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敏捷开发的26个心得
敏捷开发总结范文
敏捷开发总结范文敏捷开发是一种灵活、迭代、适应性强的软件开发方法论,它强调快速交付价值,通过团队协作和自学来实现客户需求。
在我过去的项目经验中,我总结了一些敏捷开发的好处和应用方法。
首先,敏捷开发能够提高开发效率。
它强调小步快跑的开发方式,每个迭代周期内仅关注少量功能,迭代效果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和评估。
这种方式比传统的瀑布模型更能够适应需求变更,避免了开发周期过长的风险。
其次,敏捷开发注重团队的协作和沟通。
团队成员之间通过日常例会、站立会议、看板等方式保持沟通,并能够快速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团队成员相互了解项目的进展和需求变更,更好地进行合作。
在实施敏捷开发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应用技巧。
首先,要确保团队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背景均衡,这样可以确保在开发和测试过程中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其次,要进行合理的需求估计和任务分配,避免过多或过少的开发任务,同时也要与客户密切协商并了解实际的可交付时间。
另外,要建立合理的项目进度把控机制,确保每个迭代周期的交付时间和质量。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客户需求变更频繁,需要及时响应和调整开发计划。
二是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时间,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
三是对于大型项目来说,敏捷开发的管理和协调可能会较为复杂,需要有经验的项目经理进行统筹规划。
总之,敏捷开发是一种高效、灵活的软件开发方法,适用于需求变化较快、开发周期较短的项目。
在实施敏捷开发时,我们要注重团队的协作和沟通,保持客户参与,合理划分和优化需求,建立合理的开发计划和进度控制机制。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合理分配资源和任务。
通过不断总结和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敏捷开发方法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
敏捷开发个人体会和分享报告
敏捷开发个人体会和分享报告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和增量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的方法,它注重团队合作、快速适应变化和持续交付价值。
在我与团队一起实践敏捷开发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敏捷开发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
在传统的瀑布模型中,开发团队往往被划分成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都独立进行开发,沟通很少。
而在敏捷开发中,开发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密切协作,共同制定计划、讨论问题、取得进展。
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频繁而及时,能够更好地理解需求、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开发效率。
其次,敏捷开发强调快速适应变化。
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中,需求一旦被确定,变更会很困难,导致项目进度拖延和投资浪费。
而敏捷开发鼓励在开发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变需求。
通过迭代开发和频繁的反馈,能够快速发现和修正问题,及时适应变化,提高开发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再次,敏捷开发注重持续交付价值。
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中,项目通常要等待所有功能开发完毕才进行交付,导致交付时间很长,客户不能及时获得产品价值。
而敏捷开发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将开发分成多个小周期,每个周期都能交付可用的产品。
这样,客户能够及时获得产品的一部分价值,并提供反馈意见,使开发团队能够更早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最后,敏捷开发能够增加团队的工作满足感和自主性。
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中,开发人员往往只负责完成自己任务的工作,缺少对整个项目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而在敏捷开发中,团队成员具有更多的自主权,能够参与决策和规划。
团队成员之间的不同角色和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各自的工作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升,提高了团队整体的工作满意度。
总的来说,敏捷开发是一种高效的软件开发方法,通过团队合作、快速适应变化和持续交付价值,能够提高开发效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敏捷开发的优势和价值,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运用敏捷开发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敏捷测试实践心得体会
随着互联网和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敏捷开发逐渐成为主流的开发模式。
敏捷测试作为敏捷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快速响应变化,提高软件质量。
在我国,敏捷测试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结合个人实践,谈谈敏捷测试的心得体会。
一、敏捷测试的核心价值观1. 用户至上:敏捷测试始终关注用户需求,确保软件满足用户期望,提高用户满意度。
2. 快速响应:敏捷测试强调快速迭代,及时发现问题,降低风险。
3. 透明沟通:敏捷测试要求团队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4. 自我组织:敏捷测试鼓励团队成员自主组织工作,发挥团队潜能。
5. 不断学习:敏捷测试要求团队成员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需求。
二、敏捷测试实践心得1. 理解敏捷理念: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敏捷测试人员,首先要深入理解敏捷理念,掌握敏捷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关注用户需求,以用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变化。
2. 搭建敏捷团队:敏捷测试的成功离不开一个高效的团队。
在搭建敏捷团队时,要注重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包括开发、测试、产品经理等角色,确保团队具备全面的能力。
3. 制定敏捷测试计划:敏捷测试计划应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项目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在制定测试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测试周期等因素。
