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笔记

合集下载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导论: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政治思想的主要和基本内容集中反应人们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政治实践,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如何管理国家的主张、观点、理论和学说。

(2)、正式思想是由政治实践规定的,是其直接反应,并为其服务。

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

(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4)、坚持寓评于介的方法。

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1)、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时期的基本政治观;(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3)、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1)、首先,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

而政治素质是民族素质的核心。

(2)、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

(3)、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我们的思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1、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公元前8世纪,氏族制度开始解体,阶级关系开始出现,进入城邦时期。

因为是海洋文明,所以具有开放、活跃和多样性的特征。

之后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及立法家开始对城邦进行管理和改革,并提出了优秀的理论和主张。

其中梭伦改革坚持中庸的原则,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中叶,人们开始研究自然及与自然有关的政治观念。

2、城邦制度的政治思想的特点:从外部特征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从本质上来说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每个人可能都听过亚里士多德这个名字,对他都不陌生,但是在读书之前,我还是先搜了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简介,毕竟对他只是一知半解。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政治学》一书作为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政治论述著作,集中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读书感想。

主要内容全书共分8卷,我整本书通读下来,并没有把握住一个清晰的脉络,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每一卷都有其论述重点,下面我就一卷一卷分开来谈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第一卷可以说是该书的序言,以论述“共同体”和“城邦”的含义,开始了本书的写作,而“城邦”也是该书进行论述的基本载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为了追求他们所认为的至善而组成的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就是所谓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

他随后紧接着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将政治家、君王、家长以及主人同一化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些人只是在数量上有所不同,而在形式上是不无差别的。

为了对该观点进行反驳,亚里士多德将城邦解构成最简单的基本单位,即个人和家庭,在对家庭管理以及国家统治进行比较后,得出两者的不同,从而得出前面的问题的答案。

第二卷开卷的第一句话,即“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什么”,就已经向我们传达了作者区别于其老师的最大特点与不同。

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我们都知道,是柏拉图,而他的一本经典政治著作《理想国》也是影响深远,《理想国》一书的书名便表露出柏拉图政治思想的特点:主观臆造性较强,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性。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9篇)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9篇)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9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篇1刚刚读这本书得时候,感觉什么都没读懂!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还是能看懂一点点的,在迷茫之中发现一丝光明。

同时还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政治学》这本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经济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所以,似乎如果要更好的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以从西方的政治研究入手。

当然没那么多时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下面就想说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于公民的定义,从词源学上看,“公民”一词源于希腊文“波里德”(civis),原指属于城邦的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

他对公民的定义是:“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

这样看来,在一个亚里士多德理想城邦中,要成为公民须要具备有权参加城邦职司、既能被统治也能统治的善德、有闲暇以培育此善德等条件。

总的说来,从事政治活动、享有政治权利无疑在亚里士多德的公民定义中占有较大的意义份额。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即使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也并不必然会同时丧失公民身份。

但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可能连职业的优劣差异也可以使得一个人不能成为公民。

记得看过欧美一部叫《星河战队》的电影,在那里面就有公民和平民之分,参军以后就可以成为公民!否则,都只是平民而已。

在亚氏眼里公民资格是很难得的!还有一些是关于政体的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政权的载体,城邦的建立有其特定的终极目的,即追求公利,充分发扬人的天性,促进善德,满足人们过优良生活愿望。

政治学说史 萨拜因读书笔记2000字

政治学说史 萨拜因读书笔记2000字

萨拜因读书笔记一、概述萨拜因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学家之一,他的作品《政治学说史》是政治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萨拜因的这部著作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试图深入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政治学思想。

二、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1. 政治学的起源和发展在《政治学说史》一书中,萨拜因对政治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他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的政治学理论发展历程,系统地阐述了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和重要里程碑,使读者对政治学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2. 政治学的主要学派和思想家萨拜因在书中介绍了政治学的主要学派和思想家,包括现实主义、自然法学派、利己主义、马基雅维利主义、理想主义等。

他对每个学派和思想家的政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评价,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3. 政治学的核心概念萨拜因在《政治学说史》中对政治学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系统的剖析。

