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山水画水墨写生之我见

合集下载

山水画写生之感悟

山水画写生之感悟

山水画写生之感悟◆◆◆写生是山水画基础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锻炼画者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笔墨表现能力。

写生是作者面对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进行取舍和组织的再创造。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着自己特殊的含义。

“写”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笔墨抒写,即所谓的表现方法。

“生”是对画面的效果的一种要求,“生”也有生机、生气、生意、生命之意。

“写生”就是用“写”的方式,来表现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生命之意。

在南北朝时期,宗炳就有“好山水爱远游”,且“每游山水,往辄忘归”。

“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唐人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后世画家观察写生的理论和实践有深刻影响。

宋代画家郭熙提出“身即山川而取之”就是说直接到大自然去搜取。

这些画画理念,经过国画家们一代又一代的实践,逐渐成为中国绘画“形”与“意”的重要理论。

写生要体验物象的生意、生气和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中国画写生是一种生命精神的体验画家游历山川感受生活,不光是用眼睛看,也要动脑子,用心去感悟大自然。

清代画家石涛搜集名山奇峰打草稿,但创作的正稿是根本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地方,他所画物象与真实物象完全不一样。

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说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临,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他们的画作是大自然面貌在本质上的提升,是精神层面上的飞跃。

由此可见,要画好写生并不容易。

想为马山作画,可怎样才能画出作品来?成了一块心病。

开始,因为画大画创作,还不太情愿去画写生。

自从来到马山六里、龙田村写生,便一发不可收拾、渐渐的喜欢上。

喜欢雨后的六里屯那云里雾里仙境般的美景;喜欢龙田村清澈的河水和古榕树;喜欢马山镇的山山水水。

马山的美吸引了我,让我的画笔在宣纸上尽情的挥洒,享受在写生的快乐时光,收获着一幅又一幅写生画和快乐的心情,美滋滋的。

于是乎!一天天的常如农夫耕作早出晚归,耕耘在纸地墨田里,乐在其中!收稿的时间到了感觉收获满满的,不仅是国画写生笔墨上有了提升,也进一步理解了写生的精神所在,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是我们的精神依托,是生命之源。

山水画写生之我见

山水画写生之我见

2023/06 No.256山水画写生是山水画家的必由之路,循此路能验证自己“师古”摹写传统的所得,能得自然之妙,能尽笔墨之性,是“师造化”到“师心”的过渡。

山水画写生有物质、人文、思维观念的差异。

本文以笔者的山水画写生实践为例做以下思考。

一、传统笔墨与现代图式我们在山水画写生实践中,可以借用传统笔墨和现代图式继承并发扬文化传统、表达家国情怀和内心情思。

或许有人对现代图式冲击传统笔墨感到担忧,但我认为,好的东西是完全可以融合的,而我们的文化传统正是多元并存、相互融合的。

我们文化传统的根源在哪里?我们的民族文化不正是一直在融合其他文化才走到今天的吗?这是文化的一个特性。

我们的文化正是在不停的斗争、融合中生发出今天的丰富多彩。

至于因自身修养及艺术审美存在差距的创作者,不思规矩,一味为创新而创新,往往失之偏颇,不过是因自身薄弱拿糟粕标榜,徒增笑料而已。

创新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在原有基础之上的生发。

与传统图式相生的是传统样式的笔墨构图,这需要画家自身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

在用笔方面就需要画家练就扎实的书学功底,仅这一点就困扰了很多人,更何况传统文化修养的养成了。

如果仅是以承袭传统笔墨旧貌为传承,也未免故步自封。

时代审美的演变终究是我们当代人避免不了的。

传承传统笔墨与山水精神才应是我们所追求的。

传统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舍笔墨而言“画”,这便与中国画的概念渐行渐远了。

当然,仅就“画”在当代的发展来说,舍笔墨这也并非不是一条路。

中国近几十年的绘画发展状况显示,一方面中国传统绘画式微,在图画形式和材料拓展方面都有新的变化。

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徒具形式、格调不高的所谓“创作”。

在当代语境下,中国画变革出新的难点非在现代意识,而是现代意识下的图式与传统笔墨的融合发展。

舍弃好的传统笔墨而不加选择地拿糟粕当精华,高标“创新”,其创作走向显然有所牵强。

以传统笔墨为基础,“含道映物,澄怀味象”[1],是中国画家对传统山水精神的回归。

山水写意心得体会(优秀14篇)

山水写意心得体会(优秀14篇)

山水写意心得体会(优秀14篇)山水写意课心得体会一年级随着社会的进步,美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我校引入了山水写意课。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在山水写意课上有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下面我将从观察、绘画、创造、团队合作和心理发展五个方面来总结我在山水写意课上的心得。

