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中西医诊治现状
中西医治疗哮喘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治疗哮喘病的临床疗效观察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中医治疗哮喘病的研究现状•西医治疗哮喘病的研究现状•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病的临床研究•临床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引言哮喘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病可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00例哮喘病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对照组,每组各50例。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内容与结构研究内容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变化情况。
研究结构本研究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实施、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等部分。
02中医治疗哮喘病的研究现状中医认为哮喘病主要由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外邪入侵,痰浊内生,肺失宣降所致。
哮喘病的中医认识中医治疗哮喘以调理脏腑功能、祛邪化痰为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病期、病情轻重采取分期分型治疗。
中医治疗哮喘的原则中医对哮喘病的认识及治疗原则中药复方治疗临床上采用中药复方治疗哮喘病,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疗效显著。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哮喘病也有一定疗效,常采用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方法。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可以缓解哮喘患者的症状,减轻病情,临床应用广泛。
中医治疗哮喘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治疗哮喘病的疗效评估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哮喘发作的次数,次数越少表示疗效越好。
发作频率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改善情况生存质量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时间越短表示疗效越好。
检测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包括FEV1、FVC等指标,改善越大表示疗效越好。
采用生存质量评分表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数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03西医治疗哮喘病的研究现状哮喘病的认识哮喘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涉及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和气道炎症等病理过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11临床研究49支气管哮喘简称是哮喘,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指由于多种细胞参与的以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临床治疗一般采取解痉、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的方法,但是疗效较不理想。
我院近年来应用中医西结合的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医的诊断标准,其中西医参照临床通用的2003年版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中医参照2002年制定的《中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病程2~23年不等,平均病程10.2年,所有患者中均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和研究期间所用药物过敏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中医西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西医的常规治疗,患者在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祛痰、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等以西医常规治疗;在疾病的缓解期给予患者祛除病因、脱敏等治疗,并嘱患者加强锻炼。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平喘汤处方行加减治疗,基本药方主要包括:桑白皮、黄芪、生石膏各30g ,黄岑、苏子、葶苈子、生甘草、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高 萍四川省崇州市中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1230【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西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西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摘要]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目前单纯的中医治疗或西医治疗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科近期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疗效较为理想,现总结分析如下,期望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支气管哮喘;疗效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疾病,表现为胸闷、咳嗽、咳痰和阵发性气急等等,近年来由于粉尘、油烟、空气污染等诱发因素日益显著,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往往不能形成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支气管哮喘将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问题。
而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的疗效,而经过对比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持久,对于防止支气管哮喘再次发作具有显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104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有关支气管哮喘诊断和严重度分级标准,随机将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60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24岁到65岁,病程6年到26年,其中重度患者15例,中、轻度患者45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23岁到62岁,病程7年到23年,其中重度患者14例,中、轻度患者2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做好抗感染、抗炎,化痰、解痉,必要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具体地: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氨茶碱,给予吸氧和吸入喘乐宁等等。
观察组:除给予上述西医常规治疗外,给予中药汤剂:炙麻黄9g,北杏10g,僵蚕12g,莱菔子15g,紫苏子15g,地龙12g,桔梗10g,浙贝12g,陈皮6g,法夏12g,百部12g,甘草69g,治疗以化痰平喘为主,偏热者清热宣肺,偏寒者温肺散寒,剂量应酌情加减。
哮喘病中西医发展历程及趋势

,
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 围内呈逐年增加 的趋势 。 祖国
医学认为该病是一种 由于感受外邪 , 或饮食情志等失调 , 诱 动 内伏于肺 的宿痰 , 痰气 阻塞 , 使肺气不得宣 降, 以突然 出
