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抑郁而坚贞一生共45页文档
文学家柳宗元:忧患铸就的诗文
![文学家柳宗元:忧患铸就的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26817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74.png)
文学家柳宗元:忧患铸就的诗文文学家柳宗元:忧患铸就的诗文柳宗元说,开明君主当政时,智者被提拔任用,小人谗佞者蛰伏不被起用。
昏君当政,把小人留身边,贤臣不受重用被贬放到远地。
柳宗元以愚假托,讽喻当今小人得势,智者遭贬;顺势推说,当政的宪宗皇帝自然也不是什么明君。
柳宗元衣冠冢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至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病逝,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是在荒蛮贬境里度过的。
这是一场人生的炼狱。
柳宗元用血泪凝成了他的诗文,从而成就了他思想和文学的辉煌。
柳宗元仿楚辞写哀愤,赞抗藩英雄,用寓言讽时事,用游记写山水,书人物传记,都是空前绝后的。
柳宗元的诗文贴近社会现实,他记事论人,写景抒情,指斥时弊。
其用笔犀利,深邃、幽婉。
他讽刺嘲弄,文如匕首、刺枪。
这我们在上次讲座时都详细论说过。
俗话说:文如其人。
人的性情和经历不同,为文的外在表现也大相径庭。
有豪放大气的,有深沉婉约的,有华美绮丽的,有闲适旷达的,还有虚徒其表,华而不实的。
柳宗元文章虽然带着贬境的烙印,但他继承和开创了别人没有的文学样式,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明、愤和娱。
明是文以明道,即用文辞褒贬时政,兴利除弊,这在柳文里随处可见。
愤是愤世之作。
它不是历代有人说的贬文,那是不公正的说辞。
清代林纾说:“发其无尽之牢骚,泄其一腔之悲愤,楚声满纸,读之肃然。
”这是正义的愤怒、不满和抗争。
古时有大智若愚之说。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说:大勇者表面像胆小、害怕的样子;才智很高的人往往不露锋芒,外表装得好象很愚笨似的。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柳宗元是智者、仁者,他爱永州山水,却故意把身边八景以愚相称,曾作《八愚诗》,刻记在溪石上。
这显然是偱儒道自慰,以发泄胸中的郁闷。
柳宗元这样做,也是为“不露一迹”,免受伤害。
《愚溪对》与《愚溪诗序》是姊妹篇。
柳宗元借改溪名为题,讽喻和抨击当时社会愚智不辨﹑善恶颠倒。
文章以托梦﹑与溪水神对话等寓言形式来辨说“愚溪”之事,形象生动﹑自然流畅,不觉中让读者走入梦境,和主人一起兴叹起伏。
柳宗元抑郁而坚贞的一生
![柳宗元抑郁而坚贞的一生](https://img.taocdn.com/s3/m/aa05d924bed5b9f3f90f1c46.png)
长期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的健康受到很 大影响,元和十四年(819),病魔终于 夺去了他的生命,卒年四十七岁。因为 祖籍河东,人称柳河东,由于他做过柳 州刺史,又称柳柳州。著作有《柳河东 集》。
政治思想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主要属于儒家范围, 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其一,他强调实际应用,所谓“意欲施 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 陵论〈非国语〉书》),就是一种要求 密切结合现实、适合社会需要的政治主 张和思想学说,具有要求革除积弊,实 现清明政治的色彩。
特点一
能够生动传神地描写出自然界千幻万状的景 物,用它自己的话来说是“漱涤万物,牢笼 百态”(《愚溪诗序》),“模状物态,搜 伺隐隙”(《送文郁师序》)。他丰富的想 象力,又赋予山水以活的生命,并以清新简 洁的语言,幽深秀美的境界,把自然景色细 致入微、形神毕肖地再现出来,达到了“文 中有画”的境地。“摹写情景入化,画家所 不到”,这是清代汪基对柳宗元游记的评论 (《古文喈凤新编》评语)。
文章結構
首段敘周公賀成王一事; 二段論周公賀成王的不當及理由; 三段言人臣輔佐君王之理; 四段言賀成王者不一定是周公。
立案 翻案 結案
寫作特色
1、就虛論駁,以實證虛
2、前後呼應,結構嚴謹
3、層層轉換、層層翻駁
茅坤:“此等文并严谨,移易一字不得。”(《唐 宋八大家文钞· 柳柳州文钞》)。 林云铭:“篇中计五驳,文凡七转,笔笔锋刃,无 坚不破。是辩体中第一篇文字”(《古文析义》)。
三、警策隽永的寓言
共同特点是短小精悍,含意深广,具有 丰富的现实内容和尖锐的批判锋芒。语 言精练鲜明,笔锋冷峭犀利,字里行间 渗透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感情,闪耀着作 者文学的才华和智慧的光芒。
有关柳宗元忧国忧民的古文
![有关柳宗元忧国忧民的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0a3fe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9.png)
任务名称:柳宗元忧国忧民柳宗元:著名的忧国忧民者神经质的思想家柳宗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人。
他生活在唐朝晚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文化名流和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他的作品以其深思熟虑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著称。
不满于现实的悲愤情怀柳宗元一生都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担忧。
