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影片赏析论文——浅析《海上钢琴师》

合集下载

《2024年用音乐演绎生命——电影《海上钢琴师》钢琴作品赏析及其应用分析》范文

《2024年用音乐演绎生命——电影《海上钢琴师》钢琴作品赏析及其应用分析》范文

《用音乐演绎生命——电影《海上钢琴师》钢琴作品赏析及其应用分析》篇一一、引言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讲述一个天才钢琴师传奇一生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独特的视角,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的一生。

本文将对电影中钢琴作品进行深入赏析,并对其在电影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电影背景及钢琴作品概述《海上钢琴师》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讲述了1900年一位在海上长大的钢琴师传奇般的生平。

这位名为1900的钢琴师从未离开过大海,却以一艘巨大的客轮为舞台,用钢琴演绎了他精彩绝伦的人生。

电影中的钢琴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了电影的灵魂。

三、钢琴作品赏析1. 音乐与情感的交融电影中的钢琴作品不仅展现了精湛的技艺,更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欢快的旋律还是悲伤的旋律,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喜怒哀乐。

这些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传递情感、烘托气氛的作用。

2. 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电影中的钢琴作品与画面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在关键时刻,音乐为画面增添了情感色彩,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同时,音乐也成为了电影的视觉元素之一,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享受。

四、钢琴作品在电影中的应用分析1. 主题表达电影中的钢琴作品是主题表达的重要手段。

通过音乐,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

这些音乐不仅展示了主人公的才华和情感,还体现了电影的主题——用音乐演绎生命。

2. 情节推动在电影中,钢琴作品还起到了情节推动的作用。

音乐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使故事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同时,音乐也成为了情节转折的信号,让观众能够提前预知到故事的发展方向。

3. 人物塑造电影中的钢琴作品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音乐,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性格、情感和经历。

这些音乐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才华和魅力,还让观众对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五、结论《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将音乐与情感、画面紧密结合,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的一生。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艺术鉴赏论文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艺术鉴赏论文

班级:88888P 学号:08 姓名:***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艺术鉴赏我记得刚刚开始看《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时我当时想的就是:不就是一个在海上或海边弹琴的钢琴是吧,可是这部电影却是以主人公1900的好友马克斯·托尼的回忆开始慢慢发展的。

在电影中出现过这样一个场景:银幕上,1900扯下刚刚录制好的唱片,对老板说:“我和我的音乐不容分隔”,然后扬长而去。

这一刻,我也对自己说:你应该写点什么——为1900,和他的音乐。

如果说电影是白色幕布上演绎的一场梦,那么意大利导演吉赛佩?托纳托雷无疑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一流的造梦大师,以他的“回家三部曲”为例:1989年的《天堂电影院》是一个关于“电影”的梦,2000年《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一个关于“美丽”的梦,而1998年的《海上钢琴师》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梦。

《海上钢琴师》的男主可谓人生是一场悲剧啊。

1900年,一艘从欧洲开往美国的豪华巨轮“维多利亚号”结束了航程。

黑人火炉工丹尼本想在舞厅的垃圾中寻得一点值钱的东西,没想到却在钢琴上找到一个被遗弃的婴儿。

没有只言片语的说明,没有姓名,没有出生日期……善良的丹尼和工友们收留了婴儿,并且给他取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1900。

这甚至算不上真正的名字,只是来自于那个年份的记号而已。

从此,1900就在“维多利亚号”巨大的、炽热的、永远摇摆的火炉舱里一点一点成长起来。

托纳托雷喜欢孩子的戏,这从《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就可以看出:前者中儿童时期的多多精灵古怪、惹人喜爱,后者更是全部以儿童伦那托的视角呈现成人世界的艰难时世、冷暖人生。

但是在《海上钢琴师》里,他没有过多地渲染小1900的可爱和他成长的艰辛,只用了寥寥几个镜头交代父子间的深情,然后就以丹尼的死于非命中止了童年时代的描述。

这样安排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在《海上钢琴师》中,“成长主题”并非主要内容,1900的音乐传奇才是表现的重点,所以,托纳托雷要把大部分的叙述空间留给1900的音乐。

托纳托雷导演《海上钢琴师》影片分析

托纳托雷导演《海上钢琴师》影片分析

音乐美学的灵性呈现——影片《海上钢琴师》音乐分析一个弃婴、一架钢琴、一艘游轮、一片大海,法国导演托纳多雷在《海上钢琴师》中,以其浪漫、写意、传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位音乐天才传奇而又悲剧的人生。

这部电影最吸引人之处在于音乐的运用,导演用音乐表达着主人公的人生境遇,将音乐作为整部影片的审美价值体现,促使音乐与其他语言元素相互融合,增添了影片的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将音乐融入主人公的性格和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被染上了一种浓厚的氛围,艺术的感染力逐渐增强。

影片中整部乐曲的旋律非常优美,给人一种无比清澈的体验与感觉,使得音乐的表现力达到极致,从而更佳出色的表现出电影作为视听艺术的魅力,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一种背景氛围,对电影主题进行刻画。

一、音乐塑造人物形象《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1900在船上生活,并与钢琴为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他所弹奏的钢琴曲也正是这种自由生活的写照,独特的音乐作品彰显出主人公的个人风格。

