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看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
中泰新年文化差异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泰新年文化差异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泰
两国文化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结构、语音等方面,还表现在文化、习俗
等不同层面。
了解中泰文化差异,可以使汉语教学更加贴合学生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中泰新年文化差异
1. 时间差异
中国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为公历1月1日至15日的
时间段内。
而泰国新年( Songkran )通常在4月13日至15日举行,为泰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2. 习俗差异
春节习俗:年夜饭,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等。
Songkran 习俗:泼水节(Water Splashing Festival),人们
用水泼洒彼此以祈求好运。
3. 文化差异
春节文化:年画,年糕,年令,鞭炮等。
泼水节文化:放生(释放生命),节中泼水端午节文化:粽子,
龙舟竞渡,草龙舟等。
二、在汉语教学中应用
1. 借助文化差异进行对比教学
汉语教学教师应该整合中泰文化差异,比较中泰文化差异,让学
生在对比中更好地理解汉语句式结构、外来语等语言现象。
2. 开展中泰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中泰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泰文化的共性和
差异,加深汉语学生对中泰文化的认知。
3. 引导学生运用中泰文化知识
汉语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表述、写作中运用中泰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综合素养和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中泰文化差异是中国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汉语教学教师应该将中泰文化差异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泰文化,并且在运用汉语时更具交际效果。
中泰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对交际的影响
中泰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对交际的影响作者:王瑶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9期摘要:时间观念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内容,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
持有不同时间观念的人交往时,很容易产生误解。
中国与泰国的时间观念存在着不少差异,比如对时间价值的不同看法、不同的时间安排等。
本文从单向/多向计时制、线型/环型时间观、过去/现在时间取向及集体/个人时间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异同,结合亲身经历,浅谈其对交际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为赴泰志愿者教师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时间观念;中泰;教学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252-02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曾说过:“时间会说话。
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更响亮而清晰。
”①时间观念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内容,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与持有不同时间观念的人交际时,误解很容易发生。
笔者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2014年6月到达泰国,在三个月的工作和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人们对时间的不同态度。
本文根据亲身经历,结合霍尔等人关于时间观念的理论,分析中泰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对交际产生的影响。
一、单向计时制与多向计时制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在《超越文化》一书中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念,即“单向计时制”和“多向计时制”②。
单向计时制和多向计时制与一个人的时间结构有关。
持有单向计时制时间观念的人对事情有明确的规划,按照计划一件一件地做事。
对于单向计时制的文化来说,同时做几件事是不负责任和缺乏效率的表现。
多向计时制则相反:人们没有详细的日程安排或明确的计划,即使有计划也不一定按照计划行事,而是想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即使是在办公的地方,我们随处可见一个工作人员正在同时应对几个人或同时处理几件事情。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人属于多时制,习惯同时处理几件事情,根据人际关系来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
然而,这种情况在大城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城市中生活速度日益加快,人们愈来愈重视时间的安排。
浅谈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浅谈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郭终斗内容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象征,每一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独 特的文化特点,在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会充分的体现出文化的差异。
时间观念属于非语言交际的范 畴,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各个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时间观念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时间观 念的差异会对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做了相关的阐 述。
关键词:中泰跨文化交际时间观念關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臟学教育时间观念属于非语言交际的 范畴,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时间观念不但影响着 人们的行为习惯,也影响着人们 的思维习惯。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 形成不同的时间观念。
中泰两国 全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因此,两国的时间观念也会存在 一定的差异。
时间观念的差异会 对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产生 重要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中泰两 国在时间观念上的异同点,并提 出了一些减少中泰两国跨文化交 际冲突的建议。
时间观念概述时间观念是人们对时间的认 识和理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 实践中逐步的形成的。
时间观念 属于非语言交际的范畴,也是一 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 但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也影 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
