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5506fb943323968001c922a.png)
二、中国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研究
1、萌芽时期(周以前)
“天惟时求民主”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尊天命,顺民意”、 “明德慎罚”以德配天” “敬德保 民”等。
用“神意”和“巫术”论证政治 统治合法性和权威性问题,政治学 研究不系统。
2、古代政治理论的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 • 首次系统论证了法治优于人治。 • 法治代表理性的统治, 而人治难免使政治混入兽性的因
素,即使最好的人也不能消除兽欲和私人情感,这就往 往在执政时引起偏见和腐败,而法律的统治正是免除一 切情欲影响的理性的体现;法治与民主共和政制的结合 ,可以有效防治腐败;法治可以促进自由等善的品德。
古罗马时期(前2想家, 为发展资本主义进行舆 论宣传。
• 最大贡献:第一次确立国家与主 权之间的联系
• 主权是国家最本质的特征,主权 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 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 主张国家与教会脱离,建立中央 集权制的君主政权和统一独立的 民族国家。
• 主权者对上帝负责受制于自然法
城邦的定义 城邦的历史 城邦的性质 城邦的社会结构 城邦的政体类型
城邦是以城市为中心、公民为主体、国家为本质的人 类生活共同体,是古代希腊人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 活动的中心。
城邦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前8~前6世纪达到数 百个之多;前5世纪达到全盛时期;前4世纪开始其衰亡 之旅;前2世纪被罗马所灭。
象: • 1,研究人的实际的政治行为,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
研究对象,以此取代以国家和政治制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 传统政治学。 • 2,定量分析。强调政治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 化,强调科学的定量分析, • 3,价值中立,坚持以经验分析和实证研究为原则,主张 对政治生活进行价值中立的客观描述和经验研究。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06f5eefa300a6c30c229fff.png)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西方政治学最早源于古希腊,始人是古希腊思想家里士多德,其所著的《政治学》被公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定之作。
从《政治学》开始,依照史序,能够把西方政治学的史展大概分四个段:(一)古代西方政治学公元前5世,地中海沿岸散布着数百个奴隶制城邦国家,些城邦国家的形成和展,打破了原始氏族部落社会的血关系,崩溃了人与人之的宗法关系,早地成立了利关系和契关系,促成了城市文明、商文明和大海文明的形成与展,些都西方古典政治学的生供给了沃壤和。
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和里士多德正是在的背景下,撰写了《理想国》和《政治学》等著作,开拓了政治学研究的新域。
柏拉(前427~前347),古希腊思想家,其主要政治思想是“理想国”的描绘,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三篇。
他“最好”的政体是“正之邦”,即“理想国”。
在个模不大的城邦国家中,分三个等,即哲学王、武士和者。
哲学王是治理国家的德高望尊的哲学家,武士保国家,者行生,是柏拉的理想政体。
但假如三个等生了杂乱,理想政体的模式会被打乱,代之以人政体、寡政体,而致民众革命,生民主政体。
柏拉后期的思想有了一些化,他了“第二等好”的城邦:采纳混淆政体以取代有可能致的圣人政体;以恢复私有和家庭取代了理想国的公公妻制;依照的多少而非天区分等。
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思想家,柏拉的学生,代表著作是《政治学》。
他观察剖析了150多个不一样形式的城邦国家,从理和利益的角度,研究了国家的基本理,即国家的发源、性、目的和任;研究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区分的原,并各样政治制度行了比;研究了怎样成立以及管理国家等,确定了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基。
详细内容有:①国家的形成好像雌雄合,是自然的物,“初期各社会体都是自然地生起来,全部城邦既然都是一世程的达成,也是自然的物,又是社会体展的点”。
“事物的点,或其极因,必定达到至善,那么,在个完整自足的城邦正是至善的社会体了”。
所以,在里士多德看来,国家是自然形成的至善的社会体。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12f154fa770bf78a652954d3.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内容概述:从宏观上讲,西方政治思想史涉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A. 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
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
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B. 封建社会——中世纪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
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
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
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各章内容第一章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1.了解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一般状况,以及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
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 100 多个城邦。
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
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
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
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2 .掌握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概括为三方面: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
西方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西方制度的演变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8aaa87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6.png)
西方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西方制度的演变与发展一直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热门话题。
自古以来,西方国家从单一不完善的权力机构,逐渐发展出成熟多元化的制度。
西方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与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究西方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是一个多数城邦共存的时期。
在古希腊,每个城邦都是一个自治政体,由每个成年男子组成的城市议会掌握政权。
城邦的民主制度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民主的先驱。
城邦之间存在盟约和联盟。
这种制度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成为西方制度的基石。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帝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多元民族的帝国,采用中央集权制度。
罗马议会由两个议院组成,立法权和监督权分别归属于两个议院。
在罗马帝国统治下,法律是社会的主导因素。
罗马的法律制度在其它领域的运用,如宗教、经济等,为今天的欧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这种制度为欧洲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现代西方制度现代西方制度源于《万民宪章》和《权利法案》。
这两份文献奠定了西方现代国家体系的基础。
现代西方国家强调言论自由、选举制度、政治多党制度和司法独立。
政府机构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分支。
行政部门负责实施法律和政策,立法部门负责制定法律,司法部门负责处理诉讼案件。
这样的制度结构有利于确保政府的权力不滥用,为国民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此外,现代西方国家也强调市场经济、私有财产、自由运动、教育、文艺等。
这些制度反映了现代西方国家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层面。
四、西方制度的全球影响随着现代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制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制度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多种优势,例如,社会稳定,公共服务,经济繁荣等。
