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中语文中考语法知识必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信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语文成绩想要有所进步会很慢。的确如此,语文不比数学其他工具行的学科,多做题就能看到很明显的进步,而语文则是任凭你多做题、花很多很多的时间,收效却甚微,举个例子,从小学到高三,孩子们会做无数的阅读理解,写无数的作文,但是语文差的学生还是差,作文写的一塌糊涂的依旧惨不忍睹,原因无他,没有方向,没有方法。

做题和考试是讲究答题技巧的,在很多阅卷老师眼中,简练精短的答题模式是他们最喜欢看的,而往往,很多学生答题都步入了一个误区,想要以量为胜,显然并不全是这样的,在语文阅读中,一味的追求字数,围绕一个点满篇大论,而没有多方面的阐述,肯定得分不会很高。

下边,我给大家分享一则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也就是你们口中所说的”套路“。希望家长们给孩子看看,

对同学们的期末复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语文中要说除了作文之外,什么最难?那答案肯定是阅读理解了,确实阅读理解变化多,题材广,考点

杂,让许多同学都抓不住重点,丢分严重。

作为老师,我也注意到很多同学,阅读理解丢分确实很严重。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同学都很轻视阅读,答题随随便便摘抄原文,敷衍了事。而有同学虽然答得多,内容写得满满的,但是逻辑不严密,

句子不通顺,全是写的废话,最后也拿不到分。

那语文阅读要如何答题才能拿高分,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位特级教师整理出来的答题技巧,只需简单10张图片就搞定。阅读理解差,拿不到高分的同学,赶紧戳进来吧!

10张图归纳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建议收藏!

七个关键词:二、三、四、五、六、七、八

答题技巧都在这:

一、词语

按照语法功能,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和拟声词。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其作用主要是连接和附着,被连接和附着的是各类实词、短语或句子。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

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礼”“方法”。

【想一想】你能说出哪些方位名词?(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内、外、里、中、间、旁;合成的:以上、之上、上下、内外等等)

2.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动词至少可以分为如下九类:

(1)、行为动词:表示行为动作。如“看、洗、睡、飞、飘”等。

(2)、心理活动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爱、恨、想、尊敬、希望”等。

(3)、行止动词:表示动作开始、进行或停止。如“开始、进行、继续、停止”等。

(4)、祈使动词:表示命令或请求。如“使、迫使、令、命令、叫、教、让、请、请求”等。

(5)、有无动词:表示事物的有无。包括“有、没、没有”。

(6)、比似动词:表示事物间的比似关系。如“像、似、如、如同、仿佛”等。

(7)、判断动词: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和肯定。只有一个“是”。

(8)、趋向动词:如“来、去、起来、进来、出去、下去、上去”等。

(9)、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肯、应该、可以、敢、会”等。

3.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

有无限光明!

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

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恰当地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形容词中有一类很特殊,叫非谓形容词,能修饰名词,但不能单独充当谓语。如:

个别、主要、大型、初级、新式、无能、天然、慢性、共同、人为等等。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名词可以用“不是”否定,如“不是山”;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用“不”否定,如“不研究”“不整齐”。(少数

形容词没有否定形式,如“雪白”“红彤彤”。

B、能带宾语的是动词,如“来上海”“发展经济”。

C、不能带宾语而能受“很”修饰的是形容词,如“很好”“很伟大”。

D、不能带宾语又不能受“很”修饰的,有的是动词,有的是形容词,如“休息”“咳嗽”(动词);“雪白”“笔直”

(形容词)。如何区分呢?动词能带动量补语,如“休息一下”“咳嗽一阵”;形容词不能。

4.代词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使用人称代词,要注意“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还要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在句中用以避免名词的重复。因此,代词的使用必须和它所代替的名

词在人称、数量等各方面取得一致。

5.数量词

一座30里高的瑶山。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拿出仅有的一点米。

一尺多宽。第一座难走的山。五、八军团。歇了一下。

上面加点的词都是表示数目的,叫数词。在数词中,有的表示确数,如:一、二、百、千;有的表示概数,如:几、些、多数、少数;有的表示序数,前头要加上表示次第的“第、初、老”等等,如:第一、初五、

老三。

上面加线的词,都是表示单位的量词。有的表示事物的单位;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前者较多,有表示个体的,如:只、个、台、枝、条;有表示集体的,如:双、副、对、类、帮;有表示不定量的,如些、点;有表示度量衡的,如:丈、尺、里、亩。后者较少,如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