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焊接工高凤林的手、钳工顾秋亮的手、捞纸工周东红的手……今年“五一”小长假,一部讲述8位顶级技工用巧手和匠心筑梦的《大国工匠》让无数国人感动。
没有名牌大学为他们背书,他们有的只是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
他们超越了世俗对于成功的评判,却在追求自身职业技能完美和极致的不经意间,受到了众人的瞩目,成为国之瑰宝。
从《大国重器》的震撼,到《大国工匠》的感动,人们清晰地感觉到,一股“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清新之风,正在吹散几千年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浓雾重霾,“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逐步成为新的时代风尚。
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再次为这股时代风尚增添了一个注脚。
大国尚技,这样的榜样感召,这样的氛围营造,在中国制造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有着别样的意义。
因为在向“中国制造2025”挺进的征程中,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成为制造强国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
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视出境旅游的国人多有这种体验,千里迢迢背回的奢侈品或日用品,在其不显眼处,通常印着一个“Made in China”的标签。
数字回应着人们的这种感受。
在这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度,超过200种工业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大到高铁、轮船,小到纽扣、签字笔,全世界人民都在享受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
不过,强大的中国制造也有自己的尴尬。
我们的航天员可以坐着中国制造的飞船上天,但我们的百姓却常为国产马桶的漏水而抱怨。
原因固然很多,其中重要一条是,我们可以为保证一艘宇宙飞船的焊接质量而找到高凤林这样的顶级焊接工,但我们却无法保证每一个工厂雇用的都是受过职业训练的技能工人。
因为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19%,高技能人才的数量还不足5%。
202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报告2022年教育信息化的进展,平稳中透着坚决、务实,更加关注效益和可持续进展,更加注意规范和内涵质量的提升,让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明天布满了期盼。
慧聪行业讨论依据多年积累数据,对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进展现状教育行业信息化经过10年从无到有的快速进展期,目前已进入相对平稳增长期,2022年是“十一五”规划第一年,在建设新农村和深化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培育创新人才、创建学习型社会成为2022年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教育信息化对此担负着史无前例的重任。
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为304.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11.8%。
回顾2022年的教育信息化,培育创新人才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大家越来越感到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体制与教育信息化的冲突和冲突,对于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和培育途径的种种争议,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培育创新人才与教育信息化之间具有本质的、不行分割的内在联系。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进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
早在2022年教育部就提出了将来5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连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公共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沟通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各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满意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国家信息化供应人才支持和学问贡献。
同时确定了将来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由硬件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系统、服务体系等主要业务系统,公共资源、公共应用、公共服务等主要数据系统,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培训服务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等支持环境组成。
2022-2022年教育行业信息化投入状况2022年2022年2022年2022年投入额226.8250.8272.6304.8增长率9.0%10.6%8.7%11.8%从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来看,硬件投资仍旧占据肯定优势,份额在68.0%,但从2022-2022年的变化看,它的份额呈现渐渐下降的趋势。
教育发展战略
教育发展战略中国教育的发展战略在当前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国家整体进步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三个方面,探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方式。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过程,更是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通过教育,人们不仅能够获取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然而,当前中国教育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导致形成了一些教育贫困地区。
其次,教育内容和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学生过于注重应试教育,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
最后,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的培养和待遇不够优厚,导致培养出的教师缺乏积极性和质量。
为了解决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教育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和调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师资资源投入和扶持教育贫困地区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平等化。
其次,要推进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引入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教育行业,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和能力。
总之,教育发展战略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和调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战略
首先 , 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增长手段 的教
育 。人力 资源 的开 发 对 于经 济 的增 长 越来 越重 要 ,
而教育作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手段也越来越重要 , 因 此, 教育 的发 展成 为经济发 展 的越 来越 重要 的支撑 。 当代经济学一般认为 , 资本采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 本 两种形式 。在早 期 的经济 学 理 论 中 , 经济 学 家 普 遍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 , 认为物质资本存量 的规模 尤其是积累的快慢是促进或限制经济增长的主要 因 素 。舒 尔 茨 在 16 9 1年 首 先 提 出 “ 力 资 本 ”的 概 人
[ 关键词 】 学教育发展 观 ; 科 中国教育 问题 ; 现代化教育发展战略
[ 中图分类号 】 50 1 G 2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2—30 ( 08 0 0 0 0 10 99 2 0 )2— 16— 6
动力 对 经济 增 长 的 贡献 为 2 % , 8 资本 的贡 献 为 教育 为现代 化建设 提 供 可靠 的人 力资 源 支 撑 , 为 3 % , 也 2 其余 4 %要 由全要 素 生 产率 增 长来 解 释 。在 0 1 在全 要 素 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劳动 力贡献 中有 1% 是劳 动教 育 的 贡献 , 发展 是在工业 危机 已经 出 现 、 工 业 革命 正 在 兴起 生产 率对经 济 增 长 的 4 % 贡献 中也 有 2 % 要 归 功 新 0 9 的历 史背 景下进行 的 , 以 , 国教育 的现代 化本 质 于“ 识和 其他杂项 ”, 两项加 起来 约有 4 % 。他 所 中 知 这 0