拥有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其所处的社会环 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也会存在一定 的差异,因此,所形成的时间观念 也会有所不同。
时间观念的差异 会对跨文化交际活动产生严重的 影响,会对跨文化交际造成一定 的障碍。
持有不同时间观念的人 在交际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产 生误解和冲突。
二.中泰两国时间观念的异同点(一)中泰两国时间观念的相 似之处中泰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历 史友谊,虽然中泰两国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在时间观念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1.相似的时间取向就时间的取向而言,美国的人类学家克拉克洪和斯托特柏克将其分为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过去价值取向,这种类型的时间取向所强调的是传统和对历史的尊重。
中泰新年文化差异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泰新年文化差异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新年是世界各地庆祝的传统节日,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习俗。
中泰两国作为亚洲的邻居,虽然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在新年文化上仍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泰新年文化差异,并探讨如何在汉语教学中运用这些差异。
中泰两国的新年日期不同。
中国的农历新年,也称为春节,通常在阳历1月21日至2月20日期间举行。
而泰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则是根据泰国佛历的日期来计算,通常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期间举行。
这一差异反映了两国人民对时间和历法的不同认知,表现出他们对传统的重视程度和文化习俗的传承方式也不同。
中泰两国的新年庆祝活动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春节是全国范围内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赏花灯等。
而在泰国,新年庆祝活动主要以水仗为主,人们会在街头巷尾举行盛大的水仗活动,相互泼水以洗净一年的晦气,同时也是象征着新年来临的洗礼。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泰两国人民对新年的不同期望和祝福方式,也反映了两国文化的不同特点和传统。
在汉语教学中,可以利用中泰新年文化差异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首先,可以通过对比中泰新年的日期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国家对时间和历法的认知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其次,可以通过介绍中泰新年庆祝活动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庆祝新年的方式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具体来说,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比较中泰新年庆祝活动的异同,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了解中泰新年庆祝活动的实际场景,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感。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演练中泰新年庆祝活动中常用的表达和祝福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中泰新年文化差异是汉语教学中一个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话题。
通过了解和比较中泰新年的差异,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包容性,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跨文化交际之中泰案例分析
泰国有一种节日是拜师节,类似中国 跨文化的书目在泰国能处理好各种跨文
点或晚点都可以。
的教师节。在这一天时学生会停课在班级 化的交际问题,促进汉语教学事业在泰国
(三)解决方法
准备自己的礼物,大多数是各种花朵装扮 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窑窑
同国别的人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在人际交 标准,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理解、欣 己年龄相仿的学生跪在自己面前,中国老
流方面就会产生文化碰撞,不仅是在衣食 赏的能力。
师立马起身,但同时其他同事示意老师快
住行方面体现的文化差异,心里的情感冲
二、案例概述:信仰问题
坐下,学生也表露出难过的神情。
突也是值得探讨的,鉴于此跨文化交际成
在准备赴任的时候就要了解目的国家的
行为和交际方式。泰国人的遵守的是生理
(三)解决方法
节日文化,像此案例中我们对泰国的节日
时间,认为时间是围绕生活的,以一种综合
生活在异国他乡的我们首先要对他 不熟悉,没有了解到他们在拜师节的文化
和灵活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国人对于时间 国的文化表现出尊重的态度,在出席类似 习惯,同样低估了学生对于老师的尊重之
一定会提前向领导或同事说明情况,多数 接受就和同事一起,如果有不能接受的情 具体的活动流程和我们需要准备的服装
人会按照约定时间办事。泰国人对时间的 况也要提前和同事很郑重的说清楚,并且 和礼仪,也可以从学生那里询问自己的注
观念不强,他们时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 解释原因,在不伤害对方的情感下希望他 意事项,做文化的传播使者。
这种情况是由于跨文化交际造成的, 老师在他们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在拜师
在学校里面在五点二十左右就到操场等 在中国人眼中,参加葬礼是非常严肃的事 节这一天以这样的方式向老师表达尊敬
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时间观念之比较与启示
| 中外互鉴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时间观念之比较与启示□关丽宏/文时间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哲学领域重点研究议题之一。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要素之一,时间对人类的交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反过来,一定的言行又反映一定的时间观,传递关于时间观的某种信息。
东西方文明持有不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行为。
该文将从东西方时间观念的分类,时间观差异的表现形式,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跨文化交际效率[1]。
1 东西方时间观念之差异霍尔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差万别,所处这种文化的语言也有巨大差异,所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语言”[2]。
关世杰(1995)在《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一书中,从三种时间观角度对比分析中西文化差异: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观念,直线式时间观念与环形时间观念以及单向时间习惯与多向时间习惯[3]。
贾玉新(1997)认为,受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属于过去时间导向、圆式时间以及多项时间。
与中国文化的时间观相反,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属于未来取向、线式时间以及单项时间。
以下是东西方文明中不同的时间取向分类总结。
1.1 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取向观Kluckhohn&strodbeck 把时间划分为了三种,分别强调过去、现在和未来[4]。
