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六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单元测试-word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word测试题1
地理·选修6(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卷(一)第一章环境与环境保护(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C.规模的全球性 D.过程的不可逆性《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
据此完成2~4题。
解析:人工合成的DDT在大规模使用的几十年中人类只知道它在杀虫方面的特性,却没有预见到它对环境方面产生的危害,故本案例反映的是环境问题具有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答案:A2.下列关于我国所面临的困难,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需求增加,粮食增产举步维艰 B.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年轻化C.农业资源日益紧张 D.环境污染停止蔓延,但自然生态还在恶化解析: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低,有大量中、低产田亟待改造,粮食增产潜力巨大,A项错误;我国由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B项错误;我国的环境问题还在蔓延,自然生态仍在恶化,D项错误;C项表述准确,故选C项。
答案:C3.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解析: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措施。
答案:B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以控制人口为主 B.发展是第一位的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答案:B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据此完成5~7题。
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甲环境问题山西严重,应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丙新疆严重,应是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高中地理·选修6-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综合检测卷
第一章综合检测卷(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随着人口激增、生活需求的提高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根据材料,回答第1~3题。
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B.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C.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D.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下列有关追求经济增长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应考虑到环境对社会付出的代价B.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和发展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C.环境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中解决D.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3.下列属于天然环境的是()A.云南元阳梯田B.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土地C.新疆的大漠盐湖D.新西兰的畜群牧场【答案】1.D2.C3.C解析:第1题,按照环境的形成原因可将其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A项错误。
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项错误。
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口,C项错误。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D项正确。
第2题,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它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C项说法错误。
第3题,云南元阳梯田、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土地、新西兰的畜群牧场均受人类活动的改造,A、B、D项错误。
新疆的大漠盐湖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为天然环境,C项正确。
下图为四种环境问题。
读图,完成第4~5题。
①②③④4.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图③所示环境问题,对水循环的环节影响最小的是()A.下渗B.地表径流C.水汽输送D.降水【答案】4.D5.C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①为雾霾,使得能见度降低,与环境污染有关;②为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是环境污染演化的问题;③为森林破坏,属于生态破坏问题,与环境污染无关;④为酸雨危害,是大气中硫氧化物增多导致的,是环境污染演化来的。
2019-2020学年地理高中人教版选修6检测: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章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
5分,共50分)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天然环境的是()A.沿海滩涂、名胜古迹B.极地、高山及荒漠C.风景游览区、水产养殖场D.天然草场、畜群牧场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多分布在地理条件较为恶劣、人迹罕至的地区。
2.人类对环境的正确态度是( )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C。
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D。
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在发展中产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正确的环境观应该是立足目前的实际,谋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4年太原市提出“改造一个旧城,建设一个新城,挖掘一个古城”的“三城联动”规划。
太原市通过“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古城挖掘"的城市规划,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据此完成第3~5题。
3。
“环境友好型城市”中的“环境友好”重在强调()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B。
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C。
环境的客观性D。
人类的主观能动性4.要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就要增加绿地面积,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太原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是()A.善待森林,防止水土流失B.在太原以北风沙源地植树造林C。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D。
加强城市公园、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5.下列叙述中,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有()A.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把保护古都风貌、突出太原特色放在首位B。
每天每平方米都有天气预报C。
在市民中提倡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参与意识、自律意识D.太原市大多数的公交车和全部出租车、环卫车及邮政车都使用清洁燃料3题,环境友好重在强调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第4题,防止水土流失对增加森林覆盖率没有作用,在太原以北风沙源地植树造林对提高太原的森林覆盖率起不到作用,在太原城市内部不能建设自然保护区。
第5题,公交车和全部出租车、环卫车及邮政车都使用清洁燃料,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
