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新闻报道)
陕西旅游资源分类
人造景观 博物馆 滑雪 展览馆 购物街区 工业旅游 现代建筑
影视基地 农业旅游 主题公园 水族馆 农家乐 街道 民俗村 度假村 植物园
景区级别 1A 景区 2A 景区 3A 景区 4A 景区 5A 景区
陕西,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是中国的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省会西安市, 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地理坐标处于东经 105°29′~111°15′,北纬 31°42′~39°35′之间。面积约 21 万平方千米, 人口 3733 万,下辖 10 个地级市。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 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 要枢纽。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 为“陕西”。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 “秦”。
南沙河风 乾坤湾
森林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
草原和牧场 乡野
野生动物栖息地 (47)
神河源神田草原 关山草原 关山牧场 辋川
秦岭野生动物园
气候较好,适宜
遗址遗迹
建筑与设施 旅游商品 人文活动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半坡遗址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 延安革命遗址 丰镐遗址 阿房宫遗址 汉长
遗址遗迹
安城遗址 大明宫遗址 半坡遗址
秦公一号大墓 宝鸡炎帝陵 黄土民俗 村 蔡文姬墓 午子山 薛家寨
• 陕西 5A 景区
• 陕西 4A 景区
西安市秦始皇兵俑博物馆 西安市华清池景区 延安市黄帝陵景区 华山 大唐芙蓉园 大雁塔 曲江寒窑遗址公园
• 西部兰花生态园 西安城墙+观
光车
照金香山 太白山滑
雪场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太白龙凤山 金丝大峡谷国家
2018年陕西公务员省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中公版】
【导语】2018年陕西公务员笔试已于4⽉21⽇举⾏,⽆忧考在考后从络整理了2018年陕西公务员省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供考⽣们参考学习!想要第⼀时间了解陕西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合格分数线等最新资讯,敬请关注!相关推荐:1.厕所是⼈类⽣活的必需空间,也是社会⽂明程度的⼀⾯镜⼦,长此以来,我国厕所存在供给不⾜……它既是设施⾰命,更是观念⾰命。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但⾄今还需解决的难题。
有的⼩镇推⾏以商养厕模式,厕所与相对应商业门⾯“*”起来……培育厕所产业链,许多⼩镇新建和改建厕所严格落实……基本实现……的⽬标。
2.通常⽽⾔,概念都是美好的,但现实总是差那么⼀点点,特⾊⼩镇不是“镇”……也不是简单的“产业园+风景区+博物馆或学校”式的“⼤拼盘”。
谈起陕西的特⾊⼩镇……把特⾊⼩镇变成了旅游⼩镇。
⽕热的特⾊⼩镇建设,正成为⼀些房地产企业新的“掘⾦点”。
顶着特⾊⼩镇的名头,⼟地价格⾃然⽽然降了下来,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向政府拿地的成本相对较低。
然⽽地拿到⼿了,“特⾊产业”则很可能名存实亡。
特⾊⼩镇的整体运营本可以成为独⽴存在的闭环,然⽽,“房地产化”的特⾊⼩镇很可能导致企业在盈利后放弃经营管理,⼈的流失造成⼩镇的“空壳化”,最终只剩下⾼额的⼟地成本,特⾊⼩镇也就违背初衷、名存实亡了。
不过特⾊⼩镇的建设也不能完全脱离房地产企业。
有分析指出,特⾊⼩镇的房地产开发主要是要成为:就业者与本地居民的第⼀居所、⼤城市与周末旅游居住的第⼆居所以及养⽼与度假居住的第三居所等。
3.被誉为“东⽅古瓷艺术活化⽯”的C镇位于黄⼠⾼原与关中平原交界的陕西省某市,是中国古代名窑耀州窑的发祥地之⼀,也是耀州窑遗存“炉⽕千年不绝”的烧造基地。
漫步⼩镇,古风瓷韵随处可见。
古窑场历历在⽬,古瓷⽚俯拾皆是。
当地⼈深谙废物回收利⽤之道,⽤废弃的匣钵、残破的缸瓮垒起状如蜂房的罐罐院墙,⼜⽤残碎瓷⽚装点出各⾊图案来铺设乡间⼩道。
就连烟囱上、房顶上、树上,都⽤陶壶陶杯陶碗装饰。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开展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认定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开展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认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文物局•【公布日期】2017.06.09•【字号】陕建发〔2017〕239号•【施行日期】2017.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关于开展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认定工作的通知陕建发〔2017〕239号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局、文物局,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文物局,韩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物局:经省政府同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决定开展首批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认定工作。
现就申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工作组织程序1.申报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由县(区)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设区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后,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省文物局。
2.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省文物局收到申请后,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对各地上报的材料进行评议,并组织省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进行实地考察,选出符合条件的镇、村和街区,并提出评议意见,报省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组进行审定。
3.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文物局将入选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街区名单附专家组评审意见,按程序报省人民政府核准公布。
二、申报条件按照《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试行)》和《陕西省历史文化街区认定办法(试行)》(附后)的标准要求确定申报名单。
三、申报材料要求(一)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材料要求1.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表。
