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
2023年《贝壳》教学设计8篇
2023年《贝壳》教学设计8篇《贝壳》教学设计1一、课型设计说明我们此次开展的主题活动“我们身边的贝壳”主要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这一领域。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在前面的活动当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贝壳的种类、营养价值、用途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为此,本节课是一节总结交流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调查、收集、整理材料的基础上,采用实物展示、经验交流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为学生创造相互学习的机会,实现活动成果共享。
二、学习目标1、通过汇报交流,了解贝壳的种类、外形特征、营养价值及用途。
2、了解目前生活中存在的乱扔贝壳的现象,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养成不随意乱扔贝壳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人学会合作、交流的意识,与人分享劳动成果,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
三、学情分析由于,我们选取的研究主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贝壳,所以学生参与兴趣很高。
每个小组都能够根据研究任务及活动方案采取深入社区访问、查阅书籍、网络搜所等多种方式来获取资料。
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的局限性,对于贝壳一些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无法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比如,在调查贝壳种类时,学生只能做到区分贝壳的名称,而无法进行科学的分类。
鉴于此,我们此次的总结交流课,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
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会分析、整理活动成果,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学会共享成果。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汇报交流,了解贝壳的种类、外形特征、营养价值及用途。
教学策略:各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报告、实物展示、课件等方式将自己搜集到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同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汇报交流,能谈出自己的收获与建议。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人学会合作、交流的意识,与人分享劳动成果,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
《贝壳》教学设计及反思
《贝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主题:《贝壳》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壳的外形、颜色和种类,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贝壳的实物和图片。
2.纸张、颜色笔、胶水和剪刀。
3.一些有关贝壳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贝壳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贝壳的形状和颜色,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2.探究(20分钟)师生共同探究贝壳的种类和特点,学生提前分组,每组一种贝壳进行观察和研究,记录各自贝壳的外形和颜色,在班级分享结果。
3.表达(15分钟)学生利用纸张、颜色笔、剪刀和胶水进行手工制作,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贝壳的形状和特点,设计并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贝壳。
4.展示(10分钟)学生依次展示自己制作的贝壳,并简单描述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五、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配合,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对贝壳的种类和特点的介绍不够详细,只是通过观察和分享了解了一部分贝壳的特点,还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加强。
二是课堂时间安排有些紧凑,学生制作贝壳的时间有限,希望能够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发挥创造力进行设计和制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观察和创造能力。
同时,也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壳的外形、颜色和种类,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贝壳的实物和图片。
2.纸张、颜色笔、胶水和剪刀。
3.一些有关贝壳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贝壳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贝壳的形状和颜色,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幼师贝壳课件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和种类,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2.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学会分类和比较,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引导幼儿欣赏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点:1. 贝壳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2. 贝壳的分类和比较。
三、教学难点:1. 贝壳的种类和特征。
2. 贝壳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四、教学准备:1. 知识准备:教师提前收集贝壳图片、实物或模型。
2. 物质准备:课件、电脑、投影仪、贝壳实物或模型、分类卡片、比较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贝壳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贝壳,它们的外形和颜色都各不相同。
”(二)认识贝壳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贝壳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贝壳的外形、颜色、纹理等特征。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贝壳是由什么做成的吗?贝壳有什么用途?”3.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贝壳是由一种叫做“贝壳素”的物质构成的,它们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工艺品等。
”(三)贝壳分类1. 教师出示分类卡片,引导幼儿根据贝壳的特征进行分类。
