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药的性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3、升降浮沉与药物的炮制、配伍关系
药物经过炮制处理后其作用趋向有所改变: “生用主升、熟用主降、酒炒 能升、姜汁炒能散、醋炒能收,盐炒能降”。
从药物的配伍来看: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也能随之下降,而沉降药在大 队升浮药中也能随之上升。
药物的升降浮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颠顶。 一物之中有根升稍降、生升熟降,是升降在物亦可在人也”。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值得注意: 1、一药归多经:药物的归经也不是单一的: 《素问》“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
之;肺苦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说明五味与五脏的 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就为一药归多经,治多种病提供了理论根据。 2、药物的色、味归经并非绝对: 白术色白、却不入肺,而取味甘入脾; 白芨味苦,却不入心,而取其色白入肺等。 三、中药归经的意义 1、依经选药:如肺经的病证,原则上主选入肺经的药物治疗。 2、以归经为线索,可以探索某些药物潜在功能。 3、对能治多种病证的药物,可籍归经执简以御繁,便于理解和记忆。 4、选择“引经”药:桔梗引药上行;牛滕、盐能引药下行:桂枝以枝达肢;甘草 通引十二经等;
欢迎同学们学习: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第四章 中药的用法 第五章 中药化学成分概述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即中药的药性和功能。药物的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 降浮沉、有毒无毒。是指导我们运用中药的理论。
大都沉降,如苏子、枳实、熟地、大黄、龙骨,牡蛎等。 “凡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 值得注意:药物质地的升浮沉降,必须相对于临床的治疗来看:
花类药中,厚朴花,旋复花是沉降性; 叶类药中,翻泻叶属沉降性; 种子药中,牛蒡子、蔓京子、青葙子、苍耳子等属升浮性。 “诸花皆升,旋复独降”;“诸子皆降,京子独升” ; “诸叶皆散,泻叶独泻”;“诸花皆散,芙蓉独收” 。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第二节 归经
一、归经的概念: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机体作用部位的选择性:主要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
的作用、对其它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中药虽有“寒能清热、温能除寒,辛能发散,甘能缓补”等通性,但在实
践中,同属寒性药物,虽有“寒能清热”的共性,但有的主清肝热,有 的主泻肺热,有的主清心热,各有所长。古人将药物的这种选择作用, 进一步归纳,使之系统化,形成了药物的“归经学说” 。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二、五味的意义和作用 1、五味的含义:指药物具有辛、酸、甘、苦、咸五种味道。不同的味具有
不同的作用,相同的味具有相似的作用。 五味的作用:《素问》:“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五味的属性:《至真要大论》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
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可见五味之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2、作用:
凡升浮的药物都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开窍涌吐,托毒透疹等功效, 如升麻、柴胡、荆芥、防风等。
凡沉降的药物都具有清热泻下,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 滞,降逆,收敛,止咳平喘等功效。如大黄、猪苓、朱砂、石决明、枳 实、半夏、苏子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药物趋向性不明显,有的则具有多向性:如麻黄既可 发汗,又能平喘和利水;川芎既能“上行头目”,又能“下行血海”, 这就反映出了它的多用性。
中药性能的认识和定论:以中医和中兽医基础理论为理论基础,从长期的 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正邪斗争过程中阴 阳失调引起பைடு நூலகம்腑功能失常所反映出来的病理状况,而药物治疗的基本作 用,就在于祛除病邪,协调脏腑气机,消除阴阳偏胜偏衰的病理状态, 以恢复机体的健康。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五味