具有过去时间取向的民族文化比较重视历史和传统,以史为鉴,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见证人类的起源及发展。
过去时间取向者相信历史会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有效指导。
中国文化属于此类时间取向,因为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过去时间取向为主导的文化。
中国、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均属于此类时间取向国度。
现在时间取向尊崇这一时间取向的人们注重当下,专注现在。
伊斯兰文化属于现在时间取向。
未来时间取向的文化着眼于将来,勇于挑战推崇创新。
其中,最典型的属于美国文化,美国人着眼于美好的未来,开创新的事物,形成了以未来时间取向。
跨文化视角下中泰非语言交际的礼仪互异
跨文化视角下中泰非语言交际的礼仪互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容易造成不同的语言方面或非语言方面的文化互异,直接影响信息的准确传递,常常引起交际双方的理解偏差或误解,最终不能实现有效沟通、融洽交际。
而表情语态、肢体语态等非语言交际因素与寒暄问候、赞誉抱歉等语言交际因素一样,都能影响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审美观、价值观的不同理解。
在跨文化交际里,由于非语言交际行为贯穿于整个交际过程中,往往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影响更大。
而只有准确地掌握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才能正确理解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涵义,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
中国与泰国两国民众在非语言交际行为方面互异较多,特别是非语言交际的礼仪规范方面。
在跨文化视角下研究中泰非语言交际的礼仪互异,对促进中泰跨文化沟通,避免跨文化冲突,增强跨文化适应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见面礼仪互异见面礼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民众日常社交中最常见、最基础的礼仪,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方面的差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见面礼仪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中国最常见的见面礼仪有握手作揖礼、招手致意、点头欠身、脱帽致敬等,形式较为丰富多样。
而相比之下,泰国的见面礼仪则受其宗教信仰的影响,显得较为独特。
在泰国,合十礼几乎成为人们之间唯一的见面礼。
行合十礼时,两掌相合,十指伸直,指尖朝上,掌心微开,举到胸前,略为弯腰,头微微下低,面带微笑。
根据施礼者与受礼者的关系,合十礼分为站合十礼、蹲合十礼以及跪合十礼三种方式。
同辈之间一般行站合十礼,双手举至胸前即可;拜见长辈时可行蹲合十礼,双手举止鼻间;拜见高僧和王室成员时,需行跪合十礼,双手举至额头间。
泰国的合十礼是以食指尖定位置的。
食指尖的位置越高,表示对对方越尊重。
依次为,食指尖与锁骨略为平行――食指尖与下略为巴平行――食指尖与鼻子尖略为平行――食指尖与双眉之间略为平行――食指尖与额头与发际之间略为平行。
在泰国除了合十礼之外,还有一种很常见却不为他国民众所熟知的见面礼仪――栓线礼,即主人用一根白色的棉质“灵”线,拴在客人的手腕上并打结,该“灵”线代表眷恋之环,寓意着希望客人能在泰国吉祥安乐、生活幸福。
中泰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对交际的影响
声语言更坦率 , 它传达 的信息更响亮而清晰。” ① 时间观念作 为 非语言交际 中的重要 内容 , 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 的生活 。 与持有 不 同时 间观念的人交际时 , 误解很容易发生。 笔者作为汉语 教师 志愿者 , 2 0 1 4年 6月到达泰 国, 在二 三 个月的工作 和生 活中 , 感 受
出计划 了。而在泰 国, 学生要去参加 比赛往往是 临时通 知的 , 教 师并没有充分 的时间进行准备 , 只能 “ 临阵磨枪 ” 。除了教学 , 生
计时制 的文化来说 ,同时做几件事是不 负责任和缺乏效率的表
现 。多 向计时制则相反 :人们没有 详细的 日程安排或明确 的计
活中 的其他方 面也 同样 , 比如约会 、 聚会等 , 泰 国人往 往不会 提 前计 划好 , 而是临时决定。
京 忙碌 而有节奏 的生活 , 对事情有 明确 的规划 , 他们的时间观念 更倾 向于单 向计时制 。 而泰国人则属于典型 的多 向计时制 , 没有 清晰的 日程安排 , 经常有“ 临时通知” 的事情 。例如 : ( 1 ) 周三 , 王老师去上课 , 可是教室空无一人。 王老 师以为学 生又迟 到了 ,所 以在教室等 ,可是半小时后还是没有学生来 h 课。 王老师只好去问其他老师 , 才知道学生这天要 去参加其他 的 活动 , 不来上课 了。 周四 , 王老师正在给高一年级 的学生上课 , 楼
为, 时间是不停运动 的圈 , 时间的变化协调 于 自然状态 , 如昼 夜 的交替 、 季节 的往复 、 月份 的轮流 、 年龄 的更迭 都是 圆周式 、 周 而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礼仪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过程中,礼仪往往决定着彼此间的态度和关系。
中泰两国有着各自的礼仪传统和规范,本文将探讨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中国和泰国在非语言交际的礼仪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目光礼仪、手势礼仪、空间礼仪、时间礼仪以及称谓礼仪等方面。
目光礼仪:在中泰文化中,目光交流的方式和频率有所不同。
中国人倾向于避免直接对视,尤其是在表达不满或批评时。
而泰国人则更倾向于直接对视,以表示友好和尊重。
手势礼仪:中泰两国的手势礼仪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差异。
例如,泰国人常常用双手奉上食物,以示尊重和礼貌,而这一行为在中国的礼节中并不常见。
空间礼仪:中国人注重私人空间,交谈时保持一定的距离。
相比之下,泰国人可能更倾向于身体接触,他们用身体接触来表达友好和亲近。
时间礼仪:中泰两国对于时间的观念有所不同。
中国人一般比较守时,而泰国人的时间观念相对较为宽松。
在泰国,迟到是常见现象,他们往往将这视为对对方的尊重。
称谓礼仪:在称呼对方时,中泰文化也有所不同。
在泰国,一般称呼对方为“P”,表示尊敬。
而在中国,则更倾向于使用“先生”、“女士”等称谓。
以商务场合为例,一位中国商务人士到泰国进行谈判。
在会议期间,泰国方人员不断用手势来加强他们的观点,且经常直接与对方身体接触。
而中方人员则尽量避免直接对视,并且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个例子就展现了中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礼仪上的差异。
再举一个例子,在一次商业聚会中,一位中国商人和一位泰国商人相遇。
泰国商人不断赞美对方的商业成就,并经常使用头衔来称呼对方。
而中国商人则更注重平等,他们更倾向于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或者使用“先生”或“女士”来称呼对方。
这个例子也展示了中泰两国在称谓礼仪上的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体现了两个国家在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独特性。
中泰跨文化交际案例主题研究
中泰跨文化交际案例主题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中泰两国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旨在加深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为跨国交流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泰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跨国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而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交流的障碍,甚至会引起误解和冲突。