2. 幼儿进行分类后,教师提问:“你们是如何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3.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贝壳可以根据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四)贝壳比较1. 教师出示比较卡片,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种类的贝壳。
2. 幼儿进行比较后,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3.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贝壳的种类繁多,每种贝壳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五)总结与延伸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贝壳的种类和特征。
2.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观察和探索贝壳,了解更多关于贝壳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让幼儿了解了贝壳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2. 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审美能力。
《贝壳》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贝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壳的分类和结构特点;2.学习贝壳的生长和形成过程;3.了解贝壳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贝壳的分类和结构特点;2.贝壳的生长和形成过程。
三、教学内容:1.贝壳的分类:根据壳的结构和形状,贝壳可以分为单壳类和双壳类。
单壳类贝壳是一种只有一个壳的贝类动物,如蜗牛;双壳类贝壳是由两个壳片构成,如蛤蜊。
根据贝壳的形状,贝壳可以分为扇贝形、螺旋形、管状形等。
2.贝壳的结构特点:贝壳一般由碳酸钙组成,在贝壳内部有许多坚硬的壳牙,可以防止捕食者的袭击。
贝壳的颜色和纹理多种多样,它们与贝壳生长过程中的环境、食物和遗传有关。
3.贝壳的生长和形成过程:贝壳的生长和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贝类动物会分泌贝壳的物质,这些物质会沉积在贝壳上,形成新的贝壳层。
随着贝壳层的不断生长,贝壳会逐渐变大和强壮。
贝壳的生长速度与环境和营养状况有关,一般来说,海水中的贝壳生长速度比淡水中的快。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贝壳的分类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贝壳的形态和功能。
2.实物展示法: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真实的贝壳样本,供学生观察和研究。
3.讨论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贝壳的生长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贝壳的分类和结构特点的理解情况;2.针对贝壳的生长和形成过程,设计小组讨论题目,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海滩或水族馆等地考察贝壳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2.文化延伸:了解不同文化中对贝壳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3.艺术创作:鼓励学生运用贝壳进行艺术创作,如制作贝壳画、贝壳手链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贝壳的分类和结构特点,了解贝壳的生长和形成过程,并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各种各样的贝壳(精选3篇)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各种各样的贝壳(精选3篇)教案一:贝壳的形状和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贝壳的形状和结构特点;2. 掌握贝壳的分类方法;3. 发现贝壳的美丽和多样性。
教学准备:贝壳样本、放大镜、PPT展示。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贝壳的话题利用PPT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贝壳图片,激发学生对贝壳的兴趣,并询问他们对贝壳的了解和看法。
步骤二:观察和讨论将一些贝壳样本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贝壳的形状和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贝壳的外形、纹路、颜色以及开口的大小和形状。
步骤三:交流与总结让学生就自己观察到的贝壳形状和结构特点进行交流和总结。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贝壳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介绍贝壳的分类方法,如单壳类、双壳类等。
步骤四:贝壳展示活动让学生带来自己收集的贝壳样本参加展示活动。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观察到的贝壳特点和分类。
在展示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步骤五:产出与评价要求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贝壳的图画,并配上简短的描述。
评价学生对贝壳形状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教案二:贝壳的生活史教学目标:1. 了解贝壳的生活史;2. 掌握贝壳的生长过程;3. 发现贝壳的生态意义。
教学准备:贝壳样本、放大镜、PPT展示。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贝壳的生活史利用PPT展示贝壳的生活史图解,让学生了解贝壳的生长过程和生态意义,并引导他们探究贝壳生长的原因。
步骤二:实地观察贝壳生长现象组织学生到室外或农村附近的水域进行实地观察,通过观察多种贝壳,观察贝壳的不同年龄段、大小和形态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贝壳生长的原因。
步骤三:观察和讨论将一些贝壳样本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贝壳的生长纹理和年轮。
引导学生观察贝壳的生长速度、生长环境对贝壳形态的影响。
步骤四:交流与总结让学生就自己观察到的贝壳生长特点进行交流和总结。
引导学生发现贝壳生长与环境、生态关系的重要性。
步骤五:产出与评价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贝壳生长的小作文,内容涉及贝壳生长的过程和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
人教版小学语文美丽的贝壳教案范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美丽的贝壳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贝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贝壳的外形特点,了解贝壳的构成。
2.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欣赏各种美丽的贝壳。
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贝壳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贝壳的外形特点,如大小、颜色、形状等。
3. 教师展示各种美丽的贝壳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些贝壳的喜爱之情。
