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上海专家共识(研究运用)
癌痛诊治专家共识
非创伤的 缓/控释药 物为首选
指导患 者正确
服药
强阿片类 药物的使 用是关键
提高患者 依从性
38
门诊患者的管理
• 首次随访
• 注重疼痛程度、性质、部位的评估 • 爆发痛的处理
• 再次随访
• 注重疼痛的评估 • 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及处理方法 • 爆发痛的处理 • 鼓励患者记录疼痛日记或随笔
• 疼痛加重、爆发痛
组织损伤和心理
一种与实际的或者潜在的 组织损伤,或者与这种损 伤的描述有关的一种令人 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 包括了感觉、情感、认知 和社会成分的痛苦体验
认知和社会功能
4
癌痛管理的目标:4A
• 优化镇痛 (optimize Analgesia) • 优化日常生活 (optimiz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 使药物不良反应最小化 (minimize Adverse effects) • 避免不恰当给药 (avoid Aberrant drug taking)
36
内容概要
一.癌痛定义的扩展延伸和癌痛管理的目标 二.癌痛评估 “常规、量化、全面、动态” 原则的细化 三.癌痛的及早治疗原则 四.药物治疗新进展 五.神经病理性疼痛与辅助镇痛药物 六.加强门诊癌痛患者的管理 七.癌痛的多学科治疗
37
门诊患者的管理
住院管理 与居家管 理的桥梁
定期 随访
门诊癌 痛管理
31
神经病理性疼痛
32
神经病理性疼痛:辅助镇痛药物
• 减少不良反应或者增加疗效 • 常用于辅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骨痛、内脏痛 • 低剂量起始,个体化给药 • 4-8天内见效
• 常用的辅助药物包括:抗惊厥类药、抗抑郁类药、糖皮质激素、 双膦酸盐、局部麻醉药等
体外冲击波疗法临床应用中国疼痛学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此外,共识还指出,对于某些特殊部 位如眼睛、睾丸等敏感区域,需特别
注意安全性问题。
03
临床应用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 疾病,表现为肌肉和筋膜的疼痛、僵硬和 功能障碍。体外冲击波疗法可以有效地缓 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改善局 部血液供应,促进炎症消退。
VS
治疗效果
体外冲击波疗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 疗效果已经得到多项研究的证实,总体有 效率在70%-80%之间。对于常规保守治 疗方法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体外冲击 波疗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表现为关节软骨的磨损和破坏,以及周围 骨质增生。体外冲击波疗法可以刺激软骨细胞的再生和减轻炎症,改善关节 功能,缓解疼痛。
近年来,ESWT在多种疼痛性疾 病治疗中广泛应用,取得一定
疗效。
共识的意义和目的
为规范和指导ESWT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对ESWT在疼痛学领域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 、疗效评估等进行系统总结。
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成果,对ESWT在疼痛学领 域的应用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专家共识,提高临床医生对ESWT的认识和操作 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疼痛治疗方法。
02
共识内容解读
体外冲击波疗法概述
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利用高能 冲击波作用于疼痛部位,以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和改善 功能。
体外冲击波疗法可用于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如肌筋膜疼痛 综合征、骨关节炎、神经痛等,具有安全、有效、便捷等特 点。
疼痛评估量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疼痛评估量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
版)
多维度疼痛综合评估量表是对患者疼痛强度、疼痛类型、疼痛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是一种综合性评估量表。
多维度疼痛综合评估量表在评估疼痛时,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包括疼痛的强度、疼痛的性质、疼痛的影响等,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疼痛情况。
但是,多维度疼痛综合评估量表评估时间较长,需要患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临床中使用较少。
3、神经病理性疼痛筛查专用量表
神经病理性疼痛筛查专用量表是专门用于筛查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评估量表。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疼痛,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发性硬化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筛查专用量表可以快速筛查出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国本土化疼痛量表编制的意义
中国本土化疼痛量表的编制对于中国的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本土化疼痛量表的编制可以更好地适应中国患者的文化背景和临床特点,提高疼痛评估的准
确性和信效度。
其次,中国本土化疼痛量表的编制可以促进国内疼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国内疼痛领域的国际地位。
最后,中国本土化疼痛量表的编制可以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疼痛评估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中国本土化疼痛量表的编制是中国疼痛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指南与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共识一、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
虽然国内外已有LDH诊疗相关的指南或共识发表[1~4],但临床上尚缺少一个系统介绍LDH 诊疗的指南或共识。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专门组织本领域专家,通过查阅文献、征求建议,反复讨论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
