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信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商业信用发展问题略论
略论改革开放以来商业信用发展的路径依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赵学军[摘要] 路径信赖1或者说制度惯性作用是经济发展中反复出现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商业信用是金融市场化的重要内容,商业信用票据化是商业信用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
2而我国商业信用的发展道路却显现出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一是商业信用主体形式仍是传统的挂账式商业信用,票据化商业信用发展滞后;二是票据化商业信用又严重依赖于银行信用,银行承兑汇票占绝对份额,商业承兑汇票微不足道。
票据化商业信用发展迟缓,表明商业信用发展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
商业信用的健康发展急需打破这一路径依赖。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讨论改革开放以来商业信用发展中的路径依赖问题。
第一部分分析路径依赖对政府制定商业信用政策的影响,第二部分论述商业信用的发展过分依赖于传统挂账式路径,第三部分阐明票据化商业信用发展严重依赖于银行信用,第四部分探讨路径依赖对商业信用发展的障碍及排除障碍的出路。
[关键词] 商业信用路径依赖中国传统的商业信用形式是挂账式商业信用,票据化商业信用几乎没有得到发展。
31955年政府取消国营企业的商业信用后,力图将全部信用集中于国家银行。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府才转变了禁止与取缔的政策,给予商业信用合法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商业信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倾向。
政府制定商业信用政策,循着先恢复传统商业信用的路径,再转向推动票据化商业信用的路径逐步改进。
政府虽然企图避免商业信用重走挂账式道路,但由于票据化商业信用所要求的社会信用环境不健全,中国商业信用的发展仍然偏向了传统路径。
一是企业纷纷运用挂账式商业信用从事生产经营,较少使用票据化商业信用;二是在使用票据化商业信用方面,企业偏好银行承兑汇票,排斥商业承兑汇票,票据化商业信用过分依赖于银行信用。
传统的路径依赖给商业信用的健康发展布下障碍。
要打破这一路径依赖,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突破制约票据化商业信用发展的信用环境瓶颈,才能推动票据化商业信用的大发展,扭转商业信用滑向传统挂账式的趋势。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恶化原因及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建议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恶化原因及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建议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恶化的原因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恶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缺乏诚信文化引领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诚信,但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现在很多人采取“以欺骗取代成本”的方式缩小成本差距,但这种倾向让人们缺乏诚信文化的引领。
2. 惩罚不足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中,对于失信行为的惩罚不足。
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处罚力度过轻,而且执行不到位。
3. 需求端对信用专业机构认识不足企业在诚信问题上,往往依靠内部管控和制度建设,“信用专业机构”似乎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共识。
此外,很多人对于信用评价还存有误解,认为评价的对象主要是个人的信用记录,而忽略了企业信用在商业往来中的作用。
4. 信息不透明现在市场信息不透明,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信息传播和信息交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可能出现虚假宣传、信息泄露等问题。
5.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欠缺我国现有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缺乏完善,机构建设以及法规制度建设也未能有序地推进。
所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恶化。
二、政策建议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1.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信用法律制度,修订现行法律,使信用体系制度更完美,为信用供给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信用信息公示加强信用信息公示,合理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数字经济的紧密联系。
构筑国家信用监管平台,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流,预警和风险防范。
3.惩戒力度加强央行、工商总局、税务局、公安局、海关、航空、铁路等相关部门的合力打击违法行为,对于失信者和侵权者采取有力的惩戒措施。
有效降低违法行为的发生率,消除市场中的风险隐患。
4.加强信用文化培养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全国各阶层人民对信用文化的认识与重视,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并辅之以行之有效的信用教育。
5.加强技术运用积极推广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与信息化应用,并利用技术手段、数据手段对相关领域进行识别、预测与治理,并建立权威标准、实施监管。
我国当前的信用状况与发展对策
信用关系混乱的问题, 在一些领域甚至引发了严重的信
21
维普资讯
湖南i舍斟学 c 【
2o 5 0 2.
