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残值合理性的确认问题【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请问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及预计使用年限如何确定?

请问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及预计使用年限如何确定?企业购进固定资产,一般会涉及以下几点: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原值:指企业、事业单位建造、购置固定资产时实际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包括建造费、买价、运杂费、安装费等。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出国务院。
税务局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飞机、火车、轮船、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5,电子设备,为3年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目前企业所得税法中未直接规定企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率,需要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
目前使用预计净残值率较多的有10%和5%。
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也叫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目前企业使用较多的的是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计算:以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为例,计算公式如下: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寿命(年)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摘要:一、固定资产残值率的概念与意义二、我国新旧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三、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四、企业如何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以降低税收负担正文:固定资产残值率是指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过程中,预计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能够取得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当前时点的金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
它是企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及确定资产减值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正确计量固定资产价值、合理计算成本费用、准确反映经营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新旧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有所不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而在原《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残值率规定为原值的5% 以内。
新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更加灵活,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固定资产的性质: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其使用寿命和残值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企业应根据各类固定资产的特点,合理确定其残值率。
2.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会直接影响其损耗程度,进而影响残值率。
企业应充分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合理预计其使用寿命和残值。
3.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固定资产的残值率。
企业应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4.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影响企业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充分了解税收政策,合理确定残值率,以降低税收负担。
企业如何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以降低税收负担?1.充分了解税收政策:企业应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了解税收政策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和要求。
2.合理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残值: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充分调查、分析和论证,合理预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残值。
3.适时调整固定资产残值率: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以降低税收负担。
固定资产预计残值率能否随意变更?【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
函〔2009〕98号)第一条“关于已购置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和折旧年限 的处理问题”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简称新税法)实施前已投入使用的 固定资产,企业已按原税法规定预计净残值并计提的折旧,不作调整。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值 16319044.72元,折旧年限 5 年~40年。也就是说,企业本来应该在未 来 5 年~40年内计入成本、费用的 16319044.72元净残值,由于残值率调 为 0,导致固定资产剩余年限内残值率提高,提前计入损益。此项会计估 计变更带来的税收影响是:企业每项固定资产在寿命到期前每年都多计 费用,需作纳税调增,在使用到期时需作纳税调减。 税务人员要求企业根据会计估计变更前计算的 2010年、2011年、 201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和目前会计账上的折旧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差 异,自查补报。2010年差异为 1586861.02元,2011年差异为 1609600.84元,2012年差异为 1609600.84元,合计 4806062.7元,该 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适用 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应补缴税款 720909.4元。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一、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与现实脱节 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 500元以 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 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 1 年以上,并在使用 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 耐用时间在 1 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这一定 义存在着以下的问题: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增长,一般 设备单位价值 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 800元以上的计量标准明