临床医师在参照专家共识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对LDH 病人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诊疗管理策略。
二、定义LDH 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单独或者连同纤维环、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三、流行病学LDH 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成年人。
至少95% 的LDH 发生于L4-5 和L5-S1[5]。
国外相关研究显示LDH 发病率大约2% ~3%,而35 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约4.8%,女性约2.5% [6]。
四、病因1. 退行性改变 2. 损伤 3. 腰骶先天异常 4. 遗传因素 5. 其它因素五、发病机制1. 椎间盘退变 2. 机械应力损伤 3. 免疫炎症 4. 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六、临床表现(见表1)1. 症状(1)腰痛:腰痛常为首发症状。
疼痛一般在腰骶部,大多为酸胀痛,可放射到臀部,反复发作,久坐、久站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2)下肢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站立、行走、打喷嚏或咳嗽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可缓解,严重者可伴相应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异常或麻木。
(3)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脱垂或游离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双下肢及会阴部疼痛、感觉减退或麻木,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
2. 体征(1)一般体征:腰椎侧凸,跛行。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下)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下)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2015-06-03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其人群患病率为182人/10万,年发病率为3~5人/10万,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年龄在28~89岁,70%~80%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上,高峰年龄在48~59岁。
但是,WHO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三叉神经痛正趋向年轻化,人群患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和社交,也增加了医疗支出。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射频热凝、半月节球囊压迫、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微血管减压手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非主流的治疗方法也在应用,再加上不同地区医疗技术水平之间的差异,许多患者至今不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
因此,编写三叉神经痛诊疗专家共识,规范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选择,提升总体治疗效果,是有益于广大患者的必然选择。
我们期待分享更多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智慧,也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借鉴和吸收近年来已经报道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力求使专家共识既符合现代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也能最大限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尤其适合于治疗初发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但药物治疗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不确切。
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A级证据,强烈推荐)。
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有效(B级证据,推荐)。
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匹莫齐特可以考虑用于辅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C级证据)。
其他用于镇痛的药物(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疗效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卡马西平(200~1 200 mg/d)和奥卡西平(600~1 800 mg/d)。
术后疼痛专家共识
口服 注射用
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 氯诺昔康
氯诺昔康、酮洛酸、氟比洛芬酯
塞来昔布 帕瑞昔布
备注
• 原则上所有NSAIDs药物均可用于可口服患者的术后轻-中度疼 痛的镇痛
• 或在术前、手术结束后即刻服用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组成部分
NSAIDs常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血小板功能 消化道损伤 肾脏损伤 心血管副作用
脉搏血氧饱和 度(%)
体 温(℃)
VAS镇痛评分(0-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静息
运动 镇静状态评分(0-3)
副作用
恶心
呕吐
瘙痒
尿潴留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注:镇静水平:0分=清醒;1分=呼之睁眼;2分=摇能睁眼;3分=不能唤醒 ;恶心、呕吐、瘙痒:VAS法评为0-10分,1-3为 轻度;4-7为中度;7以上为重度;运动障碍评分:O= 无,可抬腿;1=可屈膝,轻度抬腿;2=可弯脚趾 ; 感觉障碍:感觉消失、感觉减退、痛觉高敏、痛觉异常
的阿片节俭作用 • 大手术后PCA停用后,残留痛的镇痛 • 术前给药,发挥术前抗炎和抑制超敏作用
• NSAIDs药物均有“封顶”效应,故不应超量给药 • 缓慢静脉滴注不易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给予负荷量 • 此类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故不同时使用两种药物,