他从权力、国家、社会契约、公民权利等方面阐述了这些概念的内涵和演变,为读者深入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 政治学的现实意义萨拜因不仅关注政治学理论的发展,也关注政治学的现实意义。

他在书中深入探讨了政治学在解释现实政治现象、指导政治实践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读者展现了政治学对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现实意义。

三、萨拜因政治学思想的影响1. 对当代政治学的启示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为当代政治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对不同学派和思想家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为当代政治学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借鉴。

2. 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影响萨拜因在书中对政治学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重视,为当代政治学研究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 对政治实践的指导作用萨拜因的政治学思想也对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在书中强调了政治学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指导作用,为政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四、结语通过对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我们不仅对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对其对当代政治学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5篇范例)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5篇范例)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5篇范例)第一篇: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西方政治思想史》作者:约翰·麦克里兰译:彭淮栋阅读时间:2015年10月在西方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政治思想观念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才会成为历史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支。

而全书始自希腊的古典时代,以追寻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主脉络展开叙述,最后归结到现代政治思想。

政治是众人之事,是演化中的文明,是人类永不止息的努力。

自由、民主、平等、权利、宪制、宽容……并非抽象、空洞、表面化的概念,它们不但是思想,而且是人类历经数千年运用才智与勇气创造的伟大成果。

上起古希腊罗马时代,中经近代国家的演变、美国的启蒙运动,再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自由主义的各种反动,终于共产主义在全球的式微……麦克里兰观阔溯源,追寻西方政治思想和实践的一脉传统,精呈其发展与成形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方政治思想变迁演化的壮阔画卷。

从苏格拉底到马基雅维利,从霍布斯到马克思,麦克里兰将42位人类历史上“最睿智的心灵”置于故事的中心;他带领我们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每位政治思想家的观念创造背后,那暖暖含光的灵魂血肉,以及智慧热情;更重要的是,他将这一切“深埋于过去的心灵力量”与现代世界联系了起来,着重探寻这些思想先驱,如何为现代政治思想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丰沛的学识和优雅的文笔,造就了这样一部精巧杰作。

阅读这本书,一定会让我们获得政治和道德上的洞察力,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今天这个不平静的时代。

无论你想思考政治还是参与政治,无论你想亲近政治还是远离政治,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都能带给你启发.正如朱坚章所说:研究政治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概念,深入了解政治现象,并培养客观容忍的态度。

《西方政治思想史》有两个最基本的观念贯穿全书,其中之一就是近现代国家的定义。

按照作者的说法:近代国家的历史,也是国家完成其“中立”地位的历史。

国家之中意味着与社会分开。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篇一】《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政治学之父,而他的经典著作《政治学》是剥削阶级的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是首先把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分开讨论的著作。

全书的结构明朗,逻辑清晰,以及作者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正义观念也同样使人震撼,但对于已经深受当前快餐文化的我们这一代人,《政治学》无疑还是比较艰深的。

笔者花了数周才真正看完,但要说读的通透尚未达到。

只能就通读一遍的观感,写一些个人理解。

《政治学》一书主要讨论了如何治理城邦的问题,即“城邦政治学”。

首先运用溯源方法,从城邦的单个分子家庭开始论述分析,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深受生物学的影响。

他认为我们城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达成至善,即通过合理的运作方法来使一个城邦的人民获得“优良”的生活,不仅是物质上的,同样要显现在精神道德层面上来,这样就把城邦统治者与家长、奴隶主之间的工作区别开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人数的多寡。

亚氏认为不同的单个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村坊,村坊组成城市,而城市以亚氏的观点来说就是“社会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

他将此比作动植物必须经过完全的自然生长才能最终完美地体现其“本性”,人类社会由家庭的小范围逐步演化为城邦的过程也是完全这个生长自然规律的。

而符合自然是亚氏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个下文还会提到。

由此他得出了著名观点“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也即人趋于城邦生活是符合自然的。

在此前提下,继而论述家务管理的目的,分析各种致富技术,也辩证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何为自然奴隶等问题。

当然论述这些问题我们能够感受到亚氏是想将其上升到城邦阶层。

他认为家务管理重在培养善德。

而美德也是亚氏的另一重要观点,城邦政治学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美德政治学,因为政治的追求即是至善。

