨=⎪⎩可得()22110kx k x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即方程()22110kx k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1x =-时,y k =-,若0k >,0y k =-<,若0k <,0y k =->,故⑷正确.21x x -=.训练3. 如图所示,二次函数2(2)5y x a x a =--+-的图象交x 轴于A 和B ,交y 轴于C ,当线段AB 最短时,求线段OC 的长.【解析】 设1(A x ,0),2(B x ,0),思维拓展训练(选讲)则1x ,2x 是方程2(2)50x a x a --+-=的两根,则12AB x x =-=== 当4a =时,AB 取最小值,即最短,此时,抛物线为221y x x =--, 可求得C 的纵坐标为1-,即线段OC 的长是1.训练4. 小明为了通过描点法作出函数21y x x =-+的图象,先取自变量x 的7个值满足:213276x x x x x x d -=-==-= ,再分别算出对应的y 值,列出表1:表1:x1x 2x3x4x 5x 6x7xy1 3 7 13 21 31 43记121m y y =-,232m y y =-,343m y y =-,454m y y =-,…; 121s m m =-,232s m m =-,343s m m =-,… ⑴ 判断1s 、2s 、3s 之间关系;⑵ 若将函数“21y x x =-+”改为“2(0)y ax bx c a =++≠”,列出表2:表2:x 1x 2x 3x 4x 5x 6x 7x y1y 2y 3y 4y 5y 6y 7y其他条件不变,判断1s 、2s 、3s 之间关系,并说明理由;⑶ 小明为了通过描点法作出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列出表3: 表3: x 1x 2x 3x4x 5x 6x7x y 10 50 110 190 290 420 550由于小明的粗心,表3中有一个y 值算错了,请指出算错的y 值(直接写答案).【解析】 ⑴ 123s s s ==;⑵ 123s s s ==.证明:()()222121111112m y y a x d b x d c ax bx c adx ad bd ⎡⎤⎡⎤=-=++++-++=++⎣⎦⎣⎦()222322122m y y adx ad bd ad x d ad bd =-=++=+++()2234331222m y y adx ad bd ad x d ad bd =-=++=+++()2245441223m y y adx ad bd ad x d ad bd =-=++=+++()22212111222s m m ad x d ad bd adx ad bd ad ⎡⎤⎡⎤=-=+++-++=⎣⎦⎣⎦ 同理22322s m m ad =-=,23432s m m ad =-=. ∴123s s s ==.⑶ 表中的420改为410.题型一 二次函数图象与其解析式系数的关系 巩固练习【练习1】 ⑴ 函数ky x=与22(0)y kx k k =+≠在同一坐标系中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⑵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24y bx b ac =+-与反比例函数a b c y x++=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为( )【解析】 ⑴ A .⑵ D .【练习2】 如图所示,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开口向上,图象经点()12-,和()10,且与y 轴交于负半轴.⑴ 下列四个结论:①0a >;②0b >;③0c >;④0a b c ++=,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 ⑵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0abc <;②20a b +>;③1a c +=;④1a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解析】 ⑴图象开口向上得0a >;对称轴02ba->可得0b <;当0x =时,0y <,即0c <;由1x =时,0y =,即0a b c ++=.故①④.⑵由⑴可知0abc >;对称轴12ba-<,∴20a b +>;∵点()12-,和()10,在抛物线上,代入解析式得20a b c a b c -+=⎧⎨++=⎩两式相加得1a c +=,得1a c =-,∵0c <,∴11c ->,即1a >.A BCD复习巩固故②③④.【练习3】 如图,表示抛物线2y ax bx c =++的一部分图象,它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 ,与y 轴交于点B .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20b -<<B .10b -<<C .102b -<< D .01b <<【解析】 B .【练习4】 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⑴判别a ,b ,c 和24b ac -的符号,并说明理由; ⑵如果OA OC =,求证:10ac b ++=【解析】 ⑴ 解:因为抛物线开口向上,0a >.因为抛物线与y 轴交于负半轴,0c <.又因为抛物线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02ba->,即a ,b 异号,由0a >,得0b <. 因为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所以方程20ax bx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所以其判别式240b ac ->.⑵ 证明:由于C 点坐标为()0c ,,而OA OC =,所以A 点坐标为()0c ,,把()0A c ,代入2y ax bx c =++,得20ac bc c =++. 因为0c ≠,所以10ac b ++=.题型二 二次函数的最值 巩固练习【练习5】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0x n m x m mn +-+-=①.⑴ 求证:方程①有两个实数根;⑵ 若10m n --=,求证方程①有一个实数根为1;⑶ 在⑵的条件下,设方程①的另一个根为a . 当2x =时,关于m 的函数1y nx am =+与()2222y x a n m x m mn =+-+-的图象交于点A 、B (点A 在点B 的左侧),平行于y 轴的直线l 与1y 、2y 的图象分别交于点C 、D . 当l 沿AB 由点A 平移到点B 时,求CD 的最大值.【解析】 ⑴ 证明:()()22224n m m mn n ∆=---=.∵20n ≥, ∴0∆≥. ∴方程①有两个实数根.⑵ 解:由10m n --=,得1m n -=当x =1时,等号左边212n m m mn =+-+-()121210n m m m n n m m n m =+-+-=+-+=+-=. 等号右边=0. ∴左边=右边.∴ 1x =是方程①的一个实数根.⑶ 解:由求根公式,得22m n nx -±=.x =m 或x m n =-∵ 1m n -=, ∴ a m =.当2x =时,222122(1)22y n m m m m m =+=-+=+-,22222()()42(1)24y m n m m m m n m m m m m =+--+-=+--+=--+如图,当l 沿AB 由点A 平移到点B 时,22211273363(24CD y y m m m =-=--+=-++由12y y =,得222224m m m m +-=--+解得m =-2或m =1.∴ m A =-2,m B =1.∵-2<12-<1,∴当m =12-时,CD 取得最大值274.【测试1】 设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图像如图所示,试判断:24a b c a b c a b c b ac ++-+-、、、、、的符号.【解析】由图像可知0a >,102ba-<<,2404ac b a -<,2000a b c ⋅+⋅+<,0a b c -+=,0a b c ++>,于是20000040a b c a b c a b c b ac >><++>-+=->,,,,,.【测试2】 若01x ≤≤,求221y x x =-+的最大值、最小值;【解析】由图像可知:当01x ≤≤时,函数221y x x =-+是先减后增,∴当14x =,y 最小,且78y =. ∵当0x =时,20011y =⨯-+=当1x =时, 211121y =⨯-+=>, ∴当1x =时,y 最大,且2y =.课后测。

