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美感分析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2df715c281e53a5802ff81.png)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已如前述,旅游资源的范围极广,因而其所涉及的美学问题也极为广泛,包括了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艺术美等等。
这里我们只能就其主要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形态美无论自然存在还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无不以某种形态而存在,包括体量、形状、色彩、线条、结构等,即使抽象的因素也须通过多种具体的因素以及人们的态度表现出来。
所以万物无不与形态有关。
形态美主要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其次也会引起人们的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的反应。
按照我国传统美学的分析,形态美包括以下几种:1.雄即通常所谓雄伟、雄壮、壮丽、宏伟、雄浑等。
举凡能够产生“雄”的事物,必然其体量高而大。
人们常须用高仰角来观看,有压顶之势或铺天盖地、席卷一切之态,是巨大的力的展示,具有动人心魄的气势。
如常被称为“天下雄”的泰山、浩瀚的海洋、汹涌的江河、巨大的建筑物以及社会中力量悬殊的搏斗等。
这里对比的规律也在发挥着作用。
雄伟之美会使人产生仰慕敬畏,增人豪情,催人奋进。
2.险即通常所谓险峻、陡峭、岌岌可危等。
举凡能够产生“险”的事物,必然高挺而陡峭。
人处其上即如凭虚蹑空,稍有不慎即会有生命之虞,常令人胆寒心惊。
当然,必须是“有惊无险”,否则就会造成美学上所探讨的“悲剧”了。
华山有“天下险”之称,即因其为海拔2200米,且四壁陡峭如刀削斧劈,“华山自古一条路”(现今已不只一条),而路宽几乎不容置足,以至出现了“韩愈投书”的典故。
黄山“鲤鱼背”、武陵源“天生桥”以及“三根马尾吊半空”的浑源悬空寺等,均堪称“险”的代表。
险峻之美激励人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奋力进取。
3.幽即通常所谓幽深、幽静、幽邃、幽暗、清幽等。
“幽”一般系指整个环境而言。
举凡能够产生“幽”的事物,其形势必曲、必静,也多数光线较暗,游人的视野受到局限,即“曲径通幽”“青城天下幽”,是因为青城山竹树繁茂,山路曲折而静谧,人行山中,瞻前顾后皆疑无路,竟难辨身处何地。
其他如峨眉山黑龙江栈道、雁荡山筋竹涧、武夷山桃源洞等处亦以“幽”取胜。
第十三章旅游资源审美
![第十三章旅游资源审美](https://img.taocdn.com/s3/m/37b7aaa1b0717fd5360cdc4f.png)
旅游资与开发
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
3、特殊性特征 、 我国幅员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物产丰富, 我国幅员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物产丰富,不 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 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人文旅游资 源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性特点。 源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性特点。 4、愉悦性的特征 、 人文旅游资源景点一般更关注是人际心理互动, 人文旅游资源景点一般更关注是人际心理互动,突出 的是情感的传达,强调的是游客的参与, 的是情感的传达,强调的是游客的参与,丰富游客的审 美感受,促进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文化沟通, 美感受,促进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文化沟通,提高 他们的美感层次,通过特殊的人际心理互动,进入到心 他们的美感层次,通过特殊的人际心理互动, 理的交流和审美心理的感受,真正做到悦耳悦目、 理的交流和审美心理的感受,真正做到悦耳悦目、悦心 悦意、悦志悦神, 一种高品位的文化审美境界, 悦意、悦志悦神,进入 一种高品位的文化审美境界,获 得高级的愉悦和美感。 得高级的愉悦和美感。
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系 第3页
旅游资与开发
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
三、旅游资源审美意义 旅游资源审美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审美实 践的活动过程, 践的活动过程,是旅游美学理论与旅游资源 相结合的产物。 相结合的产物。 1、有助于阐发审美文化内涵,提高旅游 、有助于阐发审美文化内涵, 美感度 2、有助于增强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提 、有助于增强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 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系
第2页
旅游资与开发
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
二、旅游美学与旅游资源美学的关系 旅游美学是美学分支,同饮食美学 同饮食美学、 旅游美学是美学分支 同饮食美学、服装美 雕塑美学等共同构成了实用美学的范畴。 学、雕塑美学等共同构成了实用美学的范畴。 旅游资源美学是旅游美学的一个分支, 旅游资源美学是旅游美学的一个分支,它针 对旅游运作系统的资源分系统进行研究。 对旅游运作系统的资源分系统进行研究。旅游 资源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资源审美活动及其规 律的的学科,旅游资源审美活动是指旅游者对 律的的学科, 旅游资源进行美学意义上的感知、体验、 旅游资源进行美学意义上的感知、体验、认同 和联想,从而得到感官上、 和联想,从而得到感官上、情绪上和心灵上愉 悦和满足和过程。 悦和满足和过程。
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介绍
![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dbec31cd15abe23492f4d07.png)
春天 油菜
夏天 荷花
秋天 北京香山红叶
北方冬季
3.动态美
水动 云动 风动
飞禽走兽等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猴子
雄鹰展翅
小草风中舞动
人工美
古典园林美 古建筑和古遗迹美 民俗风情美 书画艺术美 雕塑艺术美
镇江古镇
古典园林
香格里拉
苏州网狮园
故宫太和殿
故宫
古 遗 迹
B.名人之轶事 C.民间之传说 D.华山之险峻
感谢老师们指导! 谢谢!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2.1520.12.15Tuesday, December 15, 2020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3:35:2103:35:2103:3512/15/2020 3:35:21 AM
重点 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黄山云海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了解人工美的主要类型。
阅读
1.自然美的审美特征包括哪些? 2.人工美的主要类型包括哪些?