因此,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的交流方式,是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本文将以中泰两国为例,分析其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二、中泰文化差异1. 礼仪与礼节中泰两国在礼仪和礼节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重视礼仪和礼节是一种传统美德,例如在商务场合,礼节性的问候和交换名片是必要的。
而在泰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亲密和友善的交往方式,因此在商务场合,泰国人更倾向于寻找共同点和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2. 沟通方式中泰两国在沟通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言辞的准确和明确,喜欢在交流中强调重点和逻辑性。
而在泰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语气和语境的细节,倾向于通过非语言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3. 时间观念中泰两国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非常重要,人们往往会按时完成任务和约定。
而在泰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灵活性和随意性,时间观念较为宽松。
三、案例分析1. 问题描述一家中国公司要在泰国开展业务,需要与当地的合作伙伴进行谈判和洽谈。
但是在与泰国人进行沟通时,发现无法达成共识,甚至出现了误解和冲突。
2. 分析原因在这个案例中,中泰两国的文化差异是导致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礼仪与礼节:在进行商务谈判时,中国人更注重礼仪和礼节,例如交换名片和礼物。
但是在泰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个人关系,因此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前,商务谈判很难进行。
(2)沟通方式:在进行沟通时,中国人更注重言辞的准确和明确,但是泰国人更注重语气和语境的细节。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泰两国是东南亚地区的邻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虽然中泰两国在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上有着很多共通之处,但在个人礼仪方面却存在着一些不同。
本文将对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
首先从中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传统。
在中国,人们非常重视礼仪,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中更是如此。
在与他人交往时,中国人通常会表现出谦虚、谨慎的态度,注重言行举止,礼貌待人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
尤其是在家庭聚会、商务拜访等场合,中国人会更加注重礼仪规矩,以示尊重和礼貌。
与中国不同的是,泰国在个人礼仪方面更加注重轻松、自然的态度。
泰国人非常注重人际关系,他们对待他人更加友善、热情。
当泰国人与他人交往时,更注重的是亲切、随和的态度,而不是严肃的礼仪规矩。
在泰国,人们更加注重的是令人感到舒适和愉快,而非严格的礼仪规范。
在言语和行为方面,中国与泰国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会更加注重言行举止的得体,喜欢在社交场合中使用正式、客套的语言。
尤其是在商务场合,中国人会更加注重礼仪的恭谦和尊重,用语言和行为来展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而在泰国,人们更加喜欢使用随和、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态度。
泰国人在交往过程中会显得更加自然、随意,几乎没有太多的拘谨和严肃,更加注重亲近、友好的关系。
除了言语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外,中泰两国在服饰方面也有着一些不同。
在中国,人们对于服饰的选择更加注重得体和正式,尤其是在重要的场合下,中国人会穿着传统的礼服或者正装,以示对于场合的尊重。
而在泰国,人们更加注重舒适和自然,他们喜欢穿着轻便、舒适的服饰,即使是在正式的场合下,泰国人也偏向于选择轻松、休闲的服装。
这一点也反映了泰国人对待礼仪的态度,更加注重舒适和自然。
在拜访他人时,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国,人们在拜访他人时会注重礼物的选择和赠送方式,通常会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礼品,并使用双手递交礼物以示尊重。
中泰文化差异典型案例
中泰文化差异典型案例中国和泰国是相邻的东南亚国家,虽然地理上靠近,但在文化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饮食、礼仪等方面,也深刻影响了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案例来探讨中泰文化差异,并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时间观念差异中国人民一直以来注重时间的价值和利用率,认为时间就是金钱。
因此在商业活动和工作生活中,准时、高效是重要的价值观。
然而,泰国人有一种不同的观念,他们更加注重享受生活,对时间有着弹性的态度。
他们更倾向于放松和随性的生活方式。
这种时间观念差异在商务谈判、会议安排等方面常常导致沟通与合作的困难。
二、礼仪和交往方式差异中国人重视尊敬和传统的礼仪,在交际中注重面子和礼貌。
例如,中国人更注重身份和地位的区分,对长辈和上级更为恭敬。
而泰国人则强调友善和平等的交往,他们更愿意以朋友的身份交往,并更加看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这种差异在商务和社交场合中常常导致误解和冲突,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适应。
三、饮食文化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不仅讲究烹饪技艺和食材搭配,也注重餐桌礼仪。
而泰国的饮食更加注重辣味和香料的调配,以及快速、简便的餐食方式。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进餐,而泰国人则主要使用勺子和手指。
这种饮食文化差异在交流和就餐场合中常常造成误解和困惑,需要双方相互尊重和包容。
四、宗教信仰差异中国主要信仰佛教、道教和儒教,而泰国则信仰佛教,佛教在泰国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宗教信仰在两国人民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尊重祖先和长辈,强调家庭和谐与孝道。
而泰国人则更加注重忏悔和修身养性。
在商业谈判和社交活动中,宗教信仰常常也是一种桥梁或障碍。
五、教育理念差异中国的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追求学术成就的突出。
而泰国的教育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的培养,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理念差异在两国人的学习态度和人才培养方面有不同的体现。
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程 来 了解 和 传 承 泰 国 的传 统 文
化 。中泰两国还拥有详 细的历 史 记载 , 保存着 众多 的文 物古迹 , 拍 摄 了许 多 纪 录 片 或 以 历 史 题 材 为 主 的影 片 ,在 纪 念 日举 办 各 种 活 动 以纪念先驱或 回顾重大事件 。
学 教育
中泰 跨 文 化 交 际 中的 时 间观 念
固樊 然 朱春 孜
内容摘要 : 文化是一个 民族的象征 , 不同民族 拥有各 自独特 的文化 , 文化的差异广泛存在于跨文化 交际中, 并 且 往 往 会 引起 冲 突 。 时 间观 念 是 文化 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不 同 文 化 背 景 人 们 的 时 间观 念 也 有 所 不 同 , 由 时 间观
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1 . 时 间 的 认 识 —— 环 形 时 间
观 念
霍 尔把世界各 国使用 时间 的 习 惯 分 为 两 种 范 畴 , 即单 向 时 间
制 和 多 向时 间 制 。 单 向 时 间 制 把
个泰 国老师都是 每天早上七 点十 五 分 才 到 学 校 ,签 到 时 间 总 是 在 七点十 五到七点 五十左右 ;学校 要求各 位老师在 十一月三 十号之 前提交 期 中测试 试卷 ,泰 国老师
是充裕 的 , 养成 了不 紧不慢 、 休 闲 悠哉做事 的方式 。然而 , 随着社会