如1900与马克思相识时,海上的狂风卷着惊涛,船身一直在颠簸,尽管如此,主人公1900依然坐在钢琴前忘我弹奏,虽然轮船在不停地摇晃,但他手指的动作却并未停止。

画面中这一系列来回摇动的视觉元素,被导演融入到了一连串的摇镜头中,放大了颇具叛逆色彩的音乐本身的魅力。

在影片所有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手段中,音乐是效果最佳的,它比任何语言都更能深入人的内心世界。

二、音乐营造情感氛围在《海上钢琴师》中,导演把人物对话、旁白及情节发展均充分的进行设计,融入到音乐节奏与情感之中,给观众以精神愉悦、美的体验,也使观众产生深刻的人生感悟。

影片主人公1900的孤独、大海的沉寂以及钢琴的无言,全部用钢琴乐进行烘托,通过音乐来代替语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他第一次尝试录音的场景中,特意安排的特殊环境让他没有什么心情,也就没了任何灵感。

在随意的弹奏几个音符后,从窗外走来了一位年轻白皙的女孩,1900立刻被她纯真的容颜和随意自然不加修饰的小动作吸引住了,顿时让他情愫大发,弹奏出了柔情似水的美妙篇幅。

《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3篇)

《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3篇)

《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3篇)海上钢琴师影评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能够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

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

用黑白键谱写了他人生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能够读懂它的人。

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

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自由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人们即将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有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

然而这个小插曲却能够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

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读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必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更加成长。

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

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

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经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我的追求,他有自我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max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欢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

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

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

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可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以往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可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

《2024年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范文

《2024年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范文

《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篇一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充满艺术气息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更在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方面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本文将从电影的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两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这部作品中的画面与音乐。

一、视觉艺术:画面之美《海上钢琴师》的画面设计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影片通过摄影师的精心拍摄,展现了19世纪海上漂泊的客轮以及生活在船上的人们的生活。

在画面上,既有宽阔的海洋、摇曳的帆布、烟囱的袅袅白烟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特写镜头,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画面运用了大量的对称、构图等艺术手法,使得整部电影在视觉上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例如,在钢琴演奏的场景中,画面常常以钢琴为中心,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光影的运用,将演奏者的专注、投入以及音乐的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电影还通过画面的变化和色彩的运用,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观众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内涵。

二、听觉艺术:音乐之魂《海上钢琴师》的另一大亮点是音乐。

电影中的音乐既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力,又与画面紧密结合,形成了完美的视听体验。

影片中的音乐以古典钢琴曲为主,通过主人公“1900”的演奏,将音乐与故事情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音乐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既能够表达人物的情感,又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电影的高潮部分,1900在船上举行的钢琴演奏比赛中,他通过精湛的琴技和深情的演绎,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电影中的配乐也十分出色,无论是轻柔的旋律还是激昂的节奏,都能够与画面的变化和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为观众带来极佳的视听享受。

三、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在《海上钢琴师》中,画面与音乐的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电影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

无论是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是细腻的人物特写,都能够在音乐的衬托下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海上钢琴师》的艺术论文

《海上钢琴师》的艺术论文

《海上钢琴师》的艺术论文一、创作背景与理念《海上钢琴师》作为通过讲解并描述仆人公离奇却又不是人生意义的一生,完成了对于人性与幻想最好的阐述角度,通过电影我们也不难看出导演的别具专心与精湛的电影技艺。

《海上钢琴师》作为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三部曲”之一,以其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但将故事情结呈现得跌宕起伏更是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感官认知刻画得惟妙惟肖。

《海上钢琴师》改编自亚历山卓巴利科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从这部片名我们也不难想象这是一部关于人物一生的精彩故事。

而“三部曲”中的其他两部电影也都是在世界电影史上值得我们讨论的电影,《西西里的秀丽传奇》《天堂电影院》这样三部优秀的电影就构成了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经典之作“时空三部曲”,三部作品都是通过回忆的模式将我们带回过去的世界,在那里我们通过如今和过去的对比与联系真正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所在,人性的光芒与丑陋也尽显无遗。

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仆人公1900的一生都是一场悲剧,可我不认为,在他的世界里这样的完成自己的一生的确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小时候1900被父母遗弃在蒸汽船上,可是却有好心的烧炉工收养了他,那时他就是美好的,无忧无虑的1900在这条船上玩耍玩耍,同时他也始终享有船上众人的爱与呵护。

更加值得兴奋的是1900在这条船上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演奏一手令人赞叹的钢琴技艺,而常年以来的船舶生涯令1900很难与外界进行沟通,他更加喜爱呆在船上演奏,从未踏上陆地半步,这里的世界对于1900来说更加的安逸舒适,外面的花花世界不是每个人都情愿驾驭的。

对于1900的爱情,外面难免会有所叹惋,同时也更加的艳羡,这样灵光一现的爱情可遇而不行求,淡淡的优雅的,爱情看似很远但你轻轻的一伸手便真的可以触及得到。

当被通知他生活了如此之久的废船要被爆破后,1900就犹如他所演奏出来的乐符一样瞬间消逝,他从未有过任何形式的身份证明,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曼妙的音乐,执著的信念却从未消逝过。

艺术影片赏析论文——浅析《海上钢琴师》

艺术影片赏析论文——浅析《海上钢琴师》

用生命谱乐的孤独——浅析《海上钢琴师》人类从生下来开始,就一直在找寻着心灵的归宿。

人生最大的幸福,无非就是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音乐,总能升华人类的灵魂,而用生命谱乐的人,给人带来的不仅是天籁般的音乐,还有灵魂的震撼。