2.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请报告。
内容包括概述申报镇、村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村镇规模、水陆交通以及社会、经济和建设等状况;着重说明历史传统建筑群及其相关环境的原貌保存度、历史年代、现状规模、空间分布以及价值特色等情况;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清单;已有的省内、外知名专家评价意见等。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最全版)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人民政府“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是加快推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
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一篇努力实现追赶超越全面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和经验,科学审视省情特征,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客观研判环境变化,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努力实现新跨越。
第一章 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主动适应新常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陕西稳步迈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经济总量达到1.82万亿元,位次前移至全国第15位,人均生产总值7721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8万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财政总收入3301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翻了一番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 2.6万亿元,是“十一五”的2.25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预计达到87.38%,五年提高17.6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陕西本色”,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产业结构得到新优化。
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粮食生产实现12连丰,苹果、猕猴桃产量全国第一。
能源化工高端化步伐加快,延长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中煤榆横60万吨煤制烯烃、未来能源100万吨煤制油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运,新增煤油气产量1.21亿吨、720万吨和192亿立方米。
非能源工业增速连续4年高于能源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10%,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倍,物流、文化、金融成为支柱产业。
杨忠武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杨忠武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是春节收假第一天,过了个年,大家看起来精神了很多。
在这里,我代表局党组,向春节期间值班的同志表示感谢和问候,大家辛苦了!刚刚过去的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旅游行业大力实施“2336”发展思路,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旅游业保持了全面跃升势头,国际吸引力显著增强、国内影响力持续扩大、省内贡献力稳步提升、发展支撑力不断加强。
全年接待境内外旅游者3.32亿人次,同比增长16.5%,旅游总收入2521.4亿元,增长18.1%;全省在建、新建旅游重点项目330多个,完成投资410多亿元,分别增长11.1%、21.2%;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全省5A级景区达到6个,新增4A级景区23个;在全国率先举办了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际性旅游博览会,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秦岭与黄河对话”,创新开展了“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
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方面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充分肯定。
2015年是打造新常态下陕西旅游升级版的重要一年。
全省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贯彻国务院31号文件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全省“两会”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突出“丝绸之路旅游年”主题,深入实施《旅游法》,按照“2336”发展思路和“三个一”目标,大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让旅游更安全、更便利、更文明、更舒心,为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新贡献。
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接待境内外旅游者3.8亿人次,同比增长14.5%;旅游总收入2925亿元,同比增长16%。
关于今年的工作,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已作了全面部署,各项任务已分解到各处室,请大家抓好落实。
下面,我就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发展新机遇,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来陕考察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关于发展机遇,我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已进行了分析。
吴起大转折
吴起大转折作者:徐敏来源:《新西部》2016年第07期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和西北红军胜利会师。
史学界将吴起镇会议定义为是榜罗镇会议与铁边城会议的继续和完善。
会议通过了将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由定边的白马崾岘向陕北的吴起镇进发,就此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记者在吴起采访的第一站,是距吴起镇38公里的铁边城小镇。
自2008年起,当地政府投资3亿元整修铁边城古镇,现已在原古镇基础上修葺一新。
从远处望去,仿古式古镇盘踞在蓝天白云掩映下的川道之中,给人恍如海市蜃楼般的穿越之感。
当年,中央红军前往吴起镇的途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铁边城停留一天,并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了与落脚陕北有关的许多重大问题。