用危机。例如, 金融诈骗、 赖账失信行为泛滥, 使很多 如何认识 当前的信用危机?应 当看到 ,现在表现 出来的 正常的工商业活动难以 进行; 企业资信管理系统服务落 许多信用危机,实质上是制度的缺损导致信用的缺损 。
二 、我 国 当前存在严重的信 用危机
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的转轨
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道路 ,最终确立信用原则在市场经 阶段 ,各种社会信用 基础十分薄弱。在计划经济时代 , 济中的主导地位 。从理论 深层分析 ,这是 由于人类道德 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在所属各单位之 本性 、社会法制力量和市场经济规律会综合形成一种强 间进行配置 ,信用 只是国家的资源配置体系中一种作用 大的正义力量 ,才促成优胜劣汰,铸造了信用原则的生 很小 的辅助性手段。例如 ,政府以避免资源的 自发性配
命力。
置为理由, 把资本借贷和金融领域的信用关系控制在仅
事实正是如此 ,欧美国家大约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时 仅作 为政府出纳机关的国家银行掌握之中,而企业 、个 间, 付出 了巨大的代价 ,市场经济秩 序才逐渐趋于完 人之间的商业信用是无法表现的。 善 ,社会信用制度才真正建立和完善起来。我 国当前正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信用管理和 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一些人的信用意识还不是 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提出了愈来愈迫切的要求, 而我国现 很强 ,还不懂得恪守信用原则对正常经营、合理竞争 的 有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的基础建设却远远落后于 重要性。更有少数人只图私利,不顾公德 ,抱着欺诈取 这种要求。因此, 从政府、 企业到民间、 个人, 都存在 利的侥幸心理 ,不惜破坏市场秩序,追逐非法暴利。
浅谈我国企业诚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今,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最根本实力,诚信的形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保障。
因此,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以提高企业信用,推进企业的诚信建设,已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一、企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诚信已经成为企业的立足之本,诚信是企业的灵魂.有了诚信,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创造长足发展的条件,使企业的发展长久不衰。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备要素,是一种无形资产,是“资本价值中的核心成本"。
一个成功的企业,卖给顾客的不仅是商品本身,往往还隐含着商品背后的文化。
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市场经济中,失信会使自己、企业付出高昂的代价,失信会使企业倒闭,失信等于自弃。
无数事实证明,以诚信去创办企业、聚集财富,企业就会越办越好,财源也就会越开拓越广阔.相反,丧失诚信的企业必然是茫茫商海中的过眼云烟,最终将使财源枯竭。
因此,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势在必行。
企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有利于企业自身建设,并实现与相关行政机关双赢企业诚信建设是一个企业与行政机关相关互动的过程,在这种互动中,双方逐渐实现利益最大化。
如工商、税务实行企业等级评定、分类管理,有利于激励诚信企业更加诚信,能够帮助其树立良好形象,增加其无形资产,制约并引导失信企业,使其走上诚信之路.同时,也有利于工商、税务机关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能,优化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增加交易机会,规范市场秩序在推进企业诚信建设中,有关诚信信息予以公开,这样便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时使失信企业增加交易难度,而使诚信企业增大交易机会。
如在银行贷款、工程招标时,可参考申请企业诚信信息,签订合同时,可考虑诚信度高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
(三)有利于推动社会整体诚信,提高全民族道德水平建立企业诚信制度可使失信者受损,守信者得益,这样企业在分析利害得失之后,会纷纷走诚信之路,进而可以影响到全社会,都讲诚信、守诚信,有利于净化社会空气,提升我们全民族的道德水平。
中国商业信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商业信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连续几期,企业家们关于诚信的讨论,其实也是一种呼吁,当前中国到了建立商业信用体系的时候了。
不过,由于缺乏制度和文化上的利益驱动机制,我们没有一种能够有效推动诚信观念深入人心的动力,缺乏一套能够战胜欺诈的利益支撑系统。
和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落后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我们自身的商业法则。
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很大的外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影响着其它信用的发展。
从历史的维度而言,中国传统的信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自给自足的以身份为基础的熟人社会的私人信用,一个部分为相互依赖的契约社会的商业信用。
一、我国信用销售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一)商业信用销售总规模较小,贷款提供机构单一发达经济都是典型的信用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瓦尔特·克奇曼将美国的信用体系喻之为“美国经济活力的秘密成分”。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商业票据结算已经达到企业活期存款年末余额的3300倍。
目前,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社会经营活动的80%以上。
虽然银行信用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信用销售对GDP的促进作用远远高于金融部门。
据测算,商业信用销售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就平均增加2498万美元;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仅增加1831万美元。
此外,大多数国家的信用总规模都高于其GDP,而且增长速度也比GDP快。
美国信用总规模的年均增长速度是GDP的1.5倍以上,并且这种趋势正在加速。
在美国的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80%以上,信用销售对美国总消费增长的支撑作用巨大。
美国居民消费信用余额增长保持了50年,以年均12%的速度快速增长,1999-2006年消费信贷占当年GDP的比重从16.19%上升到21.2%。
2007年贷款总额达到25519亿美元。
我国商业信用销售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信用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提高其信用管理水平。
一、问题分析1. 缺乏信用意识:当前,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信用意识不强的问题。
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对信用管理的重视,导致企业信用观念不健全。
2. 信息不对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一方面,企业在进行交易时,常常无法全面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这给企业的信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也造成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难度。
3. 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当前,一些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规范和制度。
这导致企业在信用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和规范指导,信用管理的效果不够理想。
