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必考大题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2)生物膜系统:只要是指单位膜构成的细胞质膜和由单位膜围成的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3)细胞识别:细胞通过表面受体与胞外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相互作用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细胞通讯的重要环节。
4)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发育与调控,以及细胞间关系和在整个生命体中的作用。
5)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到作用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6)分子开关:是使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能在正、负反馈两个方面得到精确控制的分子机制的蛋白质分子。
7)细胞凋亡:又叫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主动发生的自然死亡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结束生命的过程,可以发生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及某些病理过程中。
8)细胞骨架: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细胞骨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细胞骨架概念是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
9)细胞骨架系统:是由一系列特异的结构蛋白质装配而成的胞内网架系统,广泛分布于细胞结构的各个部分,在维持细胞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合理排布中起支架作用。
10)蛋白质分选:新生肽由其合成部位正确地运转到其行使功能部位的过程,包括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多肽的分选途径和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多肽的分选途径。
(合成的蛋白质只有转运至细胞的正确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才能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分选)11)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组蛋白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组成的球形小体。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精华版)必过
1、cell biology(细胞生物):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细胞内膜(Intracellular Membranes):真核细胞内所有细胞器的界膜的统称。
5、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膜内在蛋白贯穿整个脂双层,两端暴露于膜的内外表面,这种类型的膜蛋白称为跨膜蛋白。
6、单位膜(unit membrne):生物膜在透射电镜下呈现“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内外两个电子致密的“暗”层中间夹着电子低的亮层,总厚度约7nm,称为单位膜。
7、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生物膜分子结构的一种模型,该模型认为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镶嵌于脂质双层中。
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8、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位于膜的两侧,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分子结合;只能用去垢剂分离1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某些小分子物质直接溶于膜脂双层,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转运,又称被动扩散。
不需要膜蛋白协助,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1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通过膜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降低方向的跨膜转运过程称为易化扩散。
13、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降低方向的跨膜转运,不需要耗能。
17、胞吞作用(Endocytosis):又称入胞作用,是通过质膜的变形运动将细胞外物质转入细胞内的过程。
不能透过细胞膜的大分子物质转运到细胞内部的运输方式20、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紧密接触而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
包括封闭连接、锚定连接以及通讯连接。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分辨率:是指能够区分相近两点的最小距离。
2.原代培养:直接从体内获取的组织或细胞进行首次培养。
3.传代培养:当原代细胞经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将细胞分散,从一个培养器以一定比例移到另一个或几个容器中的扩大培养。
4.细胞系:通常来源于恶性肿瘤组织的细胞能够在体外无限繁殖、传代。
5.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6.内膜系统:是真核细胞的膜相结构中,除了细胞和线粒体外,那些在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的膜相细胞器。
7.生物膜:目前把质膜和细胞内膜系统总称为生物膜。
8.单位膜:电子显微镜下,生物膜呈“两暗夹一明”的形态结构。
9.脂质体:为避免双分子层两端疏水尾部与水接触,其游离端往往能自动闭合,形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
10.主动运输:细胞膜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来驱动物质的逆浓度梯度的转运。
11.被动运输:多种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溶质穿膜转运时不消耗能量。
12.膜转运蛋白:细胞膜中有特定的膜蛋白负责转运细胞代谢产物。
13.Na+-K+泵:又称Na+-K+-ATP酶,是由α亚基和β亚基构成,α亚基分子量为120kD,是一个多次穿膜的膜整合蛋白,具有ATP酶活性。
β亚基分子量为50kD,是具有组织特异性的糖蛋白,并不直接参与离子的穿膜转运。
14.胞吞:细胞摄入大分子或颗粒物质的过程。
15.胞吐:细胞排出大分子或颗粒物质的过程。
16.受体介导的胞吞:是细胞通过受体的介导选择性高效摄取细胞外特定大分子物质的过程。
