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二首沈园柳老不吹绵【宋】陆游

合集下载

陆游《沈园二首》

陆游《沈园二首》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陆游《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 放翁,浙江绍兴人,汉族。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 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 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 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 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 激情,但是亘古男儿一放翁的他也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情。
头凤》。后来,唐琬闻陆游题下了这首词,所以她也题 下了另一首《钗头凤》。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 心情忧 • 渲染气氛、凄婉哀怨——触动心怀——转入回忆 • 第二手抒情。写刻骨铭心之思。反衬的手法。 • 草木无情,四十年不变。至死弥坚的一种深情。
• 他的名句
• 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
• 南宋的大词人陆游(1125~1210),在1144年娶了唐琬, 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 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于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 意,与妇诀。”以上的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 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 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 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 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

诗人陆游的诗《沈园二首》主要内容

诗人陆游的诗《沈园二首》主要内容

诗人陆游的诗《沈园二首》主要内容《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如果你想深入的了解这组诗作,那么你更加不能错过这篇文章了。

作品介绍《沈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组诗作品。

这是作者在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怀念其原配夫人唐氏而创作的两首悼亡诗。

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第二首诗写诗人情感的专一,也用反衬手法:以草木无情反衬人物的深情。

全诗体现了诗人忠实、笃厚、纯洁、坚贞的品格。

这组诗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作品原文沈园二首⑴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⑵,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⑶。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⑷,沈园柳老不吹绵⑸。

此身行作稽山土⑹,犹吊遗踪一泫然⑺。

【注释】⑴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⑵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⑶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⑷“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⑸不吹绵:柳絮不飞。

⑹行:即将。

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⑺吊:凭吊。

泫(xuàn)然:流泪貌。

【译文】其一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其二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作品鉴赏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

梦断香消四十,沈园柳老不吹绵。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梦断香消四十,沈园柳老不吹绵。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梦断香消四十,沈园柳老不吹绵。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
者出处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出自宋代陆游的《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1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赏析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
(绍兴)写下的。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

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

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

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

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

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
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翻译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

连柳绵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悼,泪落潸然。

赏析这是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

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

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

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

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

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

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

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

【名师讲题】陆游《沈园二首》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陆游《沈园二首》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沈园①二首陆游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②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③,沈园柳老不吹绵④。

此身行⑤作稽山⑥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注】①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②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阳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③“梦断”句;诗人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④不吹绵:柳絮不飞。

⑤行:即将。

⑥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B.“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

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

C.第二首诗次句是在写沈园昔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

第三句“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

D.“犹吊遗踪一泫然”抒发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

“泫然”二字,饱含无比复杂的感情,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

16.陈行在《宋诗精华录》评论:“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

”作为悼亡诗,这两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的“伤心”的?参考答案:15.C16.①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城上斜阳画角哀”“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些景物引发作者孤独伤心寂寥的心境。

②衬托(对比)。

第一首诗最后两句,“春波绿”依旧,但是“惊鸿照影”却早已不在,写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绝望;第二首诗最后两句,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

③虚实结合。

第一首前两句以实为主,他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引起“伤心”的回忆,后两句以虚为主。

陆游《沈园二首》诗词鉴赏

陆游《沈园二首》诗词鉴赏

陆游《沈园二首》诗词鉴赏沈园二首宋代: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译文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注释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不吹绵:柳絮不飞。

行:即将。

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吊:凭吊。

泫(xuàn)然:流泪貌。

鉴赏《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但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

“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

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

这个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

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

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岁时所写的《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按:实为三十八年)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诗中并有“坏壁醉题尘漠漠”之句。

那时沈园已有很大变化;而现在又过七年,更是面目全非,不但“三易主”,且池台景物也不复可认。

郦波解读陆游《沈园》二首

郦波解读陆游《沈园》二首

郦波解读陆游《沈园》二首今天我们接着来赏读陆游的两首《沈园》。

其一诗云: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其二诗云: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两首诗作于陆游七十五岁高龄的时候,在解读之前先要解答一个问题,有朋友可能会疑问,你上两首《钗头凤》就没有怎么读,只讲了陆游和唐琬的故事,对于那两首词本身并没有怎么去解读,其实那两首词要合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对照着读,才能读懂读尽最美情诗里的人生况味。