(四)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未计提使财务报表失真 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未引入风险机制,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 准备”科目,只是在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时,列入“专用基金——修购基 金”科目处理。医院的固定资产以医疗设备为主,医疗设备的损耗会导 致服务水平的下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加快, 医院固定资产必然存在着资产减值的风险。但由于现行的医院会计核算 方法并没有对这方面做出相关规定,虽已知资产发生减值,会计处理结 果却反映不出来,必然会造成医院资产账面价值的虚增,出现账实不符 的情况,从而导致财务报表的失真。 (五)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方法不科学 一般来讲,医院固定资产减少主要包括捐赠、报废、转让、损毁等情 况,这几种情况的会计核算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但在现行的《医院会计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的确定【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的确定【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需要支付的清理费用后的数额。
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即为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
现行行业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为固定资产原值的3-5%。
围绕净残值率,下列三个问题值得探讨:问题一,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时是否一定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净残值一般都很小,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精密仪器、设备,报废时几乎没有多少价值可以回收。
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净残值虽然是正数,但由于其绝对数额相对较小,按预计折旧年限分摊到每个年度(期间)内的数额则更小,从重要性原则出发,这类固定资产计算折旧时不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
问题二,固定资产净残值是否一定是正数由于安全、环保等法规的制约,有些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有可能不足以支付清理费用,即固定资产净残值出现负数。
例如,安全拆除核电厂发电设施所支付的费用要大大高于残值的变价收入,从而使净残值出现巨额负数。
看来,固定资产净残值出现负数是很正常的。
值得一提的是,净残值为负数时的处理和净残值为正数时的处理正好相反,即净残值为负数时,在计算折旧时应当先将负的净残值的绝对值加到固定资产的成本上去,然后进行折旧计算。
问题三,企业所有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是否需要统一有人认为,不同企业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可以不同,但同一企业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应当一致。
笔者认为,固定资产净残值率如同固定资产预计折旧年限一样,不同的固定资产应当允许估计并采用不同的净残值率。
如贵金属制成的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一般可以高于普通金属制成的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机器设备的净残值率一般可以高于电子设备的净残值率等。
当然,同一种类的固定资产其净残值率原则上应当保持一致。
为了使净残值率的估计做到统一、规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按种类确定净残值率目录,并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间接一贯性原则加以执行。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摘要:1.固定资产残值率的概念和重要性2.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3.企业如何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4.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影响5.结论正文:1.固定资产残值率的概念和重要性固定资产残值率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一定年限后,根据其尚可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所计算出的一个比率。
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计算折旧和所得税的数额。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2.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没有具体的规定,而是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这意味着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时,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维修费用、预计报废价值等因素。
3.企业如何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企业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预计其使用寿命,并在预计使用寿命结束后,计算出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2)预计维修费用:企业在预计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时,应当考虑预计维修费用,并将其纳入预计净残值的计算。
(3)预计报废价值:企业在预计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时,还应当考虑预计报废价值,并将其纳入预计净残值的计算。
4.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没有具体的规定,而是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这意味着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时,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维修费用、预计报废价值等因素。
5.结论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汇算清缴中固定资产折旧的调整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某项固定资产截至 2007年末的折余价值=资产原值-资产原值×(1-原 残值率)/(原税法折旧年限×12)×截至 07年末已折旧月份数
新办法年度计提折旧额=某项固定资产截至 2007年末的折余价值× (1-新残值率)/(新税法折旧年限-固定资产已折旧年限)
截止 2007年末该车辆已提折旧年限为 5 年,已超过新税法规定的折旧 年限 4 年,又考虑到新办法确定的残值为零,那么按照国税函[2009]98 号文件规定的过渡衔接办法,A 公司可以将该车辆截止 2007年末的折余 价值在 2008年度全额摊销,即:该车辆 07年末折余价值=300000.00300000.00×(1-3%)/(8×12)×60=118125.00元 2008年度该车辆月 折旧额=2007年末折余价值×(1-0)/12=118125.00/12=9843.75元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年限从 5 年改为 3 年。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固定资产折旧规定的变化,使企业在新税法实
施前购置的未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如何在新税法框架下计提折旧成为企 业账务处理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国家税务总局 于 2009年出台了《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 税函[2009]98号)文件,对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固定资产折旧的 过渡衔接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明确。
2008年度该车辆月折旧额=2007年末折余价值×(1-3%)/12=118, 125.00×(1-3%)/12=9,548.44元