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湖泊数量的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①调蓄洪水的功用削弱;②湖水的增加可减轻外地的洪涝灾祸;③使水生生物数量、种类增加;④可减小大气湿度,进而影响到局部地域气候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对大少数中国城市来说,较难完成〝碧水蓝天〞的主要缘由是〔〕A. 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 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质变大C. 城市树立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溅D. 城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形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3.读〝我国逐年排放SO2状况〞图,我国SO2排放量居高不下,以下要素与此有关的是〔〕A. 动力消费结构特征B. 消费技术水平C. 环境维护观念D. 人口众多4.日本派专家协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①环境效果能够会影响到周边国度和地域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兴旺国度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开展中国度④处置环境效果需求国际协作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5.以下污染缘由与结果搭配不正确的选项是〔〕A. 氟里昂等排放物——臭氧层破坏B. 少量运用农药——土壤和水污染C. 砍伐森林——酸雨D. 二氧化碳少量排放——全球变暖6.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量/工业总产值,以下污染排放强度大小排序和相关表达正确是〔〕A. 工业废气污染排放强度火电工业>电子通讯设备>啤酒酿造B. 城市污染排放强度上海>太原>旧金山C. 新疆石化行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与产业链延伸有关D. 西气东送与上海污染排放强度下降有关7.近年,〝PM2.5〞成为媒体和群众关注的话题,它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在春季,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A. 扬尘B. 机动车排放C. 燃煤D. 修建尘8.甘肃省民勤县(如图)地处河西走廊西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人教版地理选修六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单元测试-精选文档
2019-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湖泊数量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①调蓄洪水的功能削弱;②湖水的减少可减轻当地的洪涝灾害;③使水生生物数量、种类减少;④可减小大气湿度,进而影响到局部地区气候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较难实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 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变大C. 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溅D. 城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3.读“我国逐年排放SO2情况”图,我国SO2排放量居高不下,下列因素与此无关的是()A. 能源消费结构特征B. 生产技术水平C. 环境保护观念D. 人口众多4.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5.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搭配不正确的是()A. 氟里昂等排放物——臭氧层破坏B. 大量使用农药——土壤和水污染C. 砍伐森林——酸雨D.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全球变暖6.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量/工业总产值,下列污染排放强度大小排序和相关叙述正确是()A. 工业废气污染排放强度火电工业>电子通讯设备>啤酒酿造B. 城市污染排放强度上海>太原>旧金山C. 新疆石化行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与产业链延长有关D. 西气东送与上海污染排放强度下降无关7.近年,“PM2.5”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话题,它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读在春季,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A. 扬尘B. 机动车排放C. 燃煤D. 建筑尘8.甘肃省民勤县(如图)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单元过关检测: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含答案)
第一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①F表示资源开发②F表示产业活动③H表示废物排放④H表示产品消费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人类开发自然资源供人类使用,所以F 表示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又会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H表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第2题,E表示人类开发自然资源,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答案:1.C 2.D读“人口增长与环境容量、资源、能源消耗的历史与现状示意图”,完成第3~4题。
①农地面积/107 km2②人口数量/108③能源消耗量/108 t ④淡水消耗量/103 km3⑤氟利昂排出量/104 t ⑥二氧化碳排出量/10-63.二战后,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能源消耗量、淡水消耗量、氟利昂排出量、二氧化碳排出量都大幅度上升,其中增加速度最快的是( )。
A.能源消耗量B.淡水消耗量C.氟利昂排出量D.二氧化碳排出量4.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关于农业用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及其基本建设用地的增多②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引起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引起水土流失和盐碱化面积增加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解析:第3题,注意题干要求的是二战后增加速度最快的,其中氟利昂排出量从无到有,且二战后急剧上升。
第4题,城市及基本建设会占用农业用地,而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碱化都会使农业用地退化,从而减少农业用地面积。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阶段查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一、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30 分 )1.以下相关人类中心论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人类中心论出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人类中心论以经过农业生产损坏自然环境为主要影响C.人类中心论以经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人类中心论的结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分析:选D人类中心论出生于工业文明阶段,工业对环境造成污染,农业生产会造成生态损坏。
人地中心论的结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20 世纪30 年月,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分开垦、放牧,造成的屡次的“黑风暴”刮走了3.0 ×10 8 t灰尘。
据此达成2~ 3 题。
2.“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由主假如()A.植被遇到损坏B.地下水位降落C.降水异样减少 D .温室效应加剧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迪是()A.少耕免耕,保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均衡B.深翻扩耕,充足发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备土壤肥力不停降落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构造分析:第2题,美国中西部大草原出现“黑风暴”的直接原由是植被遇到损坏。
第 3 题,“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迪是实行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构造,保护和改良生态环境。