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性别差异依然存在。由于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初等教育的性别差异已逐渐缩小,但在高等教育阶段男性占有极大优势。因此,缩小教育的性别差异的关键是在更高的教育阶段上实现性别平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贯彻好,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落实好,努力实现更大规模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一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二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坚持改革创新。三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四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到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推动我国教育在新世纪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新中国60年教育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和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是教育战线几代人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结果。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两基”奋斗目标的实现,高校扩招和促进教育公平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实施,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和“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理念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7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2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已经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加速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新时代中国教育典型特征与发展策略
新时代中国教育典型特征与发展策略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7年第12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历史角度分析,新中国教育发展阶段按其特征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穷国办大教育;二个是大国办大教育;三是大国办强教育;四是强国办强教育,即未来的现代化强国举办更强大教育。
教育具有基础性、超前性和战略性特点。
总体上判断,我国教育发展正处于大国办强教育的发展阶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将为国家现代化奠定教育与人力资源的坚实基础。
第一,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确定中国教育未来发展总体战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和建设教育强国是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总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是中国教育实现从大到强、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是中国教育适应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是中国人民享受世界水平现代化教育的新时代,是中国教育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新时代。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它第一次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全会报告,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这是党中央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这是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新定位、新使命,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新特征、新征程。
结合我国实际,建设教育强国要实施“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跨越:到2020年,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现或超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提前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先进水平。
2021年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欧阳光明(2021.03.07)【摘要】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活动。
我国古代自孔子时期就开始了教育的发展,随后而来的官学到私学,中国的教育发展同国外一样,先后经历了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种种历程,这其中,有传承,有改变,也有新的发展。
当今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新的方式,不断变换的引导着教育发展多元化的趋势。
本文旨在对教育发展历程的总结中,对于我国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式并提出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指出创新并且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也能更好的继承教育的发展,不断前进。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现状发展历程未来教育绪论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风靡于而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时,随其而来的是各个国家或者说整个社会对于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产业的一种深切关注,因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一种代表性的表现形式,而教育事业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一种前提条件,这样的社会境况对于它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会。
传统意义上认为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而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①在我国,对于教育的关注,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潮流性的话题,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这就意味着,教育这一话题也随之有着深远的历史,随着文化的前进,不断地更新变革。
近些年,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制度、体制、方式等多方面也在与时俱进。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及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教育一直是中国的热门话题之一,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对于国家的未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中国一直在致力于改革教育体制,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及未来发展方向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历程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的教育体制并没有很好地适应当时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中国政府开始探索怎样改革教育体制,提高国家整体素质。
在改革的初期,中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是教育的公平和普及,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提高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本。
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也逐渐开始关注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逐步过渡到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