(3)“已折旧年限”< “新税法规定折旧年限”,且预计残值率改 变对企业固定资产明细表中 2008年 1 月 1 日起尚需要继续计提折旧的固 定资产,如果其在 2007年底时”税法规定使用年限”大于“已折旧年 限”,那么根据国税函[2009]98号规定,企业可以以该部分资产截至 2007年末的折余价值为基数,在“新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固定资产已折 旧年限”的剩余期限内计提折旧。具体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残值率调整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残值率调整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残值率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结束后,该资产还能够回收的价值所占比例。
在进行账务处理时,需要根据固定资产残值率对资产的价值进行相应的调整。
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是关键。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可以参考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历史回收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固定资产的残值率。
残值率的确定对于资产的计提折旧以及后续的账务处理至关重要。
在固定资产的购置时,需要将购买金额进行分摊计提折旧。
计提折旧的金额等于购买金额减去预计残值。
例如,一台机器的购买金额为100,000元,预计残值率为10%。
那么每年应该计提的折旧金额就是100,000元乘以90%除以使用年限。
在资产报废或者处置时,需要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残值进行比较。
如果账面价值大于残值,就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减值准备金额等于账面价值减去预计残值。
例如,一台机器的账面价值为50,000元,预计残值为10,000元。
那么需要计提的减值准备就是40,000元。
在资产报废或者处置后,需要将资产的减值准备进行冲销。
冲销的金额等于减值准备的金额。
例如,一台机器的减值准备金额为40,000元,那么就需要将这40,000元从减值准备账户中扣除。
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调整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报表准确性有重要影
响。
因此,在确定和调整固定资产残值率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账务处理。
同时,还需要定期审查和评估固定资产的残值率,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新会计准则和新税法下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残值【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新会计准则和新税法下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残值【会计实务经验之谈】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2007年颁布新企业所得税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的规定总结一下。
一、会计方面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在新会计准则下和企业会计制度下存在一些差异,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第十五条和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
因为企业选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同,将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因而对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由企业自身一经确定下来就不得随意变更。
而新准则对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没有明确的年限规定,各企业根据自己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但同样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固定资产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
固定资产第十九条规定如下: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二、税法方面将于2008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五十九条和第六十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固定资产残值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残值计算方法一、固定资产残值的概念。
1.1 固定资产残值啊,就像是固定资产退休后的一点小积蓄。
简单来说呢,它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剩余的价值。
比如说,一辆汽车用到最后报废了,还能卖点废铁的钱,这个钱大概就是它的残值啦。
这就好比一个人工作到退休,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赚钱,但手里可能还有点存款,这存款就类似固定资产的残值。
1.2 这残值在企业的财务核算里可是个重要的小角色。
它影响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就像一颗小石子能在池塘里激起涟漪一样,虽然残值本身数额可能不大,但对企业成本核算、利润计算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计算固定资产残值的常见方法。
2.1 直线法。
直线法计算残值比较直接,就像走直路一样简单。
它是按照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再除以预计使用年限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这里的预计净残值就是我们说的残值。
比如说,一台设备原价10万,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是5000元。
那每年的折旧额就是(100000 5000)÷10 = 9500元。
这种方法简单易懂,就像咱们平时平均分东西一样,大家都能很快明白。
2.2 双倍余额递减法。
这方法有点像跑步加速。
它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但是在最后两年要改用直线法,并且要考虑残值。
比如一个固定资产原值10万,预计使用5年,那直线法折旧率是20%,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第一年折旧就是10万×40% = 4万。
这种方法前期折旧快,后期慢,就像一个人开始拼命工作赚钱,后面慢慢享受成果一样。
2.3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计算残值就像在做一个按比例分配的游戏。
它是以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是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是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例如,固定资产原值8万,预计净残值8000元,预计使用5年。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残值率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时,预计该资产可以变卖或转化为其他用途的估计价值占该资产原值的比例。
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对于企业计提折旧、计算资产净值和计算资产报废损失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
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技术性和经济性考虑:要考虑资产的技术性和经济性,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后是否还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
这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专业评估师的意见来确定。
2. 资产的使用情况:资产的使用状况对其残值率的确定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资产经常维护保养,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那么其残值率可以相应调高;相反,如果资产没有得到适当维护,使用寿命缩短,那么其残值率则会相应调低。
3. 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变卖和转化是确定残值率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资产可以以市场价格卖出,或者可以通过改造和升级等手段转化为其他用途。
因此,需要对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查,以便确定残值率。