现 呼 吸 喘促 , 间哮 鸣有 声 为 主 要 表 现 的肺 系 发 作 性 疾 病 , 喉
治喘纲领 。《 医宗金鉴》 将哮病分寒、 虚 、 4类 , 热、 实 主张按 外寒伤肺 、 停饮、 火郁、 痰盛 、 气虚 、 肾气虚寒立方 。 明代医家
点。
历 代 医家 均 认 为 哮 喘 的 发作 与 内 因和 外 因 有 关 。 类 证 《 治裁 ・ 喘症 》 云 : 肺 为 气 之 主 , 为 气 之 根 , 主 出 气 , 中 “ 肾 肺 肾 主 纳 气 , 阳 相 交 , 吸 乃 和 。 ’ 先 天 禀赋 不 足 , 阴 呼 , 若 脏腑 功 能
龙) 降低哮喘豚 鼠血清 中 I- 及 I- R的水平 。许得盛 可 L5 L2
等[ 1 桂 龙 咳 喘 宁 胶 囊 ( 枝 、 骨 、 夏 、 蚧 、 虫 夏 用 桂 龙 半 蛤 冬
微血管的渗漏 , 提高 口受体 的敏感性 , 而预防气道重塑 , 进 IS在哮喘治疗 中的地位逐渐 得到肯定 , 为治疗 哮喘 的 t 成 基础 , 治疗 目标[ 也转到控制症 状, 6 防止病情恶化 , 尽可能
荫 差 21 第 4 第 期G sJrl T ,1V. . ・ 中‘ 0 年 2卷 J au uafC 2 1o4o 1 n no M 0 1 N1 o — — 2
哮喘病 中西医发展历程 及趋势
贾仰民 指导 : 宋 康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 5 103 0 摘 要 通过分析 文献就祖 国 医学、 现代 医学对 哮喘病的病 因、 发病机制 、 治疗情 况、 发展趋 势等方面的认 识进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治疗进展人们对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认识不断深入,治疗的重点已从单纯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转为以预防、治疗气道炎症为主的综合治疗。
现就近年中西医药物进展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长期持续吸入激素类药物,已被认为是针对反复发作哮喘的“治本”方法之一[1]。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如白三烯及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症细胞迁移和活化;增加气道平滑肌对β.2激动剂的反应性。
激素是治疗急性严重哮喘、慢性哮喘的首选药物。
主要有全身和吸入两种途径。
全身使用又可分为口服和静脉注射。
常用泼尼松和泼尼松龙,通常用于急性发作、病情较重或严重哮喘发作的病人,可采用大剂量、短疗程。
病情控制后及时减量或停药,以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及皮质激素依赖性的发生。
一般泼尼松龙40mg,每隔4~6小时1次,或静脉注射琥珀酸可的松每次100~200mg,每日400~800mg,最好3~5天停药或减量。
吸入激素由于剂量小,经吸入后易于在气道形成有效浓度,直接作用于气道,而到肺泡后很快被酶破坏,进入血液后又被肝脏灭活,因此没有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
所以激素的吸入是目前治疗哮喘,特别是慢性哮喘治疗和季节性发作哮喘预防的重要措施。
目前常用的品种有丙酸倍氯米松(BDA、必可酮)和丁地去炎松(BUD、普米克);后者的局部活性是前者的1.6~3倍,吸入后代谢速度比前者快3~4倍,在肝脏内很快转化为灭活的代谢产物,故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比丙酸倍氯米松小。
借助定量雾化吸入器(MDI)或干粉吸入,有较强的呼吸道局部抗炎作用。
通常需要连续、规则吸入1周后方能奏效。
因此,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应与β.2激动剂或茶碱类合用。
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5~10分钟后再吸入糖皮质激素。
成人每日吸入BDA 400~600mg。
局部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口咽部真菌感染,有效清洁口腔可以预防[1]。
茶碱茶碱作为治疗哮喘用药已50余年。
浅析支气管哮喘现状及治疗方法-内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浅析支气管哮喘现状及治疗方法-内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支气管哮喘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慢性肺部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经济及心理负担,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浅析支气管哮喘现状及治疗方法的慢性病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支气管哮喘治疗现状摘要:支气管哮喘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慢性肺部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经济及心理负担,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认识提高,对哮喘治疗研究也有新的进展,药物治疗仍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但长期药物治疗会有副作用,因此针灸推拿治疗、穴位敷贴法、基因治疗也逐渐成为研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热点。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
支气管哮喘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全球约有1.6 亿患者,儿童和老年是发病的高危人群,其中儿童比率高于老年人,发达国家哮喘总患病率7%~8%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哮喘发病率为1%~4%,据保守估计,我国哮喘患者在100万以上〔2〕。
既往资料显示具有遗传学特点,但哮喘病因不十分明确,主要涉及免疫炎症反应、神经机制、气道高反应性及环境因素等。
该病具有难以根治,且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目前在支气管哮喘治疗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治疗有糖皮质激素、2受体激动剂(LABA)、茶碱类、M受体阻滞剂、白三烯调节剂、抗Ig E 抗体及中药、针灸推拿治疗、穴位敷贴法、基因治疗等。
现就哮喘病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哮喘的抗炎药之一,减少发作及改善患者肺功能, 目前是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其平喘作用机制不明确,可能与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等多个环节有关,几乎可以影响哮喘气道炎症过程中的多个环节。
探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探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支气管哮喘患者6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
参照组34例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34例患者采取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与对比。
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中心结合方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标签: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肺功能支气管哮喘也叫作哮喘,主要是由于气道上皮细胞、噬中粒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嗜酸粒细胞等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哮鸣、呼吸困难、胸闷以及阵发性气急等,诱发该疾病的因素除了化学性气味、油烟、冷空气、花粉等,饮食因素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诱发原因[1]。
支气管哮喘属于世界范围内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我院对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哮喘病学》[2]中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中医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其中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9.8±4.2)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6.8±1.2)年。
