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艺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艺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1.设计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2.设计的题目和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定为:制定某一零件成批或大批生产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也可针对一组零件进行成组工艺和成组夹具设计。

2.1设计应完成的内容:1)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2)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3)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4)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5)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的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6)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7)编写设计说明书。

2.2课程设计实例实例一实例二3.制定工艺规程步骤和方法1.分析设计对象阅读零件图,了解其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及其在所装配部件中的作用(如有装配图,可参阅)。

分析时着重抓住主要加工面的尺寸、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总余量,画毛坯图确定毛坯种类和制造方法时应考虑与规定的生产类型(批量)相适应。

对应锻件,应合理确定其分模面的位置,对应铸件应合理确定其分型面及浇冒口的位置,以便在粗基准选择及确定定位和夹紧点时有所依据。

查手册或访问数据库,确定主要表面的总余量、毛坯的尺寸和公差。

如若对查表值或数据库所给数据进行修正,需说明修正的理由。

绘制毛坯图。

毛坯轮廓用粗实线绘制,零件实体用双点画线绘制,比例尽量取1:1。

毛坯图上应标出毛坯尺寸、公差、技术要求,以及毛坯制造的分模面、圆角半径和拔模斜度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观摩实践 (3)实验二、机床夹具的设计观摩实践 (4)实验三、机床刚度的测定 (5)实验四、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10)实验五、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实验 (14)实验六、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观摩实践 (15)实验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观摩实践(2学时)一、实践目的了解工艺规程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掌握高效自动化加工机床和普通机床的加工特点和应用场合。

二、实践环境机械加工车间,包括通用机床加工环境和高效自动化机床加工环境及其典型的工艺规程。

三.实践要求1、学生在观摩实践之前,应复习或预习教材或课堂笔记上的相关内容,带着若干相关问题在实践中求答案。

2、学生在实践中要做好记录,按实践内容认真整理并写出实践报告。

四、观摩实践内容1、通过观摩,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几种格式,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2、通过观摩,分析对于不同生产类型,工艺特点有何不同?3、通过观摩,总结分析高效自动化加工机床和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艺规程有何不同?4、通过观摩,总结工艺规程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5、对实践有何感想和建议?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由实验指导教师给出学生实验成绩(优、良、中、及、差),其中差为不及格。

实验报告占70%,实验过程占30%。

实验二、机床夹具设计观摩实践(2学时)一、实验目的了解常用通用和专用机床夹具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能够根据需要设计夹具。

二.实验所用设备或模型1、三爪卡盘、四爪卡盘、虎钳等通用夹具。

2、典型车夹具、铣夹具、钻夹具等专用夹具模型各一套。

3、普通卧式车床一台、铣床一台、摇臂钻床一台。

三.要求1、学生在观摩实践之前,应复习或预习教材或课堂笔记上的相关内容,带着若干相关问题在实践中求答案。

2、学生在实践中要做好记录,要按实践内容认真整理并写出实践报告。

四、观摩实践内容(1)通过观摩,分析通用夹具和专用夹具的特点。

(2) 通过观摩,分析车床夹具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与车床如何联接?(3)通过观摩,分析钻模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观摩中见到的钻套结构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4)通过实物观摩,分析车床夹具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5)实物观摩中见到的哪些夹具设有对刀装置,以结构示意图的形式表示对刀装置结构特点,指出对刀工作面,如何减少对刀过程中对刀块工作面的磨损?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由实验指导教师给出学生实验成绩(优、良、中、及、差),其中差为不及格。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最新(精)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最新(精)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最新(精)《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南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二月XXXX记录实验1刀具角度认知实验2切削参数选择实验3实验4实验5实验6实验7实验8切削刃磨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工艺尺寸链分析专用夹具方案设计加工精度统计分析机械装配精度及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1 实验了解车刀2的基本结构。

了解车刀几何参数二、实验原理和方法1。

车刀结构(三面两刃一尖)图1车刀结构2。

常用车刀角度(前角、后角、辅助后角、主偏角、辅助偏角和刀片倾角)图2车刀角度3。

实验仪器和材料1。

圆柱形车刀数量24,实验步骤1。

对比图1,理解并记住“三面两棱一尖”及其位置和结构特征,学生们互相提问2。

根据图2,了解并掌握车刀常用的6个角度(前角、后角、辅助后角、主偏角、辅助偏角和刀片倾角)。

五、实验要求要求每个学生画出常用角度的车刀,并画在作业(或实验报告)上思考1,粗车外圆,如何选择刀具角度?3实验2切削参数的选择1、实验目的1。

掌握切削参数的概念3元素2。

理解和掌握切削3要素与切削质量的关系2、切削3要素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切削速度vc:主运动的线速度,单位磨削速度为m/s,其它加工的切削速度为m/min,当主运动为旋转运动时,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c?πdn 1000进给f:工件或刀具每旋转一周,刀具和工件沿进给方向的相对位移单位为mm/r反向切削量asp:工件的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垂直于基点工作平面的方向上测量的主切削刃和工件交叉表面之间的瞬时接触长度的大小)。