17.微粒体:应用超速分级分离的方法,可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直径在100nm左右的球囊状封闭小泡。
18.信号肽:是指导蛋白多肽链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与穿膜转移的决定因素。
19.信号识别颗粒:参与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以及肽链穿越内质网膜的转移。
20.初级溶酶体:是指通过其形成途径刚刚产生的溶酶体。
21.次级溶酶体:当初级溶酶体经过成熟,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物质,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时,即成为次级溶酶体。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名次解释1.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相互关联的链状的传递H、电子的酶体系。
2. 氧化磷酸化:指生物氧化过程中所释放能量的转移过程与ADP的磷酸化过程结合起来,而将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高能磷酸键中,又称为氧化磷酸化偶联。
3. 核孔复合体:是内外核膜融合产生的圆环状结构,由多个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而成的蛋白分子复合物,称为核孔复合体。
包括胞质环,核质环,辐,中央栓和若干纤维。
其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换。
4. 核纤层:位于内层核膜内侧,由三种核纤维蛋白形成的立体纤维网络状结构,核纤维蛋白属中间纤维蛋白。
核纤层通过蛋白质嵌入到内层核膜,与中间纤维、核骨架相连。
作用是为核膜及染色质提供了结构支架,参与核膜的解体和重建,维持核孔位置,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
5. 核骨架:又称核基质,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除核膜、染色体和核仁以外的部分,是一个以非组蛋白为主构成的纤维网架结构,其化学组成多数为非组蛋白性的纤维蛋白,但含有少量RNA。
作用是为DNA复制提供支架,参与基因转录过程,参与染色体和核膜的构建,参与病毒复制。
6. 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核心颗粒与DNA连续纤维组成的圆盘状颗粒,被称为染色质组装的一级结构。
核小体串珠的形成使DNA分子压缩了7倍。
7. 螺线管:是染色体组装的二级结构,由核小体串珠结构盘旋而成的中空结构,螺线管的形成使核小体串珠结构压缩了约6倍。
8.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由富含鸟嘌呤核苷酸(G)的端粒DNA和蛋白质构成。
端粒的生物学作用在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与完整性,参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及同源染色体的正确配对。
9. 有丝分裂:也称间接分裂,是高等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纺锤丝,纺锤体,有DNA复制,形成专门执行有丝分裂功能的暂时性细胞结构——有丝分裂器。
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和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学常考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常考名词解释1、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大分子的内吞除了一般进行的非选择性内吞作用外,往往首先与质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然后形成有被小窝,继之形成有被小泡,这种内吞方式称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2、核孔复合体核孔周围多个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而成的复合结构。
包括胞质环,核质环,中央栓,轮辐。
3、基粒2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附着许多带柄的小颗粒,与膜面垂直而有规律的排列。
其本质为ATP酶复合体。
4、液态镶嵌模型21972年由singer和nicolson提出的:(1)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连续主体(2)球状蛋白不同程度的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附着在表面(3)强调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5、核仁组织区3存在于特定染色体的次縊痕处,含有rDNA的染色质丝(ban环)在间期核中伸入到特定区域参与核仁的形成,共同构成核仁组织区。
6、连接小体是间隙连接的结构单位。
每个连接小体由6个穿膜蛋白质分子围成,中央有直径2nm的通道,相邻细胞膜的连接小体对接,孔道相通,允许一定量物质通过。
7、成熟促进因子3(MPF)G2晚期形成cyclinB-cdk1复合物,在促进G2期向M期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能够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
8、M期染色质螺旋化变为染色体,并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过程。
同时伴有核的一系列分化和胞质分裂。
9、分子伴侣绝大多数前体蛋白都要和一种称之为热休克蛋白(HSP)70的分子伴侣结合,从而防止前体蛋白发生不可解开的构象。
10、Hayflick界限(1)细胞并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寿命的(2)它们的增值能力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
11、磷脂双分子层脂质聚集形成的形式,疏水性的脂肪酸在里面而极性头朝外。
12、线粒体的半自主性线粒体有自己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合成系统,即有独立的遗传系统,故有一定得自主性;线粒体DNA分子量小,基因数目少,只编码线粒体蛋白的10%,而绝大多数线粒体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线粒体中;线粒体遗传系统受控于细胞核遗传系统。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及大题
细胞的基本概念分子细胞生物学: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学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的,该学说主张细胞是多细胞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对于原生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整体;多细胞生物的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活动单位,执行特定功能;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分裂而来。
明确了动植物之间的统一性。