但同类药物中,一种药物效果不佳,可能另外一种药物仍 有较好作用
手术损伤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能触发多条有害脊髓反射弧,使膈神经兴奋的脊髓反射性抑 制,引起术后肺功能降低,特别是上腹部和胸部手术后;疼痛导致呼吸浅快、呼吸辅助肌僵 硬致通气量减少、无法有力地咳嗽,无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
导致胃肠蠕动的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延迟
癌症相关性疼痛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癌症相关性疼痛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CCRP)定义为由癌症原发或转移,或癌症治疗所引起的疼痛(以下简称癌痛)o不同癌症病人、癌症的不同阶段,其疼痛的病因、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疼痛评估是治疗癌痛的首要环节,准确全面的疼痛评估对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因规范化癌痛评估体系的缺乏,影响了癌痛病人的治疗效果。
一、癌痛评估概述癌痛评估是癌痛获得合理、有效治疗的前提,必须做到〃首诊评估〃,同时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评估原则。
通过评估做出疼痛诊断,包括疼痛强度(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病因(肿瘤、肿瘤治疗、肿瘤无关)和疼痛机制及类型(癌症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骨转移癌痛、癌性内脏痛和爆发痛λ(-)首诊评估首次接诊癌症病人时必须筛查和评估疼痛。
医护人员要主动询问病人的疼痛病史,相信病人的主诉,鼓励病人充分讲述疼痛的相关感受。
(二)癌痛评估原则1 .常规评估医护人员对癌症病人进行每日1次疼痛评估。
2 .量化评估采用疼痛强度评估量表,量化并记录病人描述的疼痛强度。
3 .全面评估对癌症病人的疼痛情况和相关病情做出全面系统地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和类型、疼痛发作情况、治疗疼痛情况、重要器官功能、心理和精神状态、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
4 .动态评估持续动态监测、评估癌症病人的疼痛变化情况,包括疼痛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转归等,有利于滴定和调整镇痛方案。
(三)癌痛评估内容1 .疼痛情况(1)疼痛强度:采用单维度评估工具评估疼痛强度,包括当前的疼痛,过去24小时的平均疼痛、最严重和最轻微的疼痛,以及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疼痛等。
疼痛强度评估既是制订治疗方案的依据,更是评价治疗效果的基本手段。
(2)疼痛部位:可能有多个疼痛部位,应评估不同疼痛部位的疼痛强度。
(3)疼痛性质:躯体伤害感受性疼痛为定位明确的钝痛、酸痛、胀痛或锐痛等;内脏伤害感受性疼痛表现为定位模糊的弥漫性疼痛、绞痛,伴或不伴牵涉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多数局限在特定的神经支配范围,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等。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一、手术后疼痛及对集体的影响二、疼痛的评估(一)疼痛强度评分法(二)治疗效果的评估应定期评价药物或治疗方法疗效和副反应,并据此作相应调整。
在疼痛治疗结束后应由患者评估满意度。
原则包括:①评估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强度,只有运动时疼痛减轻才能保证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最大恢复。
②在疼痛未稳定控制时,应反复评估每次药物治疗/方法干预后的效果。
原则上静脉给药后5~15min、口服用药后1h,药物达最大作用是应评估治疗效果;对于PCA患者应该了解无效按压次数、是否寻求其他镇痛药物。
③疼痛和对治疗的反应包括副作用均应清楚地记录在表上。
④对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尤其是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发热)应立即评估,同时对可能的切口裂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情况作出新的诊断和治疗。
⑤疼痛治疗结束时应由患者对医护人员处理疼痛的满意度,及对整体疼痛处理的满意度分别作出评估。
可采用V AS评分,“0”为十分满意。
“10”为不满意。
评估疼痛定时进行,作为术后镇痛治疗小组的一项常规工作,如能绘制出疼痛缓解曲线图,能更好记录患者的疼痛和镇痛过程。
三、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一)目标急性疼痛管理的目标是要达到:①最大程度的镇痛(术后即刻镇痛,无镇痛空白期;持续镇痛;避免或迅速制止突发性疼痛;防止转为慢性痛)。
②最小的不良反应(无难以耐受的副作用)。
③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不但安静时无痛,还应达到运动时镇痛)。
④最好的生活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二)管理模式和运作术后疼痛处理应作为麻醉科工作的一部分,定期研究并有专人观察镇痛效应和处理不良反应。
有条件的可成立全院性或麻醉科为主,包括外科主治医师和护士参加的急性疼痛管理组(Acute Pain Service, APS)。
工作范围包括:①治疗术后痛、创伤痛和分娩痛;②推广术后镇痛必要性的教育和疼痛评估方法;③提高手术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④降低术后并发症。
(三)疼痛病人的监护指定专门的或参与疼痛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记录病人镇痛前后生命体征改变、镇痛效果、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和结果。
2023版胸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上海专家共识(全文)
2023版胸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上海专
家共识(全文)
背景
胸外科手术后的术后疼痛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
为了提
高患者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水平,上海专家组在2023年共同制定
了以下胸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共识。
共识内容
1. 疼痛评估:术后疼痛评估应准确、及时进行,包括疼痛程度、性质、部位等。
2. 基础镇痛治疗:通过基础镇痛治疗,如局麻药物、非双重抗
生素等,减轻术后疼痛。
3. 定期复评:对术后疼痛的复评应及时进行,根据患者的疼痛
