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规范的理解与应用
浅谈新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的材 料 用量 ;其 次 ,在上 部 结构 因不 满足 使
用要 求而 拆 除时 ,保 证地 基基 础 的可 重复 利 用价 值 ,因 此要 求基 础在 使 用期 间 ,不能 因 荷载 变化 或 外界 条件 的变 化产 生 裂缝 ,否 则 基础 的使 用 寿命就 会 降低 。 因此增 大底 板 刚 度 、增加 基 础安 全储 备是 基础 设 计未 来的 方 向。 1 . 4 地基 基础 设计 注 意事项 1 . 4 . 1设计 理论 与土 力学 基本 特性 的 符 合性 设 计 理 论 和 资 料 越 贴近 实 际 情 况 ,设 计越 合理 、越 经济 。地 基 基础 设计 目前 处在 半 理论 半 经验 设计 阶 段 。虽然 当前 设计 理论 与土 力学 基本 符 合 ,规 范 中 的一些 公式 借用 了弹性 力学 、理论 力学 中的公 式 ,但都 通过 试 验和 工程 实践 进 行 了经验 调 整 ,地基 基础 设计 的底 限是 首先 保证 基 础在 最不 利荷 载 、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8 9 7 2 . 2 0 1 3 . 0 2 . 0 6 8
浅谈新版 《 建筑 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
邵 帅
中 油 辽 河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辽 宁 盘锦 1 2 4 0 1 0
摘 要 根据 对新 版规 范 的学 习 ,就新 版 《 建 筑地 基 基础 设计规 范》 的设 计理 念和 对新 版规 范的 理 解加 以 阐述 ,供 设 计 同行 参 考 。
础传 递给 地基 的压 力的 反作 用 力。地 基 反力 并非 完全按 照上部 传递 荷载 进行 计算 即可 , 实验表 明 ,影 响地 基反 力分 布形 式 的因素 较 多 ,如基 础和上 部 结构 的刚 度 、建筑物 的 荷 载 分布 及其 大小 、基础 的埋 置深 度 、基础平 面的形 状和 尺 寸 、有无 相邻 建筑物 的 影响 、 地 基 土 的性 质( 如土 的 类 别 、非 线 性 、蠕 变 性等) 、施 工 条 件( 如施 工引 起 的基 底土 的扰
建筑施工中的地基与基础规范要求
建筑施工中的地基与基础规范要求地基与基础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建筑施工中地基与基础的规范要求,旨在为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地基的规范要求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直接承受着建筑物的荷载。
因此,地基的规范要求至关重要。
1. 地质勘察:在进行地基施工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了解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包括土质、地下水位、地下构造等。
地质勘察结果将决定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2. 承载力要求:地基的承载力要能够满足建筑物的要求。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确定相应的土壤承载力标准,并计算出适宜的地基面积和排土深度。
3. 土方开挖:进行土方开挖时,必须按照土质和承载力要求进行操作。
开挖的土方必须平整,并确保底部达到设计标高。
4. 土壤处理: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可能需要进行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包括夯实、加固和置换等工艺,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二、基础的规范要求地基的上部是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其规范要求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1. 基础类型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荷载特点和地质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
常见的基础类型包括浅基础(如筏式基础、承台基础)和深基础(如桩基、墙基)等。
2. 基础尺寸设计:基础的尺寸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基础的面积和厚度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同时也要考虑节约材料和施工成本的原则。
3. 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是常用的基础材料,其施工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基础的混凝土质量要求高,需要确保均匀浇筑、充分振实和防止渗水等。
4. 基础施工工序:基础施工应按照相应的施工工序进行,包括基础制作、钢筋布置、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等。
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基础的质量和强度。
三、地基与基础的检验与验收地基与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验和验收,以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1. 检验方法:常用的地基与基础的检验方法包括地基坑测量、承载力试验、基础开挖检查、垂直度检测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设计
提供
建筑
基础
计算
规范
提出
地基
基础
地基 工程
详细
设计规范
确保
安全性
建筑
方面
要求
经济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内容摘要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重要规范,它详细规定了 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原则和方法。该规范旨在确保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安全性、 稳定性和经济性,为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规范明确了地基基础设计的总体要求,强调了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环保等基本 原则。同时,规定了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条件、荷载作用、环境因素等。 规范对地基基础设计中常用的术语和符号进行了统一定义和解释,为设计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术语 体系。 规范对地基基础的分类、选型、布置、荷载计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读后感 在深入研读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之后,我对建筑地基的设计有了 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这本书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地基分类、工程特性指标,还 涵盖了地基计算、山区地基、软弱地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从事建筑设计和 施工的专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目录分析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的目录结构和内容反映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 全面性和系统性。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录分析
《建筑与市政工程地基基础通用规范》学习与应用1(1)
标准化改革有关文件
住建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改革和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工作方案》
