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问答题

合集下载

生态学试题(简答题)

生态学试题(简答题)

生态学试题(简答题)1、生态系统流动的两个特点及意义答: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和不可逆的;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减少,因为在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的活动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空间中去。

意义: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灭亡。

2、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答:(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

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及反馈调控。

答:(1)稳定机制: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使系统内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

这种平衡状态是通过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借助于这种自我调节过程,各个成分都能使自己适应于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任何变化。

例如,某一生境中的动物数量决定于这个生境中的食物数量,最终这两种成分(动物数量和食物数量)将会达到一种平衡。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如雨量减少)使食物产量下降,因而只能维持比较少的动物生存,那么这两种成分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这时动物种群就不得不借助于饥饿和迁移加以调整,以便使自身适应于食物数量下降的状况,直到调整到使两者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2)反馈调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

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基础生态学问答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问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其基本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2.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那些方面?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如下方面:〔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和影响。

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例如生物能够生长发育,是依赖于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改变,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改变。

〔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使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一个都不能少,不能替代,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生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有时需经历几个中间因子。

3.生物对极端的高温和低温会产生哪些适应?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低温的形态适应:植物的芽和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树干粗短,树皮坚厚;温动物出现贝格曼规律和阿伦规律的变化。

在生理方面,植物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以降低植物冰点,增强抗旱能力;温动物主要增加体产热,此外还采用逆流热交换、局部异温性和适应性低体温等适应寒冷环境。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

生态学四、问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问答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问答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根底问答题精选
(1)水生植物有三类:
①沉水植物;
②浮水植物;
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
①湿生植物;
②中生植物;
③旱生植物。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
(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
(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局部因子的集合;生境那么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类;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生态学考试题

生态学考试题

⽣态学考试题⽣物技术专业⽣态学题⽬第⼀章⼀、选择1、从具有⽣命活动的⼤分⼦到细胞,是⽣命进化中的关键⼀步,细胞⽣命⼀旦出现,就从化学进化过渡到(C)A物理进化B后化学进化C⽣物学进化D遗传进化2、许多全球性问题如⼈⼝问题,能源问题等是⽣态学发展哪个时期中的重要问题?(D) A萌芽时期B建⽴时期C巩固时期D现代⽣态学时期3.以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创建顶级群落学说⽽著名,被称为动态学派的是哪个学派?(B)A北欧学派B英美学派C法瑞学派D苏联学派⼆、概念题1、⽣物圈:⽣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

它在地⾯以上达到⼤致23 km的⾼度,在地⾯以下延伸⾄12 km的深处,其中包括流层的下层、整个对流层以及沉积岩圈和⽔圈。

2、化学进化阶段:原始⽣命形态只能依靠分解复杂的化合物时所释放的能量来维持⽣存,⽽太阳的紫外辐射⼜把简单物质再次变为复杂化合物。

这种最初的⽣命靠化学反应得到发⽣和发展,称为化学发展阶段。

三、简答现代⽣物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答:1)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2)研究⼿段的更新3)研究范围的扩展第⼆章⼀、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物因⼦?(A)A.有机体 B.温度C.阳光 D.⼟壤2.下列哪个不是⽣态因⼦分布特征?(B)A.纬度地带性 B.⽔平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经度地带性3.湖南念同的野⾲是哪种矿物的指⽰⽣物?(A)A.⾦矿 B 铜矿C.锌矿 D.铁矿4.下列哪个不是⽔⽣植物的类型?(D)A.挺⽔植物 B.浮⽔植物C.沉⽔植物 D.潜⽔植物5.⽣存在⾼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和⽣存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较,其体型(C)A.⼀样⼤ B. 没有规律C.⼤D. ⼩6.利于植物⽣长的⼟壤中占据⼟壤容积最⼤的组分是(C)A.空⽓ B.⽔分C.矿物质 D.有机质⼆、概念题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特定⽣物体或⽣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物体或⽣物群体⽣存的⼀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l 参考答案: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l 参考答案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

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层片具有如下特征: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

陆生群落的成层结构是不同高度的植物或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在空间上的垂直排列结果。

微生物生态学习题-问答题

微生物生态学习题-问答题

微生物生态学习题-问答题
1. 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探讨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生长和代谢机制,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2. 什么是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是一种微生物集合体,由多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组成,它们共同生存和繁殖。