的发展 ,在现代社 会 中中国人 的 时 间观 念 更 倾 向 于线 形 时 间 观 念 。开始注重 时间的价值 和办 事
效率 。 泰 国学生作 业很少按 时按 量
汇 ,泰 国学 生从小就有 泰国礼仪
为 时 间可 以 循 环 、 可 以重 复 , 觉 得 时间是周期性的 , 周 而 复 始 。在 这
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中泰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作者:樊然朱春敬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2期内容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不同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文化的差异广泛存在于跨文化交际中,并且往往会引起冲突。
时间观念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时间观念也有所不同,由时间观不同而引起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和冲突时常出现。
本文通过对中泰民族时间观念及其表现进行比较,并提供相关的跨文化交际建议,以减少中泰时间观念上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关键词:中泰民族时间观念异同点跨文化交际一.引言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客观性和可感知性。
时间观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时间观念是文化的一部分,制约和支配者人们的行为。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处的地理、历史、社会环境以及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形成的时间观念也各不相同,而不同的时间观念就可能对跨文化交际造成障碍和冲突。
笔者在泰国当汉语志愿者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以及列举相应的事实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建议,以减少中泰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障碍和冲突。
二.中泰时间观念上的相似性由于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历史友谊,在社会文化、民族心理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时间观念上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的认识——环形时间观念对于时间的认识,在时间观念史上形成了环形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
持线形时间观的人认为时间就像一条直线不断在延伸,一旦失去便不能挽回,所以这类时间观的人关注的是未来,使用时间的精确度也极高。
环形时间观认为,时间像一个大圆圈,世界上万事万物在经历了一个时间周期之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中泰两国人民由于受历史宗教的影响都是持环形时间观,认为时间可以循环、可以重复,觉得时间是周期性的,周而复始。
在这种时间意识下,人们便认为时间是充裕的,养成了不紧不慢、休闲悠哉做事的方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更倾向于线形时间观念,开始注重时间的价值和办事效率。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国和泰国是两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个人礼仪文化是两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方式。
本文将从交流方式、社交礼仪和用餐习俗三个方面,对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进行对比分析。
交流方式方面,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一些区别。
中国人讲究谦逊和客气,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在交流时,中国人通常会避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采用间接的方式,以避免给他人带来不愉快。
中国人倾向于通过身体语言和眼神来表达情感和意图,而不仅仅依靠口头表达。
相比之下,泰国人更注重直接沟通和表达。
他们习惯于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而不追求掩饰或保留。
在与他人交往时,泰国人更多地使用笑容和亲切的语气,以传递友好和善意。
社交礼仪方面,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社交礼仪讲究尊重和礼貌,注重平等待人和注重面子。
当两人初次见面时,中国人通常会致以微笑和握手作为问候。
在较正式的场合,以及对年长或上级的人,还会适时使用鞠躬或轻轻鞠躬以示尊重。
而在泰国,社交礼仪更加随和和亲切。
泰国人在与人交往时通常都会亲吻彼此的面颊,不论性别和年龄。
这被认为是友善和友好的表达方式,并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在泰国,贵族和地位高的人可以以一种更加庄重和规范的方式被问候,如双手合十和鞠躬。
用餐习俗方面,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一些异同。
在中国,用餐时,重视与他人共享美食,强调团队的风范。
中国人通常会将食物分担到自己的碗里,并使用筷子进行食用。
中国人讲究礼貌和尊重,避免在用餐过程中发出嘈杂声音,或是剩余过多的食物。
与之相反,在泰国,用餐习俗更加灵活和随性。
泰国人习惯用手食用食物,而不是使用餐具。
他们常常将食物放置在共用的盘子中,并使用右手将其送入嘴中。
在一些正式场合,也会使用勺子。
泰国人还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食物,鼓励将食物和饮料与其他人共享。
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各具特色,反映了两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时间观念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论文
时间观念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论文时间观念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论文预读: 摘要:1时间观念是人们对时间的感知,认识和反应.由于环境、文化以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时间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支配方式.时间观念能够反映一种文化的基本内涵.因此,来自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时间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态度.如果对其他文化的时间观念没有充分的了解,理所当然地以本国的文化准则和时间观念去进行跨文化交际,那么就有可能会产生误解,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研究中西文化的时间观念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2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2.1过去和未来的时间取向观中国人受儒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倾向于性本善之说,并且重视传统.因此,中国人在时间取向上倾向于过去.人们在行事时喜欢引经据典,追本溯源,以史为鉴.相对而言,人们对未来则不太感兴趣,因为未来是难以预测和把握的.受到这种时间取向的影响,人们崇拜祖先、尊敬老人、重视经验、默守陈规.西方人则主要采取未来的时间取向.他们受基督教“原罪说”影响,认为回归过去如同走向“原罪”,因此他们更愿意着眼于未来.秉持着未来取向的时间时间观念,西方人敢于创新,善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中西方在这一时间取向上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古装电视剧数不胜数;而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有关未来题材的各种科幻大片却层出不穷,倍受欢迎.