3.实验步骤播放数控铣削各工序的切削参数视频1粗加工切削参数视频2半精加工切削参数视频3精加工切削参数视频4实验要求学习分析不同加工阶段并讨论切削参数的选择五、思考1,在考虑刀具耐用度和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合理选择三要素的切削参数?4实验3车削刃磨削1,实验目的1。

加深对车刀几何参数的理解和掌握。

掌握车削刃磨削的基本操作规范2、实验原理和方法1。

工艺实验指导书

工艺实验指导书

前言实验是《机械制造工艺学A》课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用于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做出如下要求:一、预习实验在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实验用仪器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复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

二、上实验课1.按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或旷课。

2.上课时遵守学生实验守则,按使用方法照章严格操作,严禁违章操作,并注意安全。

3.上课时要注意观察,认真分析,准确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掉电源,并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整理,恢复到原始状态。

5.经指导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

三、撰写实验报告1.实验报告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实验报告书写要工整。

按照《机械制造工艺学A》课程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此实验指导书,共有“车床静刚度测量”和“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机床主轴回转精度测试”三个实验。

实验成绩应根据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综合评定。

完成全部实验方能取得参加期末课程考试的资格。

实验一车床静刚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床静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熟悉机床静刚度的测定方法。

3、巩固所学机床刚度的概念,画出机床静刚度曲线。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机床静刚度Ks是机床在稳态下工作(无振动)的刚度,它衡量机床抵抗静载变形的能力。

静刚度的概念,一般用下式表示:Ks=F/Y式中:Ks---------------静刚度(N/mm)F-----------------切削力(N)Y-----------------在F作用下刀刃与加工面之间的相对位移(mm)。

但是从工艺观点来研究问题时,我们认为在切削分力Fy方向上的变形要比其它切削分力作用方向上的变形大得多,所以Fy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占主要地位,故又可以用下式表示工艺系统刚度Ks=Fy/Y工艺系统在受力情况下的总位移量Y是各个组成环节的位移量迭加,根据测量数据可得出:刀架刚度Ks D=Fy/Y D前顶尖刚度Ks Q=Fy/2Y Q后顶尖刚度Ks H=Fy/2Y H在根据车床变行Ys为前后顶尖变形位移的平均值和刀架变形位移之和。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所在系:机械工程系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编写人:中北大学机械工程系2010年11月实验一:刚度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床(包括夹具)—工件—刀具所组成的工艺系统是一弹性系统;2.了解机床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熟悉机床动刚度的测定方法;4.巩固和验证所学工艺系统刚度和误差复映的概念。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1.机床:普通车床, C620-1,Φ400⨯1000。

2.刀具:外圆车刀,硬质合金,角度 K r =45°,r 0=10°,λs =0°。

3.千分尺规格:(150~175mm ,175~200mm )。

4.毛坯材料:45号钢。

5.切削用量:主轴转速600转/分,进给量0.1mm/转,双边余量2.7mm 。

4.三盘刚度测定装置。

三.实验内容用动载荷测定法确定机床部件刚度。

四.实验原理设机床的刚性较差,刀具、工件刚度很大(变形忽略),根据课堂上讲述切削力作用点位置的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所得出的公式,1111k k k k =++22尾系刀架主L-x x ()()L L得出111x=0k k k =+系1刀架主当时, (1) L 11111x=()24k k k k =++尾系2刀架主当时, (2)111x=L k k k =+尾系3刀架当时, (3) 联立以上三式,得111112(3)2k k k k =-++主系2系1系3 (4) 111112()2k k k k =-+刀架系2系1系3(5)111112(3)2k k k k =-++尾系2系1系3(6) 根据误差复映系数公式y1212k y p p F F a a ε-=-系, (7)根据切削原理 (8)式中:y zF F λ=——比例系数,与刀具几何形状、切削用量、刀具磨损等有关,一般来说0.3~0.5λ=,本实验取0.4λ=Z F C ——切削系数,与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条件有关的系数,陶乾《金属切削原理》介绍214Z F C =8.9⨯。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一、实验的任务、性质和目的1、任务:在调整好的无心磨床上连续加工一批同样尺寸的试件,测量其加工尺寸,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以巩固机制工艺学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来分析此工序的加工精度。

