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8、梁山伯与祝英台

合集下载

《梁山伯与祝英台》-缩写故事作文400字相关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缩写故事作文400字相关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缩写故事作文400字相关作文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聪明好学,女扮男装去上学。

到了学堂,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他不仅学问出众,人品也是非优秀,两人很投缘,一见如故,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形影不离。

一晃三年过去了,学期已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

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彼此之间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提亲。

祝员外看不上这穷书生,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

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马公子成亲那天,祝英台套上红衣裙,走近了迎亲的花轿,经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下来。

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她纵身跳了下去。

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三年级传统文化《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年级传统文化《梁山伯与祝英台》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编号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故事所表达的反封建礼教、崇尚爱情自由的鲜明主题。

重点难点认识形象的特点,分人物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课型综合课教具多媒体教学流程教法、学法一、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一段介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识,祝英台一心要去杭州读书,父亲让她女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在书院认识了梁山伯,并结拜为兄弟,三年的同窗生活,梁山伯竟然没有发现祝英台是女子。

学生读课文第一段后问:第一段讲了什么事?祝英台为什么想读书?为什么她的父亲让她女扮男装才能进书院呢?(这与当时的社会风俗,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有关,当时的女子是没有资格进学校读书的,所以祝英台想读书,只有女扮男装。

向学生介绍古代社会对女子的歧视与不公)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段讲述了祝英台回家,梁山伯在师母的指点下才发现祝英台是女子,于是去祝英台求婚,但遭到祝英台父母的反对,梁山伯悲愤病亡。

)让学生阅读课文,体会祝英台师母这个角色的形象,思考她在本故事中的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祝英台父母反对梁山伯求婚的本质原因?书生梁山伯和祝英台父母代表的是一个阶层吗?他们分别代表什么?启发学生祝英台为什么女扮男装才能进书院?揭示古代社会对女子的不公。

让学生了解古代我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不同阶级间,自由恋爱受到限制。

教学流程教法、学法三、学习课文第三段:(第三段讲述了祝英台被迫嫁人,在迎娶的路上,到梁山伯的墓前哭拜亡灵,与梁山伯化身为一对彩蝶。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表达了两人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

)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生死相随的情感,对爱情和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四、巩固提高:(1)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理解形象,体会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复述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梁山伯与祝英台锣鼓紧紧筛,闲言都丢开,听我唱着祝英台,山伯访友来。