走访铁边城1935年10月18日,中央红军大部队到达铁边城,一部分部队停下来休整待命,一部分继续向吴起方向进发。
据当地村民讲,当时沿途各村都住满了红军部队。
当晚,毛泽东等红军首长驻扎在距铁边城镇5公里的铁边城村张湾子一户农家的几孔窑洞里(窑洞主人张廷杰现已过世),并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确定了中央红军进入陕北后的各项战略计划和与西北红军会合后建立西北苏区的方针等,为吴起镇会议确立将陕北苏区作为领导全国革命斗争的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此次会议在后来的史实中显得非常重要,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博古、林彪、聂荣臻和杨尚昆等。
会上,张闻天指出:关于在陕北建立红色苏区的问题,政治局同志无一异议;中央整个政治决议,应该在与二十五、二十六军同志商量后再下发。
在这次会议上,根据当时形势和部队实际情况,提出了诸多议案。
诸如红军到达陕北后的作战方针,是在西边打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还是在南边打东北军,或是向北打?同西北红军会合的方向;还有整顿部队、提高战斗力、做好群众工作、解决物资冬衣等问题。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作者:熊博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年第07期摘要: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陕西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对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表述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着同质化严重,产业单一;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开发不充分;营销模式落后,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由此提出同质的基础上优化、丰富产品业态;科学充分开发旅游资源,推进协调可持续发展;品牌促进营销,公共服务助力发展等对策,以期陕西省乡村旅游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陕西省陕西省地域狭长,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种地貌区;横跨北亚热带气候、暖温带气候和中温带气候三个气候带。
陕西省拥有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乡村振兴战略在解决我国乡村发展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最大效率的使乡村旅游在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民谋福利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效用;如何高质量的发挥旅游产业的经济带动能力,采用更合理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获得更美好的用户体验,建设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品牌,促进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是陕西省面临的难题。
1.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概况数据显示,2011-2015年,陕西省的乡村旅游人数达到47166.5万人,每年的增长30.3%,旅游收入500.8亿元,每年增长30.8%。
从陕西省公布的数据中2015年陕西乡村旅游的人数为1.4亿人,由此带来的收入是158.9亿元,相较前一年而言,二者分别增长了23.5%和25.7%。
全省24万人从事乡村旅游工作,其中农家乐有20000个。
旅游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也为陕西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带来10.36%的增长,农村居民因乡村旅游获得的收入中,其中农家乐经营者收入占比达到50.66%,售卖农产品占22.97%,其他相关收入占比3.94%。
武功县有个碾盘街
陕西武功县有个“碾盘街”武功县自公元前350年置县,至今有2300多年,老县城在武功镇,作为县治是从南北朝武帝建德三年开始,比全国大部分县设立的都早。
现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建城历史,留有诸多古迹名胜,其中以“武功八景”誉满三秦。
武功镇自古就有九街十八巷说法,直到今天还保留着:九街为:大北街,小北街,学前街,西街,东街(碾盘街),宣化街(粮食街),上南街(三槐街),下南街,后街十八巷为:草场巷、三鉴巷、蒋家巷,当铺巷,仁义巷,月季巷、韩家巷、马道巷、上阁巷、西寺巷、文昌巷(已无存)、北仓巷(已无存)、分水巷、东厅巷、南顺城巷、北顺城巷、东顺城巷、铁楼巷(已无存)。
千年古镇,往事悠悠。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常常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武功镇老街道-----“碾盘街”。
很早以前,在武功镇东街,学前街,小十字,旧县衙门前的的街道上,全用碾盘子铺着,现在六七十岁的人们仍然记忆犹新。
在过去没有水泥混凝土和柏油路的年代,用石碾盘铺设路面,既有利于排水,有保护了路面不被雨水冲刷,且长久耐用,方便行人不被泥泞困惑,武功镇东街西高东低,坡度较大,常被雨水冲刷,低洼不平。
因此,千百年来关于这条碾盘街的逸闻轶事,常常被人们街谈巷议,交口称赞。
对于“碾盘街”的来历多数人却知之甚少。
说起碾盘街,还有一个典故。
据传说“碾盘街”与一位名人苏轼有关。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才华横溢,诗词,书法,绘画,散文均有成就,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一位对世界有贡献的大文学家。
北宋嘉祐六年,(1061)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苏东坡担任凤翔俯签书判官时26岁,在任期间,一次出行路过至武功,突遇大雨。
武功知县闻讯迎接苏通判入衙门休息,杯酒洗尘,席间苏东坡问:“刚才入城,见店铺林立,生意兴隆,一派政通人和太平景象,此乃吏治有方,然道路泥泞,行人艰辛,何不以石铺之?”知县对曰:“小县穷困库银不足。
子长概况
子长概况子长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北依横山,东接子洲、清涧,南连延川、延安,西邻安塞、靖边,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东征的出发地,土地革命后期为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建国后定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先后有9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红都”和“将军县”之美誉。
子长县历史悠久,禹贡时属雍州之域,商末为翟地,春秋归白荻,战国属魏,秦设阳周县,北魏改城平县,唐沿隋制,宋元宪宗二年设安定县,明清一直相沿。
1935年分设赤源、秀延两县,1936年废赤源设安定,1942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改名为子长县,县城由安定镇迁至瓦窑堡镇。
子长县政区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55.7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30—1562米,总面积2405平方公里。
设9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7.3万人,其中城区11万人。