2、性质:综合性实验。

3、目的:(1)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要求:能正确地采集样本数据,并能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处理,正确绘制出加工误差的实验分布曲线和图。

(3)能对实验分布曲线和图进行正确地分析,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稳定性做出准确的鉴别。

(4)培养对加工误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仪器及试件设备:无心磨床量仪:0~25mm数显千分尺一把试件:φ24(±0.01)×32的45钢(淬火)100件三、实验原理在实际生产中,为保证加工精度,常常通过对生产现场中实际加工出的一批工件进行检测,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处理和分析,从中寻找误差产生的规律,找出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这就是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

加工误差分析的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分布图分析法,另一种为点图分析法。

1.分布图分析法分布图分析法是通过测量一批加工零件的尺寸,把所测到的尺寸范围分为若干个段。

画出该批零件加工尺寸(或误差)的实验分布图。

其折线图就接近于理论分布曲线。

在没有明显变值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即工件的误差是由很多相互独立的微小的随机误差综合作用的结果,则工件尺寸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利用分布曲线图可以比较方便地判断加工误差性质,确定工序能力,并估算合格品率,但利用分布图分析法控制加工精度,必须待一批工件全部加工完毕,测量了样本零件的尺寸后,才能绘制分布图,因此不能在加工过程中及时提供控制精度的信息,这在生产上将是很不方便的。

2.点图法在生产中常用的另一种误差分析方法是点图法或图法。

机制工艺实验指导书

机制工艺实验指导书

前言实验是《机械制造工艺学A》课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用于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做出如下要求:一、预习实验在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实验用仪器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复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

二、上实验课1.按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或旷课。

2.上课时遵守学生实验守则,按使用方法照章严格操作,严禁违章操作,并注意安全。

3.上课时要注意观察,认真分析,准确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掉电源,并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整理,恢复到原始状态。

5.经指导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

三、撰写实验报告1.实验报告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实验报告书写要工整。

按照《机械制造工艺学A》课程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此实验指导书,共有“车床静刚度测量”和“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机床主轴回转精度测试”三个实验。

实验成绩应根据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综合评定。

完成全部实验方能取得参加期末课程考试的资格。

实验一车床静刚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床静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熟悉机床静刚度的测定方法。

3、巩固所学机床刚度的概念,画出机床静刚度曲线。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机床静刚度Ks是机床在稳态下工作(无振动)的刚度,它衡量机床抵抗静载变形的能力。

静刚度的概念,一般用下式表示:Ks=F/Y式中:Ks---------------静刚度(N/mm)F-----------------切削力(N)Y-----------------在F作用下刀刃与加工面之间的相对位移(mm)。

但是从工艺观点来研究问题时,我们认为在切削分力Fy方向上的变形要比其它切削分力作用方向上的变形大得多,所以Fy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占主要地位,故又可以用下式表示工艺系统刚度Ks=Fy/Y工艺系统在受力情况下的总位移量Y是各个组成环节的位移量迭加,根据测量数据可得出:刀架刚度Ks D=Fy/Y D前顶尖刚度Ks Q=Fy/2Y Q后顶尖刚度Ks H=Fy/2Y H在根据车床变行Ys为前后顶尖变形位移的平均值和刀架变形位移之和。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WORD07)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WORD07)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实验一车床静刚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熟悉车床静刚度测量的原理方法和步骤2.通过对车床静刚度的实测和分析,对机床的静刚度和工艺系统的静刚度的基本概念加深认识3.了解实验仪器的布置和调整,熟悉其使用方法二、基本概念工艺系统的静刚度是指车床在静止状态下,垂直主轴的切削力P y与工件在y向的位移的比值:三、实验原理1.由于静刚度仪和模拟车刀的刚度很大,在实验的加载范围内所产生的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所测得的变形可以完全是车床各部的变形,这样就可以把工艺系统的静刚度和车床的静刚度等同起来。

2.为模拟车床实际切削状态,使之在XYZ三个方向都有切削力载荷,并可以调整到一般切削条件下的P X、P y、P z三个力的比值,采用三向刚度测定仪。

该仪器是通过加载机构和测力环,再经过弓形体和模拟车刀,对车床施加载荷,模拟切削力和三向切削分力的关系为:P X= P*sinαβP y= P*cosα*sinβP z= P*cosα*cosβ公式中:P 模拟切削力(由测力环千分表测得)α角为加载螺钉在弓形体上所调整的角度(刻度)β角为弓形体绕X轴(主轴)转动刻度读数的余角3.为计算方便,模拟车刀的位置调整在弓形体的正中间,这样为简便起见,去表中载荷P的最大值280kgf时,主轴头、刀架及尾座的静刚度代替三个部位的平均静刚度,这样带入下面公式就可以算出车床的静刚度。