首先,观察是学习山水写意课的第一步。

在课堂上,老师常常带我们去户外或画室观察大自然的山水景色。

我注意到,每一幅山水画都是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揣摩才能完成的。

我开始学会用心去观察自然界景物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不仅如此,我还学会了关注周围的环境变化和细节,这锻炼了我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其次,绘画是山水写意课的重要内容。

通过不断的实践,我逐渐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线条、用色和造型来表现山水画中的空间感和情感。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了解了画笔的运用、层次的塑造和色彩的运用等基本技巧。

我发现,绘画不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维和创造的过程。

然后,创造是山水写意课的核心。

每一次上课,老师都鼓励我们大胆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通过山水画的创作,我学会了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我可以任意选择画布、笔触、颜色和构图等元素,将自己对山水的理解和想象传达给他人。

创造力的发展也使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加灵活和独立。

其次,团队合作在山水写意课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与同学们一起进行绘画活动,彼此合作与交流。

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当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与同伴协商,共同解决问题。

这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我在团队中更加融洽和协调。

最后,山水写意课还对我的心理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课堂上绘制山水画时,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忘却烦恼和压力。

绘画可以给我带来快乐和满足感,同时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专注力。

每一幅画的完成都给我带来了成就感,使我更加自信和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综上所述,山水写意课在一年级的学习中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和体会。

山水画写生心得

山水画写生心得

山水画写生心得山水画写生心得山水画写生心得胡阶庆一、山水写生之乐画山水画,不走进大山中去写生,是很难把握住山水的灵魂的,山水画写生心得。

那么,当你背起行囊走进大山的时候,你便到了与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让你超然随想,让你信笔挥洒。

在山水间,听鸟唱虫鸣,飞瀑喧泄;观山润花放,云起云落。

一派脱除尘俗的感觉。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想在山水间写生,就要选择适合写生的地点。

就连现在最时尚的旅游都时兴“无景点旅游”,因此,我们写生千万不要到著名的景点去,乡野山村最入画。

在写生前,一般我都要先打听,山里能不能住宿。

有些景区今天买完票,明天再画还要买票,最好别去,画着不方便。

一般我选择买一次票进村,一呆十几天。

比如离我们不太远的山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景区内有农户的,而且这些景点取得游客极少,一种原生态的味道。

如果再近,那就是蓟县山区,津围公路和去盘山道路两旁的小岔口,进取都有不错的风景。

在山里除了写生、放松心情以外,还感悟自然,写一些山水情怀的体会。

比如,我在兴隆写生的时候,看到一株长在山巅的小松,向导说它叫“忍者”,问了原因,才知道:一颗小小的松子,在缺水、少养分的石缝山巅生长,实属不易。

向导说这棵树有上百年,可它的粗细、高矮开上去也就像十几年,在旅途中,我有了感悟——正是它不事张扬才寿过百年。

如果长得太高太壮,要么因养分不足而苦干,要么在山巅遭雷电击垮,这都难使它保全,正是这种涅槃的状态,让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它的身姿。

由此,我想到人和自然物象是一样的道理,回来后写了一篇散文《走进自然呈大道》。

二、写生之险到山里写生,可谓:与自然亲密接触。

往往会让人亲历险境,让我们终身不忘。

比如,有一年去兴隆写生,向导把我们带到半山腰,然后指出路线,我们便去爬山。

但到下午四、五点钟,山雨突至,天马上阴沉下来。

这个时候肯定是马上下山,但是我们却找不到下山的路。

这时,不远处传来大型猫科动物的“咕咕”声响,这更增加了我们的恐惧感。

路旁和我们一样迷路的一直戴胜鸟,特别可爱,花纹奇特,可是已经无心欣赏。

如画 入画——中国山水画写生之我见

如画 入画——中国山水画写生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 :6 G4 文章编号 :0 8— 7 X( 0 1 0 04 0 10 7 7 2 1 ) 5— 0 0— 3 文献标识码 : A
五代时, 山水 画家荆浩 曾深居于太行 , 长期游走 于 山林 丘 壑间 , 幽 探奇 , 携 笔 墨 画 山水 以 自适 。 寻 并 洪谷一 带 多古松 , 遇奇异 , 取纸 笔写之 。在 所著 每 便 《 笔法记》 详述 了其对 形态各异松树的观察、 中, 体 悟及 写生情 景 : 皮老苍藓, 翔鳞乘空, 蟠虬之 势, 附 欲 云 汉。 ……挂 岸盘 溪 , 苔 裂石 。 因惊 其 披 异 , 而赏之 。 明 日携 笔 复 就 写之 。凡 数 遍
21年 1月 01 0 第 1 卷第 5 4 期
西安 文理学 院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u a O inU iesyo r n c n e( oil cecsE io ) o r l f h nvri f t a dSi c S c i e dt n n X t As e aS n i
Oc .2 l t 0l Vo . 4 N . 1水 画 写 生之我 见
刘 晓枫
( 西安文理 学院 艺术设计 系, 陕西 西安 70 6 ) 105