参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48.3±4.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6±1.3)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常规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观察

2023-11-06•引言•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概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理论依据•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案设目计录•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优缺点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参考文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急性发作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对其疗效的评估仍需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汤剂口服和针灸治疗,西医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等,以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研究目的: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探究其疗效机制。
02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概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可逆的气流受限。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等,通常在夜间和清晨加重。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与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包括过敏原接触(如花粉、尘螨等)、感染、药物使用不当等。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与危害当前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当前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主要包括吸氧、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等西药治疗。
此外,还包括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其他药物的使用。
中药治疗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中药汤剂、中药膏方等。
03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理论依据哮喘的中医病机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其中痰饮内伏、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因素均可诱发哮喘发作。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实施效果。
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予以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果:相应治疗方案实施后,患者病情得以好转,特别是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反观行单一西医治疗的患者情况则相对欠佳,经对比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价值明显,安全性高,在进一步缩短患者病程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支气管哮喘;疗效在慢性呼吸道疾病中,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较高,以呼吸困难、喘息、咳嗽反复等为主要表现,且患者往往会持续胸口闷、烦躁不安等现象,而遗传、气候等是引发此病的高风险因素,如若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其生命则会受到威胁。
本文主要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以不同治疗方法展开临床研究对比,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5例。
对照组、观察组男女患者占比依次为13:12、14:11,年龄上限、下限分别为65岁、4岁。
患者均未合并其他严重病症;无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正常;资料齐全;知情同意。
通过对患者年龄等资料的对比,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2)方法对照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基础治疗,以此为前提观察组应用中药汤剂治疗,方中的中药材主要包含了细辛2克、半夏8克、紫菀10克、麻黄8克、大枣5克、款冬花10克、陈皮8克、五味子5克、桔梗10克、瓜蒌10克、射干10克、生姜8克。
结合病情随症加减用药,如若患者伴有呼吸急促现象,就可添加厚朴、苦杏仁等;患者痰量较多,则可添加葶苈子、莱菔子等。
将所述药材以水煎服,指导患者早晚各服用1次,持续治疗14天。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7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76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58%,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复发率为36.84%,复发率为13.1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愈率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方法治疗,且可降低患者的临床复发率。
标签:中西医结合;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的诱发因素有粉尘、花粉、冷空气、油烟、化学性气味等,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1]。
本病发作一般具有季节性特点,可自行缓解或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全球约有3亿人左右罹患本病,我国人群的发病率为1%~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加重,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本文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3.15±5.98)岁,病程2~21年,平均病程(6.15±3.45)年;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2.91±5.76)岁,病程2.5~23年,平均病程(6.75±3.14)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78例皮肤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
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89例患者,经中西医辨证治疗后,显效8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较令人满意,值得广泛推广。
标签: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支气管哮喘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多使用氧疗、激素治疗等措施,但效果欠佳。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哮证范畴,病情迁延反复,难以治愈[1]。
根据临床资料统计,对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在本院呼吸科广为使用,依据本文所选用的资料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符合WHO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疹诊断标准。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
据统计,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43.3±4.6)岁。