二十年来的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小学和初中教育上,实行了新课程改革,增加了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高中阶段,实施了分科制度和高考制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未来。
此外,教育投入的增加、建立了以质量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改变也为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带来了显著的优势。
二、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中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仍然不够均衡,好的教育资源仍然集中在一些重点城市,导致教育的公平性仍然不够。
另一方面,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严重不足,很多毕业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学习和培养。
此外,教育改革的短期和局部性,一些地方的教育仍然过分注重传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灵活性,这也给教育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影响。
三、中国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为了解决现存的问题,中国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创新教育理念。
未来,教育应该更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而非储备知识,同时开设更多针对性强的课程,提高教育内容多样性和灵活性。
2.增加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教育投入应更多地关注不发达地区,改善其基础设施和条件,提高教育公平和普及水平。
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与分析张瑞琰,王峥艳(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74) [摘要] 目的: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表明了财政对公共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
但在支出结构方面,仍存在人员经费过高,教育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三级教育投入中高等教育比重偏高,义务教育相对不足;不同地区间教育投入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业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 教育;支出结构;分析[中图分类号] F810.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2403X(2004)0320207202 教育支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财政分配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公共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不断上升,表明了财政支出对公共教育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但在同时,教育经费短缺的呼声仍然强烈,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在不同层次教育之间存在不合理因素。
因此,在继续增加教育支出的同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教育支出效益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支出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大致可作如下三种划分:①教育支出内部结构:教育基本建设支出和教育事业费;②教育支出层次结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支出;③教育支出区域结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教育支出等。
1.1 教育支出内部结构 教育支出内部结构,按照支出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部分: (1)教育基本建设支出,指用于购买房地产、校舍建筑、大型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支出。
这部分支出是发展教育的基础,属于教育资本支出。
(2)教育事业费,指用于学校的日常运行所需的教职工薪金、学校图书设备、福利服务、校舍维修、校园绿化等方面的支出。
这部分支出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改善,属于教育现期支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费支出占预算内教育支出的比例一直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在80%左右。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加强高等教育大数据建设,全面了解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状况,受教育部委托,今年5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正式开展“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工作。
此次调查收到556所本科高校填报的问卷,内容包括国际化战略、组织与管理、教师、学生、课程与教学、科研、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等9个方面的57项指标。
报告介绍了高等教育行业相关概述、中国高等教育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行业的现状、中国高等教育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高等教育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
您若想对高等教育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高等教育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去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3431万人,较2013年3460万人减少29万人;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比2012年的699万人数增加26万。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34.46万人,比2013年增加4.83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87196.1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31.08亿元。
此外,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发展空间巨大。
国内高等教育中不但存在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之间的竞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竞争,同时随着留学热高涨,国内高等教育业面还临着国外高等教育的竞争。
为此,教育部不断加强和促进中外高等教育的合作。
当前公办高等学校和民办学校都走特色化道路,但公办高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又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产学研一条龙,比民办学校起点高、速度快。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市场集中率仍然非常高,民办高校无论是从学校数量还是从培养学生数量上都只占绝对少数,在校生与招生数量的增长以及实现大众化的绝对主力是公立高校。
另外,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特征和矛盾日益显现,在和谐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环境引导下,近些年来,我国对于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着力完善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间和各类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九年义务教育正在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
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也得到广泛开展。
中国1986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法,2006年对该法进行了全面修订。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事业在很多方面取得新进展,已进入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阶段。
一、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行政体制中国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10多项教育行政法规。