《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便是这么一个用生命谱乐的人。

若说伤感出诗人,那么就是孤独造就了1900。

我想,接触的人、事、物越少,他的灵魂就应该越纯洁吧,只有用纯洁的灵魂才能弹奏出那样美妙的歌曲。

音乐便是1900的自我,便是他心灵的归宿。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指导的一部艺术性极强的影片,同系列的还有《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吉赛贝·托纳多雷的作品直白、清晰,注重平实稳健,总是在不经意间为我们娓娓道来的是一个平凡的近乎没有故事的故事。

1998年,42岁时编导的史诗巨作《海上钢琴师》(即《声光伴我飞》),更使他获得大利大卫奖最佳导演奖的殊荣。

《海上钢琴师》讲述的是一个有极高音乐天份的无名琴师的故事。

男主角1900(人名)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

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

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导演采取极端的浪漫主义,构建了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诗意“史诗”影片。

导演想要表达的初衷只有一个,观众对于电影本身的理解却千差万别。

浅析《海上钢琴师》

浅析《海上钢琴师》

浅析《海上钢琴师》第一篇:浅析《海上钢琴师》浅析《海上钢琴师》学生姓名:蔡悦学习单位:江苏省高邮市高邮师范学院摘要: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的作品“时空三部曲”之一——《海上钢琴师》出品于1998 年,改编自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

电影讲述了弗吉尼亚号游轮上一个名叫1900的钢琴师的传奇一生。

这是一部典型的具有欧洲中世纪浪漫色彩的电影,以这样一种浪漫的氛围为底色,影片十分成功的向世人展示并阐述了有关生存、信念、自由、美学、音乐、爱情等方面的看法及观点。

隐约贯穿全片的悲剧色彩以及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悲剧结局,赋予了影片除浪漫外又一层忧郁、朦胧又安谧的基调。

人们欣赏经典,乐于身处在一个纯粹的空间挖掘经典的不为人道之处,《海上钢琴师》首先从它的大基调上就已经进入经典的的行列。

本文将从阐述人物、情节、电影音乐和主题四个方面着手,以达到从浅显层面理解这部电影的目的。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人物情节电影音乐主题主人公1900(人名)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船上的烧炉工丹尼将他抚养长大,8岁时养父去世。

正是在养父的葬礼上,1900第一次接触到音乐,并显露出惊人的钢琴天赋,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弗吉尼亚号这个有限的空间也令他天然地对除游轮以外的世界保持一种警戒的心理。

即使是之后邂逅了自己的初恋,尘世的复杂仍使他茫然无措,最终打散了离开弗吉尼亚号的想法。

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曾动摇,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弗吉尼亚号的1900与船一起葬于海底。

从此,很少再有人会记起那一生未踏上陆地的天才钢琴师和他传奇的一生。

关于影片中人物的分析:1、1900 1900是个孤独的矛盾体。

由于从小生活在弗吉尼亚号游轮这个特殊的有限空间,1900性格很忧郁,思想很单纯,但他却能洞察船上每一位乘客的心理。

他也会在船靠岸后站在栏杆上眺望远处,他会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可是,即使1900十分的渴望了解船以外的世界,但是从小生活的环境与养父的教育方式,让他形成了一种封闭、放任、胆小的性格。

电影欣赏课论文——《海上钢琴师》

电影欣赏课论文——《海上钢琴师》

电影音乐赏析姓名:学院:学号:时间:《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我最早接触海上钢琴师,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当时闲来无事,随手翻看暴风影音中的高清影片,当看到《海上钢琴师》的名字时,突然激起了我的兴趣,我想知道什么样的电影可以取这样的名字,而且它的评分相当之高,就是这点儿小好奇,让我接触并认识了《海上钢琴师》这部在我看来极其优秀的电影,甚至于看完第一遍后意犹未尽又看了第二遍,其中斗琴的部分更是看过好多遍。

需要指出的是,课上老师所播放的《海上钢琴师》非完整版,在很多地方有删节,所以当时课上重看时感觉很不舒服,没有当初我看的时候那么完满和连贯,算是一点儿小缺憾吧。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生在船,长在船,至死都没有踏上过土地的传奇人物1900(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鲁宾逊给他的野人朋友起的名字“星期五”),一个以船和音符为此一生的感人事迹,主人公1900优雅的气质,略带天真诙谐的性格,朴实无华的作风,优美欢畅的音乐,彰显着他的过人聪慧,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他用音乐聆听世界,用心灵感受人生,阅读人性,引人深思,让人感慨。

最初吸引我的是主人公弹奏出来的音乐,时而优美舒缓,时而急促跌宕,引人入胜,但慢慢的,我被其中对人性的描写吸引了。

1900从出生就被遗弃在船上,被好心的烧炉工收养,一直生活在船上,从未到过陆地。

或许是在每年365天海浪声音的感染,也或许受到他摇床上挂着的摇铃的点悟,1900无师自通,竟在一个晚上独自弹出了优美的音符,整船的人为之震惊,船员形容这轰动效果甚于船要沉没。

可以说音乐灵感是大海对1900的惠赐,大海造就了1900传奇的一生。

同时,他的精湛的钢琴技艺也来自于对世界细微而深入的观察,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

