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 ppt课件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 作的创作阶段
•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也是全部马克思 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长期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 实践和艰苦的科学研究的结晶。马克思政 治经济学和《资本论》的创作史,大体经 历了几个主要阶段:
《巴师夏和凯里》写于1857年7月。这一未完成 的手稿是马克思针对巴师夏1851年出版的《经济 的和谐》一书而写的。在这本书中,马克思用巴 师夏和凯里的观点作为实例,说明庸俗经济学家 “在古典经济学家朴素地描绘生产关系的对抗的 地方,证明生产关系是和谐的” 。
巴师夏和凯里的共同特点:
否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宣扬阶 级利益一致的调和论,其理论特点是以对 交换领域现象的描述代替古典经济学对生 产关系的研究。
1、人对生产要素的关系(生产关系的基础); 2、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直接意义上的生
产关系); 3、人对产品的关系,即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表现)。
广义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 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 3.19世纪50年代,1850— 1859年。这是马克思对政治经 济学进行第二次系统研究和写 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时期。
•
• 4.19世纪60年代及其以后,创 作《资本论》的时期。
•
• 1905—1910年,由考茨基编辑 的《剩余价值理论》分三册陆 续出版。
(四)学习方法
掌握精髓思想,即 不僵化教条也不全 盘否定。
完整准确地把握基 本理论。不强加、 不曲解、不死报、 不误传。
刍议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现实意义论文
刍议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现实意义论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也称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学好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艺术,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刍议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现实意义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刍议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现实意义全文如下:【摘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之上的。
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利于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只有真正走进马克思、列宁的内心世界,才能把他们的科学理论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使理论在社会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是一本思想理论性很强的著作,其中的哲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升华。
看似朴实无华的语言,却蕴藏了丰富的内涵,对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较强的指向性。
如果只是一目十行不假思索地阅读,是劳而无功的。
学习原著需要专心致志,反复诵读才能领悟其中的真理,这也是哲学家们把哲学与其他学科加以区分,让更多学者能够有意识地全面了解和认识哲学的真谛。
真理的取得不是轻而易举的,无数哲学家所取得的成就曾被认为是无稽之谈,遭到批判和质疑,甚至是嘲讽。
但正是这些不成熟思想观念的萌芽才滋生了脱颖而出的真理,以至于能够达到向真理的无限接近。
一、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必要性在本科阶段,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只知道原理及其方法论,却不知道这些原理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社会背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由谁提出,也不知道它存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什么?等等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学习原著后,这些疑虑都迎刃而解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一讲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它产生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
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即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唯物史观;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论。
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以后他们的毕生活动中,继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一词,是在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才被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代表而逐步流行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
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组成部分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任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本身的性质。
它是最直接又全面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斗争的行动科学。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与欧洲各国共产党内,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内,有两种不同的趋向:①按照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重点(手工word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重点(手工word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重点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和唯心主义的错误、科学的实践观、“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2.《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前提和方面、新世界观的概括、共产主义的论证
3.《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两个决不会”
4.《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哲学基本问题及意义、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的异同、费尔巴哈是个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5.《自然辩证法》:“劳动创造人本身”的思想、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
6.《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关系的理论
7.《资本论》:资本的原始积累、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8.《论粮食税》:俄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9.《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思想、资产阶级的革命作用和历史局限、如何看待“两个必然”的思想
10.《反杜林论》:论证哪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关系
11.《怎么办》:革命的理论的重要性、自发性和自觉性的辩证关系,新型政党的性质、党员条件和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1 2016
8.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检验唯物史 观(《资本论》及其手稿)
从1843年起,马克思就开始研究经济学。 1857年到1858 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 经济学批判大纲》。经过二十五年的辛勤劳动,读了一千 五百多本书,做了难以数计的摘录笔记,马克思终于在 1867年3月底写成了《资本论》第一卷并于同年9月14日发 表。第二、第三卷是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 1885年和1894年出版。 《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 学中的一次革命。
综观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可 以看出,马克思始终从实践出发,从经 济关系入手,阐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 的发展,其宗旨就在于实现人类解放。 因而,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全过 程的一条红线就是追求人类解放,实现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毕 生的追求。 唯物史观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 志。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整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过程中都具有决 定意义。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唯物史观 创立过程中的作用——新世界观的开始。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 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 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 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 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它是历史之谜 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22的的黑栺尔法哲学批判黑栺尔法哲学批判和和德法年鉴德法年鉴只只出了一出了一事期合刊事期合刊旪期在德法年鉴德法年鉴上収表的上収表的论犹太人论犹太人问题问题和和黑栺尔法哲学批判黑栺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导言在此马克思阐述了市民在此马克思阐述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兰系社会和国家的兰系这两篇文章迚一步収展了这两篇文章迚一步収展了黑栺尔法哲学黑栺尔法哲学批判批判中的思想中的思想特别地提出了特别地提出了人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 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 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