4.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反应了()①北方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②唐代期间,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圩田更为广泛④自然生态均衡遇到影响A.①④ B .②③C.②④ D .③④分析:选C资料反应的是唐代江南地域进一步开发的史实及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材料自己与圩田没关。
5.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延伸至全世界,其原由是()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停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因素互相影响和浸透③一个地域环境的改变,会使全世界全部地域环境随之改变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显然的,差别性是次要的、不显然的A.①② B .③④C.①③ D .②④分析:选A地理环境各因素的互相浸透,使全世界地理环境形成一个一致的整体。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第一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下列各地景观图,完成第1~2题。
1.这四处风景地中,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松赞林寺景观图反映的各种环境要素中,最主要的是( )A.岩石B.阳光C.科学技术D.宗教信仰解析:第1题,四处风景地中,横店影视城和松赞林寺属于人类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是社会环境;元谋土林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千湖山是洼地积水成湖,属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是自然环境。
第2题,松赞林寺主要是藏传佛教寺院,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宗教信仰。
答案:1.C 2.D2013年11月16~19日,欧洲最高和最活跃的火山——意大利埃特纳火山持续爆发,岩浆喷涌,高达数千英尺。
这已是埃特纳火山2013年的第16次爆发。
据此完成第3~4题。
3.火山爆发会喷出大量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对大气造成极大的污染。
这种污染属于( )A.资源枯竭B.生态破坏C.原生环境问题D.次生环境问题4.按产生的原因来说,下列图片与火山造成的大气污染同类的是( )解析:第3题,火山爆发造成的大气污染属于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第4题,台风属于自然力,和火山一样都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答案:3.C 4.A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
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
据此完成第5~6题。
5.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D.人为破坏严重6.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第5题,移植大树改变了大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存环境,如果大树不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将会死亡。
第6题,大量移植树木会对树木原生地造成水土流失,引发滑坡和泥石流,影响森林种群的稳定。
2018-2019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一)教材第2页图1.1图表分析:本图直观地表示了环境的基本含义。
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要素也不同。
与中心事物有物质、能量和信息联系的周围事物,构成了中心事物的环境要素。
(二)教材第3页案例1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50万年前渔猎采集却留下青山绿水至近一万年的农业社会不断破坏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工业社会(20世纪60年代后)环境污染加剧的演变过程。
人地关系的变化不禁让人深思。
(三)教材第3页思考1.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
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出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环境效益。
3.(可以结合教材案例,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人类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是相对周围事物而言的B.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C.环境是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空间D.环境是非生物要素的总称解析: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所以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中心事物不同,环境也就不同。
答案:B2.下列地理事物都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A.沿海滩涂、名胜古迹B.城市、天然草场C.风景游览区、水产养殖场D.极地、高山及荒漠区解析:天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极地、高山及荒漠区受人类的影响较轻微,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属于天然环境。
答案:D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报告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而不能为所欲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9 题;共 48 分)1.以下图为反应某环境问题的漫画,该漫画反应的环境问题及主要原由是()A. 土地荒漠化—植被损坏B. 资源枯竭—打劫性开采C. 环境污染—不合理的生产方式D. 生物多样性减少—栖息地丧失2.平流层臭氧减少将直接致使()A.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B.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C. 酸雨区面积减小D. 平流层气温降低3.一般状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目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有关,但在不一样的季节、海疆,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生殖的主导要素不一样。
以下图表示长江口邻近海疆某年8 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散布。
据此达成以下各题。
( 1)夏天图示海疆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 递减B. 先减后增C. 先增后减D. 递加( 2)致使夏天图示海疆浮游植物密度水平散布的主导要素是()A. 水体营养盐B. 太阳辐射C. 水体含沙量D. 洋流流向( 3)与夏天对比,冬天图示海疆浮游植物()A. 总数目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挪动B. 总数目增加,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挪动C. 总数目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挪动D. 总数目增加,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挪动4.依据我国1951 年以来 824 个气象站点最低气温资料,统计得出全国各农业区的无霜期,结果见表,我国各地无霜期空问散布的整体规律是()A. 自西南向东北渐渐增添B. 自南向北随纬度增添渐渐减少C. 白沿海向内地渐渐减少D. 自东向西随海拔高升渐渐增添5.读图,加速该地域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门路有()① 加大家产构造调整力度② 推进高新技术家产发展③ 鼎力发展水产养殖业④ 加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6.黄河培育了绚烂的中华文明。
可是黄河身体上也存在“病症”。
读以下图,达成以下问题。
(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选项是()A. “腹泻”——地表植被损坏——退耕还林、还草B. “大批脱发”——天气严寒干燥——加高、加固堤坝C. “动脉堵塞”——过分放牧与垦殖——成立自然保护区D.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松散,地形曲折——在下游修建梯田( 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最有益条件是()A. 流经峡谷多,水量大,流速快B. 属亚热带季民风候,年降水量大C. 地处北方地域,气温高,蒸发旺盛D. 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漂泊差大7.最近几年,“ PM2.5成”为媒体和民众关注的话题,它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检测
第一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用意”,完成第1~2题。