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

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起翱翔。

《海上钢琴师》艺术概论分析

《海上钢琴师》艺术概论分析

《海上钢琴师》赏析一.艺术与道德关系《海上钢琴师》是令我印象深刻的电影之一。

电影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台词和场景,而1900也是一个传奇般的形象。

影片描绘了20世纪初的美国,透过时代背景,我们能够理解更深入的理解影片中的台词和场景。

在20世纪第一个10年里每年有100多万移民乘船涌入美国,而这时1900出生的年代,他是一个移民的弃子。

美国当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超过欧洲,成为一个淘金圣地,强烈地吸引着众多国家的梦想者。

此刻美国是梦想家和赌徒的天堂。

在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轮船即将驶入海港时,透过重重雾气,美国的摩天大楼若隐若现,这时的人们已经不能抑制内心的激动,争先喊出:America!这些社会底层的人虽然此刻激动,但无论在他们家乡还是下船后的美国,卖力生活的状态都很难转变,这是徒有空想的美国梦。

这一幕也照应了后面1900拒绝下船,因为陆地是无限的,是他不能把握的。

除了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浮躁与不稳定,换个角度来看,也感受到1900懦弱的一面,对不可预见的未来的恐惧打败了他对女孩的爱,使他没有迈出最后一幕。

轮船的上等仓与下等仓的强烈对比,也反应了当时贫富差距之大。

但下等人也有享受音乐的权利,在1900眼中,人没有等级之分,这是超脱于当时社会之外的思想。

二.分析其中审美再创在影片《海上钢琴师》观赏中,影片作为审美客体,是观众进行鉴赏活动的对象,影片中塑造的形象成为鉴赏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活动的客观依据。

作为观众,观看影片的同时也会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思考,来体会剧中1900及各种人群的心态,琢磨人们间的互动,参与其中推测剧情发展。

例如影片中的经典片段之一,Max初登弗吉尼亚号的一个夜晚,狂风大作,波涛汹涌,Max的狼狈和1900的闲庭信步形成对比,1900一个镇定的脸部特写让Max把钢琴脚闸打开,弹起了钢琴。

在轻盈的旋律中,又用了大量的跟拍和推摇镜头,俩人随着钢琴一起在大厅中回旋。

同时用叠印的手法,将两人悠然自得的脸和船舱外恐怖的大浪潮和阴霾天气叠加在一起,然后两人冲破落地窗,滑过走廊,撞进船长的房间。

海上钢琴师影视赏析

海上钢琴师影视赏析
20xx
海上钢琴师影视赏析
-
1 2 3
4
1
概述
概述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由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 姆·罗斯、比尔·努恩、佩内洛普·克鲁兹等主演34;为主题,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 "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最终在
轮船被炸毁的悲剧中结束人生的故事
2
剧情分析
艺术手法赏析
3. 音效处理
影片中的音效处理也非常出色。 通过音效的处理,影片成功地营 造了轮船这一封闭空间的氛围, 同时也展现了"1900"内心世界的 封闭与孤独。此外,影片还运用 了大量的手持镜头和跟镜头,使 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角 色的情感和心境
4
总结
总结
它通过讲述一个弃婴在轮船 上与钢琴结缘的故事,展现 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矛
剧情分析
1. 角色塑造
影片中的主角"1900",由姆·罗斯饰演,成功地塑造了 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情感的钢琴师形象。他的才华横溢 ,但又孤僻内向,对外界充满恐惧。通过他的生活经历 ,影片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矛盾,使得观众对他 充满同情和理解
剧情分析
2. 情节构造
影片采用回忆录式的叙事方式, 以"1900"的生前好友MAX的旁白 展开。这种叙事方式使得影片情 节紧凑且富有层次感,同时也增 加了影片的深度和广度。通过 MAX的叙述,观众得以了解 "1900"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 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行为和 选择
艺术手法赏析
1. 摄影技巧
影片在摄影技巧上运用得非常出 色。通过镜头的运用,影片成功 地营造了轮船这一封闭空间的氛 围,同时也展现了"1900"内心世 界的封闭与孤独。此外,影片还 运用了大量的手持镜头和跟镜头 ,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 到角色的情感和心境

海上钢琴师影评(15篇)精选范文

海上钢琴师影评(15篇)精选范文

海上钢琴师影评(15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海上钢琴师影评第1篇:11月15日《海上钢琴师》将在院线以修复画质重新上映, 这部电影是无数人心中的挚爱。

初看时我以为这只是一位虚构艺术家的人生故事, 可在了解了爵士乐的发展背景后我才发现这部电影的隐喻, 电影的主人公叫1900, 那1900到底是什么?在一艘横跨大西洋, 连通着欧洲与美国, 满载着移民的豪华蒸汽游轮里。

一个粗鲁的黑人烧锅炉大叔捡到了一个来路不明的白人弃婴, 并为他起名叫做1900。

因为他被捡到的那天正是20世纪第一年的第一天。

1900, 在充满着欧洲人、美国人和黑人的移民环境中, 被黑人养大, 在最底层成长。

直到有一天, 1900第一次来到旅客舱, 透过毛玻璃看到了钢琴, 这是他这一辈子第一次看到钢琴。

玻璃上天使的双手正好抚摸着1900被音乐深深吸引的大眼睛, 彷佛预示着这个孩子将会受到艺术天使的眷顾。

而此时让1900沉醉的音乐, 正是拉格泰姆。

如果说蓝调是爵士乐之母, 那么拉格泰姆就是爵士乐之父。

换句话说, 是拉格泰姆和布鲁斯造就了爵士乐。

而在那艘船上, 趁着夜幕, 八岁的1900在拉格泰姆音乐的启蒙下, 第一次奏响了钢琴, 从此一位自学成才的天才钢琴家诞生了。

成年后的他一向留在船上, 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一个钢琴师。

之后他遇见了一位从新奥尔良来的白人小号手麦克斯。

在与这位朋友的相处中, 1900明白了, 他长久以来即兴演奏的那些音乐其实就是外界所谓的爵士乐。

他在船里既为头等舱的富人们弹奏爵士, 也为三等舱的穷人们弹布鲁斯、民间小曲。

无论贵贱, 所有人都爱他......试想, 如果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象征, 都是隐喻, 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 1900可能根本就不是人, 他其实是「爵士乐」的拟人化形象。