为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化改革要求, 建立和 完善国际化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规范促进科技创新、引领品质提升、 推动绿色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明确了“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目标导向,条块并重。 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统筹管理,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 。提出五项措施:
总体思路
(1)借鉴经验,结合国情。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建筑技术法 规的内容构成和层级,结合我国强制性规范编制特点,制定《规范》总 体构架,确定主要内容、主要依据及其逻辑关系结构。
(2)分析总结,专题研究。分析总结地基基础专业有关标准规范编制 课题研究成果,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课题研究。
(3)明确对象,把握深度。作为地基基础专业的“顶层”强制性工程 规范,以地基基础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为主要对象。在条文确定和编 制深度上,处理好定性与定量关系,处理好强制性规范与推荐性标准关 系,处理好规范自身系统性、逻辑性和协调性关系。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2 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应符合式(
)要求外,
尚应符合下式规定:
4.2.1-1
pkmax ≤ 1.2 fa
(4.2.1-2
式中:pkmax——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
最大压力值(kPa)。
1、在“符合性/选择性条 款规定”下,是否需要 这些验证性条款;
第2章
分散强条 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安全、人身安全、保护环境
地基基础功能要求及 的系统梳理 和其他公共利益等做出预期要达到的目的要求。
设计施工基本要求
根据目标要求而应具备的条件(状况)或应达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_地基承载力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专题讨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地基承载力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滕延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北京 100013)摘要:本文结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编制过程讨论和工程应用,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地基承载力概念,以及工程应用中应考虑的的问题。
关键词:地基承载力;规范;勘察;设计中图分类号:TU471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Based on the discussions for the compiling of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 and the geotechnical practices,the concept for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prac -tices are introduced.Key words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code;investigation;design 收稿日期:2004-02-17作者简介:滕延京(1949-),男(汉族),黑龙江兰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 前言地基承载力理论是经典土力学创建以来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设计条件。
如何正确理解地基承载力概念和正确的工程应用,是保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质量的前提条件,下面结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编制过程和工程应用,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中地基承载力设计的原则。
(2)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和工程设计取值的正确理解。
(3)上部结构和基础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地基承载力设计的影响。
(4)新的建筑结构型式对地基承载力验算的影响。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中地基承载力设计原则(1)关于地基承载力定义的理解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中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作了如下定义:指由荷载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详解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详解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地基基础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和使用寿命,制定并遵守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解析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规范。
I.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作用和重要性地基基础是建筑物承重的关键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地基基础设计符合工程力学原理和安全要求,从而提高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合理运用可以降低地基沉降、土壤液化、滑坡等风险,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II.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主要要求1. 地基基础设计应遵循工程力学原理和规范规定,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变形控制。
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荷载特性和土壤力学性质,通过合理计算和参数选择,确定地基基础的类型、形式和规模,并确保设计满足工程力学原理的要求。
同时,应加强对地基基础的变形控制,避免超过规定的允许范围。
这可以采取一些增加基础排水能力、使用抗滑桩或采取预应力等措施来实现。
2. 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地震破坏能力。
地震是影响建筑物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地震力的作用,合理选择地震设计参数,并增加地基基础的抗震性能。
这可以通过增加基础的强度与刚性、采用合理的基础内力分配和破坏机制来实现。
3. 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当地土壤性质和地下水位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
土壤的力学性质、水位和排水状况等都会对地基基础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基基础设计应对土壤进行详尽的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了解土壤的物理力学特性,从而合理选择地基基础类型和尺寸。
同时,水文地质等因素也需要被充分考虑进来。
4. 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ηb——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ηd——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3