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差别是中西方文化对“老”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老”意味着有年龄、有经验,是智慧和权威的象征.但这种观念在西方却并不被认同,“老”很可能被理解为能力衰退.因此在与西方人交流时,年龄成为了一个人们忌讳的话题.2.2环形与直线形的时间观不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也可区分为直线式时间观念和环形的时间观念(关世杰,1995).环行的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不断运动的圆圈,呈永恒周期性圆辐式或螺旋式运动.例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往复、月份的轮流、年岁的更迭以及植物的周期生长、农时劳作的更替等都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葛志宏,2004).受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及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时间观以环性的时间观念为主.例如,古代的纪年方法是以皇帝的帝号或庙号来记列,汉语的语法中没有时态的变化,等等.这样的时间观念使得中国人使用时间比较随意、不够准确.约好的赴宴时间往往不能够按时到达;还经常会使用一些诸如“一会儿”、“不久”、“马上”、“半天”之类模糊的时间概念,让人捉摸不透.相对而言,西方人则倾向于采取直线形的时间观念.他们认为时间呈一种线形的单向持续运动,从过去到现在、流向未来,并且一旦流逝便无法挽回.因此西方人十分珍惜时间,视时间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他们生活节奏较快,做事讲究计划和效率,赴约时按照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2.3多向与单向的时间观霍尔(Hall)曾把不同文化群体对时间的使用分为两种范畴:一种遵守多向时间制,另一种遵守单向时间制(Hall,1982).中国人以整体综合性的思维见长,趋向于采用多向时间制.这种时间制把时间看成是分散的,认为同一时间内可以做很多事,且不一定受计划和安排的限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例如,人们可以同时和不同的人谈话,或是一边和别人说话一边做自己的事,甚至可以没有经过事先约定就去拜访亲友.西方人则偏向于采用单向时间制,强调按照计划在某一时间做某事,讲求计划的周密性和严谨性.在一定程度上,时间就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主宰.另外,他们对待期限和约定的态度也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不遵守预约或突如其来的到访往往被视做不礼貌的行为.2.4重开头和重过程的时间观中西方人在时间序列的选择方面,有着各自的不同之处.中国人重过程,喜欢按事物进行的过程来排序,从大到小,一切事情都循序渐进;西方人重开头,从小到大,把时序最近或最重要的事物排在前面,予以强调(韩银燕、钱鑫,2006).在这一方面,中西方人写日期和写地址时各自所用的排列方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国人写日期,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来写.美国人先写日,后写月,再写年,与中国人写日期的顺序正好相反.中国人写地址,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从国家写到门牌号;而西方人则相反,从小到大,把范围最大的放到最后.受各自时序观念的影响,中西方人在言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人讲话喜欢兜圈子,往往在话题的最后才会点明其用意.例如,如果要说不好听的话,之前也会先说一些好听的话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而西方人说话讲求实际,直截了当,不喜欢绕弯子,也不会以长时间的闲谈来营造氛围、建立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当了解和注意的地方.3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通过以上对中西方时间观念所作的比较分析,为了尽量避免因时间观念不同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3.1了解要进行跨文化交际,首先应当对对方的文化有一定基本的了解.时间观念作为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也应该有所了解.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群体对时间的态度及其使用时间的方式,就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交际行为,从而将由时间观念的差异所带来的误会和不快降低到最低限度.3.2尊重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当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念.当彼此时间观念不同时,如果一味要求对方按照本民族的文化来改变其时间观,那么文化冲突就难以避免.因此,在交际时,当对方的言行不符合自己的时间观时,不宜做好坏评价,而应予以宽容和谅解.3.3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体验、去思考,试着理解对方的思想和情感.相互认同和接纳,才能使跨文化交际更加顺畅地进行.3.4解释如果因为时间观念不同而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单靠一方对另一方采取容忍的态度,未必能解决问题,应当适时地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时间观念,让对方理解自己的言行及思维方式,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4结语根据原创论文统计数据分析,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时间观念;反过来,不同的时间观念又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思维,并塑造了与其相适应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当对彼此时间观念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理性认识并尊重对方的交际行为,从而尽量避免因时间观念差异所引起的冲突和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泰文化差异
摘 要 中泰 两国之 间从古至今形成 了各 自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两国之间存在各种各样 的差异也是 必然
的,了解文化差异 ,使我们在跨文化交 际的过程 中减少 文化冲 突,更加方便 交流和感 情联络。
关 键 词 泰 国 中国 跨 文 化差 异 文化 交 际
中图 分 类 号 :I206.7
文 献 标 识 码 :A
l非 语言 交际 中习俗、礼仪 的差异
与 泰 语 的“上升 ,进 步 ”同一 个 音 。
不管是在什么地方 ,见面和分别时都需要 问好,打招呼,
中 国人 不 喜 欢 4这 个 数 字 ,因为 它 谐 音 “死 ”,人 们 会 觉 得
这 些 都 可 以称 为 见面 礼 。在 中 国 ,拱手 礼 始 于 上 古 ,有 模 仿 带 不 吉利 ,很 多人 不 喜 欢 电话 号 码 里 ,车 牌 里 等有 4这 个 数 字 。
也是对别人的大不敬 。父母即使是打大孩子都不会打他 的头 ,
泰 国和 中国往来历史悠久 ,彼此你 中有我 ,我中有你 ,尽
听说是要是打 了孩子的头,孩子就要生病的 。还有泰国人睡 管如此,两个 国家之 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差别。只有 更多
觉 绝 对 不 会 头 朝 西 的 ,因 为 西边 表 示 日落 西 山,表 示 死 亡 的 意 的互相 了解 ,才能在今后 的学 习和生活 中更好地 交流与合作 。
越 深 。地 位 高或 年 纪 大 的 人 还 礼 时 ,手 不 应 高 过 前 胸 。只 有
中 西 方 的餐 桌 礼 仪 对 泰 国有 双 重 的 影 响 ,但 是 西 方 的 色