4. 采用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是敏捷测试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测试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要掌握自动化测试工具,如Selenium、JMeter等,提高测试覆盖率。
5. 关注质量:敏捷测试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软件质量,确保软件满足用户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要关注测试过程中的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缺陷。
6. 持续学习:敏捷测试技术不断更新,测试人员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书籍、交流经验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7. 跨部门协作:敏捷测试需要与其他部门紧密协作,如开发、产品、运维等。
敏捷开发的实战经验总结
敏捷开发的实战经验总结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增量的方式快速开发软件的方法论。
它强调团队合作、客户参与、迭代开发和快速反馈。
在实战中,敏捷开发经验总结如下:一、明确需求和目标敏捷开发强调客户和团队的合作,因此,在开始开发之前,团队必须与客户充分沟通,并明确需求和目标。
这样可以避免后期的变动和返工,提高开发效率。
二、迭代开发敏捷开发强调快速交付可用的软件,而不是一次性交付完整的产品。
因此,团队应该将开发任务分解为小的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都要有可用的软件可供客户测试和反馈。
这样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减少开发风险。
三、持续集成和测试敏捷开发要求开发团队进行持续集成和测试。
每个开发者都要定期提交代码,并进行自动化测试。
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软件质量和稳定性。
四、跨功能团队合作敏捷开发要求跨功能团队的合作。
开发、测试、运维等团队成员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确保软件按时交付。
五、灵活应对变化敏捷开发强调适应变化。
在开发过程中,客户需求可能会变化,团队应该灵活调整计划和开发方向。
这样可以及时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六、持续改进敏捷开发要求团队进行持续改进。
团队应该定期回顾迭代过程,并找出问题和改进点。
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团队的开发能力和效率。
七、注重团队沟通和反馈敏捷开发强调团队沟通和反馈。
团队成员应该定期进行沟通会议,共享开发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客户也应该参与其中,提供反馈和建议。
这样可以确保团队在正确的开发轨道上,并及时解决问题。
总结起来,敏捷开发需要团队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注重迭代和持续改进。
同时,灵活应对变化,持续集成和测试也是敏捷开发的关键要素。
通过以上实战经验的总结和应用,可以提高团队的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达到客户的满意度。
敏捷计划学习心得
敏捷计划学习心得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和高效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敏捷计划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敏捷计划是一种注重团队协作、快速迭代和灵活应变的项目管理方法。
在这一方法中,计划是被视为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规划。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敏捷计划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在学习敏捷计划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了敏捷计划的核心理念——快速迭代和持续改进。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项目的计划往往是由管理者或专家一次性地规划好的,然后依照计划执行。
而在敏捷计划中,计划是不断地根据反馈和实践进行调整和优化的。
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持续的小步迭代,不断地改进和优化项目计划,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在发现问题和挑战之后,能够快速做出调整和改进,减少因为错误决策所造成的损失。
其次,敏捷计划注重团队协作和高效沟通。
在敏捷计划中,团队成员是平等的,各自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这样的设计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感。
此外,敏捷计划也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高效沟通。
在团队的日常工作中,每个成员都要及时向其他成员反馈工作进展,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减少误解和信息不畅,提高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
再者,敏捷计划鼓励接受变化。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一旦制定好的计划往往是不可变的,一旦出现变化,需要重新制定新的计划,而这样的过程往往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而在敏捷计划中,变化是被视为一种常态。
项目的计划是一个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实践的结果,随时进行调整。
因此,在敏捷计划中,能够更加迅速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增强竞争力。
最后,学习敏捷计划的过程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敏捷计划不仅是一种项目管理的方法,更是一种对待问题和挑战的态度。
敏捷方法实践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软件开发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瀑布模型已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敏捷开发方法应运而生。
近年来,我有幸参与了一个采用敏捷方法的软件开发项目,通过实践,我对敏捷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敏捷方法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敏捷方法的核心价值观1. 客户至上:敏捷方法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关注客户满意度,确保客户需求得到及时响应。
2. 快速迭代:敏捷方法将项目分解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完成一部分功能,以便快速交付产品。
3. 团队协作:敏捷方法强调团队协作,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职能协作,提高团队整体执行力。
4. 反馈与改进:敏捷方法鼓励团队成员及时反馈问题,不断优化产品,提高软件开发质量。