205省道和神延铁路穿境而过,县城距延安93公里,距省城西安430公里。
子长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境内峁梁起伏,沟壑纵横,峁梁沟谷地约占总面积的94.6%。
年平均气温9.1℃,降水量514.7毫米,无霜期175天。
有清涧河、无定河、延河三大支流水系。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铁矿石等10余种。
煤炭地质储量28.9亿吨,探明15亿吨,居全市之首;石油储量8095万吨;铁矿石储量64.8万吨;天然气储量1000亿方;岩盐储量2000亿吨。
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民富县强、统筹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富民、能源化工强县、重大项目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力争“十二五”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化工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取得大突破,民生事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迈上新台阶,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翻一番。
生产总值突破1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5万元和1.2万元;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5:66:29;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65%以上;建成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县和示范县、陕西十强县、全国百强县。
草堂镇位于农民画乡户县东南部
草堂镇位于农民画乡户县东南部,东临长安区,西连庞光镇,南依圭峰山,北接秦渡镇。
旧称宋村乡,1988年撤乡建镇,以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而得镇名。
全镇面积40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7665户,农业总人口31460人。
辖区地处秦岭北麓,地势南高北低,地质系山前冲洪积扇地带,有坡地、河滩、平原三种不同地貌。
区内山川秀丽,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气候温和。
太平、紫阁、高冠三条大河从镇内穿流而过,水资源丰富。
民风淳朴,文化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镇内交通便利,正太路贯穿南北,环北路、旅游路横穿东西,距西安市30公里,距户县县城15公里;通讯畅达,程控电话装机容量7600门,装机达6000门。
建有移动通信基站4座;电力供应充裕,高冠、黄堆两所变电站供应全镇用电,建成工业用电网络,集中供应七号路,团结路工业区用电;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在镇区设立办事机构,草堂信用社为农民群众提供便利;教育、文化等社区服务设施齐备,全镇建有中小学校15所,一所成人文化教育学校,教育体系完善,镇文化体育工作指导站指导建立村级文化活动站10个,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草堂镇位于农民画乡户县东南部,东临长安区,西连庞光镇,南依圭峰山,北接秦渡镇。
旧称宋村乡,1988年撤乡建镇,以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而得镇名。
全镇面积40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7665户,农业总人口31460人。
辖区地处秦岭北麓,地势南高北低,地质系山前冲洪积扇地带,有坡地、河滩、平原三种不同地貌。
区内山川秀丽,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气候温和。
太平、紫阁、高冠三条大河从镇内穿流而过,水资源丰富。
民风淳朴,文化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镇内交通便利,正太路贯穿南北,环北路、旅游路横穿东西,距西安市30公里,距户县县城15公里;通讯畅达,程控电话装机容量7600门,装机达6000门。
建有移动通信基站4座;电力供应充裕,高冠、黄堆两所变电站供应全镇用电,建成工业用电网络,集中供应七号路,团结路工业区用电;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在镇区设立办事机构,草堂信用社为农民群众提供便利;教育、文化等社区服务设施齐备,全镇建有中小学校15所,一所成人文化教育学校,教育体系完善,镇文化体育工作指导站指导建立村级文化活动站10个,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一带一路”茶文化引导下的陈炉古镇建设和发展战略研究
2018年第10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下,陈炉古镇的保护与发展(17JK1014)作者简介:齐军营(1979-),男,陕西铜川人,本科,讲师。
研究方向:历史文化。
对于陈炉古镇资源开发建设来说,其中所能够应用茶文化元素的“切入点”极为多样,无论是具体的理念融合,还是相应的资源借鉴,实际上,都是当前陈炉古镇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前提。
1陈炉古镇建设和发展的具体背景分析从陈炉古镇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性背景看,其作为充满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古镇,其中所将融入的文化优势和旅游资源正成为大众的综合诉求。
尤其是“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为陈炉古镇迎来了更加开放、更加全面的时代环境和开发机遇。
1.1陕西地区积极注重古镇“保护性”建设陕西地区历史悠久,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诸多名胜古迹,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和旅游资源。
在新时代的今天,陕西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的战略要地,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时代价值。
在该战略影响下,陕西地区所交流与传递的不仅是普通的经济资源交流,同时是文化传递与融合。
2013年陕西省启动了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工作,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速现代建筑改造活动,从而形成了31个极具特色的城镇。
1.2陈炉古镇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优势陈炉古镇是陕西铜川印台区辖内的一座历史古镇,其地形整体属于丘陵地貌,平均海拔约为1200米,陈炉古镇是宋元时期以后,耀州窑中唯一仍然在制作瓷器的窑址,形成了千年炉火不熄、炉山不夜的历史场景,也因此成为古代“潼关八景”中极具特色的景点。
陈炉得名于“陶炉陈列”,陈炉窑场是对耀州窑的重要延续,其对耀州窑的炉火传承超过了1300年,也是唯一活着的耀州窑,因此,陈炉成为当前我们全面研究古陶瓷艺术的重要“活化石”。