要: 中国山水画取材于 自 然实景 , 却不刻 意于外在表象 。正 如唐代 张躁 所言 :外 师造化 , “ 中得心 源 ” 。跟
画牛作马也 , 但以气韵为主耳。 这与石涛所谓 “ ” 欲 以不似 似 之 。 真 在 气 , 在 姿 ” 异 曲 同 工 之 妙 。 不 有 石涛在题画诗中有“ 变幻神奇懵懂 间, 不似似之 当 下拜 ” _ ( ‘ 。 2腑 对花作画将人意, J 画笔传神总是春 ” 。 北宋陈去非在《 墨梅诗》 中亦有 “ 意得 不求 颜色似 , 前身相马九方皋。 此 既是诗 , ” 亦是 画理 , 在论 画 是

心得体会 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第二篇、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_1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标题】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浅谈/B>;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作者】罗礼洪【关键词】?山水画??学习方法??写生??艺术??【指导老师】陈文安【专业】美术学【正文】引??????言中国山水画从古到今流传几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山水画至今流芳百世,山水画的技法千奇百怪,变化多端。

应从实践中去理解、去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写生才能形象地、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

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写生的过程去学技法和规律,掌握一般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当然艺术决不是某一种事物的图解和说明,它是艺术家在深入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

艺术也是要求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从而创造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诗意,更理想的艺术境界,创造出革命时代新的意境。

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

路子要走正;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

“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是没有用的,只有学而知之。

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但也只是学习上有快慢之分,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技能。

因此我认为要了解很多学术知识。

首先了解绘画基本功如下:一、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是一般的造型能力。

绘画语言是以可视形象反映客观事物,造型能力不好等于没有绘画语言,造型能力,指对形象、轮廓、明暗、层次、透视等的描绘能力。

即对客观事物的刻划要准确,提高一般的造型能力,是艺术发展首要的前提。

怎样对待素描?我认为学中国画,山水画学点素描是可以的,或者说是必要的,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它概括了绘画语言的基本法则和规律,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准确的反映客观形象。

关于中国山水画写生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山水画写生的几点思考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山川河流之壮美辽阔从古至今都是众多大家名家必描之景。

“写生”一词源于宋朝,它来得最简单也最有效,也是画家的立业之本。

把画室搬到大自然当中去,置身于壮丽山河秀美景色之中,不管是高山流水还是涓涓细流,画家去感受去汲取去沉淀,寄情于山水,山水亦能还情于画中。

有句歌词叫“跟着感觉走”,中国画本来就是味觉和视觉艺术,重在“品”,品此景此情。

通过写生实践让笔墨参与到当下,进行的一系列形式语言的探索,逐步构建起了自己的语言模式,以朴素的语言将西部山水的雄浑与厚重融入画家心灵之境。

用作品对话人生,用画笔讲述着自己心底的幽思和对山川的敬畏与热爱。

静观而妙悟,以虔诚之心走进大自然,用画笔来感悟生命的奥妙。

以人之性情观自然万物,自然山水亦被画家心化,以情观物,物被心化。

写生,不是一次浪漫之旅,而是一种求索,一种对心智的磨难,也是一种对生活的认知、体验方式,也是一种对人生思考的途径。

有一次,在国庆长假期间参加“金昌画家画金昌”活动,圣容寺、花大门、孩姆寺、龙景村等处处留着我们写生团队为追求艺术梦想的身影。

晨曦而出,繁星而归,每一张作品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是画者自己对山水的感悟,是大自然的大美、朴茂……赐予我们无数的艺术信息,那山、那水、那树等如何用艺术语言表现于黑白之间,痛苦着、思索着,或仰天闭目,或黑夜翻阅大师名作,或打开笔记本再次聆听恩师的谆谆教诲。

“写生不易”这是大家常说的话,也是感悟,痛并快乐着,让身体的疲乏带着心灵的喜悦和洗礼,在黑白方寸间写自我山河,也为我们的梦想蹒跚而行!在近期的写生中,尤其是去年在贵州写生的系列作品,画瀑布,画水口,画植被,面对这样的自然环境,努力遵循视觉的规律对繁杂的自然物象进行选择,使画面形成一个联系与变化的统一的整体,注意调整画面的结构关系,利用对比因素使物象与物象之间拉开距离,表现一种山石林木相互关联、充满变化又和谐统一的式样。

并置叠加,山石错落,树木掩映。

国画山水写生感悟

国画山水写生感悟

国画山水写生感悟
国画山水写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制自然景观,更是一种艺术家与自然对话的过程。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艺术家可以将自然的美丽和韵味转化为自己的艺术语言。

以下是我对国画山水写生的一些感悟:
1. 写生是沟通自然的桥梁:写生让艺术家直接面对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和生命力。

