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经济学名著选读

合集下载

好书阅读分享交流《国富论》亚当.斯密

好书阅读分享交流《国富论》亚当.斯密

深刻见解
亚当·斯密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见解,如“看不见 的手”原理和市场调节机制等,这些理论至今仍然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背景
通过对不同时期经济现象的考察和比较,本书揭示了经济 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读者提供了认识和理解经济问题的 新视角。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与计划
深入学习
计划进一步深入学习《国富论》中的其他 重要理论和应用,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
竞争理论
斯密认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通过竞争, 企业为了获得利润会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 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他的竞争理论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发 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03
读后感想
个人收获
经济学知识
通过阅读《国富论》,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知识 。
《国富论》不仅对当时的经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后来的经济学研究和思想发展也有重要的启 示作用。
02
核心思想
概述
亚当·斯密于18世纪创作了《国富论 》,这部作品被视为经济学领域的经 典著作,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VS
本书主要探讨了国民财富的产生、分 配以及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等问题。
05
与其他书籍对比与关联
与《资本论》对比
01
写作背景
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在写作《国富论》和《资本论》时都面临着工
业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变革的问题,但他们的观点和分析方法有所不同。
02
理论差异
《国富论》主要探讨的是国民财富的生成,而《资本论》则更侧重于资
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分析。
03
研究方法
亚当·斯密采用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而马克思则运用唯物

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 张国忠

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  张国忠

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张国忠书 目1. 亚当·斯密《国富论》(2)2.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7)3.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8)4.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1)5.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16)6.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7)7. 罗纳德·哈里·科斯《企业的性质》(18)8. 约翰·纳什《纳什博弈论论文集》(20)亚当•斯密《国富论》人物简介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苏格兰思想家,经济学家,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他生于英国工厂手工业和机械大工业的过渡时期。

主要学术功绩是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整理,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

斯密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的法夫郡的寇克卡迪,是个遗腹子。

大约14岁时,他到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17岁时,到牛津大学读书。

毕业后曾经担任过布克莱公爵的私人教师。

然后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讲授《道德哲学》。

那时候的道德哲学,几乎相当于现在的全部社会科学,后来的经济学内容也包括在内。

斯密担任过格拉斯哥大学的校长,晚年还担任名誉校长,他也做过海关的专员。

其主要著作是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该书以人类的同情心为核心和基础展开)和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中国简称《国富论》,该书以人类的利己心为核心和基础展开),后者开创了近代经济学,斯密因之被称为“经济学之父”。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讲的是利他促进社会和谐,而《国富论》又说利己促进社会和谐,这被认为是一个矛盾,即"斯密悖论"。

【这个悖论很好解释,根据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论: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自我实现等五种从低到高的五种层次的需要,利己心和同情心分别归属不同的层次】斯密从小是个瘦弱的孩子;从孩提时代起他就养成自言自语的习惯,一生未改。

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

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

书目1.亚当·斯密《国富论》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3.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4.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5.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6.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7.威廉·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8.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国民体系》9.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说》10.琼·罗宾逊《现代经济学导论》11.罗纳德·哈里·科斯《企业的性质》12.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本资料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交流使用,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亚当•斯密《国富论》人物简介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属于古典经济学派。

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这位举世闻名的古典派经济学的巨匠亚当·斯密,生当工厂制手工业和机械制大工业的过渡时期。

他的功绩就是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的大学问。

主要理论一、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

“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

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国富论》全书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

《国富论》全书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

《国富论》全书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

62 推荐《国富论》全书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篇1﹑2章,讲合作分工优点。

斯密举了个制针工厂的例子,把制针这个职业分成大约18种不同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由专门人才从事。

