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实验

合集下载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一、引言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与机器之间交互关系的学科,旨在优化人机界面设计,提升人机交互体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评估一个人机界面,探讨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和效果。

二、实验设计1. 设计目标本实验设计一个针对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界面,旨在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具体目标包括:简洁直观的界面设计、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操作方式、合理安排功能布局等。

2. 实验步骤(1)需求分析:调研用户需求,了解用户对手机应用程序界面的期望和痛点。

(2)界面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和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一个符合人机交互规范的界面。

(3)界面实现:使用合适的开发工具,将设计好的界面实现成一个可操作的应用程序。

(4)用户评估:邀请一定数量的用户参与实验,对设计好的界面进行评估和反馈。

(5)数据分析:根据用户评估结果,分析界面的优点和不足,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三、实验结果1. 界面设计设计的界面采用简洁直观的风格,主要分为主界面和功能界面两部分。

主界面包含常用功能的快速入口,以及个性化定制的推荐内容。

功能界面则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呈现相应的操作选项和信息展示。

2. 用户评估结果通过邀请一定数量的用户参与实验,并收集用户的反馈,得出以下评估结果:(1)界面易于理解和操作:用户普遍认为界面布局清晰,功能操作直观,易于上手。

(2)用户体验良好:用户对界面的整体设计和交互方式给予高度评价,感受到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3)一些细节可优化:用户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包括字体大小调整、功能按钮位置调整等。

四、讨论与改进1. 优点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设计的人机界面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具有以下优点:(1)界面布局清晰,功能操作直观,提高了用户的操作效率。

(2)个性化推荐内容增加了用户的粘性和用户体验。

(3)通过用户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2. 改进方向根据用户的反馈,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界面设计,包括以下方面:(1)根据不同设备的屏幕尺寸,调整界面布局,以适应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人机实验报告

人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人机工程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双手调节器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双手调节器的设计原理,掌握双手调节器的操作方法。

(2)实验步骤:①观察双手调节器的结构,了解其设计特点;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双手调节器的实际操作;③分析双手调节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实验二:握力计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握力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实验步骤:①了解握力计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握力测试;③分析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实验三:记忆广度测试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记忆广度测试仪的使用方法,掌握记忆广度测试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①了解记忆广度测试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记忆广度测试;③分析记忆广度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4. 实验四:彩色视野分辩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彩色视野分辩仪的使用方法,掌握彩色视野分辩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①了解彩色视野分辩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彩色视野分辩测试;③分析彩色视野分辩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5. 实验五:镜画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镜画仪的使用方法,掌握镜画仪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实际应用。

(2)实验步骤:①了解镜画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镜画仪的实际操作;③分析镜画仪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优缺点。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双手调节器实验:通过实验,了解了双手调节器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方法,认识到双手调节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握力计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握力计的使用方法,了解到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为今后锻炼和保健提供参考。

3. 记忆广度测试仪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记忆广度测试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到记忆广度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为今后提高记忆力提供帮助。

4. 彩色视野分辩仪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彩色视野分辩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到彩色视野分辩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为今后视觉健康提供参考。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1-模板制作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1-模板制作

实验一:人体坐姿模板侧视图制作专业:人机工程学小组成员:一、实验目的:1、掌握人体模板、百分位的概念。

2、掌握国家标准中关于人体模板的规定,通过自己动手,分别制作1套女性P5百分位和1套男性P50百分位侧面坐姿人体模板3、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要求:1、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2、制作精美、线条圆滑流畅,无毛刺。

3、简单记述制作流程及体会。

二、实验条件实验设备及材料:有一定厚度的有色卡纸、连接装置(大头钉、图钉、螺栓和螺母等)、剪刀、美工刀、双面胶或白乳胶、废旧报纸、KT板等。

三、制作过程(实验步骤,并附上自己所制作人体模板尺寸图)1、查找《GB/T15759-1995》、《GB/T14779-93》、《GB10000-88》,将自己做的女性P5百分位和男性P50百分位的侧面坐姿人体模板的相关数据查出并记录下来,填入下表。

2、按照GB的尺寸,在废旧报纸上进行人体模板的剪裁,比例为1:1,力求准确。

3、洗净双手,按照废旧报纸上的图样,在卡纸上下料。

(用剪刀或美工刀将绘制的身体各部分的模板剪下)4、按要求用若干图钉、大头钉或螺栓和螺母组装人体模板各个部分,并按照GB上的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在制作模板上限制关节的运动范围。

5、检查人体模板的质量,例如:活动范围等。

6、写实验报告。

表:女性P 5 百分位侧面坐姿尺寸表(单位:mm)尺寸代码尺寸名称对应数据1.1 身高14841.3 上臂长2621.4 前臂长1931.5 大腿长4021.6 小腿长3131.7 眼高13712.2 肩高11952.3 肘高8992.5 会阴高6732.6 胫骨点高3773.1 坐高8093.2 颈椎点高5793.3 坐姿眼高6953.4 坐姿肩高5183.6 坐姿大腿高1133.7 坐姿膝高4243.8 小腿加足高3423.9 坐身4013.10 臂膝距4953.11 坐姿下肢长851表:男性P 50 百分位侧面坐姿尺寸表(单位:mm)尺寸代码尺寸名称对应数据坐高908上臂长313前臂长237大腿长465小腿长369坐姿肩高598头高251胸厚212坐身457胫关节+40,-35胸关节+100,-50腰关节+50,-50膝关节0,-135肘关节+145,0肩关节+140,-40腕关节+30,-20踝关节+110,+50四、实验小结(100-200字):经过这次人体模板的制作,了解了标准人体尺寸和各个尺寸的活动范围,掌握了国家标准中关于人体尺寸的规定。