八下数学:函数的图像PPT课件

八下数学:函数的图像PPT课件

2 2.5 4 6.25
3… 9…
用平滑曲线去连接画 出的点
2 3 4 5x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幅表示S与x关系的图. 图中每个点都代表x的值与S的值的一种对应关系。
如点(2,4)表示x=2时S=4。
归纳
函数的图象的意义:
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 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 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 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函数图象可以数形结合地研究函数,给我们带来便利。
归纳
函数图象的画法:
1、列表
列出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表。 注意:自变量的值(满足取值范围),并取适当.
2、描点 3、连线
建立直角坐标系,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 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 对应的各点 按照横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把描出的点用 平滑曲线依次连接起来
你能解释x>0这个范围是怎样确定的吗?
从式子s = x2来看,边长x越大,面积 s 也越大。能不能 用图象直观的反映出来呢?
1、列表: 2、描点:
3、连线:
S = x2(x>0)
x0
0.5
1 1.5
s 0 0.25
1 2.25
s
5
4
3
用空心圈表示不在曲
线的点
2
1
-5 -4 -3 -2 -1 0
1
-1
巩固
1、画出函数 y = x + 0.5 的图象 解: 1、列表
x … -3 -2
-1
0 1 2 3…
y … -2.5 -1.5 -0.5 0.5 1.5 2.5 3.5 …
2、描点 3、连线
请画出函数y= x+0.5的图象