两脚走如云,杭州攻书文,归家要往祝家村,说来我知音。

你问祝家庄,前面一瓦房,四水归池一壁墙,一正两厢房。

你问祝家屋,前去五里路,门前有根桂花树,就是祝家屋。

来到祝家庄,解带换衣裳,龙行虎步上高堂,参拜祝九郎。

人心来答话,九郎不在家,书生会她什么话,明日来问她。

一去五六月,杭州来的客,我名就叫梁山伯,与她弟兄接。

人心听此情,两脚走如云,绣房说与姑娘听,堂前一书生。

堂前一位客,名叫梁山伯,他与姑娘兄弟接,记得记不得。

英台听此情,犹如冷水冰,莫是梁兄到我门,冤家害坏人。

英台把楼上,急忙巧梳妆,象牙梳子当中放,明镜挂两旁。

头发三青丝,梳起多标直,美女头发三尺七,黑如乌金子。

双手挽盘龙,牡丹对芙蓉,头插石榴一点红,打扮不相同。

穿件大红袄,绣花两边吊,腰中系根黄丝套,头戴珍珠宝。

穿件碎兰衫,绣花朱红缎,鸭骨排扣吊两边,梅花团团转。

下系水罗裙,裹脚白如云,脚下金莲恰三寸,打扮观世音。

脚儿不多大,将将二寸八,红绫裙子绣莲花,丝带紧紧扎。

英台女姣娥,一双好小脚,不长不短一双脚,神仙脱的壳。

英台走出去,人心忙扶起,一见梁兄身作揖,几时归来的。

山伯把头低,两眼认不一,量想九郎好福气,美貌像仙姬。

山伯把言叙,叫声贤弟媳,我与九郎接义气,同学把书提。

英台女裙衩,实话说出来,我是读书祝英台,尼山转回来。

那时在学堂,女装男儿样,同床共枕在书房,结拜你一场。

昔日在学堂,论皆对我讲,我与英台接成双,山伯不思想。

真情我到说,梁兄不识破,口叫哥哥心识破,识破过了药。

送我到家庭,我就说真情,好比二人去回门,姻缘还未成。

送我到墙头,墙头一石榴,口叫哥哥莫下手,姻缘不成就。

送我一里桥,手抱栏杆摇,口叫哥哥莫摇桥,我家走一遭。

送我到江河,鱼儿穿梭过,入学举子我两个,全然识不破。

送我到松林,白鹤闹沉沉,白鹤好比我二人,你就不聪明。

《二》山伯访友送我到庙庭,拿卦问神灵,二人姻缘不得成,只差做媒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缩写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缩写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缩写作文梁山伯与祝英台缩写作文(精选19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缩写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梁山伯与祝英台缩写作文 1从前,有一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有一个女儿,名叫祝英台,美丽大方,还非常好学,男扮女装去杭州上学。

祝英台到了学堂,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

梁山伯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两人非常投缘,一见如故,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形影不离。

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返回家乡的时候,梁山伯送祝英台十八里路,各自回家。

梁山伯过了几天登门拜访,看见祝英台是女儿身,爱慕之心便由然而升。

此后,梁山伯请人家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看不上这个穷书生,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马公子。

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去世了。

马公子成亲那天,祝英台里穿白,外穿红,走进迎亲花轿,经过梁山伯的坟前,顿时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下。

祝英台下轿去梁山伯的坟前祭拜,大哭了起来。

忽然,一道闪电击下来,梁山伯的坟墓开了,祝英台跳了进去,坟合上了。

过了一会从坟上飞两只漂亮的蝴蝶,他们一起飞向远方。

梁山伯与祝英台缩写作文 2在古时候,祝家庄的祝员外有一个小女儿,名叫祝英台。

祝英台自幼十分聪颖,一直想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求学。

祝英台到了十六岁时,她说服了父亲,把自己变成书生模样,把丫鬟银心扮作书童,就上路了。

祝英台走啊走,天就下起了大雨,祝英台和银心就躲到了附近的一个亭子里。

正巧有一位书生也在里面躲雨,这位书生名叫梁山伯,也是要去求学的。

他们志趣相投,结拜为了异姓兄弟。

从此,梁山伯和祝英台就在书院里一起读书写字,谈诗论文,感情渐渐深厚了起来,时光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年。

有一天,祝英台收到了父亲的家书,心中父亲说他们病倒在床,要祝英台快快回家。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民间故事】

梁⼭伯与祝英台【中国民间故事】 东晋永和九年三⽉。

⼀⽇,会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汉,中年喜得贵⼦,格外器重,请来识字先⽣给⼉⼦取名。

先⽣对梁光汉说:“为⼈处事要重仁义道德,孩⼦就取字‘处仁’,你⾝居⼭村,难得第⼀⼦,名叫‘⼭伯’吧。

”梁光汉夫妇对此⼗分满意。

⼭伯⾃⼩聪明超⼈。

到四五岁时,听⼤⼈讲故事,⾮但⼀遍能记住,⽽且还能原原本本传给邻⾥⼩孩听。

数数、算帐⼀清⼆楚。

上⼭砍柴,放⽺喂鸡,勤快能⼲。

长到12岁时,⼀天,他看到⼏个富家⼦弟提着书箱去念书,⼩⼭伯很羡慕,他好奇地跟到读书处,在窗台上张望。

只见⼀位⽼先⽣摇头晃脑在教书,他觉得很新鲜,不知不觉地竟把先⽣念的和解释的东西⼀⼀记住了。

当先⽣抽查学⽣背诵时,有⼀位学⽣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伯捂嘴⼀笑,忍不住接着背下去了。