第二章:了解贝壳的构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壳的构成,知道贝壳是由贝类生物的分泌物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贝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贝壳是由贝类生物的分泌物形成的。
2. 学生通过观察贝壳实物或图片,了解贝壳的内部结构。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贝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贝壳是由贝类生物的分泌物形成的。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贝壳实物或图片,了解贝壳的内部结构,如壳层、珍珠层等。
第三章:美丽的贝壳手工制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美丽的贝壳带来的乐趣。
教学内容:1. 教师展示美丽的贝壳手工制作作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贝壳作品。
2. 学生动手制作贝壳手工,教师进行指导。
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美丽的贝壳手工制作作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贝壳作品。
2. 教师分发贝壳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贝壳手工。
3.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第四章:美丽的贝壳故事分享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贝壳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述美丽的贝壳故事,让学生了解贝壳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贝壳故事,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述美丽的贝壳故事,如“海女儿的贝壳项链”等,让学生了解贝壳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贝壳》教案
贝壳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贝壳的基本知识和特征;2.掌握贝壳的分类方法;3.探究贝壳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4.发展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老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1.PowerPoint 或黑板;2.展示贝壳的实物或图片;3.《贝壳》图书和其他相关资料。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5分钟)1.引入贝壳的话题,激发学生对贝壳的兴趣。
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见过贝壳吗?贝壳有什么特点?它们生活在哪里?”2.学生回答问题后,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步骤二:贝壳的基本知识(25分钟)1.通过 PPT 或黑板讲解,介绍贝壳的基本构造和形态特征。
–贝壳的主要部分有壳体、壳盖和壳口;–根据贝壳壳体的形状、纹理等特征,可以将贝壳分为不同的类型。
2.展示贝壳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贝壳的特征。
3.引导学生思考贝壳形状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步骤三:贝壳的分类(30分钟)1.介绍贝壳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系统。
–根据贝壳的外形、大小、纹理等特征,可以将贝壳分类;–贝壳的分类系统,包括有壳类、腹足类、双壳类等。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对展示的贝壳进行分类。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实践贝壳分类方法,并交流讨论结果。
步骤四:贝壳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30分钟)1.介绍贝壳的地理分布情况。
–贝壳分布在全球的淡水和海洋环境中;–不同类型的贝壳分布区域有所不同。
2.让学生自学《贝壳》图书中的相关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加深对贝壳分布和生态环境的了解。
步骤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贝壳的基本知识和分类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贝壳保护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教学评估1.课堂小组讨论的结果,观察学生对贝壳的分类方法掌握情况;2.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深度;3.学生对贝壳保护的思考和表达。
贝壳公开课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贝壳公开课——探索海洋的奥秘课时安排:45分钟年级水平: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种类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意识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观察能力教学重点:1. 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种类2. 海洋生态的保护方法教学难点:1. 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海洋生态教学准备:1. 海洋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 贝壳公开课教学PPT3.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脑或平板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物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Step 2:探究海洋生物(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利用电脑或平板,浏览贝壳公开课网站,了解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种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3:小组分享(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向全班同学介绍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提问。
Step 4:学习海洋生态保护(5分钟)教师利用PPT讲解海洋生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保护海洋生态。
学生认真听讲,并结合自己了解的海洋生物知识,思考如何保护海洋生态。
Step 5:实践活动(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保护海洋生态的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编写口号等。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建议。
三、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海洋生态,并将讨论结果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小组分享的表现3. 实践活动的设计和执行4. 作业完成情况六、教学延伸Step 1:海洋生物主题活动(2课时)教师组织一次海洋生物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制作手工艺品、绘画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和喜爱。