先来看《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残阳如血自不必说,画角是古代的一种军乐器,常于清晨或者黄昏吹奏,其声凄厉哀怨,所以秦少游《满庭芳》说: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姜夔姜白石也说:渐黄昏,清角吹寒。

所以斜阳与画角声,眼中景耳中音无尽悲哀,为什么如此悲哀呢?是因为诗人又来到了沈园呀。

可沈园呢?沈园非复旧池台。

年老的陆游晚年屡屡去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

可是那么久的时光,流淌而过,就连旧池台都不可辨认。

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似乎都成了不能再得的奢望。

因此连桥都变成了伤心的桥,只有看到伤心桥下的绿水,才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个世界居然也是当年的春天。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这里用了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典故,只有这伤心桥下的春水呀,才能把数十年前那道美丽的身影,送到如今伤心人的眼前来,那么数十年到底是多少年呢?第二首就准确地回答了。

梦断香消四十年,梦断沈园指的是当年的沈园之痛,香消玉殒是唐琬的离世,梦断和香消之间,就是他和唐琬曾经写下的两首《钗头凤》,事实上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唐琬离开人世已经40多年了,这里说40年只是取一个整数而已。

这么多年的时光啊,连沈园里的的柳树都苍老的不能再在春天开花飞絮了,所以说,“沈园柳老不吹绵。

”可是40多年的时光,虽然改变了沈园甚至改变了沈园里的的柳树,可40多年来的伤痛与哀叹却依然每日萦怀。

《沈园二首》不宜读作爱情诗

《沈园二首》不宜读作爱情诗

《沈园二首》不宜读作爱情诗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写过好些与“沈园”有关的诗歌,最著名的是下面这两首: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一般都认为,这些“沈园”诗,当然还有那首《钗头凤》词,和陆游与其表妹唐琬的爱情悲剧有关,因而将这些诗看作是“陆游诗中不可忽视的篇章”――爱情诗。

特别是上述两首,常常被人同时提起。

例如,由徐中玉、齐森华两先生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大学语文》(增订本)就将之以《沈园二首》为题编入“爱情?婚姻”单元。

但是笔者通过相关的分析与思考后认为:《沈园二首》不宜读作爱情诗,他们(包括其他和“沈园”有关的诗词)同样是洋溢着诗人浓烈的爱国情感的诗篇。

其理由如下。

一、有关陆唐爱情悲剧的说法不可靠。

关于陆唐的爱情悲剧,一般的说法来自于南宋人陈鹄《耆续旧闻》和周密《齐东野语》等的记载。

如周密《齐东野语》云:“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

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

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园。

唐以语赵,遣致酒肴。

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问题是,我们凭什么判断这样的“野语”的可靠性?即使真有陆唐相遇于沈园这回事罢,那唐琬殷勤致意,陆游“怅然久之”又是谁看见的?周先慎先生在《中国文学十五讲》中说:“陈鹄和周密的时代去陆游未远,他们没有理由无中生有地捏造出这一事实,我们与其相信近千年之后的人毫无实据的推测,不如相信作者同时代人虽小有出入的记载。

”可是,我们真能仅仅因为二人“时代去陆游未远”,就“相信”他们的记载,进而以此为据来进行相关的解读与研究吗?我们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为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要尽量亲临新闻现场,获取第一手材料。

要保证每一个细节的真实性。

层出不穷的假新闻,很多情况下就是因为没有做到这一点。

陆游诗集欣赏之沈园二首

陆游诗集欣赏之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销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 下的悼亡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 琬偶尔相遇,作《钗chāi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 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 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 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 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 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 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 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 《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 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 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沈园二首》注释、分析

《沈园二首》注释、分析

沈园二首陆游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祖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

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

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①,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②。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③,沈园柳老不吹绵④。

此身行作稽山土⑤,犹吊遗踪一泫然⑥。

【作品注释】①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②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③“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④不吹绵:柳絮不飞。

⑤行:即将。

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⑥吊:凭吊。

泫(xuàn)然:流泪貌。

【作品分析】《沈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组诗作品。

这是作者在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怀念其原配夫人唐氏而创作的两首悼亡诗。

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

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

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第二首诗写诗人情感的专一,也用反衬手法:以草木无情反衬人物的深情。