单位膜模型:电镜下的质膜呈三层式结构,两侧为暗线(蛋白质与磷脂分子极性头),中央为明线(磷脂分子非极性尾)。
单位膜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把膜的动态结构描写成静止不变的。
重要性在于将膜的分子结构同膜的电镜图像联系起来,对膜的一些属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单位膜:指在电镜下呈现暗—明—暗三层式结构,由脂、蛋白组成的任何一层生物膜。
冷冻蚀刻/冷冻断裂技术:通过速冻和切成断裂面为电镜观察制备标本的方法。
在观察前采用物理法将暴露出来的切断面制成复膜,制备复膜前也要将断裂面进行真空升华蚀刻,故此法又称冷冻蚀刻。
用此法可制备供观察膜表面或膜内部结构的标本。
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是细胞表面和细胞器外表的通透屏障。
膜蛋白: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以不同方式与磷脂双分子层结合,或不同深度地镶嵌其中(整合蛋白),或与细胞表面结合(外周蛋白),或通过与脂锚形成共价键结合到膜上(脂锚定蛋白)。
整合蛋白/膜内在蛋白:以不同深度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膜蛋白。
外周蛋白/膜外在蛋白:附着在膜表层的膜蛋白。
成帽反应:用荧光标记的抗体,同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相互作用,开始结合时,抗原在细胞表面均匀分布,几分钟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分布由均匀状态变为簇集分布,随后又集中成帽,最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全部集中到细胞的尾端,形成一帽状结构,这步变化成为成帽反应。
相变温度:膜脂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或处于液相,或处于固相,处于固相的膜脂随着温度的缓慢提高,脂双层可由晶态熔融为流动性较大的液态,发生相态转变的温度即为相变温度。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236条)1、癌基因(oncogene):通常表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的突变体,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使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并转变成癌细胞,故称癌基因。
3、暗反应(1ight-independent reaction):光合作用中的另外一种反应,又称碳同化反应(carbon.Assimilation reaction)。
该反应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中的能量,固定CO2生成糖类。
6、ATP合酶(ATP synthase):位于线粒体内膜或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通过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催化ADP和无机磷合成ATP的酶,由F1头部和嵌入膜内的F0基都组成,也常见于细菌膜上。
2、半桥粒(hemi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种特化的黏着结构,将细胞黏附到基膜上。
3、胞间连丝(plasmodesma):相邻植物细胞之间的联系通道,直接穿过两相邻细胞的细胞壁。
5、胞吐作用(exocytosis):携带有内容物的膜泡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胞外的过程。
6、胞吞作用(endocytosis):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细胞外或细胞质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内并转运到细胞内(胞饮和吞噬作用)。
10、表观遗传(epigenetics):与核苷酸序列无关的调节基因表达的可遗传控制机制。
14、B淋巴细胞(B lymphoeytes,B cell):应答抗原刺激而发育和分化成浆细胞的淋巴细胞,它们产生抗原特异性抗体释放到血液中。
这类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和分化。
1、糙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rER):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糙面内质网由许多扁平膜囊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合成分泌性蛋白、溶酶体蛋白、膜整合蛋白以及膜脂分子。
4、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受到严格的基因调控、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形式。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双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是指由磷脂的磷脂酰碱基构成亲水极性头部和脂肪酸链构成疏水非极性尾部的分子,是膜脂的主体。
2、内在膜蛋白(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它贯穿膜脂双层,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层分子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内在膜蛋白不溶于水,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如膜上的受体蛋白与通道蛋白。
3、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外在膜蛋白约占膜蛋白的20%~30%,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主要在内表面,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能够暂时与膜或内在膜蛋白结合的蛋白质,易分离。
4、脂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质膜外侧的蛋白质通过糖链连接到磷脂酰肌醇上,形成“蛋白质—糖—磷脂”复合物,或质膜胞质侧的蛋白质通过脂肪酸链共价结合在脂双层上,这种蛋白即称为脂锚定蛋白(GPI)。
包括:细胞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Src、Ras蛋白。
5、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方式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顺物质浓度梯度,不需消耗能量。
6、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质膜转运小分子物质时,不需膜蛋白的帮助,可以顺物质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方向进行,它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扩散。
以简单扩散方式运输的物质为:脂溶性小分子、非极性的小分子。