对照组:男45例,女44例,平均年龄(40.6±3.4)岁;观察组:男48例,女41例,平均年龄(41.8±2.3)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如年龄、性别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89例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在患者入院之后立即对其进行脱敏治疗,目的是为了解除气道的阻塞,缓解机体缺氧状态,恢复肺功能[2]。
支气管哮喘不同时期的治疗有着不同的特点,对于急性发作期可以给予氨茶碱、酮替芬、沙丁胺醇等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急性期的肺部症状,对于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要给与持续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抗生素、激素治疗。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知多少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知多少支气管哮喘常被大家简称为哮喘,是临床上很多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些年该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增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1.中西医结合诊疗现状1、中医辨病各证型与现代医学相关性研究中医治病主张辨证施治,而西医重视的是病理生理的变化,两者相结合,可开展临证思路。
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病宿根是肺寒不化和寒饮伏肺,而人体肾阳亏虚与肾不纳气促成了哮喘的宿根。
疾病造成患者肺、脾、肾三脏功能严重失调。
不同人在不同疾病期表现症状不同,很多人都认为疾病发作期会表现出更多实证,而缓解期时多是虚证,但实证与虚证之间的转换与西医疾病的发展过程有着契合之处。
中医学者讲哮喘患者“宿痰伏肺”、“淤血”与西医中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等有一定关系。
肺气虚的患者多是呼吸道的防御能力较差,防御结构受损,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脱落变性,免疫功能下降。
现代医学经过一系列研究认为,肾虚存在于整个哮喘疾病过程中,哮喘的内环境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下丘脑、垂体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发生不全,患者尿液中17羟和17酮的含量降低,血浆中皮质醇的水平也都降低,可通过使用补肾的药物有效改善这些问题。
1.中药复方制剂实验研究西药对哮喘疾病的治疗是通过药物作用靶点实现的,但引起哮喘的因素有多种,西药的作用靶点很单一。
但中药却具有多靶点、多作用、多环节的优点。
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可有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减少其分泌,缓解哮喘症状。
而且柴朴汤也可促使肺内嗜酸性颗粒细胞的死亡,降低炎细胞感感染和浸润发展,抑制起到重塑,改善哮喘症状。
哮喘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多会发生紊乱,而黄芪和淫羊藿等具有补肾益气功效的中药可加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改善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失衡。
当哮喘不断发作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会发生紊乱,使用补肾益气药物后可改善紊乱,也会降低NF-kB的活性,证明补肾益气药物可改善HPA紊乱情况,同时可降低炎症状态,改善内源性抗炎机制。
中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综述

内蒙占中医药第40卷2021年1月第1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40No.12021167中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综述周笳(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300211)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反复性,常在夜间发作,对休息造成严重影响。
由于支气管哮喘反复、长期发作,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对呼吸、心血管等产生影响。
经过积极治疗,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控制病情。
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79(2021)01-0167-02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病,医学研究发现,该病与遗传和环境存在密切关系。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不断推进,粉尘等环境污染严重,加上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支气管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
有研究提出80%的支气管哮喘经过规范治疗可达到临床控制标准。
西医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虽然起效快,但远期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且副作用较大。
中医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受到青睐,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和危害数据表明,支气管哮喘多发生于儿童和粉尘工作者。
急性发作时有气短、呼吸频率加快、乏力等症状。
支气管哮喘在短期内会引起机体酸碱失衡、呼吸衰竭、纵膈肺气肿等危害,随着病程延长,会导致肺功能逐渐受损,诱发其他并发症叫医学研究发现,哮喘反复发作引起的肺功能损伤不可逆,若未及时接受治疗,会逐渐丧失工作能力。
及早控制、早期治疗、长期用药能够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的预后和治疗方案有着密切的关系,此病虽然难以根治,但有临床数据表明,大部分哮喘患者经规范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次数。
2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2.1西医治疗西医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
浅析支气管哮喘治疗现状

浅析支气管哮喘治疗现状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可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还伴有呼吸道对多种刺激因子的反应性增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复杂。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一线药物。
但有相当一部分难治性哮喘患者,对于此治疗不敏感。
随着对哮喘病理生理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世界范围内威胁公共健康最主要的慢性肺部疾病。
因此,寻找哮喘治疗的新靶点、减少激素不敏感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改善哮喘患者症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成为临床哮喘治疗的新策略。
目前哮喘治疗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现就哮喘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治疗现状一、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一)哮喘药物治疗现状目前哮喘治疗药物根据作用可分为症状缓解药物(缓解呼吸道收缩及伴随症状)和症状控制药物(减轻炎症)两大类。
1、ICS是目前控制哮喘急性发作最有效的药物,以吸入治疗为主,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性细胞迁移、活化,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活化并提高呼吸道平滑肌β受体的反应性,抑制细胞因子合成,降低血管通透性等。
ICS适用于哮喘的任何发病阶段,是治疗轻、中、重度哮喘的一线药物,可部分或完全替代口服给药,局部用药,不良反应较小。