因此,一个10人的小工厂每天能制造48000枚针。

如果他们独立工作,不专门从事一种工序,他们谁都不会每天制造20枚针,也许连一枚都知道不出来。

所以,凡是能采用分工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便能相应地增加劳动生产力。

(《国富论》第八页)第一篇5章,讲的是的劳动价值论。

斯密说,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

因为金和银像其它商品一样,价值是变动的。

任何金银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数量,或所交换到的其它商品数量。

取决于已知金银矿藏的丰富程度或稀缺程度﹒﹒﹒﹒作为衡量尺度,自身价值不断变化的商品,决不能成为其它商品价值的精确尺度。

而同等数量的劳动,在所有时间和地点,可以说和劳动者具有同等价值。

按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和技能熟练程度,他必然总是牺牲相同份额的安逸﹑自由和幸福。

无论他得到回报物品的数量如何,他所支付的价格必然是相同的。

诚然,这种劳动所买到的物品的数量有时多些,有时少些;然而,变动的是这些物品的价值,而不是用来购买它们的老动价值。

在任何地方,稀缺或是耗费许多劳动的物品价格就昂贵,反之则低廉。

因此,只有本身价值绝对不变的劳动,才是最终而真实的标准,一切商品的价值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可以用劳动来衡量和比较。

(《国富》26页)第二篇1章,讲的是资产的性质。

斯密认为一个人的资产足够维持他生活几个月或几年,他自然希望用这笔资产中的大部分来获得收入。

保留适当的部分维持生活外,可以将资产划分为两部分:他所希望用来创造收入的部分被称为资本;另一部分被用来消费。

资本又有两种:第一,资本可被用来生产﹑制造或购买产品,然后将产品销售出去,取得利润﹒﹒﹒﹒﹒﹒此种资本被称为流动资本;第二,资本可以被用来改良土地,购买生产用的机器或工具,也就是来购买不需要改变所有者,或不需要再次流通,就可以创造利润的东西。

国富论全册读书笔记

国富论全册读书笔记

国富论全册读书笔记国富论全册读书笔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奠定了基础,其发表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迄今为止,人类的主流经济都是建立在《国富论》的基础之上的。

下面是国富论全册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国富论全册读书笔记《国富论》--第一天--第一部分序言:1.劳动产品(包含交易所得)能供养的消费者和数量大小,便决定了国家所需物品和便利的供应状况的好坏。

第一部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的原因又是如何分配。

第二部分:探讨资金的本质、资金积累的方式。

第三部分:阐释不同国家对劳动整体上的管理和指导有不同的规划。

第四部分:阐述关于国计民生的不同理论及其应用效果。

第五部分:探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联邦的收入。

第一章:分工1.分工的出现大大地提升了生产力、使劳动中的技巧、娴熟度和决策更为重要。

PS:小小的一枚针需要18个步骤,抽铁丝,拉直,切断,削尖、打磨...。

如果一个技工没有受过培训和学习使用机械,一个人一天也很难造一枚针.而10个工人一天就能早4.8万枚。

大公司工作职能很细致,大的城市有更多就业机会,都是因为分工。

2.分工能让同样数量的劳动力产出有巨大提升有三方面:第一,每个人的熟练度增强了。

第二、减少了在不同工作之间转换的时间。

第三促使了机器的发明,简化了工序,节省了劳动力。

PS:第一条没得说,人更专注了效率提升。

第二条很有体会,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切换,都感觉心累。

编程的时候被打断几次,那代码就不用写了。

第三条,越是简单机械的工作,越容易被机器取代,现在送菜的都有机器人。

另外这让我想到,如果创业,还是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决策者、技术、业务、财务。

要比单打独斗的概率大多了。

3.没有了成千上万劳动者的相互协作和彼此配合,就很难供应得了一个文明社会中哪怕是卑微者最简谱的生活。

PS:现在是全球化的分工,郎咸平教授有一个6+1产业链. 6指的是:“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订单处理”、“仓储运输”、“批发经营”、“零售服务”。

经济学论文读《国富论》前三章

经济学论文读《国富论》前三章

这个世界不能缺少的----------《国富论》前三章有感亚当斯密写的《国富论》不仅内容很基础,而且经典,语言浅显易懂,让我很快就明白分工的历史、定义以及意义。

老师让我们读《国富论》是正确的,这正能充实我们正在成长的头脑。

读完前三章《论分工》、《论分工起源》、《论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后,让我的感想很多。