和 尚可 不 受 约 束 ,不 必 向任 何 人还 合 十 礼 ,即使 面 见 国王 和 王 彩 更 多 一 些 。 如应 等 全 体 客 人 面 前 都 上 了菜 ,女 主 人 拿 起 勺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摘要]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着不同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文章通过分析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表现,提出相应的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建议,意在减少或避免因时间观念不同而引发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关键词]中泰民族;时间观念;异同点;跨文化交际一、引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中泰两国之间虽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两国所在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也就有着各自的特点。
时间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反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言语行为,是构成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曾说过:“时间会说话。
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更响亮而清晰。
”时间观念作为一种非语言文化,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随着国家间交往的频繁,人们受到了强烈的外来文化的冲击,特别是在与持不同时间观念的人们交往时,容易产生误解或中断交际。
对于这一点笔者在泰国留学时深有体会。
为减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误解和冲突,本文通过分析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表现,提出了相应的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建议。
二、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相似性及其表现中泰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使得两国在民族心理、社会文化、宗法礼教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集中体现在人们对时间观念的认同上。
(一)时间习惯——多向时间制霍尔把世界各国使用时间的习惯分为两种范畴,即单向时间制和多向时间制。
恪守单向时间制的人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到时间结束的时候,不论工作是否完成都要停止,不能影响下一项工作。
这与持多向时间制的人的时间习惯恰恰相反。
中泰两国人民持的都是多向时间制,这种时间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随处可见:人们没有计划详细的日程安排,即使有计划也不一定按照计划行事,而是想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喜欢将事情杂糅在一起做,特别是在办公的地方,我们随处可见一个工作人员正在同时应对几个人或同时处理几件事情;人们认为时间是灵活随意的,比较看重人情味,如果有人因为事情耽搁了工作,这是可以原谅的,像中泰两国的教师在课堂上中断授课进程,去接电话或签文件等都是常见的事。
从“和而不同”的角度看中国与泰国的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
从“和而不同”的角度看中国与泰国的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发表时间:2017-06-02T14:19:33.92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2月作者:周瑛杰[导读] 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任何交际行为都会受到价值观的支配。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 本文从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宗教、近代历史角度说明东南亚国家(泰国)与中国错综复杂的关系。
最后,从跨文化认同理论和中国儒家思想中“和而不同”来说明应该如何从中国视角处理与东南亚国家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价值观东南亚跨文化认同和而不同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任何交际行为都会受到价值观的支配。
Michael Bond[1]针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调查,概括总结出一条儒家工作动力的文化价值尺度。
这条价值取向虽然考虑了中国儒家文化对东南亚国家在经济文化乃至政治上的影响力,却也忽略了泰国在宗教、历史中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的价值取向。
而这种价值取向研究大多是西方学者的观点,他们从他们的价值观角度去从外部观察,所以经常使用概括性的词汇“东方”代表集体主义,“西方”代表个体主义。
这样的说法是片面的,它忽视了在“东方”范围内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层次性。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与东南崎岖的地缘政治经济外交关系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各种针对中国的“霸权论”“威胁论”,针对中国人的形象的讨论都层出不穷。
我国政府也针对东南亚战略格局,特别是针对东盟关系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样的合作关系。
一.泰国的历史政治和宗教泰王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心位置,发源于中国的湄公河流经这里。
据泰国历史记载泰国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即素可泰时期(1238-1378年)、大城王朝(1350-1767年)、吞武里王朝(1767-1772年)、曼谷王朝(1782至今)。
泰国,在拉玛四世和朱拉隆功五世带领下,成为没有被殖民地,并且从一个传统型专制社会逐渐变成东西方混合模式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
[摘要]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着不同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文章通过分析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表现,提出相应的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建议,意在减少或避免因时间观念不同而引发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关键词]中泰民族;时间观念;异同点;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中泰两国之间虽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两国所在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也就有着各自的特点。
时间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反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言语行为,是构成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曾说过:“时间会说话。
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更响亮而清晰。
”时间观念作为一种非语言文化,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随着国家间交往的频繁,人们受到了强烈的外来文化的冲击,特别是在与持不同时间观念的人们交往时,容易产生误解或中断交际。
对于这一点笔者在泰国留学时深有体会。
为减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误解和冲突,本文通过分析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异同及其表现,提出了相应的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建议。
二、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相似性及其表现
中泰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使得两国在民族心理、社会文化、宗法礼教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集中体现在人们对时间观念的认同上。