ψ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3 基本规定
3.0.1 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 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 3.0.1 选用。
3.0.6 地基基础设计时,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标准组合的效应设计值(Sk)应按下式确定:
Sk=SGk+SQ1k+ψc2SQ2k+……+ψcnSQnk
(3.0.6-1)
6
式中:SGk——永久作用标准值(Gk)的效应; SQik——第 i 个可变作用标准值(Qik)的效应; ψci——第 i 个可变作用(Qi)的组合值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0.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
4
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l)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 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
1
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理解与应用
修订工作过程
• 修订组共召开全体会议5次: • 2009年9月召开了修订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派员出席了会议,宣读编制组 组成名单。会上讨论和安排了本规范的修订内容、工作 分工及进度计划。 • 2010年1月12日召开《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修订编 制组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确定了复合地基部分的工作 内容和分工以及工作计划,安排复合地基的稳定问题的 研究。
合性---处理地基的工作性状(承载力、偏心荷载作用、软弱下卧层) • 处理地基上基础设计对各种作用认识的局
限性---设计计算表达式(经验)、检验评价方法(局限性) • 节约与安全的关系---经验与现场试验 • 更精准的设计----试验和工程实践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修订工作过程、讨论的问题和处理
• 2. 反映近年来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科研方面成熟的成果,反映 原规范实施以来工程设计和实践的成功经验。
• 2010年11月召开修订组第四次工作会议,对征求意见反 馈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形成送审稿初稿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修订工作过程
• 2011年1月20日在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地基所召开了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对主 编滕延京研究员提出的四个问题进行讨论 ,并达成一致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送审 稿。(复合地基有粘结增强体强度设计、按变形确定复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中化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编单位(11个)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滕延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一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二修订的基本原则三基本规定的理解与强制性条文四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五地基计算六山区地基七软弱地基八基础九基坑工程十检验与监测十一规范体系及配套使用条件一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根据建设部97建标字108号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进行全面修订。
参加修订工作的单位为: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建筑科研设计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1998 年1月,由于修订工作需要,增加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两单位参加修订工作。
修订组成员共27人。
修订工作三年以来,共召开修订组全体会议6次,大型研讨会2次,专题研讨会9次,与相关规范标准协调会四次。
修订组对所有重要的修订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反复讨论,并与相关标准规范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
1998年底,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初稿,1999年底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讨论稿,2000年6月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往全国132个单位(其中设计院62个,科研单位40个,高等院校26个,施工企业4个)广泛征求意见,共征集到43个单位和个人对规范修订的意见和建议441条。
2001年2月19日至21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修订送审稿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部标准定额司主持,由18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审查组认真听取规范修订组工作汇报后,对规范逐章逐节逐条进行了讨论和审查,一致肯定了规范修订工作,认为3年来修订组通过广泛调查、分析研究,在完善规范内容,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修订后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突出了地基基础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增订的基础工程、岩石边坡、复合地基、筏形基础等内容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增订的质量检验与施工监测内容,为信息法施工优化设计创造了条件;增订的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计算、回弹变形计算、桩基沉降计算等内容,完善充实了原规范内容,使地基基础设计更加合理、便于操作。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规范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规范1、引言1.1 概述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造工程的基础,对于保障建造物的安全、稳定和持久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旨在规范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1.2 目的本的目的是指导施工人员在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遵循规范,确保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
2、施工前准备2.1 设计文件审查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确保施工方案符合设计要求,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和确认。
2.2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人员编制、施工设备和材料准备等,确保施工过程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3、基坑开挖3.1 基坑标高设置根据设计要求和土质条件,确定基坑的标高,并保证基坑的平整度和底面的垂直度。