二、敏捷方法的实践过程1. 需求管理在敏捷开发中,需求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项目启动时,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与客户共同确定产品愿景和优先级。
随着项目的推进,客户需求会不断变化,产品负责人需要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调整需求。
2. 迭代规划敏捷开发将项目分解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持续2-4周。
在迭代规划会议上,团队共同确定本次迭代的目标和任务。
团队成员根据自身能力分配任务,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3. 站会站会(Daily Stand-up)是敏捷开发中的重要环节,每天早晨进行一次简短的会议,团队成员分享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帮助的地方。
站会有助于团队成员了解项目整体进度,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4. 代码审查代码审查是敏捷开发中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提高代码质量,减少bug。
在迭代结束时,团队成员进行代码审查,确保代码符合规范,易于维护。
5. 测试与部署敏捷开发强调测试与部署的同步进行。
在迭代过程中,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紧密合作,确保每个功能模块都能通过测试。
迭代结束后,将产品部署到生产环境,供客户使用。
6. 反馈与迭代在迭代结束后,产品负责人收集客户反馈,对产品进行改进。
敏捷开发个人体会和分享报告
敏捷开发个人体会和分享报告敏捷开发,曾经对它的理解就是没有文档的快速开发,先做原型,针对原型面对面交流,按照大家认可的原型再做快速开发,多次的面对面讨论原型,不断迭代原型,针对每次迭代的原型进行快速开发。
众所周知,写软件开发文档是每一个程序员都懒于做的事情,认为比较痛苦的事情,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这点去使用敏捷开发。
但是经过培训学习之后,我对敏捷开发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首先,对敏捷开发下个定义,借用百度百科的定义。
简单的说,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
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
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这个定义只从表面上解释了一下敏捷开发,没有具体说明怎样使用敏捷开发。
下面讲一下我对敏捷开发的具体心得。
1、架构师的重要性首先,敏捷开发对于个人能力的要求是十分高的,尤其是领导人的能力。
领导者及架构师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需要眼观大图,并关注最终成果,这就要求领导者及架构师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创新能力、以及架构能力。
一个好的架构师,必须能考虑到产品当前使用模块、产品可以继续发展的模块以及下一代产品的方向。
只有考虑到这三种模块和特性,这样的产品才能保持长期的生命力。
敏捷开发也强调拥抱市场变化,这对产品架构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厚的业务背景、创新能力、技术洞察力和架构思想。
2、能够随时应对变化的结构,适应需求变化,并能驾驭需求变化能够随时应对变化的结构,比遵循计划更重要。
计划不要考虑太远,因为各种环境都在发生变化,随着软件的提交,需求也许会发生变化。
完美的甘特图能够体现对项目的整体控制力,但是详细的甘特图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感觉一般做一周的计划,是最切合实际的。
3、尽早地、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满足客户需求经常性的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交付的间隔可以从几周到几个月,交付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敏捷开发的实践经验分享
敏捷开发的实践经验分享敏捷开发是一种高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强调的是快速响应变化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通过敏捷开发,开发团队可以更快速地交付高质量的代码,并且提高开发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要真正实现敏捷开发的效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本文将分享我们在敏捷开发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1.明确开发目标在进行任何开发活动之前,明确开发目标十分重要。
所谓开发目标,指的是明确项目的需求、期望目标以及优先级。
这是保证敏捷开发成功的前提条件。
在项目初期,团队应该对产品需求、优先级和范围进行全面的讨论和理解,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这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明确开发优先级,优化项目进度。
2.交流沟通敏捷开发是一种注重团队交流的开发模式。
为了保证项目成功,沟通和协作至关重要。
这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并且要建立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机制。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团队每天应该开展简短的会议,讨论项目开发进度,了解开发成果,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此外,开发团队应该采用信息化工具来进行协作,及时分享文档、代码和问题,加强团队沟通和协作,优化团队效率。
3.迭代开发迭代开发是敏捷开发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意味着根据项目需求,将整个开发过程切分为一系列小的迭代周期。
每个迭代周期都包含了开发、测试和交付阶段。
团队需要经常进行代码审查和测试,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迭代开发可以帮助团队快速响应变化,更好地适应客户需求,并且提高客户满意度。
4.持续集成持续集成是敏捷开发的重要实践之一。
它主要指的是持续地将开发团队所做的代码合并为一个版本,并进行自动化测试。
通过持续集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代码中的错误,促进代码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建立坚实的持续集成流程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管理代码库,并更快速地响应变化。
5.自动化测试敏捷开发要求高效、快速地响应变化。
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自动化测试是必须的。
测试需要贯穿整个开发过程,并且应该和代码库的代码合并流程结合起来。
本人对敏捷开发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出,一起学习讨论。
本⼈对敏捷开发的⼀些看法,不⾜之处,希望⼤家指出,⼀起学习讨论。
什么是敏捷开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是⼀种以⼈为核⼼、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法。