教育部在职权范围内发布了200多项教育行政规章,有利地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经费方面,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目前,属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在中央财政拨款中安排解决;属地方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从地方财政中安排解决;农村乡、村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主要由主办单位安排解决,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社会团体和贤达人士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由主办者自行筹措(包括向学生收费,向社会募捐等)。
中国当代教育政策分析
关于中国教育的当代政策分析(行管10151:但承志、赵帆、文艳、徐捷)我国建国50年在教育思想方面的逻辑发展轨迹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1966年,即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前。
这一阶段接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所提的“以系统的科学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的影响,强调偏重双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为1979—1982年,提出“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改方针,强调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是1983—1989年,此一阶段提出“加强基础、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方针,既表现为非常重视非智力因素,又注重把它与智力因素结合起来;1990年以后,进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逻辑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素质教育。
从80年代到90年代,素质教育逐步从一种教育观念、一种教育思想而成为一种教育战略和关系千秋后代关系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此前强调的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以及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教育等,都包容在素质教育之中。
毫无疑问,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和我国当代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
现代教育的一百年改革发展历程及发展态势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50年的运行轨迹可以说都是世纪之交我国的教育背景。
而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尤其相关的则是近几年我国所面对的国内外有关形势。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十五大以后,国家在科教兴国方面有两件大事:一是国务院同意科学院提出的国家创新体系;二是党中央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致力于提高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
而与之相应的教育上也有两件大事:一是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二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专门颁布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而教育上这两件大事,正是基于以下一些背景:首先是知识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
关于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
关于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随着人们对于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种幼儿教育形式被建立了起来,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性话题,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期盼。
1 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中国幼儿的数量占有世界同龄儿童的20%,可见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已经成为了攻坚课题。
幼儿教育要着眼于长远,不但对于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还关乎国民整体素质,因此,还会影响到社会效益。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这就有赖于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幼儿教育在大中城市中实现了全覆盖。
适龄儿童都已经进入到幼儿园中,接受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
乡镇地区也建立起了各种类型的幼儿园,由于其办园模式灵活多样,同时又提供了多方面的便利条件,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本地幼儿前来接受教育。
但是从国民发展现状来看,幼儿教育还无法满足人民高质量的教育需求。
中国农村幼儿接受幼儿教育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幼儿园总数超过了18万所,进入到21世纪,幼儿园数量逐渐减少。
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入园率直线下滑。
大中城市的平均入园率已经超过了80%,经济发达城市的入园率甚至于可以达到100%。
相比较而言,农村幼儿的平均入园率还没有超过40%,成为了全国入园率偏低的重要因素。
进入到21世纪,一些民办的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多,为幼儿入园提供了便利,同时幼儿教育问题也凸显出来。
由于民办幼儿园主要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在幼儿教育上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教育体系,加之管理混乱,使一些幼儿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性问题。
2 幼儿教育未来发展趋势(1)幼儿教育被划归到终身教育体系当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将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起了密切关系。
重视幼儿教育是一种早期的投入,从国家的长远利益来看,幼儿教育的发展将会为国家带来强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改革前景讲解PPT参考幻灯片
32
2、加强联邦数据收集和报告力度, 改善问责制和政策制定。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形势与改革前景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博导 周满生研究员
1
主要内容: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二、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深化改革,切实把提高高等教育
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
一、我国高等教育 发展状况
3
(一)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位置
•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第 二位的美国加上网络学习注册学生数,也就是 1700万人左右。
5
综观世界,人类社会在进入21世纪以来正 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的转变: • 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转变。 这个转变被称为再次现代化的进程,经济全 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浪潮是其表象。 • 二是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 第二个转变被称为人类学习模式的重大变革。
6
• 近半个世纪以来,重大科学发现主要来自 大学学者,70%以上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大 学工作。
• 美国21世纪委员会相信:如果实施《迎接风 暴》报告建议的话,将能够帮助美国在21世 纪实现繁荣。该报告突出强化了以下特点。
14
特点:
—— 直面竞争危机 —— 瞄准中国等国 —— 反思教育问题
15
* 强调美国面临几个领域挑战:
1、基础教育阶段在科学和数学方面的知识准 备不足;
2、本科生对科学和数学专业的兴趣有限; 3、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严重减少; 4、科学与工程教育在某些情况下使学生
中国教育发展的经验