4. 诚信意识淡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为了获得利益,一些企业不择手段,对合同、协议等信用承诺轻易背弃,导致企业的诚信意识淡薄。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信用教育:企业应加强员工的信用意识培养,通过开展信用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对信用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间信用信息的共享,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信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强化对诚信行为的奖励和对失信行为的惩处,提高员工和企业对诚信的重视程度,从而推动企业整体诚信水平的提升。
5. 加强监管和惩戒: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信用监管和惩戒机制,对违反信用规则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提高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律约束力。
6. 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推动企业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信用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对自身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规范以及完善的一项管理工作。
企业信用状况的好坏对于企业的信誉、声誉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问题一: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评估工具、评估机构等方面。
由于缺乏规范和标准,导致一些评估机构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应建立统一、科学、可信、公正的信用评估体系,制定评估标准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为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信用评估数据,同时鼓励企业自评估,提高企业管理自律意识。
问题二:信用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而信息不对称常常是导致企业之间信任破裂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信息不对称在信用管理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信用黑名单信息难以获取,信用记录缺乏完整性和可靠性等问题。
对策二: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在信用信息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公开制度,鼓励信用机构加强信息共享、互动,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调查数据库,开展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从而实现信用信息的全面、及时、公开、真实,促进企业间诚信互信。
问题三:企业个体主观意识弱很多企业在对待信用问题上存在以短期利益为主、忽视对信用价值的认识和理解等问题,这导致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视不够,进而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策三:加强企业信用教育和宣传企业应加强信用教育,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信用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也要加强信用宣传,推动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让社会层面上形成信用意识和文化,从而推动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
总之,企业信用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之一。
当前我国在企业信用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完善与发展。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信用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列举几个主要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缺乏信用意识很多企业在信用管理上存在缺乏信用意识的问题。
他们只重视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的重要性。
解决方案:企业应该逐步提高员工的信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激励等方式鼓励员工遵守诚信原则。
此外,企业还可以将信用管理制度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让信用管理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二、信息不对称在企业信用管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可能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风险增加。
同时,客户也可能有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无法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从而增加了违约的风险。
解决方案: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和合作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例如,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让企业之间共享信用信息;同时,企业还可以与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合作,利用其专业的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信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企业信用评价不够客观企业信用评价不够客观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企业的信用评价可能受到行业利益、关系网络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
解决方案:为了确保信用评价的客观性,企业应该建立独立的信用评价机构或组织,并建立科学、客观的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来进行信用评价。
此外,企业还应该定期对信用评价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其公正性和准确性。
四、缺乏信用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很多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导致信用管理缺乏规范性和制度性。
企业缺乏信用管理的制度和机制,使得企业难以操作,管理上存在困难。
解决方案: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和机制。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信用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流程,确保各个环节都一致地执行信用管理要求。
此外,企业也应该建立相应的人员和技术设施来支持信用管理的流程和执行过程。
企业在信用管理上的投入不足也是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
浅析我国商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浅析我国商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1.落后的商业模式:传统的实体零售业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落差。
缺乏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导致商业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
2.困扰商家的高成本:商业经济发展中,商家面临着高昂的租金、人力成本等挑战,导致利润空间较窄。
特别是一些小型商家,更加难以承受这些成本压力,使得商业经济发展不平衡。
3.消费者信任度不高:我国商业经济中,消费者的信任度相对不高。