7、载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物质穿越膜时在膜上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将溶质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行转运,这种运输方式称易化扩散。
部分载体蛋白; 非脂溶性物质。
属于被动运输的范畴。
8、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指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消耗能量的跨膜运输方式。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1.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及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特性。
2.支原体: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细胞。
3.分辨率:显微镜能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4.单克隆抗体:利用不同克隆系在体外或体内培养,从培养液中提纯出针对各种抗原决定簇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的单一抗体。
5.胞间连丝:相邻植物细胞之间的联系通道,直接穿过两相邻细胞的细胞壁。
6.细胞外基质: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路结构7.多聚核糖体: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
8.氧化磷酸化:是需氧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TP生成的主要途径9.多线染色体:核内DNA多次复制而不分开,产生的子染色体并行排列,且时伴有ADP 磷酸化形成ATP,这过程称为多线染色体。
10.灯刷染色体:是卵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
11.周期蛋白框:各种周期蛋白之间有着共同的分子结构特点,但也各有特性,首先,它们均含有一段相当保守的氨基酸序列。
12. CDK激酶:可以与周期蛋白结合,并将周期蛋白作为CDK激酶。
13.细胞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4.干细胞:分化程度相对较低,具有不断增殖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15.细胞坏死:细胞遇到意外损伤,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而发生的细胞被动死亡形式。
16.奢多基因(特化基因):是在各种组织中进行不同的选择性表达的基因。
17.蛋白质分选: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其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
18.信号肽:在每一种分泌蛋白的N端都有一个疏水的氧基酸序列19.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质内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
20.中间纤维: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构成的,其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在支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纤维状结构。
21.细胞凋亡:一种有序的或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
简答题1为什么说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又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答:细胞是有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题库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17. cadherin (钙粘着蛋白) 是细胞质膜中的细胞粘着分子,但是这种分子介导的细胞粘着受Ca2+的调节。
钙粘着分子家族中比较熟知的属于膜整合糖蛋白的成员有:E-钙粘着蛋白(主要在表皮组织中)、N-钙粘着蛋白(存在神经组织中)、P-钙粘着蛋白(主要存在于胎盘)。
钙粘着蛋白的细胞外部分有6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四个重复的Ca2+结合结构域,细胞质部分有150个氨基酸。
2.18. DNA methylation(DNA甲基化)是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CG两个核苷酸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形成5’甲基胞嘧啶,这常见于基因的5'-CG-3'序列。
大多数脊椎动物基因组DNA都有少量的甲基化胞嘧啶,主要集中在基因5'端的非编码区,并成簇存在。
甲基化位点可随DNA的复制而遗传,因为DNA复制后,甲基化酶可将新合成的未甲基化的位点进行甲基化。
DNA的甲基化可引起基因的失活。
3.18. lectin (凝集素) 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能够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糖结合的蛋白质,在细胞识别和粘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间的粘着。
凝集素具有一个以上同糖结合的位点,因此能够参与细胞的识别和粘着,将不同的细胞联系起来。
4.19. genomic imprinting(基因组印记) 有不同性别的亲代传给子代的同一染色体或基因,可以引起不同的表型。
5.19. cell adhesion (细胞粘着)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 同类细胞发生聚集形成细胞团或组织的过程叫细胞粘着。
它对于胚胎发育及成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间细胞粘着的强度不同,决定着细胞在内、中、外三胚层的分布。
在器官形成过程中, 通过细胞粘着,使具有相同表面特性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器官。
6.20. Alternative splicing (选择性剪接) mRNA前体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产生不同的成熟mRNA , 从而产生不同的蛋白质。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2、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
3、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如内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
4、细胞学: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细胞学的确立是从Schleiden(1838)和Schwann(1839)的细胞学说的提出开始的,而大部分细胞学的基础知识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得到。