然而,西方制度所包含的民主、市场经济,个人先进理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因为西方国家自身的演变和民主的盲目信仰,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也引起了许多争议。
结论西方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是非常复杂和多方面的,历经数千年的激烈斗争和深刻变革。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d5560e360912a2161479293f.png)
导论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西方政治思想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和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力政治观几个阶段。
(1)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罗马是一个讲求实际的民族,在政治理论上基本接受了希腊的思想,主要是柏拉图和斯多葛派的思想。
(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无论是维护教权的思想还是维护俗权的思想,都是从《圣经》中或基督教的历史上寻找依据。
(3)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也是近现代思想的主流。
这种政治观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应然”、“实然”和“将然”。
①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权力政治观发展的“应然”阶段,这阶段提出各种取代封建社会的符合理性要求的理想制度。
每个思想家设想的政治体的像是各不相同,但大体上都提出了民主和法治的主张。
②19世纪直到20世纪前期,是权力政治观发展的“实然”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这时在政治思想上明显出现了分野和对立。
居于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开始摆脱了“理想”,面对现实,从理性主义转向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
作为资产阶级对立面的无产阶级,业已逐步由自在的阶段变为自为的阶段。
③当代西方是权力政治观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然”和“将然”并存的阶段。
二战后,世界格局有了新的变化,西方政治思想更是派别林立,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方面仍以维护和发展现存政权的思想为主,另一方面有的派别和思想家开始揭露并批判现代社会的各种弊端,把一切都归结为现代化所造成的。
第一章1、《荷马史诗》大的历史地位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荷马史诗》是记载希腊人原始政治观念萌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
主要内容:史诗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伊利亚特》,讲述的是迈锡尼文明末期发生的特洛伊战争第十年的故事;其二是《奥德赛》,描写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伊萨卡的巴西琉斯(王)奥德赛归家途中的经历。
第三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1c757c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4.png)
第三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政治学是研究政治与政治关系的学科,其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学派和流派,对政治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政治哲学古希腊哲学家荷马斯(600-500 BC)是政治学的先驱,他提出了“政治体制”这一重要概念。
他认为,不同的政治体制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结果。
希腊城邦的建立和荷马斯的政治学研究为政治学提供了一个确切的对象和一个可供分析的基础。
在荷马斯之后,阿里斯多德(384-322 BC)进一步发展了政治学思想。
他提出了“政治学和伦理学”的区分,主张政治学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旨在深入了解政治行为的规律和人际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研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经典文化和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学的重要基础在此时开始形成。
这时期的政治学家参照古希腊和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学思想,认为政治体制应该具有平等、公正、民主和法律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以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霍布斯为代表的社会契约论成为常见的思想流派。
社会契约论主张个人和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个人在享受社会保障的同时,也需要遵循国家定下的社会规范。
巴黎公社和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中期,巴黎公社的运动为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崭露头角,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更重要的是将阶级斗争作为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消除阶级剥削,实现公平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深刻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新制度主义、制度主义和行政流派20世纪中期,新制度主义、制度主义和行政流派逐渐兴起。
这些流派主张政治分析应该以制度为基础,强调制度对政治行为的重要影响。
其中,新制度主义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影响最大的政治学流派之一,它强调了市场机制对政治行为的影响。
西方政治制度史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
![西方政治制度史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6e68683a43323968011c92af.png)
1.概述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
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1)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2)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3)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以雅典为代表)1、产生条件:(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形成古代希腊位于爱琴海区域,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
(2)城邦制度:城邦制度是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
城邦即城市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若干村落。
民主,是由希腊语的人民和统治派生出来的。
城邦民主制是指城邦国家中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行使决定国家大政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制是古希腊城邦民主制的典范。
(3)希腊公民:雅典城邦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构成: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对雅典全体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是开放的。
国家的法令,政策和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由公民大会批准,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的五百人会议不过是执行公民大会意志的附属机构。
2、发展历程:(1)奠基:梭伦改革(BC594年)梭伦改革主要有三项重要的内容:1 在经济上,颁布“解除债负令“。
此外还推行一系列发展工商业措施。
2 在社会结构上,以财产而不是按血亲划分社会等级。
按新宪法,全体雅典自由民,不论贵族还是平民,一律按财产多寡分为四个等级。
3 在政治上,削弱贵族会议的权力,提升公民大会的作用意义:它是平民反对贵族寡头斗争的一次胜利。
恩格斯认为:它揭开了雅典政治改革的序幕。
“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揭开的”。
这样,雅典的城邦制度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
国家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它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日益遭到排斥,民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