初中数学函数图像知识总结

初中数学函数图像知识总结

初中数学函数图像知识总结函数图像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够直观地描述数学中的关系和规律。

通过学习函数的图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函数概念。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函数图像进行总结,并重点介绍了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

1. 线性函数图像:线性函数是最简单的一类函数,其图像为一条直线。

线性函数的通式为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当k大于0时,函数图像是上升的直线;当k小于0时,函数图像是下降的直线;当k等于0时,函数图像是水平的直线;当b不等于0时,函数图像与y轴有交点,否则函数图像与y轴平行。

2. 二次函数图像:二次函数的通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决定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当a大于0时,函数图像开口向上;当a小于0时,函数图像开口向下。

二次函数的图像称为抛物线,其对称轴为x = -b/(2a),顶点坐标为(-b/(2a), c)。

对于对称轴,若b为奇数则图像在y轴左侧,若为偶数则图像在y轴右侧。

3. 反比例函数图像:反比例函数的通式为y = k/x,其中k为比例常数。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根过原点的曲线,其特点是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函数值y逐渐减小,并且函数图像永远不会经过坐标轴上的某个点。

当k大于0时,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当k小于0时,函数图像在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

除了以上介绍的三种常见的函数图像之外,还有其他函数图像,如绝对值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

掌握这些函数图像的特点有助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在学习函数图像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绘制函数图像。

例如,可以使用平移、翻转和尺度变换等方法来得到函数图像的特定形态。

此外,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或在线绘图工具来绘制函数图像,以便更加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总之,初中数学中的函数图像是一种重要的表示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函数的概念。

初中数学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专题03 动点函数图象(含答案)

初中数学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专题03 动点函数图象(含答案)