一方面是因为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难以准确判断商品的真实性和质量;另一方面是因为商家之间的售后服务和消费者维权渠道不畅,导致消费者对商业经济的信任度较低。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发展措施:1.鼓励创新的商业模式:政府应该积极推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商业经济中的应用,鼓励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出现。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政策支持,为新兴商业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降低商家成本: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减轻商家的租金、人力成本等压力,特别是对小型商家给予一定的扶持。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商业园区等方式,为商家提供更加优惠的经营环境。
3.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政府应该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消费者维权渠道,提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商家的信用评价和监管,提高商业经济的诚信度和透明度。
4.加强商业人才培养:商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商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市场洞察力的商业人才,为商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我国商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较多,但是只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完善商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就能够推动我国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信用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的秩序。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当前企业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1. 信用记录不完善在我国,企业的信用记录往往不够完善,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有些企业以低价竞争为主,从而忽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违背合同等行为十分普遍。
这些行为容易导致企业信用记录不良,但由于相关管理不完善,这些不良记录并不能很好地通过市场信息传递出去,导致部分企业形象良好的假象。
2. 企业信用合同不规范中国的企业信用合同管理存在较大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迅速签单,往往在合同中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或者隐瞒有关信息。
这些行为容易导致后期的纠纷,并严重影响双方合作关系。
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因为我国对企业信用合同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着较大自由度,容易滋生不良行为。
3. 企业信用市场化不充分我国的企业信用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很多企业在发生信用问题时,能够通过种种手段规避甚至逃脱责任。
这也导致了一部分企业在市场中行为不端,严重打击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信用市场化不充分也导致了企业信用记录往往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和应用。
二、对策应加大对企业信用记录体系的建设力度,通过完善的信用记录体系,记录和评价企业的信用状况,提升市场对企业信用的识别能力。
加大对企业不良信用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信用行为的自律性。
应建立并完善企业信用合同规范,提高合同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对于不规范的合同语言和行为,应严格进行监管和处罚,杜绝隐瞒和欺骗行为,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还应加大对企业信用合同纠纷的解决力度,切实捍卫合同的法律效力。
应积极推动企业信用市场化,依托市场力量对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管。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为企业信用记录的正常运转提供法律和市场保障。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信用管理观念不强。
许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信用的积累和维护,对待信用问题持有比较随意和敷衍态度的观念。
2.信用评价标准不统一。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每个行业及地方可能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导致企业信用的评价结果不一致。
3.信用信息不透明。
现有的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机制较为分散和不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较低,信用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存在问题。
4.信用约束力不强。
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一些不守信用的企业常常能够逃避相应的惩罚和处罚。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信用意识培养。
大力宣传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理念的培养,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的观念,将信用管理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加强信用信息公开。
建立健全的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机制,加强对各类信用信息的监管和公开透明,提高企业信用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信度,促进信用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4.强化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
建立健全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损害他人信用的企业予以严厉的处罚和打击,提高企业对信用的重视程度。
5.加强信用教育和培训。
通过加强信用管理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能力,促进全员参与信用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水平。
以信用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强信用意识培养,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加强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强化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加强信用教育和培训,不断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促进企业信用的积累和提升。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一、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信贷业务需求不断增加,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业务品种不断增多。