它为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2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bdada945f0e7cd18525364b.png)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二)西方政治学发展脉络:
3. 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单]
① 15世纪至16世纪,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马 基雅维里,近代意大利现实主义政治思想家,权术 政治论的代表人物。莫尔和康帕内拉是早期空想社 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各自的著作了《乌托邦》 和《太阳城》。[单][多][简]
不能凭借主观设定的模式,必须从具体的问题入手,逐步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然后再用普遍性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实践。
政治学研究要紧密联系活生生的政治现象,尤其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实际,使政治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使其丰富和完善。
即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 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德治”,代表著作有《论语》、《孟子》。[多]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学:
韩非
1.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 ,主张“霸道”和“依法治国”,他把慎到的“势”, 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 法家的治国理论。[单]
A.政治学
B.法学
C.基督教神学
8.(2013.10)在欧洲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重要手段是( )
A.直接利用宗教
B.直接利用迷信
C.直接利用政治思想
D.直接利用政治强制力
9.(2017.4)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 )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希腊化时期
D.伦理学 D.文艺复兴
真题训练
A.立宪君主制
B.共和制
C.专制君主制
第二讲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讲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af639cb852458fb770b56a2.png)
(三)现代时期:“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
18世纪末至19世纪:实证主义
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 导致了对政治的实证研究。
(三)现代时期:“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
18世纪末至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当代时期:“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1.时间:当代时期(进入20世纪以后)。 2.研究主题: 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一次大战):以国家为主要研究对 象。 第二阶段(两次大战之间):以“权力”为主要研究方向。 第三阶段(二次大战以后):从权力转向政策的制定过程, 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各种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 3.理论特点:传统的政治哲学研究开始向政治科学研究 转变。价值观念上相对主义盛行;研究方法上经验主义、 实证主义、科学主义成为主要方法。 4.理论贡献:一是政治理论方向,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 论和方案;另一个方向是行为主义政治学。
(一)古希腊罗马:“古典政治学时代”
“理想国”就是正义的 国家,特点是统治者(智 慧)、武士(勇敢)、劳 动者(节制)各守其位、 各尽其职。“理想国”需 要由“哲学王”统治。
(一)古希腊罗马:“古典政治学时代”
对政体的分类
为了公 民共同 利益的 好政体
为了执 政者私 人利益 的坏政 体
由一 个人统 治的君 主制
(一)《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2.提出了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历史都是阶 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 题的观点。 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4.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简单地要求国 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 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观点。 5.提出了系统的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a0ab1dfa9e314332396893e3.png)
名词解释:1.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
他的代表作有三部,即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柏拉图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创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即“理念论”。
理念论是柏拉图的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柏拉图在不同的场合对政体有不同的分类,即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32年)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
西方政治学的创始者,著作有《政治学》,《雅典政制》,他的学术研究的突出特点的在于对知识系统考察和全面把握,他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对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和原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城邦的一般认识和抽象的理论分析方法,构成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重要部分。
3.波利比阿(公元前208~126年)是希腊人,历史学家,政治哲学家,代表作《历史》,他以希腊传统的政体循环理论为基础,指出:所有纯粹的统治形式或简单的政体形式都会以特定的方式蜕化变质,通过波利比阿的理论,罗马共和制度得到系统的理论说明,而希腊高度发达的政治哲学成果被介绍到罗马。
是第一位对罗马的政治制度进行系统理论分析的政治思想家4.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它的主要代表作有《论共和国》和《论法律》,西塞罗依据罗马共和国的传统来重新定义国家,他认为,自然法先于成文法成为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是人类法律的基础,西塞罗的平等思想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从他起,政治哲学开始成为所有人的政治哲学。
5.奥古斯丁(354~430年):罗马人,神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代表作是《上帝之城》和《忏悔录》,人的主观努力是没用的,只有指望神的“恩典”,这就是奥古斯丁的“恩典”理论;他政治哲学最突出的一点,是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奥格斯丁否认国家是正义的组织,采用了一个价值中性的国家定义,即“一个由所爱的事物一致而联合起来的理性动物的共同体”他系统阐述的基督教国家观以及教会和国家关系的理论,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官方信条,对中世纪的改教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26641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5.png)
思考:联系纲要下所学,思考古代西方政治制度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抽签任职,轮番执政
选举制
五百人会议规定的任期
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任期制
五百人会议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
比例代表制的开始
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
近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
二、封建社会:中古西欧——西方民主政治的酝酿 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西罗马帝国灭亡
1 日耳曼人入侵,建立了
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2 日耳曼的一支法兰克人,
逐渐建立起庞大的法兰克 王国(481-843)
3
帝国三分,即法国、 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二、封建社会:中古西欧——西方民主政治的酝酿
(一)自主归纳: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结合纲要下,回顾中古西欧在政治上的基本特征?