(公式的推导见教科书)四、实验设备1.C616车床一台2.三向静刚度仪一台3.千分表4只五、实验步骤1.消除车床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加预载荷、2.卸掉预载荷,将此时的各千分表的读数记下来(初始值),测力环千分表调零3.按实验记录表中给出的测力环变形量和载荷的对应值依次加载,最大加至280kgf然后再逐点依次卸载,每次加载后记录各千分表的读数六、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刀架、溜板箱要锁紧2.主轴锁紧,防止转动3.机床在实验过程中不许有任何震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七、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4.实验记录表5.以实验记录数据中Y值做横坐标,计算出得P y为纵坐标,画出刀架在三种受力情况下的静刚度曲线6.计算主轴头、刀架和尾座的平均静刚度7.计算车床的静刚度车床静刚度测量实验记录实验二铣削过程中复映误差的测试及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测铣削力及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在工件上产生的复映误差,了解切削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并分析工艺系统的刚度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2.观察铣削时切削力的变化过程,掌握切削力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及内容1.复映误差:铣削过程中,由于铣削力的作用,铣床主轴与工作台之间的相对位置将产生变化,铣刀产生“让刀”现象,而使加工尺寸发生改变,产生误差。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精)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精)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电工程系 2007.2实验一定位原理、定位元件及夹具组成观摩实践1.实验目的(1)通过具体实物观摩实践,加深学生对定位原理的理解,直观地认识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方式的实际应用。

(2)了解常用夹具的构造和组成,增强对夹具构造的感性认识.(3)熟悉常用的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加深对常用定位元件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4)熟悉“一面两销"定位方案的特点。

(5)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所用设备或模型各种定位元件、各种典型夹具实物模型。

3.要求(1)学生在观摩实践之前,应复习或预习教材或课堂笔记上的相关内容,带着若干相关问题在实践中求答案.(2)学生在实践中要做好记录,要按实践内容认真整理并写出实践报告。

4.观摩实践内容(1)分析三种以上不同夹具的定位原理,说明所限制的自由度,并以示意图表示出. (2)试列出观摩中见到的采用不完全和完全定位方案的夹具各一种,画出其定位原理图,该不完全定位的夹具设计方案是否会影响本 2道工序的加工精度?(3)实物观摩实践中见到的支承钉结构形式有哪几种?支承板结构形式有哪几种?分析各有什么特点?用于何种平面定位?(4)观摩中见到的定位外圆面的定位元件有哪几种?V形块的结构特点,各几何要素有何功用?(5)V型块夹角常见的有哪几种?(6)长、短(单个与两个)V形块各限制哪些自由度?(7)如何检验V形块的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8)通过实物观摩,找出工件以内孔定位所采用的定位元件,说明各有何结构特点?以结构示意图表示之,分析其限制的自由度。

(9)长定位销和短定位销、削边销各限制多少自由度数?(10)定位销和支承钉的功用及结构有何区别?(11)找出采用“一面两销"定位的夹具实例,分析两定位销的结构特点及其所限制的自由度?说明削边销的安装方向有何要求?(12)了解车床夹具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13)钻模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14)了解铣床夹具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15)平面定位的定位元件在夹具上安装后,如何保证其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上?5.通过此次观摩实物夹具,要求学生围绕定位原理、定位元件结构、工件安装方式,常见夹具的结构方面的内容,每位学生致少发现、提出三个问题,并将问题写在实验报告上。

机械制造技术下实验指导书新

机械制造技术下实验指导书新

《机械制造技术(下)》实验指导实验一组合夹具拼装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夹紧原理、定位基准面的选择方法。

2.了解组合夹具的分类方法, 组合夹具元件的标记方法。

3. 掌握组合夹具的组装环节。

二、实验属性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1. 组合夹具一套。

2. 螺丝刀3把。

3. 活动板手3把。

四、实验规定1. 根据自己的所学, 拟订出实验环节;2. 并根据实验指导教师对机器零件加工部位的规定, 提出加工方案, 选择所用机床;3. 对的选择定位基准面, 按照定位原理、夹紧原理的原则, 组装出符合机床使用的夹具一套;4. 实脸完毕后, 经实验教师检查、验收, 合格后, 画出夹具示意简图, 完毕实验报告;5.将所用工具、夹具元件拆下、擦拭干净后, 放回本来的地方;6.清扫卫生后, 方可离开实验室。