程度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 多模式镇痛:结合多种治疗方法,如镇痛药物、物理疗法等,实施多模式镇痛,以提高疼痛控制效果。
5. 主动防治并发症:术后疼痛管理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如
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
6. 患教和患者满意度评估:通过患者教育和满意度评估,提升疼痛管理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结论
该共识对于胸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提供了一系列指导,包括疼痛评估、基础镇痛治疗、复评、多模式镇痛、并发症防治以及患者教育与满意度评估。
它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上海专家组. 2023版胸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上海专家共识. 上海医学,2023,45(3): 108-112.。
老年患者慢性关节炎疼痛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完整版)
老年患者慢性关节炎疼痛管理中国专家共
识(2023完整版)
背景
老年患者慢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该领域需要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目标
本专家共识的目标是提供针对老年患者慢性关节炎疼痛的管理策略,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疗和缓解疼痛。
方法
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和文献综述,我们综合了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得出以下共识。
主要内容
1. 诊断和评估:
- 医生应注意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估。
- 关节炎的诊断应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存在,并排除其他引起关节疼痛的可能性。
2. 非药物治疗:
- 物理疗法,如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改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 体重管理、健康饮食和劳逸结合对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管理也很重要。
3. 药物治疗:
- 首选药物治疗包括非处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局部外用药。
- 对于疼痛程度较重或NSAIDs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强效的非甾体抗炎药或其他止痛药。
- 长期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
4. 手术治疗:
- 对于关节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通过非手术治疗控制疼痛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选择。
5. 康复和自我管理:
- 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减轻疼痛。
- 患者应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包括适当的锻炼和关注身体健康。
结论
老年患者慢性关节炎疼痛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供了针对老年患
者慢性关节炎疼痛的管理策略,帮助医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提
升患者生活质量。
该共识将随着研究进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4疼痛评估量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2024疼痛评估量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摘要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趋严重,疼痛患者数量呈现井喷式态势。
社会对疼痛预防、治疗和控制的需求日益增长,给疼痛界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一项极富时代性的挑战。
患者、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该如何正确判断疼痛类型、评估疼痛强度及其影响是解决疼痛问题的关键所在。
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尚无一种专家认可的中国本土的疼痛量表,中国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目前还在依赖外文疼痛量表的中文翻译版开展相关工作。
本共识对现阶段中国大陆地区常用且国际认可的14种疼痛哑表中文翻译版进行了总结,并由16名中国疼痛专家就量表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现状进行了评估。
大部分专家认为现阶段在评估中国人群的疼痛问题时应参选上述哑表。
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正确地诊疗以及精准地评估疼痛对中国患者的身心影响,亟待中国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联手编制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疼痛量表。
这套哑表的编制将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与情绪体验。
自1979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提出上述定义以来,专家曾针对该定义反复进行讨论,也曾有专家提出将疼痛的定义更新为“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多维度的痛苦体验”,以此强调认知和社会因素对疼痛感知的影响。
2018年9月,IASP经过广泛征集国际疼痛学专家意见后决定保持1979年IASP的疼痛定义不变;但增加相应的注解,首先强调疼痛与伤害性感受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后者更适用于动物),其次说明语言是表达痛苦的方式之一,但不是评估疼痛的必要条件。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慢性疼痛的发病率直线上升,慢性疼痛巳经成为全世界特别是中国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医学问题。
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会受到生理、心理,个人经历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个体对疼痛的理解和认知也存在差异。