先⽣⼀听外⾯有⼈接背课⽂,感到惊奇,出来⼀看,原来是位机灵秀⽓的孩⼦,⼗分讨⼈欢喜。

先⽣问:“孩⼦,你为什么不上学?”⼭伯有礼貌地回答:“家⾥没有钱供我上学。

”先⽣有⼼栽培这个聪明的孩⼦,就叫⼭伯引路到家。

先⽣对梁光汉说:“我看这孩⼦聪明过⼈,将来必成⼤器。

⼈家孩⼦读书要交三⽯五⽃⽶,你家孩⼦我粒⽶不收,书本⽂具由我资助。

”梁光汉⼀听,很是⾼兴,⼼⾥想,我家世代不识字,能在⼉⼦⼀代读书识字,再好不过了,于是就答应了先⽣。

⼩⼭伯对先⽣感激不尽,向先⽣深深⼀鞠躬。

果然,⼭伯在学堂念书,四书五经,过⽬不忘;吟诗作⽂,出⼝成章。

⼊学三年,才华出众,年年第⼀,先⽣⼼⾥⾃然⼗分⾼兴,但是转念⼀想,这孩⼦在我地⽅已⽆书可读了,应为他的前程着想,不如送他到鄮城四明学馆名师处去深造。

出于爱才,先⽣说服⼭伯⽗母,倾囊相助⼀百⼆⼗两银⼦,作学费盘缠,并向名师修书⼀封,引荐梁⼭伯⼊学。

春上,梁⼭伯告别⽗母,辞谢恩师,肩挑⽵书箱,随带⼲粮,朝东沿江⽇夜兼程向四明⼭下鄮城赶路。

⽇出⽽起,⽇落歇脚。

⼀⽇来到渡⼝,搭船渡江去鄮城。

上船时,碰到⼀位书⽣模样男⼦,旁边还有⼀位挑书箱的书童。

【五年级作文】梁山伯与祝英台_1500字

【五年级作文】梁山伯与祝英台_1500字

【五年级作文】梁山伯与祝英台_1500字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对古代中国的传说中的情侣,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

梁山伯是个读书人,祝英台则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孩。

在唐朝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两个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他们一个叫梁山伯,一个叫祝英台。

梁山伯聪明伶俐,文武双全,祝英台美丽聪明。

他们一起上学、玩耍,互相之间默契无间。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家庭背景有很大差别。

梁山伯的家境贫寒,而祝英台的家境富裕。

梁山伯的父母经常鼓励他好好读书,希望他能通过勤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祝英台的父母则对她要求很高,希望她能够学好文化,成为一个有成就的女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两个人都长大了。

梁山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决定去国外进修,学到更多的知识回来帮助父母。

祝英台则被父母送到京城进修,成为一名才女。

临别之前,他们约定三年后在七里坪村的木桥下见面。

在这三年里,梁山伯一直苦读不辍,成绩斐然。

祝英台在京城学成归来,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才女。

三年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终于在七里坪村的木桥下重逢。

梁山伯和祝英台见面时,都感到彼此有些陌生了,但他们的心依然充满了对彼此的感激与思念。

他们的命运却开始发生改变。

祝英台的父母安排她的婚姻,将她嫁给了一个富家子弟。

梁山伯得到这个消息后很伤心,但是他还是祝福祝英台,并祝福她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一天,梁山伯看到一位妇人正在祝英台的坟前哭泣。