5、分子细胞生物学:是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主要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技术,分析研究细胞各种结构中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构造、组成的复杂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及遗传性状的表现的控制等。
二、二、简答题1、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范围都包括哪些?1、任务: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以细胞为着眼点,与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兼容并蓄,来阐明生物各级结构层次生命现象的本质。
2、范围:(1) 细胞的细微结构;(2) 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3) 大分子结构变化与细胞生理活动的关系及分子解剖。
2、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2、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许多高等学校在生命科学的教学中,将细胞生物学确定为基础课程。
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日益明显。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练习一、名词解释(3分1个,15分)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单个受精卵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化组成等方面,形成明显的稳定性差异过程。
2.微管组织中心:细胞内能够发挥微管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细胞结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
3.细胞连接:除结缔组织和血液外,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会形成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是由细胞膜局部区域特化形成的,包括膜特化部分、质膜下的胞质部分及质膜外细胞间的部分;是多细胞生物体相邻细胞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组织方式,能增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其按结构和功能,可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三大类。
4.内膜系统:是位于细胞质中,在结构、功能及其发生上密切相关的一组膜性结构细胞器的总称,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各种参与囊泡转运的小泡及核膜等。
5.核纤层:是位于内核膜内的一层由高电子密度纤维蛋白质组成的网络片状结构。
6.凋亡小体: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质,内含DNA物质及细胞器,形成胞状小体。
7.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聚合而成的三维纤维状网架体系,由微丝、微管、中间纤维构成。
8.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增殖的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
9.膜相结构:指真核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础形成的所有结构,包括细胞膜(质膜)和细胞内的所有膜性细胞器。
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核膜等。
10.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由有机小分子连接而成的多聚体,细胞内大约有3000种大分子,它们的相对分子量为10000到1000000。
11.信号肽:蛋白质中由特定氨基酸组成的连续序列,决定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最终定位。
12.基粒:内膜的内表面附着许多突出于内腔的颗粒,称为基粒。
13.细胞呼吸:即细胞特定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内,在氧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二氧化碳。
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的能量储存于ATP中,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呼吸。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Na+/K+泵:能水解ATP,使α亚基带上磷酸基团或去磷酸化,将钠离子泵出cell,而将钾离子泵进cell的膜转运载体蛋白。
2、胞间连丝:相邻植物cell之间的连通,直接穿过两相邻cell的细胞壁。
3、受体蛋白: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的结合某种配体的蛋白质分子。
4、细胞连接:在瞎报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支架蛋白或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
5、过氧化物酶体:真核细胞中含多种活性酶的细胞。
利用分子氧氧化有机物。
6、细胞培养: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对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包括原核生物细胞、真核单细胞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培养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病毒的培养。
7、转移小泡:也称小囊泡,直径40—80nm,常散布于扁平囊的形成面,一般认为它是糙面内质网芽生而来,把rER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扁平囊上,并使扁平囊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8、Ras 蛋白:单体G蛋白家族成员,在信号从细胞表面传递到细胞核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9、信号序列:蛋白质中有特定氨基酸组成的连续序列,决定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最终定位。
10、细胞通讯: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相互作用,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1、G-蛋白:GTP结合蛋白,具有GTPase活性,以分子开关的形式通过结合或水解GTP调节自身活性。
有三体和G蛋白两大家族。
12、微丝:由肌动蛋白单体组装而成的细胞骨架纤维。
他们在细胞内与几乎所有形式的运动相关。
13、信号转导:细胞将外部信号转变为自身应答反应的过程。