3.2 基坑支护按照设计要求,采用适当的基坑支护形式,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地基处理4.1 地基勘察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基勘察,了解地基的土质、沉降性质和水文情况,为地基处理提供依据。
4.2 地基处理方法根据地基勘察结果,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如加固地基、加压注浆、挖孔灌注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5、基础施工5.1 基础标高控制进行基础施工前,应对基础标高进行控制,确保基础的平整度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5.2 基础模板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基础模板,并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模板的位置和尺寸准确。
6、隐蔽工程6.1 埋设管线进行地下管线的埋设时,应注意管线的坡度、排水情况和防腐保护,确保管线的质量和安全。
6.2 隔离带设置按照设计要求,在基础的周围设置隔离带,以阻断外界水分和防止腐蚀。
7、质量检验7.1 施工过程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和控制。
7.2 施工完成检验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终验,确认基础的质量和符合设计要求。
8、施工安全8.1 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修订理解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修订理解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修订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建设和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改进与更新。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因此,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修订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修订的目的是根据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物使用要求的变化,对原有的规范进行更新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对于地基基础的设计也有着新的要求。
修订规范可以使得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并且能够适应新的建筑形式和使用要求。
其次,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修订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在修订规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地基基础的材料选择和施工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例如,我们可以提倡使用可再生材料或者低碳材料,并要求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此外,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修订还应该注意到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新的规范中,我们需要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地震设计要求,对地基基础的设计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样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另外,修订规范还需要考虑到现代建筑设计的趋势和建筑物的功能要求。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或者大跨度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需要更加复杂和精细。
此外,对于特殊用途的建筑物,如医院、实验室等,地基基础的设计规范也应该有所调整,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修订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旨在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适应新的建筑技术和使用要求。
在修订规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要考虑到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和更新规范,我们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在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地基与基础设计不仅能够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还能够提高其使用寿命与抗震性能。
为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详细探讨。
一、地基勘测与地质条件分析地基勘测与地质条件分析是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础工作。
通过对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土层厚度、土质特征等参数的详细调查与分析,可以为地基与基础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与参考值。
在进行勘测与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特征、地震活动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以评估土壤的稳定性与承载力。
二、承载力计算与基础形式选择地基与基础设计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建筑物能够稳定地承受荷载并分布到承载层。
根据土质特征与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如浅基础、深基础、地下连续墙等。
在设计中需要准确计算地基土壤的承载力,确保基础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三、地基处理与加固措施为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有时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与加固。
根据地基土壤的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填筑加固、压实加固、加筋处理、注浆加固等。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与抗震能力,预防因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等引起的建筑物倾斜、破裂等问题。
四、基础设计的施工控制基础施工是确保地基与基础设计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土壤处理与加固措施的类别与施工方法与设计要求一致。
同时,还需要对基础的埋设与建造过程进行控制与监测,保证施工质量与效果的合格。
五、地基与基础的维护与检测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检测。
维护工作包括地基排水、草坪绿化、防止地基沉降等措施,以保持地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同时,对地基与基础进行定期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与加固措施,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六、基础设计的特殊要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对地基与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有一些特殊要求。