自然美Leabharlann 形象美色彩美 动态美人工美
古典园林美 古建筑和古遗迹美 民俗风情美 书画艺术美 雕塑艺术美
一.自然美
1.形象美(名山大川)
泰山—— 雄 大漠——旷 黄山—— 奇 华山—— 险 青城—— 幽
峨眉—— 秀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桂林山水
华山
张家界玻璃栈道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黄山奇松
2.色彩美
旅游景观审美要求
![旅游景观审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b215e543b3567ec102d8a71.png)
合 掌 峰
雄 鹰 峰
婆 婆 羞 转 脸
视角不同,视象不同
视距不同,视象不同
复习小结
旅游景观观赏的具体要求 1、做好观赏前的准备 2、把握好观赏时机 3、选择好观赏位置 4、安排好观赏节奏 5、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天时——把握观赏时机 地利——优选欣赏位置 人和——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品位文化内涵
第三节 旅游景观审美要求 (P40P43)
复习提问
1、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主要包括哪三种?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2、旅游资源的美感类型主要包括哪些? 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嗅觉美,动态美, 结构美,质感美,综合美
我们常常说:美无处不在,只是缺乏发现的 眼睛和心灵!这节课就让我们在感受美和理解美 中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吧。
直线,引力大;
(2)钱塘江口形状呈喇叭形(口小肚大,潮
水易进不易出),加剧了潮势;
(3)夏秋季节东南季风势力强,潮势大。
2.农历八月十八日
• 青海湖鸟岛的鸟类都是高寒鸟类,每年 4-5月迁徙到青海湖西岸的鸟岛繁殖, 等小鸟会飞了,就会离开鸟岛,前往东
南亚等地区。
《题西林壁》
作者:苏东坡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5、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旅游景观观赏的具体要求
• 1、做好观赏前的准备 • 旅游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书籍等各 种途径尽量了解旅游对象的情况,做到心 中有数
旅游景观观赏的具体要求
2、把握好观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机
有的景观并不随着时间而变化,但也有 许多景象只有在特定时间出现之后才表现 得最为典型,甚至有的数年、数十年才出 现一次,这就要求观赏活动要确切地把握 好观赏时机,届时前往。 例如:
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4127187a45177232e60a222.png)
三、客源市场
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 旅游地与客源地的距离 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 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称为经济距 离。旅游目的地的远近,直接关系到 耗用的时间和费用
三、客源市场
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 客源地 旅游地与客源地的距离
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 般来说,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 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要优于 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
雷峰塔
雷锋塔
云 门 山 石 刻
泰山石刻摩崖石刻
下列旅游资源各自具有哪些不同的主要价值
摩崖石刻 评:交通不便的地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再高,也不具有开发价值。
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
泰山石刻 (三) 文化价值 —— 主指人文景观
美学价值是自然风景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北部韶关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 这里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产地之一,被列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还生活着金丝猴、小熊猫等珍贵动物。 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优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 ,被誉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中国西南旅游“双绝”,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 人文景观也具有美学价值,如建筑物的结构美、色彩美、质感美等,但相对于自然景观来说,其在旅游资源价值中的地位要低得多 旅游景观的科学价值是指景物的科学内涵以及具有某一方面的研壶口
冬季壶口 冬天的壶口
色彩
色彩美
浓妆西湖
淡抹西湖
雾中西湖
动态美
动 态 美
形象美
形 象 美
美丽的丹霞地貌
丹霞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它是指红 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 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 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 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 缓倾的红色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北部韶关 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
黄山美感分析
![黄山美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8d1b115f0e7cd1842536a7.png)
黄山美感分析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1. 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黄山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1. 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山色田园尽收眼底,具有清晰美的特征. 这种景象在雨过天晴时分也常见到. 黄山花岗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峻峭的山峰(花岗岩)和浑圆和缓的山丘(围岩) 两种截然不同的山色风光,其界线非常清晰,这也是一种清晰美. 但黄山一年中有200 多天是笼罩在云雾之中,使黄山披上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具有模糊美的特点. 这种模糊美具有内涵模糊、界限模糊和形态模糊等特征,使人具有身临仙境、幻境的感觉.黄山清晰美具有雄壮磅礴之势,模糊美具有虚幻之妙. 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情况下是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交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 风起云涌,浩瀚无际,峰尖浮海,犹如孤岛,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故黄山古有“黄海”之称,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 黄山景观在清晰美和模糊美的协调下显得更美,如笔者在天都峰看到玉屏楼和光明顶人文景观呈现在云海之中,犹如天国风光,美妙绝顶.1. 3 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相互融合黄山群峰竟秀,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水系发育,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其自然景观轴线为群峰—秀水—怪石—云海,加上崖、洞、涧、池、潭、瀑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雄、奇、险、秀、奥、旷”等特征. 人文景观有宗教文化所建立的寺、庙、庵、殿、祠、亭、楼、阁;有地方风格的古民居、古桥、古道、摩崖石刻、书画题记、名人游踪;有具现代风格的现代建筑和空中缆车..其人文景观轴线为古文化建筑—现代建筑—古道,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黄山人文景观镶嵌在自然景观之中,对自然景观起着点缀和渲染的作用,自然景观映衬出人文景观,使其更加鲜明、剔透. 因此,黄山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相互融合,构成黄山特有的风韵. 这种融合在玉屏楼、北海、西海、温泉等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松谷庵景区和太平湖畔的度假村,山色风光和人文景观也具有这种特色.2 旅游景观审美要素分析旅游活动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一种欣赏活动,在我国它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旅游,我们可开展美学教育,增强人们的美学知识和审美方法,激发人们对大好河山和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 旅游景观审美要素很多,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 ] .2. 