4. 技术和经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某些固定资产可能会迅速陈旧和淘汰。
因此,需要考虑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趋势,预测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后的市场价值。
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包括专业评估、市场调研、历史数据分析、相关行业的经验和观察等。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采用合适的确定方法来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
在会计准则中,为了提高其公信力和可比性,通常会对固定资产残值率进行规定和限制。
比如,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要求企业在估计固定资产残值率时,需要按照市场价格、市场需求、技术性和经济性考虑,但是不允许使用过高的估计值。
总之,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对企业计提折旧、计算资产净值和计算资产报废损失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确定,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存在的问题【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5、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随意变更,却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变
相地任意调整利润(或亏损),造成经营决策上的失误。 6、固定资产净残值预计不合理,造成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折旧核 算不正确,也影响企业财务成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友情链接:固定资产核算实务汇总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存在的问题【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过 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造成固定资产折旧核算不 完全,或多计提折旧,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主要由于在实际工作中, 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如果对固定资产不进行及时 核对,就造成该入帐资产不及时入帐,或该清理报废资产未及时核减, 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不真实,从而导致折旧核算上的不真实、不准确,影 响企业各项成本费用及利润核算的真实性。 2、未按规定范筹计提折旧,任意扩大或缩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范 围,以增加或减少折旧费用,最终达到控制、操纵利润的目的。 3、未按规定选用折旧方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不属于国家允许选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的企业,却选用加速折 旧方法;(2)有些企业将国家不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某类固定资产选 用加速折旧方法;(3)某些属于技术进步型的企业,应采用加速折旧方 法,却选用了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显然不符合固定资产更新的特 点。 4、未按规定确定折旧年限,导致折旧额在整个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 内的不合理,影响经营成果的准确性。
新税法下固定资产残值问题解析【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二)税法规定残值与会计估计的残值差异
折旧有税盾之称,可以抵税,残值亦可以起到减少税负的作用,称为 残值抵税。当固定资产处理时通常有两种情况: (1)当实际估计的残值大于税法规定的残值时,固定资产如变现出售账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和营业外收入。此时所收 到的银行存款中除了固定资产清理的现金外,还包含残值变现净收入 “即营业外收入” ,按税法规定应照章纳税。 (2)当实际估计的残值小于税法规定的残值时,固定资产如变现出售账 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和营业外支出;贷记固定资产清理。此时实际 的净残值收入和税法规定的残值收入的差额部分即“营业外支出”可在 税前扣除因而具有抵税的作用。 二、新旧税法下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会计核算问题 由于新旧税法关于税前扣除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时预计净残值及折旧 年限的规定不一致,2008年前已购置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 额时,在不违背新税法的原则下既可以沿用原政策,也可以依据新税法 重新确定净残值及折旧年限。下面举例说明在新旧税法下固定资产预计 残值的会计处理。 [例]某煤炭机械制造公司 2006年 12月购买一件设备,购入价为 750000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计上确定 4%的净残值、折旧年限 3 年,2008年前税法规定的净残值为 5%,折旧年限 5 年,2008年实施新企 业所得税法后,税法允许净残值为 1%,折旧年限为 4 年。该公司根据新 法规定,在 2008年将折旧年限调整为 4 年。 (1)企业的会计处理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新税法下固定资产残值问题解析【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固定资产预计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 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的处置中获得的残余价值。 残余价值一般难以准确估计,国税发[2003]70号第二条规定内资企业固 定资产残值比例统一为 5%,会计上靠管理层判断的,没有具体规定。新 税法中没有对固定资产残值比例作出限制性规定,按照会计准则的要 求,固定资产净残值比例由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但要求企业根据生 产经营情况、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 残值,且一经确定不得变更。换言之,固定资产残值率变得更加自由。 下面在新税法下就固定资产残值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会计与税法差异 (一)会计与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残值率差异 固定资产购入时其取得成本可以税前扣除,在后续计量期间,固定资 产的计税基础是按照税法规定计提折旧后的余额,也就是税务上的账面 价值。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企业估计的残值率和税法中规定的残 值率不相一致。会计上与税法上规定的固定资产残值率的不同会导致账 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在折旧年限与折旧方法相同的情况下, 虽然每年会计上折旧与税法上可抵扣的金额不同,但在处理固定资产 时,这种差异消失,故笔者认为这种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
【税会实务】关于已购置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和折旧年限的处理问题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税会实务】关于已购置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和折旧年限的处理问题国税函[2009]98号修正了“实体法从旧”的机械行法律适用原则,在对已购置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税务处理时,引入了“从旧兼从轻”的人性化原则。
对于新税法实施前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已按原税法规定预计净残值并计提的折旧,不做调整。
这是“实体从旧”要求的体现,但是考虑到新税法允许对固定资产自定净残值,这种规定对于纳税人给予了一定的税务选择自由度,相对于旧所得税法有一种“从轻发落”的味道,国税函[2009]98号也允许对此类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重新确定其残值,并就其尚未计提折旧的余额,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减去已经计提折旧的年限后的剩余年限,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计算折旧。