全诗体现了诗人忠实、笃厚、纯洁、坚贞的品格。

这组诗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思考与练习】1.《沈园》(其一)是如何借景言情来表达对往事的感伤的?2.通过这两首诗体会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刻骨铭心。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沈园二首宋代: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译文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我曾在这里见到她美丽的身影。

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我眼看着要化作会稽山中的一抔黄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沈园二首》注释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

这里指唐琬。

“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

香消,指唐琬亡故。

不吹绵:柳絮不飞。

行:即将。

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吊:凭吊。

泫(xuàn)然:流泪貌。

《沈园二首》鉴赏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

“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

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

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

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

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岁时所写的《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按:实为三十八年)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沈园二首》原文、诗意及赏析

《沈园二首》原文、诗意及赏析

《沈园二首》原文、诗意及赏析
【原诗】: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译意】:一
城楼上的夕阳已经西斜,画角声音凄厉哀怨,沈园的池塘楼台不再是从前的样子了。

看见那小桥下碧绿的春水,让我悲伤,想起她好像轻盈的惊鸿一般,曾在这里临水照影。


你离开人世间已有四十年,沈园的柳树很古老了,已经没有柳絮飘飞。

我这一生都快化作稽山的泥土,现在凭吊过去的遗迹,仍然禁不住伤心落泪。

【点评】:
这两首诗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当时陆游已七十五岁。

陆游二十岁的时候和表妹唐婉结婚,非常恩爱。

可陆母却不喜欢唐婉,陆游被迫休掉唐婉。

陆游再娶王氏,唐婉改嫁同郡赵士程。

陆游二十七岁的时候,去沈园偶然碰到唐婉,两人都非常悲伤。

陆游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题壁,唐婉看后,回了一首,过了几年抑郁愁怨而死。

中隔四十四年后,陆游又一次来到沈园,然而人事、景物皆非,诗人
感伤万分,吟诗抒怀,倾吐了对唐婉的深切怀念。

陈衍《宋诗精华录》评道:“无此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等伤心之诗。

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

沈园二首赏析

沈园二首赏析

一往情深——陆游《沈园二首》赏析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两首是陆游悼念他前妻唐琬的诗。

陆游被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尝自称“老夫壮气横九州”(《冬暖》),渴望“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是一个豪气冲天的大丈夫,写有大量天风海雨般的作品。

但这只是其人其诗之一面(当然是主导方面)。

他还有另一面,即个人家庭的悲欢离合,儿女之情的缠绵悱侧。

他抒发此类感情的作品,写得哀婉动人。

他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

绍兴十四年(1144),陆游二十岁与他舅舅的女儿唐婉结合,两人志趣相投,十分相爱。

不料词人的母亲不喜欢这个儿媳,竟至于强迫他们离婚。

孰料又过了八年,绍兴二十五年(1155),陆游到沈园去游玩,缘深情浅的这一对恋人意外邂逅,两个人都非常难过。

陆游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词。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唐琬看了这首词,和了一首:世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她受不了这种刺激,回去后不久便去世了。

沈园之会和唐琬之死,给陆游留下终生痛苦的记忆。

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这首诗以记此事,从诗中看出陆游对唐琬的爱情可谓经久不衰,称得上至纯至美!在众多悼念唐琬的诗中,这两首写得最好,可看作令人窒息的爱情悲歌!第一首:一开头就从视、听两个角度,有声有色地渲染了一种暮歌的独特的感伤情调。

接着是直写,对旧日寻踪之地的印象。

陆游《沈园二首》诗词鉴赏

陆游《沈园二首》诗词鉴赏

【导语】陆游具有多⽅⾯⽂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六⼗年间万⾸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蜀以前,偏于⽂字形式;⼊蜀到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息及爱国情怀;晚年蛰居故乡⼭阴后,诗风趋向质朴⽽沉实,表现出⼀种清旷淡远的⽥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感慨。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陆游《沈园⼆⾸》及赏析,欢迎⼤家阅 沈园⼆⾸ 宋代:陆游 城上斜阳画⾓哀,沈园⾮复旧池台, 伤⼼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消四⼗年,沈园柳⽼不吹绵。

此⾝⾏作稽⼭⼟,犹吊遗踪⼀泫然。

译⽂ 城墙上的画⾓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令⼈伤⼼的桥下春⽔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离她⾹消⽟殒已过去四⼗多年,沈园柳树也⽼得不能吐絮吹绵。