(1 分)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 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 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 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 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 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 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
(1 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1 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 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 分)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 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 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 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举例说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答、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5]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其所创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表述。
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得出的唯一的科学结论,是解决法的具体问题的立足点和归宿,是不可动摇的.非常明显,社会必须首先解决人们的吃、穿、住等生产和生活的经济问题,然后才能进行政治、法律等活动,这个道理极为朴素和科学。
2、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是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发生矛盾,就会发生社会革命?答: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经济社会形态的产生和灭亡,都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命题.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其要点是:⑴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一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现实基础。
⑵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⑶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的生产关系相矛盾。
而一旦这些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将发生社会革命;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将相应地发生变革.简而言之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特别强调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这就是所谓“两个决不会",是相对于“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来说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一.所有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恩格斯写作时间:1883.3.17(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作者:列宁写作时间:1913年(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者:马克思写作时间:1845年春天(4)《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作者:马克思写作时间:1859.1(5)《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作者:马克思写作时间:1857.8(6)《论粮食税》作者:列宁写作时间:1921年(7)《论合作社》作者:列宁写作时间:1923.1.4日和6日(8)《共产党宣言》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时间:1847.12 -1848.1 (9)《改造我们的学习》作者:毛泽东写作时间:1941.5.19(10)《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作者:恩格斯写作时间:1880年1月到3月(1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作者:邓小平写作时间:1984.6.22、23日(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者:邓小平写作时间:1978.12.13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原著理解、若干填空)(1).马克思在理论方面的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及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实践方面的贡献:编报、著书、创办工人协会、参加工人运动等(2)其他人对马克思的态度(敌人:驱逐、诽谤、诅咒工人:尊敬、爱戴、悼念)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判断、填空)(1).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和继承的理论(批判和革命的对象:雇佣奴隶制或者资本主义制度);是发展的理论;是系统全面的科学的理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一是唯物主义哲学;二是辩证法的哲学;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精神是继承了资产阶级唯物主义者);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法哲学”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法哲学”是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的形成过程(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制度;核心理论:剩余价值论(定义:是由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本质: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意义: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考试题
论述题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如何论述异化劳动的,如何正确的评价马克思这一思想?论述: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对自己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成就的哲学概括,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三种主要的分配形式——工资、利润和地租,归结为异化劳动以及由异化劳动所决定的私有制。
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
马克思首先揭示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局限性,提出经济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接下来,马克思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具体表现:①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②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③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
④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进一步考察了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关系,认为私有财产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由于劳动与资本的分离,才使劳动成为异化劳动,才使劳动的外化得以实现。
马克思在研究异化劳动理论的过程中证明,人类全部奴役制的根源就是这种客观的、物质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
在此,马克思以消灭异化劳动和私有制为基础,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
正确评价:1。
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无疑是马克思世界观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开了马克思的理论视角向现实的经济生活领域深入的先河,为其以后的思想向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异化劳动理论又标志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观的一定程度的客服和超越。
2.从当时理论界在异化问题上的思想水平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深度也是很突出的。
3.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参照物,我们也应该看到,马克思《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陷:第一,尽管赋予了人的类本质以劳动的内涵,但异化劳动理论本身还是以人的一种理想状态作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的,本质上仍未脱离伦理人本主义的范围,抽象的东西依然是其理论的主题。
第二,异化劳动理论把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为理想劳动和异化劳动的矛盾,还没有深入到私有制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的层次,这说明它对社会结构的解析依然是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对国民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的唯 物主义批判