总体来说,前三章的内容大概可以用“效率、交易、市场”三个词语来概括,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自私自利,彼此获利。

”人们因为彼此有不同的需要,而自身又不能满足,所以产生了合作。

有合作就逐渐产生了分工。

这并不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的事儿,而是从人类诞生开始。

亚当斯密在一开始就写到“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用倒叙的方式,引出分工这一概念。

然后再慢慢讲述分工的由来。

分工的最本质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试想,一个人的工作变成很多人一起完成,不是大大减少了工作时间与困难程度,当然前提是这个工作可以分工合作完成。

而多余出来的时间又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

而分工也分多分和少分,大制造业的工作,尽管实际上比小制造业分成多得多的部分,但是因为这种划分不能像小制造业的划分那么明显,所以很少人注意到。

扣针制造业是极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唤起人们的注意。

当然,分工的好处甚多,不仅仅是节约工作时间。

各种行业之所以各各分立,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这种好处:一个国家的产业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程度如果是极高的,则其各行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极高的程度。

这样,产业通过分工才能变得越来越强大,但是,贫国在制造业上不能和富国竞争。

一般来说,富国与贫国的农业相差不了多少,但是工业方面却有着巨大的差别,这有关与气候等差异造成的。

也许也会有领导人的决定因素。

必须重视的是:由于以下三点原因,同数劳动者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避免这种损失;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国富论读书报告(共5篇)

国富论读书报告(共5篇)

国富论读书报告(共5篇)第一篇:国富论读书报告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刘恩专《国富论》阅读报告书名:《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出版社:小组成员:李晓龙,张克宁,张理,汤俊韬,刘佳婧,于露专业班级:商学院会计二系CIMA1101一、未读之前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

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

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国富论讲解

国富论讲解

国富论讲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富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所著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

这本书被视为经济学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誉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国富论一书围绕着商业经济与政府政策的关系展开,探讨了市场经济如何产生财富、如何进行交换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即每个人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来实现整体经济的利益。

这个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神奇力量”。

斯密认为,只要市场处于自由竞争状态,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专业技能获得收入,并通过购买他人的产品来实现经济繁荣。

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能够强化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国富论中的另一重要概念是劳动分工。

斯密认为,通过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财富的创造。

他以制造钉子为例,指出如果一个人生产整个钉子的过程,效率远不及让每个工人专门负责制造钉子的某个环节。

劳动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斯密还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应该由劳动力的价值来决定。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根本。

斯密主张通过增加劳动生产率来提高国家的财富水平,而不是通过财富的积累或者金银的进口。

在国富论中,斯密还探讨了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

他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行和保护人们的财产权。

政府还应该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由贸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国富论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著作,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强调了市场自由竞争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政府在经济中的合理作用。

通过阐述市场机制的运作原理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国富论为后来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示例:《国富论讲解》《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于1776年出版的经济学巨著,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之一。

亚当·斯密《国富论》

亚当·斯密《国富论》

亚当·斯密《国富论》第一卷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并论劳动产出自然而然在各社会阶级间分配的次序劳动生产力的进步,是分工的结果。

倘若没有成千上万人的帮忙与合作,根本无法供应文明国度里最卑贱的人目前享有的生活水平;及时这个生活水平真如我们错误的想象当中那样简陋,也不可能获得供应。

诚然,如果和豪门大户的浪费奢侈相比,零工目前这种生活水平看起来确实很简陋;然而,在欧洲,一般王公贵族的生活水平胜过任何一个勤俭雇农的程度,不一定会大于后者的生活水平胜过许多非洲国王的程度,尽管任何一个非洲国王都绝对拥有数以万计赤裸野人的生命与自由。