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可以从他的诗歌、散文和政治文章中得到体现。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柳宗元对统治者的腐败和贪婪、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以及人民的痛苦和困苦表达出强烈的悲愤情怀。
柳宗元的政治观点以德治国柳宗元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观点,主张君主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来治理国家。
他认为,只有通过德行,君主才能赢得人民的敬爱和支持,并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
他在一篇名为《政教合一赞》的文章中写道:“德者,治之本也。
”这句话体现了他对于德治的重视和看法。
论忠诚与贞操柳宗元还提出了忠诚和贞操的重要性。
在他的《寻隐者不遇》一文中,他通过一个对话故事,表达了对忠诚和贞操的推崇。
他认为,一个人应当对国家和社会保持忠诚,并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
只有忠诚和贞操才能使一个人无畏无惧地追求真理和正义。
柳宗元的社会观点关注庶民疾苦柳宗元对于社会庶民的疾苦十分关注,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揭示了庶民生活的艰辛和不公。
在他的散文《与南游者书》中,他写道:“富贵者,大可而言;贫贱者,人所共鄙。
”这句话反映了他对社会阶层不公的看法。
他呼吁统治者应该改变这种不平等现象,关注和解决庶民的苦难。
探索人性的矛盾柳宗元在他的散文作品中经常表达对人性的矛盾和复杂性的思考。
他指出,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存在着深深的矛盾,比如权力与道德的冲突、个人欲望与社会责任的矛盾等。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也探索了人性的根本问题。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对散文的贡献柳宗元被誉为散文大家,他的散文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的散文风格简洁明快,充满哲理和思考,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https://img.taocdn.com/s3/m/c8e224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3.png)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柳河东。
他是唐代文学家、官员,以才华横溢和为政清正著称。
柳宗元少年时已显示出非凡的才华,但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孤独与困苦。
柳宗元自幼聪明机智,很早就展示出了卓越的才华。
他有一副聪明过人的脑袋,自小对知识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喜欢阅读古代经典,研究历史和文学。
在考取了进士后,他成为了一名官员,但他却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和不幸。
柳宗元在任官期间一直秉持清正廉洁的原则,对贪污腐败持零容忍的态度。
这种坚持使得他陷入了与当时权贵地位相对的官员的矛盾之中。
他经常因为直率而得罪人,因此饱受排挤和诬陷。
他坚守原则,但却饱受困苦和孤独。
柳宗元的坚守和正直也使他被贬职数次,最终落得了一个平庸的官位。
虽然他曾多次上书为百姓争取利益,但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而是被诬陷成了反对当政者。
柳宗元的清正廉洁成为了他的孤独之因。
柳宗元因为政治上的挫折与困苦,选择了离职回家。
但即使是回到家乡,他的孤独依然无法摆脱。
他曾写下了“千万泉声瓦不收,玉蒲团坐者牵,离心骚,襟霜古雪,漏烛残焰,秾 class=\"\"“柳宗元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才华无人可及。
他以辞章雄伟、意境深远著称,被誉为文学界的宗师。
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抒发他内心的孤独和愁苦。
他的诗歌和散文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
柳宗元以他的才华和孤独成为了古代文学界中的一颗璀璨星星。
柳宗元的一生,饱受困苦和孤独的煎熬。
他因为坚守原则和清正廉洁而孤独,因为才华过人而被排挤和诬陷。
柳宗元的一生不被人理解和珍惜,这使他的孤独变得更加深重。
柳宗元的才华和坚持却使他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留下了不朽的文学作品,为后人所传颂。
他的一生诠释了“千万孤独”的含义,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位行者。
哀溺文序 柳宗元 《柳宗元序》第十八卷
![哀溺文序 柳宗元 《柳宗元序》第十八卷](https://img.taocdn.com/s3/m/4e6034eaaeaad1f346933fb2.png)
《柳宗元集》第十八卷哀溺文序柳宗元永州的人民都善於游泳。
一天,江水暴漲,有五、六個人乘小船橫渡湘江。
渡到河中間,船破了,大家都下水渡江。
其中一個人盡力游泳卻游不了幾尺。
他的同伴說:「你最善於游泳,為甚麼會落到後邊了?」他回答說:「我腰裏纏一千文錢,太重了,因此落後。
」同伴說:「為甚麼不把錢丟掉?」他不回答,搖了搖頭。
過了一會兒,漸漸氣力不繼,游得更慢了。
已經渡江的人站在岸上大聲呼喊說:「你愚蠢極了,糊塗極了! 人快死了,還要那些錢幹甚麼?」他又搖了搖頭,於是就淹死了。
我對此感到十分悲哀。