五、实验原理1. 组合夹具元件我国目前生产和使用的组合夹具, 多为槽系组合夹具, 其元件间以键和键槽定位。

用孔和圆销定位的组合夹具称作孔系组合夹具, 也已在生产中使用。

(1)元件的分类及用途①组合夹具根据其承载能力的大小分为三种系列:②16mm槽系列, 俗称大型组合夹具;12mm槽系列, 俗称中型组合夹具;8mm、6mm槽系列, 俗称小型组合夹具。

其划分的依据重要是连接螺栓的直径、定位键槽尺寸及支承件界面尺寸。

组合夹具元件根据元件的结构、形状和用途而分类。

如按其用途不同, 可划分为八大类, 详见表1.1。

表1.1 元件类别及用途(2)元件的编号方法组合夹具的分类编号原则和标记方法, 按照原机械工业部标准(JB2811—79)规定如下:1)元件分类编号以分数形势表达。

分子表达元件的型、类、组、品种, 称之为“分类编号”。

元件分大、中、小三个类型, 用汉语拼音大、中、小三字的字头表达:D---大(Da)型组合夹具元件, 即16mm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Z---中(Zhong)型组合夹具元件, 即12mm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X---小(Xiao)型组合夹具元件, 即8mm或6mm槽系列组合夹具元件。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作者:————————————————————————————————日期:目录实验1 Y3150E滚齿机调整实验 (2)实验2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7)实验3 车床综合静刚度的测定 (13)实验1 Y3150E滚齿机调整实验1.实验目的1.1分析滚齿机的运动及传动系统;1.2熟悉滚齿机的结构和性能;1.3通过加工直齿或斜齿圆柱齿轮,熟悉滚齿机的换置计算和调整方法2.实验内容2.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2.1.1认真阅读本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及内容;2.1.2根据传动系统图画出传动原理图;2.1.3根据传动系统图列出加工各种工件时的平衡方程式,求出调整公式;2.1.4根据所给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调整计算。

2.2实验工作2.2.1对照机床的传动系统图,在机床上找出各传动链的传动路线,各组挂轮(交换齿轮) 的位置,熟悉机床结构。

2.2.2按步骤安装工件并找正(如果齿坯以内圆定心除外)。

2.2.3安装刀具并调整刀架角度。

2.2.4调整切削深度,开动机床,切削完毕,测量工件,确定质量是否合格并进行分析。

2.2.5拆卸挂轮,擦净机床。

3.Y3150E滚齿机的主要技术规格及用途本机床主要用于切削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以及用径向进给切削蜗轮;此外还可以用包络法加工花键轴、多面体、链轮等工件。

进行上述各种工件的加工时要分别采用适当截面形状的滚刀。

主要技术指标加工齿轮最大模数工件为钢件时6mm;工件为铸件时8mm加工齿轮最大直径500mm刀具最大直径160mm刀架最大回转角度240°刀具主轴转速共九级:(见表1)垂直进给量共十二种:(见表2)主电动机功率4千瓦快速电动机功率 1.1千瓦交换挂轮的齿轮齿数(分齿挂轮,进给挂轮及差动挂轮共用):20(两件)23 24 25 26 30 32 33 34 35 36(两件)37 40 41 43 45 46 47 48 50 52 53 55 57 58 59 60(两件)61 62 65 67 70 71 73 75 79 80 85 89 90 92 95 97 98 100共46种(49件)模数m=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_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_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_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普通车削加工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普通车削机床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车削刀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车削基本操作。

3、了解车削中的方案设计和加工流程规划方法。

二、设备及器材1、普通车床(图1)2、切削刀具(划刀、切刀、面铣刀等)3、工件材料(比T10A钢)4、测量工具(外径千分尺、深度外径座等)图1 普通车床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车削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机床润滑油情况和机床各部分的润滑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清理工件,并通过使用外径和深度外径座测量工件的长度和直径。