分工的形成,是因为人性当中有某种以物易物的倾向,分工是这种倾向必然产生的结果。

人类天生的才能差异远比我们注意到的小多了;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员之间,尤其是当他们都已达到成熟阶段时,所呈现的才能差异,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分工的程度必然受制于交换力量的大小,或者说受制于市场的广狭。

通过水运比单靠陆运接触的市场更加广大,所以每种产业自然在海滨或适宜航行的河流两旁,开始进行生产内分工和生产力改善;而且往往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分工与改善的现象才会延伸至内陆地带。

在所有的文明国家,金钱变成了普遍的交易工具。

“价值”有两个不同意思,有时它表示某一特别物品的效用(使用价值);有时则表示该物品给予占有者购买其他物品的能力(交换价值)。

探讨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原则:(需说明)1、什么是这种交换价值的真实测量标准;或者说,什么是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基础;2、这种真实价格包含哪些不同成分;3、哪些不同情况,有时会使价格的某些或全部成分高于自然的位置,有时又会使他们低于那个位置,或者说,哪些因素偶尔会阻止市场价格完全相当于“自然价格”。

国富论第一章读后感(精选5篇)

国富论第一章读后感(精选5篇)

国富论第一章读后感(精选5篇)国富论第一章读后感(精选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国富论第一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国富论第一章读后感(精选篇1)经过3个月的持续阅读,今天终于看完了被称为经济学圣经的亚当斯密所写的《国富论》。

67。

6万字,502页,国富论共分为五章。

刚看完的第五章的主题内容是论国家的收入。

由于国富论内容太多,所以会分五篇来分别记录该书所描写的主要内容,在论国家的收入这一个章节中,国富论主要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其一、国家的作用: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是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二为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正义公平;其三是对社会公共财产开发利用及保护。

其二、国家的支出:主要包含国防费用、司法经费、公共工程和机关的费用这三类,到现在,一国的支出也主要是这三方面,其中公共工程及机关费用所占的比例日益扩大。

其三、国家的收入来源:收入来源有三,其一为国家控制的生产资料所能贡献的利润和收益,包括地租、国有资产利润等;其二为赋税,此为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三为公债,也称之为国债,就是以国家为主体发行的债券。

亚当斯密应该说非常重视国家的收入这一个内容,在国富论中,用了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阐述上述所列的三个问题,作为两百多年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所生活的年代,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也是世界大航海后的全球经济快速发展期,那个时候的英国为日不落帝国,所占领的殖民地有北美洲、印度等地,而当时中国正处于乾隆中晚期,那时候的世界经济,如果用GDP对比,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而英国得益于于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进步,社会生产力得以大幅度提高,同时英国源于对国际贸易的主导,其经济得以高速发展,可以说亚当斯密写作时,是一个社会繁荣进步,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

正是居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于国家的作用、支出、收入都有比较客观公允的评价,也正因于此,240年后看国富论,依然会感觉其对国家的描述,入木三分。

国富论第一篇读后感

国富论第一篇读后感

国富论第一篇读后感《国富论》是亚当·斯密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

这部书主要讨论了国家财富的来源、分配和增长问题,对于当时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部书中,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对后世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完《国富论》之后,我深受启发。

斯密在书中提出了很多深刻的经济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他认为,市场应该是自由的,供求关系应该由市场自由调节,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干预市场。

这一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因为当时的政府普遍采取重商主义政策,过度干预市场,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

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为后来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对于现代经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斯密在书中还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量,这一观点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为后来的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成为了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除了以上两个观点外,斯密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国家财富增长和分配的理论。

他认为,国家财富的增长取决于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本的积累,而国家财富的分配应该是按照每个人的贡献来分配。

这些理论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很多启发,对于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阅读《国富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斯密在书中提出了很多深刻的经济理论,这些理论对于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经济学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斯密的经济理论,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亚当斯密与国富论翻开西方经济史的长卷,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便是“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是经济学当之无愧的鼻祖。

18世纪中叶起,产业革命使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分工加深,市场进一步扩大,为追求经济增长提供了客观条件。