1 感觉力感觉力即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如耳、目、鼻、口、舌) 的活动所产生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运动觉、肌体觉、平衡觉等引起人们机体的快感,并通过知觉、思维等感性理性的认识过程,形成美的感受. 人的感觉是美感的前提,客观世界是人的感觉的源泉. 它们构成这样的递进关系:客观世界—人的感觉—美感. 人的审美感觉,是沟通美(客观) 与美感(主观) 的过渡性“窗口”. 人的感觉力越强,美感也越强.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感觉力,所获得的美感也不尽相同. 黄山景观确实太美,所有来黄山的旅游者都能体会出来. 这种感觉力随文化层次的提高而增强,特别是地学旅游者更能体会出美的内涵.2. 2 想象力感觉是审美的门户,但还须经“知觉”和“思维”的过程,以便对旅游景观进行高层次的审美.“知觉”是由感觉经过分析、综合、联想而转化来的,它比感觉复杂、完整,往往是多种感觉的结合.“思维”已进入了理性认识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从“知觉”到“思维”,旅游者对旅游景物产生了“想象”和“理解”. 这样,人们对旅游景观的欣赏就更深刻、细腻和全面,从旅游中得到的乐趣也更多和全面. 其实,黄山许多景点的命名都是通过知觉和思维,经过想象而命名的. 它能使旅游者联想到具体的事和物,通过比较和综合,得到美的回味.2. 3 理解力理解力驱使人们“对旅游景观探究,寻根问底,弄清自然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文化景观的渊源”. 理解旅游景观的内在本质,从而把握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过程,一般需要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历史知识. 例如,要理解黄山峰石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必须知道岩石的断层、节理和花岗岩的差异风化等知识. 又例如黄山松千姿百态,婀娜多姿,是黄山的象征,分布在海拨800 —1600m 的山地上. 黄山松能耐贫瘠、耐旱和耐- 22 ℃的低温,在黄山分布很广,有“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之说. 黄山松为什么能在土壤贫瘠的丛山峻岭悬崖峭壁中旺盛生长,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厚在破岩中”的特点呢? 这是由于真菌的菌丝与植物的根系结合在一起,共同发育,形成一种特殊的共生结构. 这种结构叫“菌根”,形成菌根的真菌叫“菌根菌”. 这种菌根共生结构能加速花岗岩的风化,使黄山松根系能直接从岩缝中汲取养分和水分,从而使黄山松长得葱郁苍翠,刚毅有骨. 黄山松特有的景观特征在黄山景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 4 情绪力所谓“情绪”是“从人对客观事物持有的态度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 情绪,可从愉快—不愉快,紧张—放松,激动—平静三个方面作描述. 情绪发生时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情绪与人的自然性需要有关,具有较大的情景性,短暂性”. 本文第二作者虽然出生在皖南山区,但第一次到黄山,被玉屏楼的景色所陶醉,夜不能寐,坐起来写诗,这是情绪力的一种典型表现. 因此,对旅游景观的高质量的欣赏,往往就是那种情化为景,景流于情,情景交融的“审美情绪力”的高度体验.2. 5 情感力情感和情绪有区别又有联系, “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 ”绚丽的景色不仅给人刹那的、短暂的美感,而且也能在人心灵深处留下永恒的,不可磨灭的情感. 例如著名画家刘海粟曾十上黄山,我院区域地理教研室的教师每年都要带学生到黄山实习,多次到黄山没有厌倦之感,实质为情感所致. 情感力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美德,这是对故乡、故土的一种倦恋之情.3 黄山旅游景观欣赏3. 1 峰、石地貌景观欣赏峰、石地貌景观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骨架. 境内主要山峰有82 座,其中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7 座,花岗岩峰林地貌发育,有块状峰林、筒状峰林、屏式峰林、石林式峰林、独秀峰和岭岗等类型. 从峰林组合来看,前山雄伟后山秀丽. 黄山怪石形象逼真,数量众多,成为黄山的一绝. 主要类型有: ①类球状怪石,主要分布在岩石垂直和水平节理均匀发育和较密集分布的峰脊或坡缘地带,如猴子观海、天鹅孵蛋、松鼠跳天都,双猫捕鼠等; ②柱状怪石,多出现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峰顶或斜坡上,如梦笔生花、飞来石、十八罗汉朝南海、象鼻石、仙人指路、五老上天都等; ③片状怪石,受密集发育的垂直或水平节理制约,多形成厚度较薄的怪石,或立或卧, 如蓬莱三岛、蒲团石等.黄山在大地构造上属下扬子台坳的皖南陷褶断带西段,介于绩溪复背斜与太平复向斜之间. 黄山地区在距今8 - 4 亿年前的震旦纪、寒武纪、志留纪属扬子海区,沉积了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海相地层. 在距今4 - 2 亿年前的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中期,地壳运动频繁,黄山地区海陆交复. 在印支运动时遂隆起成为陆地. 在燕山运动时表现为断块运动和岩浆侵入. 黄山主体是由花岗岩侵入体构成,花岗岩出露面积占风景区面积的70 %. 侵入体包括“太平花岗岩体”(裸露面积240 Km2 ,形成于距今2. 231 亿年前) 、“黄山花岗岩体”(面积约107 Km2 ,形成于距今约1. 43 亿年前) 、“狮子林花岗岩体”(面积7. 7 Km2 ,形成于距今1. 23 亿年前) . 黄山自第三纪—第四纪早更新世,表现为缓慢上升和剥蚀、侵蚀作用占主导地位,而黄山急剧抬升是第四纪中更新世以来的事件. 根据河流裂点(九龙瀑有9 - 11 级裂点) 、河流阶地和山地夷平面可知黄山自第四纪以来为间歇性抬升,抬升幅度为500 - 800m. 新构造运动的动力机制为花岗岩基下部及附近地区的热流活动] . 黄山南北两侧都有北东向主干断裂,山体内部有北西向黄山断层、光明顶断层及其被其错开的南北向断层等. 黄山花岗岩在各种应力作用下,形成北东、北西、近东西和近南北向四组节理. 断层控制水系的发育, 节理破坏了花岗岩的不透水性和坚硬性,加速了外力作用对花岗岩的肢解,因其发育程度和组合情况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峰怪石. 对黄山峰石地貌景观成因的欣赏,不仅能丰富旅游者的知识,而且能明确峰石地貌景观的形成基础,便于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欣赏峰石地貌景观,从而得到不同的美学价值,它对画家和摄影师有重要意义,能提高艺术品的水平和价值.3. 2 云霞气象景观欣赏云霞气象景观包括日出朝霞、日落夕阳、云海、佛光、雨凇、雾凇等,还有春光、夏景、秋色、冬装等气候景观. 它们在时空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例如云海一般在雨后初晴,受高气压控制,且有逆温层存在时最易形成. 这时大气比较稳定,对流不强,云顶高度在几百米至1500m 以下. 观云海的时间以冬、秋季最好,春季次之,夏季因对流旺盛,多不稳定天气,形成云海的机会较少. 观看云海宜在高山峰顶,视野开阔之处. 如在光明顶看天海,清凉台看后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观东海,玉屏楼看前海,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黄山因水汽丰沛,云雾多,全年均可出现佛光. 一天中佛光在早上9 时以前或傍晚16 时以后出现的最多,中午则较少见. 黄山山势陡峻,一般晴天清晨登上山顶,都可看到日出. 看日出的地方,以夜宿地点而定,住北海宾馆可到清凉台观看. 夜宿光明顶气象站,则在光明顶观看. 日出时分依季节的不同有所差异,一般介于清晨5 时10 分(7 月1 日) - 7 时3 分(1 月1 日) . 太阳落山时的景色,也很美丽,西海排云亭是观看晚霞的好地方. 黄山四季景色迥然不同,春季百鸟争鸣,繁花似锦;夏季气候宜人,瀑布流泉,清溪翠谷;秋季层林尽染,云雾成海;冬季银装素裹,冰挂三尺,青松傲雪. 由于云霞气象景观时间性很强,因此,来黄山旅游可根据各人的喜爱,选择不同的季节和时间观赏不同的云霞气象景观.苏州园林建筑艺术分析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
旅游景观欣赏与评价
![旅游景观欣赏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607c21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8.png)
旅游景观欣赏与评价一、引言旅游景观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旅游景观的欣赏和评价对游客决定旅游目的地、制定旅游计划和提升旅游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观的欣赏和评价方法,并分析其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二、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1. 视觉欣赏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知方式之一,在旅游景观的欣赏过程中,视觉欣赏起着重要的作用。
游客通过观看景观的色彩、形状、纹理等视觉元素,感受景观所带来的美感和情感。
视觉欣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壮丽程度:景观的广阔、壮观程度对游客的视觉欣赏产生重要影响;•色彩搭配:景观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是否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受;•纹理感:景观的纹理感是否丰富多样,能否给人以触觉上的享受;•形状独特性:景观的形状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能否吸引游客的目光。
2. 情感欣赏旅游景观的欣赏不仅仅是对其外在美的感知,更是对其所引发的情感体验。
游客在欣赏旅游景观的过程中,会激发出不同的情感,如快乐、惊奇、安静等。