比如‚某内资企业在2006年12月31日购买了一台电子设备
‚原始价值为400万元,按照原《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文)以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确定净残值率为5%,折旧年限为5年。
2007年度按照直线法提取折旧76万元并在税前扣除。
在进行2008年度所得税处理时,既可以继续采用旧政策折旧至完毕,也可以重新确定其合理净残值,假设重新确定残值为24万元,扣除残值后的剩余折旧应为300万元。
考虑到新税法已经将电子设备的剩余折旧年限调整为3年,企业可以重新确定该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为2年,则2008年可以提取折旧150万元。
这样操作考虑了“从轻”原则,也就是说,新旧政策衔接上如果新政策对纳税人有利,则允许纳税人按照新政策进行合理变更,这也体现了一种让利于民的税赋思想,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的确定【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的确定【会计实务经验之谈】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需要支付的清理费用后的数额。
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即为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
现行行业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为固定资产原值的3-5%。
围绕净残值率,下列三个问题值得探讨:问题一,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时是否一定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净残值一般都很小,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精密仪器、设备,报废时几乎没有多少价值可以回收。
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净残值虽然是正数,但由于其绝对数额相对较小,按预计折旧年限分摊到每个年度(期间)内的数额则更小,从重要性原则出发,这类固定资产计算折旧时不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
问题二,固定资产净残值是否一定是正数由于安全、环保等法规的制约,有些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有可能不足以支付清理费用,即固定资产净残值出现负数。
例如,安全拆除核电厂发电设施所支付的费用要大大高于残值的变价收入,从而使净残值出现巨额负数。
看来,固定资产净残值出现负数是很正常的。
值得一提的是,净残值为负数时的处理和净残值为正数时的处理正好相反,即净残值为负数时,在计算折旧时应当先将负的净残值的绝对值加到固定资产的成本上去,然后进行折旧计算。
问题三,企业所有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是否需要统一有人认为,不同企业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可以不同,但同一企业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应当一致。
笔者认为,固定资产净残值率如同固定资产预计折旧年限一样,不同的固定资产应当允许估计并采用不同的净残值率。
如贵金属制成的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一般可以高于普通金属制成的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机器设备的净残值率一般可以高于电子设备的净残值率等。
当然,同一种类的固定资产其净残值率原则上应当保持一致。
为了使净残值率的估计做到统一、规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按种类确定净残值率目录,并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间接一贯性原则加以执行。
课程资料:第09讲_固定资产折旧(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与终止确认

第二部分重点、难点的讲解【知识点3】固定资产折旧(五)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年11月20日,购进一台需要安装的A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设备价款为95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52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
安装A设备时,甲公司领用外购原材料136万元(不含增值税),支付安装人员工资114万元。
20×2年3月30日,A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A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甲公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甲公司20×3年度对A设备计提的折旧为()万元。
A.288B.336C.319D.345【答案】B【解析】甲公司A设备的入账价值=950+136+114=1 200(万元);20×2年年折旧额=1 200×2/5×9/12=360(万元),20×3年年折旧额=1 200×2/5×3/12+(1 200-480)×2/5× 9/12=336(万元)。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15年改编)A.处于季节性修理过程中的固定资产在修理期间应当停止提折旧B.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暂估价值计提折旧C.自用固定资产转为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后仍应当计提折旧D.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消耗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的,应当调整折旧方法【答案】BCD【解析】选项A不正确,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历史遗留)除外;所以,处于季节性修理过程中的固定资产在修理期间应该继续计提折旧。
【链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一)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如果短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其按会计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高于按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部分,应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同时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谈投资决策中固定资产残值的处理方法

谈投资决策中固定资产残值的处理方法本文通过人们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净残值处理简单的现状分析,指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净残值的处理同样不可忽视,进而提出对残值的三种处理方法及例证,最后得出这三种方法具有便于理解,适用范围广,容易操作的结论。
标签:净残值内难报酬率插值法随着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投资环境的不断得到改善,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在企业决策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具有涉及企业全局利益,投资金额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风险大,投资收益期限比较长等特点,企业决策者往往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应考虑的诸因素如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量、投资回收期以及内涵报酬率等评价指标慎而又慎,仔细推敲,反复论证,唯恐出一丝一毫的差错,但对固定资产决策中的净残值,特别是报废净残值的处理方法,有的干脆回避,在决策时不予考虑,有的显得轻描淡写,随意处理。
纵观固定资产决策可行性分析全过程,对报废净残值的处理,总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本人认为: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分析中应首尾并重,对报废净残值的处理同样也应予以足够重视。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很多,本文仅以内涵报酬率法为例谈谈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分析中对预计净残值的几种处理方法:1.残值折现法即把固定资产预计报废残值按照资金成本折算成原始投资时的现值,并以此现值低减原始投资额的一种处理方法。