一、奴隶社会: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
材料: 以一人之统治为君主政体,少数人之统治为贵族政体,多数人之统治为民主政体。 -----亚里士多德
探究:区分不同政体的划分依据 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政体类型 民主制
贵族寡头制 君主制
权利分配 大多数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有一定的公民权。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力很少,或基本没有
自主归纳: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根据表格梳理雅典的政治制度,结合材料,思考雅典民主
政治制度的特点,你如何认识这一政治制度?
者记
国家机构 权力分配
运行规则
名录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决定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国家法律和政策
片字着 的放
议事会 准备公民大会的决议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政治学原理第6讲
![政治学原理第6讲](https://img.taocdn.com/s3/m/884a8ad8360cba1aa811da4c.png)
西方政治研究的历史分期
(二)、神学政治学时期 1、时间:AD476——14世纪
2、研究主题:关于政治世界的神学性解释 3、理论内容:一切对政治问题的讨论都被 置于神学架构下 4、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奥古斯丁
(354-430)
阿奎那
(1225-1274)
西方政治研究的历史分期
(三)、理性主义政治学时期 时间:16世纪——19世纪末,近现代西方 的政治格局和政治观念逐步形成。
李实走进课程第六讲第六讲西方政治研究的西方政治研究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历程发展历程一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在西方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讨论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代希腊社会
政治学原理
主讲:李实
走进课程
第六讲
西方政治研究的 发展历程
一、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史
• 在西方,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讨论起源于公 元前五世纪的古代希腊社会。 • 历史学家把西方古代文明的产生描述为打 猎、采集野果时代——简单耕种——两河 流域农业文明——战争、迁徙——文化的 传播——希腊文明的出现。西方人对政治 的讨论最早从神话故事开始。一般认为,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系统研究政治 问题的发端。
研究主题: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 内容和方法:运用理性主义的方法,从人 本视角、个人本位打破君权主义,确立民 权 代表人物:洛克、卢梭、霍布斯、密尔、 托克维尔、韦伯、马克思等
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体系
西方政治研究的历史分期
(四)、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时间:20世纪以后,自由主义发展所引发的社 会问题,使人们对原有的政治模式进行反思 研究主题:围绕政府和公共权力的作用形成了 积极政府和消极政府之分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开始,按照历史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 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古典政治学时代(古希腊罗马) 神学政治学时代(中世纪) 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16—19世纪) 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20世纪)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360348ee53a580216fcfe88.png)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1、如何理解“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3、简述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社会2.中世纪,政治学成为神学统治的思想工具,具有浓厚的蒙昧主义色彩,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奎那。
3.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4.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5.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6.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
7.19世纪后期,资产阶级政治学,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众多研究学者的专门学科,包括三个历史阶段:<1>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从法律的角度出来研究国家、政府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成为了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2>第二阶段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3>第三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政治学研究方向转变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反映了资产经济对于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新要求。
4、“行为主义政治学是政治学史上的一种有趣现象。
”,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等层面上的,对人本身的关注较少。
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现象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按一定规律发展的社会现象,同时又把它看成是一种受各种物质条件制约的,反映一定经济基础状况的相对独立的现象.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是从现象到现象,而是从决定政治现象的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和把握政治现象的本质,从而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政治活动的基本规律.②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把对政治现象的研究与人类的彻底解放密切结合起来,完全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利益服务的.③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改造世界的学说.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19页).这种改造世界的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革命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公开宣布废除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④实践性.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原则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科学考察历史和社会的结果,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的理论总结..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它不是从静态层面上研究各种政治现象,而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来透视和把握政治现象,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判断一切政治现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内容必将在不同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它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并在指导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6、学习、研究政治学有什么意义(1)有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2)有助于我们科学的认识当今世界复杂的政治问题(3)有助于学习好政治学专业其他课程(4)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1、学习和研究政治学,有助于我们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广泛地形成政治共识2、学习和研究政治学,有助于我们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合理地规划政治生活。