情感欣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情感触发:景观是否能够引发游客的情感共鸣,让游客陶醉其中;•心灵抚慰:景观是否能够给人带来放松、舒缓的心灵体验;•心情愉悦:景观是否能够让游客感到愉悦和享受;•惊艳程度:景观是否能够给游客带来惊艳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3. 文化欣赏旅游景观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游客在欣赏旅游景观的同时,也是在了解、学习和感受着当地的文化。
文化欣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文化传承:景观是否能够恰如其分地传承和展示当地的文化;•历史意义:景观是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能否让游客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地域特色:景观是否具有地域特色,能否展示当地独特的文化风情;•可持续发展:景观是否能够将地方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
三、旅游景观的评价方法1. 游客满意度调查游客满意度调查是评价旅游景观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简答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
![简答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17c684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b.png)
简答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指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具备旅游吸引力的地域或景点。
这些资源犹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向人们展示着过往的辉煌和变迁。
每个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都散发着独特的美学特征,给游客们带来强烈的艺术感受和审美享受。
首先,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时间感是其美学特征之一。
这些资源承载着过去的记忆,穿越时空的隔阂,将游客带回那个时代,使其沉浸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游客们可以通过观察历史文化遗迹、参观博物馆或举办的历史文化展览来感受到那段历史的风采。
时间感的存在,使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其次,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地域特征也是其美学特征之一。
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资源独具风格,体现着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
无论是寺庙、古建筑、传统村落还是历史遗址,它们都展示了人们对于土地和环境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游客们可以通过游览这些资源,领略到不同地域的美感和审美特色,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当地的文化底蕴。
此外,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其美学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都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展现着历史人文的底蕴。
这些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当代人们理解历史的艺术媒介。
游客们可以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感受到历史给予艺术带来的魅力和震撼。
综上所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拥有多方面的美学特征,包括时间感、地域特征和艺术表现形式。
这些特征使得游客们能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通过审美体验进一步提升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崇敬。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使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学习和探索的理想去处,也为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分析及美学评价
![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分析及美学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baf0b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5.png)
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分析及美学评价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的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特色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和美学评价。
在自然景观方面,九寨沟以其独特的高山峡谷地貌和多样性的水景而著名。
九寨沟的水景资源丰富,包括瀑布、湖泊、河流和温泉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彩虹、熊猫和五花海三个不同颜色的湖泊,以及镜海、诺日朗瀑布等。
这些水景以其清澈的湖水和瀑布、多变的颜色和形态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美感和宁静。
此外,九寨沟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如松鼠、琵琶鱼、野猪等。
这些自然景观给游客带来了大自然的独特体验和享受。
在人文景观方面,九寨沟有着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村庄。
来自藏族、羌族等不同民族的居民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游客可以参观当地的村庄,了解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服饰、手工艺和传统节日。
此外,九寨沟还有一些历史遗址和文化景点,如藏传佛教寺庙、古战场等。
这些人文景观展示了九寨沟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使得旅游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特色文化方面,九寨沟以其独特的藏族文化而闻名。
九寨沟的藏族居民保留了传统的宗教和生活方式,如藏传佛教和牧民生活等。
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传统美食,如酥油茶和藏族火锅。
此外,九寨沟还举办一些特色的文化活动,如藏歌比赛、羌族舞蹈表演等。
这些特色文化使得旅游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民俗风情。
综上所述,九寨沟的旅游资源主要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三个方面。
这些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听觉和味觉上的享受。
九寨沟的美学评价可以说是独特而丰富的,它具有自然的原始美、人文的历史美和传统的文化美。
无论是身临其境还是回味无穷,九寨沟都会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奇迹和人文的魅力。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教案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2d636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e.png)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美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美感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旅游资源美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旅游资源美感的概念与分类2. 旅游资源美感的重要性3. 旅游资源美感的认知与欣赏4. 旅游资源美感的特点与影响因素5. 旅游资源美感的评价与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资源美感的概念、分类、重要性、特点、影响因素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资源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旅游资源美感的表现和欣赏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资源美感的认知、评价和保护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旅游资源美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旅游资源美感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实地考察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地点,确保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旅游资源美感。