到了宋代时期,我国的陶瓷业实现了全面发展,耀州窑就是其中主力窑系,其起始于唐代时期,在宋代时期达到了鼎盛,元代之后逐渐没落。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阶段诊断道德与法治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8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计45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23年9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A.57项B.56项C.55项D.54项2.为全面介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生动实践,增进国际社会了解和理解,凝聚广泛共识,更好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9月26日发布_________白皮书。
()A.《携手构建全世界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B.《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C.《携手推进入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D.《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呼声与行动》3.2023年9月27日下午,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共六十七条,分总则、申报审批、保护规划、保护措施、传承利用、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及附则等八个章节。
《条例》的施行时间是()A.2023年11月1日B.2023年12月1日C.2024年1月1日D.2024年2月1日4.2023年9月29日,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10周年。
这是一项重大战略的起点。
经由这里的先行先试、复制推广,陆续覆盖全国的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8%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③改革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小秦在国庆假期去乡村旅游时,在村里的宣传栏里看到了下边漫画。
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录第一篇规划背景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二章存在问题第三章发展环境第二篇总体要求第四章指导思想第五章基本原则第六章发展目标第三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七章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第八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第九章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第四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十章合理引导城镇体系发展第十一章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第五篇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十二章增强城市产业支撑能力第十三章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第十四章加强住房体系建设第十五章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第六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第十六章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第十七章加快农业现代化第七篇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第十八章改革人口管理制度第十九章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第二十章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和融资机制第二十一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第二十二章推进行政区划管理创新第八篇规划实施第二十三章建立协调发展机制第二十四章推进国际国内合作第二十五章开展试点示范第二十六章健全完善监测考核体系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和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的重要途径。
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旨在进一步明确我省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战略任务、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举措,是指导全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第一篇规划背景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要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四化同步”,积极稳妥推进陕西新型城镇化进程。
第一章发展基础近年来,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有力促进了城镇化快速发展。
马栏红色文化旅游小镇规划研究
马栏红色文化旅游小镇规划研究摘要:特色小镇的提出和培育作为加快"十三五"期间特色镇建设的重要举措、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小城镇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马栏镇作为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尤其是红色革命遗迹在全国盛名。
文章以马栏镇为例,紧抓红色文化这一特色,通过综合研究国内文化旅游名镇规划案例,同时运用可持续发展、有机更新、旅游地生命周期等理论,采用实地调研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红色文化旅游小镇的规划编制体系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关键词:特色小镇;红色文化;规划1研究区概况马栏镇地处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东北部。
清代以前,各地商家经秦道由此往返塞北贩马,经商贸易,并因在此地设骡马店而得名“马栏”。
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圣地延安的前沿哨所,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是西安乃至全国各地仁人志士和军用物资通往延安的重要驿站和红色通道。
马栏的生态环境自然、朴实。
特别可贵之处是马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自然、山野风貌,视线走廊及通风走廊自然完美。
马栏川道植被良好,林木茂盛,马栏河水质良好且水资源丰富。
这些特色优势既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绝佳之地,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诺亚方舟,更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态需要和追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圣地。