将家庭和家务管理等问题透彻详解后,亚氏终于开始论述理想城邦和现实城邦。

他批判了苏格拉底提倡的“共和国”思想、柏拉图理想城邦理论,分析了法勒亚的法制和希朴达摩的法制。

我们可以看出亚氏认为一个城邦应当是财产私有,高度自给,实行法制,达到至善。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

绪论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1什么是政治政治的要素:政治的原动力是利益;政治的核心是公共权力;政治的作用在于整合社会,协调矛盾;政治的目的在于社会的稳定,有序和发展。

政治的界定:基于一定的利益,社会共同体以及成员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社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总和。

2政治思想界定: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问题的主张和观点特征:以国家为核心主题,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观点主张和理论体系。

政治思想不断变化(政治本身,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者观念如何理解:认识国家,对国家的一般看法,如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前途等。

属于对历史和现实中国家的理解性思考和解释。

组织国家,power and right 在社会各级团间分配;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

管理国家,如何有效的运用权力实现政治目标是统治手段和方法“治国之道”。

3政治思想史:人类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发展史,历史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

4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不是政治地理概念,是文化概念。

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西欧—北美—西方文明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社会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发展史。

研究对象:●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个阶段,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问。

●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关系。

●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各种政治思想以及代表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意义1 深入而完整的了解人类历史三种类型思想家:宗教气质,学者型,实践型。

思想家与时代关系的三种类型:总结了一个时代(亚里士多德);指导了一个时代(杰斐逊);预言和准备了一个时代(邓小平)2准确认识西方的政治文化与生活3提高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1一般研究法:历史性与逻辑性统一,横向与纵向结合,坚持寓评于介原则2具体学习方法:阅读,笔记,看书第一章西方政治思想史起源第一节西方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与政治观念产生一古希腊: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含义:地理和文化概念二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过程中的政治萌芽1希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荷马史诗开始的2赫西俄德《工作于时日》《神谱》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产生一些政治概念第二节西方城邦国家的建立于国家观念,法制观念,民主观念的形成城邦国家——公元前8到6世纪特点:奴隶制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小国寡民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自由公民一斯巴达——公元前8世纪来库古——第一位立法者,建立贵族民主制的国家机关,向自由民灌输国家意识二雅典民主制形成的过程1第一部明文法时期——梭伦之前2梭伦的改革3僭主政治4民主制形成阶段第二章古代希腊早起和繁荣时期的政治思想古希腊历史1早期:希波战争前及战争期间2繁荣时期:波西战争后期以及胜利后3衰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第一节早期自然哲学家政治思想一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1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万物起源于水)2毕达哥拉斯学派3爱利亚学派:克赛诺芬妮,巴门尼德,芝诺4赫拉克利特:战争是万物之源,战争等于正义5德谟克利特:唯物主义创始人之一二早期自然哲学家对西方政治观念的贡献1 对宇宙只需和人类社会的探讨摆脱了神话的束缚(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妮)2 产生了自然法概念的前身——逻各斯3 形成了均衡与和谐的概念4 提到了社会正义第二节繁荣时期智者的政治思想一智者和智者派1 智者: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思想家2 智者派: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观点对立(诡辩派)——不是一个固定的,有统一学说的学派二代表人物1 普罗泰格拉2高尔吉亚3安提丰4 加里克里斯5 色拉叙马霍斯三基本政治观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主观认识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人类的理性思维是衡量一切的尺度2 国家产生于约定3 法律是人的约定4 自然高于法律5 平等思想第三章城邦政治学说(古希腊衰落时期)第一节苏格拉底—城邦政治学说的先驱者一政治思想1 美德即知识2 由掌握政治知识的人来治理国家3 城邦应该注重教育4 对雅典民主制的批评,主张贵族整体和贤人政治5 公民必须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二苏格拉底的政治人格和影响1、西方哲学与科学理性主义创始人2、似哲学关注从自然转向人和社会第二节柏拉图的《理想国》《政治学》《法律篇》城邦学说早期论著一生平与著作1 生平:出身:出生于贵族家庭时代背景:伯罗尼撒战争结束,希腊世界衰落2著作:24篇著作,4封书信,三大代表作二《理想国》的主要政治思想1、理念—万物的原型,真知的源泉,《理想国》的哲学基础2、理想国—一个正义的城邦3、公产制度—一个国家最大的善4、教育—培养美德的途径(1)国家理念—城邦现实的结构反思1理念与现象2柏拉图乌托邦主义—现实政治的反面(2)社会分工与正义1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农民手工业者—军人—哲学家2等级划分的合理性:灵魂三要素:理性,激情,欲望希腊四主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3等级划分的依据:质地说(3)哲学家治国论1 对社会现实和城邦整体的反思与批判: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2 哲学家的特点:高潮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绝对的权力。