14、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或配体)选择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它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
15、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之间的有序过程。
16、细胞周期检验点:在细胞周期中特异的监控机制,可以鉴别细胞周期进行中的错误,并诱导产生特异的抑制因子,阻止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行。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 细胞概述1. 细胞(cell)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 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是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
细胞或是独立的作为生命单位, 或是多个细胞组成细胞群体或组织、或器官和机体;细胞还能够进行分裂和繁殖;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2. 细胞质(cell plasma)是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 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 包括透明的粘液状的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3. 原生质(protoplasm)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 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4. 原生质体(p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 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如植物细胞和细菌(或其它有细胞壁的细胞)通过酶解使细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质膜的原生质球状体。
动物细胞就相当于原生质体。
5.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 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 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6. 细胞学说(cell theory)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①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 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7. 原生质理论(protoplasm theory)1861年由舒尔策(Max Schultze)提出, 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并把细胞明确地定义为:“细胞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膜的活物质”。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膜脂及膜蛋白运动速率)将待测细胞用荧光物质标记,借助高强度脉冲式激光造成某区域荧光分子的光淬灭;通过显微镜探测该区域周围的非淬灭荧光分子向受照射区域扩散的速率。
2.细胞工程: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技术科学。
3.原位杂交:在不破坏细胞或细胞器的情况下,用核酸探针检测特定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的精确位置的技术。
染色体在高pH值条件下,DNA解链,带标记的核酸探针即刻与染色体一定部位杂交。
既可检测DNA序列,也可检测RNA序列。
4.再生:生物成体丢失的组织或器官重新生长和修复的过程。
5.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6.微粒体: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组织匀浆中分离出的由内质网膜等膜性碎片断裂形成的封闭小泡,有糙面微粒体和滑面微粒体。
7.主动运输:由载体蛋白介导的,逆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8.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9.初级溶酶体:直径约0.2~0.5um,膜厚7.5nm,内含物均一,无明显颗粒。
含有多种水解酶,无反应底物。
10.次级溶酶体: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内含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可分为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前者消化的物质来自细胞本身的各种组分,后者消化的物质来自外源。
11.残余小体:次级溶酶体内的消化吸收作用到饲喂了最后阶段,酶的活力消失,此时溶酶体中只含有一些带有不能再消化分解的底物残渣,故称为残余小体12.多线染色体:一种缆状的巨大染色体,见于某些生物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里的某些细胞中。
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多股染色单体平行排列而成。
13.灯刷染色体:是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
它是一个二价体, 含4条染色单体, 由轴和侧丝组成, 形似灯刷。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从显微、亚显微及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2.细胞学说: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核细胞产物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3.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利用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4.密度梯度离心: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样品中不同组分以不同的沉降率在密度梯度溶液中沉降,形成不同的沉降带,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组分的目的。
5.光脱色恢复技术(FPR):使用亲水性或亲脂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与蛋白或脂质耦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运动及其迁移速率。
6.原代细胞:是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一般指培养的第2代至传10代以内的细胞。
7.接触抑制: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贴壁生长的正常二倍体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分裂随之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8.细胞融合:通过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