敏捷开发⽅法的核⼼思想:适应变化和以⼈为中⼼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被分成好多个⼦项⽬,每个⼦项⽬做完后都会经过测试,具备可以运⾏的特点。
也就是把⼀个⼤的项⽬分成多个互相联系,但也可以独⽴运⾏的⼩项⽬分别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软件⼀直处于可使⽤状态。
我觉得呢,敏捷开发主要是⼩⽽精的那种,敏捷开发也需要团队,团队中的每⼀个⼈都有⽐较⾼的专业技能,所谓的专业技能并⾮单指写代码能⼒,也包括其它⽅⾯的技能,每个成员都能保持尽最⼤努⼒把⼯作做好的态度;在项⽬开发⼯程中,并不需要繁琐、准备齐全的⽂档这些,但是要求尽可能地缩短开发的周期,强调渐进式交付,这个⾮常接近迭代式开发的流程,就是有个迭代的过程,对于需求的变动,能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我觉得这应该是敏捷开发的精髓所在。
“个体和互动⾼于流程和⼯具,⼯作的软件⾼于详尽的⽂档,客户合作⾼于合同谈判,响应变化⾼于遵循计划”这是敏捷开发的宣⾔,从这个宣⾔的风格中我读出了“简单、实际”的特点,这是我读到这个宣⾔时的第⼀印象。
我个⼈觉得敏捷开发⼀般不同于传统的开发⽅法,传统的开发⽅法都要求在开发之前有详细的需求⽂档,尽可能的希望这个设计⽂档能够包含所有情况,将这个项⽬做得完美⽆缺;经过漫长的时间当设计规划做好后,每个⼈对号⼊座,根据项⽬的需求去定义每个⼈的⾓⾊。
这类开发⽅法的弊端在于,软件开发的项⽬中,所有因素都可能随时改变,⽽这就要求开发⼈员要么考虑周到要么随时准备改变,但是考虑周到得到的结果与付出的代价往往是不成⽐例的。
软件的设计难处在于软件需求的不稳定,从⽽导致软件过程的不可预测。
但是传统的控制项⽬模式都是试图对⼀个软件开发项⽬在很长的时间跨度内做出详细的计划,然后依计划进⾏开发。
所以,这类⽅法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下,很难适应变化,甚⾄是拒绝变化。
敏捷开发心得体会
敏捷开发心得体会敏捷开发是一种快速响应变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强调团队合作、快速迭代和持续交付。
在实践敏捷开发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团队合作至关重要敏捷开发强调团队合作,这是因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技能,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够将这些技能和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开发团队。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团队的讨论和决策中,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
快速迭代是关键敏捷开发的核心是快速迭代,即通过不断地迭代和反馈来推动项目的进展。
在快速迭代中,每个迭代周期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同时也要及时地对迭代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开发计划。
快速迭代的好处是可以让开发团队更加敏捷地响应变化,同时也可以让客户更加清晰地了解项目的进展和成果。
持续交付是目标敏捷开发的最终目标是持续交付,即通过不断地迭代和优化来实现软件的快速交付。
在持续交付中,每个迭代周期都应该有明确的交付目标和计划,同时也要及时地对交付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交付计划。
持续交付的好处是可以让客户更加快速地获得软件的成果,同时也可以让开发团队更加高效地推进项目的进展。
需求变化是常态在敏捷开发中,需求变化是常态,因为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软件开发的方向和目标。
因此,在敏捷开发中,开发团队应该具备快速响应变化的能力,同时也要及时地与客户进行沟通和协商,以便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持续改进是必要的敏捷开发是一种不断改进的过程,因为在软件开发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在敏捷开发中,持续改进是必要的,开发团队应该不断地寻找和采用新的工具和技术,以便更好地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总结敏捷开发是一种快速响应变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强调团队合作、快速迭代和持续交付。
在实践敏捷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快速迭代,持续交付,同时也要具备快速响应变化和持续改进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推进项目的进展和实现客户的期望。
敏捷开发方式的心得总结
敏捷开发方式的心得总结首先,敏捷开发方式能够提供更高的客户价值。
通过小规模的迭代,团队能够尽早将可用且有价值的产品交付给客户,让客户尽早参与和评估产品,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这样可以确保产品的最终交付符合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其次,敏捷开发方式能够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
敏捷方法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通过每日的短暂会议和频繁的沟通,团队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工作进展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工作计划。
这种高效的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延期和冲突。
第三,敏捷开发方式能够提高项目的可控性和透明度。
敏捷方法鼓励团队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通过短期的迭代周期来监控进度和质量。
每个迭代结束后,团队会进行回顾和总结,评估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这种持续的反馈和调整机制能够使项目的进展明确可见,提高项目的可控性和透明度。
此外,敏捷开发方式还能够提高团队的自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敏捷方法强调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专长和潜能。
团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取得成功。
最后,敏捷开发方式还能够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质量。
敏捷方法鼓励团队成员主动参与项目决策和规划,让每个成员能够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和成就感。
同时,敏捷方法注重持续学习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发展。
综上所述,敏捷开发方式在提高客户价值、团队合作效率、项目可控性、团队自组织能力和工作满意度方面都有很多的优势。
通过学习和实践敏捷方法,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明确了项目的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也提高了我的技术能力和职业发展。
因此,我将继续积极应用敏捷开发方式,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
敏捷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组员的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
我们的敏捷开发实践解决了哪些问题(四)