《贝壳》说课教案
《贝壳》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贝壳》是一篇描写贝壳特征、种类和与人类生活的文章。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贝壳的基本知识,培养对海洋生物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贝壳的基本特征、种类和分布;了解贝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热爱,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贝壳的基本特征、种类和分布;了解贝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贝壳的形成过程和种类识别。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贝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贝壳的美观和独特之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贝壳的种类、形成过程和分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总结贝壳的特点和价值。
5. 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贝壳的资料,进行展示和分享,增强对贝壳的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贝壳的短文,可以是介绍贝壳的特征、种类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以便下次教学时进行调整。
七、评价与检测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贝壳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贝壳知识的应用和写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贝壳知识的理解深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贝壳采集活动,增强对贝壳的直观认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美丽的贝壳教案优秀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贝壳的特点和价值,增长见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贝壳的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通过写作、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追求美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贝壳的特点和价值。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感悟。
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写作指导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义、PPT、生字词卡片、贝壳实物或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贝壳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贝壳的认识。
(3)教师简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学习生字词,教师辅导。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和难点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贝壳的特点和价值。
5. 拓展活动(1)学生进行贝壳手工艺品制作,培养动手能力。
(2)学生进行贝壳知识问答,增长见识。
《贝壳》教学设计
《贝壳》教学设计《贝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品读、观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专心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观赏。
2、引导学生留意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详细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3、两篇文章都擅于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蝉和贝壳这样小的东西都有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
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夏天的时候,当同学们午睡时候,假如有几个蝉在窗外聒噪的时候,是不是觉得特别讨厌,犹如很少人喜爱蝉,但是蝉是很值得人尊敬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蝉这篇文章。
二、检查预习三、问题探讨1、开始对蝉是怎样一种态度?由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2、后来对蝉又是怎样一种态度?这从文中哪处可以看出?3、是课文哪里一句话转变了的态度?可以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
它也提示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兴奋精神的感觉。
4、写蝉,先抑后扬。
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
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
当最终朋友说到蝉为了连续生命,必需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需要好好地活着。
5、“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
人教版小学语文美丽的贝壳教案范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美丽的贝壳教案优秀范文贝壳是一种海洋生物,成为了自然界中的美丽之物。
贝壳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内部还有自然的纹路,是一件让人类感受大自然魅力的精美艺术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份关于贝壳的小学语文教案,旨在让孩子们学习和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贝壳的生长过和分类特点;2. 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感受贝壳的美丽和多样性;3. 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贝壳,第一眼最吸引自己的特点;4. 能够完成简单的贝壳绘制作品。
教学步骤:1. 导入主题,介绍贝壳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贝壳,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纹路等角度感受贝壳的美丽。
介绍贝壳的分类特点,包括单壳类、双壳类,以及常见的耳螺、海螺、海蛳螺等种类。
2. 探究贝壳的生长通过图表、动画等方式来讲解贝壳的生长过程,对于同学们理解的不好的点要再进行粗琢磨,使同学们了解贝壳的内部结构。
3. 观察贝壳,发现特点在展示实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品味,发现不同贝壳之间的区别和特点,提高他们辨别贝壳的能力。
引导同学们观察壳鳃和贝纹等美丽的特点,了解不同的贝壳拥有哪些优美的特点。