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①F表示资源开发②F表示产业活动③H表示废物排放④H表示产品消费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致使可再生资源受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进程致使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致使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人类开发自然资源供人类利用,所以F表示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又会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H表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第2题,E表示人类开发自然资源,在资源的开发进程中,可能产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答案:1.C 2.D读“人口增加与环境容量、资源、能源消耗的历史与现状示用意”,完成第3~4题。
①农地面积/107 km2②人口数量/108③能源消耗量/108 t ④淡水消耗量/103 km3⑤氟利昂排出量/104 t ⑥二氧化碳排出量/10-63.二战后,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能源消耗量、淡水消耗量、氟利昂排出量、二氧化碳排出量都大幅度上升,其中增加速度最快的是( )。
A.能源消耗量B.淡水消耗量C.氟利昂排出量D.二氧化碳排出量4.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关于农业用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城市及其大体建设用地的增多②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引发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③不合理的耕耘制度引发水土流失和盐碱化面积增加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解析:第3题,注意题干要求的是二战后增加速度最快的,其中氟利昂排出量从无到有,且二战后急剧上升。
第4题,城市及大体建设会占用农业用地,而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碱化都会使农业用地退化,从而减少农业用地面积。
近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6(2021年整理)
2018-2019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过关检测卷(一)(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回答1~2题。
①元谋土林②横店影视城一角③香格里拉的千湖山④松赞林寺1.这四处景观中,属于天然环境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四幅景观中,横店影视城和松赞林寺属于人类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元谋土林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千湖山是洼地积水成湖,均属于天然环境。
答案:C2.影响松赞林寺景观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岩石B.阳光C.科学技术D.宗教信仰解析:松赞林寺主要是藏传佛教寺院,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宗教信仰.答案:D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GDP突破7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但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达15 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下图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分析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污染减轻C.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D.经济越落后,环境质量越差4.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取决于( )A.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B.人类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不断调整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完善解析:第3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平时知识的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湖泊数量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①调蓄洪水的功能削弱;②湖水的减少可减轻当地的洪涝灾害;③使水生生物数量、种类减少;④可减小大气湿度,进而影响到局部地区气候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较难实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 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变大C. 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溅D. 城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3.读“我国逐年排放SO2情况”图,我国SO2排放量居高不下,下列因素与此无关的是()A. 能源消费结构特征B. 生产技术水平C. 环境保护观念D. 人口众多4.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5.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搭配不正确的是()A. 氟里昂等排放物——臭氧层破坏B. 大量使用农药——土壤和水污染C. 砍伐森林——酸雨D.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全球变暖6.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量/工业总产值,下列污染排放强度大小排序和相关叙述正确是()A. 工业废气污染排放强度火电工业>电子通讯设备>啤酒酿造B. 城市污染排放强度上海>太原>旧金山C. 新疆石化行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与产业链延长有关D. 西气东送与上海污染排放强度下降无关7.近年,“PM2.5”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话题,它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读在春季,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A. 扬尘B. 机动车排放C. 燃煤D. 建筑尘8.甘肃省民勤县(如图)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水资源短缺②土地荒漠化③旱涝灾害④水土流失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①②9.下图为碳元素的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项组合是()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②③(2)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降低②环节的是()A. 新型能源的利用B. 私家汽车的推广C. 城市绿地的建设D. 退耕还湖的实施10.关于“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B.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C.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发展问题出现的,其实质就是发展问题D. 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携手共同努力11.马尔代夫总统在水下6米召开了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他们头戴水下呼吸器,在塑料板上签署一份“SOS”文件,泡沫从面罩上汩汩而出。
该会议凸显了低地岛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是:()A. 运动与健康B. 人口过多C. 住房紧张D. 全球变暖12.对煤矿工人而言,工作中危害最大的污染是()A. 煤烟、粉尘B. 工业废水C.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D. 酸雨13.当前人类与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A. 环境污染严重B. 人口增长过快C. 人口素质太低D. 森林破坏严重14.下列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A. 酸雨危害B. 水土流失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土地荒漠化化15.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下列题目。