⾃⾝即将化为会稽⼭⼀抔泥⼟,仍然来此凭吊遗踪⽽泪落潸然。

注释 沈园:即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涂有⾊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体态之轻盈。

这⾥指唐琬。

“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宗绍兴⼆⼗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死。

作此诗时距那次会⾯四⼗四年,这⾥的“四⼗”是举其成数。

⾹消,指唐琬亡故。

不吹绵:柳絮不飞。

⾏:即将。

稽(jī)⼭:即会稽⼭,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吊:凭吊。

泫(xuàn)然:流泪貌。

鉴赏 《沈园⼆⾸》乃陆游触景⽣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已四⼗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随岁⽉之增⽽加深。

第⼀⾸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且渲染出⼀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层悲凉的感情⾊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配以“画⾓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

沈园二首名句

沈园二首名句

沈园二首名句
【作者】陆游【朝代】宋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译文
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

连柳绵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悼,泪落潸然。

赏析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绍兴)写下。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

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

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

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

《沈园二首·陆游》原文与赏析

《沈园二首·陆游》原文与赏析

《沈园二首·陆游》原文与赏析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二十岁左右与唐琬结婚,彼此恩爱,伉俪相得。

但因不容于陆母,被迫离婚。

这个封建家长制造成的爱情悲剧,使陆游甚感痛苦。

数年后,他在沈园偶然与已经改嫁的唐氏相遇,曾题词壁间纪事。

不久,唐琬就郁郁去世。

陆游晚年两次重游沈园,回忆这段往事,总是十分伤感。

第一次是绍熙三年(1192),陆游六十八岁,上距与唐琬相会于沈园已四十年了。

为此他写了一首七律:“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想向唐琬一诉多年来的思念之忱,但幽明路隔,无法传到。

第二次是庆元五年(1199),陆游已七十五岁。

他与唐琬离异,此恨绵绵,终身难以忘怀,于是又写了这里所选的两首绝句。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陆游此次重游时,沈园已三易其主,初归许氏,后又属汪氏。

这次旧地重临,无复旧观,语下有时移事去的隔世之感。

斜阳画角渲染环境气氛,衬托陆游此时感怀悼亡的悲凉心情。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是说只有桥下的一湾春水,曾经是唐琬临流照影之处,但春水依然,人、影俱亡,不禁使他流连哀伤。

“梦断香消四十年”,四十年不是指与唐琬重逢于沈园,而是指唐琬亡故。

“沈园柳老不吹绵”,表明历时之久,且寓有地老天荒之感。

“此身行作稽山土”,指自己行将老死,骨朽后化为故山之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尽管往事久远,自己也不久人世,但凭吊遗踪,悲从中来,不禁老泪纵横。

陆游此时已是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了,可谓尘缘已断,但对这少年情事,却终身长忆,一往情深,凄惋欲绝。

因此这两首诗写得沉厚深挚,哀感动人。

此后陆游还有怀念唐琬的诗。

开禧元年(1205),陆游八十一岁,于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作诗两绝:“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原文、赏析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原文、赏析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出自宋代陆游的《沈园二首》
原文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创作背景: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

《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引诗略)。

盖庆元己未也。

”据此可知,这组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是年陆游七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沈园的诗词 沈园诗词是哪位名家的代表作

沈园的诗词 沈园诗词是哪位名家的代表作

沈园的诗词沈园诗词是哪位名家的代表作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沈园的诗词,以及沈园诗词是哪位名家的代表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陆游《沈园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陆游《沈园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沈园二首原文: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的诗词,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翻译城墙上沈园的诗词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沈园的诗词了。

连柳绵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悼,泪落潸然。

沈园二首鉴赏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绍兴)写下的诗。

沈园的诗词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

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沈园的诗词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

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

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

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

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著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

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

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梦断香消四十年诗词

梦断香消四十年诗词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沈园二首·其二》中的诗句。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逝去挚爱的深深悼念和无尽思念。

诗中的“梦断香消四十年”描绘了诗人对爱妻唐琬的离世已经过去四十年的时光,而他的思念之情却丝毫未减。

沈园中的柳树已经老去,不再吹绵,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逝去挚爱的无法挽回的悲伤。