2、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分短效和长效两种。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是缓解和控制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尤其是气雾剂,具有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浓度高且作用迅速、所用剂量小和不良反应小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具有高度亲脂性,对对β2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吸入后其舒张呼吸道平滑肌的作用可持续12h以上,并有抑制呼吸道高反应性及炎性介质释放作用,适用于防治夜间哮喘发作和清晨哮喘发作。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该类药物通过竞争性地结合半胱氨酰白三烯(leukotrienes,LTs)而抑制其(主要是LT4)活性,减轻T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浸润,抑制组胺和过氧化物的产生,从而阻断呼吸道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可有效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与ICS有协同作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是目前治疗哮喘的重要联合用药。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用中西药物结合的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63例给予中西药物结合治疗,观察组63例给予单纯的西药治疗,3个月后分析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随访1年,治疗组痊愈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哮喘复发率极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
结论可以认为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西药物结合疗效分析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1],在易感人群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以及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
病理生理学认为,气道炎症以及炎症诱发的气道重塑是引起哮喘病的主要病理学改变。
目前临床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一般选用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内激素或者氨茶碱等药物[2],但均良好的疗效,我院呼吸内科采用中西药物结合的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的治疗过程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上支气管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0年6月-2011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收诊的1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治疗对象(均符合2004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处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中男69例,女57例,年龄在12-60岁之间,平均年龄(32.79±1.14)岁,轻度哮喘105例,中度哮喘11例。
1.2治疗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患者63例,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在14-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62±1.08)岁;观察组63例,其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在12~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62±1.08)岁;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可比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
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82例慢性支气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具有患者41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氨茶碱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加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免疫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3.2%,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GA、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具有理想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哮喘;氨茶碱;小青龙慢性支气管哮喘为呼吸科常见疾病,主要由于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嗜酸粒细胞等参与炎性反应。
该疾病具有病程长、容易反复等特点,主要临床症状为喘息、气喘、咳嗽及胸闷等[1]。
该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此需要积极进行临床治疗。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因此将材料整理做如下汇报。
1.基础资料及给药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82例慢性支气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
诊断标准西药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中医及西药诊断标准,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者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同意本次治疗方法。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同意本次治疗方法患者。
按照收治时间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1例。
对照组具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3-75岁,平均(42.5±2.2)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4-72岁,平均(40.0±3.5)岁,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分析学软件SPSS22.0中计算分析,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31(3):117-123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 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 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 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慢性持续期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周均不同 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 胸闷、咳嗽等)
控制 (所有以下标准)
无 (2次或2次 以下 /周)
无
无
无 (2次或2次 以下 /周)
部分控制 (任意一周内满足
任一标准)
平滑肌收缩
80-90年代初对哮喘本质的认识 --气道慢性炎症
治疗策略
短效2受体激动剂 快速缓解症状
吸入激素长期抗炎 提倡高剂量
哮喘病人的气道
炎症,水肿 粘液,血浆渗出
上皮脱落,受损
现在认为哮喘的本质-气道炎症+平滑肌痉挛
健康人的气道
肺泡隔
哮喘病人的气道
炎症,水肿 粘液,血浆渗出
平滑肌
上皮
平滑肌收缩 上皮脱落,受损
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 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GINA 2006.