西方政治制度读书笔记

西方政治制度读书笔记

西方政治制度读书笔记第一篇:西方政治制度读书笔记西方政治制度导言.名词解释1.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包括了政体、国家结构、政府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所有内容。

2.国体:指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3.政体: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组织形式。

4.国家结构:指国家的各个部分是如何整合而成为其为一个国家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或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的关系。

5.政治体制:指国家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形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6.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比较研究方法、政治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包括阶级分析、制度分析、历史分析、文化分析、系统分析等。

简答及分析一、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1、首先,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理解这种区别之所以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国情条件,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理解根据中国国情为什么要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其他的政治制度,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民对于国家政治制度做出的是这样的而不是别样的选择。

2、其次,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是我们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

3、再次,有助于我们更准确的把握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及其走向,分析其内外政策的形成根源和制定过程,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策略。

4、最后,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二、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是指导比较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们不应停留在孤立的、静止地描述某一政治制度,而是要说明它为什么是那样的原因;而在探求这种原因时,不是找到说明这种政治制度的政治思想、政治学说就止步了,而是要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交替、变化、确立中寻找政治制度形式和生存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导论1、人类为什么要组织起来:实现自足。

2、政治学要处理好的关系:①神权与俗权的关系,涉及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如何安排的问题。

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涉及到社会自律与政府管制的尺度如何把握的问题。

③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集体、局部与整体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

④平等与等级的关系,涉及基于社会差别的公民权利和社会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

⑤自由与权威的关系,涉及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如何划分的问题。

⑥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涉及公民权利范围与政府权力界限如何界定的问题。

⑦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涉及公民权利的内容和条件如何确定的问题。

⑧大众与精英的关系。

涉及大众参与经营管理的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

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涉及权力结构以及地域分布如何安排的问题。

⑩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涉及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如何平衡的问题。

3、为什么名著的魅力是永恒的:是因为它们所讨论的议题是永恒的,它们所阐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意义是永恒的,它们的话语是政治思维永恒的源泉。

是时代的具体问题有感而发的著作,而它们的内容却又都有超时代、永恒的意义……它们是我们了解西方现代文化的基础,它们也是构成我们对西方人的了解所需的知识的核心。

三种研究方法:①历史主义研究途径:该方法认为,对于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理论的理解,都必须把它置于它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并且是对于某种特定政治事实的反应,研究者的任务在于发现并揭示历史当中的“伟大传统”。

②哲学研究途径:该方法强调政治思想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复活历史上的巨人,而在于更新今天的生活,解决今天的问题。

③语境主义研究途径:该方法强调通过分析思想家的语言环境来完整准确地理解各种思想的真实含义,如主权、平等、权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含义。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理想国。

1、柏拉图式的爱情:追求心灵的沟通,排斥肉欲。

2、柏拉图的评价:正如耶稣在基督教中的地位,柏拉图在思想领域也扮演着相同的角色,他就是思想界的耶稣。

诚如美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说的,“欧洲哲学传统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它是由对柏拉图哲学所做的注脚组合而成的。

3、柏拉图创办的学园: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创立阿卡德米。

4、柏拉图代表作:《法律篇》、《理想国》、《政制》、《政治家》5、柏拉图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雄心壮志的幻灭时期,本想能够参与城邦事务、公正的治理城邦,但是民主制绞杀了老师苏格拉底。