北大国关院考研复习资料,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
![北大国关院考研复习资料,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2c5310abed5b9f3f90f1cec.png)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三节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一、西方政治研究的历史变迁(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典政治学时代”1、时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200年;公元前200年-公元476年。
“古典政治学时代”被分为两个阶段: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
2、研究主题:关于城市国家的观念和城邦的理论,而后转变为关于世界国家的观念和理论。
3、理论内容:政治思想与伦理学相结合。
4、理论贡献:柏拉图的《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雅典政制》。
5、古罗马时代被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700年以前;公元前500年-公园前27年共和制时代;公元前27年-476年帝国时代。
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和法律的研究当中,罗马的法学家以及早期基督教的思想是西方政治研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体现。
主要代表有西塞罗、赛涅卡等。
(二)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学时代”1、时间:476年-14世纪2、研究主题:关于政治世界的神学性解释3、理论内容: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讨论被置于神学架构之下,在政治问题上,人们要为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组织、政治秩序和各种政治现象寻找一种终极的解释,为政治的合法性提供说明。
中世纪人们对政治问题的神学性解释形成了神学政治学。
4、理论贡献: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他们为天主教辩护,主张神权之上,君权神授,进一步阐述了世界国家的观念。
5、使神学政治理论逐渐衰弱下去的重大历史事件:民族国家的兴起;城市的星期;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马基雅维利,他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三)现代时期:“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1、时间:1500年-19世纪末。
2、研究主题: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国家学说),即国家如何形成,政府的目的和形式,政府权力的基础和构建等。
3、理论内容和方法:产生了理性主义学说,主要体现在:(1)以人本主义为指导;(2)以个人主义为本位;(3)以理性思考、逻辑推理和假设、抽象观念等为手段,对政治问题进行哲学讨论。
《政治学基础》第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解读
![《政治学基础》第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363d420a6c30c2259019ea5.png)
LOGO
2、中世纪时代:被称为“神学政治学时代”
时间:476年--15世纪。 (1)研究主题:关于政治世界的神学性解释。 (2)理论内容:中世纪的主导力量来自罗马教会。期间, 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讨论只能被置于神学架构之下。中世 纪人们对政治问题的神学性解释形成了神学政治学。 (3)理论贡献:基督教神学是中世纪时代欧洲的主导思 想。基督教神学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圣· 奥古斯丁;后期 最有影响的人物是托马斯· 阿奎那。他们作为神学家, 都为天主教辩护,主张神权至上。他们所阐述的神学政 治观念被认为是当时的正统思想。另外,中世纪也存在 着教派斗争(为争夺正统)和教权与君权的斗争。这种 斗争在政治领域的反映,就是“经院哲学”与“异端邪 说”的斗争。 (4)时代转变: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意大利思想
LOGO
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
(1)行为主义的定义 “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 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其一,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其二,注重政治研究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注重定量研究 而不是定性研究; 其三,强调实证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 的; 其四,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客观科学的方法得 出结论; 其五,吸收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 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 等大量边缘学科; 其六,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状态,而 在于政治的“实然”状态。
LOGO
二、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
在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 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研究君主的“治国之道”为核心,以 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为线索,形成了一套将政治研 究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即所谓“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 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 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 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 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 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 学”; 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 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ad786e359eef8c75ebfb3b1.png)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实质是社会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强制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调节利益分配、缓和社会冲突的活动.政治现象既是复杂的,也是有规律的.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一门关于人类政治生活规律性的科学.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在古希腊的思想家看来,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是指"治国平天下"的活动,即依据某种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政治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纯粹学派的代表人物凯尔逊说过"国家是国内法律程序所创造的的社团,这里,凯尔逊把国家说成一种法律现象,实质上也就是把政治界定为一种法律现象,因为政治活动主要通过国家来进行.<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政治活动的这种特征,要求君主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等.这种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政治观点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西方仍有相当多的学者将政治视为一种以权力为核心而展开的运筹活动.