3. 学习材料:准备相关旅游资源美感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了解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旅游资源美感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2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课时1-2:旅游资源美感的概念与分类课时3-4:旅游资源美感的重要性课时5-6:旅游资源美感的认知与欣赏课时7-8:旅游资源美感的特点与影响因素课时9-10:旅游资源美感的评价与保护课时11-12:案例分析与讨论课时13-14:实地考察与实践课时15-16:小组讨论与报告课时19-20:作业与反馈课时21-22:学生展示与评价七、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一:九寨沟风景区的美感分析介绍九寨沟风景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
旅游资源欣赏总结
![旅游资源欣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4ac5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9.png)
⑤特异地貌 主要指一般地区罕见的独特地貌景观。如
贵州马岭河地缝裂谷以地缝、天坑和峰林堪称三绝。火山 地貌:五大连池
9
水域风光:
①江河溪涧 包括大江大河和小河小溪。如世界最深最长,
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发现”的中国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江 三峡、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武夷山九曲溪和武陵源金鞭溪。
14
文学艺术
包括文学名作与神话传说、楹联题刻与书法绘画(韶山毛泽 东诗词碑林)、园林艺术与城市雕塑(昆明世博园、美国纽 约的“自由女神”铜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铜像)、戏 曲影视与杂技武术。
饮食购物
包括烹调技艺与美味佳肴(北京全聚德烤鸭、天津“狗不理” 包子、云南“过桥米线”)、特产名品与旅游纪念品、现代商 厦、特色市场与著名店铺(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南京夫子 店古玩字画市场)
1
观点的分析
• 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旅游业发 展的物质基础。
• 旅游资源具有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吸引性。 • 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环境效益。 • 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还是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依托于
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我们的界定
• 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 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 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二)自然景观的审美特质
1、形象美:
旅游资源的形象美,泛指地象、天象之总体形态和空间形 式的综合美。可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野等价 值特征。
(1) “雄”美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雄”美一般是指相对高度与气势之美,形象高大 壮观,气势磅礴。如泰山骤里于齐鲁大地之上,大有通天之势,给人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3b155df12d2af90342e61c.png)
(1)旅游审美主题审美观的差异性;(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3. 审美与旅游的关系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比如说,对旅游资源进行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对客观进行审美的过程。
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
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并有可能造成投诉,进而影响旅游经营者的后续经营。
因此,开发旅游市场,改善旅游经营,离不开对旅游与审美关系的研究。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
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资源就是经济资源。
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中,旅游经营者除了采用各种经济手段如投资、管理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正确认清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关系,运用美学原理,付诸实践,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这样才有可能使旅游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
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二、旅游资源美感分析(一)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围绕导课环节录像,带领学生分析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美感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
1、自然美(1)即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美。
波光粼粼的湖面、清澈的河水、苍劲的大山、(2)自然美常分为两大类:天然形态的美和“人化自然”的美。
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
![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ddbb6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c.png)
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引言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是指旅游目的地或景点所拥有的吸引人的美学属性和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是景观的独特之处、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建筑和艺术的壮丽之美,以及其他与旅游相关的审美元素。
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对于吸引游客、提升目的地形象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以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1. 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自然景观是旅游资源中最常见的一种。
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主要来源于其独特和壮丽的自然形态。
以下是自然景观的几个常见的审美特征:•壮丽的山脉壮丽的山脉可以给人一种宏伟和恢弘的感觉。
有些山脉还有美丽的峡谷、瀑布和湖泊,增添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宜人的河流和湖泊宜人的河流和湖泊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清澈的湖水和缓流的河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形成美丽的光影效果,增添了景观的美感。
•壮丽的海岸线壮丽的海岸线常常是旅游资源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海浪拍打在岩石上,形成壮观的浪花,海天一色、云影斑驳都给人以广阔和神秘的感觉。
•秀丽的田园风光秀丽的田园风光有着丰富的自然元素,如绿色的稻田、金黄的麦田、五彩斑斓的花田等。
这些景观给人以温馨和宁静的感觉,常常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和拍摄风光照片的理想选择。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它们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文化遗产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建筑的魅力历史建筑是文化遗产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部分。
这些建筑物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如古代宫殿、寺庙、城堡等。
其精美的雕刻、壮观的结构和独特的设计都使其成为瞩目的审美特征。
•古老的文化传统和节日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建筑物,还包括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节日。
民间艺术、传统音乐、舞蹈和节庆活动都能展示当地人民的审美价值观和独特的文化特征。
•博物馆和艺术收藏品博物馆和艺术收藏品是文化遗产中最直观的审美体验之一。
这些收藏品通常由具有历史和艺术意义的艺术品、文物和手工艺品组成。
参观博物馆和欣赏艺术收藏品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3e4de7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5.png)