因此,正确客观地评估疼痛,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以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都十分关键。
镇痛专家共识
阿片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及处理
(3)肌僵直、肌阵挛和惊厥 肌僵直主 要是胸壁和腹壁肌肉僵直,见于迅速静脉给予阿 片类药物以及长期治疗,尤其是大剂量长期治疗 时。使用肌松药,阿片受体拮抗药可使之消除。 肌阵挛通常是轻度和自限性的,在困倦和轻度 睡眠状态下更容易发作,偶有持续全身发作呈惊 厥状态。阿片受体拮抗药对阿片类药物引起的惊 厥有拮抗作用,但对哌替啶所引起的惊厥作用较 弱。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巴氯芬 (Baclofen)或丹曲洛林(Dantrium)等中枢性 肌松剂。
氟比洛芬 酯
50-200
15
8
帕瑞昔布
40-80
7-13
12
Im/iv:首次剂量40mg,随后 40mg/q12h,连续用药不超过3d
有关COX抑制剂
血小板上仅有COX1受体,阿斯匹林是特异
性的COX1受体抑制剂,导致血小板功能不 可逆性改变,可造成术中出血增加。 其他非选择性的NSAIDs药物导致血小板可 逆性改变,术前停药1次,血小板功能可恢 复。 选择性COX2抑制药不影响血小板功能。 所有非选择性NSAIDs药物和选择性COX2抑 制药都影响肾功能。
五 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
(一)全身给药 1、口服给药 2、肌肉注射给药 3、静脉注射给药 (1)单次或间断静脉注 射给药 (2)持续静脉注射给药 (二)局部给药 1、局部浸润 局部浸润简单易行,适用于 浅表或小切口手术
适用于相应神经丛、神 经干支配区域的术后镇痛。例如肋间神经阻滞、 上肢神经阻滞(臂丛)、椎旁神经阻滞、下肢神 经阻滞(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和腘窝)等, 由于病人可保持清醒,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 特别适于老年、接收抗凝治疗病人和心血管功能 代偿不良者。使用导管留置持续给药,可以获得 长时间的镇痛效果。神经电刺激器和超声引导下 的神经阻滞术可提高导管留置的精确性。
2020版:射频治疗技术疼痛科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射频治疗技术疼痛科专家共识(全文)射频治疗技术是通过专用设备和穿刺针精确输出超高频无线电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起到热凝固、切割或神经调节作用,从而治疗疼痛疾病。
该微创治疗方法分为标准射频(热凝)模式和脉冲射频模式。
自19世纪开始已有使用电流损伤神经系统的动物实验,到20世纪中叶制造出第一台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射频发生器[1],使射频治疗技术付诸临床应用。
1997年荷兰医师Sluijter和工程师Rittman首先提出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技术[2],因其不毁损神经,不出现神经热离断所造成的感觉减退、酸痛、灼痛和运动障碍,又具有显著疗效,因而在疼痛疾病治疗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是对传统的射频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补充。
经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射频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治疗多种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手段。
射频治疗技术在疼痛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研究发展空间,目前,已在各级医院广为应用。
为明确射频治疗技术在疼痛治疗领域应用的特点、优势与不足,进一步规范其在疼痛治疗领域的应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特别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制定了本共识。
一、射频治疗基本原理射频治疗仪产生射频电流,此电流在置于患处的工作电极尖端与置于其他部位的弥散电极之间通过身体组织构成回路。
射频电流流过组织,产生不断变化的电场,电场对组织中的电解质离子产生作用力,使其以很快的速度前后移动。
离子流在组织内的摩擦和撞击产生磁场/热量,在组织内表现为场效应/热效应[3]。
射频电极尖端的温度传感器实时将治疗区域的温度回传给射频治疗仪,当治疗区域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射频仪会自动调节电流强度以保持工作区域的温度,避免产生波动,达到治疗目的[4]。
在射频治疗中究竟是射频电流的场效应还是温度的热效应决定了射频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
早期射频使用的是直流电,其所产生的治疗作用主要是源于人体组织电阻耗能而转化的热能。
急诊创伤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创伤疼痛的评估及处理原则
• 创伤疼痛评估及处理的总原则是简单易行、迅速快捷和 安全有效,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迅速降低 疼痛程度。
• 救治早期,在缺乏专业人员的情况下,切忌为追求所谓 完善镇痛而实施复杂的“大而全或小而全”的镇痛方案 。
推荐意见: • 意识障碍患者使用静脉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是较为安
全有效的。
急诊创伤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如何进行镇痛 ?
大部分镇痛药物都需要经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对于 此类创伤患者,需减少吗啡、芬太尼、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 量,延长用药间隔时间。避免使用哌替啶、乙酰氨基酚等可 能引起药物蓄积或加重肝肾功能损伤的药物。
• 推荐意见:创伤疼痛患者应早期进行镇痛处理。
创伤患者的疼痛评估方式
• 数字评价量表(NRS) • 视觉模拟量表(VAS) •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估意识障碍患者疼痛
。 推荐意见:创伤患者可采用NRS/VA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 。
推荐意见 :意识障碍患者可以采用CPOT评分。
成人创伤患者疼痛评估及处理
急诊创伤疼痛管理 专家共识
前言
疼痛是创伤救治早期就需要面临的突出问 题之一。尽早进行镇痛干预,有效缓解疼痛,对 保持减轻伤病员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避免急 性疼痛慢性化、促进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创伤疼痛的特点
• 创伤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主要特点有: 1. 发生率高 2. 发生速度快 3. 程度重 4. 管理难度大
创伤患者镇痛是否影响凝血功能?