微生物群落在环境和宿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什么是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微生物群落中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数量和丰度的度量。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评价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4.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宿主因素、微生物间相互作用以及人为干扰等。

5. 什么是微生物群落功能?
微生物群落功能包括微生物群落中微生物的代谢和生理特性,以及微生物在多种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6.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有哪些?
微生物在环境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有益作用和有害作用。

有益作用如土壤肥力的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等;有害作用如致病、腐化等。

7. 微生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
微生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疾病诊断、新药开发、农业生产等方面。

微生物生态学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就是微生物生态学习题的问答内容,重要的是了解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功能、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这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科学研究以及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问答题

生态学问答题

1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微形态解剖学结合。

(2)研究范围的扩展。

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

(3)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

(4)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

2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

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阶段性作用。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3生态学中种的概念population【种群定义】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

从生态学观点看,种群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一词与物种概念密切相关,从所含个体数上说,种群是物种的子集。

在遗传学和生物进化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的集合定义为物种(species)。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问答题摘抄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问答题摘抄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问答题摘抄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问答题摘抄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

(1)先由绿色植物把太阳光能变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能(化学能)。

(2)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食物网把能量逐级传递下去。

(3)能量在每一营养级都有呼吸消耗,而且,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也不可能全部转化到下一营养级中,因此,能流越来越细。

2、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小循环)和地球化学循环(大循环)的特点。

小循环:必须有生物参与,范围小、流速快、周期短。

大循环:可以无生物参与,范围大、流速慢、周期长。

小循环寓于大循环之中,没有大循环就没有小循环。

小循环对大循环也有影响,自从生物界诞生以后,许多物质的大循环都有了生物的参与。

3、简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

(1)陆地:大气二氧化碳经陆生植物光合作用进人生物体内,经过食物网内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大气。

另有一部分固定在生物体内的碳经燃烧重新返回大气。

(2)水域: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经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食物网,经过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水体。

(3)水体中二氧化碳和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扩散而相互交换,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参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残体也可沉入海底或湖底而离开生态系统碳循环。

4、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

5、简述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

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阈限而使其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时,谓之生态失调。

标志:物种数量减少,环境质量降低,生产力衰退,生物量下降。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四、问答题(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2、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3、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各有何特点,各循环类型的代表物质有哪些?五、简述题(本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对于一个物种,它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并产生影响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 Metapopulation2. Ecosystem3. Short Day Plant4. Species Frequency5. Ecotone三、问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热环境?2、试说明什么是最大可持续产量?3、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4、影响初级净生产力的因素有那些?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3.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谈谈你对其濒危原因的认识,并提出拯救该物种的建议。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演替系列和顶极群落2、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生态因子有哪些? 为什么?2、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或作用?3、海洋鱼类水分平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解决的?五、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2、举例说明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生态型与生活性2、生态幅与生态位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北方植物引种到不成功的原因是。

生态学简答题

生态学简答题

四、问答题(每题10分)1.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答: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田间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野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的,并且是第一性的。

采集数据时误差较大,而且野外条件下影响因子很多我们关注的未必就是关键性的因子,从而得出不正确结论。

实验研究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实验研究的优点是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但实验室条件不可能完全模拟野外自然状态,因此这些数据的规律在野外条件下可能不成立。

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是理论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模型研究的预测,必须通过现实来检验其预测结果是否正确,同时,也可以通过修改参数再进行模拟,使模型研究逐步逼近现实。

同样的原因,模型关注的通常也是一些因子而不是全部,结论只是近似而达不到准确。

2.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的区别是什么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定律:因子处于最小量时,可以成为生物的限制因子,同样因子过量时,也可以成为生物的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不仅估计了环境因素,还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限度。

)答:光照有日周期和年周期的变化,日照长短对生物起了信号作用,导致生物出现日节律性的与年周期性的适应性变化其中有:1)、生物的昼夜节律;2)、生物的光周期现象:1)、植物的光周期现象:a、长日照植物 b、短日照植物c、中日照植物 d、日中性植物? ?2)、动物的光周期现象:a、繁殖的光周期现象b、昆虫滞育的光周期现象c、换毛与换羽的光周期现象d、动物迁徙的光周期现象5.简述陆地上水的分布及规律答:陆地上的水分布不均匀,潮湿冷空气遇冷形成降雨,降雨是陆地上重要的降水,占绝大部分,而在高纬度地区,降雪是主要的水分来源之一。