在写生的过程中,艺术家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知自然,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使自然的美得以传承和发扬。

2. 写生是锻炼绘画技巧的方式:通过写生,艺术家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在写生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迅速捕捉自然景观的特征和变化,这有助于提高绘画的技巧和速度。

3. 写生是培养艺术感悟的途径:写生可以让艺术家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发现自然的内在规律和美学价值。

通过不断的写生实践,艺术家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感悟,提升艺术创作的水平。

4. 写生是探索艺术表现手法的手段:在写生的过程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实践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探索适合自己的艺术风格。

写生可以让艺术家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

5. 写生是丰富艺术生活的方式:写生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写生的过程中,艺术家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丰富自己的艺术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总之,国画山水写生是一种充满智慧和乐趣的艺术活动。

通过写生,艺术家可以与自然建立深刻的联系,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写生让艺术家更加珍惜自然,敬畏自然,也将自然的美丽传递给更多的人。

写意山水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之我见

写意山水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之我见

写意山水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之我见□郝蔡宜摘要:写意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之一。

它用传统笔墨抒发画家的心中意象,用笔豪放,笔到意到。

从形象上看,写意山水注重气象,不过分拘泥细节,画家通过对山水的写生、临摹表现物象。

从写生发展至创作,要把写生素材加以程式化处理,营造画面需要的意境,这个过程使写意山水画的人文精神更加丰富、完善,使画面气韵生动、富有意境。

关键词:写意山水临摹写生创作一、写意山水画的临摹临摹是学习写意山水画的一种重要手段。

由于对写意山水画的认知和把握建立在对传统进行积累、提高的基础上,这一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学习写意山水画要从临摹入手。

学习写意山水画,需要大量临摹,掌握各种勾、皴、擦、点、染技法,学习各种造型程式与符号。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程式与符号之后,才可以运用熟知的技法表现自然万物,创作出属于个人的独特艺术作品。

“师古人”主要体现为两点:其一是看;其二是临摹。

所谓看画,就是先通过揣摩古人的画作,提高审美水平,这是提升创作水平的重要前提;在提升审美水平之后,通过大量临摹提高绘画水平。

学画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临摹功底,才能在创作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的外形和特征。

“传移模写”是南朝谢赫提出的“六法”之一,也是写意山水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写意山水画的学习中,学画者应该挑选经典的临摹范本,并对原作进行临习。

因此,选择适合的临摹范本,是写意山水画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临摹应从元人入手。

王蒙秉承其外祖赵孟頫的画学真谛而又画法多变,为后世留存了大量临习作品。

学画者在选择古人临本时可以王蒙为重点(图1)。

临摹写意山水画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直接拿作品对临,学习画家的笔法等技巧;可以欣赏、认真揣摩作品后背临,从中学习、锻炼构图意识;也可以在认真鉴赏作品后,根据自己对作品的印象与理解变临。

选择临摹范本一定要“取法乎上”,选择古人留下的优秀范本,尽量选择一些印刷精美的高仿作品,并且找到合适的临摹方法,这样在临摹时才可以更深入地研习。

“山水写生”之我见-最新文档

“山水写生”之我见-最新文档

“山水写生”之我见提到山水写生,就想到山西李家山满眼的黄土与窑洞,窑洞门前枝如蟹爪的枣树,千峰耸立、山岭交错的巍巍太行,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层楼叠院的徽州山水建筑,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的姑苏人家……自然界的山水名胜,融汇造化之灵气,展现出多样的美感,激荡着观赏者的内心,使观赏者在万象纷呈中流连忘返,画家情动于中而行于画,感受山水之气息与神韵,借助笔墨与自然山水对话,描绘出美好的山川物象,此谓之山水写生。

自古以来,山水画家都很重视写生,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自云:于太行山洪谷,看见千姿百态的古松“因惊奇异,遍而赏之”,并“明日挟笔复旧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北宋范宽“卜居于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一寄于笔端之间”[1]元代的黄公望“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

”明代王履以大自然为师,冒险登华山绝顶,以纸笔自随,遇胜写景,得四十余图,作《华山图册》,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2]的写生主张。

清代画家石涛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出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品。

解放以后,现代画家受到西画写实的影响和对深入生活的提倡,更加注重山水画写生。

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张仃、罗铭等画家赴江南写生,他们“最先尝试直接用笔墨宣纸到生活中去面对真山真水进行写生,画出了第一批生动、活泼、清新的新山水画”,[3]这次写生以新的笔墨和创作精神展示出祖国山河的新气象,为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一股新风气。

20世纪60年代,傅抱石曾带领“江苏国画写生团”进行了六省十余市的写生,这次写生共行程两万三千余里,可谓“行万里路”,不仅开阔了艺术家的心胸,而且是建国后又一次深入生活的写生与创作,之后在京举办“山河新貌”画展,不仅反响强烈,而且影响很大。