推荐意见:药物镇痛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小结
创伤疼痛管理是创伤救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 在现场、转运及早期治疗阶段,必须因地、因伤实施及时、 安全且有效的镇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应用
77
以羟考酮缓释片为背景滴定方法
张力,浅析缓释药物背景的滴定方案[N]中国医学论坛
报.2014:A10
专业应用
88
奥施康定®:双相释放
羟考酮
快速起效
羟考酮
持续起效
AcroContinTM技术
奥施康定®
专业应用
99
奥施康定滴定的条件与优势
》口服原则——口服首选
》时效原则——一小时达峰
》剂量原则——即释部分剂量符合NCCN指南
两种阿片类药物联用对于患有晚期癌症合并 心脏衰竭、肥胖及严重哮喘等疾病的患者, 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对于居家的癌痛患 者,处方两种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带来剂量调 整困难、不良反应来源难以判断问题
专业应用
55
3.阿片类药物的维持治疗和停药
在维持治疗过程中一般使用缓释剂型阿片类药物 的短效剂型进行解救治疗,为日剂量的10%~20%。 如需要减少或停用阿片类药物,则采用逐渐减量 法,日剂量每天减少10%~25%。随着阿片类药物 日剂量减少,递减的频率减慢,以免出现阿片类 药物戒断症状的出现。直到日剂量相当于30mg口 服吗啡的药量,继续服用两天即可停药
专业应用
13 13
有奖竞答
1.2017上海癌痛诊疗专家共识推荐的以羟考酮缓释片滴定 方案中,羟考酮的背景用量是 ( )mg
A.5-10 B.10-20 C.20-30 D.30-40
专业应用
14 14
有奖竞答
2.不推荐贴剂用于(
)患者
阿片类药物未耐受
专业应用
15 15
有奖竞答
3. 奥施康定 — 即释成分, —缓释成分,一小时达峰,滴定更方便
专业应用
66
4.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
根据《欧洲癌痛阿片类药物镇痛指南》,吗 啡、羟考酮与氢吗啡酮的短效和长效制剂均可 用于滴定。刘勇等进行的Meta分析比较了羟考 酮缓释片与吗啡即释片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滴 定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使用羟考酮缓 释片进行滴定,1h、4h、24h、疼痛缓解率均 优于吗啡即释片
》等效原则——与吗啡具有同等镇痛效果
》方便原则——快捷简便,简化程序,符合国情
专业应用
10 10
5. 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换算
换用另一种阿片类药物,仍需要仔细观察病 情,并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所有非甾体类 抗炎药的每日最大剂量,大约可换算为 5~10mg口服吗啡,复方剂型理论上不能直接 转换,需要重新滴定
专业应用
22
强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更新
药物选择
不推荐联 合
维持治疗 与停药
滴定
剂量换算
不良反应 处理
专业应用
33
1.阿片类药物的选择
在选择强阿片类药物起始剂量时,应区分阿片类 药物的不耐受患者和阿片类药物耐受患者;不推 荐贴剂用于阿片类药物不耐受患者 2016NCCN
专业应用
44
2.不推荐两种阿片类药物联合治疗癌痛
38%
62%
专业应用
16 16
专业应用
17 17
专业应用
11 11
5.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换算Fra bibliotek专业应用
12 12
6.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
便秘是最常见和最棘手的不良反应,如果便秘持 续存在,应重新评估便秘的原因和严重程度,排 除肠梗阻和高钙血症,并评估其它有可能引起便 秘药物影响。如果缓泻剂无效,推荐使用甲基纳 曲酮;其他的二线治疗药物包括鲁比前列酮和纳 洛西酮,以及利那洛肽
2017癌症疼痛诊疗上海专家共识
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专业应用
11
目录
1.癌痛定义的扩展延伸和癌痛管理目标 2.癌痛评估“常规、量化、全面、动态”原则的细化 3.癌痛的及早治疗原则 4.药物治疗新进展
5.强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更新
6.神经病理性疼痛与辅助镇痛药物 7.加强门诊癌痛患者管理 8.癌痛的多学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