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的总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心得体会(通用6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心得体会(通用6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精选版心得体会(一)教学研究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教研话题,面对日新月异不断迭代发展的社会,教学需要改进,我们教学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在改进的中,我们更需要思考改进什么、如何改进。
曹培英老师结合近年的“大概念”、“大单元”教学组织形式,指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盲目追随热点,而应当立足于教学实际,关注儿童的学习认知特点,关注数学教学的本色,提高学习效能。
基于以上的分析,曹教授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提出了六点教学改进的主要策略,让笔者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基于单元,着眼整体2023版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例如,在五年级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可以采用“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将体积与体积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
对于体积和体积单位,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的经验的。
第一,是感知物体占了多少空间的生活认知经验;第二,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后,知识迁移上的经验。
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先前的学习经验进行对比、类推、迁移,利用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经验:长度单位用什么表示?面积单位用什么表示?体积单位呢?通过这样的提问与对比思考,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得出答案,而且能更清楚地区分出长度、面积、体积间的区别与联系。
当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数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主题一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并落实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返璞归真,用活教材教材凝结了优秀专家、学者的智慧,教材是教学之本,而我们的课程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实施校本化。
基于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发布时间:2023-01-09T08:47:04.24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16期作者:张宝琦[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张宝琦寿光市圣城街道文博小学 262700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它直接关系着小学生今后对数学掌握的能力。
怎样进行“教学评”,是教育部门历来都在重视的问题。
本篇文章将简要分析“教学评”一致性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就怎样做到这一点而进行了研究,希望提供给有关人员借鉴与研究。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意义前言:指导策略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出发,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进行教评一致性,均十分有必要。
但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因此常常产生课堂困惑、目标难以实现以及课堂难题不易攻破等问题,并由此造成了课堂教学难达预期。
因此,老师们必须对教评一致性有全面了解,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对策来提高教评的一致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评”一致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课堂是指师生双方之间围绕知识传递过程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而课堂不仅是指单纯的教和学,而且还充分融合了教、学和评。
这就是说,教、学、评必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单部分,不然的话课堂将只能成为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和活动,从而缺乏了互动性。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不一致所出现的脱节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妨碍课堂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得课堂与教学活动备受干扰,也无法保证学习者可以完全了解、学会和运用相关内容。
特别是对于小学的数学教育来说,课堂“教学评”价一致的重要意义将更加无法取代。
这是因为他们心灵上虽然渴望受到教师和朋友的表扬,但是理解能力、思想水平、表达能力都较差,并不能构成相对独立和完善的认识系统,一旦讲、练、评之中的一个环节不能和其他环节相匹配,其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干扰,轻则使他们无法掌握学习信息,重则会使他们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信心,严重挫伤其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精选6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精选6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学期来,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一、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精神实质,指导课堂教学。
我们怎样教数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置身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
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
二、常抓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为此,本人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
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
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
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生理、心理的发展,个体差异大,大部分学生都渴求别人的理解与尊重。
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
三、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
小学总结数学反思(优秀10篇)
小学总结数学反思(优秀10篇)小学总结数学反思篇1一、认真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
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我担任3个班级的数学课, 数学课是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宗旨的数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
“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
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1) 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加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使数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实践与思考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实践与思考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自行解决问题。
但小学生对自己的控制力并不是很强,往往需要老师在一旁指导,指导他们前进。
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地对其进行评估,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评估中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指导他们进行数学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思考1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意义1.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现在的老师,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知识,往往都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讲授的内容上,老师们往往都是站在讲台上,给他们讲解,而不会去分析学生的问题,也不会去研究学生的问题,也不会去研究学生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
而且,尽管许多老师都认识到了评估的重要作用,但在课堂上,往往只会给学生一个总结,一般都是夸奖和批评,并没有从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多层面的评估,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评估,这样就会削弱评估的效果,进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