生态学基础试题

生态学基础试题

生态学基础试题1.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它包括了对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2. 解释以下生态学概念:a)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总和,包括物种的遗传差异、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高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非常重要。

b) 共生共生是指两个或更多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能够从这种相互作用中获益的关系。

共生关系可以是互利共生、一方受益而另一方无害的共生或者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有害但另一个物种却受益的共生。

c) 氮循环氮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氮的转化过程。

它涉及氮固定、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一系列生物和化学过程。

氮是生物体合成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的重要元素,氮循环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氮平衡至关重要。

d)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职位或角色。

它包括了物种在资源利用、生境选择和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同,通过彼此的生态位差异,物种可以避免直接竞争,实现共存。

3. 解释以下生态学研究方法:a) 普查调查普查调查是一种通过野外调查和记录数据的方法来了解特定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分布和数量的技术。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采样网或陷阱、观察和记录生物体的行为等方式收集数据。

普查调查可以提供有关生态系统和物种群体变化的重要信息。

b) 功能实验功能实验是一种通过调整特定环境因素并测量结果来模拟和研究生态系统中生物体的功能反应的方法。

例如,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或光照条件来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

功能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生态系统中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c)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使用卫星或飞机等远程传感器来收集地球表面特征和数据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中可以使用遥感技术来测量和监测地表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水体等因素的变化。

遥感技术的优势是可以在大范围和长时间尺度上提供数据。

初中生物生态学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生态学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生态学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生物不属于食物链中的消费者?A. 草食动物B. 食肉动物C. 植物D. 年龄动物答案:C. 植物2.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一般是从下至上的方向,称为什么?A. 自养作用B. 营养链C. 食物网D. 群落答案:B. 营养链3. 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生态因素?A. 温度B. 光照C. 土壤类型D. 空气污染答案:D. 空气污染4. 以下哪个物质不属于生态环境的存在形式?A. 有机物B. 无机盐C. 气体D. 光线答案:D. 光线5. 生态平衡是指什么?A. 生物种类数量的稳定B.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稳定C. 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存在D. 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稳定答案:B.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稳定二、填空题1. 生态位是指一个具体物种在某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角色、职责2. 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命的______。

答案:所有地方3. 食物链中的第一环节通常是______。

答案:植物4.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了______。

答案:生态网络5.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循环通过______的作用进行。

答案:分解者三、简答题1. 解释生态位的概念,并以一个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答:生态位是指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角色和职责。

不同生物种类通过其所具备的特点和行为方式,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完成着特定的生态功能。

例如,老虎和狮子都属于食肉动物,它们的生态位是食肉动物在食物链中的消费者。

它们通过捕食其他动物,控制了食物链中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 什么是生态系统?简要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答: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类、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非生物因素(如气候、水源、土壤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是维系生态系统的基础;2)生物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网络;3)生物种群数量和组成相对稳定,维持着生态平衡;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生态学期末考试问答试题及答案
1、何谓环境?按环境的大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生态意
义如何?
环境定义: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
件的总体。

环境类型: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
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1)、宇宙环境。

指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是人类活动进入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地球邻近天体的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也有人称之为空间环境。

宇宙环境由广阔的空间和存在其中的各种天体及弥漫物质组成,它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光源和热源,为地球生物有机体带来了生机,推动了生物圈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因而,它是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源泉。

太阳辐射能的变化影响着地球环境。

例如,太阳黑子出现的数量同地球上的降雨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产生潮汐现象,并可引起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

(2)、地球环境。

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
岩石圈和生物圈,又称为全球环境。

地球环境与人类及生物的关
系尤为密切。

其中生物圈中的生物把地球上各个圈层的关系密切
地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各种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