生产和占有更多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开始发挥作用,需要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剩余价值,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当时的英国可以说是欧洲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不仅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国,尚且是领先其它国家的工业国。

18世纪前期欧陆的法国和的德国,尚停留在幼稚的封建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的阶段,仍然以这种方式来支配生产。

但英国却不然,已经走入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所谓工场手工业已在国内各大都市筑下根柢。

中世纪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工人是分散在各家各户,个人在全体作业过程中不过是一个孤立的劳动者。

工厂制手工业却是许多的工人在一个工厂劳动,在一个资本家的指挥命令下,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分工的作业。

一直到1760年以降发生了产业革命,使用机械的大工业出现为止,在产业革命前英国各国各地所实行的,仍然是这种资本主义前期的工厂制度,这使得生产增加和国民财富积累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从而必然成为这个时期的经济学者,也就是古典学派的核心研究对象。

在批判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继承配第等经济增长思想传统的基础上,古典学者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比较透彻的研究,形成了比较科学而且系统的经济增长思想。

休谟先于亚当斯密认识到生产力提高主要来源于比较利益的开发,生产力由产业规模决定,而产业规模又是由对外与对内的贸易规模决定的,因此贸易是双边互利的,决定一个国家繁荣与否的是真实要素而不是通过贸易顺差和金块。

休谟也认识到了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生产力和增长的关系,思考了增长的极限问题,并讨论了富国和穷国的关系和赶超问题,认为后进赶上先进是由于低工资和技术进步的潜力,而不是以先进国的损失为代价等等。

论亚当·斯密《国富论》

论亚当·斯密《国富论》

论亚当·斯密《国富论》《国富论》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

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

1、富国裕民:经济学的目标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明确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标,即政治经济学到底是干什么的。

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目标是“富国”和“裕民”。

其中,“裕民”是第一位的,没有民众的富裕,“国富”就成了无源之水。

而无论是富国还是裕民,皆有赖于国民财富的增加,即首先是把蛋糕做大。

要想实现国民财富的增加,就必须解决如下互有联系的两个问题,即什么是国民财富以及如何才能增加国民财富。

前者涉及的是国民财富的性质问题,后者涉及的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原因。

2、分工交换: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标是富国裕民,那么如何才能增进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加主要有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途径之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主要依赖于分工的深化和市场交换过程的顺畅;二是增加劳动者人数,而这又依赖于资本积累和适当的资本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坚持经济自由、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让经济活动依其天然秩序运行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斯密认为,分工通过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民众的普遍富裕,这是市场经济不同于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的重要特征。

有了分工,就会涉及交换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必须通过平等自愿互惠的市场交易,才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

在斯密看来,只有以利己心为基础、以平等的交换行为为基础的表现形式的市场交换,才是能够保持持久的常态。

国富论(上——精选推荐

国富论(上——精选推荐

国富论(上篇一:国富论读书笔记(1)读《国富论》分工理论之浅见一.亚当·斯密简介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

《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是其经典著作。

其著名思想: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亚当·斯密的思想集百家之所长。

他的继承者中不乏像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

现代经济学中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也是基于斯密的经典经济学之上的,甚至可以说连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也受到了斯密的影响。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福利经济学也受益于斯密的理论。

森曾不止一次地提到斯密的贡献。

在经济学界,斯密成为著作被引用最广泛的学者之一。

二.《国富论》内容概论《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经济世界,认为经济的出发点是利己心。

在经济生过中,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是人性的一面,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国富论》全书分为五篇,其主要内容如下: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行为的机动主要是在于利己,求的自己的利益。

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

他还认为,利己之心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他相信,个人的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福利。

2.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列举出制造针的例子来说明分工的好处。

经由分工,将整个制造程序“分为十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雇佣技术熟练的好手……我曾看到一家很小的工厂里,一共只雇佣了十几个工人,但每天可以生产48000根针”。

分工的发展以及劳动划分为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作业,这是正在出现的工厂制度的主要结果。