• 工作形成闭环 PM制定需求,必须拆分Story,必须与 DEV,QA一起对Story进行Review。必须在 Story in DEV 前完成测试用例的编写。保证 需求粒度得当,细节把控合理,为Ready For QA 提供了家分享什么
• 我们为什么要践行敏捷开发 • 我们的敏捷开发实践解决了哪些问题 • 敏捷开发的意义何在?
对敏捷的疑虑和误区
• 敏捷开发对产品、开发、QA的要求都太高 了,难以实现,这该死的story该怎么拆?
• 每个迭代开始要开kick off会,结束要开总结 会,天天早上还要开站会,除了会就是会, 我们还有时间写代码么?
• QA必须对DEV提交的代码进行Code Diff,必须 根据测试用例进行功能检测,QA具有决定 产品是否可以发布的一票否决权,有权将 DEV提交并 Ready for QA的Story 回退到 in dev状态。
我们的敏捷开发实践解决了哪些问题(七)
• 上述举措,目的是每种角色都多做一点, 大大提高了组员的责任感。几乎杜绝了以 邻为壑现象的出现。
• 技术分享 高效的提高组员的技术能力 分享者能够更深入去了解待分享的技术
我们的敏捷开发实践解决了哪些问题(十六)
• 我们如何快速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风险? • 我们如何灵活的根据需求调整开发、上线
的优先级? • 每日站会
我们的敏捷开发实践解决了哪些问题(十七)
• 每日站会 关注项目在每个流程上的驻留时间,关注
我们的敏捷开发实践解决了哪些问题(一)
敏捷度量实践心得体会
随着敏捷开发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团队开始尝试敏捷度量方法来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率。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敏捷度量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敏捷度量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敏捷度量的目的敏捷度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项目状态、发现潜在风险、优化团队协作,最终实现项目目标。
具体来说,敏捷度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项目进度:通过度量,可以实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2. 发现潜在风险:度量可以帮助团队识别项目中的风险点,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项目风险。
3. 优化团队协作:通过度量,可以发现团队协作中的瓶颈,推动团队改进协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4. 提高项目质量:敏捷度量可以帮助团队关注项目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质量。
二、敏捷度量的方法1. 用户故事点(User Story Points):用户故事点是敏捷开发中常用的一种度量方法,用于评估用户故事的大小和复杂度。
通过估算用户故事点,可以帮助团队估算项目工作量、制定迭代计划。
2. 粒度度量和块度度量:粒度度量是对项目中的最小工作单元进行度量,如任务、用户故事等;块度度量是对项目中的较大工作单元进行度量,如迭代、阶段等。
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度量方法。
3. 燃尽图(Burn-down Chart):燃尽图是一种可视化展示项目进度的图表,通过比较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可以帮助团队了解项目进度和剩余工作量。
4. 累积流量图(Cumulative Flow Diagram):累积流量图是一种展示项目进展的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项目中不同状态的工作项数量,帮助团队分析项目瓶颈。
5. 静态代码分析:静态代码分析是一种对代码质量进行度量的方法,通过分析代码的复杂度、代码覆盖率等指标,可以帮助团队提高代码质量。
6. 质量度量:质量度量包括缺陷率、测试覆盖率、代码质量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项目质量。
三、敏捷度量实践心得1. 度量应服务于项目目标:在敏捷开发中,度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敏捷实践串讲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敏捷开发逐渐成为软件开发领域的主流模式。
在我国,敏捷实践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敏捷实践串讲活动,通过聆听业内专家的分享,我对敏捷开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敏捷开发的核心理念1.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敏捷开发强调的是对变化快速响应,而不是过分追求计划的完美。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需求、技术、市场等因素都会发生变化,敏捷开发鼓励团队在面对变化时,能够迅速调整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2.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敏捷开发强调与客户的紧密合作,通过频繁的沟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确保开发成果满足客户期望。
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3. 个体和互动胜过过程和工具敏捷开发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强调个体和互动的重要性。
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工具和过程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取代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
4. 实用性胜过完美敏捷开发强调实用性,即关注当前需求,快速交付可用的产品。
在开发过程中,不必过分追求完美,而是要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
5. 持续改进胜过局部优化敏捷开发鼓励团队不断反思和改进,以实现持续优化。
在项目过程中,团队应定期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
二、敏捷实践中的关键要素1. 灵活的需求管理敏捷开发中的需求管理要求团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在项目启动阶段,团队应与客户共同确定项目目标,并制定相应的需求优先级。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需求,确保项目进度与客户期望保持一致。
2. 短期迭代敏捷开发采用短期迭代的方式,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周期,每个周期完成一部分功能。
这种方式有助于降低项目风险,提高开发效率。
3. 自组织团队敏捷开发强调自组织团队,即团队成员根据项目需求自行组成团队,并承担相应的职责。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激发团队创造力。
敏捷实践游戏心得体会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敏捷方法论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和团队追求高效、灵活和持续改进的重要工具。
我有幸参与了一场敏捷实践游戏,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敏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以下是我对敏捷实践游戏的心得体会。