1.点P(x,y)在x轴上,y=0如图①中,点点出发沿运动到点的运动路程为,的面积为,与的函数图像如图②所示,则AB的长为(A. 10B. 12C. 14D. 16【答案】A【解析】由函数图像可知:当时,,面积最大时,可以求出,最后由勾股定理求出AB的值.【详解】当时,,面积最大时,∴,∴,解得或,∴,故选A.【点拨】本题考查函数图像与几何动点问题,需要分析清楚函数图像各个拐点的意义是解题关键.2.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AD,对角线A C.B D相交于点O,动点P由点A出发,沿AB→BC→CD向点D运动,设点P的运动路径为x,△AOP的面积为y,图②是y关于x的函数关系图象,则AB边的长为( )A. 3B. 4C. 5D. 6【答案】B【解析】根据图形,分情况分析:当P点在AB上运动时,△AOP面积逐渐增大,当P点到达B点时,△AOP面积最大为3,推出AB•BC=12;当P点在BC上运动时,△AOP面积逐渐减小,当P点到达C点时,△AOP面积为0,此时结合图象可知P点运动路径长为7,可推出A B.【详解】解:当P点在AB上运动时,△AOP面积逐渐增大,当P点到达B点时,△AOP面积最大为3.∴AB•BC=3,即AB•BC=12.当P点在BC上运动时,△AOP面积逐渐减小,当P点到达C点时,△AOP面积为0,此时结合图象可知P点运动路径长为7,∴AB+BC=7.则BC=7﹣AB,代入AB•BC=12,得AB2﹣7AB+12=0,解得AB=4或3,因为AB>BC,所以AB=4.故选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分析三角形面积随动点运动的变化过程,找到分界点极值,结合图象得到相关线段的具体数值.3.如图1,点F从菱形ABCD的顶点A出发,沿A→D→B以1 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图2是点F运动时,△FBC的面积y(cm2)随时间x(s)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的值为( )A. 2B.C.D.【答案】B【解析】通过分析图象,点F从点A到D用a s,此时,△FBC的面积为a,依此可求菱形的高DE,再由图象可知,B D=,应用两次勾股定理分别求B E和a.【详解】过点D作D E⊥B C于点E由图象可知,点F由点A到点D用时为a s,△F BC的面积为a cm2.∴A D=a∴D E•A D=a∴D E=2当点F从D到B时,用s∴BD=Rt△D BE中,B E=∵A BCD是菱形∴E C=a-1,D C=aRt△D EC中,a2=22+(a-1)2解得a=故选B.【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菱形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函数图象变化与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4.如图甲所示,A,B是半径为2的⊙O上两点,且OA⊥OB,点P从点A出发,在⊙O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度速度匀速运动,回到点A运动结束,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x(单位:s),弦BP的长为y,那么在图乙中可能表示y与x函数关系的是( )A. ①B. ②C. ②或④D. ①或③【答案】D【解析】分两种情形讨论当点顺时针旋转时,图象是③,当点逆时针旋转时,图象是①,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当点顺时针旋转,到达⊙O顶点时,运动过程中BP逐渐增大,从增大到4,据此可以判断,y与x函数图象是③,当点逆时针旋转,到达B点时,运动过程中BP逐渐减小,从减小到0,据此可以判断,y与x函数图象是①,故①③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动点问题函数图象、圆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5. 如图1,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对角线,所在直线都是其对称轴,且,相交于点E.动点P从四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沿图1中的线段匀速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x,线段的长为y,图2是y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则点P的运动路径可能是()A. B.C. D.【答案】D【解析】根据图像,以及点的运动变化情况,前两段是y关于x的一次函数图像,判断y随x的增减变化趋势,第一段的最高值与第二段的最高值不相等,即可排除A,B,C选项.【详解】根据图像,前端段是y关于x的一次函数图像,∴应在A C,B D两段活动,故A,B错误,第一段y随x的增大而减小,第二段y随x增大而增大,第一段的最高值与第二段的最高值不相等,∵A E=E C∴C错误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函数的图像,比较抽象,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像判断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值的增减变化情况,以及理解分段函数的最值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5 cm,s in A=,点P从点A出发,以1 cm/s的速度沿折线AB﹣BC﹣CD运动,到达点D停止;点Q同时从点A出发,以1 cm/s的速度沿AD运动,到达点D停止设点P运动x(s)时,△APQ的面积为y(cm2),则能够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C. D.【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分别得到各段y与x的函数解析式,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菱形ABCD的边长为5 cm,P,Q的速度都是1 cm/s,当时,,点都在运动,, 故选项A、\D错误,当时,点停止,点运动,高不变,,当时,点停止,点运动,,故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点拨】本题考察了三角函数,菱形性质等知识点,讨论动点在不同边的情况,求出对应函数关系式,再去判断是解题关键.7.李叔叔开车上班,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中途停车加油耽误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单位,李叔叔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加快了速度,仍保持匀速行驶,则汽车行驶的路程y(千米)与行驶的时间t(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得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再根据加完油后,加快了速度可得后面的一次函数的一次项系数更大,图象更陡,由此即可得.