生态学简答题及综合题

生态学简答题及综合题

1、简述环境因子的分类类型及其生态作用特点(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6)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2、试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1)整体观和综合观.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总是综合地发挥作用.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观点,他要求始终把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对待,注意其整体的生态特征.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类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2)层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是整体观和综合观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结构都是有层次的,而且这种层次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无限的.组成客观世界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对任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3)新生特性原则.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总会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特性产生.3、试述r-选择、k-选择的基本特征及其区别?4、说明演替的基本类型,论述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1)按演替的延续时间:①世纪演替:以地质年代计算时间;②长期演替:几十年~几百年;③快速演替:几年~十几年;(2)按演替的起始条件:①原生演替:起始于原生裸地;②次生演替:起始于次生裸地;(3)按基质的性质:①水生演替:始于水生环境;②旱生演替:始于陆地干旱缺水的基质;(4)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①内因性演替:由于群落本身形成的特有生境导致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而有利于新群落的替代;②外因性演替: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演替;(5)按群落代谢特征:①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导致群落生物量越来越高;②异养性演替:有机污染的水体重,演替过程,因微生物的分解而使有机物越来越少。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1. 问题一:什么是生态学?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生态过程,以及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 问题二:生态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答案: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种群生态学:研究同一物种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活历程和繁殖方式。

b) 群落生态学:研究相互作用较为紧密的不同物种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组成的生物群落。

c)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能量物质的循环。

d) 景观生态学:研究大范围地理空间中不同生态系统的格局和相互关系。

e) 全球生态学: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全球变化等方面。

3. 问题三:生态学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生态学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a) 科学意义:生态学为我们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揭示了自然界中种种现象和过程的内在规律。

b) 实践意义:生态学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 问题四: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路径是什么?答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a)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

b) 消费者:消费者通过摄取其他生物体或有机物来获取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生物能量。

c) 分解者:分解者利用有机物的残骸和排泄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释放出部分能量。

d) 营养链:能量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转化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

e) 反刍动物:反刍动物通过反刍过程进一步提高食物的能量利用效率。

5. 问题五: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答案: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和种类的丰富程度。

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 问题六: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a) 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人类提供着气候调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等一系列生态服务。

大学普通生态学问答题

大学普通生态学问答题

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计20分)1.简述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环境会产生哪些适应?答: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在低温的形态适应方面,植物的芽和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树干粗短,树皮坚厚状;内温动物出现贝格曼规律和阿伦规律的变化(1分)。

在生理方面,植物常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防冻能力;小型内温动物主要增加体内产热量来增强御寒能力和保持恒定的体温,通常是靠增加非颤抖性产热和基础代谢产热,前者作用更为重要。

内温动物还采用逆流热交换、局部异温性和适应性低体温等适应寒冷环境(1分)。

行为上的适应主要表现在迁徙和集群方面(1分)。

生物对高温的适应也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

在形态上,植物生有密绒毛和鳞片,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叶片垂直排列或折叠,树干和根茎生有木栓层等,使植物体免受热伤害;动物皮毛隔热,夏季毛色变浅,具光泽(1分)。

在生理上,植物主要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以及增强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过热;动物则适当放松恒温性,将热量贮存于体内,使体温升高,等夜间再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等方式将体内的热量释放出去(0.5分)。

在行为上,小内温动物常采用“夜出加穴居式的适应方式”,避开沙漠炎热干燥的气候。

夏眠或夏季滞育、迁移,也是动物渡过干热季节的一种适应(0.5分)。

2.何谓生态过渡带(群落交错区)?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生态过渡带是一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在这里,群落中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大(1.5分)。

生态过渡带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随着对生态过渡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上对生态过渡带已有一个大致统一的认识,即生态过渡带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1.5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

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赫克尔E. Haeckel, 1869)。

研究科学的自然历史(埃尔顿C. Elton,1927)研究生物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克什卡洛夫Кашкаров, 1954)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存活、数量及分布的意义(纳乌莫夫HayMoB, 1955, 1963)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相互作用的科学(Krebs, 1972, 1978, 1985, 1994, 2001)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E. Odum, 1953, 1959, 1971, 1983)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E. Odum, 1997 )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马世骏,1980)2.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经典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经典的生态学按组织层次(levels of organization)划分: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 ecology): 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多度和种群动态。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稳态和调节功能)。

3.简述生物因子作用的基本特点。

●通常非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相等的,而生物因子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涉及种群中一部分个体。

●生物因子对种群的影响,通常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有关。

虽然有机体与非生物因子的关系也是相互的,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更加密切和复杂。