如果象這樣,難道不會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嗎?於是寫下了《哀溺》。
主旨:作者通過一個永州百姓因貪財而被溺死的寓言故事,至死也不肯棄財求生的蠢人形象。
他本有水中求生的本領── 善泳,但他愛錢甚於生命,結果不但長處沒發揮出來,反而因此送了性命。
對於這樣的事,人們一般認為只要曉以利害,告訴他命掉了,錢也沒用了,那麼他就會醒悟過來。
但實際情形卻並非如此,那人在別人說出這個道理後,仍然拒絕放棄錢袋,結果淹死了。
作者通過這個故事來諷刺了社會上那些貪得無厭的追名逐利之徒。
特色是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主要刻劃了溺死者要錢不要命的心態,使全文敍述相當精煉,人物形象十分生動傳神。
正面描寫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行動描寫,“盡力而不能尋常”,暗示錢的累贅;二是語言描寫,“吾腰千錢,重,是以後”,說明他明知關鍵在錢,卻仍不願割捨;三是表情描寫,兩次“不應,搖其首”,說明他要錢不要命,至死不悟。
側面烘托也是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反襯,“善遊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於游泳,從而反襯他今日“盡力而不能尋常”的反常行為;二是對比,把最善游泳的他反倒淹死,與本來游水本領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達彼岸進行對比。
三是用“已濟者”的呼號,從側面揭示他的蒙昧心隆。
柳宗元的人生感悟
![柳宗元的人生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e88c9f5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3.png)
柳宗元的人生感悟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其一生经历了世事沧桑,历经艰险,有着深刻的人生感悟。
柳宗元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小便接受了优秀的教育。
他深知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因此他时刻保持着谦虚和淡泊的心态,认为追求名利是徒劳无功的。
柳宗元深信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他认为,只有恶劣的环境和恶劣的人际关系才会使人变得不好。
他主张以德治国,以仁爱待人,反对暴力和残忍。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或社会价值观而做出妥协。
柳宗元经历了政治风云,曾经历过得罪权贵而被贬谪的经历,但他从未放弃对人生的探索和追求。
他认为,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持着正义和良知,不要轻易屈从于权力和金钱的诱惑。
柳宗元的人生感悟可以概括为:谦虚淡泊、以德治国、仁爱待人、崇尚理想和信仰、不屈服于权力和金钱的诱惑。
这些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 1 -。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https://img.taocdn.com/s3/m/47838b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2.png)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其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与其文学成就相比,柳宗元的个人生活却有着颇多曲折和孤独。
柳宗元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他的父辈和祖辈中,都有人曾经在政府机构中担任过要职。
柳宗元的祖父柳亚子曾任兖州刺史,曾祖父柳宫儒则是西凉刺史,父亲柳敬亭则曾任江州刺史。
他们从上一代开始就深受当时朝廷重用,为国事做出了不少贡献。
柳宗元的父亲在政务上也有着出色的表现,但是在他年少时却遭到了一次冤枉,被贬为庶民。
这对柳宗元的将来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柳宗元年少时,因为家族的影响力和自身的才华,被越州的太守招攬为二十四孝,与他的堂兄弟柳如浪并列为州学士。
但柳宗元的性格独特,不愿奉承上司,也不愿随大流,常常与人发生冲突。
后来,他的行为愈发出格,引起了太守的不满,遂被罢官。
从此以后,柳宗元走上了一条孤独的人生道路。
此后,柳宗元离开越州,四处游历,去到了南京、扬州、洛阳等地,拜访名士学者,参与哲学之争。
但是,由于他对官场的抱怨与牢骚,以及与许多人的意见不合,使得他并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同,大多数时候都是孤独地独自一人,表达和思考自己的观点。
柳宗元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人,他早就看出了人类的阶级现象和社会矛盾,也早就认识到官场上的腐败和捉弄之事。
他坚信人应该含情脉脉,善于和睦相处,而不是相爱相杀。
他说:“渊深的爱和和睦相处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和本心,我们应该尽力去拥有它们。
”然而在柳宗元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些理念是难以得到认同和实践的。
在他终日思索的时候,一些事情却是人为地阻碍了他的思考。
比如,有一位他非常信任的门客翟灵台,在临死之前将柳宗元的书稿全部烧掉,令他心灰意冷,内心深感孤独和痛苦。
在他最需要支持和理解的时候,这个世界也是最冷酷的,这让柳宗元更加孤独。
但是柳宗元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并不完全被孤独所支配。