旅行资源评论一、旅行资源及其评论观点旅行资源:可以吸引顾客产生旅行动机,拥有必定旅行功能和价值,可被利用来展开各样旅行活动,并能产生各样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样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余因素。
旅行资源评论:鉴于开发旅行的目的,依照旅行资源的分类标准和一致的评论系统对旅行资源单体自己进行的评论,进而确立开发的时机与拘束。
二、旅行资源评论目的(1)、确立该旅行资源在必定地区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2)、为新旅行区的开发计划供给依照(3)、为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行区供给改造、扩大的依照(4)、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供给资料和判断的标准(5)、有助于明确旅行地的性质,制定将来旅行资源结构和开发三、旅行资源评论方法旅行资源评论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因为评论的目的、资源的赋存条件、开发导向等不一样,可采纳不一样的评论方法,大概可分为定性评论和定量评论两大类,在详细应用时则依据状况采纳定性与定量评论相联合的方法比较理想。
1、定性评论定性评论法使用宽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在旅行资源检查的基础上,依据检查者的印象所做的主观评论,多采纳定性描绘的方法,评论的结果主要与评论者的经验与水平相关,所以也叫做经验评论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数据资料和精准度要求不高,但不行防止地存在结论的非精准性和推理过程的相对不确立性。
定性评论法主要有“三三六”评论法和“六字七标准”评论法(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论方法“三大价值”指旅行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赏析价值、科学观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行资源开发以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指旅行资源所在地的地理地点和交通条件、情景地区组合条件、旅行环境容量、旅旅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2)“六”字“七”标准六字:指美、古、名、特、奇、用。
美是指旅行资源给人的美感;古为有悠长的历史;名是具闻名望或与名人相关的事物 ;特指独有的、别处没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奇表示给人奇特之感 ;用是有应用价值。
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分析
![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3e57076c85ec3a87c2c51f.png)
本文将从美学的 角度对旅游资源的审美进 行分析 , 为各类旅游城 综 合美。可概 括为雄 、奇、险、秀、幽 、奥 、旷 、野等价值特征 。 汁的规 划与发展提 供合理的审美依据 。 丁 3. 2色彩美 : 旅游资源的 色彩极其丰富 , 五彩缤纷 。这些色彩主要是树木 1 旅游资 源审美的定义 。 . 花草、 江河湖海、 烟雾云霞及阳光构成, 给人带来赏心悦目 的美感。 旅游的核心 内容就是对 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欣赏活动 , 就是对 色 彩美 主要 包括 :山色 、石 色 、天色 、水 色 、植物 色 等 。 旅游 资 源』 美 。 拘审 3. 3协调 美 : 旅游资源审美:是指作为主体的旅游者对作为客体的旅游资 331 . . 物态 协调 美 : 源进行 美学意义上的关照( 感知和体验 ) 、鉴赏和探求等 ,从而得 是指人类为了审美的需要, 对自然风景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 列感官上、情绪上和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 ( 如修建亭、台、楼、阁) ,以协调和强化整体旅游资 2旅游资源审美因素分析 . 21 . 感觉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 , 通过 感觉器官 ( 如 眼、耳、I 、鼻 、舌等)的活动 ,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是最简 Z l 单的心理过程。 美感的形成 有两个前提 : 人的感觉是 美感的前 A、 提 ; 、客观 世界是人的感觉的源泉。形成美感的过程 为 : B 客观世 界 ( 旅游资源 )… ~ 感觉 ( 人的 如视、听 、嗅 )~ 美感。 22 . 知觉 :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 系的心 理 过程 ,是 由感 觉经 过分 析 、综 合 ,联想 而转 化 来的 ,它 比 感 觉 复 杂 、完 整 ,是 多 种 感觉 的结 合 。 23 . 思维 : 思维是 在表 象、概念的基础上进 行分析 、综合 、 判 断 、推理等认识活动 的过程 ,包括逻辑思 维和形象思维 。从 “ 感 觉” 知觉 ” “ 、“ 到 思维 ” 旅游者对旅游 资源产生 了 ” , 想象 ” “ 和 理 解” 。这样 ,对旅游 资源 的欣赏就 更深刻 、全面 ,“ 想象 ”和 “ 理 解”越丰富 、越 多,从旅游 中获得 的美感就越 多。 24 . 情绪 : 情绪是从人对客观事物所持 的态度 中产生的一种 主 观经验 。情 绪 发生时 ,往 往随 着 一 的生 理 变化和 外部 表 定 具 有 情 景性 、短 暂 性 的特 点 。 25 . 情感 :情 感是人类特有 的高级而 复杂的体验 ,它 与人 的 社会性 需要 有关 ,与人 的立场 、观 点 有关 ,具 有较 大 的稳 定性 和深 刻性 的特 点 。 情 感与情 绪 的联 系 :外部 表 现都 是 喜 、 怒 、哀 、 乐等 。 情 感与情绪的区别 : 情感具有稳定性 ,深刻性的特点 ,而情 绪具有情景性、短暂性的特点 。
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介绍
![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e4ac3a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6.png)
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介绍1. 引言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核心因素之一。
人们不仅是为了休闲和娱乐而旅游,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旅游体验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文化。
因此,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建筑景观等方面。
2. 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自然景观是旅游资源中最直接、最原始的一部分。
它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
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多样性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是其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大自然的力量和创造力在不同地方和季节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景观。
比如,大雪山区的高山雪峰、草原上的奔跑的牛群、大海上的呼啸的海浪等都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2.2 独特性独特性是指每个自然景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特色。
例如,世界著名的大峡谷是地质变迁的产物,其沟壑纵横、险峻壮美,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这样的独特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2.3 美感自然景观的美感是它的最基本和根本的审美特征。
大自然的景色往往给人一种宁静、优美、和谐的感觉,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如山水画般的风景,让人感到如诗如画。
3. 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人文景观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体现,包括历史遗迹、古建筑、民俗文化等。
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历史价值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之一是其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历史的痕迹通过人文景观的展示,让人们感受到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比如,中国的故宫和埃及的金字塔都是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3.2 文化内涵人文景观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人文景观的展示,游客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习俗。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节庆等都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3 艺术价值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其具有艺术价值。
许多古建筑和雕塑等作品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更是艺术的杰作。
这些艺术品通过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众多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
旅游类型景观分析报告