第二阶段探索治国之道,其代表作理想国从探讨正义出发,描绘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哲学王统治,确信只有哲学王才是最称职的统治者。

第三阶段对现实政治的反思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放弃德化而谈法治。

6、理想国的主要政治思想:①追求一个完美的国家,智慧治国,要具备智慧的人治理国家,要么是哲学家,要么是统治者能够追求智慧,从而使智慧与权力能够合二为一。

②法律是多余的,法律会限制哲学家的智慧。

让哲学家的智慧屈从于死板教条的法律。

③实现这个完美国家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不仅有超人的智慧和卓越的知识,而且要有完美的品性,不偏私,不狭隘。

7、城邦的正义:人有四大美德,即正义,勇敢,节制,智慧。

每个人就各自有的智慧,勇敢和节制而为国家做出最好贡献。

即每个人做分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从而实现国家的合理分工,便是正义。

8、个人的正义:个人的灵魂有三个部分,欲望,理智,激情,做到个人灵魂的三个部分各司其职,和谐相处,从而使个人灵魂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秩序井然便是个人正义。

9、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之间的关系:①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个人的灵魂当中存在着理性,激情,欲望三个部分,与此相应的是在国家中存在着统治者辅助者和被统治者三个等级。

个人正义要求理性对激情以及欲望的统治,国家正义相应的要求统治者对辅助者和被统治者的统治。

②一方面,个人正义是国家正义的基础。

如果没有普遍的个人正义,国家正义就无法建立。

另一方面,国家正义是个人正义的前提,只有在正义的国家中普遍的个人正义才能成为可能。

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二者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关系,二者之间只存在必要性的关系,而不存在充分性的关系。

一方只为另一方的存在创造条件,而不能直接产生出另一方。

10、正义与其他美德之间的关系:正义是一个总的原则,总的美德,其他三种美德是基础。

具有不同美德的人适合于不同的工作。

11、四种政治体制: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治。

亚力士多德政治学。

1、亚力士多德在政治学意义上的贡献:①开创了政治学的经验主义研究。

第一、对希腊158个城邦的宪法史进行调查研究,这些研究是经验主义的。

第二、研究政体的特定的社会基础。

②形塑了古典共和主义。

古典共和主义图式:公民为了共同的善而行动,并在行动中发展和展示美德,构建适度的政治空间和混合的政治制度,共和主义预设的前提是宇宙目的论,人类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最高的善,即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2、亚力士多德对政治学的看法:政治学是一门学科,是一门研究政体的学科,他研究什么是最优良的政体,以及若是没有外部的干扰,什么性质的政体最切合我们的意愿,什么政体与什么城邦相适合。

3、政体:一种政体就是关于一个城邦各种官职,尤其是拥有最高权力的官职的某种制度或安排。

4、政体的三要素:即议事、行政和审判三种要素,议事机构拥有最高权力,即制定法律,选任和审查执政人员,都由议事机构做最后裁决。

行政机构拥有诸如财富管理或统率军队此类的职权。

审判机构指公民陪审员组成的法庭,他审理违宪、民事和刑事等八类案件。

5、划分政体的两个标准:①从政体的宗旨看,以维护全城邦的公共利益还是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②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人数多少。

6、公民:单纯意义上的公民就是参与法庭审判和行政统治的人。

凡有资格参与城邦的议事和审判事务的人,都可以称为该城邦的公民。

7、政体的分类:正宗政体包括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

变态的政体划分为僭主制,寡头制,平民制。

马基亚维利(公元1469至1527)《君主论》。

1、中世纪的两个重要人物。

奥古斯丁《上帝之《忏悔录》《论三位一体》、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2、马基雅维利主义:即目的决定手段正确,君主为了达到达到一定的目标,可以像狮子那样残忍,像狐狸那样狡诈,可以用尽最卑鄙的手段。

3、马基雅维利主义产生的背景:整个中世纪的欧洲处在封建割据的状态下。

一方面是教皇领地,另一方面是大小封建贵族的领地,以及相继兴起的工商业城市,意大利的政治体制没有逃脱封建分裂状态,这种割据的局面带来的是各种不同势力的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