他的作品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众多的后人。
生命如柳的柳宗元励志故事
![生命如柳的柳宗元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df400f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2.png)
生命如柳的柳宗元励志故事生命如柳的柳宗元励志故事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但生命力极强的柳却早已一片翠绿。
望着生机盎然的绿柳,我不禁想起了柳宗元。
这位中国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人物一生与柳很有机缘,当然这不仅仅因为他姓柳。
初登仕途的柳宗元,在科名和仕途上比起唐代的另一位文学大师韩愈要得意的多:21岁登进士第,31岁担任按察御史,顺宗时,积极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从而达到了他政治上的顶峰。
但好景不长,王叔文的政治革新由于受到宦官、藩镇和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夭折,刚刚做皇帝才七个月的顺宗也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宪宗),这一年是公元805年,其时,柳宗元33岁。
这年的11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8位改革派要员一起被贬为偏远州郡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司马事件”。
而柳宗元则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从而开始了他后半生柳絮般飘零浮沉的孤寂生活。
但柳宗元毕竟是柳宗元,他犹如生命力顽强的柳条,随便折一段无论在哪里都会长出翠绿!在湖南永州这块被人遗忘的蛮荒,他拿出了足以震动华夏的永州八记,但这是他以10年青春为代价的!公元815年正月,柳宗元被宪宗皇帝诏赴长安,诗人喜气洋洋心花怒放的赶到了长安,但迎接他的却是当头一棒,他又被贬为更加荒凉的柳州。
此时,当初的八司马,除了早逝的升迁的,则只剩五人,而这五人又在同时被贬为远州刺史,高坐长安宝座的皇帝老儿又一次嘲弄了这些不安定分子。
诗人生命的柳絮又一次漂泊远行。
是柳就恬然自安,是柳就可随处扎根发芽!这块“被原始野林笼罩着,潮湿蒸郁,暗无天日,人烟稀少,瘴疫猖獗”(余秋雨柳侯祠)的.地方又能怎样呢?柳是从不怨天尤人的!在这块“一听地名就叫人惊栗”的“远未开化的南荒之地”开始了耕耘。
教人种树、种禾、养鸡、蓄鱼,并且“挖了井,办了学”,“修了寺庙,放了奴婢”——当然一生爱柳的诗人最得意的还是教柳州的百姓插柳,这大概是诗人的自砺也是为柳州后代造福吧。
无论如何,每年的春天,诗人必定在柳江之滨插柳。
柳宗元的苦心
![柳宗元的苦心](https://img.taocdn.com/s3/m/4d63083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3.png)
柳宗元的苦心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知晓的人太多了,但是,在当年,他写这篇文章时的苦心,又有多少人真能够知道?真能够理解?柳宗元是随着唐顺宗下台、唐宪宗上台,其所积极参加的王叔文集团的革新失败,而在永贞元年(805)九月,被贬邵州刺史的;十一月,又加贬永州司马。
在唐代,司马是很低级的职务,并且多为京官被贬之后最为常见的“去处”,是个没有实权,只领俸禄的十分闲散、也十分特殊的官职。
另一方面,柳宗元曾经担任司马的永州,地处今天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人烟稀少,相当可怕。
所以,这样的贬谪,无疑带有相当明显的惩罚性质,有“杀一儆百”的意味。
在永州,柳宗元的生活非常艰苦,一度就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
而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母亲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柳宗元无限悲愤与痛苦,也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然让他的身体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不过这一切并未能动摇他的政治理想——他与友人的信中“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的话就是证明;同时,他在这一时期写下的《捕蛇者说》,也是证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一句,让他的苦心跃然纸上。
作为被贬谪的官员,不是好好地反省、改造,而是变着法子批评朝政,这样的政治风险柳宗元是应该知道的。
知道而坚持这样做,足以表明他的铮铮风骨,可以看出中国文人有些冥顽、又有些天真的特点。
然而,对于可能看到他这篇“说”的很多人——比如说各级政府官员,也就是柳宗元笔下的“观人风者”们来说,选择明哲保身,在这样的时刻装聋作哑可能是常态;而添油加酱向上级领导汇报柳宗元的思想不够稳定,恐怕也是部分人可能做出的事。
或者说,能够正确看待柳宗元反映的“苛政猛于虎”的情况,无私无畏地向上级乃至最高领导——天子谏言的,不会很多。
这也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常态。