中药的“四气”和“五味”,简称“性味”。 气与味的确定:依据嗅觉和味觉辨认,依据长期的临床实践客观反映出来
的效果所推断的。 一、四气的意义和作用 1、四气的含义:即“四性”。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其中
温与热、寒与凉是两类不同性质,分别具有共同性,在共性的基础上又 有程度上的差异。如温与热属阳,寒与凉属阴;凉是微寒,在程度上次 于寒;热是大温,在程度上大于温。 “寒为凉之极,凉为寒之渐;热为 温之极、温为热之渐” 。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三节 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概念及作用 1、概念: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的几种趋向,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相对而
言的。疾病的病势,有表现出向上的呕吐、喘息等、向下的泄泻,垂脱 等,向外的出汗等,向内的表证入里、疫毒内攻等病势趋向,因此,能 够改善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的药物就分别具有升浮或沉降的趋向。 升和浮、沉和降是相对的: 升是升提、浮是上升;沉是降泄,降是下行之意。 升浮趋上,沉降趋下;升浮偏向于外,沉降偏向于内。 升极则浮,降极则沉,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3、共性和个性: 气、味显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也显示某些类似药物的共性,但还应当进
一步认识掌握每一药物的全部性能,以及性味相同药物之间有异的个性, 才能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和使用药物,不能顾此失彼。 4、气、味的综合运用: 关于气与味的阴阳属性和作用: “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 “味厚者为阴、薄者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 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形不是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2、五味的作用 (1)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润养作用。 如麻黄、苏叶、白芷、生姜能发散表邪,常用以治疗表证;香附、木香,能行气止
痛,常用以治疗气滞证;川芎、当归、红花能行血祛瘀,用以治血滞疼痛;菟丝 子有温润作用,防风为风药之润剂。 (2)甘味:能缓能补,具有缓和和补益作用。 如大枣、甘草,蜂蜜等具有缓急止痛、和中补脾,常用以治拘挛疼痛,脾胃不和等; 党参、黄芪、山药味甘补气,常用以治气虚证;熟地、阿胶、枸杞味甘补血,常 用以治血虚证。 (3)酸味: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和固涩的作用。 如乌梅、诃子、肉豆蔻能收涩止泻,常用以治久泻,脱肛等;山萸肉、五味子、五 倍子、金樱子能敛汗、涩精,常用以治多汗,滑精等。 (4)苦味:能燥能泻,具有燥湿和通降作用。 如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清热燥湿作用,常用于治湿热病症;苍术、厚朴、陈皮 等具有苦温燥湿作用,常用以治疗湿证;苦杏仁具有降泄气机的作用,常用以治 疗咳逆证;大黄有通便泄热之功,常用以治热结便秘。
麻黄、桂枝;味苦咸,性寒凉的一类阴性药物,大多沉降,如大黄、芒 硝。李时珍曰:“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其性然也。”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2、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 凡质轻而疏松(植物的花、叶、空心的根茎)的药物大都升浮,如菊花、
薄荷、桔梗、升麻等; 凡质重而坚硬(植物的果实、种子、实心的根茎、金石、贝壳类)的药物,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三、气与味的综合运用 1、气、味是互相联系的整体: 每种中药都具有气和味,气与味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两者必须综合
起来看。 中药的种类繁多,气同而味异,味同而气异:如两种药物都是寒性,但味