9.细胞质膜:又称质膜,曾称细胞膜(cell membrane),是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10.生物膜:质膜和细胞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故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11.流动镶嵌模型:一种描述生物膜的动态模型。
生物膜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具有流动性,膜蛋白镶嵌在脂双层或结合于脂双层表面。
12.脂筏模型:脂筏是以甘油磷脂的生物膜上,胆固醇和鞘脂形成相对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筏"一样,载着具有生物功能的膜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luid mosaic model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认为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液晶态特性。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膜骨架;脂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既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质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质双分子层结合。
糖类附在膜外表面。
强调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fluidity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和膜蛋白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
这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cell junction 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的已经丧失了某些独立性,为了促进细胞间的相互联系,相邻细胞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其作用是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协调细胞间的功能活动。
分为闭锁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molecular chaperone分子伴侣是一类能够协助其它多肽进行正常折叠、组装、转运、降解的蛋白,并在DNA的复制、转录、细胞骨架功能、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等广泛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cytoskeleton细胞骨架指真核细胞之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对于细胞的形状、细胞的运动、细胞内物质运输、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等起重要作用。
主要成分为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MTOC微管组织中心细胞质中微管组装的起点和核心,包括中心体、基体和着丝点。
对微管的形成、微管极性的确定及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nucleosome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长约200bp的DNA和5种组蛋白组成,组蛋白H2A,H2B,H3,H4各2分子组成一个八聚体核心,DNA在其外表缠绕1.75圈,其余60bp左右的DNA连接相邻的核小体。
若干核小体重复排列便形成串珠状纤维。
chromatin染色质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等构成的细丝状复合结构,形状不规则,弥散分布于细胞核内。
Euchromatin常染色质是DNA复制与基因转录活跃的部位,为间期核内碱性染料时着色较浅,螺旋化程度较低,处于伸展状态。
heterochromatin异染色质在间期核中处于凝缩状态,结构致密,无转录活性,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
异染色质无转录活性,是遗传惰性区。
NOR 核仁组织者区是含有rRNA基因(5SrRNA基因除外)的一段染色体区域,该部位的rRNA基因转录活跃,染色质凝集程度低,表现为浅染的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与核仁形成有关。
nuclear skeleton核骨架它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除核膜、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部分,是一个以非组蛋白为主构成的一个纤维网架结构。
核骨架与核纤层、中间纤维相连形成一个网络体系,是贯穿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一个独立结构系统denuclear pore complex核孔复合体核膜上间隔分布着许多由内外两层膜局部融合形成的开口,是一个复杂的盘状结构体系,称为核孔复合体。
它是沟通细胞核与细胞间物质交流的通道,对大分子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核仁周期指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一系列结构与功能的周期性变化,进行周期性消失与重建的过程。
karyotype核型是指某一个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loop model襻环模型该模型认为30nm的染色质纤维折叠成襻环,襻环沿染色体纵轴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状伸出,环的基部集中在染色单体的中央,连接在非组蛋白支架上。
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细胞外基质:机体发育过程中由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所构成的纤维网状物质,分布于细胞与组织之间、细胞周围或形成上皮细胞的基膜,将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膜相联系,构成组织与器官,使其连成有机整体。
包括胶原与弹性蛋白,非胶原糖蛋白,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等。
GAG氨基聚糖:由氨基己糖和糖醛酸(硫酸角质素中是半乳糖)二糖结构单位重复排列,聚合形成的无分支长链多糖。
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肝素和硫酸角质素6种。
anchorage dependence锚定依赖性正常真核细胞除了成熟血细胞外,大多须黏附于特定的细胞外基质上才能抑制凋亡而存活,称为锚定依赖性。
Membrane flow膜流指由于膜泡运输,真核细胞生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质膜之间的常态性转移。