有了分工,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

3.劳动价值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时,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

一个人是贫是富。

就看他能在多大程度上负担得起和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以及种种娱乐消费品。

亚当·斯密《国富论》:一部经济学圣经,投资者的必备宝典

亚当·斯密《国富论》:一部经济学圣经,投资者的必备宝典

亚当·斯密《国富论》:一部经济学圣经,投资者的必备宝典《国富论》不仅是最为成功的经济学著作,而且或许是除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外迄今出版的最为成功的科学著作。

--美国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从最终效果来看,《国富论》也许是迄今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做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的贡献的总和。

--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勒斯密的《国富论》标志着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新纪元或者说一场革命。

--英国经济史学家特伦斯·哈奇森《国富论》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

《国富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

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

《国富论》这部著作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堪称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

除“绪论及全书设计”外,《国富论》分为上下两卷,共五篇三十二章。

在“绪论及全书设计”里,斯密明确指出,所谓国民财富,就是指供给国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第一篇为“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斯密认为增加财富的具体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加强劳动分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增加资本积累,从而增加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人数。

从这些观点出发,该书首先说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国民财富,进而论述分工的原因。

斯密认为交换是分工的起因,于是就接着分析了交换,认为人类天生就有互通有无的倾向;同时斯密还考察了交换和分工的相互关系。

因为要实现交换,必须得借助货币这个媒介才能顺利实现,所以接着便论述了货币的起源和功能,由于商品和货币之间的交换又引起了价格和价值的问题,于是接下来就阐述了衡量价值的尺度和价格的构成及变动。

国富论第一章精读

国富论第一章精读

国富论第一章精读
《国富论》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一部经典之作,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劳动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是提高生产力和创造财富的关键。

通过分工,人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某一领域,从而提高技能和效率。

同时,分工也促进了不同行业之间的协作,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在精读这一章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 分工的重要性:了解斯密关于分工的理论,如何通过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国民财富。

2. 分工的起源:探讨分工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哪些因素促进了分工的发展。

3. 分工的局限性:思考分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是否存在一些局限性或潜在的问题。

4. 分工与市场的关系:了解分工如何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在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协作中的作用。

5. 分工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思考分工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以及分工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精读《国富论》第一章,可以深入了解劳动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分工与市场、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理解现代经济体系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非常有帮助。

国富论第一篇

国富论第一篇

论分工的起因
分工起源于人类的交换倾向; 只有人类才倾向于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相互贸易。 交换倾向出于自利动机:给我我想要的,你就能得到 你想要的。 交换倾向和自利动机引发了分工,使得个人才能物尽 其用。人的才能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 结果。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市场(交换)范围限制分工的程度;大量商业只 能在大城市开展。
为什么东南沿海比西北内陆更发达? 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论货币的起源和使用
物物交换的困难引发某种商品被选作货币。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
劳动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一个人或贫或富的标准, 是他所能支配的劳动数量。 商品的真实价格,是为获得它付出的辛苦劳动和忍受的麻烦; 商品的名义价格即货币;货币(金银)的价值也是多变的。
劳动也有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之分。 劳动的真实价格是由交换劳动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数量 构成; 劳动的名义价格由交换劳动的货币数量表示。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三种收入价值论 劳动 资本 土地 工资:差别工资 利润:资本所有者投资所承担的风险 地租:土地成为私有财产
论劳动工资
第一阶段:所有产品属于劳动者。分工引发的效率改进 将使商品更加便宜; 第二阶段: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的出现。 劳动工资取决于工人和雇主的谈判:劳动供求力量的对 比。 劳动工资的底线:能维持生存。 在富裕但经济停滞的国家,工资不高。 高工资往往发生在国民财富增长快的国家;劳动报酬优 厚既是国民财富增长的结果,也是人口增长的原因。
国 富 论
The Wealth of Nations
亚当· 斯密 主要理论:
一、分工理论 二、货币理论 三、价值论 四、分配理论 五、资本积累理论 六、赋税理论
论劳动分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17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二、《国富论》的篇章结构 全书共分五篇,32章,每一篇都有确定的主题,每一主 题都与市场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第一篇和第二篇是理论分析,在这里奠定了基本理论和原 理的基础,是全书的重心。 第一篇分为11章,题目是“论劳动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 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的顺序”。主要论述了三 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分工的利益、原因及其限制;其次是 具有二元性的价值理论,即除了劳动创造价值外,工资利 润与地租也决定价值(被称为收入价值论);最后是斯密 的分配论——工资、利润、地租。
60-31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3、“斯密定理” (1)内容