原来祝英台嫁给的富家子弟不久后就去世了,她变成了寡妇。

梁山伯决定去探望祝英台,看看她是否需要帮助。

当梁山伯见到祝英台时,他被她的美丽、勇敢和善良所打动。

他决定留下来,帮助祝英台重新开始。

梁山伯定居在了祝英台的家中,成为她的朋友和保护者。

梁山伯通过自己的努力,开设了一家书店。

他和祝英台一起经营,书店生意越做越好。

在与祝英台相处的日子里,梁山伯发现自己深深地爱上了她。

他对祝英台的爱让他愿意放弃一切,只为了能和她在一起。

梁山伯决定向祝英台表白,他坦诚地告诉她自己的感情。

祝英台被梁山伯的勇敢和真挚所感动,她也发现自己对梁山伯有着深深的感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主要内容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主要内容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主要内容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故事主要讲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去学院学习,结识了梁山伯,两人志趣相投,成为好友。

梁山伯去祝英台家里找她时发现她是女生,便喜欢上她,并且提亲,但祝英台的父亲认为他没有钱,拒绝了他们的婚事。

梁山伯因此抑郁而死。

祝英台得知后,悲痛欲绝,在梁山伯的坟前祭拜时,因过度悲痛而死。

后来据说马家要娶祝英台时,祝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也有传说称,在祭拜时,惊雷裂墓,英台入坟。

梁祝化蝶双舞。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通用18篇)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通用18篇)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通用18篇)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篇1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

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

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

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

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

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

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

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

山伯不仅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

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

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

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

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

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

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

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

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

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

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

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

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

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

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签字:谭桂玲签字日期:10月16日
学校:孤山小学年级:三科目:传统文化课型:新授
任课教师:牛翠华备课时间:10.12授课时间:10.23序号:8
课题
8、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掌握故事情节。
2、使学生能体会传说故事中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当时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体会我国民间传说的魅力。
3、学习课文第三段:(第三段讲述了祝英台被迫嫁人,在迎娶的路上,到梁山伯的墓前哭拜亡灵,与梁山伯化身为一对彩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表达了两人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
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生死相随的情感,对爱情和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4、巩固提高:
(1)、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理解形象,体会感情。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复述故事
(1)、听一听
(2)、读一读
板书设计
8、梁山伯与祝英台
咏梁祝
(淸)史承豫
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
山上桃花红似火,双双蝴蝶又飞来。
教后
小记
理清梁祝传说从地方文化到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建构过程,可以理解这几个梁祝研究的误区何以成其为误区,可以认识梁祝传说何以成其为现在的梁祝文化。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段讲述了祝英台回家,梁山伯在师母的指点下才发现祝英台是女子,于是去祝英台求婚,但遭到祝英台父母的反对,梁山伯悲愤病亡。
让学生阅读课文,体会祝英台师母这个角色的形象,思考她在本故事中的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祝英台父母反对梁山伯求婚的本质原因?
书生梁山伯和祝英台父母代表的是一个阶层吗?他们分别代表什么?
2、(第一段介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识,祝英台一心要去杭州读书,父亲让她女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在书院认识了梁山伯,并结拜为兄弟,三年的同窗生活,梁山伯竟然没有发现祝英台是女子。
学生读课文第一段后问:第一段讲了什么事?
祝英台为什么想读书?为什么她的父亲让她女扮男装才能进书院呢?
(这与当时的社会风俗,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有关,当时的女子是没有资格进学校读书的,所以祝英台想读书,只有女扮男装。向学生介绍古代社会对女子的歧视与不公)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复述故事。
5、知识拓展:
(1)、听一听: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2)、读一读:荆南竹枝词。咏梁祝
(淸)史承豫
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
山上桃花红似火,双双蝴蝶又飞来。
简介本课内容
讨论交流
总结本段内容
越多第二段后思考问题
学生理解
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理解形象,体会感情。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强感。
教学
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强感。
2、使学生能体会传说故事中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当时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体会我国民间传说的魅力。
准备
前置性学习
收集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活动及教法
学习课文
总结课文
知识拓展:
1、学习课文第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