哮喘的诊断
哮喘评价 气流受阻导致
的各种症状
肺功能检查
诊断哮喘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哮喘治疗的过去和现在
50-70年代对哮喘的认识 -气道平滑肌痉挛
治疗策略
支气管扩张剂解痉为主
治疗前严重程度分级
症状
夜间症状
FEV1 or PEF
重度持续
持续 限制日 常活动
频繁
60% 预计值 变异率 > 30%
中度持续
每天
发作时影响日常活动 > 1次/周
60 - 80% 预计值 变异率 > 30%
轻度持续 轻度间歇
> 1次/周 < 1 次/天
< 1次/周
发作间歇无症 状,PEF正常
> 2 次/月 2次/月
80% 预计值 变异率 20 - 30%
80% 预计值 变异率 < 20%
分级中以最重一项为准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3(3):132-138
哮喘控制水平分级
特征
日间症状 活动受限
夜间症状 / 夜间觉醒 需缓解剂/急救治疗
肺功能‡ (PEF or FEV1)
恶化
冷空气、 物理、化学性刺
以下一项
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运动等有关。
– 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 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 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 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 行缓解。
4. 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 气急、胸闷和咳嗽。
– 支气管 舒张试验阳性[一秒 钟增增用加加力1绝2呼对%气值以容>上积2,00(且mFFlEE]V;V1)1
GINA2006:
哮喘的定义
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08年
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 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 性炎症性疾病
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 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 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释放组胺、白三烯和前列腺素
细胞因子 (IL- 4, IL- 5)
释放颗粒蛋白、 白三烯、过氧化 物、 细胞因子、金属 蛋白酶等
哮喘的后果
急性 炎症
慢性 炎症
气道 重塑
正常人
哮喘病人
诊断标准
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
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
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
– 最大呼气流量(PEF)日 内变异率昼夜波动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是哮喘诊断中的一项重要 内容
完整的诊断应包括
疾病诊断
分期
严重程度分级
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重度)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分期
1.急性发作期(exacerbation) 2.慢性持续期(persistent) 3.缓解期
显微镜下的尘埃螨
尽量避免与变应源接触
GINA 2006,
哮喘发病机制-炎症是哮喘发病的核心
宿主因素 使个体易于或免于
发生哮喘的因素
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生)
炎症
环境因素 使易感的个体发生 哮喘,或诱发症状, 或使症状加重/持续
气道高反应性
GINA 2006.
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作)
气道阻塞 症状
哮喘的发病涉及许多的细胞及炎症介质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诊治现状
内容
支气管哮喘的西医诊治现状概述 哮喘的中医病名演变 哮喘的病因病机 哮喘的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哮喘的优势 调摄护理 中医治疗哮喘的基础探索 哮喘治疗的中西医优化选择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展望
发病现状
哮喘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死亡率高1/10万~成2人0/1患0万病,率全1世-4界%、约儿25童万3/年-5% 哮喘是一个高花费我性国疾有病2千,万约、占全全世球界总有疾3病亿负哮担喘的患1者%。 男女大致相同,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 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 上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31(3):117-123
哮喘的分级
1.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主要用于治疗前或初始治疗时严重程度 的判断,在临床研究中更有其应用价值。
2.控制水平的分级:这种分级方法更容易被临床医师掌握,有助 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取得更好的哮喘控制。
治疗策略:抗炎+解痉联合治疗
哮喘的触发因素
粉尘和大气污染
运动/物理性刺激
病毒感染
心理因素:
如:紧张,激动
药物因素
如:阿斯匹林 剂
、β阻断
气候改变
如:冷空气刺激
变应原
GINA 2006,
哮喘的触发因素——变应原
尘螨
花粉和霉菌孢子
动物皮毛和皮屑
烟草烟雾
食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