斯密定理: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 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 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32
后人评价

“我认为,在全部经济学文献中,最富有启 发、富有成果的一般法则是斯密定理” (阿林· 杨格,1928 ) “令人不解的是在杨精辟的文章之后,经 济学界竟对这个问题长期保持沉默。” (西奥多· 舒尔茨,1987 ) W·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26

他认为劳动一般(即创造财富活动的抽象 一般性)和作为社会总体分工的劳动是财 富的唯一源泉,资本和土地的作用被包括 在这一般劳动过程中。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27

他抓住了“杂乱无章”的经济过程的关键 性“链条”,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体系 建立在分析劳动的基础上,服从一个总体 的设计,由于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那 么增加财富总量只有两种方法:第一是提 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是增加有用劳动的人 数。
60-34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19


第四篇分9章,论述了政治经济学体系。 通过评述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学体 系,对重商主义把货币和财富等同起来的观点、 贸易差额论和国家统治对外贸易的政策进行了全 面的批判。对重农主义,斯密肯定了其认为在完 全自由、完全公平的制度下国家才能繁荣的观点 “最接近于真理”,批评其片面地认为只有农业 是生产的、工商业是不生产的观点。 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树立了 自由贸易的理论旗帜。 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国民收入如何构成以及各 时代各国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有什么性质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16
第二节《国富论》简介


一、简介 19世纪末中国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该书第一次译 为中文,1902年出版了《原富》。1972年和1974年商务 印书馆出版了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国富论》中译本 (上、下)。 斯密写作《国富论》花费了近10年,如果从构思开始算 起,几乎花了近30年。 从内容上看,它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 斯密用一个 思想去贯通各种思想,对经济科学的对象和方法作了系统 和有利的探索和发挥,使经济学第一次成为一门独立的科 学。
60-28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第四节 分工及货币理论



一、关于分工的思想 1、分工 对分工的论述成为《国富论》的发端。因为增加财富的源 泉有两个,通过劳动生产率要比增加劳动数量更为有效, 而前者“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P5)。 斯密的分工理论设计广泛,不仅局限于个别分工,而且包 括社会内部的分工,几乎全部有益的分工都被囊括其中。

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1752年改 任道德哲学教授。他讲授的道德哲学的内容包括 自然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
60-10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英 国 略 图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11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亚当· 斯密(ADAM SMITH)
60-12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20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第五篇分为3章,论述了君主或者国家的收入。 通过论述国家的费用、公共收入的来源,以及国 家财政税收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主张限 制君主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 主义。

他提出的税赋四原则和国家的作用,至今还有重 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21
三、《国富论》的中心思想 《国富论》的中心任务是回答什么是国民 财富及其源泉以及怎样最适当地、最迅速 地增加国民财富。 斯密明确地提出富国裕民是政治经济学研 究的主题,劳动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原因。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22
第三节 国民财富及其源泉

一、国民财富 1、概念 斯密所谓的国民财富是指“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 即一国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从实物形态看——最终 产品(C+I+G+X=GDP);从价值形态看——各个阶级的 收入以及国家的收入构成。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25
二、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国富论》第一句话是:“一国国民每年 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 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 他对财富及其源泉比其前辈要深刻,第一, 抛开了财富的具体形式——金、银、工资、 地租、利润等;第二,抛开了生产财富的 具体的活动形式——农业、工商业等。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9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亚当· 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出生于 苏格兰,父亲是律师兼海关官员。14岁入格拉斯 哥大学,后被推荐去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毕业。 1748~1750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先后讲授修 辞学、英国文学、法学和经济学。