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虽然小学数学是一门很基本的数学,但是在做题的时候,学生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思考,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数学课上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对他们的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以前老师和老师的互动很少,老师就相关的知识和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的解答,并没有深入的沟通,而教学评估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与老师的关系,让老师对自己和老师都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从而提高课堂气氛。
2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思考2.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2.1.1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况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评估量表,对学生的知识和技巧进行评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总结(4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总结解读了《音乐课程标准》感受颇深。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
一节课中怎样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怎样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怎样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
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
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同学们在中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共有十点,每点都是精华,如果细细品味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示范课评课稿总结
小学数学示范课评课稿总结小学数学示范课评课稿总结(精选6篇)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示范课评课稿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示范课评课稿总结篇1教学中,老师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
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1、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基于这点,老师创设了让学生抽不同颜色的纸牌的活动,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不确定及确定现象的体验。
如在理解“不可能”这个概念时,老师先让学生抽红桃,在好几位学生试抽之后,都不能抽到,学生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这几位同学抽过后,居然没有一个能抽到?由于疑问而引发思考,并作出猜测和推理,原来老师手里根本就没有红桃。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把手中的纸牌转过来让学生观察,从而验证自己的推想。
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
2、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本节课时,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让学生用形象的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还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真正做到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6篇)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6篇)学习《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四班级的数学有了一个新的熟悉,获得了教材试验操作上的一些珍贵阅历。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新教材特殊关注同学的全面进展。
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学问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学问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同学的情感,看法、价值观。
新教材的编写贴近同学的生活实际,能吸引同学阅读,激发学习爱好。
我们当老师的就应当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同学制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同学全面进展的教学情境。
从而到达激发学习爱好,使同学主动主动的参加到教学中来。
下面就依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创设亲身体验情境,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告知我们,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爱好。
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同学创设一种宽松、开心、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同学主动思索,主动学习。
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支配都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特别接近,很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同学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
同时同学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好玩的。
所以教学时完全可以依据实际状况采纳嬉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供应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同学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创设学习情境。
二、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表达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表达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鼓舞同学大胆思索,用同一个问题主动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觉,有所创新。
让同学充分暴露和展现思索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
对于同学的不同想法,老师要准时地赐予确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增添制造性活动的信念。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同学生活背景不同和思索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老师应敬重同学的想法,鼓舞同学思索,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收获很大,感触很多,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生活即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
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
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
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
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
方法探微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文|陈惠霞如何改善小学数学教育现状,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效,是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一次挑战。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推进了基础教育领域一系列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并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
文章通过综合梳理文献,分析了“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意义,围绕人教版小学数学并结合案例展开探讨,介绍“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教,特指传授某种知识或技能;学,是接受教育、建构知识、学习技能的过程;评,指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进行评判以及分析后得到的结论。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促成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提升,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契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探索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方案,有助于巩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依托教学情境,整合“教、学、评”目标依托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整合“教、学、评”目标,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明确教学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学习与探索活动。
谭长存指出: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手段,才能改革固化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其学习潜能。