中国教育发展的经验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是优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现实必要,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又一大进步。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学校考察调研,给学生、教师回信,给有关活动致信指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连续十年保持在4%以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国家在教育领域制定出台多份文件,从不同方面保障了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
二是顶层设计。
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始终在国家、区域和专项规划的蓝图指引下推进,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例如国家五年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等,从教育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科学谋划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方向、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统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公平,充分发挥了国家规划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导向作用,形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落实国家规划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使国家规划成为中国特色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政策工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
三是重点突破。
从实际出发,瞄准教育改革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把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进步。
一系列动真碰硬的改革有新突破。
例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双减”等,一批开拓创新的改革塑造了教育新格局。
例如,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推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等,一些长期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被扫除。
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支出的增长趋势及原因分析
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支出的增长趋势及原因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教育支出是指一个国家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自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支出的增长趋势以及相关的原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支出一直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首先,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之一。
政府不断提高教育支出,促进教育发展。
其次,中国人民的教育期望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教育品质和数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使政府增加教育支出。
此外,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红利也促进了教育支出的增长。
教育支出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将教育视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
政府增加教育支出,主要用于改善教育设施、聘请更多的教师以及提高教师待遇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教育支出的增长提供了支撑。
经济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这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
另外,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人民的富裕程度提高,这使得他们更有能力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包括学费和教育培训费用。
因此,人民的教育需求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支出的增长。
此外,中国的人口红利也推动了教育支出的增长。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和人口资源。
政府意识到,只有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才能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的优势。
因此,政府增加了对教育的投资,以提高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
尽管教育支出增长的趋势是积极的,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教育资源倾向于集中在发达地区,而边远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其次,教育质量不稳定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教育经费的不合理分配和教育改革的不完善,一些学校和地区的教育质量与其他地区相比明显落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中国教育的发展
专题梳理一:古代教育
• 宋朝:学校制度更为健全,在中央有太学、国子 学等,私人讲学旳书院兴起。
• 明清时期:继续完善学校制度,强化科举制度, 实施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严厉控制士人旳思 想,加强文化专制。
专题梳理二:近代旳教育
• 京师同文馆:洋务派于1862年创建旳第一所新式 学堂,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旳,为中国培养了近 代第一批新型旳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
深化考试制度改革 ——中国教育旳发展
提出背景
• 2023年9月3日,国务院《有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 改革旳实施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恢复高考以来 最为全方面和系统旳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 轮旳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 出了重大调整,明确要求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
解读
• 高考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深化改革旳详 细体现,体现了党对教育问题旳关注与注重。科 技发展靠人才,而人才培养靠教育,所以,要早 日实现当代化,教育要先行。
专题集训
• 材料三:《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3年)要 求:“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旳国文教科书不 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 (3)请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 替代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 “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张对近代教育旳作用。
• (4)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旳变革历程,你能得 出哪些认识?
专题梳理一:古代教育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我国一位伟大旳教育家, 首开私学,主张不论身份高下、家庭贫富,人人 都有受教育旳机会。在教学上,主张因材施教, 善于启发学生思索问题,教育学生树立诚实旳学 习态度,虚心好学,“温故而知新”。
• 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 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 又设博士弟子,“学而优则仕”。
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关键词】发展中国家、教育问题、对策措施、中国教育【正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及其经济的日益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发展中国家教育乃至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政府亟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解决。