分工是人类交换的产物。斯密把交换解释 为人类固有的本能(p13-14),是人的社会依 赖性的必然结果。
60-30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分工的深度和广度要受交换能力即市场范 围的限制。如果市场规模太小,就无法鼓 励人们专务一业。除市场所在地的人口基 数外,交通状况也至关重要。他提倡“交 通改良”,认为它的实效最大,能促进广 大后进地区的发展,使市场规模扩大。他 特别长期从事一项单纯的操作, 会使其精神愚钝,不利于身心健康和才智发挥。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29
2、改良

改良在《国富论》中扮演着比“分工”更 重要和基本的角色。他特别重视科技发明 和工艺改进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多 次提到改良,认为分工是改良的结果。这 种改良是指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 不断变革,熊彼特用“创新”代替。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18



这一篇他从分工开始进而论及与之有关的交换(货币、价 值)、分配等问题,实际上围绕着提高劳动生产力阐述了 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规律,建立了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的理论基础,为现在的微观经济学构筑了理论框架。 第二篇分5章,论述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他着重 分析了资本的性质、资本积累和资本的用途,提出了他的 资本学说与社会再生产理论。 前两篇实际上已经包括了他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篇分4章,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 增长的因素,主要论述了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农业 受阻抑的情况,和都市勃兴商业发展的作用以及不同国家 财富的不同发展。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2

《国富论》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如何增加国 民生产总值的手册(萨缪尔森)。

正像他的名字“亚当”是圣经第一个人的 名字一样,亚当· 斯密是经济学上的第一人; 正像他的姓“斯密”意为“劳动者”一样, 斯密把政治经济学作为大众谋福利的学问;
亚当· 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33
(2)斯密定理的价值

——概括了分工的所有演进规律,对后世分工理 论的影响 ——对发展经济学的影响 ——对区域(空间)经济学的影响 ——对产业经济学的影响 ——斯密—杨格定理 “如果的确是市场范围限制了劳动分工,那么典 型的产业结构必定是垄断;如果定型的产业结构 是竞争性的,那么这一定理就是错误的,或者没 有意义。”(斯蒂格勒,1965)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15

1751年~1763年斯密回到母校 担任教授,在此从事了12年的 教学活动,(28~40岁)这个 时期斯密的学识和思维是最为 丰富的,其思想也是最为活跃 的,他的很多观念和认识都产 生在此阶段,也是他的世界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成熟的关键时 期,就在他在格拉斯哥大学任 教时间里,他完成了对人类伦 理最伟大贡献的巨著——1759 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这 正是斯密对自己思想、教学实 践和道德哲学最终的总结,也 是献给自己母校最宏伟的遗产。

斯密还提出了人均GDP的概念,他说一国富裕程度的关系, 要看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数量和该国国民人数的比例。
2013年8月1日9时50分
60-23

2、“斯密教条” “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 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斯密教条 斯密揭示的是富国裕民问题,一国的国民收入水 平是个关键问题,使用的是现代国民收入核算体 系的“价值加成法”。他指出了一国当年生产的 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用来补偿消耗掉的资本,另一部分构成个阶级的 收入,即GNP=折旧+国民收入
60-13



1758~1763年斯密曾兼任格拉斯哥大学财务主管、 教务长、副校长等职务。 1764年初斯密辞去教职,改任布克莱希公爵的私 人教师。同年2月前往法国,先后去过图卢兹、巴 黎、日内瓦等地。在巴黎经休谟介绍结识了狄德 罗、魁奈、杜尔哥等众多学者。 1790年7月17日,逝世后葬在卡农加蒂教堂的墓 地,墓碑上写着:“亚当· 斯密,《国富论》的作 者,长眠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