对于各级政府官员们来说,没有几个人真正会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着想乃至焦虑,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官帽能不能戴得长久,能不能越戴越高。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下)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下)](https://img.taocdn.com/s3/m/a22833c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3.png)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下)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行者,他走遍了唐朝的大江南北,品尝人生百味,体验着岁月的沉淀,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苦难,但一路上他保持着领悟生命的深邃和益处。
他的一生可谓“千万孤独”,但这种孤独并非是普通人所认为的孤立无援、失去联系的孤独,而是他通过解决内心的疑惑和理解世界的真谛而达到的超然境界。
这篇文章将继续探究柳宗元的“千万孤独”之路。
柳宗元痛失父母的悲痛和奋斗柳宗元在年幼时就失去了父母,他的童年生活过得很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学习中寻求自我超越。
他像一个努力向上的植物,在不断地攀登中,不断地超越自己。
柳宗元的父母去世后,他感到孤独和无助,但他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去为母亲祭奠。
他写下了“不德于父,忠于母”,以表达他的在失去父亲后对母亲的至高尊重。
柳宗元在政治上的挫折和痛苦柳宗元在唐朝时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但他由于反对李元昊的选举,被贬到了绵州。
在流亡和贬官的生活中,他感到了强烈的孤独和痛苦。
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为“自由”而奋斗。
柳宗元通过写作来宣传自己的观点,他的文章经常直击时弊,体现出人民的呼声,并且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作品《雁门太守行》表达了他为民众挽回权利的决心和勇气。
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柳宗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他不畏风雨,不轻言放弃。
他的坚韧和勇气,引人深思。
柳宗元对哲学的探究和领悟柳宗元在哲学和思想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阅读过很多哲学文献,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种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和感悟,这种认识和感悟使他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他曾发表过《兰亭集序》一文,表达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柳宗元通过描绘兰亭景象来表达他对自然之美的崇敬之情。
他说:“奇山异水,皆有态也;野旷天清,而无容声。
”在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入解读。
总之,柳宗元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名人,并不是因为他具有卓越的才华和不凡的成就,而是因为他在行走的过程中,坚韧不拔,不放弃对社会、人生和生命的探究和领悟。
柳宗元的不幸与大幸
![柳宗元的不幸与大幸](https://img.taocdn.com/s3/m/77cd1025ba1aa8114431d944.png)
柳宗元的不幸与大幸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2017年第17期“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柳宗元的后半生似乎注定要与孤独为伴。
被贬永州,只不过是他悲剧的开始。
虽然在那段时间里,他经受了人情冷暖,世事如烟,也曾有过“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的经历。
但这一切却并不是他的全部。
“永贞革新”的失败,得罪了皇上,封建社会里至高无上的权威,“龙书案”后独断专行的半径,注定要量出人世间昏暗的周长。
十年期满,一纸诏书飘然而至,这在柳宗元看来,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解脱。
然而谁能想到,当柳宗元满怀希望地赶回朝堂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又一个冰冷的现实:他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
我想那時他的心一定很寒,人世间最残忍的事,莫过于给人一种希望,然后又亲手将这希望打得粉碎。
柳州,穷山恶水,孽子刁民,如宁古塔一样让人望而心惊。
但身处其中,柳宗元反而泰然了许多。
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再奢望什么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早已经是明日黄花,他唯一能做的,也许就是“处江湖之远”“忧其君”了。
这,真的是一种不幸。
然而这种不幸,在中国文人身上恰恰成了大幸。
苏东坡被贬黄州,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他的文学成就正是在那里达到了顶峰。
柳宗元虽然没有达到苏东坡那种高度,却也进入了一个最佳的创作时期。
《永州八记》和其他作品奠定了他作为唐宋八大家的坚实地位。
无法想象,如果柳宗元仕途得意,一帆风顺,是否仍会成为一位文化大家?就像杜甫,为官十年却创作寥寥,而一旦开始颠沛流离,妙文佳作便迭涌而出。
其实,仔细想想,如果不是朝廷那发配南荒的御批,碌碌官场埋葬的无疑是一大截灿烂的中华文明。
所以,我们实在该为柳宗元庆幸。