一、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共教育费用增长迅速,但人均占有水平仍然很低过去几十年间,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教育投资来说,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国民收入和国家预算中,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都上升得很快。
60年代和70年代,亚洲国家用于教育的支出增加了3倍,非洲和拉丁美洲增加了两倍多。
事实上,60年代和70年代教育费用增加的幅度超过了政府在其他任何经济部门财政支出的增加幅度。
到9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预算中教育经费已经达到了政府日常支出总额的15%~27%。
1995年,发展中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上升到4.4%,与发达国家同年5.5%的比率相比,仅相差1.1 个百分点。
然而,尽管发展中国家教育支出比例高、增长快,但到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人均的公共教育费用却只有229美元,而同期发达国家的人均数为468美元,是发展中国家的两倍多。
这表明,发展中国家虽然对教育发展作了很大的努力,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落后的基本状况。
(二)入学人数增长迅速,但辍学率很高从学生入学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入学人数和入学率有了大幅度提高。
1960年~1990年间,亚非拉的注册在校生人数(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从1.63亿人增加到4.4亿人,平均每年增加5%,其中,中等和高等教育在校生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2.7%和14.5%。
但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尚未完成学业就中途退学,即发展中国家的辍学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九个人口大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入学率情况(%)
1.5 7.1(1957)
31.7 56.8
52.4 91.2
60.8
28.9
93.8 105.3 146.3 122.4 125.4
4.3
注:中国小学初中阶段教育数据为 2001 年的普通教育在校生总数,高中阶段、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数据
包括成人学历教育在内。
资料来源: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2000)。
一、中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
新中国成立之际,我国三级教育总规模只有 2580 万人,其中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分别仅为 14 万、130 万、2439 万人,“穷国” 和“教育发展落后”的特征非常明显。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国的教育事业得 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至 2000 年,各级各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共输送了 7000 余万高、中等专业人才和近 4 亿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对国家 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5 年
1996 年
宣布的义务
小学
中等教育
小学
中等教育
教育年限 净入学率 毛入学率 毛入学率 毛入学率
埃及
8
93
61
101
75
尼日利亚
6
—
33
98
33
墨西哥
6
100
57
114
64
巴西 孟加拉国 中国
8
90
35
125
56
5
64(1990)
18
72(1990) 19(1990)
9
99(2000)
40
(一)教育总规模迅速扩大创造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奇迹
1.教育规模的增长超过世界平均发展速度 2001 年,中国三级教育在校生总规模为 2.29 亿人,比 1950 年增长了 6.5
1
倍,而 1950-1997 年间全世界三级教育规模只增长 3.6 倍,中国教育规模增 长速度约为其 2 倍(表 1)。
1950-2000 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增长 85 倍,中等教育增长 60 倍,初 等教育增长 3 倍。各级教育规模的增长速度都远远超过了世界的平均发展速 度。
长期落后的政治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使旧中国教育的普及程度极低。 1912 -1949 年,学龄儿童人口数一直徘徊在 1.3 亿到 1.6 亿之间,入学比例 不超过 20%,而人口文盲率高达 80%。高等教育更不发达,1949 年全国仅有 普通高等学校 205 所,在校生 11.65 万人,大学毛入学率不到 2‰,教育的 落后使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远远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国家民族危机 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世界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近代资本 主义崛起和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落后了,这种落后不仅表现在综合 国力的落后和经济发展的落后,更表现在人力资源和教育发展的落后。
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封建等级制度和封闭的自然经济使丰富的人力 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19 世纪中叶,总人口中受过教育的、富有的统治阶 级阶层仅占 5%,社会发展“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 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
106(2000)
70
印度
8
—
38
100
49
印度尼西亚
6
95
41
113
51
巴基斯坦
—
—
17
74(1995) 23(1990)
资料来源:UNESCO: World Education Report 1998;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315
398
10
初等教育
206
342
411
542
597
668
3.2
1950
10 2001 2001/1950
中国总计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30.6
101.9 137.1 205.8 178.6 228.7
7.5
0.14
0.97
0.05
2.7
3.8 12.1
86.4
表 1 50 年来世界各地区三级教育规模发展(百万人)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1997/19 1997
50
世界总计 高等教育
252.5 6.5
433.1 12.1
608.1 28.1
857 51.0
980.6 1154.2 68.6 88.2
4.6 13.6
中等教育
40
79
169
264
2
(二)义务教育普及成就巨大为世界全民教育发展作出了贡 献
普及义务教育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 重要基础。从 1986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 2000 年,中国 只用了 15 年的时间,“普九”的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 85%,青壮年文盲率下 降到 5%以下,人数比 1990 年减少了 4100 万。至 2001 年底,全国实现“两 基”县数(市、区,含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达到 2573 个,人口覆盖率提高到 90%以上。
2.教育部统计资料、《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1980、1990)和中国教育 50 年状况数据。
2.各级教育入学率大幅提升 2001 年,小学净入学率为 99.05%,升学率为 95.45%,均比解放初提高 了 50 多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为 88.70%,提高了 86 个百分点。2001 年高 中阶段毛入学率为 43.3%,比 1985 年提高了近 30 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 学率为 13.3%,与 1991 年的 3.5%相比提高了近 10 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 学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从 1980 年的 11 个百分点缩小到目前的 1 个百分 点左右。 各级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国民受教育水平和劳动力文化素质,15 岁及以上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1982 年的 5.33 年,提高到了 2001 年的 7.85 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从 1982 年的 7.48%提高到 2000 年的 11.95%,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比例由 0.68%提高到 3.81%;成人文盲率由 1982 年的 31.87%下降为 2000 年的 9.08%,下降了 23 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