2发展条件分析2.1优势条件马栏有省道305、国道342(原省道306),另外,咸旬高速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马栏对外“时间距离”,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马栏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圣地延安的前沿哨所,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优势。
另外,马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自然、山野风貌,原生态的环境绝佳。
马栏的生态环境自然、朴实。
特别可贵之处是视线走廊及通风走廊自然完美。
马栏川道植被良好,林木茂盛,马栏河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
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一期项目建议书_1
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一期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厚畛子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一期项目2、项目建设单位:厚畛子镇人民政府3、项目负责人:高彦龙4、项目建设地址:厚畛子镇厚畛子村、花耳坪村、钓鱼台村、老县城村二、项目背景厚畛子镇地处秦岭腹地,太白山脚下,黑河源头,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春秋短、夏冬长,四季冷暖分明,早晚温差大,低温多雨。
辖区面积822平方公里,境内林木丰蕴,资源广博,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借助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发展以“农家乐”、向导、背工为主的旅游服务业,以中蜂、土鸡养殖、香菇、木耳种植为主的旅游副业, XX 年厚畛子镇被省政府列为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省、市计划每年分别拨付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厚畛子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
三、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1、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要求厚畛子镇地处秦岭深山,这里多山川,少平地,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厚畛子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进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山区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等突出问题,同时厚畛子镇旅游的发展也会有效解决农民经济来源单一和因退耕还林而导致的劳动力富裕的问题。
因此,项目的建设实施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根本要求。
2、提升厚畛子旅游发展的要求厚畛子镇景区交通设施、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环卫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厚畛子旅游产业发展。
一是交通设施条件差。
景区道路养护管理跟不上,损毁严重。
二是景区安全设施不完善。
部分景点和路段没有安装防护栏,危险处未设立警示标志。
三是旅游服务配套不足,接待水平有待提高。
旅游产业链条短,产业化水平低。
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会着力解决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等问题。
因此项目的实施是提升厚畛子镇旅游发展的要求。
3、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厚畛子镇地处秦岭腹地、黑河源头,负有保护秦岭生态和黑河水源的重任,目前厚畛子镇缺少必要的环境保护设施。
陕西旅游420个项目大全及十三五重点文旅项目汇总-可编辑
1“丝绸之路·陕西会客厅”项目西安丝绸之路会客厅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西安市南门中心商业圈宏信国际广场2大唐西市遗址恢
复改造项目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市莲湖区3丝绸之路文旅城
项目华夏文化旅游集团西安演艺有限公司西安市浐灞杏园立交段家村地带
4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滨河景观
带改造项目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西安市绕城高速口至灞河河道长约5公里的滨河路
5汉长安城遗址文
化景区项目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区管理委员会
西安市未央区
6中航国际航空城
展示中心项目西安中航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西安市阎良区西安市区域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单位项目地址
陕西省文旅重点建设
区域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单位项目地址。
旅游名镇建设中的茶文化挖掘与导入——三斗坪旅游名镇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
所 在 地 .誉 为 三 峡 坝 首 第 一 镇 。 该 镇 西 与 伟 大 诗 人 屈 原 故 里— — 秭 归 新 县 城 接 壤 。 与 宜 昌 市 城 区 毗 邻 , 扼 巴 蜀 天 府 东 上
之 水 。 连 荆 楚 鱼 米 之 乡 , 有 川 鄂 咽 喉 之 称 , 称 “ 陵 茴 下 素 又 西
套。 如 今 . 个 兼 具 峡 江特 色 和 生 态 魅 力 的 现代 旅 游 小镇 初 具 一 规 模 . 游业 的壮 大 也促 进 了 两 个 文 明 建 设 。如 2 1 旅 0 0年 三 斗 坪
镇旅游综合 收入突破 l亿元 , 占全镇 G P的 1%以上 , 带动 D 5 并
该 镇 2 %以 上 的 劳 动 力 直 接 就 业 或 间 接 就 业 。三 斗 坪 镇 的 文 明 0
得 了显 著 成 效 。 为 配 合 该镇 进 一 步加 强 旅 游 名 镇 建 设 。 应 旅 游 业 形 势 发 展 的要 求 , 别 是 满 足 旅 游 者 多元 文 化 、 适 特 多 种 形 式 的旅 游 需 求 . 出 了挖 掘 该 镇 丰 富 的 茶 文 化 资 源 , 增 加 旅 游 名 镇 的 文 化 内涵 , 从 具 体 开 发 利 用 的 角度 提 出 提 以 并 了看 法和 建 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全面启动第一旅游网:发布时间:2013-08-10 字号:【大中小】[摘要]记者昨日从全省文化旅游名镇规划建设工作会上获悉,陕西31个文化旅游名镇昨起全面启动建设。
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文化旅游名镇街区的旅游设施与基础设施将达到完善,年旅游人达3100万人次,吸纳就业人口15万,旅游收入达到150亿。
记者昨日从全省文化旅游名镇规划建设工作会上获悉,陕西31个文化旅游名镇昨起全面启动建设。
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文化旅游名镇街区的旅游设施与基础设施将达到完善,年旅游人达3100万人次,吸纳就业人口15万,旅游收入达到150亿。
陕西文化旅游名镇有望后来居上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周庄、乌镇,这些知名的名村名镇,在保护建设、文化旅游等方面成为全国的样板。
昨日,随着陕西31个文化旅游名镇的全面启动建设,我省在这一领域将有望后来居上。