例如,在地震活动频繁区域,需要采取抗震设计与施工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地基基础规范的理解与应用
第二章地基相关规范的理解与应用目前,有关地基基础工程的规范众多,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地方标准,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关地基基础的规范超过100本,且每年还在增加。
如此多的规范,给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方便。
如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则可能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更可能出现应用错误。
本章介绍了规范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注:建设部相应规范,设计人掌握好‘度’(上海),保护好自己。
禁忌2.1不能整体把握相关的地基基础规范地基基础相关规范是进行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的依据,一定要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简单、教条抠表面文字,应从以下几方面对规范进行理解:1编制的目的毋庸置疑,规范编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拟建工程的安全,不同的规范从不同的角度去实现。
如各种勘察规范,通过具体规定来达到准确的描述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场地的均匀性等,为后续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资料,即从勘察的角度来保证拟建筑物安全的目的;各种地基基础的设计规范通过对具体设计的规定、参数选取、具体计算规定等,从设计的角度来保证拟建筑物的安全;施工规范的规定是通过对每种施工工艺的适用条件、施工控制要点等规定,使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来保证拟建筑物的安全;检测规范通过相应的规定,如检测数量、检测要求、检测标准等,使检测尽可能体现整体的安全情况,确保拟建筑物的安全。
确保拟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是规范编制的最终目的,规范的其它内容都是为实现此目的服务的。
切记不能为满足规范而满足规范,而应为工程的安全合理利用规范。
2编制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是规范的精髓,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0.3条规定对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为“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1.0.3条也对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进行了类似的规定。
如将规范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合理的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则是对规范最好的理解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基相关规的理解与应用目前,有关地基基础工程的规众多,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地方标准,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关地基基础的规超过100本,且每年还在增加。
如此多的规,给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方便。
如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则可能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更可能出现应用错误。
本章介绍了规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注:建设部相应规,设计人掌握好‘度’(),保护好自己。
禁忌2.1不能整体把握相关的地基基础规地基基础相关规是进行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的依据,一定要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简单、教条抠表面文字,应从以下几方面对规进行理解:1编制的目的毋庸置疑,规编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拟建工程的安全,不同的规从不同的角度去实现。
如各种勘察规,通过具体规定来达到准确的描述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场地的均匀性等,为后续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资料,即从勘察的角度来保证拟建筑物安全的目的;各种地基基础的设计规通过对具体设计的规定、参数选取、具体计算规定等,从设计的角度来保证拟建筑物的安全;施工规的规定是通过对每种施工工艺的适用条件、施工控制要点等规定,使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来保证拟建筑物的安全;检测规通过相应的规定,如检测数量、检测要求、检测标准等,使检测尽可能体现整体的安全情况,确保拟建筑物的安全。
确保拟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是规编制的最终目的,规的其它容都是为实现此目的服务的。
切记不能为满足规而满足规,而应为工程的安全合理利用规。
2编制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是规的精髓,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1.0.3条规定对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为“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建筑桩基技术规》1.0.3条也对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进行了类似的规定。
如将规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合理的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则是对规最好的理解和应用。
3适用围每一本规都有其适用围,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1.04条规定“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的1.02条规定“本规适用于建筑工程基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与评价”。
因此,我们在选择规时,一定要了解其适用围。
一些产品标准做了更详细的规定,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规定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在高地震设防烈度、三、四场地条件的应用条件。
(补充)4和其它规的关系随着专业分工的细化,一本规不可能解决所在专业的所有问题,需要其它规配合。
如地基基础设计中需考虑多本规,如荷载、混凝土、抗震、耐久性等规。
禁忌2.2不注重理解规条文规定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规的每条规定都是有一定目的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在使用规时,应注意分析判断。
只有了解了条文规定的目的,才能正确合理的应用各种方法来实现规的目的,避免出现规规定了就能设计,规没规定就茫然无知,无从下手的情况,以利于提高设计水平。
下通过几个例子分析:1 沉降后浇带的设置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中8.4.20条中第2条规定,“当高层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用于控制沉降差的后浇带,….”,此规定目的是解决主裙楼差异沉降过大,避免造成裙楼部分基础底板开裂。