〔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的实质和含义:〔共4点〕(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2)政治学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史围绕国家政权而展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政治的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基本的研究对象分两个层次:首先,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其次,就广义的角度而言,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政治学的研究的范围:(1)政治学基础原理〔包括政治思想史〕;它是建立建立政治制度,指导国家政治活动的基本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政治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也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2)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3)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1、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学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儒家的政治学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1)首先是坚持"为国以礼"的政治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礼治".(2)儒家学说提出"为政以德"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思想.◆孔子所提出的这种统治方略,经过孟子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又被归结为"以德行仁"的"王道",并以此来反对"以力假仁"的"霸道".◆法家是与儒家相对立的主要流派.主要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最早由老子提出的.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代表作《理想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则是西方社会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他认为伦理学研究的是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的是群体的善,因而他试图在理想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关系中来寻求善的结论.著作《政治学》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的政治思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上帝的意旨来解释一切,极力鼓吹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于教权.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在这个时期,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第三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又从权力逐渐转变为政策的制定过程.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它提出了国家是阶段组织的观点.第二,《宣言》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问题的是政权问题.第三,《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同时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第四,《宣言》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包括:(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从具体到一般;(3)理论联系实际;(4)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段社会中的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段本质.(5)经济分析.在上述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政治学研究还需要采取具体的研究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有:(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 (3)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问题是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国家的起源的研究,主要阐明了两个观点: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产物.〔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氏族就是有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一般来说,母系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典型形态.后来,生产力不断发展,畜牧业出现,男子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增长,父权制氏族代替了母系氏族.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换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最早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他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分为三类:君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国家贵族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国家民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多数人,即民众手中的国家有的学者按照本国政府对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把国家划分为:主权国、部分主权国、殖民地国家;按地理环境作为划分的标准,把国家划分为海洋国、大陆国、岛国;现代的西方政治学者通常把国家分为法治国、民主国、专制国、福利国.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用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国家的本质是由这种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决定的.围绕着国家的本质划分国家的类型,实质上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具有同一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的共性的概括.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积极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为: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和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它是维护着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2、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一概地反对改良,但不满足改良,不停留在改良上,改良必须服从革命的原则和目的.改良是被统治阶级通过斗争而取得统治阶级的让步,革命者应当利用这些让步积蓄革命力量,进而夺取政权,实现社会的根本改革.而改良主义者则是停留在改良上,满足于统治阶级的让步,甚至阻止群众革命.第三节: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奴隶制国家1、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如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等国>都采用了君主制,即所谓的东方暴君制.2、古罗马和斯巴达的奴隶国家采取的是贵族制,表现为由奴隶主阶级中的少数显要贵族组成元老院、长老会议掌握重要权力.3、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封建制国家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有:地主占有制、领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和自耕农占有制.