一些载体蛋白将一种溶质分子从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称为单运输uniport,另一些载体蛋白在转运一种溶质分子的同时或随后转运另一溶质分子,称为协同运输couped transport,若两种相伴随转运的溶质分子转运方向相同称为共运输symport,相反则为对向运输antiport.co-transport伴随运输有些物质逆浓度主动运输的动力不是直接来自ATP水解,而是由离子浓度梯度中储存的能量来驱动的。
人们把这种由Na+等离子驱动的主动运输过程称为伴随运输。
active transport主动运输是物质从低浓度的臆测通过细胞膜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
需要载体的参与和消耗代谢能。
endocytosis胞吞作用被摄入的物质先被细胞膜逐渐包裹,然后内陷形成小泡,再与细胞膜分离脱落进入细胞质,这个过程称为胞吞作用。
pinocytosis胞饮作用细胞周围环境中的液体和小溶质分子先吸附在细胞表面,然后通过该部位细胞膜下微丝的收缩作用,使膜凹陷,包围了液体物质,接着与膜分离,脱落成直径<150nm的饱饮体活胞饮小泡进入细胞质内。
phagocytosis吞噬作用胞吞作用的一种形式,吞入较大的固体颗粒和大分子复合物的过程称为吞食作用。
吞噬作用形成的囊泡成为吞噬体或吞噬泡。
signal peptide信号肽:存在于多肽链上的一段连续的氨基酸序列,可引导核糖体附着于RER表面。
signal transduction信号转导:是指胞外信号分子通过与胞膜上或胞内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将信号转换后传给相应的胞内系统,是细胞作出适当反应的过程。
receptor受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核内的蛋白质,能够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G蛋白偶联受体:一种膜蛋白受体,可以激活G蛋白,介导许多细胞外信号的传导。
其结构特征包括:1、一条多肽链构成,7个跨膜的α螺旋区;2、N端朝向胞外,C端朝向胞内;3、N端有糖基化位点,C端的第三袢环和C端有磷酸化位点。
G protein.G蛋白是一类在信号转导过程中,与受体偶联的、能与鸟苷酸结合的蛋白质,位于细胞膜胞质面,为可溶性的膜外周蛋白,由αβγ三个蛋白亚基组成,有GTP酶的活性,可结合GDP。
G蛋白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其自身构象的变化,激活效应蛋白,进而实现信号从胞外向胞内的的传递。
chemiosmotic coupling hypothesis化学渗透假说:ATP合成的一种机制。
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基本原理是电子传递中的自由能差造成H+穿膜传递,暂时转变为横跨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质子梯度。
然后,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并释放出能量,驱动结合在内膜上的ATP合酶,催化ADP磷酸化成ATP。
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的排列成相互关联的链状的传递电子的酶体系,它们能够可逆的接受和释放质子和电子。
ATP synthase ATP合酶是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附着的球形基粒,将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电子能量用于使ADP磷酸化成ATP的关键装置,是多种多肽结构的复合体,称为ATP合酶。
分为头部、柄部、基片。
axonal transport轴突运输发生在轴突内的物质运输称为轴突运输,目前已知的轴突运输是沿着微管提供的轨道进行的。
cell proliferation细胞增殖:细胞通过生长和分裂获得具有与母细胞相同遗传特征的子代细胞,从而使细胞数目成倍增加的过程。
它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体现,使生命得以延续。
cell cycle细胞周期:从亲代细胞分裂结束到子代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间隔时期称细胞增殖周期(cell generation cycle ),即细胞周期(cell cycle )。
MPF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期细胞质中存在某种成分能使间期细胞提前进入M期,这种成分后来被命名为有丝分裂促进因子。
它是调节细胞进出M期所必须的的蛋白质激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通过促进靶蛋白的磷酸化而改变其生理活性。
mitotic apparatus有丝分裂器在中期细胞中,由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所组成的结构被称为有丝分裂器。
中期以后发生的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及平均分配到子代中,有丝分裂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growth factor生长因子是一大类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多肽类信号物质。
目前发现的生长因子多数有促进细胞增殖的功能,少数兼具双重调节作用,能促进一类细胞的增殖,而抑制另一类细胞。
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为一类必须与细胞周期蛋白结合后才具有激酶活性的蛋白激酶,通过磷酸化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关键核细胞中一些功能相似的同源蛋白,由一个相关基因家族编码,能随细胞周期进程周期性的出现及消失。
在细胞周期各特定阶段中,不同的周期蛋白相继表达,并与细胞中的其他蛋白结合,对细胞周期相关活动进行调节。
dertermination决定:细胞从分化方向确定开始到出现特异形态特征之前这一时期,称为决定。
cell differentiation细胞分化:受精卵产生的同源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蛋白合成等方面逐渐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Cell totipotency细胞全能性是单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增殖、分化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细胞称为全能性细胞(totipotent cell)induction诱导一部分细胞对邻近细胞的形态发生影响,并决定其分化方向。
inhibition抑制在胚胎发育中,分化的细胞受到临近细胞产生抑制物质的影响。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是维持细胞最低限度的功能所必不可少的基因,但对细胞分化一般只有协助作用。
luxury gene奢侈基因指与各种分化细胞的特殊性状有直接关系的基因,丧失这类基因对细胞的生存并无直接影响。
oncogene癌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正常基因突变的一种形式,能引起正常细胞癌变。
homobox gene,Hox同源框基因:是一种同源异型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将空间特异性赋予身体前后轴不同部位的细胞,进而影响细胞分化Stem cell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