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将私有财产(资本 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当作一个不容争辩的客现 事实,从而没有说明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的真 正根源,也就是劳动和资本、土地相分离的根 源和历史过程,把一种应当加以论证的东西 (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了论证的前提。 他们用原始社会中人们之间的贪欲以及贪 欲者之间的竞争来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的 真实根源,犯了唯心主义的经验论错误。
人类生产与动物生产的区别
人类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的生产活动是有目 的、全面的。动物生产是无目的的、片面的。 动物的生产无预先确立的目的,仅仅是出 于一种生理本能并且不会超出生理本能的活动, 并仅仅按照客体的尺度进行。 人的生产目的不仅受其本能需要所制约而 且以超出其本能需要为前提,人的生产目的在 生产活动实施前已经存在,因而是自我选择, 自我确立的。这表现出自由。
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同异化劳动的 关系
马克思指出工人的异化劳动还生产出资本 家、生产出资本家同工人劳动之间的关系,即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同异化劳动的关系是: 它既是异化劳动出现的前提,又是异化劳动的 产物和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之后, 它和工人的异化劳动就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相互关联
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是相互关联的, 其中以工人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的异 化为核心。异化劳动的第三、四种表现 则是第一、二种表现的必然结果。 衡量工人劳动是异化劳动的标准是马 克思所设定的“人类劳动的类本质”概 念。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异化劳动?为什么说资本主义 雇佣劳动制度下工人的劳动已成为一种异化劳 动? 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私有制同工人的异化 劳动的关系? 3、如何理解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自觉的活 动?以此说明人的生产活动同动物的生产活动 的本质区别。 4、说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批判同人的解放 思想的联系以及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复习资料1.1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如何概括“共产党人”的特点的?○1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无产阶级不应该划分民族、地区和国家的差别而是联合起来一块斗争。
○2坚持无产阶级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认为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在与资产阶级斗争过程中,始终站在工人阶级的身边。
○3在实践中,共产党人的坚决性。
认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阶级当中最起码推动作用的一部分,能引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4在理论上,强调共产党熟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进程,结果,也就是帮助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1.2如何理解资本不是一种个人的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①本句话是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与共产党人的论述,在宣言中,马恩对资产阶级认为共产党讲消灭财产的谬论进行驳斥。
②这里面的资本指的是现代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它是通过剥削雇佣劳动而产生的财产,也就是说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归根到底是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劳动运动的,生产是社会化的,因此,资本是一种社会力量。
③资本家占有雇佣劳动产生的财产,他不仅占有一种纯粹个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种社会的地位,将社会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共产党人将改变财产的社会性质,将原本归社会的财产还给社会,而不是消灭财产,消灭的是一种剥削奴役关系。
1.3马克思在《宣言》中对共产主义社会做了怎样的设想?①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社会应该是物质财富极其丰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②人不再是“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③马恩立足于社会客观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路径。
经济上,消灭私有制,要与传统的所有制进行彻底的决裂,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三讲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其次,唯物史观创立的理论前提
(1)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狄德罗
爱尔维修 霍尔巴赫
拉美特里
14
•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机械的、形而上学 的唯物主义形态。
• 自然观和认识论 从笛卡尔物理学出发,认为宇宙是一 个大机械系统,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种种 结合产生出万事万物。 • 无神论思想 把唯物主义思想与公开的、战斗的无神论 思想结合在一起,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鲜明特征和 最高成就。
狄德罗的哲学思想(1713—1784)
◆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主张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运动形式是多样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具有规律性。批判宗教,坚持无神论,认为宗 教产生的根源是无知、恐惧和欺骗。 ◆认为意识起源于物质,思维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 的产物。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为科学唯 物论的产生提供思想条件。但不懂得意识是社会实 践的产物。 ◆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 认识过程就是观察到思考再到实验的循环往复过程。 看到感性认识的局限性,认为理性高于感性,但不 懂得两者的本质区别。提出实验是真理的标准,但 没有提到社会实践的高度。
爱尔维修的哲学思想(1715—1771)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感 觉是认识的来源,全部认识活动都归结到感觉 的活动,但把认识仅仅归为感觉具有很大的片 面性。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主要是指教育和法 律政治制度,就是说,教育和社会制度对人具 有决定意义,这与人是意识的产物观点相比, 有变革意义。
(2)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产业革命时期。资本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日益明显。
圣西门
傅利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提纲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怎样批判旧唯物主义答案在第一页,大家可以总结一下。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请论述这个前提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在第五页。
实现的条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要在社会物质基础发展成熟后才能实现。
过程: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实现共产主义是会经过数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作用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并阻止资本主义的复辟。
在这段时期,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仍然存在。
当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后,政府、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会完全消失。
最后,人类的社会就进入共产主义的阶段。
这个时候,城乡差异和社会分工会完全消失。
人类就能够以低工作量去满足生存所需,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人不会被分工所局限著。
达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阶段。
现实意义:第一,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未来的社会形态,其重大意义就是从理论上明确我们的前进方向。
如果我们现在不把握住人类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就不可能正确选择今天的发展道路。
我们不能只会盲目地摸索前进,被动地走一步看一步。
那样必然会吃很多苦头,走很多弯路。
如果我们现在仍然相信剩余价值理论,仍然纠缠于我们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否保持公有制,我们就不可能认识到良性私有制对于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就不可能认识到用社会主义原则改造当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巨大意义。