4. 简述研究种群生态学的意义。

●指导实践有益种类的利用有害种类的防治●理论上的意义完全独立的典型的生态学分支科学5. 简述种群绝对密度测定的主要方法。

●总量调查(total count):计数某地段中全部生活的某种动物的数量。

●取样调查(sampling methods):计数种群一部分个体,然后用它估计种群整体数量。

样方法(use of quadrats)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数量。

标志重捕法(mark-recapture methods)去除取样法(removal sampling)6. 简述标志重捕法使用中的假设及这些假设受到破坏时。

●标志重捕法使用中的假设标志个体在这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非标志个体具有同样被捕的机会调查中没有迁入或迁出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7. 结果估计的负面影响。

8. 简述相对密度测定的主要方法。

●捕捉(trapping)(直接数量指标)●粪堆计数(pellet count)●鸣叫计数(call count)●皮毛收购记录(pelt records)●单位渔捞努力的鱼数或生物量(catch per unit fishing effort)●计数动物活动所遗留的痕迹9. 了解种群的4个基本参数。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10.简述种群的三种空间分布型及其判别依据。

随机型:资源分布均匀或丰富;个体间彼此独立。

聚集型:资源斑块状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

均匀型:资源分布均匀或丰富;个体间相互竞争。

11. 简述典型的集合种群应满足的四个条件。

适宜的生境以离散斑块形式存在;即使最大的局域种群也有灭绝的风险;生境斑块间的距离不能太远以致阻碍个体的迁移和定居各个局域种群的动态不能完全同步12.逻辑斯谛模型的假设。

存在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称为环境容纳量(K) 。

使种群增长率降低的影响是最简单的,即其影响随着密度上升而逐渐地、按比例地增加。

即,种群中每增加一个个体就对增长率降低产生1/K的影响,或者说,每一个个体利用了l/K的空间,若种群中有N个个体,就利用了N/K的空间,而可供继续增长的剩余空间就只有(1-N/K)了。

13. 逻辑斯谛方程生物学含义。

逻辑斯谛方程微分式的基本结构与指数增长方程相同,但增加了一个修正项(1-N/K)。

指数增长方程所描述的种群增长是无界的,或可供种群不断增长的“空间”是无限大的,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而修正项(1-N/K)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剩余空间”(residual space)或称未利用的增长机会(unutilized opportunity)。

即:种群尚未利用的,或为种群可利用的最大容纳量空间中还“剩余”的、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用的空间(或机会)。

对修正项(1-N/K)的分析如果种群数量N趋于零,那么(1-N/K)项就逼近于1,这表示几乎全部K空间尚末被利用,种群接近于指数增长,或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能充分地实现。

如果种群数量N趋向于K,那么(1-N/K)项就逼近于零,这表示几乎全部K空间已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不能实现。

当种群数量N,由零逐渐地增加到K,(1-N/K)项则由1逐渐地下降为零,这表示种群增长的“剩余空间”逐渐变小,种群潜在最大增长的可实现程度逐渐降低;并且,种群数量每增加一个个体,这种抑制性定量就是l/K。

这种抑制性影响称为拥挤效应或环境阻力。

14. 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五个时期。

A 开始期B 加速期C 转捩期D 减速期E 饱和期15.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评价。

一定条件下,自然种群在短期中可以出现逻辑斯谛增长,甚至指数增长;逻辑斯谛增长以后,种群稳定在K值,对于这方面,没有充分的证据。

相反,种群达到K值后仍有数量变动;“J”型和“S”型种群增长只能代表2种典型情况;提供了有关种群增长的某些机制;没有考虑时滞对种群增长的影响;16. 气候学派早期的主要观点。

●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强烈影响;●种群的数量大发生与天气条件的变化明显相关;●强调种群数量的变动,否认稳定性。

17. 自动调节学派的三个共同特点。

自动调节学派强调种群调节的内源性因素;注重种群内个体质的差异。

种群密度自身影响本种群各种特征和参数。

种群的自动调节学说是建立在种群内部的负反馈理论的基础上。

种群自动调节是各物种所具有的适应性特征,它对于种内成员整体来说,能带来进化上的利益。

18. 简述温·爱德华(Wyune-Edwards)学说的主要内容。

社群等级和领域性等社群行为限制了生境中的动物数量,把剩余的个体从适宜生境排挤出去,使之成为“游荡的储存者”(floating reservior)或者剩余部分(surplus)。