商业银行针对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推出了多种消费信贷产品,如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等。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然而,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业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风险控制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消费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为了推动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对策: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同时,要加强客户信用评估,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标准,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
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黏性。
商业银行应该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客户服务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增加服务渠道等措施,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要加强与客户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消费信贷产品。
推动创新发展,拓展业务领域。
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动消费信贷业务的创新发展,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
例如,可以开展线上消费信贷业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
同时,可以拓展消费信贷业务领域,如发展绿色消费信贷、文化消费信贷等,以满足消费者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加强合作与共赢,构建良好生态圈。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商家等合作,共同构建消费信贷生态圈。
通过共享资源、互利共赢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消费信贷服务。
同时,要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浅析我国商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浅析我国商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1. 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商业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而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
这导致商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不稳固,产业链条不够完善,难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商业环境不健全。
我国商业环境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如商业欺诈、虚假宣传、商品质量问题等,这些现象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影响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3. 城乡差距较大。
我国商业经济发展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差距,城市商业门店数量多、多元化程度高,而农村地区商业门店数量少、商品种类单一,商业服务体系不完善,这造成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难度较大。
4. 电商发展不均衡。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商在我国的崛起为商业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电商发展不均衡,一些地方电商对农产品、特色产品的推广和销售等方面存在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发展措施:1. 优化产业结构。
加大对第一、第二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制造业和农业,完善产业链条,提高商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 改善商业环境。
加强对商业市场的监管,整治不规范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 加强农村商业发展。
加大对农村商业门店建设的投入,鼓励发展多样化的农村商业模式,提升农村商业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4. 促进电商均衡发展。
加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加强对电商的规范管理,鼓励电商与传统商业相结合,促进电商在农产品、特色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发展。
要促进我国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从产业结构、商业环境、城乡差距和电商发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商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还需要注重加强对商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商业经济的管理水平,为商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持。
当前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健全的信用体系可以提高市场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防止欺诈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然而,当前我国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
二、当前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统一的信用管理法律法规。
这导致在实践中,难以对市场主体的信用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
2.信息共享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市场主体之间的信用信息难以互通,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这不仅增加了市场交易的成本,也给信用不良的市场主体提供了可乘之机。
3.监管机制不健全对于市场主体的信用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这导致一些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信用建设,给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
4.宣传教育不足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对市场主体的宣传教育不足。
许多市场主体对信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自身的信用建设,也缺乏维护自身信用的意识。
三、对策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管理条例,明确市场主体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引导市场主体重视自身信用建设。
2.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市场主体之间的信用信息互通。
通过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整合各领域的信用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对市场主体信用行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信用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
通过定期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信用风险,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保障市场的稳健运行。
4.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场主体对信用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开展信用知识普及活动、举办信用管理培训等方式,增强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引导其重视自身信用建设并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数企业为了立足,忽视信用的重要性。