4. 发散思维,谈谈贝壳给我们的启示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让他们自主表述,贝壳之美丽,是否具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和取之的启示,比如贝壳的坚韧、勇敢、谦虚、自信和顽强等品质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5. 做个有意义的小绘画让学生们借助颜色,创造各自理想的美丽贝壳,展示他们对贝壳特点的认识。
可以放手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不同样式的作品。
6. 总结提醒学生们应该好好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多样性等,欣赏自然之美吧!结语:通过这个小学语文教案,孩子们可以了解和认识贝壳的美丽和多样性,以及在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方面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们可以在学生的生命中播撒种子,让他们在自然、美丽、人类的世界中做到互相尊重、关爱他人和爱护环境,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美好的未来。
《贝壳》教案
《贝壳》教案
一、教材分析
作者由一枚小小的贝壳展开独特的联想,阐释了对生命态度和人生作为的感情:人应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为社会、为未来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二、设计理念
本文表达了作者执着而纯美的愿望和追求。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体味文章感情基础上控制好语速、语气,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文字感悟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习实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内容,揣摩词语;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了解女作家席慕蓉;
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来积累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她对生命的积极感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难点:理解主旨,感悟人生。
五、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与学互动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贝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精品教案示范课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贝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精品教案示范课面试试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各种各样的贝壳》。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贝壳的基本特征、不同种类的贝壳以及贝壳的生活环境。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贝壳的结构、颜色、形状等特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种类的贝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种类的贝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贝壳标本、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贝壳模型、分类卡片、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各种各样的贝壳,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分发贝壳标本和模型,让幼儿亲自观察贝壳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分类游戏(5分钟)提供分类卡片,让幼儿根据贝壳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引导幼儿正确分类。
4. 实例讲解(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种类的贝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讲解贝壳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5. 随堂练习(5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幼儿根据所学内容,选择正确的贝壳种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6. 创作展示(5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绘制自己喜欢的贝壳,并分享作品,大家互相欣赏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贝壳的特征、种类以及生活环境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词语和图片展示,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收集不同的贝壳,观察并记录贝壳的特征,拍照到班级群。
《小贝壳》教案【3篇】
《小贝壳》教案【优秀3篇】《小贝壳》教案篇一教材说明:《小贝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教育科学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思路:《小贝壳》是艺术教材第九单元“蓝色的大海”中的一个课题内容,着重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大海的基础上,发现、感受、表现贝壳的自然美、艺术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小贝壳描绘新的形象,展现个性化的设计,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感受大海。
通过倾听大海的海浪声――说说对大海的印象――看看大海的图片几个活动步骤,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课题,激起他们对大海的好奇和喜爱之情。
(二)捡贝壳。
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随着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做律动,创设去海边捡贝壳的情境,然后请学生在教室的周围找贝壳(师课前已在教室内布置好贝壳),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贝壳,并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
(三)画贝壳。
先让学生设计或写生手中贝壳的外形,然后讨论如何进行装饰设计,再把贝壳画完整。
(四)编故事。
请每一组学生编一个有关贝壳的故事,大家把自己的小贝壳沿轮廓剪下,贴到海滩背景图上,再进行添画设计,每组表现一个贝壳故事,完成一幅大的贝壳作品进行展示,最后由组代表上台讲故事。
设计理念:(一)本着艺术综合的教学理念,以美术为切入口,兼及音乐、舞蹈、语言等。
(二)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小贝壳描绘新形象,展现个性化的设计。
(三)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艺术学习的人文价值。
例如通过听、看、说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的感情;在学生个人完成作品后,尝试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编故事,剪贴添画成一幅集体作品,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教具)1、海浪的录音资料。