不相同,有苦寒、辛寒之别,两者的作用就有差异。反过来说,两种药 物都具有甘味,但气不相同,一是甘寒、一是甘温,其作用也不一样, 所以不能把气与味孤立起来看。 2、气、味关系复杂: 一气兼数味的药物:如桂枝的辛甘温;当归的辛甘苦温;生地的甘苦微寒。 表明气与味是错综复杂的。复杂性体现了药物具有多种作用可用于多种 疾病的治疗。 但对多味相兼的中药,必须分清主从,以便合理运用,如桂枝的辛温是主 要的,多作发散温经通阳用,甘温是次要的,温补强壮时可配合他药用。 又如当归,甘温是主要的,多作补血药用,辛温是次要的,亦可作活血 祛瘀药用。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二、中药升降浮沉的确定: 药物升降浮沉的特性与药物的气味、质地、配伍、炮制等密切相关: 1、升降浮沉与药物气味的关系 从四气来说,一般温性和热性药大多升浮、寒性和凉性药大多沉降。 从五味来说,一般辛、甘、淡的药物,大多升浮;酸、苦、咸的药物,大
沉降。 就气和味综合来看,凡是味辛甘、性温热的一类阳性药物,大多升浮,如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二、归经的依据: 1、以脏腑经络为理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的。 疾病的症状是脏腑病理通过经络反映出来的:肺经疾病,咳嗽、喘息;脾经疾病,
少食、便溏;胃经疾病,纳差、呕吐。选用某些药物用以治疗,如果能够消除或 改善某经疾病病状,则把药物归入某经。如: 桔梗、杏仁能治咳嗽、喘息,归肺经; 苍术、白术能燥湿健脾,归脾经; 砂仁、小茴能暖胃止呕,归胃经。 2、五行学说也是药物归经的重要依据: 五行学说将药物的五色、五味配五行,归五脏。 五色归属五脏的一般规律:白当肺,赤当心,青当肝,黄当脾,黑当肾。 五味归属五脏的一般规律: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五味入胃后所起的气化作用的一般规律: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 肺、咸先入肾。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3、升降浮沉的意义 升降浮沉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原则之一。家畜疾病其病位有在上、在下、在
表、在里的不同,病势也有逆上和陷下的差异。 凡病位在表、在上者,宜用升浮药而不用沉降药:如外感风寒之表证,宜
用麻黄、桂枝以发散,而不宜用大黄、芒硝以降泄;病位在下在里宜用 沉降药而不用升浮药;如里实便秘证宜用大黄、芒硝以降泄,而不用麻 黄、桂枝之发散。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脱 宫等,宜用党参、黄芪、升麻、柴胡等益气升提,若用沉降的大黄,芒 硝,则下陷更甚,势必导致洞泄不止或重脱不收。又如虚汗证,宜用麻 黄根、五味子等敛汗药物,而不用麻黄、桂枝等发散药、否则势必汗出 过多,亡阳虚脱。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5)咸味:能软能下,具有软坚和润下作用。 如昆布,海藻,能软坚散结,常用以治疗瘿瘤,结核、痞块;芒硝能软坚
泻下,常用以治大便燥结。 附:淡味:有渗湿、利尿作用。如猪苓、茯苓、通草、麻仁等,多用以治
疗水肿,尿闭等证。涩味:“墙味”,与酸味相似,具有收涩作用。如 龙骨、牡蛎、芡实、赤石脂等,常用以治虚汗、久泄、滑精、久带等证。 由于“淡味附子甘”、“墙味附子酸”,故仍称“五味”、不称“七味”。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用口尝法,对三百六十五种药物进行了辨味试验,按 其主味不同,除分辛、甘、酸、苦、咸以外,还有麻、涩、凉、碱、腻、 淡六感可辨,五味不完全是口尝味觉的直接反应,而是药物的功能的归 类,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相同的味有相同的作用。
中兽医药物学:总论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2、四气的作用: (1)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与疾病的寒热相对而言的:凡是能够减轻和消除温
热病证的药物,大多属寒凉之性,如凉性的牡丹皮、玄参、生地、麦冬; 寒性的石膏、知母、黄连、大黄等。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凉病证的 药物,大多属温热之性,如温性的小茴香,高良姜、艾叶等;热性的附 子、肉桂、干姜等。 (2)平性:四气偏性不甚显著的药物,即“平性”。对于寒证和热证都可使 用,作用比较和缓,如猪苓、茯苓、大枣、粳米等。但世界上没有不偏 不奇的东西,平性药物也是一样,实际上寓有微寒或微温的,仍未越出 四气的范围。虽有平性之称,但不能独成一气,故不称五气、仍称四性 或四气。 (3)用药的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神农 本草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用药的原则:热证用寒凉药、 寒证用温热药。这是因为寒凉药物多具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用 于阳证、热证;温热药多具有温阳、救逆、散寒等作用,常用于阴证、 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