中国封建制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领导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和西方封建国家的不同特征:第一,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第二,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第三,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西方侧主要借助于宗教信仰. 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的工具.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第一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1、按照资本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充足的货币集中少数人手中、广阔的劳动力市场.2、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充满剑与火,血与泪的过程,其本质特征就是暴力.3、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积累的途径:对农民土地的剥削;通过奴隶贸易、贩卖人口;通过殖民活动,征服和夺殖民地,获取资本,扩展世界市场.4、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确立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资料为资本主义私人所有;〔2〕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3〕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不具有封建人身依附的关系,而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4〕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5、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2d880ee6102de2bd960588c2.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一、名词解释1、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历史家。
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政治思想是非道德政治观和君主专制论,他使政治与道德分离,使政治与宗教分离,是西方近代第一个提出注重统治术的思想家,代表作品是1513年《君主论》。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奠基人。
开创“论证体系”时代,主权学说的发展者,被称为“近代国际法之父”,其主要政治思想是自然法学说,国际法的原则,国家和主权学说。
著作《论海上自由》,《战争与和平法》。
3、洛克:(1632-1704)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人之一;最早对自然权利理论进行系统论证。
其政治思想对英国革命时期的各种政治观点进行了清理和总结,阐述了自然权利理论,政府的起源和目的,以及法治和分权,是议会主权论者,其著作主要有《论自然法》,《政府论》,《论宗教宽容》,其中《政府论》被资产阶级奉为“圣经”。
4、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
卢梭一生被公认的三大思想:社会平等思想,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论,平等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是西方近代第一个完整提出人民主权学说的思想家。
著作主要有《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社会契约论》。
5、杰斐逊:1743-1826十八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和战后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民主主义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受委托起草《独立宣言》,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第三任总统,其政治思想主要有自然权利理论和民主自治思想,第一次在自然权利中以追求幸福权利代替财产权,并将自然权利原则写入《独立宣言》,使得17世纪以来欧洲的自然权利说以纲领的形式肯定下来。
其著作《英属美洲权利概述》《弗吉尼亚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西方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创始人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其所著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从《政治学》开始,按照历史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古代西方政治学公元前5世纪,地中海沿岸分布着数百个奴隶制城邦国家,这些城邦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打破了原始氏族部落社会的血缘关系,瓦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宗法关系,较早地建立了权利关系和契约关系,促成了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这些都为西方古典政治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沃土和摇篮。
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撰写了《理想国》和《政治学》等著作,开辟了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思想家,其主要政治思想是对“理想国”的描述,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三篇对话。
他认为“最好”的政体是“正义之邦”,即“理想国”。
在这个规模不大的城邦国家中,分为三个等级,即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
哲学王是治理国家的德高望重的哲学家,武士保卫国家,劳动者进行生产,这是柏拉图的理想政体。
但如果这三个等级发生了混乱,理想政体的模式会被打乱,代之以军人政体、寡头政体,进而导致民众革命,产生民主政体。
柏拉图后期的思想有了一些变化,他设计了“第二等好”的城邦:采用混合政体以取代有可能导致专权的哲人政体;以恢复私有财产和家庭代替了理想国的公产公妻制;按照财产的多少而非天赋划分等级。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学生,代表著作是《政治学》。
他考察分析了150多个不同形式的城邦国家,从伦理和利益的角度,研究了国家的基本理论,即国家的起源、性质、目的和任务;研究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划分的原则,并对各种政治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如何建立以及管理国家等问题,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基础。
具体内容有:①国家的形成如同雌雄结合,是自然的产物,“早期各级社会团体都是自然地生长起来,一切城邦既然都是这一生长过程的完成,也该是自然的产物,这又是社会团体发展的终点”。
“事物的终点,或其极因,必然达到至善,那么,现在这个完全自足的城邦正该是至善的社会团体了”。
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国家是自然形成的至善的社会团体。
②他认为伦理学研究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人群的善,国家这一社会团体的目的在于达到最高尚、最广泛的“善业”。
他指出:“政治学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正义恰恰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③政治权力的分配制度即政体决定着城邦的异同。
亚里士多德对各类政体进行了区分和研究之后,认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与共和政体能够照顾公共利益,其差别只在于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人数不同;而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都只会为统治者谋利。
④最好最易于实行的是共和政体,特别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最为稳定。
⑤政体发生变革基于人们对“正义”与“平等”的认识的分歧。
寡头会认为基于财产多寡的政治权力不平等是正义的,平民则认为基于人身自由的政治权力的平等分配才是正义的。
⑥私有财产和家庭是人本性和城邦的性质,不能取消,但要避免财富的两极分化。
⑦城邦要实行法治,并由有公民权的人轮流执政。
亚里士多德时代,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制度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所以,亚里士多德的任务在于努力维护并竭力赞美城邦制,把它看作是至善的化身;同时,他又在尽力寻找一种能够挽救奴隶制城邦的政体,认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力图以此化解两个极端的矛盾,维持国家的稳定。