2、海景图片资料。
3、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录音磁带。
4、贝壳若干(与学生人数基本相等)。
5、海滩背景图(以学生分组数等份裁开)。
(学具)1、绘画用具。
2、剪刀。
3、双面胶或胶水。
教学流程:一.感受大海。
贝壳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
贝壳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贝壳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一活动目标:1、尝试选用不同的海贝进行造型。
2、学习合理选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内容。
3、体验活动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用贝壳制作的范作,制作成PPT。
2、各种形状的贝壳、螺等制作材料;橡皮泥、纸盘、等辅助材料。
3、关于海底世界的音乐。
活动过程:一、感知各种贝壳,引发幼儿对形的想象。
1.出示幼儿收集到的贝壳2、玩贝壳,说贝壳二、欣赏范作,积累创作经验。
PPT展示各种范作,引导幼儿观察。
三、创作海贝作品,(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大胆畅想主题。
1、幼儿自我思考。
---鼓励幼儿可以从辅助材料的使用方面大胆的想象。
2、幼儿制作。
四、展示海贝作品,体味创作快乐。
1、选择几名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2、将作品展示在桌子上,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欣赏别人的作品。
贝壳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二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贝壳活动目标:1.喜欢观察贝壳,知道贝壳是多种多样的。
2.了解贝壳的使用价值。
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3.学习拼贴贝壳,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
活动准备:贝壳活贝壳图片课件活动过程:一.认识贝壳1,出示贝壳:教师:孩子们,我今天请来一些神秘的小宝贝,我们掌声欢迎一下。
老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摸一摸,认识一下它们?出示贝壳请幼儿观察:我请这些小宝贝到桌子上去,小朋友一会分组去桌子旁边跟这些小宝贝认识一下。
2,幼儿分组观察:(1)教师:我们看看这些小宝贝长的什么样子?(扇形,两片外壳,壳薄易碎)身上有生长线或各色放射线。
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表面光滑,或粗糙)(2)打开贝壳内部:老师:内有肌肉,这些肌肉可以吃。
(3)贝壳如何游泳呢?其外侧有韧带,依靠其弹性,可使二壳张开。
壳张开拨动水流才能游动。
二,欣赏贝壳。
1,老师:小朋友们认识了这些可爱的贝壳,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贝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各种贝壳。
(1)幼儿讨论:教师:这些贝壳好看吗?你以前看见过这些贝壳吗?在哪里看见过?教师:你刚才看到的贝壳长的一样吗?(扇形,卵圆形,螺旋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摸起来感觉怎么样?老师小结:(有的是两片壳,有的是螺旋壳,还有一种鲍鱼是单片壳,有的很光滑有的很粗糙,表面长有肋纹、小刺、或者突起) 三,欣赏课件:引导语:老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贝类生活在哪里吗?”(水里和陆地)蜗牛生活在陆地。
(精品教案)贝壳的讲课稿范文
(精品教案)贝壳的讲课稿范文精心整理的贝壳的讲课稿范文,欢迎大伙儿分享。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贝壳》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
本单元的课文要紧从别同的角度写出了作者对人一辈子的考虑和感悟,以及对美好日子的礼赞。
《新课标》中要求我们要经过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考虑人一辈子的意义,从而达到教育学生“把握生命,实现价值”的目的。
在阅读办法上,要紧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能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朗读教学要有示范,有指导,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讲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4)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因此我采纳情景创设法来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地,但关于七年级(4)班的同学来说,依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取范读,齐读重点段降到最终再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逐步完成法。
依照咨询题教学模式的要求,在中间环节我采取的是独立考虑与分组讨论相结合,能够让同学们既有自个儿独立考虑的空间,又能在交流探索中获得知识。
(一)结合上述的教材和学情分析,以及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制造性阅读的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二)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办法目标:经过朗读课文,明白并体验代词、形容词关于情感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仔细的态度对待生命。
(三)依据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感觉作品语言优美、细腻的风格,尤其是代词、形容词关于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难点:经过阅读探索,感悟生命的意义。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辅助以多媒体课件。
我预备采纳的办法有:创设情景法、朗诵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学法指导:独立考虑与分组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办法,并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动身点,我是如此设计的: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贝壳》优秀教案
《贝壳》优秀教案《贝壳》优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贝壳》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计思路:这节课是一个延伸课程,我们园在进行玩教具制作时进行了皮影的制作,我有幸参与了制作活动,在制作时幼儿也对我做的“鸡妈妈”产生了很大兴趣,并问东问西让我把做的过程讲给他们听,在制作完成后我为孩子们表演了这个皮影戏《蛇偷吃了我的蛋》,幼儿看过皮影后,对布上反射出的图像很感兴趣,并尝试着和老师一起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对光和影子的变化深深的吸引了。
借此机会我们生成了光影添画——《贝壳艺术》。
我们地处海南,贝壳便是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贝壳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这正是我们海南的独有特色,所以我选择贝壳为我这节课的主角。