山水画写生对于学画者和画家来说,其重要意义都是多方面的,古代画家很重要“搜集奇峰打草稿”,其实就是一种写生功夫,通过对于真实山水的写生,绘画者不仅能够对于山水的自然状貌进行深入的把握,而且可以不断从不同的地理地貌和山水灵姿中获得人文启示,技法也会使自身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得到提高。

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11(可打印修改)

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11(可打印修改)

山水画山水的心得体会中国山水画从古到今流传几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山水画至今流芳百世山水画的技法千奇百怪变化多端。

应从实践中去理解、去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写生才能形象地、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

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写生的过程去学技法和规律掌握一般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当然艺术决不是某一种事物的图解和说明它是艺术家在深入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

艺术也是要求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从而创造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诗意更理想的艺术境界创造出革命时代新的意境。

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

路子要走正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

“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是没有用的只有学而知之。

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但也只是学习上有快慢之分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技能。

因此我认为要了解很多学术知识。

首先了解绘画基本功如下一、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是一般的造型能力2、是专业的基本功。

中国画专业一般分山水、花鸟、人物。

例如画山水画的人对自己专业的特定对象要进行深入研究进行专业基本功的严格训练。

一个具备一般造型能力的人不见得能画好山水画画山水还要有画山水专业的基本功。

一定要对水、树、石、云、点景人物等进行专门研究深入观察、研究大自然山川的组织规律要超过一般人的认识程度古人讲“石分三面、下笔便凹凸之形这就很难。

山有脉络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纹理千变万化要表现好是不容易的得下很大功夫。

古人又讲“树分四枝”。

要把树的前后、左右关系画出来。

画不好就只有左右两面没有前后关系画人物就更严格、要研究颜面、动态、手足、衣服、衣纹等等不管画什么都要有专业的基本功并不是只要有了一般的造型能力就能解决一切。

3、是掌握绘画工具性能的基本功。

我们画画对自己绘画专业的工具性能、特点、表现手法、技巧、技法都要深入研究。

山水画写生的学习心得

山水画写生的学习心得

浅谈山水画写生的学习体会山水画是国画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南北朝独立成科,迄今大约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历经各代艺术家的实践,业已形成了其相对独立的艺术体系。

传统山水画的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临摹、写生、创作来完成的。

写生是“外师造化”的过程,是从“所见”到“所知”,由“视觉”到“传达”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才会有所结果。

通过对生活的真实体验,用写生的方法把生活中有意味的形式加以记录,从而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素材是创作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素材资料,进行创作时,才能有所选择。

写生的形式是多样的,无论是浅绛、水墨或者青绿,其目的都是在于对作品内在精神的表达。

“写境”,即寄情于真实的自然景观;“造境”,即建立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之上,强调作者对情感的表达。

我们从熟悉的校园来到新鲜的大自然,空间的变换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身处自然,感触自然。

才能更深刻的表现自然,画家石涛就曾久居深山数十载,之后在自己的画作上无限感慨的题写:“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字样,其意在于,告诫后辈在进行绘画创作之前,一定要有大量的实践积累作为基础,做到成竹在胸,这样才能创作出生动而丰富的作品。

下面是我在前一段时间的写生中的几点体会:1、感悟自然。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情感,用心去热爱自然,感受自然,把自己置身于自然,去感受山川的空灵。

古人云:“悟对通神”,想要准确的领悟山水画的绝妙境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会。

让自己的心灵融入到纯美的大自然当中,真切地感悟山水的灵魂。

只有这样,才能使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进而使山水画的精神得以升华,做到“情境合一”。

2、观察自然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方法,认识大自然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

春景则协和销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青。

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

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

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

国画山水写生反思总结

国画山水写生反思总结

国画山水写生反思总结
在这次国画山水写生中,我收获颇丰,但也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国画山水的独特魅力。

在写生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同时也领悟到了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通过笔墨的运用,我努力将自然景色的神韵融入到画作之中,使画面更具生命力。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如何更好地掌握笔墨的运用,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如何捕捉自然景色的变化,使画作更具层次感。

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方面的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加强笔墨练习,通过反复的实践,掌握好笔墨的干湿浓淡变化,提升绘画技巧;二是提高观察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观察自然景色,捕捉景色的细微变化;三是拓展艺术视野,多欣赏优秀的国画作品,领悟国画艺术的精髓,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通过这次国画山水写生,我不仅领略到了自然与艺术的美妙结合,也认识到了自己在绘画方面的不足。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以期在国画艺术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心得体会 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用一种什么样的视觉语言表达个人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受,是山水画创作中面临的难点,也是与古人、今人的已有图式和语言拉开距离的地方。

“外师造化”是山水画创作的一个过程,是艺术家“所见”、“所闻”到“所思”、“所想”,由视觉感受到思想传达的过程。

宋代范宽说“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清石涛语“黄山是吾师,吾是黄山友”,阐述了写生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从天南地北到老家信宜,面对苍苍莽莽的自然山水,我在注重感觉、感悟、感情的基础上,坚守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使画面见笔、见墨、见气、见神。