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古代政治学说有这样一些特点:①它始于对国家问题的研究,因为它是以城邦国家作为研究和分析对象的;②它强调政治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取向在于特定的伦理道德,因为它认为政治是研究群体的善,国家的应然状态是至善的社会团体;③它维护奴隶主统治和奴隶制国家;④在研究方法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有所不同。
柏拉图主要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并且把政治与哲学、道德、教育以及家庭等问题糅合在一起,在他看来,政治学就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主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150多个城邦国家的比较,研究了不同的政体类型,并开始把政治学与伦理学分开,使政治研究的概念趋于系统化。
所以,在方法论上,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思辨研究方法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实证比较研究方法,奠定了西方传统政治研究方法两大倾向的基础。
(二)中世纪西方政治学说欧洲的中世纪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封建性,其经济基础是封建领主占有生产资料;另一个是宗教性,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
所以,在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神学,一切科学都成为神学的奴婢,政治学也不例外。
这个时期的政治学说是神学政治观,其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奥古斯丁(354-430),是西罗马帝国末期的思想家,教父学的代表,其主要著作有《忏悔录》、《上帝之城》等。
他的主要政治思想是“双国论”。
其内容有:①世界上存在着两个国家,即神国和俗国,神国是上帝之国,俗国是地上之国。
②神国是光明的、永恒的,它由上帝的选民组成,代表是教会;俗国是黑暗的、短暂的,它由上帝的弃民组成。
③在末日审判时,神国会享受永生幸福,而俗国将要遭受永世的苦难。
托马斯·阿奎那(1224~1274)是意大利中世纪的神学家和经院主义哲学家,其主要著作有《神学大全》、《论君主政治》等。
他的政治思想主要有:①关于国家的思想:他认为上帝是万物的源泉和归宿,所以,信仰是高于一切的。
那么,现存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包括奴役制和等级制,这些都是天意。
他说:“一切现存的事物都是由神安排的,天意要对一切事物贯彻一种秩序。
”所以,在他看来,国家既是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更是上帝的创造。
②关于政体问题:他认为最好的政体是君主政体,因为它能促进社会福利,但是这一职责的完成必须依靠神的统治,神在人间的代理是教会,所以,君主必须服从教皇。
公民完全有权力在教皇的支持下杀死暴君。
③关于法的思想:他认为法律的目的是合理安排公共幸福,这根源于人的本性,但究其本质它仍是上帝的意志的体现。
所以,他认为法的本质是受理性节制的意志。
他把法分为永恒法(上帝之法)、自然法(上帝之法在人类中的表现)、人法(国家法)、神法(教会法)四种,并认为永恒法是一切法律的源泉,它代表着上帝对宇宙的统治规则,其他的人的法律都必须服从上帝之法。
总之,中世纪的政治学说的基本特点有:①鼓吹信仰高于理性,以宗教教义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②强调君权神授,认为教权大于王权,给王权也加上了神圣的光环;③主张神创等级制,以上帝创造万物为借口标榜封建等级秩序的合理性;④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的研究多诉诸神秘的直觉,后期即阿奎那时期则运用哲学的严密思维,采用抽象的概念分析方法,推导上帝的存在,论证国家、政体以及法的政治思想。
(三)近代西方政治学14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了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伴随着这种生产关系的发展,一个新的阶级——市民阶级迅速兴起并不断走向壮大。
新的生产交换方式和新的阶级的利益要求与封建神权政治发生了尖锐的对立和严重的冲突。
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要求自己的政治权力,并对政治和国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6世纪的资产阶级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
在这场运动中,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得以脱颖而出。
资产阶级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对政治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要求,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政治思想。
下面就以时间为顺序,把近代政治学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分别进行说明。
1、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基雅维利和博丹。
马基雅维利(1469~1527)是意大利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主要著作有《君主论》,有的译为《霸术》。
其鲜明特点是从人性出发,而不是从上帝出发研究社会政治。
在方法上是以事实和经验为依据,而不再采取经院教条式的推理。
马基雅维利的国家学说是基于他的人性恶理论。
在他看来,既然人性是恶的,那么,只能依靠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君主权力的基础是军队和法律,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君主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受任何道德约束,他甚至强调成功的君主要具备狮子和狐狸的功能。
所以,在马基雅维利看来,国家的职责是阻止人类因贪欲而引发的无休止的争斗,最终目的是建立秩序。
马基雅维利认为理想的政体是共和政体。
博丹(1530~1596)是法国政治思想家和法学家,是近代资产阶级主权理论的创始人,其主要著作有《共和六论》。
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①主张以人的眼光研究国家问题。
②提出了主权理论。
认为国家主权是指一个中心(或是一个君主,或是一个集团)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它是一种永久性的绝对权力,对于公民和臣民而言,它是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
国家主权通过法律得以体现,并维护社会稳定,使国家合法化。
③以主权的归属作为依据,将政体划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三种类型,赞美合法的君主制政体是最稳定、合理的形式等。
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家的思想充分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例如,他们开始尊人重世,开始以政治权力作为研究的核心取向,使政治学独立于伦理学之外,开始运用经验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等等,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神学政治学说的突破。
当然他们的思想也带有阶级局限性的一面,例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论——为达目的,可以采取任何手段等,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赤裸裸的表现。
2、17~18世纪的政治学说17~18世纪是西方政治学的繁荣时期。
这段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取得了经济上的统治权,进而在政治上也要求取得相应的统治权,于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开始提上欧洲社会发展的日程,这给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力。
一大批欧美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阐发自己对政治的认识,丰富、发展了西方政治学说。
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的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等。
格老秀斯(1583~1645)是荷兰政治思想家,自然法学派创始人之一,近代国际法理论的奠基者,主要著作有《海上自由论》、《战争与和平法》。
他的政治学说主要有自然法、主权理论和国际法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自然法的基础是自然和人的理性,它体现了正义和公正,用以维护社会安定,从而反驳了神的意志的至高无上性;在主权问题上,提出主权是自己的行为不受其他权力的限制,也不能被其他人的意志视为无效的一种权力。
但同时,为了论证资产阶级统治的必要性,他反对“主权在民”的思想,认为这样会导致国家的混乱和秩序的破坏;在国际关系方面,拥有独立性的主权国家是国际活动中的行为主体,国际行为受国际法约束,国际法以自然法为基础,规范调整各国之间的关系,维护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