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立足实际学情,创设含有生活问题的教学情境,依托情境整合“教、学、评”目标,运用驱动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能合理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长久保持学习热情,避免出现精神疲劳。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乘法口诀、平均分概念、划分案例,创设有益于学生的教育情境,整合“教、学、评”目标,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渗透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根据乘法口诀学习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除法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总结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总结小学数学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从小学数学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让孩子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观察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对于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比如,在学习数的认识和运算过程中,通过观察事物的增加和减少来掌握数的递增和递减规律;通过观察形状的不同来掌握形状的差异和特点;通过观察实物的组合来学习数的加法和减法等。
通过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注重数学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数的认识和运算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具体实物的增加和减少来掌握数的递增和递减规律;在学习形状的认识和分类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形状的差异和特点来进行形状的分类;在学习数的加法和减法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的组合和分解来进行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注重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小学数学是基础阶段,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于学习数学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数的认识和运算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数的顺序、顺序对等基本概念;在学习形状的认识和分类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形状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在学习数的加法和减法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和运算方法。
2024年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总结
2024年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总结2024年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让我深感收获颇丰。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不仅掌握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还培养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程中的许多题目都要求我们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计算。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许多题目都是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进行的,要求我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学会了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我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2024年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还培养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这些能力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 1 页共 1 页。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心得体会(精选8篇)_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心得体会(精选8篇)_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第1篇: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今天下午我们学习了“教-学-评一致性”,我从中领悟到,“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
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
目标是教-学-评的灵魂。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
前者是指老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
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老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
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博雅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
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认识与实践“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逆向思考;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烦琐走向有序开放;对学习信息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
学习小学数学评价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评价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我更进一步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置好知识与技术、进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旁,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一、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习进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
课堂上教师将方式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
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成心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并组织彼其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
这样,教师从知识教授者的角色转变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种学习进程,学生充满成绩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慢慢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进程,取得踊跃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大体技术。
例如,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咱们可让学生估量一下,哪个答案接近自己的年龄?(①500分;②500周;③500时;④500月)学生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猜想。
202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篇六篇
202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篇六篇202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2022版新课标的出现,给小学数学教学改善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曹培英教师就小学数学教学改善谈了自己的研究,他认为教学改善的基础工作就是两个吃透,应该在教学改善中立足儿童,彰显数学,创新实践。
曹教授在介绍教学改善的过程中,既有理论上的引领,又有课堂的实例支撑,在学习之后笔者有了一些感悟。
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小学数学教材是经过反复实践与修订的,其中单元和课时内容的安排都自有深意。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先读懂数学,读懂教材编写和分布的用意。
数学学习是螺旋式的,每一册学习的内容都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教材中单元的安排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例如曹教授提到的表内除法(一)和表内除法(二)之间就隔了一个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倦效应,同时可以插入巩固时间,让学生学习表内除法更扎实有效。
那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就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数学的知识结构巧妙灵活的利用教材。
吃透学生,讲明道理数学是讲道理的,当我们面对小学生时,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方式去讲清数学的道理。
例如曹教授在介绍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一课中,学生理解算理才是关键,以“计算100-78,是把100分成()个十和()个一”为课后测试,发现答对的学生认识不到一半,也就是学生对借位的理解还不到位。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理解算理把1个百分成9个十和10个一,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后续学习中也能把知识利用到小数减法中,如计算1-0。
78,通常是把1分成()个0。
1和()个0。
01,学生的正确率就很高。
教学改善的主要策略曹教授在讲座中谈到6点有关教学改善的主要测量,包含:立足儿童,彰显数学;基于单元,着眼整体;专题研究,上挂下联;发璞归真,用活教材;转变教学形态,提升课堂效能;关注评价,循证改善。
在教学中坚持小学数学的“本色”,在具体课例中考虑知识安排的合理性,知识的学习内容安排是否符合学生学情。
2024年小学数学听课评课个人学习总结