理解设沉降后浇带的目的,在具体工程中,可根据规规定的目的,正确处理有关沉降后浇带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主裙楼连体不是必设沉降后浇带从沉降后浇带设置目的可看出,主裙楼连体不一定设置沉降后浇带。
如在主裙楼之间差异沉降很小,如主楼采用嵌岩桩、基础埋深大附加压力很小等情况,则没有必要设沉降后浇带。
规对应的用了‘宜’字也说明这一点。
目前,主裙楼之间不设沉降后浇带的工程案例很多,只要设计很好的处理好主裙楼之间的地基变形协调,就能考虑取消沉降后浇带。
对于施工来说,取消沉降后浇带将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便利。
本书第三章禁忌7介绍了一些设计方法。
2)沉降后浇带不一定是解决差异沉降的最佳方法如设计不合理或错误造成主楼沉降量大且稳定时间很长,则后浇带也不一定解决问题,有可能造成后浇带钢筋的受拉屈服。
也可能后浇带不能按期浇筑,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交付使用。
3)后浇带的浇筑条件是主楼沉降基本稳定或后期沉降很小沉降后浇带浇筑时,一般需沉降稳定,或经计算后期沉降不足以造成基础底板或上部结构的开裂。
一些设计人员常常在图纸上写明结构完工或建筑物竣工后浇筑沉降后浇带,这是典型的没有正确理解后浇带设置目的和作用的,是可能出现工程问题。
2 坡地岸边桩基设计原则《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在3.4.5规定如下:‘3.4.5坡地、岸边桩基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建于坡地岸边的桩基,不得将桩支承于边坡潜在的滑动体上。
桩端进入潜在滑裂面以下稳定岩土层的深度,应能保证桩基的稳定;2 建筑桩基与边坡应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建筑场地的边坡必须是安全稳定的边坡,当有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的规定进行整治,确保其稳定;3新建坡地、岸边桩基工程应与建筑边坡工程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合理确定施工顺序;4不宜采用挤土桩;’。
规的以上规定,目的就是要避免建筑在坡地、岸边的桩基,由于滑坡或崩塌而破坏,进而造成整个建筑物的破坏。
规从桩进入稳定岩层的深度、建筑物距坡边保持一定距离、坡应是稳定的、施工顺序、成桩工艺等方面规定,实现坡稳定的目的。
在实际工程中,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很多,对于规没有规定的,而会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我们在具体设计中,也应给予考虑,以实现规的目的。
对规条文的阅读,我们会发现其规定都是有目的。
如桩基规3.4.4条3条规定‘当基岩面起伏很大且埋深较大时,宜采用摩擦型灌注桩。
’,此条的目的,是避出现差异沉降。
3 框筒结构基础筏板的规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在8.4.1条有关高层建筑筏形基础规定如下:‘8.4.1 筏形基础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其选型应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使用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
框架-核心筒结构和筒中筒结构宜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
’地基规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和筒中筒结构,规定宜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
主要考虑框架-核心筒结构和筒中筒结构一般层数高、荷载大、荷载分布不均,基础筏板容易出现整体挠曲。
而平板式筏形基础相对于梁筏、承台基础,抵抗整体挠曲的能力强,且由于截面均匀,不会出现应力分布不均的情况,避免基础刚度变化处,如梁板交界、承台和板交界处,出现裂缝。
规规定的目的是增强整体性,避免由于整体挠曲和基础刚度变化出现局部开裂情况。
4 桩的分类的规定《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中3.3.1条,对于基桩的分类如下:‘1 按承载性状分类1)摩擦型桩:摩擦桩:在承载力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端承摩擦桩:在承载力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端承型桩: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桩基规按承载力性状分类的目的,是在规后面桩的构造配筋、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中复合桩基的应用条件、桩负摩阻力计算的有关规定,根据承载力性状分类不同而不同。
5 灌注桩钢筋笼加劲箍的规定《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中4.1.1条中4小条规定:‘当钢筋笼子长度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
对于规的规定,应首先理解规规定设加劲箍的目的。
在工程中,加劲箍的作用主要有两点:1)钢筋笼加工时,起到固定主筋的作用,对提高钢筋笼子的质量和加工速度有很大作用;2)对钢筋笼子的抗弯刚度有很大影响,间距越小,抗弯刚度越大。
加劲箍的作用类似于连续梁的支座,在相同截面情况下,支座间距越小,梁的抗弯刚度越大。
当钢筋笼较长、纵向钢筋配置较低时,钢筋笼在起吊过程中,由于钢筋笼抗弯刚度低,常出现挠曲。
挠曲严重时,影响钢筋笼的垂直度,造成向孔置入困难,影响桩的质量。
注:注浆笼子不到底处理方法禁忌2.3不注重理解具体规定所含的基本概念规条文的具体应用时应理解条文所包含的基本概念,这样在规条文没有作具体规定时,可根据基本概念进行判断,以下举例说明。
1 大直径桩的尺寸效应注:为什么讲这个?如《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中5.3.6条对大直径桩承载力计算时,规定应考虑尺寸效应,即对于大直径桩(桩径不小于800mm)和中小直径桩相比,其最大的区别是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极限端阻力标准值随桩径的增大而降低。
但规表5.3.6-1没有给出桩端为岩石时,桩的端阻力是否折减,相关条文也没有说明。
很多设计人员对此不知如何处理。
如能理解基本概念,则能帮助解决这样的问题。
桩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折减的基本概念是,桩成孔使桩侧和桩端土受力状态发生改变,造成孔壁土出现松弛变形,导致侧阻力有所降低,成孔卸载造成孔底土的回弹,类似于深基坑的回弹,造成端阻力的降低。
这些不利影响都和桩径有关,桩径越大,不利影响越大。
如了解此基本原理,技术人员就能很好的理解规的具体规定,及规没做规定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工程实际问题。
以下就基本概念的应用做一些解释:1)承载力折减系数随桩径增大而增大从概念上讲,桩径越大,桩侧土和桩端土的松弛效应越大,承载力折减的越多。
现行桩基规 5.3.6-2规定,对于黏性土和粉土桩侧摩阻力、端阻力的折减系数为(0.8/d)1/5和(0.8/D)1/4,从上式可看出,随桩径d和桩端直径D的增大,承载力折减的越多。
规的规定反映了以上基本概念。
2)土颗粒越大,折减系数越大从概念分析,土颗粒越大,松弛效应越明显,因此对于黏性土和粉土桩侧摩阻力、端阻力的折减系数,应小于砂土和碎石土。
桩基规规定黏性土和粉土侧阻力和端阻力的折减系数分别为(0.8/d )1/5和(0.8/D )1/4,砂土和碎石土,桩侧摩阻力、端阻力的折减系数为(0.8/d )1/3,规的规定反映了上述概念。
3)当桩端为基岩时承载力计算不需折减一般岩石强度很高,桩成孔过程中不会出现回弹而影响承载力,因此不需要折减。
注:地基设计规表5.2.4注的规定。
2 天然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有关承载力计算部分,5.2.4条规定:‘5.2.4 当基础宽度大于3m 或埋置深度大于0.5m 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注:地基规5.2.5不修正根据弹性半无限体地基承载力理论得出的。
从图2.3.1可看出,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产生的滑动面和土的黏聚力、基础两侧边载、滑动土体的重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