光影绘画表现事物的基础是光,如果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更别提作画了。
光使物体呈现在幕布上的轮廓,让幼儿有自我想象的空间,敞开艺术的翅膀在想象的空间里任意翱翔。
在教学实施前我们给幼儿欣赏了大量的图片,让幼儿有实际操作延着物体的轮廓绘画的基础,并了解在物体轮廓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线条变成精美的画面,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创作作品的意图。
幼儿有了以上的欣赏和铺垫,然后通过学习的方法,让幼儿探讨用不同种类的贝壳产生多种光影反射出的影子,幼儿通过影子描绘在纸上并加以造型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
加强了幼儿创新能力,又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并描出贝壳在灯光照射下的影子轮廓,让幼儿根据轮廓大胆尝试创意添画。
2、体验光影添画的乐趣。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海星、螃蟹、海马、章鱼、投影仪、灯、白幕布、手电筒、纸、各种贝壳、油画棒、贴了透明胶的白纸。
幼儿在画画之前有描实物轮廓的经验。
活动过程:1、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关于贝壳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关于贝壳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贝壳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掌握贝壳的分类和形态特征;3. 了解贝壳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4. 培养对贝壳的观察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贝壳的分类和形态特征;2. 贝壳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三、教学难点贝壳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四、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贝壳标本,放大镜,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贝壳的话题,激发学生对贝壳的兴趣,并与学生共同讨论贝壳的形态特征。
Step 2 讲解贝壳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0分钟)1. 讲解贝壳的定义:贝壳是一种由某些软体动物的体外分泌物质形成的硬结构,用于保护身体或作为生活环境。
2. 介绍贝壳的基本特征:外形多样,一般呈扁平圆盘状,由两个对称的壳片组成,通常有螺旋形纹路和颜色斑纹。
Step 3 分类和形态特征(30分钟)1. 讲解贝壳的分类:根据壳片的形态特征,贝壳可分为双壳类、单壳类和软体动物壳。
2. 分别介绍双壳类、单壳类和软体动物壳的形态特征,并展示贝壳的标本进行观察和辨识。
Step 4 贝壳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20分钟)1. 介绍贝壳的生活习性:贝壳是海洋、淡水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生物,它们栖息在不同的环境中,并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
2. 分析贝壳的生态意义:贝壳有助于水质净化、生物物种鉴定和环境变化的研究,同时也作为珍贵的装饰品和文化艺术品。
Step 5 观察和鉴赏(2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贝壳标本,进行观察和鉴赏。
2.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贝壳的纹路、颜色和形态特征。
3.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对贝壳进行分类和命名。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到野外或海洋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不同种类的贝壳;2. 鼓励学生进行贝壳鉴赏和收藏,培养对贝壳的深入了解和兴趣。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贝壳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学会了贝壳的分类和形态特征,还了解了贝壳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壳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
尝试自己制作贝壳孔雀,体验装饰的乐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有关贝壳公开课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活动目标:
1、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利用贝壳、自粘纸等制作、装饰贝壳孔雀。
2、尝试自己制作贝壳孔雀,体验装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贝壳若干、卡纸、彩纸、蜡笔、勾线笔等。
2、孔雀图片(9幅)。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是谁呢?我们来猜一猜。
“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是谁呢?(幼儿:孔雀)
师:真是厉害的小朋友,瞧,孔雀来了。
(出示孔雀图片)
喜欢吗?(喜欢)喜欢它的什么?(尾巴、头、羽毛)头是什么形状?身体是什么形状?若幼儿说不出,教师可以说:猜猜老师喜欢哪一幅?(我喜欢开屏开得很大的。
)开的屏那么大,像什么呢?(幼儿:扇子)
师总结:孔雀真是美丽,圆圆的头,三角形的身体,还有扇形的尾巴。
2、师:看,美丽的孔雀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礼物(出示贝壳),它想请我们用贝壳把美丽的样子制作出来,做成一只“贝壳孔雀”。
师:在做之前呢,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个贝壳和孔雀的哪一部分很像?(尾巴)哪里像?(形状都是扇形,还有一条一条的花纹)仔细一看,还真的很像呢,那这个贝壳可以变成孔雀的(幼儿:尾巴)那我们把粘在贝壳后面的泡沫胶撕掉,将贝壳贴在卡纸的中间。
贝壳孔雀的尾巴有了,还少了什么?(头、身体)
二、出示材料,想制作方法。
1、师:看,老师还准备了哪些材料?(贝壳、卡纸、彩纸、剪刀、蜡笔、勾线笔等)
孔雀的头、身体,我们可以选什么材料制作呢?(幼儿:纸)怎么做?
(先用勾线笔画,再用剪刀剪)
2、师:谁来教教老师,请一名幼儿说,老师照样子操作。
师:孔雀的头是什么样子的?(圆形)教师画一个圆。
身体呢?(三角形)
师:还要画什么呢?(眼睛、嘴巴)师画好后,问:接着呢?(剪)
师:现在我会了,是不是在后面贴上双面胶,再贴在贝壳上呀?(对)教师得到肯定后再贴。
3、添画脚
师:可以了吗?(没有)还有什么?(脚)脚怎么做?(画、剪)我们选一个简单的(画),好,我们来画。
图片中的孔雀尾巴大大的,像扇子,非常漂亮,但这个贝壳有点小,(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我们可以把它变大一点,变成一把大扇子,然后添上花纹(还记得孔雀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说,教师画。
哇,贝壳孔雀终于完成了,谢谢小朋友的帮助。
三、幼儿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音乐)
老师这里还有好多贝壳呢,我们一起来帮忙制作贝壳孔雀吧。
在做时,小朋友先回忆一下,刚刚我们是怎么做的,先……
提出要求:制作的时候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制作完成后要把桌子收拾干净,材料放回原处。
现在我开始播放音乐咯,待会儿音乐停了就要完成。
四、展示幼儿作品、评价。
小朋友,小耳朵竖起来,听,音乐停了!没完成的小朋友也拿上来。
桌上的篮子、蜡笔不要动,小椅子轻轻地转过来吧。
瞧,美丽的孔雀聚在一起正在说瞧瞧画呢。
你喜欢哪一只孔雀?为什么?漂亮在哪里?颜色呢?还是花纹?