所以,我们所面临的历史性使命依然是解放我们的思想,把我们的思维既从传统马克思理论束缚中解放出来,也从对西方经济制度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依靠十几亿中国人民的智慧,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中国才会真正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二,要想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建设好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大纲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大纲SELECTED READING OF THE WORKSBY MARX AND LENIN学时数:54学分数: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马列原著选读是为了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以及深入领会导师们的科学思想而设置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和思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列原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教学工作和社会工作的需要。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篇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7学时)一、对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批判(一)旧唯物主义在认识方面的根本缺陷(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三)环境、教育与人的辩证关系(四)宗教产生的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五)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使他陷入唯心史观的根源二、对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的批判(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二)宗教感情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三)实践是社会生活和人类认识的基础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区别(一)考察的对象不同(二)立足点不同第二篇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2学时)一、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黑格尔哲学破产的内在必然性(一)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及其阶级实质(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三)黑格尔哲学的根本缺陷(四)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哲学的产生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基本问题(二)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三、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一)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二)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四、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一)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二)费尔巴哈的伦理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第三篇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8学时)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二)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三)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一)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二)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三)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四)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第四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4学时)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二)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五篇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3学时)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及其历史局限性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道路(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和发展(二)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的道路四、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设想(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二)社会主义政治的特征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一)教学方式:1、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要著作的内容、观点和原理,培养应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主观问答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一、填空题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
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3、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资本论》本身是一部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著作, “政治 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批判”是其副标题 另一篇未完成的手稿《导言》产生于1857年8月底。 这一手稿是马克思为自己计划中的政治经济学巨 著而写的,但后来没有发表。马克思在《政治经 济学批判》第1分册的《序言》中说明了这个手稿 没有写完和没有发表的原因:“我把已经起草好 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 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
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
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 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 年英国BBC 司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 投票, 千年伟人” 投票,评选 “千年伟人” 前四名分别是 1、马克思 2、爱因斯坦 3、牛顿 4、达尔文
1999年 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评选“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评选“千年 第一思想家” 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 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 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为第一的大科学家 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这是为什么
这些评选结果, 这些评选结果,出现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 十年后, 十年后,一种预言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的学 却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公众的广泛认可, 说,却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公众的广泛认可, 一种被他的敌人攻击、 一种被他的敌人攻击、挖苦甚至宣传灭亡 的学说,却能如此深刻、长久、 的学说,却能如此深刻、长久、生动地影 响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响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思路:
其一,把政治经济学的范畴置入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中加以考察,以此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 揭示资本主义产生、 揭示资本主义产生 展和灭亡的规律; 展和灭亡的规律 其二,以劳动范畴 劳动范畴为核心,考察人的自由本性 劳动范畴 及其自我实现的运动; 其三,考察资本主义对于人的生命价值创造的 积极的和消极的意义,从而把历史看作人的生 命价值的实现过程,资本主义只是人的生命价 值的一种否定性存在形式。
德国的哲学家哈贝马斯(1929德国的哲学家哈贝马斯(1929-)评价 他在《追补的革命》中申明: 他在《追补的革命》中申明:“东 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 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 会主义的失败。 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 世纪, 式……在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 在21世纪 广阔的前景。 广阔的前景。”
当代法国哲学大师德里达评价
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或早已 苏东剧变后, 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 过时) 等话语甚嚣尘上,几乎成为“流行病” 过时)”等话语甚嚣尘上,几乎成为“流行病”。 而恰在此时,德里达郑重推出 马克思的幽灵》 郑重推出《 而恰在此时,德里达郑重推出《马克思的幽灵》。 他在书中指出: 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 他在书中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 没有对马克思的回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 没有对马克思的回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 没有将来……” 没有将来……”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典著作选读选读 经典著作选读选读
• 1、原著:Text(文本),由正式出版的著 原著 作、论文和书信、手稿构成,是作者思想、 理论的载体。 • 2、原理:对原著的思想、理论的逻辑表述 原理: (横向、静态的)。 • 3、史:依原著对思想演变发展过程及其规 律的考察(纵向的、动态的)。
课程总体设计
• 介绍马克思生平、评价、主要 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学习方 法 •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 思想和基本思路 • 《资本论》三卷内容的学习
(一)马克思生平
卡尔·马克思(1818.5.51818年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 1818年 (1818.5.5 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 个犹太族律师家庭。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 个犹太族律师家庭。 学法律系学习,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 学法律系学习,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 接受了黑格尔哲学。 接受了黑格尔哲学。
上述现象引起的思考? 上述现象引起的思考?