这个故事可能根本就不是一个虚拟艺术家的传奇人生, 这个电影讲的或许是「爵士乐」从底层诞生, 辉煌时人见人爱, 最终没落的全部历史!如果1900代表着爵士乐, 那么电影里那一段精彩绝伦的斗琴则又多了另一层深意。

浅析《海上钢琴师》

浅析《海上钢琴师》

浅析《海上钢琴师》摘要:《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Giuseppe Tornatore二十世纪末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采用了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让主角显得很神秘,有着打动人心的魔力。

本文介绍了这部电影的故事梗概,对人物做了简要分析,并简析了电影配乐,也加上了笔者的感想。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孤独配乐影评《海上钢琴师》是导演Tornatore“回家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大海、游轮、钢琴——只这三个事物就构筑起一个人的一生。

在深邃的蔚蓝中颠簸飘泊,在悠扬的音乐中领悟人生。

世界很小,从船头到船尾,在舞厅中的那架钢琴前,从左到右,总共88个琴键;世界很大,那一片碧。

蓝天下,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融入世间百态,宽广无边。

故事从一个潦倒的小号手麦克斯的独白中娓娓道来,一段唱片中的钢琴独奏沟沉起了他脑海中的无限往事。

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一位善良的黑人烧炉工收养了他。

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于是烧炉工给孩子取名为1900。

然而烧炉工在一次海上意外事件中丧生,只有8岁大的1900再度成为了孤儿。

1900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

从此,Virginian号载着他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在欧美大陆间往返航行。

Jazz鼻祖Jelly Roll Morton听说了1900的高潮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

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从未上过陆地的1900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

他说,陆地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他看不到陆地的尽头。

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1900凝望着那天使般的面庞,手指间流淌出的曲调变得轻柔舒缓,如细语呢喃,无限惆怅又无限向往,他只是在少女熟睡时轻吻了她那花瓣般鲜艳的双唇,仍然不能迈下舷梯。

天才灵魂的独舞--浅析《海上钢琴师》影视艺术特色

天才灵魂的独舞--浅析《海上钢琴师》影视艺术特色


天 才 灵 魂 的 独 舞
浅析 海上钢琴 师 影视 艺术特 色
。张

《 海上钢 琴师》是意大利 著名导演朱塞 佩 ・ 托 纳 托 雷 这 一场 戏 运 用 了 很 多 全 景 ,每 个 镜 头 几 乎 都 是 在 晃 动 中 完 的 “ 三 部 曲 ” 之 一 。这 部 电影 讲 述 了一 个 叫做 “ 1 9 0 0 ” 的 成 的 , 在 之 前 的 镜 头 中 , 观 众 可 能 会 感 到 眩 晕 , 但 是 当
弃婴在远 洋客轮上成 为一名顶级钢琴家 的传奇故事 。 《 海 1 9 0 0 开 始 弹 琴 时 ,眩 晕 感全 无 ,导 演 将 音 乐 与 节 奏 完 美 融 上钢琴师 》 曾获得意大利 金像奖 ,在 电影史上 留下 了重要 合 到一起 ,赋予 镜头艺术 的气 息 ,使得整 个片段 由眩 晕转
女神像 时疯狂 的高喊 :A m e r i c a !当蒸汽 机 的高温 推动着 出生的时候 ,镜 头 由一双蓝色 的眼睛缓慢拉 向正在行驶 的
巨大 的海 上 机 器 前 进 ,当 丹 尼 高 声 大 喊 1 9 0 0 的 时 候 ,我 们 大 型游 轮,渺小在 巨大的反差下显得格 外醒 目。当1 9 0 0 准
的一 笔 。 这 部 电 影 讲 述 了 主 人 公 雷 蒙 的人 生 传 奇 ,他 是个 变 为享 受 。此 外 , 在 “ 斗 琴 ” 中 , 导 演 运 用 大 量 横 移 镜 头 天 才 ,但 是 他 却 是 孤 独 的 , 人 性 的 挣 扎 与 矛 盾 在 这 个 故 事 表 现 场 面 ,合 理 地 进 行 场 面 调 度 , 将 斗 琴 的 主 角 与 观 众 很 中得 到 了淋 漓 尽致 的体 现 。 好 地 连 接 起 来 , 营 造 了一 种 舞 台 感 ,仿 佛 是 意 大 利 话 剧 的 大时代 的全景描写 。 《 海 上钢 琴 师 》 的 故 事 发 生 在 一 场 面 , 这 种 艺术 处 理 能 够 让 观 众 将 注 意 力 更 加 集 中 到 斗 琴