省住建厅副厅长韩一兵介绍说,文化旅游古镇作为载体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价值逐渐得以显现,不仅保护了文化传统,弘扬了地方的文化特色,而且发展了地方经济,致富了地方百姓,提升了宜居水平。
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杜绝盲目模仿韩一兵说,此次省上确定的31文化旅游古镇,是经过省市住建、文物、旅游部门层层筛选,认真确定的。
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避免建设性破坏。
文化旅游古镇要杜绝盲目模仿大中城市的风格,不顾历史城区的空间格局、尺度和当地文化传统特色,简单生硬地建广场、住高楼、修宽马路、绿地,防止破坏千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
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
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在遴选的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于昨日起正式全面启动的同时,我省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使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旅游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建成,年旅游人可达到3100万人次,吸纳就业人口15万,旅游收入达到150亿。
每一个镇都将建立项目库,加快各类设施的配套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
据悉,对省政府确定的31个重点示范镇,省财政连续三年给予每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的政策,延续执行两年。
2013至2015年,除享受有关支持政策外,省级财政每年给予每镇500万元资金专项支持。
同时,每年评出10个建设比较好镇,另外再奖100万元。
西安4镇列入文化旅游名镇在陕西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中,西安有4镇入围,分别是:户县祖庵镇、周至县厚畛子镇、蓝田县葛牌镇、蓝田县玉山镇。
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还包括武功县武功镇、永寿县永坪镇、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白水县林皋镇、大荔县朝邑镇、吴起县铁边城镇、子长县安定镇、神木县高家堡镇、横山县波罗镇、宁强县青木川镇、洋县华阳镇、南郑县青树镇、留坝县留侯镇、勉县武侯镇、旬阳县蜀河镇、汉阴县双河口镇、柞水县凤凰镇、山阳县漫川关镇、镇安县云盖寺镇、麟游县九城宫文化旅游街区、凤翔县城关文化旅游街区、凤县双石铺文化旅游街区、岐山县凤鸣文化旅游街区、绥德县名州文化旅游街区、石泉县城关文化旅游街区、白河县城关文化旅游街区。
陕西每年安排1.55亿元支持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本报讯(记者程慧实习生郑夏雨)从2013年起,我省全面启动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工作,每年安排1.55亿元支持资金。
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省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街区)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
据悉,对省政府确定的31个重点示范镇,省财政连续三年给予每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的政策,延续执行两年。
同时,将沿渭河的眉县常兴镇、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揉谷镇、高陵县泾渭镇、潼关县秦东镇等4个镇列为省级重点示范镇,享受有关土地、财政支持政策,2013至2017年省级财政给予每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从今年起,全面启动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工作,2013至2015年,除享受有关土地支持政策外,省级财政每年给予每镇500万元资金专项支持。
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重点为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延续名镇古色古香风貌。
从2013年起,省上每年评选5~8个成效显著的市级重点镇,“以奖代补”由省财政给予每镇600万元的补助资金。
同时,将省级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区)2013~2017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省上对每年分别评选出的10个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先进镇,年终给予每镇100万元奖励。
陕西确立31个文化旅游名镇近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省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工作》,每年省级财政安排1.55亿元专项支持资金。
此次确定的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等方面问题,省文物局局长赵荣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编制文物保护规划记者: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原则是保护修复、修旧如旧,建设重点是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
作为文物管理部门,如何对众多的文物遗存实施有效的保护?赵荣:文物是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文化旅游名镇的价值支撑,更是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因此,在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中要强化文物保护的理念,始终坚持文物保护的原则,按照“保护为主、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积极稳妥的做好各项工作。
尽快编制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特别是文化旅游名镇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应先行启动,为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规划编制要符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管理审批办法》的规定,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提高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做好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规划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衔接。
目前,31个文化旅游名镇中已经有14处国保、省保单位完成或正在编制文物保护规划,这些规划的区划、措施以及管理规定要求更高,一旦批准实施,将依法强制执行,将成为名镇建设规划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所以,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规划编制时应充分吸纳文物保护规划的相关内容,避免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