(节选自龙台剑鸣《寂寞柳宗元》。
题目为编者加)阅读点滴从庙堂到江湖,从永州到柳州,孤独伴随着柳宗元的一生,但人生的不幸却造就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师。
然而,“一大截灿烂的中华文明”竟然仰仗的是“朝廷那发配南荒的御批”,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沉重思考。
柳宗元的生平
![柳宗元的生平](https://img.taocdn.com/s3/m/d679463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a.png)
柳宗元的生平柳宗元的生平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平静的。
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的经历。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所以人们也称他柳河东。
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
十三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呈给唐德宗,唐德宗看了非常欣赏,大家都传着看,都认为了不起。
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考上进士,在京城做官。
后来因为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关系,王叔文倒了台,柳宗元受了牵连,跟刘禹锡一样发配到边远地方去当刺史。
公元805年,柳宗元到永州当刺史,心情一直不好。
怎么样才能使心情舒畅一些呢?他在公务完成后,就到附近的山野去游玩。
有一次他到冉溪,果然景色宜人。
他非常喜欢,就在那里安了家。
但是,给这个地方取个什么名字呢?他想来想去,还是取了个“愚”字:溪称为愚溪,丘称为愚丘,泉称为愚泉,沟称为愚沟。
他觉得他是因为“愚”而被贬官的,所以得用这个“愚”来命名。
他终究没有让自己高兴起来。
柳宗元还游了小石潭,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身上佩带的玉环碰撞发出的丁当响声,真叫人高兴啊!他看到潭中的小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就好像在空中游动,阳光照着,影子落在石上,一动也不动。
有时突然游得好远,就好像跟柳宗元逗着乐似的。
美景叫他流连忘返,他应该是很高兴的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被贬,他又很痛苦。
但是,柳宗元毕竟心里关切着百姓,常常到民间去考察百姓的生活。
永州出产一种很毒的蛇,把它风干制成药,可以医治许多疾病。
他特地访问了一个姓蒋的以捕蛇作为职业的农民。
那个姓蒋的农民说:“我的祖父因为捕毒蛇,稍不小心被毒死了;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死的;我捕毒蛇已经有十二年了,差一点死去的次数也有好多次了……”他说着说着,脸色变得悲哀起来。
柳宗元看他痛苦的样子,非常同情,就说:“你既然怨恨捕蛇,那么我去跟当官的说一说,更换这个捕蛇差役,恢复原来的赋税,怎么样?”不料那个姓蒋的慌忙摇着手,更加悲伤了,他说:“您千万别这样!我虽然苦,但是比我的邻居要好多了。
柳宗元:贬放到死不低头
![柳宗元:贬放到死不低头](https://img.taocdn.com/s3/m/d1f83764804d2b160a4ec009.png)
柳宗元:贬放到死不低头十四年贬放至死,是柳宗元人生最痛苦难耐的经历,可它却奇迹般地铸就了柳宗元的人生辉煌,使他成了那个时代以至以后的历史都没有人能摸其项背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作者:郭新庆公元805年八月四日,顺宗禅位。
八月五日,改元永贞。
宪宗李纯等不及登基,六日就下诏,贬王伾为开州(今四川开县)司马,王叔文为渝州(今四川重庆)司马。
转月十三日,革新派其他成员也都被贬出了京城。
先是被贬为远州刺史。
走在半路,这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因朝廷守旧派大臣议论王叔文党贬罚太轻,又加贬为远洲司马。
柳宗元由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改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 司马。
韦执谊因是宰相杜黄裳的女婿,杜黄裳反对永贞革新,韦执谊借丈人的光,数月后才去贬崖州(今海南琼山县)做司马。
他和王伾一样,到任不久就忧郁地病死了。
贬官是罪臣,带罪之身形同囚徒。
唐朝对贬官的处置是极其严酷的。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十三日,柳宗元遭贬。
接到贬诏,他带着年近七旬的老母卢氏,母亲的侄子,表弟卢遵和堂弟柳宗直等人踏上了贬谪的路程。
柳宗元和刘禹锡这些人,是宪宗皇帝和权宦们刻骨仇恨的罪人,其贬放路上遭遇的惨烈,必然远甚过一般人。
可对此,柳宗元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述,这可能与他的为人气节有关,他不愿低声下气地去哀怨自己的苦痛。
大概连柳宗元自己也没有想到,从他踏上了这条贬途起,他一生再也没能从这里走出来。
古时永州地处今天湖南、广东和广西三省交界的地方,远离京城长安三千五百多里,辖零陵、祁阳、湘原、灌(guàn)阳四县,郡治在零陵。
境内有南岭的支脉九嶷山,湘江和潇水在这里汇合,绿水青山,景色秀丽。
但当时永州却很荒僻,人烟稀少,疾病流行,虫蛇出没,令人生畏。
柳宗元住处的四周,毒蛇、毒蜂遍地,仰空视地,让人寸步劳倦。
水边还有一种叫射工的毒物,也称射影,传说从水中射人,中者生疮,连中人影子也会得病,由此得名。
安史之乱后,永州人口锐减至六千三百四十八户,人口二万七千五百八十三人。
柳宗元
![柳宗元](https://img.taocdn.com/s3/m/71cdfc5cbe1e650e52ea99e9.png)
.