一、游戏背景这场敏捷实践游戏是在一个周末举办的,由一家知名企业组织,邀请了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30多位专业人士参与。
游戏以模拟一个软件开发项目为背景,要求参与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产品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经理等,共同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任务。
二、游戏过程1. 项目启动游戏开始时,主办方介绍了敏捷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并简要讲解了本次游戏的目标和规则。
随后,我们将30多位参与者分成6个团队,每个团队由不同角色的人员组成。
每个团队都收到了一份项目需求和一份项目计划。
2. 产品待办事项列表在产品经理的引导下,每个团队进行了产品待办事项列表的梳理。
我们讨论了项目的优先级、功能需求、用户故事等,并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一份清晰的产品待办事项列表。
3. 站会每天早上,每个团队都会进行一次站会,总结前一天的工作,规划当天的工作任务。
站会是一个快速、高效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团队成员了解项目进度和相互协作。
4. 每日迭代游戏过程中,每个团队都按照敏捷开发的迭代模式进行工作。
每天迭代完成后,我们会进行代码审查、测试和产品验收,确保项目质量。
5. 反思与改进在每天的迭代结束后,每个团队都会进行反思会议,总结当天的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这种反思与改进机制有助于团队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心得体会1. 敏捷开发强调团队合作通过这次游戏,我深刻体会到敏捷开发的核心是团队合作。
在游戏中,每个团队成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完成项目任务。
这种跨角色、跨部门的协作,有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 敏捷开发注重沟通与反馈敏捷开发强调沟通与反馈的重要性。
在游戏中,我们通过站会、反思会议等方式,确保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及时沟通,了解项目进度和需求变化。
软件开发中的敏捷开发流程优化经验分享
软件开发中的敏捷开发流程优化经验分享敏捷开发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优化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分享一些软件开发中的敏捷开发流程优化经验。
一、需求管理优化在敏捷开发过程中,需求管理是关键的一环。
为了优化需求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划分用户角色和优先级:将用户划分为不同角色,明确不同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和优先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需求和制定开发计划。
2. 使用用户故事:用户故事是一种描述用户需求的简洁方式,具有易于理解和评估的特点。
在需求收集和管理过程中,可以使用用户故事来明确需求。
3. 迭代开发:将大型需求分解成小的、可迭代的任务,逐步完善和迭代开发,有助于及时调整需求,并减少开发过程中的风险。
二、团队协作优化团队协作是敏捷开发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团队协作优化的几个经验分享。
1. 设立反馈机制: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让开发团队和产品经理、用户等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制定明确的角色和责任: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提高团队成员的参与度和责任感,增强团队合作的效果。
3. 进行定期回顾和改进:定期对敏捷开发流程进行回顾和改进,总结经验教训,修正不足,不断优化团队协作效率。
三、持续集成与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是敏捷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至关重要。
以下是两个优化经验。
1. 持续集成:通过持续集成,开发团队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代码冲突、集成问题等,减少软件交付的风险,提高开发效率。
2. 自动化测试: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对软件进行自动化测试,可以减少人工测试的工作量,提高测试覆盖率,快速发现和修复软件缺陷。
四、迭代改进和优化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迭代改进是敏捷开发中重要的原则之一。
以下是迭代改进和优化的几个经验分享。
1. 定期回顾和评估:定期回顾和评估敏捷开发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和瓶颈,通过团队讨论和改进措施,不断提升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敏捷反应心得(精选4篇)
敏捷反应心得(精选4篇)敏捷反应心得篇1敏捷反应是一种心理活动,指的是在短时间内迅速而精确地做出反应。
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训练和实践来提高。
在*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敏捷反应方面的心得,包括如何提高敏捷反应能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敏捷反应以及如何应对挑战。
提高敏捷反应能力需要不断地进行训练。
我曾经尝试过一些提高敏捷反应的练习,例如反应球和反应板。
这些练习让我逐渐适应了快速反应的感觉,并且逐渐提高了我的敏捷反应能力。
此外,我还尝试了一些其他的训练方法,例如瑜伽和冥想,这些方法也帮助我放松身心,提高了我的敏捷反应速度。
敏捷反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作中,敏捷反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处理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在生活中,敏捷反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例如在遇到危险时迅速做出反应。
在训练和运用敏捷反应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例如,有时候我会因为过度训练而导致身体疲劳。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敏捷反应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但是,这些挑战并没有让我灰心丧气,反而更加坚定了我要不断提高敏捷反应能力的决心。
总之,敏捷反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能力。
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敏捷反应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敏捷反应来更好地应对挑战。
在训练和运用敏捷反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并且保持乐观的态度。
敏捷反应心得篇2敏捷反应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敏捷反应训练,要求参与者快速、准确地反应能力。