我既不否认山水画对物象原形特征的再现性,也不放松对大自然千变万化的捕捉,所营造的水墨空间,幽深、空灵、虚幻、玄妙,元气流动又天机自然,使得画面既有南方山水的细秀小巧的阴柔之韵,又有北派山水的气势深沉的阳刚之美。

在我的眼中,自然与人的气息是相通的,山水与人之间存在着同形、同构相互感应的东西,可卧可游,意境源于心境。

正如《林泉高致》所述:“春山淡冶如笑,夏木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

这种缘情致韵的审美情趣,恰是我山水作品立意行意,以意造型的写照。

当代山水画写生之我见

当代山水画写生之我见

《长江丛刊》2018.0725当代山水画写生之我见■苏 龙/新疆师范大学摘 要:写生作为我国山水画基本功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得到很多画家的重视。

传统的中国画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已经走向顶峰,后人多循规蹈矩,照猫画虎,使国画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不从大自然出发,不从大自然中吸取寻找艺术,国画很难有新的发展。

在西洋画传入中国以后,许多画家努力尝试利用西方写生的观念来改良山水画。

对景写生是现代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当代山水画 写生 大自然 创作一、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记录当代水墨山水画是针对真山真水的创作。

这是心的即兴训练,眼睛和手。

画家通过自己对真山真水的观察,利用自己对真山真水的理解,拔除一些不相关的内容,用心灵去表达自己对当下真山真水的感受,去进行写生和创作。

山水画是研究山水画的唯一途径,是山水画发展的前提。

古代山水画家宗炳一生热爱大自然,喜欢跋山涉水去搜集素材,直到晚年体弱多病,不能出门进行采风,他才闭门潜心创作山水画。

画史记载他“好山水,席之景武南登,衡越,因为玉南岳衡山上平治之怀,谁走遍地图上墙,坐”。

如此可见他如痴如醉的迷恋真山真水大自然,他对大自然理解和感悟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国画强调“精神”,更加注重人的想法。

虽然大自然是相同的,但在艺术家的眼中,他们应该有不同的形式和精神,改变差异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风格,中国大地上多重的山川地貌会使我们得到很多。

黄土高原平原的沉重和荒凉的高古太行山雄峻峭拔;不同地区的宏伟建筑,有着不同的精神和象征意义,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感觉。

要真正的静下心来体悟自然,感受自然,然后才能善于描写自然。

二、继承和发扬传统水墨山水画图式通过大量的临摹,是我们接近古代山水画家大师境界的有效捷径。

这是一个中国画家从临摹到创造的必经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会理解古人的想法和他们创作用的各种方法,最后我们掌握这种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和自己的想法去创作。

古人的方法很多,例如:在烟雨迷蒙的环境性能,总结了雨滴破碎,皴点米披麻皴。

写意山水创作心得

写意山水创作心得

写意山水创作心得我认为画好画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要用“心”画,全心的投入,全心的热爱。

勤能补拙,做到勤画,勤观察,勤写生,向传统学习、向大自然学习,才能画出好的作品。

要将山水画视为自然科学,以一个小学生的心态钻研和面对山水画这一门艺术学科,长期观察和研究地域及地质与季节、时差的交替变化,使其掌握和运用到创作中,与自然规律相和谐统一。

我也以“做人要老实,作画要狂放”,的理念把它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去追求,不断的在肯定与否定中总结自己的艺术道路,使其去劣存优。

以下是我创作过程中摸索出的个人的经验,也是我始终遵循的五点口决,是我学习和追求艺术完美的一个阶段的总结,在这里介绍人给朋友们,供大家参考并给予指正。

第一,画家的修养性情要有奔放之气。

写意山水画追求的是笔墨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和激情宣泄,乐在其中,画及是我,我及是画,满纸水墨淋漓,洒脱奔放,在平常作画多练习奔放的草书和听些奔放、激昂向上的歌曲和音乐,多参加集体活动,观看体育比赛中激进些的场面,多看名山大川对创作是有帮助的。

第二,作画的整体构图。

要多一些大山大空间,多高远深远结合的构图,连片的山树不应细碎,大起大伏,山势突兀雄伟,有整体大的山形变化,奔走之势高昂壮观,山体厚重层出不穷,包罗万象之气,云气如海,助山之势,多伴长松飞瀑奇岩长岭密林,近处多怪石急流,山居人家等。

第三,是作画的笔墨手法的应用。

用笔用墨要一气合成的天趣,讲究皴法,讲究急缓顿错,讲究一波三折,讲究韵味,多苍劲逆锋勾山势,飞白笔锋写山岩之皴,用大笔泼墨写山之阴面,横两笔百里之遥,竖两笔万丈深渊。