(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A. 草原B. 苔原C. 硬叶林D. 针叶林(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A. 酸雨B. 固体废弃物污染C. 土地沙化D. 臭氧层破坏16.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1)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A. 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B.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C. 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2)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B. 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C. 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D.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3)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是( )A. 大型港口的建设B. 人类社会早期的渔猎活动C. 在大沼泽地建立国家公园.挖渠排水D. 在湖泊中网箱养鱼,投放饵料二、填空题17.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________。
18.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19.环境问题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球环境变化。
三、综合题20.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下列各题。
(1)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A. 水资源短缺B. 全球变暖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沙尘暴(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 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 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 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21.【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一个矿业大国,随着城市的发展,那些大大小小的废弃矿坑成为长久的“疤痕”,图示为抚顺西露天矿矿坑。
借鉴国外经验,废弃矿坑的身份转换往往与新鲜的创意密不可分,比如反恐演习场、垂钓中心、特色医院等等。
列举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废弃矿坑综合利用的措施。
22.【地理—环境保护】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月23日新华社报道,中国首都北京正在研究打造“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下图示意北京主要通风廊道分布。
推测通风廊道的组成,并分析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分析】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
湖泊对流域内的河流下游具有调节河流流量的功能,故湖泊减少,则湖泊调节河流流量的功能减弱,故洪涝多发,②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低,选项恰当的解题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只要掌握湖泊的主要生态环境功能等知识性内容即可判断。
本题还可结合我国的湖泊的实际设计试题。
2.【答案】D【解析】【分析】较难实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严重,D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危害。
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主要是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
SO2排放量居高不下与当地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有关。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解析】【分析】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和韩国公民到北京来植树,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同时也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可停留在污染区域很长时间,但这不是日本和韩国人帮助中国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点。
5.【答案】C【解析】【分析】砍伐森林是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而酸雨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而导致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而形成,C项错误。
6.【答案】C【解析】【分析】工业污染程度越大,工业总产值越低,污染排放强度越大。
电子电子通讯设备的排污强度小于啤酒酿造,上海的排污强度小于太原,西气东送使上海的排放强度降低,新疆石化行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与产业链延长有关。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7.【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可知,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扬尘,到达18.1%,其它可知道的污染源都低于18%,所以选A。
8.【答案】B【解析】【分析】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所以根据题意,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故B 项正确。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西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9.【答案】(1)D(2)A【解析】【分析】⑴图中①是火山喷发、②是化石燃料燃烧、③是植物光合作用、④是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②是化石燃料燃烧和③是植物光合作用,D正确。
⑵②环节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新型能源的利用可减少化化石燃料的使用,A正确;私家车的推广,可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城市绿地建设和退耕还湖对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无关。
故答案为:⑴D ⑵A【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及减排措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化石燃料的利用,新型能源的利用可减少化化石燃料的使用,也就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0.【答案】B【解析】【分析】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且限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故环境问题更加严重;而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国民环保意识强,重视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大为好转,故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轻,B错误。
11.【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和图片反映的是沿海的低地岛屿由于海平面上升而被淹,低地岛国面临消失的危胁。
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
故选D【点评】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解析】【分析】煤炭工人每天与煤打交道,煤烟、粉尘应该是最大的污染,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从工人工作的种类去分析。
1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
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
①人口压力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所以当前人类与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人口增长过快。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主要在城市)和生态破坏(主要在乡村)。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