在*中,我将分享我的敏捷反应训练心得,包括我的体验、学习到的东西以及个人成长等。
首先,我参加了敏捷反应训练营,这是一项为期五天的训练,每天的训练都充满了挑战和惊喜。
在训练中,我们不断地进行各种反应能力测试,如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反应速度等。
我很快发现,敏捷反应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反应速度,还需要有灵活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许多有助于提高敏捷反应能力的技巧。
例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进行适当的锻炼和放松,以及进行反应能力训练等。
敏捷开发感悟
敏捷开发感悟1.什么是敏捷开发?简单的说,敏捷开发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
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
2.为什么会出现敏捷开发?回顾软件开发时代共有如下几个阶段.阶段一:软件词频时代,这个时候的开发形同小作坊模式,软件结构简单,模块单一,相对容易.阶段二:当软件大规模商用之后,软件开始变得复杂化,多元化,曾经的小作坊开发模式不能再适用新的环境,这时便提出了线性开发模式,诸如瀑布模型一类的开发模式.阶段三则是因为线性开发模式是上一级的结果作为下一级的输入,因而在软件开到最后测试无法准确确定当前的整体开发进度,因为失败率很高,因而又对线性开发模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条件约束,因为整个开发模型显得相当重量级,各式各样的文档相当多.大大阻碍了开发进度.即要软件开发进度明确又要成功率高,于是便出现了敏捷开发.因为敏捷开发是一种周期迭代,以人为核心,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因而正好满足了这些要求.3.敏捷开发原则一.就敏捷开发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不断交付有价值的功能软件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敏捷开发适应需求的不断变化三.交付周期短四.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在整个项目开发中应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一起的五.围绕斗志高昂的人进行软件开发,给其提供适宜的环境,并有足够的信任六.团队之中最有效率的交流是面对面的交谈,而不是通过各种聊天通讯工具或是邮件之类的七.可以工作的软件是进度的主要模量标准八.敏捷开发提倡可持续的开发速度九.对技能与设计的不断追求将有助于提高敏捷能力十.简单,即要尽可能少的减少工作量十一.最好的架构以及需求和设计得了源自于团队十二.每迭代周期完成之时必须要开回顾会议进行项目回顾,以确定下一迭代周期的任务目标十三.在开发初期将项目划分成若干模块,从中选择优先级高的先进行开发,如架构等.在之后每个迭代周期完成后,每开始一个新的迭代都遵循这个模式.4.敏捷开发中几种必备成员一.敏捷教练二.产品所有者三.开发工程师四.测试工程师五.QA5.几种比较典型的敏捷开发模式1.极限编程2.水晶模式3.SCRUM4.动态系统开发模式(DSDM)6.几种失败SM特征侦探型侦探用足够的时间观察团队,为下次回顾会议寻找材料。
软件开发岗位实习报告中的敏捷开发经验总结
软件开发岗位实习报告中的敏捷开发经验总结一、引言敏捷开发是一种快速且灵活的软件开发方法论,该方法论注重团队合作、迭代开发和快速反馈。
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个敏捷开发团队,这个团队由一群有经验的开发者组成,不仅使我深入了解了敏捷开发的核心原则和实践,还学到了很多关于软件开发的技能和技巧。
本文将总结我在实习期间所学到的敏捷开发经验,并分享给大家。
二、敏捷开发的核心原则1. 个体和交互优于流程和工具:敏捷开发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合作和沟通,相比于追求繁琐的工具和流程,更加注重个体之间的交互。
2. 可工作的软件优于详尽的文档:敏捷开发推崇通过快速迭代开发,尽早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并通过不断迭代和持续集成来完善软件。
相比于过多关注文档的完整性和详细性,更加注重软件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3. 客户合作优于合同谈判:敏捷开发强调与客户的积极合作,以获得对需求的深入理解和及时的反馈。
相比于过多关注合同和法律条文,更加注重与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
4. 响应变化优于遵循计划:敏捷开发认为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团队应该灵活应对需求和计划的变化,并及时调整开发方向和目标。
相比于过分坚守旧的计划和规划,更加注重团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敏捷开发的实践经验1. 使用迭代开发模式:敏捷开发鼓励采用迭代开发的方式,每个迭代持续1到4周,团队在每个迭代中完成一部分功能,并保证每个迭代都会有一个可工作的软件可交付。
这种方式有助于快速验证功能的可行性,并及时获取用户的反馈。
2. 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敏捷开发强调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的重要性。
通过持续集成,团队能够快速发现和解决代码集成问题;而通过自动化测试,团队能够及时发现和修复代码中的问题,保证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产品 backlog 的管理:敏捷开发中,团队使用产品 backlog 来管理需求和任务,优先级高的需求位于 backlog 的前面。
团队成员通过不断评估和更新 backlog 中的需求,确保高优先级的需求被及时实施,同时也避免了过多关注低优先级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敏捷开发的26个心得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在构建初期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可视、可集成和可运行使用的特征。
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用例一完全能够运行后再开发用例二。
厨房里有一种说法正好可以印证这个问题:“做好一盘菜后你再做下一盘”.对于软件开发来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喜欢并行开发多个任务。
因为不可避免的,我们设计的功能中总会有一部分会被放弃砍掉,如果提前开发,很可能做无用功。
一次只开发一个用例(或很少几个用例,这根据你的开发团队的大小而定);让这个用例功能完整;让相应的测试用例都能通过;相应的文稳都补齐;只有在当前的用例完全开发完成后,才做为一个整体提交到版本库,才进行下一个用例。
■避免提交一个半成品。
这一点大家似乎都知道,但这条原则必须列入任何一个开发指导里。
能够听取这些忠告进行开发测试然后提交代码的程序员一定不会发生代码提交到版本库使整个项目无法编译码通过情况。
如果系统编译失败,那一定是有人抄近道到了。
■不要在还没有任何使用案例的情况下设计通用模块。
只有在你知道有具体用例的情况下,你才可以实现一个具体的类,而且你在该类中只应该实现当前该用例需要的方法。
你也许会想到将来这个类会有其它的用途,你可以用注释的方式记录一下,但不要去实现它,只有在有了具体用例后你才可以实现它。
■一定不要在没有使用例的情况下往类里添加成员方法。
这跟上面一条极其相似,除了这里针对的是数据成员。
开发人员很容易想到:一个‘客户记录’里应该有‘送货地址’的信息,但一定不要在没有任何用例要求这个属性的时候实现这个属性。
■不要害怕做决定;不要害怕改变以前的决定。
敏捷开发的目的是应对客户需求的不确定。
开发前期你不可能获到全部的信息。
你应该尽可能的拖延做决定的时间,但一旦到了你该做决定的时候,你应该当机立断,让项目向前推进。
你不能说一直等到有了足够的信息才做决定。
相反,你要依赖现有的信息作出最正确们决定。