长久以来,我国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信用体系发展不完善,信用制度不健全,总体发展程度滞后,导致信用缺失现象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阐述了我国企业目前的信用管理现状,以及造成信用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几点改善我国信用缺失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用;信用缺失;信用管理信用问题最早在发生商品交换之初就已存在,作为宝贵的无形资产,它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和保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发达国家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但在我国,商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曾有专家指出,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大环境下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欠缺。
面对这种境况,我们必须反思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寻求高效的信用管理方法,加强我国企业信用管理。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现代市场经济又称为信用经济,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均以信用为基础,缺乏信用的市场交易难以持续。
在我国,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客户的支持和长期合作。
企业为了维护和争取更多的客户,通常会采用赊购的方式来提高销售额,但由于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缺失,信用意识淡薄,加之我国信用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最终让失信企业付出惨重代价,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一)信用管理观念相对落后,信用意识淡薄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很多企业面临淘汰的风险,在多种经济利益诱惑下,企业为了生存不惜违约失信,拖欠货款,甚至与银行频繁发生债务纠纷,逐渐丧失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念,形成大量坏账、呆账和三角债,造就了这个逐利的社会形态。
为了短期利益,企业忽视了外界的看法和评价,彼此间的竞争逐步沦为丧失诚信的畸形状态。
关于信用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信用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引言信用经济是指在经济活动中,通过信用体系来进行交易、贷款和投资等信用行为的一种经济模式。
信用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资本流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信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讨论信用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问题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信用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信用经济中,借贷双方通常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而另一方对于信息了解有限。
这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借贷方可能会隐瞒风险信息,从而使得贷方面临更大的风险。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鼓励并规范企业、个人的信息披露行为。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严厉打击,以提高信用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公平性。
问题二:信用评估的不准确性信用评估是信用经济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对于借贷双方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传统的信用评估方法往往面临着不准确性的问题。
很多时候,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距较大,导致贷方面临不必要的风险。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新的评估方法和技术。
比如,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信用评估,利用更全面、更准确的数据和算法分析,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问题三:信用风险的传导信用风险的传导是信用经济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信用经济中,一家公司或个人的信用危机往往会对其合作伙伴和整个市场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为应对信用风险传导的问题,可以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建设。
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和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信用风险隐患。
此外,加强跨机构、跨领域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以便更好地控制和化解信用风险。
问题四:信用经济的道德风险信用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道德风险。
在追求信用的同时,一些借贷双方存在着道德风险,比如欺诈、逃废债等行为,给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不良影响。
解决道德风险问题需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和教育。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涉及到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简要的讨论。
问题一:信用信息不完善和不透明。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公开度还有待提高。
虽然有部分信用信息可以通过企业注册系统和信用查询平台获取,但是这些信息并不完善,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由于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度不高,很难对企业的信用进行真实的评价。
对策一: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收集和公开制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通过建立信用公示平台,公开企业信用信息,使企业的信用状况能够更加透明化。
鼓励和引导企业自愿公开信用信息,并对信用信息的虚假公示进行严厉打击。
问题二: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过多依赖于企业自我评价和评级机构的评价,缺乏独立、客观的信用评价机制。
信用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不够科学和规范,容易产生误导和不公正的评价结果。
对策二:建立独立、客观的信用评价机制。
加强对信用评价机构的监管,制定科学、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确保信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鼓励和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信用评价中的应用,提高信用评价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问题三:信用惩戒机制不完善。
对于失信企业的惩戒措施还比较软弱,处罚力度不够大。
目前的信用惩戒措施主要是在政府采购、贷款融资等方面限制失信企业的参与,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对策三:建立健全的信用惩戒机制。