(3)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车刀并确定车刀的安装方式。

2、粗齿车值的选定和粗车操作(1)根据工件直径和工件长度,选定合适的粗齿车值。

(2)选择合适的车刀,确定刀头在梁上的位置。

(3)刀头沿着工件的测定长度缓慢转动,观察工件状况以确定刀具进给量。

(4)向刀头施力,开始粗齿车削,注意加工过程中保证工件的转动平稳。

(5)使用外径千分尺或深度外径座进行测量,观察车削效果。

3、精齿车值的选定和精车操作(1)根据工件直径和工件长度,选定合适的精齿车值。

(2)选择合适的车刀,并确定刀头在梁上的位置。

(3)根据精齿车需要,调整车床的进给速度。

(4)向刀头施力,开始精齿车削。

(5)使用外径千分尺或深度外径座进行测量,观察车削效果。

4、车削完毕后的清理工作(1)清理机床上的铁屑,并将其装入适当的存储盒中。

(2)清洗车床、刀具、以及其他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储存在适当的地方。

四、注意事项1、使用车床时,部零应保持刚性,并使用适当的夹紧和固定装置。

2、保证车床和工件在车削过程中的稳定。

3、进行车削操作时,应使用个人防护具,如眼镜、安全鞋。

4、在进行车削前,应仔细检查车削刀具的安装是否正确,并保持刀具的尖端锋利,以确保车削质量。

5、车床功能的附加部件(如探棒、加工辅助电源、冷却系统等)应在车辆过程中根据需要使用。

五、实验报告要求1、用图片展示车床和车削操作的过程。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梁平编合肥⼯业⼤学机汽学院⼯业⼯程教研室实验⼀C6140传动系统和机构分析(现场教学)⼀、实验的⽬的和要求1、了解C6140机床的⽤途,总体布局,以及机床的主要技术性能。

2、对照C6140机床传动系统图,分析机床的传动路线。

3、了解和分析C6140机床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作原理。

⼆、实验的内容1、由指导⼈结合现场(以CA6140为例)介绍机床的⽤途、布局、各操作⼿柄的作⽤及其操作⽅法。

然后开车、空载运转表演,以观察机床各部件的运动。

2、揭开主轴箱盖,根据机床传动系统图和主轴箱展开图,看清各档传动路线及传动件的构造。

(1)看懂标牌符号的意义,明确主轴箱各操纵⼿柄的作⽤。

(2)了解主传动系统的传动路线,主轴的正转、反转、⾼速、低速是如何调整实现的。

(3)结合现教图了解摩擦离合器的结构原理及其调整操纵情况。

(4)操纵II-III轴上两个滑移动,操纵IV轴上的两个滑移齿轮及IV轴上的⼀个滑轮齿轮,注意他们的动作过程和啮合位置。

(5)结合现教图观察主轴前轴承、中轴承、后轴承,轴上齿轮离合器的构造,了解前后轴承的作⽤及调整⽅法。

(6)观察卸荷⽪带轮的结构。

(7)了解主轴箱的润滑系统及各传动件的润滑油流经路径。

3、挂轮架了解挂轮架的构造、⽤途和调整⽅法。

4、进给箱结合进给箱展开图及传动系统图,观察基本组、增倍组操纵机构,螺纹种类移换机构,以及光杠、丝杠传动的操纵机构。

5、溜板箱纵向、横向的机动进给及快速移动机构。

丝杠、光杠进给的互锁机构、对开螺母机构。

结合现教图了解超越离合器及过载保险装置。

6、⼑架⼑架总体是由床鞍、横⼑架、转盘、⼩⼑架及⽅⼑架五部组成。

结合这些部件的结构和装配图分析其⼯作原理。

7、尾架观察尾架的构造,尾架套筒的夹紧⽅法。

尾架套筒与机床主轴中⼼线同轴度的调整⽅法。

8、床⾝了解床⾝的整体结构,床⾝导轨分⼏组?各给的作⽤是什么?1、卸载⽪带轮是如何使⽪带的拉⼒不传给轴⽽传给箱体?带轮的扭矩⼜是怎样传轴的?⽤简图说明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实验一机床静刚度测定在工艺系统(机床——夹具——刀具——工件)受到切削力作用时,将会产生一定的弹性位移,这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机床刚度在整个工艺系统刚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他直接影响到机床加工中的精度、生产率和表面光洁度等。

机床刚度是评定机床性能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测定机床刚度,有静载荷测定和动载荷测定二种,由于静载荷测定的方法比较简单方便,所以目前在实际中应用较多。

本实验是采用静刚度测定仪对车床进行静刚度测试。

一、实验目的1、熟悉采用三向静刚度测定仪测定机床静刚度的方法:2、掌握车床的部件刚度及机床综合刚度的计算方法:3、分析机床静刚度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探讨提高机床刚度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机床处于静止状态,在常用切削位置处,用模拟正常切削时的切削力对机床施加静载荷,并测量在不同载荷下车床各部件在误差敏感方向上的变形量。