(一)时间习惯——多向时间制
霍尔把世界各国使用时间的习惯分为两种范畴,即单向时间制和多向时间制。
恪守单向时间制的人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到时间结束的时候,不论工作是否完成都要停止,不能影响下一项工作。
这与持多向时间制的人的时间习惯恰恰相反。
中泰两国人民持的都是多向时间制,这种时间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随处可见:人们没有计划详细的日程安排,即使有计划也不一定按照计划行事,而是想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喜欢将事情杂糅在一起做,特别是在办公的地方,我们随处可见一个工作人员正在同时应对几个人或同时处理几件事情;人们认为时间是灵活随意的,比较看重人情味,如果有人因为事情耽搁了工作,这是可以原谅的,像中泰两国的教师在课堂上中断授课进程,去接电话或签文件等都是常见的事。
(二)时间意识——环形时间观
时间意识通常可以分为线形和环形两种。
持线形时间观的人认为时间就像一条直线不断在延伸、在流逝,一旦失去便不能挽回,所以这类时间观的人关注的是未来,使用时间的精确度也极高,甚至到秒。
中泰两国人民持环形时间观,认为时间可以循环、可以重复,觉得时间是周期性的,一个星期结束后还有下个星期,周而复始。
在这种时间意识下,人们便认为时间是充裕的,养成了不紧不慢、休闲悠哉做事的方式。
(三)时间取向——过去时间取向
时间取向一般可以分为将来时间取向和过去时间取向。
持将来时间取向的人思维活跃、好动求变,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抓紧分分秒秒努力工作以求取得
成功。
中泰两国人民历来重视历史和传统,属于过去时间取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对老人尤其敬重,因为“老”在我们心中是成熟、经验、智慧的象征。
中泰两国还拥有详细的历史记载,保存着众多的古迹遗址,拍摄了许多纪录片或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影片,在纪念日举办各种活动以纪念先驱或回顾重大事件,以期从过去得到某些失败的教训或成功的经验。
从以上种种持过去时间取向的人的行为看来,过去时间取向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善于将过去的经历作为现在或将来的行动指南,做一件事之前会先考虑是否有人做过、有些什么“前车之鉴”,善于总结。
但因为做事往往循规蹈矩、受制于历史,不善于推陈出新,以致于墨守成规。
三、中泰民族时间行为的差异性
由于中泰两国的社会环境不同,蕴含了不同的文化因素,所以在相似的时间观念的背景下表现出来的时间行为是存在着差异的。
笔者将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分析中泰民族时间行为的差异性。
(一)时间价值
中国有句老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是无价的,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的珍宝。
随着现在社会竞争的日渐加强,中国人的时间观逐渐与西方国家趋同,人们越来越感到时间是那么短暂、稍瞬即逝,对时间也尤其珍惜。
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大街小巷随处能见到上班族匆忙的身影,越来越多的速食店也正在火速发展。
但是泰国人却不重视“时间是有价值的”这一概念,没有珍惜时间的意识,认为时间是无限。
(二)时间安排
中泰两国人民在一天的时间安排上有着不同的表现。
中国人在中午一般会有2至3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而泰国人却没有午休的概念,年轻人如果中午小憩一下还会遭到老人的责骂。
中国人认为傍晚是指天黑前的一段时间,一般是从17时至19时,晚上的活动(如晚会)基本从20时以后开始;而泰国人认为从16时就已经进入傍晚了,晚上的活动(如晚会)也会相对举行得较早,一般在19时左右就开始了。
对此,来华留学的泰国学生还曾问过笔者,为什么中国的晚会举行得那么迟。
虽然中泰两国人民对约会时间的安排都不够严谨,但是程度并不相同。
中国人约会通常习惯迟到5至10分钟,对方会表示谅解,如果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到,会认为是对对方的重视;泰国人约会时通常会迟到半个小时,甚至更久,而对方也不会责怪,部分泰国人甚至爽约也不会事先打电话通知对方。
笔者在泰国留学时,曾辅导过两个大一女生学习汉语,约定好每周六下午15时在图书馆见面。
但经常是过了约定时间仍未见到学生来;有时笔者于15时准时到图书馆后马上接到学生的电话,他们首先询问老师是否已经出发,再说明因事不能来了;还有时笔者因等待太长时间,打电话问学生为什么还不来,他们就解释说,因为有事忘记通知老师不能去上课了。
在泰国经常会碰见诸如此类的事情。
中国人到别人家里做客,到一定时间都会提出要告辞了,避免因停留的时间过长影响到主人的休息;而泰国人不然,他们通常不会提出先走,而是一直呆在主人家中。
关于这一点,笔者在泰国深有感触。
有一天中午,泰国学生来宿舍找笔者聊天,大家相谈甚欢。
大概过了2个小时,笔者感觉累了,觉得差不多可以结束谈话了,但是泰国学生并没有提出要回家,一直等到笔者准备外出吃晚餐的时候他们才离开。
对此,笔者还特地访问了泰国学生,为什么泰国人不会先提出
告辞。
他们的回答是,泰国人去别人家做客,并不知道主人什么时候想单独一人呆在家,除非主人说有事要办了,他们才会离去;而更多的情况是,即使主人觉得累了、希望能单独在家,也不会向客人说明,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很没有礼貌的。
在对假期的态度上,中泰两国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在中国,如果放假的时间占用了本应工作的日子,那么工作是需要另外找时间补回来的,假设中秋节在周一,那么假期结束后就会找个周末把星期一工作补回来。
而泰国人对待假期的态度不一样,如果假期占用了本应休息的日子(如周末),那么这个本应休息的日子是需要补回来的,假设母亲节刚好在星期日,那么接下来的那个星期一就会补回上个星期日的假。
因为泰国的节假日非常多,人们生活也很清闲,所以来华留学的泰国学生非常不适应中国的”补课”机制。
四、增强跨文化意识,减少交际障碍
从上文中对中泰时间观念异同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中泰两国有着相似的时间观念,但是差异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具体地说,为了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避免因时间观念差异引发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了解与尊重
跨文化意识要建立在具备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和了解本国的文化,还要了解和具备丰富的外国文化知识,接触到不同的风俗习惯时,应留心观察和记录。
我们在对比了中泰两国时间观念的异同后,不宜做出优劣的评价,应该客观认识。
虽然对方的时间观念会带给我们一些不便,但是在原文化中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也不影响本族人民的交流,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念以及在此种观念指导下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言行举止。
(二)解释与谅解
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两方在交际出现矛盾时,我们不应该马上否定对方,而应该适时提出疑问并作出解释。
当对方的时间观念违背了自己的时间观念时,要尽量宽容对待,不要认为自己的时间观念是优于他国的时间观念的。
(三)融合
中国有句话说得好:“入乡随俗”。
我们在国外生活学习时,只有接受并融入了该民族的文化,才能理解该民族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行为,才能发现其文化精髓并进行学习、吸收;只有当我们选择采纳对方国家的时间观念、暂时摒弃与其不相符的时间行为后,才能避免矛盾冲突,使交际顺利和谐地进行下去。
五、结论
时间观念是环境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点是具有持久性,不易移动,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频繁加剧,我们的时间观念正在经受着外来时间观念的冲击,如果对异文化的时间观念了解不清,就会影响甚至中断人们的交际。
针对这类现象的发生,我们不仅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更要宽容和谅解,我们只有接受这一事实,才能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刘喜芳.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4]顾纪鑫,马俊波.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