《2024年用音乐演绎生命——电影《海上钢琴师》钢琴作品赏析及其应用分析》范文

《2024年用音乐演绎生命——电影《海上钢琴师》钢琴作品赏析及其应用分析》范文

《用音乐演绎生命——电影《海上钢琴师》钢琴作品赏析及其应用分析》篇一一、引言电影《海上钢琴师》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情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这部电影以钢琴音乐为主线,通过音乐与人生的交织,展现了主人公一生中无尽的激情与深沉的感悟。

本文将对电影中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其应用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生命哲理。

二、电影《海上钢琴师》概述《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一部音乐题材电影,讲述了一个天才钢琴师在一艘船上度过他一生的故事。

电影中,钢琴音乐成为主人公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也是他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三、电影中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1. 创作背景电影中的钢琴作品大多由电影原声带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创作。

这些作品紧密结合了电影情节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情感的音乐世界。

2. 艺术特点电影中的钢琴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既体现了莫里康内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

在音乐表现上,这些作品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和独特的节奏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这些作品还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世界。

四、电影中钢琴作品的应用分析1. 情节推动电影中的钢琴音乐不仅是情感表达的工具,还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元素。

通过音乐的变化和主人公的演奏,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和人物心理变化。

2. 人物塑造钢琴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人公通过钢琴演奏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情感,让观众对他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电影中其他角色的音乐表现也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3. 画面与音乐的融合电影中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相互呼应,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在关键场景中,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更是达到了令人震撼的效果。

五、结论电影《海上钢琴师》以其独特的音乐和叙事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世界。

《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5篇)

《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5篇)

《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5篇)海上钢琴师影评喜欢钢琴的儒雅与高贵,喜欢琴音或者精致或者激昂的感动你心底的每一寸角落。

我从来不会自诩自我有多么高贵有多么艺术,可是但凡听了1900动情的曲调和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后,我都不会有丝毫的掩饰我爱上了这种氛围,虽然不是那么疯狂,那么强烈,却如沁人心脾的芬芳一样挥之不去。

在某天不经意的一个瞬间,突然想起。

1900是一个人。

或者能够这么说,他是一个在1900年出生,被而父母抛弃在船上但却拥有惊人音乐天赋的天才。

好心的船员收养了他,教他读书,教他写字,教他任何他好奇的东西。

童心未泯的他很快就对自我的“父亲”告诉自我的一切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可爱的黑人爸爸经常会告诉他与报纸上不符的知识。

有一天小家伙闪烁着自我纯洁的双眸问了一个任何孤独的小孩迟早都会想明白的问题“妈妈,是什么呢?”我的心头因为这句话而微微一颤,我看着画面,看着他父亲的眼神,我不明白他要怎样才能完美自我善意的谎言,怎样来保护1900小小的心灵,“明白吗,妈妈是马,是赛场上跑的最快的马!”听了爸爸的话,1900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开怀的笑了,笑声中满是天真的味道。

我的心暖暖的宽慰了,我突然想起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一句话儿童是人类的父亲,他将人的天真性灵举的太阳一般高。

1900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海上,那个虽然封闭却永远没有欺骗和虚伪的世界里,他永远都是天真的,没有一丝的瑕疵,一向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从来没想过一脸痞子气,在昆汀的调教下不是演卧底就是强盗的TIMROTH竟然也会深情的落落大方,那绅士般的举止言谈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当长大成人的1900坐在钢琴前,用纤细的双手轻轻滑过琴键的时候;随着海潮的汹涌,随着钢琴的滑轮和悠扬的曲调在大厅里浮动起舞的时候;当他满面陶醉的在下等船舱里,为那些穷苦的人们带去自我的音乐的时候,我的心好像也在其中上下起伏,随着船舱里的调调。

随着人们脸上的欣喜,随着外面海潮声。

向经典致敬——浅谈《海上钢琴师》

向经典致敬——浅谈《海上钢琴师》

声屏世界2021/9传媒新思维视听广角向经典致敬———浅谈《海上钢琴师》阴边慧婷摘要:在电影发展史上,经典作品在时光中是永恒的,《海上钢琴师》当属此类。

文章通过剖析该影片的叙事特点、人物形象、音乐运用、细节描写以及主题烘托等方面,阐述经典影片的魅力价值。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人物形象音乐细节电影从诞生以来走的就是大众化路线,它发展至今,已经日益深入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

当笔者重温《海上钢琴师》时,不禁由衷感叹,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永远不会褪色,永远能让人拍案叫绝,永远能触动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复线叙事,高潮迭起从影片的叙事效果上来看,《海上钢琴师》无疑是成功的。

影片采用复线式叙事结构,以托尼为线索,通过1900的人生和托尼的回忆与寻找两条主线将影片串联起来。

两条故事线的有序切换不仅带给观众穿越时空之感,也使故事的展开更加跌宕起伏,当一条故事线的情绪达到制高点时,另一条故事线就会作为节奏的缓冲出现,带给人们更佳的观影体验。

如果观众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导演通过巧妙安排使影片大大小小的起伏贯穿始终。

比如开篇娓娓道来的画外音和紧接而来的急促而高昂的欢呼声,再如结尾悠扬的钢琴声后火光冲天的爆炸场面。

吉塞佩·托纳托雷导演节奏的精准把握不仅是在故事的讲述上,也体现在镜头的运用上。

影片总体上以长镜头和运动镜头为主,给人们以一种优雅、潇洒的观影感受。

但是在剧情的紧张点,导演通过镜头快速切换的合理运用,赋予了影片更加多变的节奏———如影片中经典的斗琴场面中,1900开始他的第三次表演时,激烈而高昂的音乐搭配着手部和脸部特写的快速切换,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使紧张感染到所有观众。