之后,当有新的信息出现后,不要害怕对以前的决定作出更改。
(老辈人有的称之为触发器,但我称之为随环境而变)■不断的了解如何改进系统。
这项工作没有尽头,你应该做好思想准备,持续不断的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收集各种关于如何找到质量问题、解决质量问题的案例。
■审查,审查,审查。
敏捷开发可以帮助我们应对需求在将来的不确定,但过去的事情也存在不确定性。
测试工作永远不能停下来。
程序每次运行的表现都要被评审和记录。
■软件的设计要以人为本,而不是系统。
很多开发人员退而求其次、以技术为中心,让设计为技术服务。
永远不要忘记软件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帮助人们完成工作。
■测试是产品的一部分。
许多开发人员和经理都认为产品就是你打包给客户的东西,其余的都不重要。
其实测试也应该看作是产品的实际一部分,应该在设计时给予相当的重视,甚至,在很多时候,测试功能也应该同产品一起提交给客户。
(后面说的这部分很多人都不认可,一个内置的能自我测试软件包并不会占用多少额外的资源,但当你需要用到它时,你会发现它的巨大价值。
)■先写测试用例,后写代码。
测试用例可以用来精确的说明我们的设计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通过运行测试用例后发现我们的设计中存在问题。
想想吧,先写测试用例后编码能节省多少时间。
但是:写完测试用例1,然后编写用例1,完后才开始用例2。
■清理垃圾代码。
很显然,又是一个尽人皆知的道理,但它也必须写入任何的开发原则里,因为它是如此的重要。
查找垃圾代码的工作永远没有尽头,找到它,消灭它。
要去除掉所有的不能给实际用户带来价值的代码。
如果你不能指出某段代码对用户有什么用处,那它很可能就是没用的。
■培养对集成失败问题立即做出反应的习惯。
你要明白,当集成构建失败时,它会影响项目中的每一个人,所以没有比让核心程序能正确的集成和测试通过更重要的事情了。
我曾经见到过有的团队的集成构建中断几个月都不去管它,因为他们有其他的工作要做。
每个人都在忍受这种情况,但没人采取措施。
我们应该明白,应该广泛的认识到,只要做出一点点工作,整个的团队会因此得到非常大的回报。
■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知道客户的需求。
大型复杂的项目必须要分割到几个独立的团队去开发,然后派发到每个开发人员的手中,但这绝对不能变成程序员可以不明白最终产品的使用用户的需求和目标是什么。
■把意义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
组织好代码,让高度相关的东西都放在一起,也就是放在一个类里。
这是标准的面向对象设计原则里的封装的概念。
理想情况下,类之外的程序并不需要知道类里面的工作细节。
有些开发人员喜欢把代码放到好几个文件里,这样是为了按另一种方式组织它们:例如把相同的数据类型的放到一起,或按字母顺序分类。
举个例子,有人会把所有的常量放在单独一个包下的一个类里,他们这样做毫无必要,增加了程序的复杂性。
按照指导原则,它们应该按照相关性进行分组,从而减少复杂性。
■先测试后提交代码。
这个准则能让你确保“永远不要让集成构建失败”的准则。
■过早优化是灾难之源这句话是引用DonKnuth的,今天听起来一点不错。
在内核里的代码应该尽力的写好来避免不要的浪费,但针对高于单个方法的级别的优化应该在整个项目测试通过、针对最终实际用户的压力测试用例通过之后才能进行。
仅仅根据静态的代码来判断哪些是影响整个性能最主要的问题的论断往往是错误的。
相反,评审整个系统的运行表现,找出真正影响性能的1%的代码,只针对这些代码做优化。
■最小化未完成的编码任务的工作包(backlog)。
当开发人员开发一个设计用例时,有的功能会牵涉到所有修改着的但未完全开发完成、充分测试的代码。
把未修改完成的代码保存到本地数天或数星期,这样增加了工作浪费的风险,会出现返工。
想象有三个任务,每个估计都要一天。
如果三个一起开发,并行起来每个都需要3天,这样一累计会有9个’单位’的风险。
如果顺序的开发,一个开发完成后再开发另一个,只会有3个‘单位’的风险。
这个并不符合我们的直觉。
我们的直觉告诉我们,当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时,我们希望三个一起完成。
但是软件不像盖房子。
小的、迅速的、完整的任务不仅仅会降低我们的认知负荷,也减少了进行中的开发对其他人正在进行的开发的相互影响。
■不要过度功能范化。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YAGNI–YouAren’tGoingtoNeedIt”。
程序员在编写一个类时喜欢料想:这个类可能在其它地方其它类中会有其它用途用.如果这些用途是被当前的用例用到,那这样思考是没错的,但常常开发人员想到的这些用途都是目前不存在的用途,实际上可能是永远不会用到的用途。
■如果两行代码能完成就不要写成三行。
简洁的代码永远都会给需要阅读这段代码的人带来好处。
但千万不要把代码压缩的难以理解了。
精简的、书写规范的代码易于维护和查找错误,冗长的、太多修饰的代码则相反。
尽可能的简化但不要过度。
■永远不要按行数多少来评价代码头。
编写某个任务所产生的代码行数会因程序员而异,因编码风格而异。
代码的行数不会提供任何关于程序完成情况和代码质量的信息。
代码质量可以相差200倍之多,这是计算代码行数的方法不能胜任的。
应该计算功能性的用例数。
■我们应不断的再设计、再分析。
应用这一条时你要非常的小心,因为有些代码很脆弱、难以维护。
但不要害怕修改这些代码、让它符合真正的需求。
一个数据成员以前是整数型的,但现在有个用例需要它是浮点型,不要害怕去改变它,只要你按步骤:测试,写文档,布署。
■删除死代码。
当发现有一大段不能理解的代码时我们习惯的做法是“让死狗躺在哪”。
比如说,我们需要往类里添加一个新方法来替换以前的旧方法,通用人们会保留老方法‘以防不测’。
其实,我们应该花一些功夫去检查看看这个老方法是否还有用,如果没有证据显示它还有用,就该删掉它。
更糟糕的错误做法是把这些代码注释掉,留下一堆注释码。
注释掉的代码一旦发现就该被删掉,不能留到测试时还有、甚至提交到代码库。
添加代码总是容易的,删除代码总是困难的。
因此,一旦发现有可能没用的代码,你应该花点时去确认它、删除它,这样会让代码更加可维护。
■不要自创新语言。
程序员喜欢使用文本文件来实现功能性的趋动,这样可以使程序变的可配置。
通过配置文件来改变软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是不过控的。
XML的诞生促使了一系列的特别的自定义的‘脚本语言‘的出现,人们试图通过文件的配置以让最终用户‘编程’来控制软件的功能、避免重新编译。
这种设计上的缺陷是:软件里的各种操作的准确定义在脱离了具体上下文的特定实现的情况下不可能被准确的定义。
这些各式各样的脚本型语言只是对那些对软件代码的内部工作机理有着相关的知识背景的人才会价值。
所以,真正的最终用户是不可能知道软件的内部工作机理的,不可能推理出这些复杂的指令组合会产生什么样的预期结果。
脚本有它的用途,也不应该被抵制,但设计人员必须以非常非常安全的方式使用它们,尽可能使用现有的语言,必免使用新发明的语言。
■只有当准备好了实现和测试才去确定设计。
我应该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我们要做什么,应该有个总体架构目标,而不是详细设计、详细的具体方法的实现,只有当开发迭代到一定程度后、足以让我们定下设计细节后才去把它表现成文档。
详细设计只应该包括当前需求用例中需要覆盖的部分。
软件开发中最大的浪费就是你花时间设计出来东西后被告知不需要了,或者是你的设计一开始就建立在错误的假设上。
■软件是可塑的。
软件不像盖房子,我们可以轻易的改的面目全非。
无数事实表明软件比它的规格说明书善变的多。
而且,软件产品和设计之间的互动明显比规格说明书有效率。
所以,你应该直接实现你的设计,这样客户就能很容易明白你的设计细节。
当发现有问题、要改变设计时,修改软件要比修改文档容易的多。
更重要的是,当客户看到了能运行的程序后,你也就更能搞清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了。
■对被检测到的和被报告的异常情况请多花一点时间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程序员一般都非常的懒,抛出异常时只描述错误的表面现象。
设想如果只是作者自己会遇到这种错误,他会记得这种一直使用的错误描述信息是什么意思。
但站在客服技术支持的处境,他们因为这种不准确的、不完整的错误描述浪费了大量时间。
这些信息应该达到让一个刚走进屋里没有任何经验的人能看明白的程度。
客户和客服基本都是对编程不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