山顶密林,远山淡云多用泼之。

其近处树木用笔逆锋飞白写其树身、劲枝,用干笔积墨点其树叶,有浓有淡,笔墨运用应一气合成,气不应有断气不畅之意,近求质、远求似。

第四,要进入忘我的天人合一,物及是我,我及是物,有真情与激情。

作画时要有如无人之境,画中每一笔有节奏有真意和景中之形神合一,是气的展现,气的流动。

我对中国画写生的初浅体会

我对中国画写生的初浅体会

我对中国画写生的初浅体会我对中国水墨画写生的初浅体会范锻中国水墨画是用中国的工具材料和用中国传统的技法画的画,它表现有悠久历史、古老文明的中国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

我的作品属于中国水墨画范畴中的现代水墨写意山水,我未经过艺术院校正规的教学培训;又无缘接受名家大师的指点传承。

无师自学,靠多看、多画、取众家之所长,刻苦钻研各种传统的绘画理论,有意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的绘画方法,不拘一格,自由挥洒。

力求粗野狂放,标新立异。

我不喜欢依样画葫芦去传移模写;也不愿照搬各种传统的皴法和技法。

有人说我的画是出自旁门左道,章法不伦不类。

正由于这样,它意味着我的画有传统的笔墨,又跳出了传统的束缚。

我作品的题材,绝大部份取材于张家界, 索溪峪, 也画我熟悉的岳麓山, 烈士公园, 南郊公园。

我的每幅作品立意以后,就从实地写生的勾勒或实景拍摄的照片中去选择和捕捉画面所需要表现对象的素材;设计构思画面所需要的具体轮廓和大体艺术形象。

所谓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或进行拍摄。

中国水墨画自古以来就强调要到生活中去、要到大自然中去,中国画理论把写生叫做是‘师造化’。

正如荆浩主张到生活中去写生,提出要讲究‘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郭熙主张画山水要到大自然中去。

提出:‘林泉之心’、‘三远’、‘步步移’、‘面面看’、‘身即山川’、‘取之精粹’、‘饱游饫看’六个视觉思维和观察事物的模式。

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三月七日答中外记者问时说:‘别用油画标准看中国水墨画。

’。

欣赏中国水墨画的标准不同于欣赏西洋绘画中的水彩、素描和油画。

中国画重写意;油画重写实。

表现的方法不同,欣赏的标准因此而不同。

可以理解为油画像散文,是主情、实情的艺术;中国水墨画像诗歌,是一种抒情写意的艺术。

油画同中国水墨画都需要对物、对景写生,但中国水墨画很少以写生来作为成品绘画,具体的依照写生来作画,会冲淡第一印象意境的提炼、深化和笔墨技巧的充分运用与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意山水画水墨写生之我见
郑天欣
写意山水画,有人又称它为水墨山水画,顾名思义它是以水墨——即笔墨技巧为语言的民族艺术。

水墨世界的千变万化宛若海洋。

每一个画家(即使是天才巨子)涉入其境,惨淡经营探索终生,也只不过得到其中的一滴或几滴圣水而已。

但这一滴圣水却犹如包含核能量的元素那样,能迸发出耀人的艺术之光,给人以新的艺术享受,永焕画史。

正因为这样,她的引力也最大,执着于其中的探索者最顽强,成功者也多是不会炫耀的诚实艺术家。

写意山水画家苦苦勤奋一生,一直在寻找着最适合自己个性的笔墨艺术语言这滴水。

许多人没有找到,寻到的就是佼佼者。

我觉得寻找自己水墨语言的最好途径就是在掌握传统技法后,坚持不懈深入生活写生,特别是进行水墨写生。

当然还应有相应的画外功的配合,限于不是本文的主题,这里只提出来。

随着社会节奏的增快和科技的发展,不少从事写意山水画创作的画家为求方便和快速而放弃了水墨写生,操起了钢笔、铅笔和照相机、摄像机。

这对于一个要想创建自己独特水墨语言的有志者来说,确实是不利的。

因为这样的写生丧失了一次出现新的笔墨效果的机会。

这样收集来的素材并未具备写意山水的笔墨语言,用它来创作仍然是很艰难的,简直无法和实地水墨写生相比,何况,一幅好的水墨山水写生就是一幅成功的山水作品,是人们公认的。

这是因为身处真实景观中的那种强烈的激情早已淡化了。

写意山水画的艺术形式因素特别是水墨语言实际上是主客观因素和谐的迹化,景是触发情思的客体,但必须融入人的性情才能产生表现它的语言形成感人的作品。

写意山水画中的笔墨技巧和经营位置等等都是画家受当时客观景物的感染冲击而形成的不可抑制的感情所迸发的火花,所以是最能感染人的。

要使自己的写意山水画创作既能出现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美感及浓郁的生活气息,我的体会是:长期坚持水墨写生是成功的最佳途径。