【详解】解:设最初的速度为千米/小时,加快了速度后的速度为千米/小时,则,由题意得: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时,,加油几分钟时,保持不变,加完油后,,,函数的图象比函数的图象更陡,观察四个选项可知,只有选项B符合,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是解题关键.8..如图,在中,,,点从点沿边,匀速运动到点,过点作交于点,线段,,,则能够反映与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两种情况:①当P点在OA上时,即0≤x≤2时;②当P点在A B上时,即2<x≤4时,求出这两种情况下的P C长,则y=P C•OC的函数式可用x表示出来,对照选项即可判断.【详解】解:∵△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B=,∴O B=4.①当P点在OA上时,即0≤x≤2时,P C=O C=x,S△P OC=y=PC•OC=x2,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当x=2时,y=2;O C=x,则B C=4-x,P C=B C=4-x,S△P OC=y=PC•OC=x(4-x)=-x2+2x,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当x=4时,y=0.综上所述,D答案符合运动过程中y与x的函数关系式.故选: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这类问题要先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图形变化特征或动点运动的背景变化进行分类讨论,然后动中找静,写出对应的函数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项复习三(函数及其图象)一、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4 分,满分40分) 2.若 ab >0,bc<0,则直线y=-a b x -cb不通过(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3.若二次函数y=x 2-2x+c 图象的顶点在x 轴上,则c 等于( ). A .-1 B .1 C .21D .24.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x+1平行,且过点(8,2),那么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y=-x -2 B .y=-x -6 C .y=-x+10 D .y=-x -1 5.已知一次函数y= kx+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反比例函数y=kbx的图象大致为( ).6.二次函数y=x 2-4x+3的图象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则△ABC 的面积为A .1B .3C .4D .67.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x <0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y >0 B .y <0 C .-2<y <0 D .y <-2 8.如图是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则点(a+b ,ac)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xyO(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9.二次函数c bx ax y ++=2(0≠a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 >0; ②b >0; ③c >0;④b 2-4a c >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 0个 B . 1个 C . 2个 D . 3个 10.如图,正方形OABC ADEF ,的顶点A D C ,,在坐标轴上,点F 在AB 上,点B E ,在函数1(0)y x x=>的图象上,则点E 的坐标是( )A.515122⎛⎫+- ⎪ ⎪⎝⎭, B.353522⎛⎫+- ⎪ ⎪⎝⎭, C.515122⎛⎫-+ ⎪ ⎪⎝⎭, D.353522⎛⎫-+ ⎪ ⎪⎝⎭,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11.已知y 与(2x+1)成反比例,且当x=1时,y=2,那么当x=-1时,y=_________.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从反比例函数xk y =(k>0)的图象上的一点分别作x 、y 轴的垂线段,与x 、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12,那么该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__.13.老师给出一个函数,甲、乙、丙各正确指出了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甲: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乙: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三象限;丙: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请你根据他们的叙述构造满足上述A ODC EFxy B图9B COyxA 性质的一个函数 _________ _________. 14.点A(-2,a)、B (-1,b )、C (3,c )在双曲线xky =(k<0)上,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用”<”将a 、b 、c 连接起来).15.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经过点(-1,0),(1,-2),当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时,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6.将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和完全相同的菱形镶嵌成如图所示的图案.