2024年小学数学听课评课个人学习总结在2024年的小学数学听课中,我个人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以下是我对这次听课的评课和个人学习总结:
评课:
1. 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练习等,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老师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内容合理,难度适当,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学习氛围的营造:课堂氛围积极向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老师也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个人学习总结:
1. 提高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听课,我学会了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比如画图辅助解题、列式解题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2. 培养了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数学是一门需要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的学科。
通过听课,我学会了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3. 增强了自信心:在听课中,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这让我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更加有信心,并且愿意主动发言和参与课堂活动。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小学数学听课,我不仅学习到了实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这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3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3篇)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教小朋友们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3篇),欢迎大家参考!《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篇1最近,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
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
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1长塘里小学高智敏研读小学数学新课标后.我对于《标准》的理念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对于身为数学教师的我.深有帮助!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些都与老师的引导分不开的。
因此我认为自己应该做到:一.启发学生思考的最好的办法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
教师要能暴露自己的思考路径.教学中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供大家思考.遇到情境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遇到这些问题后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可以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第二.要鼓励学生”从头到尾“的思考问题。
比如.小学中也有很多例子.比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师一上来就让学生去测量.然后用周长去除以直径。
学生就没有“从头思考”.为什么要用周长去除以直径?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能可以到与直径或半径有关.因为直径等于2个半径.所以可以只研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小学韩敏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教学评一致性”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
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即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为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中顺应课程视域的这种专业化诉求,建立以目标为灵魂的“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而矫正种种偏差、建立专业自觉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体系基本形成,那么具体行动问题就上升到了我们教育教学的议事日程: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应考虑在以下五个维度上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1.目标制定所谓目标制定就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
通过对身边老师的观察,我们认为他们有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良好愿望。
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完美,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忽视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一意照搬教参的目标,一意照仿别人所上的目标来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造成事倍功半,课堂效果差。
例如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教学:(平行四边形纸片,给出了底和高的数据。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求的?生:我把平行四边形象这样剪开。
(拿着一平行四边形纸片,并演示)拼过来就是长方形了,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是它的面积。
师:小组讨论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面积呢?生:(讨论、汇报略)师: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生:底乘以高。
2.教学策略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策略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合作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
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鲜明的特点,教师和学生有机的结合,最终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发挥出教师和学生在这知识点教学上所应起到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的总结数学教研组:周雪琴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研究通过前阶段的研究,我们认为应考虑在以下五个维度上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1)目标制定;(2)教学策略;(3)教师角色;(4)学生角色;(5)学习结果。
1、目标制定所谓目标制定就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
(1)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在的教师对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而制定目标,组织教学。
大部分教师在思想上都一致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的人才观已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素质教育应该全面展开。
教师应改变固有的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向合作学习;从单一的语数考试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发展,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一轮教育变革在教师身上有了很大的体观。
因此,教师们在制定目标时比以前有了更深的思考,不仅仅是考虑这节课学生能学会几个知识点,到时候考试能够考几分等。
更多的是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已有水平、兴趣、爱好、经验等制定目标。
他们不仅只重结果,更注重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多少,更要看他们是怎样学习的;不仅看他们以后能在考试时得几分,更看重的是他们怎样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我们通过对身边老师的观察,认为他们有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良好愿望。
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完美,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忽视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一意照搬教参的目标,一意照仿别人所上的目标来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造成事倍功半,课堂效果差。
这些现象我们观察后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A、一些教师一味的同等于城市教师来设计目标、制定目标、而忽略了自己的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本质的差异。
比如我们学生比城市学生所接触的知识少,所接触的社会新生事物要少得多,这对制定目标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一位教师所说的现在的新教材中的某些主题图中事物(如电梯、体育馆、儿童乐园等),在城市孩子眼中司空见惯,而在我们有些学生眼里有如天外来客,有些同学电视中都没见过。
这就会给教师制定目标带来一些影响,如果教师不去注意这细小的差异,往往整堂教学不尽人意。
B、部分教师照搬别人好课的目标,认为他这样的目标定位教学时能成功我也会成功,而忽视了各自教师,各自学生所不同之处,一味的模仿往往得到的是失败的结局。