中国写意山水画实际上开创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们,他们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书法功底为画写意山水奠定了有利的笔墨基础。

多数文人从事写意山水多是在读书翰墨之余或酒足饭饱之后乘兴消遣,娱乐游戏,绘画不是为了换取钱粮谋生,故能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放笔任意挥洒,感人的佳作很多,值得我们在写生和创作中借鉴。

同时他们往往在无意间的笔墨游戏中偶然出现意想不到的笔墨艺术效果,他们从偶然性中得到启发,并锲而不舍对偶然性进行反复试验研究,总结升华出了一套不断发展和产生新活力的笔墨技法规律和理论,形成生动鲜活的写意山水画民族绘画传统。

我在30多年对写意山水画创作的学习和探索中,发现只有在进行水墨写生中,随激情所至放笔任意挥洒时,才出现意想不到的笔墨效果,要比创作中偶尔出现的效果生动的多,感人的多。

我的绘画语言的成熟多来自坚持不懈的水墨写生之中。

笔墨语言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档次,写意山水画家对笔墨语言的提炼和探索是无止境的,要想自己的艺术常青,一生都要不断寻求新的语言。

实践告诉我们,新的别具个人独特风韵的艺术语言,多不是来自画室内的苦思冥想,而是来自活生生的自然景观和激情的结合,也就是说不是源于理智,而是发自客观景物感化了的情感。

宋代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绘画观点,批判了缺乏感情的描绘景物表像的毕肖观点,对当时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革命的意义,也把绘画从过去仅仅作为“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教工具中解放出来,成为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自由艺术手段。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得到以后历代有识画家的认同。

“寄情物外”、“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意足不求颜色似”成了近、现代画家进行创作的准绳,对我国绘画(包括写意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很值得我们在水墨写生乃至创作中体味和借鉴。

在对历代佳作的研究中还不难发现重视画外功的文人画家的各种艺术修养比当时的专业画家要丰富得多,在绘画的意境上追求深化,高出一筹。

“意境”在绘画中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极神秘而又极直观的审美感觉,作者通过有限的画面表现无限的主客观景象,凭借别具“意境”的可视有限的感性形象,诱发观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形成艺术张力,进而打动观者。

为了开拓绘画“意境”,只有依靠水墨写生,在写生中力求精炼概括以少胜多,并在画外意境上下功夫,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作品的感染力。

我还在水墨写生的实践中发现,面对眼前的同一景观,因人而异会画出情趣、笔墨程式截然不同的作品。

这是因为同一景观给不同画家带来的感受和各自不同的修养、经历和审美情趣而造成的,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必然。

画家只有全心身的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在激奋的驱使下才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最生动地、自己的新艺术语言,它是画家风格形成的关键一环。

照相机、摄像机和钢笔、铅笔写生不能替代水墨写生的意义也正在这里。

另外,还要明白在写生中及时把握情衷的重要性。

经验告诉我,在写生中一旦遇到自己激动的景物时,应立即援笔挥毫,会常出满意之作,有时遇到非常感人的景观时却因某种情况未能来得及写生,常常是反过头来再回到此景前,却失去了初见时的激动。

所以,不失时机的能把握住第一眼的兴奋感情进行挥毫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笔墨当随时代”是我们每个中国画画家都公认的原则,它是石涛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前提下有感而发的。

就石涛所处的时代,无疑是用毛笔打的水墨草稿,进行的是长期的水墨写生(包括忆写),因此,才形成了他不同凡响的艺术绘画语言。

只有像石涛那样重视水墨探索,自己才会从对传统的学习研究和在生动的现实景观写生探索中形成无愧于时代的绘画语言。

才不会靠因袭古人或今人的笔墨程式而创作。

我们还应明白,进行水墨写生的前提是在对传统笔墨有了一定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最佳的写生效果。

李可染先生就是一个注重水墨写生的写意山水画的大师,他认为对传统笔墨不但要“以最深的工夫打进去”,还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他的“打出来”是在以最深的功夫对传统笔墨技巧进行了精深研究之后,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水墨写生而完成的。

我的山水画启蒙老师罗铭教授非常重视水墨写生,年近70高龄时还经常和我深入秦岭林区进行水墨写生,一坐下写生就是三四个小时,为了防止在山上着凉和感染风湿,身边一直带着一只银制带嘴的小酒壶,出发时装满酒,写生之中饮用暖身。

在跟随罗老师的写生中我没有发现他用过钢笔或铅笔,受老师的感染,画水墨写生已成了我的癖好。

罗铭老师恣意纵横的破笔挥洒风格就是在深入实地进行水墨写生中形成的。

古往今来,有出息的写意山水画家没有一个是不重视水墨写生的。

也没有一个是只会在前人遗迹(作品)中找灵感、觅食而成为专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