设菱形中较小角为x 度,平行四边形中较大角为y 度,则y 与x 的关系式是_______. 17.如图,一次函数y =-2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 =-x 2+3x 图象的对称轴交于点B . (1)写出点B 的坐标_______;(2)已知点P 是二次函数y =-x 2+3x 图象在y 轴右侧部分上的一个动点,将直线y=-2x 沿y 轴向上平移,分别交x 轴、y 轴于C 、D 两点,若以CD 为直角边的△PCD与△OCD 相似,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三、(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 16 分)18.用铝合金型材做一个形状如图1所示的矩形窗框,设窗框的一边为xm ,窗户的透光面积为ym 2,y 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1)观察图象,当x 为何值时,窗户透光面积最大? (2)当窗户透光面积最大时,窗框的另一边长是多少?19.如图,直线AB 过x 轴上的点A(2,0),且与抛物线y=ax 2相交于B 、C 两点,B 点坐标为(1,1).(1)求直线和抛物线所表示的函数表达式;(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S △OAD =S △OBC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点D 的坐标.六、(本题满分12 分)20.如图,抛物线2812(0)y ax ax a a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抛物线上另有一点C 在第一象限,满足∠ACB 为直角,且恰使△OCA ∽△OBC .(1)求线段OC 的长. (2)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3)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BC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本题14分)如图,已知直线128:33l y x =+与直线2:216l y x =-+相交于点C l l 12,、分别交x 轴于A B 、两点.矩形DEFG 的顶点D E 、分别在直线12l l 、上,顶点F G 、都在x 轴上,且点G 与点B 重合.(1)求ABC △的面积;(2)求矩形DEFG 的边DE 与EF 的长; (3)若矩形DEFG 从原点出发,沿x 轴的反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移动时间为(012)t t ≤≤秒,矩形DEFG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 的取值范围.A DB E OCF xy1l 2l(G ) (第26题)参考答案一、1、C 2、C 3、B 4、C 5、A 6、A 7、D 8、D 9、D 10、A二、11、-6; 12、x y 12=; 13、xy 1= ; 14、c<a<b. 三、15、841)43(22--=x y ,顶点坐标为)841,43(-,对称轴为直线43=x . 16、10+-=x y四、17、(1)由图象可知,当x = 1时,窗户透光面积最大. (2)窗框另一边长为1.5米.18、∵二次函数的对称轴x=2,此图象顶点的横坐标为2,此点在直线y=21x+1上. ∴y=21×2+1=2. ∴y=(m 2-2)x 2-4mx+n 的图象顶点坐标为(2,2). .∴-)2(242--m m =2.解得m=-1或m=2. ,∵最高点在直线上,∴a<0, ∴m=-1. ,∴y=-x 2+4x+n 顶点为(2,2).∴2=-4+8+n.∴n=-2. ,则y=-x 2+4x+2. 五、19、(1)设拱桥顶到警戒线的距离为m.∵抛物线顶点在(0,0)上,对称轴为y 轴, ∴设此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 2(a ≠0). 依题意:C (-5,-m ),A (-10,-m -3).∴⎩⎨⎧-=---=-.)10(3,)5(22a m a m ⎪⎩⎪⎨⎧-=-=∴.1,251m a ∴抛物线表达式为y=-251x 2. (2)∵洪水到来时,水位以每小时0.2米的速度上升,|m|=1, ∴从警戒线开始再持续2.01=5(小时)到拱桥顶. 20、(1)设直线表达式为y=ax+b.∵A (2,0),B (1,1)都在y=ax+b 的图象上, ∴⎩⎨⎧+=+=.1,20b a b a ∴⎩⎨⎧=-=.2,1b a∴直线AB 的表达式y=-x+2.∵点B (1,1)在y=ax 2的图象上, ∴a=1,其表达式为y=x 2. (2)存在.点C 坐标为(-2,4),设D (x ,x 2). ∴S △OAD =21|OA|·|y D |=21×2·x 2=x 2. ,∴S △BOC =S △AOC -S △OAB =21×2×4-21×2×1=3.,∵S △BOC =S △OAD ,∴x 2=3, 即x=±3. ,∴D 点坐标为(-3,3)或(3,3).六、21、(1)32;(2)34338332-+-=x x y ;(3)4个点: )0,4(),0,0(),0,326)(0,326(+- 26.(1)解:由28033x +=,得4x A =-∴.点坐标为()40-,. 由2160x -+=,得8x B =∴.点坐标为()80,.∴()8412AB =--=.(2分) 由2833216y x y x ⎧=+⎪⎨⎪=-+⎩,.解得56x y =⎧⎨=⎩,.∴C 点的坐标为()56,.(3分)∴111263622ABC C S AB y ==⨯⨯=△·.(4分) (2)解:∵点D 在1l 上且2888833D B D x x y ==∴=⨯+=,. ∴D 点坐标为()88,.(5分)又∵点E 在2l 上且821684E D E E y y x x ==∴-+=∴=,..∴E 点坐标为()48,.(6分)∴8448OE EF =-==,.(7分)(3)解法一:①当03t <≤时,如图1,矩形DEFG 与ABC △重叠部分为五边形CHFGR (0t =时,为四边形CHFG ).过C 作CM AB ⊥于M ,则Rt Rt RGB CMB △∽△.∴BG RG BM CM =,即36t RG=,∴2RG t =. ,Rt Rt AFH AMC △∽△, ∴()()11236288223ABC BRG AFH S S S S t t t t =--=-⨯⨯--⨯-△△△. 即241644333S t t =-++.(10分) 当3≤t≤8时,重叠部分四边形FGPM 是梯形S=1/2×(FM+GP)·FG=1/2·[2/3(8-t)+2/3(12-t)]×4 =4/3(20-2t) =-8/3t+80/3当8≤t≤12时,重叠部分是△AGP S=1/2·AG·GP=1/2·(12-t)·2/3(12-t) =1/3(12-t)^2终上所述:当0≤t≤3时,S=-4/3t^2+16/3t+44/3 当3≤t≤8时,S=-8/3t+80/3 当8≤t≤12时,S =1/3(12-t)^2(图3)(图1)(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