![旅游类型景观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6476d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3.png)
旅游类型景观分析报告一、引言旅游作为一种流行的休闲活动,对于旅游景区的选择和体验要求越来越高。
不同的旅游类型有着不同的景观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旅游的满意度和感受。
本报告旨在分析几种常见的旅游类型景观特点,以便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能够更好地了解其特征,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自然风光旅游景观自然风光旅游景观是指那些以自然环境为主要景观内容的旅游目的地。
无论是雄伟壮丽的山水风光,还是广袤辽阔的草原和沙漠,都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美感和心灵震撼。
这些景观特点对于追求自然和宁静的游客来说是非常吸引人的。
自然风光景观的特点在于其大自然的原生态,没有人为的修改和改造,给人一种恢弘壮丽、无拘无束的感受。
同时,自然风光景观还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如高山峡谷、湖泊河流等。
这些特征使得景观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三、城市人文旅游景观城市人文旅游景观是指以城市为主要背景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可以通过游览城市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来了解并体验城市的独特魅力。
这种旅游类型的景观特点是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的独特性。
城市人文景观的特点在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等。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历史建筑,如故宫、大英博物馆等,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此外,城市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纽约的时代广场和巴黎的卢浮宫广场,这些地方展现了城市的现代发展和繁华。
四、乡村休闲旅游景观乡村休闲旅游景观是指那些以农村为背景的休闲旅游目的地,这种旅游类型注重游客对于自然和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于回归自然和享受慢生活的追求。
乡村休闲旅游景观的特点是其自然环境和农村文化。
乡村休闲景观的特点在于其宜人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乡村文化。
乡村的景观以宜人的田园风光为主,如金黄的稻田、绿油油的麦田等。
同时,乡村还保留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农村生活方式,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农事活动,感受农村的淳朴和宁静。
旅游美学审美要素分析
![旅游美学审美要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31c1cd08a1284ac85043f5.png)
常州春秋淹城乐园审美要素分析一、春秋淹城概况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中心城区湖塘镇大坝行政村,占地一千亩,考古确认为春秋时期所筑。
淹城古称“奄”国,建于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余年的历史,学界较权威的说法为古奄国是由山东曲阜一支殷商后裔来此建立,后水源充分,地方县志改为“淹” 。
淹城的神秘,在于其独特的三城三河相套式的建筑形制,这在我国乃至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个春秋时代的王城,吸引着大量游人前去探古寻幽。
淹城春秋乐园是一个从春秋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等元素取材,以情景体验的形式,设置春秋文化意境下的静态观赏型项目、互动演艺性项目和体验游乐式项目相结合的大型主题梦幻乐园。
以春秋文化为纽带,再现历史人文景观,全方位演绎春秋故事。
春秋乐园分别由入口服务区、诸子百家园、春秋文化演艺区、春秋主题体验区以及春秋民俗文化区等五大板块构成。
大胆采用现代技术装备,展示春秋文化,增加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娱乐性,项目创意在国内旅游界创下多项第一。
如春秋乐园的青铜饕餮艺术大门,长88米、高23米,总耗600余吨青铜,无论是造型的艺术美感,还是体量的恢宏气势,都堪称国内旅游景区第一门。
再如诸子百家园集中展现儒、道、法、墨等“春秋十二大家”的思想精髓和文化成就。
以千古文化为基调,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诠释了春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展现了诸子百家的文化符号。
古老的春秋文化和现代的游乐设施在此得到了完美而有机的融合,游客在尽情的游玩过程中,既能享受到游乐项目带来的欢乐和刺激,更能品味出春秋历史文化浓郁厚重的韵味。
二、春秋淹城文化气息春秋淹城旅游区以春秋文化为主题,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选择,她正逐步在全国乃至世界打响春秋文化梦幻之城的核心品牌。
一个以创意突围的春秋文化产业园区,正依托旅游休闲的核心平台,从中国东部起飞,见证中国文化产业勃兴的无限未来!常州淹城春秋乐园依托其原始的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古淹城遗址的三城三河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为游客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水上旅游项目。
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分析及美学评价
![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分析及美学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ba0ff36168884868662d60c.png)
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分析及美学评价一、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1、依据资源的形成机制分,九寨沟的山水属于天然的资源,它形成于第四季古冰川时期,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第四纪中,九寨沟内发育过古冰川,下到海拔2200m,甚至比这更低的位置.九寨沟内一系列海子是第四纪冰期中由冰蚀和冰川终碛阻塞形成的。
瀑布是冰川后期流水在古冰川高大终碛上侵蚀和局部崩塌作用形成,在海子堤埂上从水下长出的灌木和树木是冰后期植物长期适应冷水环境的结果,海子、堤埂,瀑布和雪山林海构成九寨沟奇特风景.2、按照自然资源的属性分,九寨沟既有自然资源又有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地貌:九寨沟角峰峥嵘,刃脊巍峨,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独具风韵。
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
水体:九寨沟一系列的海子属于冰川湖(五花海、熊猫海、箭竹海、孔雀河、孔雀海、盆景滩、芦苇海、火花海、犀牛海和季节海、五彩池和长海等)五花海的底部景观妙不可言,湖水一边是翠绿色的,一边是湖绿色的,湖底的枯树,由于钙化,变成一丛丛灿烂的珊瑚,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非常迷人。
五花海有着“九寨精华”及“九寨一绝”的美名,站在五花海最高点,即老虎石上俯视,可一览五花海全景。
金秋时节,四周山坡上的彩叶纷纷坠落在池水中,倒影、水波、阳光、落叶的完美结合,将人间最绚烂的颜色糅合在五花海水中。
犀牛海水下的色彩宁静了,好像大自然进入了哲理状态的思考,绵软的水草只需轻轻抖动几下腰身,就让那蓝和绿幻化出无限神秘。
珍珠滩上的激流破冰而出,水流白中泛蓝,银中凝绿,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夕阳照在海拔较低的芦苇海上,摇曳出满地金黄。
火花海神奇莫测,风吹浪生,显出朵朵“火花”,奇光闪闪,但此景多出现在清晨日出时分。
犀牛海是树正沟内最大的海子,是九寨沟内景色变化最多的海子,其倒影似幻似真,与天地、树林连成一体。
长海南北长7.5公里,宽500米,水深80多米,是九寨沟内最大的海。
它汇集南面雪峰的雪山和四水的流泉,没有出水口,排水靠蒸发和地下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的美感分析(2006-11-05 08:23:09)分类:他的文章旅游资源的范围极广,因而其所涉及的美学问题也极为广泛,包括了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艺术美等等。
这里我们只能就其主要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形态美无论自然存在还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无不以某种形态而存在,包括体量、形状、色彩、线条、结构等,即使抽象的因素也须通过多种具体的因素以及人们的态度表现出来。
所以万物无不与形态有关。
形态美主要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其次也会引起人们的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的反应。
按照我国传统美学的分析,形态美包括以下几种:1.雄即通常所谓雄伟、雄壮、壮丽、宏伟、雄浑等。
举凡能够产生“雄”的事物,必然其体量高而大。
人们常须用高仰角来观看,有压顶之势或铺天盖地、席卷一切之态,是巨大的力的展示,具有动人心魄的气势。
如常被称为“天下雄”的泰山、浩瀚的海洋、汹涌的江河、巨大的建筑物以及社会中力量悬殊的搏斗等。
这里对比的规律也在发挥着作用。
雄伟之美会使人产生仰慕敬畏,增人豪情,催人奋进。
2.险即通常所谓险峻、陡峭、岌岌可危等。
举凡能够产生“险”的事物,必然高挺而陡峭。
人处其上即如凭虚蹑空,稍有不慎即会有生命之虞,常令人胆寒心惊。