说明西方人对马克思有了进一步认识; 说明西方人对马克思有了进一步认识; 说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和批判 是正确的; 是正确的; 说明科学的理论能征服人心; 说明科学的理论能征服人心;马克思主义 理论并没有过时, 理论并没有过时,她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
大学毕业时写作哲学博士论文《 大学毕业时写作哲学博士论文《德漠克利特的自 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显露了 初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无神论思想, 初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无神论思想,含有唯 物主义思想的萌芽。1841年夏 年夏, 物主义思想的萌芽。1841年夏,接受费尔巴哈唯 物主义哲学。 物主义哲学。 1842年10月 马克思为《莱茵报》主编, 1842年10月,马克思为《莱茵报》主编,著文抨 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 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 作的创作阶段
•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也是全部马克思 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长期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 实践和艰苦的科学研究的结晶。马克思政 治经济学和《资本论》的创作史,大体经 历了几个主要阶段: •
一、生产
问题:马克思眼中的生产和古 典经济学家的生产有何不同?
从物质生产入手分析: 从物质生产入手分析:
第一、二段 第一、二段: 分析生产的主体:人 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不是 单个的、孤立的人; 人作为社会的存在,不能以孤立的个体形 式存在,只能一群体形式存在。
市民社会:(最早的含义是相对于野蛮社会 市民社会 而言的,黑格尔是从相对于家庭和国家角度 定义的,现代政治学理论则是相对于政治国 家来适用的)。市民社会是“表示国家控制 市民社会是“ 市民社会是 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规则、制度” 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规则、制度”,是 当代社会秩序中的非政治领域” 指“当代社会秩序中的非政治领域”。马克 思在广义指社会历史各时期的经济制度, 思在广义指社会历史各时期的经济制度,即 决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物质关系的总和; 决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物质关系的总和; 狭义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 狭义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
反思的结论
这充分表明,在当今世界上有许多人坚持 这充分表明, 认为, 认为,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的理 论,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 样。 只要不带任何偏见, 只要不带任何偏见,人们都会作出这样的 结论: 结论:马克思是一位为人类社会和精神的 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的历史伟人! 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的历史伟人!
文章结构与关注要点:
全文分四部分 一、生产 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重点) 生产与分配、 生产与分配 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重点) 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重点)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重点) 四、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交往关系、社会的物 社会的物 质基础和意识形态这一上层建筑的关系。 质基础和意识形态这一上层建筑的关系。
• 1.19世纪40年代初至1844年。这一时期可 以称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创 作的前史。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从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世界观、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 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时期。
• 2.19世纪中、后期,1843年 底—1849年。这是马克思转向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并且与恩 格斯一起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 的时期。
•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积劳成疾,躺在安 1883年 14日 马克思积劳成疾, 乐椅上溘然长逝。 17日 乐椅上溘然长逝。3月17日,在海格特公墓 举行的葬仪上,思格斯发表讲话中指出, 举行的葬仪上,思格斯发表讲话中指出, 这位科学巨匠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 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他首 先是一个革命家, 先是一个革命家,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的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的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他毕生的使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命。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848年 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击革命爆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 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由 于革命的失败,马克思及其一家流亡到巴黎, 于革命的失败,马克思及其一家流亡到巴黎,后 迁居伦敦。仍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作《 迁居伦敦。仍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作《资本 1867年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论》,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马克思晚年一直致力于《资本论》 马克思晚年一直致力于《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 卷的写作工作。 卷的写作工作。
• 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 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 马克思以27.93 的得票率荣登榜首, 27.93% 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名列 第二的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远远落 12%, 第二的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远远落 在其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在其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都望尘莫及。 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都望尘莫及。
概念: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并取 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 得“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是随着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形成的。意思是整 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形成的。意思是整 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 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是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创造的,一开始就与资本主义 社会形态相联系,本质上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 本质上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 本质上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 律的科学。 律的科学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就是商品生产,商品生产本 质上是价值的生产。在这里,不仅商品是价值物, 就是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人也成为价值物。因此, 研究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 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就构成了政治经济 学 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 的特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