所以载荷为总切削力,是一空间矢量。

加载时,载荷由小逐步增大(最大载荷为机床所允许最大载荷的2/3),然后卸载,载荷由大逐步减小,就可以绘出加载,卸载的变形曲线——即静刚度曲线。

加载装置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一个刚度很大的弓形支架以及加力和测力装置组成。

使用时,先将弓形支架1稳定地安装在前后顶尖之间。

拧动加力螺钉2,就可以使圆形测力环3产生弹性力而旋加到模拟车力上,所以载荷由测力环中的千分表对应测力环已标定的数值。

弓形支架1上开有不同α角度的螺孔。

根据所需α角度的大小进行选用。

β角也可以调整。

α和β角决定了切削分力与总切削力之间的关系:(图2)P X=P·sinαP y = P·cosα·sinβP z= P·cosα·cosβ在模拟切削力的作用下,敏感方向分别由千分表测得床头、尾架刀架的变形量,得到:床头刚度:K j头==·尾架刚度:K j尾==·刀架刚度:K j刀=则机床静刚度可用下式表示:=·()2+()2+式中x——弓形架左端面至弓形架受力点间的水平距离。

L——弓形架全长。

L值及不同加力角度下的x值见图1当x=,即加力螺钉2处在0位时,此时有:床头刚度:K j头=尾架刚度:K j尾=刀架刚度:K j刀=则机床静刚度可用下式表示:=(+)+三、实验仪器和设备1、机床:CA61402、加载装置:三向静刚度测定仪3、测量仪器:千分表四只、磁性表架三只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将三向静刚度测定仪安装在及床上。

2、装好测变形量的三只千分表(如图1),磁性表座安放在床身上。

3、为了消除间隙的影响,预加载荷接近极限值后卸载,然后将千分表调整到零位。

4、拧动加载螺钉,逐渐进行加载,同时观察测力环内千分表的读数。

以20公斤力为间隔加载至极限240公斤,然后同样按此间隔卸载,分别记录下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千分表的读数。

五、实验注意事项1、将刀架的纵、横楔铁调整到适当位置,间隙大大会产生爬行现象;间隙太小,刀架的变形会很小。

2、将模拟车刀牢牢地夹紧在刀架上,否则,受力过大后刀杆会移动。

3、锁紧尾架的各个活动环节。

4、实验中,当弓形架转过β角以后,为防止测力圈掉下,可用一细铁丝将测力圈连于弓形架上。

5、注意加载值不能超过所规定的极限载荷值,否则会损坏仪器和设备。

六、实验结果加载模拟切削力(α= ——;β= ——)实验数据填入下表:绘制床头、尾架、刀架部件刚度曲线图。

实验二加工精度的统计分析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为了巩固课程中学到的有关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本次实验是在调整好的机床上,连续加工一批试件,测量其加工尺寸,对测得的数据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来分析该工序的加工精度,要求:1.绘制尺寸分布曲线,计算标准差S及平均尺寸;2.绘制点图;3.绘制—R质量控制图;4.确定本工序的加工精度能力,并分析加工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与计算方法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使一批工件加工出来的尺寸各不相同,为了对某一工序的加工精度进行分析研究,从工序连续生产出来的工件中抽取部分工件(本次实验的试件为100件)进行测量得到加工尺寸的一系列数据,可画出频数直方分布曲线。

若所取的工件数较多,组距较小,折线就接近于实际分布曲线。

在没有明显变化系统的误差情况下,即工件的误差是由很多相互独立的微小的随机因素所组成,则工件的尺寸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由概率论知识它的方程为:式中:σ——均方根误差,又称标准差——工件平均尺寸X——尺寸工件尺寸的分布近似地看作在±3σ范围的分布,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C P为:式中:δ——所规定的零件公差。

利用分布曲线可以比较方便地研究加工精度,可以分辨出工序的偶然误差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着系统误差。

但是,采用分布曲线法控制加工精度必须全部检查所有加工工件,当一批工件加工完成后,才能绘制分布曲线图,在生产上常用点图或——R图法,可以及时对加工精度进行分析控制。

点图是以顺序加工的工序件序号作横坐标,工件的加工尺寸为纵坐标,对一批工件中的每一件加工所得尺寸,依次在坐标上点出。

点图可以反映出加工尺寸随时间而变的关系,可以看出尺寸的变化趋势,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以便及时采用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

——R称为平均尺寸——极差(又称范围)控制图。

它在大批大量生产过程进行之前,先加工一批试件,根据其所得的加工尺寸,求出其平均值和极差R而制造成的。

用此——R图可以及时地了解以后大批量生产的加工精度进行分析控制。

从数理统计的原理来看一个过程的质量参数的总体分析其平均值和均方根差σ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变,则工艺是稳定的。