例如,某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原始投资额100万元,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5万元,预计使用期限为十年,期末净残值为5000元,假定资金成本为14%,试分析此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注:资金成本为14%,期数为10的复利现值系数为0.270,年金终值系数为19.337)利用该方法处理如下:1000000-5000×0.270年金现值系数=—————————=3.995250000再利用插值法计算出该方案的内涵报酬率IRR=21.45%2.残值均摊法即把固定资产预计报废残值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均分摊,从而增加每年现金净流量的一种处理方法。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在会计处理上的比较【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在转让上的区别 固定资产在转让时,成交价格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转让收人的确定 比较容易。而无形资产在转让时,收人的确定比较复杂。这是因为无形 资产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转让收人 的确定,实质上是对该项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未来收益的折现,无形资 产供企业长期使用,长期受益,但其受益额究竟有多大,通常是不能准 确计量的。 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固定资产转让的核算需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这 一临时性账户,而无形资产的转让则不需通过临时性账户进行核算。另 外,固定资产转让的净损益列为“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这是 因为该净损益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所以不列作经营收 入。而无形资产在转让时,无论是转让所有权还是转让使用权,所取得 的收入都构成了企业的业务收入,列为 “其他业务收入”;转让的成本列 人“其他业务支出”。 四、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风险防范和化解 由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会计处理上具有上述特点,决定了在其管 理和转让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事业单位在合 资、转让、租赁过程中,由于对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和评估不准确,使 两类资产的流失严重。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有几百亿元的国有固 定资产流失;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也相当严重,如一些国内的驰名商标 竟无偿给外商使用。因此,加强对两类资产的管理和风险防范已成当务 之急。首先,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两类资产的管理。对国有 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明晰其产权关系,明确管理部门,并采取一系列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发生的支出,保护专利权不受侵犯的支出等,这类支出是费用化,还是 资本化较难确定,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原创版)目录1.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2.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方法3.固定资产残值率的影响因素4.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残值率的变化5.企业如何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正文1.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主要是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
残值应当不低于原价的 10%;需要少留或者不留残值的,须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
2.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方法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方法通常是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内资企业残值率是原值 5% 以内由企业自行合理确定,而外资企业残值不低于原值的 10%。
需要少留或不留残值的,应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
3.固定资产残值率的影响因素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固定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预计使用寿命、市场价格等。
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合理确定残值率。
4.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残值率的变化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的规定是企业可自行确定固定资产净残值率,一经确定不能改变。
与原企业所得税法相比,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更为灵活,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5.企业如何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企业在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时,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此外,企业还需关注市场价格、行业惯例等因素,以确保残值率的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的折旧年限减去已经计提折旧的年限后的剩余年限,按照新税法规定
的折旧方法计算折旧。” 因此 2008年以后企业可以重新确定预计净残值,按照国税函[2009]98 号第一条的规定计算可以扣除的折旧额从税前扣除。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固定资产残值合理性的确认问题【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问题」 新企业所得税法没有具体规定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只规定由企业合 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按照新企 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是否允许企业不设净残值率?企业根据经营情况在 2008年以前确定的固定资产净残值为 0 元,在 2008年之前每年根据税法 规定 10%的净残值率调整年度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在汇算清缴时补 税。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后,企业的资产仍按不设净残值提取折旧,还 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吗? 「解答」 按照《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企业 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 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企业可以根据职业 判断按照税法的规定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预计的净残值可以为 零,不再受原政策规定的比例限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 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第一条的规定, “新税法实施前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已按原税法规定预计净残 值并计提的折旧,不做调整。新税法实施后,对此类继续使用的固定资 产,可以重新确定其残值,并就其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