(3)基于上面两种情况,我们认为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时,教师要十分了解自己学生所存在的不足,所具备的优点,知晓他们先前的知识,懂得本班学生的兴趣,结合自己平时所教的经验,有时最好事先对部分学生进行摸底,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目标的设计制定,这样所制定的目标将会切实符合学生现实,是收取丰收成果,希望果实的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意义。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将作进一步的思考,以作出更深的分析,使以后教师在目标制定时少走弯路,少走错路,使课堂目标切合实际,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富有成效。
2、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简单的说可以认为是教学所采取的途径,即教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来让学生获取知识,学生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提高自身不平的。
面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从知识的本身特点,学生实际水平、兴趣、经验,以及借助以往的成功经验和他人的范例来综合加以思考,以此确定教学策略,落实课堂教学,使学生觉得轻松、学的实在。
(1)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策略。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合作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
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鲜明的特点,教师和学生有机的结合,最终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发挥出教师和学生在这知识点教学上所应起到的作用。
在平时我们所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些教师设计好整个剧本而让学生顺着剧情来表演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老师们经常提到的“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
这类教学忽视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老师当成课堂教学的主宰,绝对权威,这样一来,课堂上的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
学生学到的往往是知识的结果,而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而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不单单“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2)学生自定步骤,为个别性学习而设计。
所谓学生自定步骤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某些知识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真正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经验,每位学生都有各自原有的水平,每位学生都有怎样获取知识的兴趣、爱好。
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着个性的差异,他们不可能都以一种同样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因此,教师要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力,让他们有计划的自定步骤、自我支配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张扬个性,体现自主,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潜能。
同时,教师也在这适当的“放”的过程中,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各有所长,体现出教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在我们周围的许许多多老师,也很少采用让学生自定步骤,发挥个性的教学设计,他们唯恐自己的学生偏离自己的教学逻辑、教学设计,更多的是采取不给学生大的自由空间,以免学生“出乱”。
有的教师也很想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时也尝试让学生自定步骤,个别化的学习。
但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在这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真正能成功的,收到良好效果的很少。
更多的是当学生有了自己一些真正的见解、想法时,老师就怕学生偏离轨道,而想方设法让学生回到本来的设计上去,重新建立起教师说了算的教学方式。
也有个别的教师在这过程中不管学生的表现怎样,不管对所学知识有无帮助而一向认为我要给学生自主,发挥其个性,错误的认为自己采取的是所谓的“自主教育”等。
这样的教师表面上来看,其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积极性高,自主性强,但真正的课堂效率是非常低的,这在许多公开课时教师的课堂上经常见到,我们也听到过许多专家在对这些课作评价时给予了很尖锐的批评,真有点给人中看不中用的感觉。
(3)学生从多种渠道直接获得信息(如书本、网络、社会活动等)。
学生从各种渠道直接获得信息的教学策略则是教师在胸有成竹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在的学生较之以往学生的知识面更广,受家庭、家长影响更频繁,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参与各类社会活动也随之增加。
有些简单的知识学生不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就能掌握。
因此,教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与知识本身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去自我学习,让他们通过书本、网络、社会活动等各种方式来掌握相关的知识。
当然,这一教学策略并不是否定了教师的作用,教师在其过程中有着“设计师”的身份,教师为学生的直接获得信息作正确的引导,提供相关的资料,组织相应的活动等,学生是在教师事先铺设的轨道上去获取知识的。
我们通过以往的听课以及对本校教师的部分公开课的调查发现,在象我们这样规模,这样办学条件的上海市青浦区民办小学,教师很少让学生自己去直接获得信息,因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很少有接触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另外他们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太好,网络上获得的信息也很少,他们要获得的信息最大可能也只局限于所学的书本及其一些零散的课外书。
这样,即使是教师让学生自己去直接获得的知识也仅仅是那些最简单不过的,甚至被个别教师认为是可学可不学的内容,也就是说失去为什么要让学生从各种渠道去直接获得信息的教学意义。
因此,教师在采取教学策略时要从学生,知识特点出发选出适合本课时教学的策略,只有这样,教学才是最有效的,给人的印象也是最深的,别人对你这节课的评价相信也会持肯定的。
3、教师角色对教师角色这一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思考,我们认为:教师在一节课中所承担的某种角色往往决定这节课的成败好坏。
许多专家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有多种:(1)教师是学生的亲密伙伴,扮演合作人的角色,帮助学生访问和处理信息;(2)教师扮演“总设计师”、“舞台总导演”的角色,为学生的登台表演作准备。
(3)教师的“服务者”角色,所谓服务者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访问信息的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
我们通过对周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教师特别一些老教师在对教师角色这一问题没有很好的把握,延续着以往教师作为课堂主宰,绝对权威的角色,课堂中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听。
教师的这一角色使自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的这一角色定位注定了整堂课教学的失败。
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正确合理的角色定位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条件。
4、学生角色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中的学生角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何种身份,以怎样的形式来获取知识的。
根据对部分教师的了解,他们对学生在课堂中以怎样的角色出现都有着较正确的认识,都认为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负有责任,也就是说学生应把学习当作一种内在的需要,而不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动的加以学习的,他们是主动的知识寻求者,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有获取知识,重新建构知识的需求和能力,他们有着对知识的自我理解,是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
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老师认识归认识,实际课堂教学中却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生很少以其原有的真正角色出现在课堂教学中。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搞请学生的角色,忽视学生的主体角色,将会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5、学习结果课堂教学评价中学习结果评价,我们认为其应是(1)、学习跨学科的信息知识;(2)、培养问题解决之类的较高级思考技巧;(3)、培养信息处理技巧(如获得、组织、解释和交流信息等)。
介我们在平时的听课、主课过程中发现,现实中许多教师对教学的最终结果没有最好的把握。
因此出现了几种不尽人意的结果:A、有些教师很难超出自己所教的学科范畴,很难把本学科知识和其它学科相关知识加以联系。
这样下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横向联系能力受到限制,学习跨学科的信息和知识就显得很难,对以后综合性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障碍。
B、有的教师认为学习的结果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给学生“鱼”,而忽视了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更高一级的思考技巧。
忽视了学生信息处理的某些技巧,强组织、交流信息等。
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在多元空间和连续时间内进行,因此,评价的主体和方式必然也是多元化和多样的评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