当然,必须是“有惊无险”,否则就会造成美学上所探讨的“悲剧”了。
华山有“天下险”之称,即因其为海拔2200米,且四壁陡峭如刀削斧劈,“华山自古一条路”(现今已不只一条),而路宽几乎不容置足,以至出现了“韩愈投书”的典故。
黄山“鲤鱼背”、武陵源“天生桥”以及“三根马尾吊半空”的浑源悬空寺等,均堪称“险”的代表。
险峻之美激励人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奋力进取。
3.幽即通常所谓幽深、幽静、幽邃、幽暗、清幽等。
“幽”一般系指整个环境而言。
举凡能够产生“幽”的事物,其形势必曲、必静,也多数光线较暗,游人的视野受到局限,即“曲径通幽”“青城天下幽”,是因为青城山竹树繁茂,山路曲折而静谧,人行山中,瞻前顾后皆疑无路,竟难辨身处何地。
其他如峨眉山黑龙江栈道、雁荡山筋竹涧、武夷山桃源洞等处亦以“幽”取胜。
“幽”有“移步换形”之妙,同舒朗旷远成为对照,可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所以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常使用此种手法。
“幽”的环境使人超然物外,可助人潜心静思,最宜养性颐情。
4.秀即通常所谓秀丽、秀美、优美、柔美等。
“秀”一般指体量较小、结构匀称而且线条柔美、富于弹性的事物。
美术家和诗人都曾指出蛇形(波形)曲线是最优美的。
在山地中,还应当有茂密的植被和多云雾,即所谓“得云烟为秀”。
峨眉山素以“天下秀”著称,“峨者高也,嵋者秀也,峨嵋者高而秀也”。
因为峨眉山主峰虽高3099米,然而其大多数地区山势蜿蜒起伏,且植物蓊郁,岩石较少裸露,林木随风偃伏,形成富于弹性的曲线,这与以奇险著称的山地不同。
峨眉又多山岚云雾。
故其虽高而人们仍认为“秀”才是其最突出之特征。
我国南北风光的总特点常被冠以“北雄南秀”,其中主要原因即在于南方多烟雨且植物繁茂。
推而广之,人们也常用“秀丽”来形容南方人,特别是南方的女性,即因其体态娇小、性格温柔。
秀美之境使人心绪平和,利于愉情养神,感到陶然自得,舒畅自由。
5.奇即通常所谓奇特、奇丽、奇绝、怪诞、诡异等。
举凡能够产生“奇”的事物,或因其数量稀少难觅,或因其特色突出形态特异,或因其互相配合构成出人意料之情景。
黄山有松、石、云、泉“四绝”,为世间少有,更兼都集中于一山,难怪黄山素有“天下奇”之称了。
其他如桂林的“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承德的磬锤峰、泉州的“碧玉球”、新疆乌尔禾的“魔鬼城”、津巴布韦的“奇石公园”等,虽然它们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是世界少有的。
各地泉水并不少,但能定时而涌流的间歇泉不多,其他“鱼泉”、“桃花泉”、“水火同源泉”等则属于世所罕见。
人文旅游资源中也不乏此种奇特之物,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月牙湖”、五台山的“滴水殿”、广西容县柱脚竟悬空不落地的“经略台真武阁”、甘肃武威古雷台出土的汉代“天马”等,构思之巧妙均出人意料。
“天马”甚至被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它们或体现了自然界的天斧神工,或表现出人类的奇思巧构。
有时某些因素的巧妙配合更有出奇之妙。
如泰山“仙人桥”,系三块巨石在跌落过程中偶然挤压在一起,形成凌空的“桥”。
雁荡山有二峰相临相对,而在高处正有一圆石夹在其间,故称为“含珠峰”。
北京慕田峪长城有“鸳鸯松”,一干而二枝,奇在其一枝为油松,另一枝为马尾松,而且天衣无缝。
泉州“天侣呈瑞”与其相似,只不过主体为榕树,斜枝为重阳木。
云南某地有“榕裹塔”与“塔裹榕”。
二者相距不远。
前者为榕紧紧地将佛塔包裹住如塔建榕腹;后者则榕从塔中长出,塔被涨裂而不倒。
北京房山有“花盆山”,紧倚一上大下小的高约3米之巨石生长一古松,自山下远望恰如花枝摇曳的花盆。
黄山有一巨石形似喜鹊,其旁恰有一松,构成了“喜鹊登梅”(又称“喜上眉梢”)。
《徐霞客游记》载湖南龙洞内景象:“池益大,水益深,水底白石如龙,首顶横脊,尾拖池中。
有圆石大如斗,崿插水中,石出水者亦尺许,密依侧龙,真颔下物也,珠旁又一石,大倍珠,中凹如臼而平水,曰…珠盘‟。
”石、水二者相互关联构成了包括池、龙、珠、盘的一幅天然画图,世所罕见。
奇特美启迪人的智慧,激励人们勇于创造和敢于超越的精神。
6.旷即通常所谓旷远、辽阔、敞旷、浩渺、空阔等。
举凡能产生“旷”的事物,皆为人们的视线没有阻隔,放眼四望茫无际涯。
如浩渺的水面、苍茫的原野、居高而望群峰等。
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峰,一览众山小。
”古诗《敕勒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等所描写的均为旷景。
旷景具有雄浑、博大、深沉、单纯之势。
单纯不是单调,单纯中包蕴着小的变化。
在单纯与变化的协调中透出无限生机。
现代人的生活空间狭小,视野多受到阻碍,因而旷远美使人解脱忧烦,心胸开阔,心情豁达,行事干练。
7.野即通常所谓天然未凿、富有野趣、古朴等。
举凡能产生“野”的事物,必须是纯属自然,妙境天成,“天然无雕饰”,或保持较古朴而少受现代文明影响者。
它同上述各种美必须是凭借某种特殊的自然条件或人为努力,只在特定地域才存在者相反。
例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名氏的《水调歌》:“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等,是大漠荒原之野。
李华《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是山林之野。
李白《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是深山之野。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是边塞之野。
还有美人天生丽质、村姑淳朴无娇,性格质朴、憨厚等,也常可称为“野”。
现代文明的负面影响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重返大自然”的渴望,故当今野趣更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
野趣富有自在之情,自由之趣,苍凉之慨,悲壮之叹,使人童心不泯,使人率真磊落,人处此境会很自然地抛开了社会生活中的等级高低、贫富差别等妨碍人们交往的观念。
故探险旅游、访古旅游、采集旅游、自然保护区旅游、森林旅游、绿色旅游、野营野炊旅游等日益兴旺。
二、色彩美色是物的基本属性之一,凡物有其形即必有其色。
山水草木,鸟兽虫鱼,朝辉夕阳,虹霓海市,矿物宝石,建筑和服饰,工艺美术,无不以其色彩而引人注目,有些还是主要吸引力所在。
色彩在构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它超过了形象的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事物的形象,而赋予它特有的神韵。
红叶自古受到人们的赞赏。
其实有些红叶树本身并不很美(如黄栌)。
但当满山一片火红的时候,人们并不着重欣赏其个体的形象,而是从其整体上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活力。
正象杜牧《山行》所云:“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季的山野,黄红(某些变色树叶)白(白桦树干和芦花等)绿(长绿树),色彩斑驳,较之其他季节尤为动人。
“香雪海”(梅林)、林海雪原以其纯白洁净而富有魅力。
野花野草的形象往往不能与仙苑奇芭媲美,然而当大地上呈现花团锦簇景象时,其魅力绝非玩赏单独的一支名花可比。
九寨沟的山美、水美、树也美,然而给人影响最深的却是其斑斓缤纷的色彩。
黑也是一种颜色,尤其是它能够有力地衬托出亮色的美。
例如夜空的皎月和星光、城市的灯火、建筑物的轮廓灯、霓虹灯,车船在夜间行驶的轨迹等。
一切无关的因素都被黑色遮掩了,从而使明亮的色彩更为突出醒目。
这正如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所描写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某些城市(例如香港、重庆)的夜景比白天更有魅力的原因即在于此。
心理学家和医学家都证明,色彩最能够影响人的情感,而且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情和生理变化:蓝色使人感到宁静和满足,使血压平稳;绿色使人感到安祥、快乐,利于养目;黄色代表时尚与进取,使人振作;红色则使人兴奋,脉搏加快,血压上升,使人联想到权力;绿色与红色配合更使人振奋、激动。
按照色彩对人的情绪和生理影响的不同,一般常将其分为冷色调、中间色调和暖色调。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颜色还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如红色代表热情、革命和尊贵,绿色代表和平与安全,白色代表纯洁和高尚,黑色代表悲伤与死亡,黄色代表珍贵,象征着君权和高贵。
色彩的这种社会意义在建筑、服饰和艺术上被广泛地应用着。
当然,不同国家或地区对某些颜色的理解有差别,这是必须认真对待的。
在旅游接待中注意这一点,在饭店建设中亦不可忽视色彩的运用。
餐厅不可使用黄色,因为黄色会使人厌食。
某饭店以黑白二色为基调,在白墙上装饰着黑色饰物,工作人员身着黑色工作服。
某饭店的正面轮廓为下直上尖,采用深色玻璃幕墙。
都因而对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三、声音美听觉和视觉同样是人的主要感觉器官。
声音悦于耳与形象色彩悦于目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故常云“悦人耳目”。
而且在人生的历程中,最后失去功能的是听觉。
现在国外已经有专门录制了大自然的流水、鸟鸣、兽啸、风声、雨声等声音的录音带销售,足见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说明声音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且它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
海浪江流、涌泉瀑布、莺燕蛩蛙、林海松涛、空谷足音、鼓乐钟磬、人声天籁,自有节奏,各具其情。
欣赏优美的乐器演奏和歌唱,人皆喜爱。
登高一呼,群山响应,是游人的一大乐趣。
声音效果有时还是某些旅游点的特色。
俞越《九溪》诗真切地描写出杭州九溪十八涧的美景:“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东东丁丁泉,高高下下树。
”这里既有形、色,也有声音之趣。
浙江普陀山潮音洞有声若雷鸣之异,四川阆中“音乐崖”有步移声异之奇,峨眉山万年寺弹琴蛙可一唱百和,河北嶂石岩近年发现了高100米、长达300余米、弧度250度的天然回音壁,至于北京天坛皇穹宇和圜丘中央的“亿万景(影)从石”、山西永济普救寺舍利塔、洛阳齐云塔、四川潼南定明寺附近的石蹬道等,都是因有回音之趣而倍受游人青睐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