这部分个体不能进行繁殖,或者繁殖行为受到具领域者的限制,或者缺乏营巢繁殖场所。

这部分个体由于缺乏保护条件,也最容易受捕食、疾病、不良天气条件所侵害,死亡率较高。

种群的上述社群行为限制了种群的增长,并且这种作用是密度制约的。

对行为调节学说的批评:在鸟类方面,与Lack的观点针锋相对;群体选择论的反对者认为选择都是通过个体而进行的。

19. 对内分泌调节学说的批评主要有那些方面?笼养密度在自然条件下不大可能达到;野外调查结果不十分一致;仅适用于兽类,对其它类群是否适用还不清楚;是否错误的将已经死亡的个体(而不是死亡前的个体)作为采血对象;密度的影响往往具有时滞。

20. 种群调节与种群限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限制过程使种群数量减少或不致出现过渡上升;调节过程是当种群偏离平衡密度时使种群回到平衡密度。

气候学派讨论的是种群限制和限制因素问题;生物学派讨论的是种群调节和调节因素问题。

21. 自然选择模型预测的步骤。

t世代各基因型的个体数量;各基因型个体存活到交配时的数量;t+1世代各基因型个体总数的估算;t+1世代A1和A2基因的总数的估算;t+1世代基因库中A1和A2基因频率的估算。

22. 试比较两种进化动力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23. 关于遗传变异进化动力的假说。

中性说:认为遗传变异完全是突变和遗传漂变的结果,不包括自然选择。

筛选说:认为遗传变异是突变、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联合结果。

平衡选择说:认为遗传变异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4. 简要介绍三种自然选择的类型。

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分裂选择:25. 地理物种形成学说的三个步骤。

地理隔离;独立进化;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26. 试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优缺点。

●r-对策的优缺点:优点:生殖率高,发育速度快,世代时间短,因此,种群在数量较低时,可以迅速恢复到较高的水平;后代数量多,通常具有较大的扩散迁移能力,可迅速离开恶化的环境,在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因此,常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由于高死亡率、高运动性和连续面临新环境,可能使其成为物种形成的新源泉。

缺点:死亡率高、竞争力弱、缺乏对后代的关怀,高的瞬时增长率必然导致种群的不稳定性,因此,种群的密度经常激烈变动。

●K-对策的优缺点:优点:种群的数量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此值,因此,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小;具有个体大和竞争能力强等特征,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得胜利。

缺点:由于r值较低,种群一旦遇到偶然的灾难,种群恢复困难,有可能灭绝。

27. 物种形成的三种方式。

异域性物种形成(allopatric speciation );邻域性物种形成(parapatric speciation );同域性物种形成(symptric speciation )。

28.成为自然选择单位的要素。

这种单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新产生的单位数超过其替代的需要;它们的存活决定于某些具有遗传传递机制的特征。

29. 性选择的特点。

性选择与为了获得资源而进行的生存竞争无关;竞争的结果不是使失败的个体死亡,而是使其繁殖较少或者不繁殖;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有性选择;性选择中,通常最强壮的雄性最适应其生存环境,它们留下的后代最多。

30. 集群反捕食对策的优点。

●集群以抵御天敌不易被捕食者发现及时发现捕食者集体防御减轻捕食压力:稀释效应(dilution effect)报警信号和报警鸣叫隐蔽(crypsis):动物通过伪装使得自己身体与背景环境相接近,使得自己不易被捕食者发现保护色行为伪装警戒色拟态31. 迁移的生物学意义。

●1、防止近亲繁殖;2、使种群适应有季节性不宜气候条件的地区;3、维持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性分布区的种群;4、扩大种群分布区;5、保持种群稳定。

32. 雌雄繁殖策略。

●雄性繁殖策略:通过与多个雌性交配而增加其繁殖的成功。

●雌性繁殖策略:选择具有好的资源或好的基因的配偶,使子代具有性的吸引力,尽快地生殖并培育后代。

33. 多配偶制(pologamy)的主要类型。

●一雄多雌(polygyny)保卫资源型一雄多雌;保卫雌性型一雄多雌;雄性优势型一雄多雌——艾草榛鸡的求偶集会(le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