四道防线避免大拆大建记者:由于文物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的重点是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这就是一道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的课题。
赵荣:保护是基础,利用是手段,传承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在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中一定要坚持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合适、合理、合规的做好文物的保护修缮工作,保护历史文化信息和文化旅游名镇的历史记忆。
一是勘察评估。
要全面、详细的勘察文物保护对象,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估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准确合适的保护维修措施,如保养维护、保护修缮、抢险加固等。
二是编制方案。
除需要保养维护的项目之外,其他保护修缮、抢险加固等文物保护工程,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文物保护维修方案,如果属国保单位的维修保护,应按照《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首先编制文物保护工程立项报告,经国家文物局审批后方可编制文物保护维修方案。
三是履行审批。
方案编制完成,按照文物保护相应的等级,分别报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审批,审批后的方案作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的依据。
四是施工管理。
开工实施是文物保护工程的最后一道防线,各建设单位一定要完善审批程序,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工程管理。
所有文物保护工程必须严格按照审定的文物保护方案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保护工程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实施,要把“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原则贯穿文物保护工程的始终。
此外,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传统民居是文化旅游名镇真实性、完整性的体现,也是传承文化旅游名镇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的载体,建设过程中应慎重对待,切不可随意拆除,避免大拆大建、千篇一律。
为文化旅游名镇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记者:31个文化旅游名镇就有151处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涉及的私人民居很多,怎样才能稳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做好文物资源的利用?赵荣:从2013年起,省级财政给予每镇每年5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就是按照保护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点做好文化旅游名镇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的保护。
省文物局将在项目立项、项目审批和经费安排方面予以扶持,并积极争取国家对文化旅游名镇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金的大力支持,为名镇建设增添发展后劲。
按照规定,私人所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原则上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但往往事与愿违。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提出“三个一点”的措施,既紧扣政策,又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目的使珍贵的文物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31个文化旅游名镇涉及的私人民居很多,这个措施可以在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中进行尝试。
同时,专家领衔、加强指导树立文化旅游名镇品牌。
各镇区应组建专家队伍,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真正把各镇建成特色文化名镇、旅游经济强镇。
省文物局也将加大对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中文物保护工程的检查、指导力度,确保工程质量,提高保护水平。
成立全省的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文化旅游名镇规划编制、保护维修、设施建设和历史环境保护等项目的实施,为把文化旅游名镇建成全省小城镇的精品工程、品牌工程出谋划策,发挥专家群体优势,努力推进我省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去年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针对当前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八条意见。
要做好文物资源的利用,就必须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做到合法、合理、科学。
合法就是要求任何建设项目、开发利用都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相关保护、展示、利用项目必须依法履行报批程序,严禁以发展经济为名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
合理就是文物的利用必须因地制宜、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群众的诉求,最大限度的发挥文物资源的作用。
陕西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全面启动●杜绝盲目模仿●每个镇都将建立项目库●对连续三个月排名末位的镇实行问责制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2013年08月13日05:17 字号:T|T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讯(记者海花通讯员新星)“从今年起,陕西省将用5年时间,通过对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基础和旅游设施的建设,达到年旅游人数增加到3100万人次,吸纳就业人口15万人,旅游收入达到150亿元的总体目标”。
8月9日,在西安召开的全省文化旅游名镇规划建设工作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陕西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今后5年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规划引领、保护修复、完善功能、开发利用、产业支撑、打造特色”。
此次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避免建设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