工 作 的罪 犯
这几 年 里 , 永 州还 经 常发 生 大
.
火灾
5
,
年中
柳宗元
寄住 的和
尚庙
就被烧 7
4
,
次
有 一 次半 夜 起火 ,
他
仓皇 逃 了出 来 才保 住 性命 .
后 来的文学批
评
,
家
像
苏东
,
坡
一 再拿柳
宗元 诗 歌 与晋
代的陶
渊 明相 比 .
纯 属俩 然 , 公 元 4 0 8 年 六 月 间 , 陶渊 明 与他 的 家 人 同 样经 历 了
能
,
建议把他
们召
回
.
来
宪宗 皇 帝
.
也 就 做 个 顺 水 人 情 但 事情 闪 电般
.
地 起 了变化
柳 宗元们 一 到长 安 , 就遭 到 一
些 大 官僚 在宪宗 皇 节面 前的 毁谤 ,
说来 , 柳宗元 一 生对火 灾也 是
有切肤之痛 的.
公元
805 年
9
,
月
在 一 场 轰轰
烈 烈 的政 治 改革 流产 之 后 , 激 进 的
.
柳 宗元被 贬为邵 州刺 史 两 个 月
后 , 走 在半 路 上 的柳 宗 元 , 又 接 到命
令 , 被 加贬为永州司 马 .
永 州 即今 天 的湖南 零 陵县 , 位
这番 惊惶 . 多少 个 日 夜 后 , 陶渊 明
对这 场 夺 去 他 家 草屋 的 大 火仍 记 忆
犹 新:
“
,
草 庐 寄穷巷
甘 以辞华轩.
正义长风急 , 林 室 顿烧婚 . 一 宅无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https://img.taocdn.com/s3/m/46a75ec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0.png)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小名白丁,京兆郡长寿(今陕西长安)人。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和经历,这些经历让他变得独特而多才多艺。
他以诗文才华闻名于世,作品兼及诗、散文、辞章、赋和骈文,风格典雅独特。
他的代表作品有《江雪》、《赋得古原草送别》、《登柳州城楼寄广陵旧游》等。
柳宗元的思想也非常独特。
他倡导“归真”,认为人应该返璞归真,回归本性。
他主张“玄览四六赋”,即通过对天地宇宙的观察和思考,寻求人生的真理和道义。
柳宗元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因此他强调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除了文学和哲学之外,柳宗元还涉足政治,曾任过几个重要的官职。
他在任职期间积极为民请命,为政府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很多努力。
由于他的才华和直言不讳的个性,他遭到了朝廷的排斥和打压。
最终,他被贬谪到广西柳州担任地方官员,从此开始了他的“千万孤独”的人生。
尽管身处荒僻之地,柳宗元并没有放弃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
他利用贬谪之地的阅读和写作时间,深入研究诸子百家的思想和历史文化。
他写下了《河东日记》、《乡村四月》等重要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他面对贬谪的坚强意志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柳宗元并不一味苦恼于贬谪,他也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
他在广西的生活中,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一起游山玩水、诗酒狂欢。
他也勤奋耕种,种植莱菔,田园诗的风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柳宗元的生活持续了几年,直到他逝世。
他的影响力却超出了他的一生。
他通过自己的文化创作和思想传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他的思想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化人物和政治家。
柳宗元的一生充满了辛酸和无奈,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
他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人生的真理和自由,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精神和智慧在岁月的长河中流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柳宗元的小故事
![柳宗元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5b93e3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a.png)
柳宗元的小故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柳宗元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到你!一、《江雪》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整天郁郁寡欢,终日闭门谢客,以饮酒吟诗打发时光。
闲时,就教小书童柳植写字作诗。
这孩子聪明伶俐,一学就会,经柳宗元悉心教导,不但能吟诗作对,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特别是能把主人的笔迹模仿的惟妙惟肖,因此深得柳宗元的喜爱。
那年冬天,柳州居然下了一场大雪,整个柳州成了一个银妆玉砌的世界。
知府邀请柳州的文人墨客在鱼峰山上的“望江亭”喝酒赏雪。
席间,知府大人要来客每人做一首赏雪诗助兴,并规定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个“雪”字。