4、马基雅维利的思想:①人性论:第一、人的本性是恶的,是自私自利的。

第二。

人天生就是追求于己有利的东西。

第三。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满足自己欲望的过程,停止这种追求生命的意义就不大了。

第四。

人们追求自己的安全,保住自己的财产。

②国家观:第一、世界上的财富是极其有限的,避免为了战争夺取资源,自相残杀,联合起来建立国家。

第二、明智的君主必须从人性特点出发,制定保障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政策和法律来谋求幸福与安宁。

③权力观:马基雅维利以权力作为政治哲学的核心观点。

政治就是权力,没有权力社会就会没有稳定与安全,国家就没有统一与秩序。

掌握最高权力的人并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或上帝的特殊代表,而是具有夺取和掌握权力的必要手段和力量的人。

④君主观:国家可以分为君主国和共和国。

君主国又可以分为世袭的和新君主国,君主在道德上不存在善于不善,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必须锻造双重道德标准,表面上的善与实际上的恶。

5、君主国的统治方式:①君主与众臣进行统治,君主更有权威,容易维持统治。

②君主与贵族进行统治,难统治,易征服。

衡量君主国实力:①君主在必要时能否依靠自己力量独当一面,有足够人力财力征募一只满意的军队,同来犯之敌决战疆场。

②常常需要他人援助。

军队的类型:本国军队,真正国家安全的基础,所有军队类型中最好的。

、混合军队,好于雇佣军,外国援军,差于本国军队。

、雇佣军队、靠军翔联系。

无忠诚度和平期遭其掠夺,战争期遭其抛弃。

外国援军。

自己随缘均失败而失败,胜利时成为其阶下囚,不可能真正胜利。

雇佣军队和外国援军两者是有害无益的。

霍布斯(1588至1679)利维坦。

1、清教徒:是指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的改革派。

2、利维坦:是一种海中巨兽。

政府这个利维坦具有双面性格。

它由人组成,也由人来运作,因此也就具有了半人半兽的品质,他在保护人的同时又在吃人。

3、霍布斯的思想:①霍布斯要求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呼吁强大的君主、强大的权威。

她认为所有政治社会的权威必须集中于主权者,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主权者必为专制,只有通过一种社会契约建立起强有力的君权,才能实现政治的主要目标和平。

②他在方法论上为政治哲学开辟了一条新路,实现了政治哲学与近代科学的第一次完美结合。

③他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近代自然法理论,他的自然法理论以强调人的理性,人的权利,而与中世纪神学的自然法理论相对。

④霍布斯的自然状态。

第一,人是生而平等自由的。

第二,人天生是恶的,是会不断发生争执的。

造成这种争斗的主要原因是竞争、猜疑,荣誉。

人的自然状态就是处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4、霍布斯与西方思想传统:①霍布斯是近代英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个人自由第一次被作为社会的等价物,甚至是先于社会的价值存在来讨论,这是在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

②使政治学完成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过渡。

③形成了近代消极自由的雏形。

5、人性的普遍规则:自我保护是一切人类行为的根本规则,也是人类行为的最终价值要求和标准。

也是人类一切制度建构必须为之服务的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有利于这一价值的就是善的,不利于这一价值的就是恶的。

6、自然权利: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

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

7、自然律:第一个基本的自然律---寻求和平,信守和平。

第二个自然律:在别人也愿意这样做的条件下,当一个人为了和平与自卫的目的认为必要时,会自愿放弃这种对一切事物的权利,而在对他人的自由权方面,满足于相当于自己让他人对自己所具有的自由权利。

8、国家的本质:主权是国家的本质。

9、主权的特征:不可分割,不可转让。

洛克(1632至1704)政府论。

、1、自由主义理论的两大基石:①个人自然权利理论。

②政府必须基于被统治者同意的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主张个人是目的,强调个人本位,国家是手段。

国家的权力受到限制,同时推崇法律至上和以制度制约权力。

2、政治权力:为了确认和保护财产而制定的有关死刑,以及各种较轻处罚的法律的权利。

以及为执行这些法律和保卫国家免受外来侵略而使用共同体力量的权利。

而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公众福利。

3、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然状态,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