五、延伸:
今天我们用贝壳做了“贝壳孔雀”,那贝壳还可以做什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用贝壳做了什么?
老师把贝壳放在美工区里,请你来动手试一试。
活动目标:
1、尝试选用不同的海贝进行造型。
2、学习合理选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内容。
3、体验活动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用贝壳制作的范作,制作成PPT。
2、各种形状的贝壳、螺等制作材料;橡皮泥、纸盘、等辅助材料。
3、关于海底世界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知各种贝壳,引发幼儿对形的想象。
1.出示幼儿收集到的贝壳
2、玩贝壳,说贝壳
二、欣赏范作,积累创作经验。
PPT展示各种范作,引导幼儿观察。
三、创作海贝作品,(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大胆畅想主题。
1、幼儿自我思考。
---鼓励幼儿可以从辅助材料的使用方面大胆的想象。
2、幼儿制作。
四、展示海贝作品,体味创作快乐。
1、选择几名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2、将作品展示在桌子上,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贝壳
活动目标:1.喜欢观察贝壳,知道贝壳是多种多样的。
2.了解贝壳的使用价值。
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
3.学习拼贴贝壳,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
活动准备:贝壳活贝壳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贝壳
1,出示贝壳:
教师:孩子们,我今天请来一些神秘的小宝贝,我们掌声欢迎一下。
老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摸一摸,认识一下它们?
出示贝壳请幼儿观察:我请这些小宝贝到桌子上去,小朋友一会分组去桌子旁边跟这些小宝贝认识一下。
2,幼儿分组观察:
(1)教师:我们看看这些小宝贝长的什么样子?(扇形,两片外壳,壳薄易碎)身上有生长线或各色放射线。
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表面光滑,或粗糙)
(2)打开贝壳内部:
老师:内有肌肉,这些肌肉可以吃。
(3)贝壳如何游泳呢?
其外侧有韧带,依靠其弹性,可使二壳张开。
壳张开拨动水流才能游动。
二,欣赏贝壳。
1,老师:小朋友们认识了这些可爱的贝壳,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贝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各种贝壳。
(1)幼儿讨论:
教师:这些贝壳好看吗?你以前看见过这些贝壳吗?在哪里看见过?
教师:你刚才看到的贝壳长的一样吗?(扇形,卵圆形,螺旋型)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摸起来感觉怎么样?
老师小结:
(有的是两片壳,有的是螺旋壳,还有一种鲍鱼是单片壳,有的很光滑有的很粗糙,
表面长有肋纹、小刺、或者突起)
三,欣赏课件:
引导语:老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贝类生活在哪里吗?”(水里和陆地)蜗牛生活在陆地。
老师:全世界的贝类有12万种,它是自然界生物中仅次于昆虫类的第二大族类。
海洋,湖泊、小溪里到处都有贝类的踪迹,而且它们色彩缤纷,其斑纹更是百姿千态,下面
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贝类吧。
老师播放课件。
2,幼儿讨论
老师:说一说你刚才看到的贝类。
都有什么?
老师:你知道它们都吃什么吗?(扇贝类的贝壳都吃微型颗粒和浮游生物和细菌有机物,螺旋贝类大多都吃小虾小蟹和棘皮动物)
老师:刚才还说到了墨鱼和章鱼,虽然墨鱼和章鱼都有叫鱼,可它们不是鱼类,而是软体动物,是没有贝壳的海贝。
老师:刚才录像里告诉我们贝类不仅好看还可以干什么?(贝类可以食用,营养价值非
常高,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
有的贝壳磨成粉还可以用来做药用和美容,还可以做成工艺
品美化点缀我们的生活)
三,欣赏贝壳工艺画:
_老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贝壳粘贴画,喜欢吗?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坐吧。
四,拼摆贝壳画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活动延伸:①继续在活动室一角陈列各种各样的贝壳,供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在活动室墙壁上张贴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贝壳。
②请幼儿讨论并尝试多种玩贝壳的方法:如果请你来玩贝壳,你还可以怎么玩?(引导幼儿采用配对、比大小、排序等方法来玩。
)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贝壳,制作贝壳标本,并带至幼儿园继续丰富贝
壳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