正是对节奏的精准把控,这部电影成为了一场视听盛宴,也使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

人物丰满,传奇色彩《海上钢琴师》在人物的塑造上细腻而深刻,在电影史上留下了经典的人物形象,影片男主1900的形象刻画颇见功力。

他的人生被赋予了传奇色彩,他出生在船上并且一辈子都没有下过船,但他却能够见微知著,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是一些微小的细节来了解陆地的世界;他拥有仿佛生俱来的钢琴天赋,对爵士乐的领悟甚至超过了爵士乐大师杰里·莫顿;他坐在钢琴前的时候永远自信满满,仿佛他是世界的主宰,却在遇到心动的女孩时言语笨拙不敢表达自己的爱慕,甚至不敢送出自己的钢琴曲母片。

海上钢琴师浅析

海上钢琴师浅析

海上钢琴师浅析第一篇:海上钢琴师浅析《海上钢琴师》影评《海上钢琴师》是由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所拍摄的,这是他的时光“三部曲”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来于海,归于海的内心纯洁真挚的钢琴师的故事。

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生活在船上27年未上过岸的钢琴师的精神世界。

是一部现实与回忆相交错,带有回忆与伤感的片子。

导演用倒叙的叙事手法,回忆以第二人称旁白引入,像一篇娓娓道来的散文诗。

影片两个阶段,现实、回忆,两种情形相交织着,给人一种穿梭于现在与过去之间的感觉。

影片的开头,镜头缓缓的移动,麦克斯孤独的坐在台阶上擦拭小号,这是一个有关于音乐的故事。

黑暗且长的台阶,喻示着1900的故事以悲伤结局。

此时导演把灯光打在画面中间麦克斯所在的一条线上,营造出月光的效果,衬托出黑暗中的这个男人十分孤独。

声音采用旁白,充满伤感与回忆,带有着对男主角1900的回忆与深切怀念。

同时,低沉的男声中有故事,给1900添上了一抹传奇色彩,也奠定了影片悲情的基调。

那把小号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镜头前,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因为卖掉这把小号,麦克斯才与1900的唱片重逢,使麦克斯开始讲述,为影片下面的内容做铺垫。

影片多次运用淡入淡出来转换场景,运用得很巧妙,使回忆的力度变得柔和。

大海的场景多次用来淡出淡入,表现了主角与海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又契合了1900身世渊源的暗线。

影片以麦克斯第二人称的角度去介绍1900诙谐幽默的事迹,给影片一个引导的作用。

影片有大量的摇镜头和反应镜头来记录着轮船上的乘客第一眼看到美国时的激动,该片中美国象征着理想与希望,镜头中记录着乘客们脸上的欣喜,澎湃,表现出人们对梦想的渴望与追求。

影片多次对1900的眼神进行特写,弹琴时的眼神可以看出他的认真投入,他的眼神里有音乐,钢琴便是他的人生,音乐与他不可分割。

然而在麦克斯劝说他体验陆地生活时也对他的眼神进行了特写,那时的1900是茫然,不屑的,可以看出他的人生观是执着的。

在影片的最后,麦克斯在即将爆破的船上找到了1900,此时灯光是昏黄的,在一片黑暗中犹显伤感与柔和。

海上钢琴师的影评

海上钢琴师的影评

海上钢琴师的影评海上钢琴师的影评「篇一」在众多没有获得奖的影片里,往往沙里藏金,也有精品。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当年就没有得什么奖,可是过了许多年以后,我们再回头看看,这部电影却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海上钢琴师》也是一部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电影。

但是当年它诞生的时候,确实也没得过任何奖项。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

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海上钢琴师》的题材和视角都非常独特。

它是意大利的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作品。

在一个,豪华游轮头等舱里,有一个孤儿被遗弃了,这个事发生在1900年,船上的水手把这孩子养大。

由于什么信息也不知道,不知道他爸爸他妈妈是谁,只能按他年代起名,就叫1900。

1900在船上一天天长大,展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

后来他长大了,就在船上的爵士乐队里当钢琴手。

他把这个船当做自己唯一的家,他也不想从这船上走下,来到什么纽约,巴黎,这个船停靠的繁华都市。

他身边有个朋友叫麦克斯,多次劝他,你钢琴弹得这么好,应该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陆地上去。

但是这个1900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为此错过了自己人生唯一一段爱情。

后来隔了多年以后,这麦克斯早已经从船上离开了。

他得到一个消息,说那个游船叫佛吉尼亚号,说最后要把它炸毁了,他才想起这1900是不是还没下船。

他再回到这个船上放起当年1900弹奏的曲子,这1900在一个角落里还出来,还真跟他见面了,说我生在这条船,死也在这条船上,我不下去。

后来麦克斯很无奈地离开这条船,远远地看见这个佛吉尼亚号和1900一起被炸得粉碎沉在大海里。

但凡你看过这部电影,我相信99%的人会被这个电影里头这种情节打动。

这个片子拍摄起来既磅礴大气,而又低沉深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生命谱乐的孤独
——浅析《海上钢琴师》人类从生下来开始,就一直在找寻着心灵的归宿。