图的中心线为:图的上控界限为:图的下控界限为:R图的中心线为:R图的上控界限为:R图的下控界限为:三、实验所用的设备、仪器和试件:量具:比较仪试件:短圆柱四、实验步骤:1.按加工顺序测量工件的加工尺寸,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前先用适当的块规调整好比较仪)2.绘制实验分布曲线,作图步骤如下:1)找出这批加工尺寸的数值的最大与最小值,即X MAX,X MIN;2)确定分组数K;3)计算组距d;4)决定组界;5)列出频数分布表;6)计算和S;7)绘制实验分布曲线;8)计算工艺能力系数C P,并确定工艺能力属于哪一级。

3.绘制——R图五、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序号测量尺寸序号测量尺寸序号测量尺寸序号测量尺寸1 26 51 762 27 52 773 28 53 784 29 54 795 30 55 806 31 56 817 32 57 828 33 58 839 34 59 8410 35 60 8511 36 61 8612 37 62 8713 38 63 8814 39 64 8915 40 65 9016 41 66 9117 42 67 9218 43 68 9319 44 69 9420 45 70 9521 46 71 9622 47 72 9723 48 73 9824 49 74 9925 50 75 100实验三组合夹具的组装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组合夹具的特点及组合夹具的基本元件。

2、初步掌握组合夹具组装的基本步骤。

3、根据零件加工工艺要求,组装出符合工艺要求的夹具。

二、组合夹具的编号组合夹具元件编号按HB1769-87《组合夹具元件标记规则》的规定,采用型别代号和六位阿拉伯数字以横式表示,前四位数字表示分类代号,后二位数学表示规格。

规格代号(一)型别代号型别代号用大、中、小、微四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表示,当一个元件用于二个或二个以上系列时,该元件为通用元件,用“通”字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T”表示。

型别代号字母见表1。

表11、第一位数字表示“类”。

按组合夹具元件的用途划分,并按元件用途主、次程度的先后顺序编排。

元件类的代号见表2。

表2原则上按元件形状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

组别编号见表3。

3、第三位数字表示“分组”。

按元件功能划分,原则上按元件的功能由少到多的顺序编排。

4、第四位数字表示“品种”。

按元件的结构划分,原则上按元件的结构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

(三)规格代号第五、六位数字表示“规格”。

同一品种内的元件规格尺寸由小到大、由短到长、在01-99范围内顺序编号,当主要元件规格较少时,按05、10、15……的形式顺序编号。

表3(四)元件编号示例示例一小型系列六等分切向圆基础板分组(切向槽)组(圆形)类(基础件)示例二中型长方头槽用螺栓分组(槽用螺栓)组(螺栓)类(紧固件)示例三带肩对位轴分组(对位槽)组(轴类定位件)类(定位件)三、实验原理和步骤组合夹具的组装是将分散的组合夹具元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组装成为加工所需要的各种夹具的过程。

组合夹具的组装本质上与设计和制造一套专用夹具相同,也是一个设计(构思)和制造(组装)的过程。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一)组合夹具性质及特点1、组合夹具性质组合夹具是在机床夹具元件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夹具。

它是由预先制造好的标准化组合夹具元件,根据被加工工件的工序要求组装而成的。

因此组合夹具具有通用性和专用性双重性质,即组成夹具的元件是通用性的元件,而一但组装成成套夹具即为专用夹具。

组合夹具结构灵活多变,元件长期重复使用。

因此,其主要元件比其它型式的夹具零件具有高精度、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性高的特点,单个元件功能多样,并有完全互换性。

组合夹具元件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的特点与专用夹具使用规律形成明显差异:专用夹具:组合夹具2、组合夹具特点根据组合夹具是由能重复使用的标准化元件组装而成的夹具特点,故元件之间的联接要求应定位准确、连接可靠、按元件定位联接形式不同,当前国内外组合夹具分成槽系组合夹具和孔系组合夹具。

(二)组装步骤1、熟悉技术资料组装人员在组装前,必须掌握有关该工件加工的各种原始资料,如工件图纸,工艺技术要求,工艺规程等。

1)工件(1)工件的材料: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切削性能与切削力。

(2)加工部位和加工方法:以便选用相应的元件。

(3)工件形状及轮廓尺寸:以确定选用元件型号与规格。

(4)加工精度与技术要求:以便优选元件。

(5)定位基准及工序尺寸:以便选择定位方案及调整。

(6)前后工序的要求:研究夹具与工序间的协调。

(7)加工批量及生产率要求: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2)机床及刀具(1)机床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如机床主轴,工作台的安装尺寸,加工方式等。

(2)可供使用刀具的种类、规格和特点。

(3)刀具与辅具所要求配合尺寸。

3)夹具使用部门(1)使用部门的现场条件。

(2)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

2、构思结构方案1)局部结构构思:(1)根据工艺要求拟定定位方案和定位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