那帮文人写的尽是些俗不可耐的吹捧之诗。
柳宗元内心感到非常腻烦。
他独自不动声色地大喝,轮到他写时,已酩酊大醉,内心极其厌烦,告诫自己绝不能随波逐流,他迷迷糊糊地走到桌前,信手写了“千山孤独”四个大字。
写完后,就摇摇晃晃爬在桌上。
知府大人见只写了这么四个字,心里十分不满,卷起宣纸,便打道回府。
小书童柳植见状,知道不妙,主人得罪了知府大人了,这四个字也许会成为整治主人的罪证。
他急忙追去,在半山腰拦住轿子道:“启禀老爷,我家主人酒醒了,深怀歉意,命小的来取那没写完的诗稿,让他继续写完。
”知府没好气地说:“叫他快点,我在这儿等他。
”柳植拿了只有“千万孤独”四个字的诗稿,回到望江亭,但主人还躺在石凳上,任凭柳植千呼万唤,又拖又拽,都没法把柳宗元弄醒。
柳植见知府还在半山腰等着,急得他望着茫茫白雪大哭起来。
这时,在柳江江边,恰有一叶小鱼船,停泊在浩渺的江天之中,一位老渔翁,披着蓑衣独自一人在那里垂钓。
柳植触景生情,诗兴勃发,忘我的拿起笔,勇敢地在“千万孤独”四个字下面,挥毫添上诗句,就成了一首咏雪诗,最后一个字正是个“雪”字,符合知府大人的要求。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https://img.taocdn.com/s3/m/711dd69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4.png)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柳宗元,一个千古之孤独的名士,他生于唐代,卒于宋代,一生经历了波折起伏,才情横溢却又孤独绝望。
柳宗元的一生,如同一部传世的诗篇,一幅永恒的画卷,成为后世文坛上不可忽视的璀璨之星。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深沉内敛的行者,看到了他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更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无尽追求和向往。
本文将就柳宗元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进行探讨,希望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柳宗元,字子厚,号景亭,洪州(今江西南昌)人。
他生于唐代中期,出身世家但家境贫寒。
柳宗元的祖上本是隋唐间的名将,一代代在官场上做官,最后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到边疆,家族不得善终,这也为柳宗元的后来人生观和写作观埋下了不少隐忧。
柳宗元自幼聪慧过人,立志要做一个忠臣良将,报效国家,可是家境贫寒,这使得他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只能靠自己努力。
柳宗元小时候聪慧好学,自学成才。
他的学识渊博,能够通晓经史百家之说,具有相当的文学造诣。
柳宗元自幼酷爱读书,对于《诗经》《楚辞》《左传》等古籍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特别崇拜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视之为圣人,对他们的经典著作进行了详尽研究和解读。
他的学识渊博,思想卓越,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学术翘楚。
柳宗元二十岁时,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
可是他进入仕途后,却并不如意。
柳宗元对于现实的腐败和陋习感到深深的失望,对于官场的尔虞我诈、权力的斗争、民生的疾苦,他都有着强烈的愤懑之情。
他深知官场的险恶,因此并没有在仕途上花费太多心思,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上。
柳宗元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并重的人物,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有着高超的文学造诣,尤其擅长散文创作。
柳宗元的散文风格独特,雄浑豪放,笔力遒劲,用典丰富,给人以浑厚苍劲之感,他的文章在形式上尊崇传统,但在内容上却融会贯通,大胆求新,他深受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积极倡导变法。
他主张让士大夫和民众重视实际的改革,以实际行动推进社会进步,关心民生、重视教育、讲求治学,提倡实用主义,提倡实学。
柳宗元
![柳宗元](https://img.taocdn.com/s3/m/e66a6602763231126edb11ab.png)
柳宗元
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凭着一股积极的热情和出色的才能进行政治活动。
改革虽然失败了,中年以后的处境更加悲苦,但这却使得柳宗元有机会深入生活、接近百姓、反思历史,从而使他成为一个卓越的散文家和诗人。
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
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柳宗元在思想方面所具有的进步的积极的意义,似又因韩愈的某些保守意识而有所不及。
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
从这些诗篇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会里遭受到怎样残酷的迫害!在柳诗中成为特有的新颖题材的是对西南地带少数民族生活进行多方面描绘的作品。
其中洋溢着非常浓厚的地方情调和气氛。
至于刻画自然景物的小诗,如《江雪》、《渔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