人生最大的幸福,无非就是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音乐,总能升华人类的灵魂,而用生命谱乐的人,给人带来的不仅是天籁般的音乐,还有灵魂的震撼。

《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便是这么一个用生命谱乐的人。

若说伤感出诗人,那么就是孤独造就了1900。

我想,接触的人、事、物越少,他的灵魂就应该越纯洁吧,只有用纯洁的灵魂才能弹奏出那样美妙的歌曲。

音乐便是1900的自我,便是他心灵的归宿。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指导的一部艺术性极强的影片,同系列的还有《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吉赛贝·托纳多雷的作品直白、清晰,注重平实稳健,总是在不经意间为我们娓娓道来的是一个平凡的近乎没有故事的故事。

1998年,42岁时编导的史诗巨作《海上钢琴师》(即《声光伴我飞》),更使他获得大利大卫奖最佳导演奖的殊荣。

《海上钢琴师》讲述的是一个有极高音乐天份的无名琴师的故事。

男主角1900(人名)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

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

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导演采取极端的浪漫主义,构建了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诗意“史诗”影片。

导演想要表达的初衷只有一个,观众对于电影本身的理解却千差万别。

用一句永不过时的话来说就是“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要在与你自己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这部影片,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优秀的人都应该利用自己的天赋赢得声誉和功名。

站在这样的角度对待这部影片,那么它肯定是过于理想太过虚假或者是难以接受。

但是,这么一个用自己的灵魂、生命去谱写乐章的人,不更是值得我们敬佩吗?他内心孤独,也正是这份孤独成就了他,让他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1900看似终年囚禁在一艘船上,但在精神上绝对自由,相比于那些整日在陆地上奔波的大众,身体和精神被命运双重束缚,1900又是幸福的。

即使是在本应十分阴暗的邮轮底层,导演也
借助于添煤时的火光或者橘黄色的灯光使船舱看起来明亮而温暖,所有人物的脸部都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并没有某些先锋电影中那种半明半暗的脸或者被帽檐完全遮住脸部光线的画面出现过。

无论在什么地方,人物的脸始终是暖色的,有点类似于《勇敢的心》里的那种效果,尽管没有后者那种整部影片基本都是柔美朦胧的自然光运用。

但在人身上大致类似。

在这部影片里,蓝色这种传统上冷色调的作用被减弱,加进去的是明亮的感觉,但这种亮光是十分纯洁安静的,恰如1900的音乐。

1900的一生是无根的,终生都在漂泊的维珍尼亚号上,至死也没有踏足陆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与音符所组成。

与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乐,他用率性而为的灵感,谱出最有情的音乐去解读人生。

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是一种超敏锐的洞察力,他却是用音乐去解读生活,感悟人生,虽然他们对音乐都有异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却有着不一样的执着,雷·查尔斯将一生都放在了音乐这个精神生活上,而对于1900来说,音乐就是他的语言。

他用心灵演绎融入了世间百态的乐曲。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

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

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种种,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起翱翔。

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来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轮就是他的家,他的执着就是对海的依恋,海是他的宿命。

周而复始的人来人往、悲欢离合、人间万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尽了人间的繁华、冷漠、凄凉与虚伪,也看尽了人生。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他的能力仅限于用88个键子所创造出来的世界,所以他选择了不变。

船就是他保护自己,囚禁自己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与红尘隔离的地方。

没有身份证,没有出生证明,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陆地的牢笼,真正的牢宠却是他的心,是一个在他的心中永远的家。

对于外界的不可知与不确定,他只有幻想、好奇与极大的恐惧。

而维珍尼亚号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这里,他有时像个顽皮自在的孩子,有时却又孤独的叫人心酸,孤独的艺术人生与无尽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1900最后的一些话更加说明了他对外面世界的不相信和恐惧感,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毕竟比不起巨轮中简单的日子。

这也许导演是在暗示这个社会,暗示世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暗示这个世界缺少太多值得人信任的地方吧。

“影片的成功所在就是把我们心中的另一个唯美的自我艺术化,他放大了纯洁灵魂以及我们心灵深处的自由。

若要说同情1900,我们真没有资格,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可以没有信仰,但必须要有信念。


他的行为,放在我们当下的社会,那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肯定被人当作疯子。

但我很羡慕他这种做法,他始终都能活在自己的象牙塔中,始终都执着于自己心中的那只青鸟,他坚守住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正一点点失去的东西,出于他的天真,他的浪漫,他那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和忧郁。

这种感觉太宝贵,我想要,却要不起。

《海上钢琴师》让我们懂得的不仅仅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也许,和船和琴一起是他最好的结局,但人还是要不断的接受新鲜的事物。

一个人可以是孤独的、高尚的,但不能一辈子总是一个状态。

我佩服1900,也喜欢他灵魂的乐曲,但如果让我选择,我一定不要一辈子单调乏味的生活。

有机会还是要多见一见人和事,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和社会的脱节导致了1900的悲剧,他的清高是用自己的生命来买单。

这样的结局也许是最好,但还是为这样悲伤的结局而感到惋惜。

要在这样一个现实的社会生存下去,我想不仅要保持着一份1900那样的天真、崇高,还要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

接受新鲜的事物,跟上潮流的发展才不至于脱节,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应该有一个积极的生活状态,面对爱情和挑战,我们都要勇敢的尝试一下,之后才不会后悔。

用生命谱乐的孤独,使我们懂得1900天籁般的音符得来不易,面对灵魂的乐曲,我们应用灵魂去倾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