诗人尽管已经年迈,却仍然来到沈园凭吊逝去的挚爱,表达了他至死不渝的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陆游生平作诗近万首,与尤袤、杨万里、 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题材广 阔,现实性强,洋溢着浓烈的战斗激情和 悲愤情绪。也有部分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 作品。他早年受江西诗派熏陶,后又取法 李白、杜甫,终于自成一家。其诗风格多 样,以雄浑豪放为主,想象丰富,语言明 快。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秦 观
鹊 桥 仙
一、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 士;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三次科举考试,十年坎坷仕途路。
对秦观的评价:
• • • • 苏轼:“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苏轼:“有屈、宋之才。” 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 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 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 凄厉矣”
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 相同:直抒胸臆、借景抒情、通过刻画一 个主人公的形象来表达(意象) • 不同:陆游词多用对比,如“红酥手”与 “人空瘦”等;唐婉词多用比喻象征(雨 送黄昏花易落、病魂常似秋千索)
两首词主要特点概括
• 陆游把眼前景、现在事融为一体,又灌 之以悔恨交加的心情,着力描绘出一幅 凄怆酸楚的感情画面,故颇能以特有的 声情见称于后世。 • 唐琬则不同,主要是把自己所遭受的愁 苦真切地写出来,词中以自怨自泣、独 言 独语的感情倾诉为主,故以缠绵执着 的感情和悲惨的遭遇感动古今 。
思考与练习
• 《沈园》(其一)是如何借景言情,来表 达对往事的感伤的? 第一首诗回忆与唐婉离异后在沈园邂逅的往事,写物 • 《沈园》(其二)是如何运用反衬笔法, 是人非之悲。诗用借景言情的手法,以斜阳暗淡、画角哀 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
鸣来渲染气氛,眼中之色、耳中之声无不凄凉哀怨,于是 触动诗人的伤心情怀。第三句“伤心”二字由眼前景象转 第二首诗表达对唐婉坚贞不渝的感情,写刻骨铭 心之思。诗用反衬笔法,以“柳老不吹绵” ——草木 入回忆,第四句借桥下春波当年曾映照过唐婉身影,展现 无情,来反衬自己四十年不变、至老弥坚的一往深情。 出深藏诗人心底那翩若惊鸿的美好形象。 自己将化为会稽山上的一抔黄土,仍要凭吊遗踪,泫 然泪下,这是何等坚执的情感抒发!
“桥下春波绿”,本是 美景,却冠以“伤心”二字。 为什么见“桥下春波”而“伤 心”,就因为当年唐氏从桥上 走过的时候,“桥下春波”曾 照出她的倩影。可是如今呢? 连她的影子也没有了! 三、四 两句触景怀人,时空叠合,再 现了四十四年前的一个特定镜 头。
第一首诗回忆自己与唐婉离异后在 沈园邂逅的往事,写物是人非之悲。诗 用借景言情的手法,以斜阳暗淡、画角 哀鸣来渲染气氛,眼中之色,耳中之声 无不凄凉哀怨,于是触动诗人的伤心情 怀。第三句“伤心”二字由眼前景象转 入回忆,第四句借桥下春波当年曾映照 过唐婉身影,展现出深藏诗人心底那翩 若惊鸿的美好形象。
艺术赏析
一、真情独到,自然天成 陆游对唐琬情意深笃,与唐琬的被迫离异, 在他心头刻下了永远无以弥补的伤痕,而唐琬之 抑郁谢世,更使他伤痛不已,抱恨终身。此番重 临旧地,凭吊故人遗迹抚怀往日情事,心中波澜 翻滚,哀伤尤甚。因而,提笔之际,真情充沛, 无论写景叙事还是遣词造句,字里行间,均有一 股真情流溢。 二、因情写景,借景抒情 因情而写景,借景以抒情,情景相生相成, 含蓄了丰富的意蕴,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传世佳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 ,曾是惊鸿照影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楼船夜雪瓜洲渡,
,千载谁堪伯仲间? 夜阑卧听风吹雨, 纸上得来终觉浅, ,深巷明朝卖杏花。