加大对失信企业的处罚力度,通过对失信企业的限制和制裁,形成真正的约束机制。
鼓励和支持企业自行建立信用惩戒机制,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对失信企业进行约束和制裁。
问题四:社会认知度不高。
目前,我国对企业信用管理的认知度还不够高。
许多企业和个人对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还存在误解和缺乏认同。
这给了一些企业机会,利用失信行为谋取不正当利益。
对策四:增加对企业信用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信用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良好的信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但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尚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1. 缺乏信用管理意识在我国,一些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信用意识。
这导致了一些企业在与合作伙伴、客户等关系中缺乏规范和信任,容易出现欠款、恶意拖欠等问题。
2. 信息不对称在商业活动中,信息的不对称给一些不诚信的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
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企业往往无法全面了解与自己合作的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导致了信用风险的加大。
3. 法律制度不健全在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来保障企业的信用权益。
这给了一些不守信用的企业可乘之机,使得企业信用管理难以有效实施。
二、对策建议针对企业缺乏信用管理意识的问题,可以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来激励企业加强信用管理意识,提高信用评级。
2. 加强信息披露和公示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加强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建立信用信息共享的平台,并鼓励企业公开自身的信用状况,加强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认,降低信息不对称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
针对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可以完善相关的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监管和保护,对不守信用的企业进行惩罚和制裁,增强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 提升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水平要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独立性,确保其评级结果客观、公正,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5. 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可以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积极推行信用承诺机制和信用保险,推动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可以采用信用保险等金融手段来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保障企业的信用权益。
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探
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探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信用建设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然而,我们不可否认,我国企业信用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初步探讨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1. 缺乏信用观念首先,我国一部分企业缺乏对信用的重视和认识,普遍缺乏信用观念。
他们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与合作方的信任和长期发展的关系,导致信用意识薄弱,难以建立稳定可靠的商业关系。
2. 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其次,一些企业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行为。
比如,虚假广告、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行为屡见不鲜。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破坏了企业的信用形象,为企业信用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3. 不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此外,我国目前的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
一方面,缺乏公正、客观的信用评价标准,导致企业在信用建设过程中缺乏指导和规范;另一方面,信用评价的数据来源和准确性也存在一定问题,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4. 信用信息不透明最后,我国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仍然有待提高。
一些企业在信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及时、全面地向市场和社会公众公开自身的信用状况,这对于合作伙伴选择企业、投资者决策等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 盈利利益导向导致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盈利利益导向。
以追求眼前利益为主导,企业往往忽视了信用对于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而采取不诚信的行为来获取利益。
长期以往,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了企业的信用建设。
2. 法律法规不完善其次,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企业信用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
对于不诚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缺乏和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信用修复和保护机制。
这也使得一些企业对信用建设缺乏强制力和有效性的认识。
3. 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另外,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是造成企业信用建设问题的另一原因。
不同企业之间对于信用状况的了解程度不同,有些企业可能掌握着更多的信息,从而在商业交往中占据了较大的优势,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信用建设的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商业信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连续几期,企业家们关于诚信的讨论,其实也是一种呼吁,当前中国到了建立商业信用体系的时候了。
不过,由于缺乏制度和文化上的利益驱动机制,我们没有一种能够有效推动诚信观念深入人心的动力,缺乏一套能够战胜欺诈的利益支撑系统。
和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落后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我们自身的商业法则。
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很大的外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影响着其它信用的发展。
从历史的维度而言,中国传统的信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自给自足的以身份为基础的熟人社会的私人信用,一个部分为相互依赖的契约社会的商业信用。
一、我国信用销售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商业信用销售总规模较小,贷款提供机构单一