死去原知万事空,
陆游与《钗头凤》
一、陆游短暂的幸福婚姻生活 二、两人分开的原因 ①“不当母夫人意”,陆母不喜欢唐琬 ②唐琬不孕


第三句正面写人老,却
不用“衰老”之类的词语
作抽象说明,而说“此身
行作稽山土”,哀婉动人,
由此托出结句。

结句句首的“犹”字,承上转下,
既承第三句,也承前两句。时间过了 这么久,柳老不吹绵,人将埋在会稽 山,化为尘土,四十多年前的往事应 该淡忘了。可是,还是忘不掉,还是 凭吊遗踪,忍不住泫然泪下。
第二首诗表达对唐婉坚贞不渝的 感情,写刻骨铭心之思。诗用反衬手 法, 以“柳老不吹棉”——草木无情, 来反衬自己四十年不变,至老弥坚的 一往深情,自己将会化为会稽山的一 抔黄土,仍要凭吊遗踪,泫然泪下, 这是何等坚执的感情抒发!
这两首悼亡诗在写作手法上最大 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 前一首侧重写景,情景相生。诗人把日日常 遇之事,处处常见之景,采撷而来,描写吟 咏,寄托了自己无限的憧憬与哀痛 。 • 后一首侧重于直抒胸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 对话 ,割不断的一线情思 ,泫然落泪的悲痛 心情直接抒发出来了。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 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 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 莫,莫!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 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 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瞒,瞒,瞒!
沈 园 二 首
陆 游
教学目的
• 了解陆游的婚姻生活, 感受其伟大人格的另一 个侧面。 • 体会诗人对爱情的 忠贞不渝和刻骨铭心的 相思。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陆游出生在北宋末年,年轻时就立下“上马 击狂胡”的壮志。高宗时应试礼部,名列前茅, 因“喜论恢复”,被秦桧除名。孝宗时赐进士出 身,历任镇江、隆兴通判,不久因支持张浚北伐 而落职,入蜀任夔州通判。曾参加王炎、范成大 幕府,共谋恢复大计。光宗时官礼部郎中。后被 劾去职,归老故乡,闲居十二年。
秦观的创作特点:
• 1.紧扣现实,不尚空谈 • 2.引古证今,说理透彻 • 3.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 4.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诗歌分三个时期
1、少年时期到46岁入蜀之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
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2、入蜀后到64岁回老家之前:前后近20年,存诗2400
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 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3、生命的最后20年: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
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 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在这 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陆游的家世
1.先祖陆通
“浩歌陌上君无怪,世谱推原自楚狂” “风兮风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 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2.高祖陆轸 “西望牛头渺天际,永怀吾祖起家初。” ①豁达飘逸的性情 ②一生忠正,两袖清风
3.祖父陆佃
陆佃与王安石 陆游与朱熹 “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 晚节。” 4.父亲陆宰 对陆游影响最大 爱国主义教育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 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 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 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 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 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 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 。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 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 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 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 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涂有色彩的 军中乐器。
沈园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喻唐婉当年 体态的优美 轻盈。
第一首 首句以“城上斜阳”与角声 的哀鸣烘托悲怆的氛围和心态。 次句写经过数十年的沧桑变 化,沈园的楼台已非当年与唐氏 相遇时的楼台,抚今忆昔,以 “物换”暗寓“人亡”。
指唐婉亡故。
其二
即将
陆游作此诗与上次在 沈园遇见唐婉,相距 四十四年,“四十” 是举其成数。
会稽山,在 今浙江绍兴 东南。
梦断香消 四十年, 沈园柳老 不吹绵。 此身行作 稽山土, 犹吊遗踪 一泫然。
柳絮不再 飞扬。
流泪的样子。
凭吊
第二首 • 首句叙事,写唐氏抑郁而死, 至今已四十余年。 次句因景兴情,以物喻人。 当年与唐氏相遇之时所见的柳 树,已经枯老得不生柳絮,人 安得不老?
创作背景: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写下悼念他前 妻唐琬的诗。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 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陆游唐琬 原是陆游的表妹,两人结婚后十分相爱,但是 陆游的 母亲很不喜欢这个 儿媳妇。在封建旧礼教的压 迫下,他俩终于被迫离婚。 后来唐碗改嫁给赵士程,陆
游也另娶了妻子。
沈园:故址在今浙 江绍兴禹迹寺南。 陆游娶表妹唐婉为 妻,然不合陆母意, 婚后三年,夫妻被 迫离异。唐婉另嫁 赵士程,家有沈园, 陆游曾在园中与唐 婉不期而遇,后唐 婉抑郁而死。宋宁 宗庆元五年(1199) 秋天,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游沈 园,感伤往事,乃 作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