发达经济都是典型的信用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瓦尔特·克奇曼将美国的信用体系喻之为“美国经济活力的秘密成分”。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商业票据结算已经达到企业活期存款年末余额的3300倍。
目前,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社会经营活动的80%以上。
虽然银行信用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信用销售对GDP的促进作用远远高于金融部门。
据测算,商业信用销售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就平均增加2498万美元;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仅增加1831万美元。
此外,大多数国家的信用总规模都高于其GDP,而且增长速度也比GDP快。
美国信用总规模的年均增长速度是GDP的1.5倍以上,并且这种趋势正在加速。
在美国的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80%以上,信用销售对美国总消费增长的支撑作用巨大。
美国居民消费信用余额增长保持了50年,以年均12%的速度快速增长,1999-2006年消费信贷占当年GDP的比重从16.19%上升到21.2%。
2007年贷款总额达到25519亿美元。
我国商业信用销售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我国信用销售规模与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尚未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的内需不足。
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赊销账款回收困难,形成了大量不良债务。
目前,国内企业70%的账款逾期天数在60天以上,远远高于国际上平均30天的水平。
坏账过高,拖欠成风和整个市场经济秩序严重紊乱,导致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商业信用销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据测算,我国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长1亿元人民币,拉动GDP增长4753万元;商业信用销售规模每增长1亿元,GDP反而下降8852万元。
(二)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微观基础薄弱
美国的较大企业中都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一方面负责评估客户的商业信用状况,一般不与没有资信记录的客户打交道,另一方面也随时关注自身的信用状况,避免在信用报告中出现负面信息。
在日本,企业通常和“日本贸易保险”签署保险合约,自己选择保险的项目,并按规定交纳保险费。
一旦遇到货款不能回收的问题,就可以向“日本贸易保险”申请赔付。
国外大公司还常利用“锁箱系统”提高应收账款回收速度,企业要求客户把付款支票寄到邮局编号的信箱,然后授权提供锁箱服务的银行开箱收取,银行处理完支票后会直接存入企业的账户内,节省了邮局寄往企业的邮寄时滞和企业财务会计处理的时滞。
通过这种锁箱系统企业减少2-4天的应收账款回收时间是很容易做到的。
很多企业还会利用一些评估模型来推算客户的信用,确定信用期限,如净现值法、巴萨利模型、营运资产分析模型等。
美国的许多公司都有这样的信用管理软件,从债权开始成立起,就会根据在贸易中赊销期限的规定、逾期时间的长短自动向客户发出催款信函或更强烈的信息。
一些公司自债权开始成立,就对债权管理进行外包,将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就交给了专门的收账机构去负责,比如ABC 公司就提供很多全球知名公司委托外包的应收账管理服务。
除了内部信用管理系统之外,企业一般都会主动向征信机构提供自身数据信息。
美国企业都是主动向邓白氏发送能反映自身
信用状况的支付、还款等信息,在邓白氏数据库系统中不断完善本企业的信用档案,以此向外界展示企业商业信用资质。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信用管理意识、信用培训不够;财务报表不能按照国际通用准则做,不愿意向其他机构公开本公司的信用资料;在交易过程中缺乏风险评估调查,客户信用档案不健全、更新不快,较少使用信用管理工具。
目前,我国只有17.6%的企业建立了信用管理部门。
其中,我国大型企业信用销售管理好于中小企业。
尤其是国内500强的很多企业一般都建立了信用风险制度,而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与大型企业存在明显的差距,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销售尚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
由于在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完善,主要由销售和财务两个部门承担,而且实际运作过程中这两个部门却往往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结果导致坏账比重不断上升,企业的信用管理重点落在“追账”问题上,信用管理部门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公共征信系统各自为政,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世界各国的征信体系发展,逐步形成了公共征信与私营征信两种经营管理模式。
其中,公共征信是指由政府出资建立的信用信息系统。
其主要特点有四点:一是覆盖面较广;二是由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部门作为系统的管理者;三是实际运作大多为非营利性;四是信用信息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也主要限于金融机构。
公共征信模式以欧洲大陆多数国家为代表。
欧洲征信系统是由私营征信局和公共信用信息登记系统组成的。
私营征信局一般从事个人征信业务,公共信用信息登记系统属于中央银行管理,主要收集银行信贷信息。
截止到目前,我国的信用数据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政府各相关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自己的资料数据库,如工商注册数据库及工商年检数据库、法院诉讼数据库、人民银行的企业还款记录数据库、企业产品质量投诉数据库等,这是当前中国最大、最全面的数据库。
第二层次,是行业协会或商会的行业信用数据库,这一数据库已由各行业商会、协会自行建立,以自愿和互换的原则运行,并已经开始了信用销售试点工作。
据统计,现在已有96家行业协会开展商业信用销售试点,共涉及企业约几千家。
第三层次,征信机构信用数据库,由专业的资信调查公司、信用评估机构建立,面向市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市场化运作。
征信市场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征信数据库的数据完善程度和使用方便程度。
由于信用数据基本上垄断在各个政府部门手中,且基本上不对外开放,导致了当前独立、专业的征信机构发展缓慢,信用信息的供给严重不足,影响了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需求。
二、大力发展商业信用,正当其时
商业信用销售的发展前景广阔,2007年美国批发贸易额为57,820亿美元,其中95%采用了信用销售,而同期,美国银行贷款额为66,840亿美元。
商业信用销售规模已经接近银行贷款规模。
参考国际测算标准,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后,国家将进入信用经济时代。
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信用经济时代。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和完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商业信用销售促进体系。
西方企业几十年的经验说明,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是预防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方式。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市场开放进程加快,我国企业也应加快解决信用管理机制滞后的问题。
对于所有涉及赊销业务的企业,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应鼓励其建立信用管理系统。
根据目前我国信用销售发展的现状,建议依托行业商协会及专业信用服务机构,按行业(分区域)建立会员制的信用信息交换系统。
实行政府推动,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建立示范项目,予以政策扶持,模式成熟后市场化运营。
通过建立以应收账款登记为核心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把企业之间赊销赊购的信用交易记录登记到该系统,为企业和保险机构确定
客户信用额度,开展信用交易提供信息支撑。
作者简介:
赵萍:经济学博士,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