安全工程实验1-人机工程实验PPT

安全工程实验1-人机工程实验PPT
0.3、0.4、0.5、0.6、0.8、1.0; • 5、 明适应应用视野亮度:2000 Lux; • 6、 暗示标亮度:0~1.5 Lux(由电流表指示); • 7、 电源电压:交流220 V,50Hz; • 8、 外型尺寸:750×370×465mm; • 9、 重量:15 kg;
四、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 1、BD-Ⅱ-110 时间知觉测试仪;BD-Ⅱ112 空间知觉测试仪。
• 2、自备记录工具(笔、纸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 (一)、时间知觉实验
四、实验原理
• 人们对时间长短的估计,经常受到生理、心理等 因素的影响。本仪器用于心理教学实验,检测各 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掌握用复制法研究时 间知觉。复制法要求被试复制出在感觉上认为与 标准刺激相等的时间,以复制结果与标准刺激的 差别作为时间知觉准确性的指标,并区分是高估 还是低估了标准时间。复制法测量的结果不受过 去经验的影响,它能确切地表示一个人辨别时间 长短的能力,可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主试面板各键的使用功能介绍如下
• 补给选择框:[选择键]重复按“选择”键,选择实验种类,分别对 实验1、实验2测试。
• 刺激方式框:[方式键]重复按“方式”键,选择声、光或声+光3 种实验刺激方式测试。
• 输入参数框:[置数键]改变参数显示的闪动位置从左起顺序为(百 、十、个)位。
• [“+”键]每按此键,闪动的参数位加1。 • [“-”键]每按此键,闪动的参数位减1。 • [“* ”键]每按此键,确定所置参数值。 • 复位键:开机或换新测试内容时用,一组实验未完不得按此键。 • 显示键:实验结束,按此键查看测试结果。 • 打印键:当测试全部完成,按此键打印测试结果。 • 启动键:按“启动”键实验开始。 • 音量控制旋钮:实验前由主试调整合适音量。 • 光指示灯:供主试观看 光刺激节拍。

人机工程学试验报告

人机工程学试验报告

人机工程学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机工程学在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相关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实验设计1.实验参与者选择从实验室中随机选择了10名参与者,保证了参与者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实验环境搭建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用户界面,使用一台电脑作为实验平台,通过软件模拟各种界面操作。

3.实验内容将参与者分为两组,每组5人。

第一组被要求使用已经优化的用户界面进行任务,第二组被要求使用未经优化的用户界面进行相同的任务。

通过比较两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参与者的主观感受,评估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对用户的影响。

4.实验数据采集使用摄像机记录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通过软件记录参与者的任务完成时间和错误率,并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参与者对用户界面的主观评价。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1.任务完成时间将两组参与者的任务完成时间进行比较,发现使用优化后的用户界面的参与者完成任务的时间更短,平均节省了15%的时间。

2.错误率比较两组参与者的错误率,发现使用优化后的用户界面的参与者的错误率更低,平均减少了10%的错误率。

3.主观评价参与者使用问卷对用户界面进行评价,通过统计问卷的结果发现,使用优化后的用户界面的参与者更多地给予了高分评价,满意度更高。

四、讨论和总结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可以显著提高用户的任务完成效率,节约时间。

2.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可以降低用户的错误率,减少操作失误。

3.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使用户更愿意使用该系统。

因此,在用户界面设计中,应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用户界面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考虑用户的认知特点、生理特点和行为特点,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界面,可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用户界面优化时,应兼顾用户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不同类型的用户可能对用户界面的需求有所区别,需要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合理的设计。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学号:1145522222姓名:刘建国班级:机制二班实验一 人体静态尺寸测量实验二 车间工作环境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实验一人体静态尺寸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人体测量仪器的用法,测量人体的静态尺寸;2、学习人体尺寸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 测量人体静态尺寸,得到第5%、50%、95%百分位人群的主要尺寸;2 测量尺寸的均值、方差;三、实验仪器及器材Creo2.0 + Manikin 人机工程学模块人体库四、实验步骤1 学习使用Creo2.0的各测量工具;2 将测量的各项静态尺寸填入下表;3 算出5、50、95百分位数的人体测量数据,计算均值、方差、标准差。

每位同学分别测出身高、坐高、体重等列入表格。

计算出均值、方差、标准差。

五、实验结果分析表1-1 测量人体主要尺寸(mm)及体重(kg)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习到了如何测量人体模型的各种尺寸大小以及人体的体重分析,对各个数据的处理,让我认识到中国人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并没有日本人和韩国人的数据大,也许数据过时了,希望中国人能长得更高大威猛!实验二车间工作环境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一、实验目的基于人机工程学掌握manikin人体库的使用,包括手所能伸到的位置、视觉范围、站立/坐势操作高度等内容。

二、实验内容1 设计车间工作环境;2 完成人体模型的姿态设计、视眼分析;3完成搬运分析。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Creo2.0 + Manikin 人机工程学模块人体库四、实验步骤1 基于 Creo2.0建立车间模拟工作环境;2 调入manikin人体库人体模型;3 完成人体站姿、坐姿设计;4完成简单的手的操作设计;5完成简单的搬运小车分析;五、实验结果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的学习,我不仅学会了设计车间工作环境,设置物体以及人体的位置,而且还学会了人体模型的姿态设计,手的简单操作和帮运小车的分析,让我学会了如何在模拟的情况下做一些简单设计分析。

人机工程实验报告

人机工程实验报告

人机工程实验报告人机工程实验报告引言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交互的学科,旨在改善人机界面的设计,使之更符合人类认知和行为习惯。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人机界面的比较研究,探讨人机工程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实验设计与方法本次实验共招募了30名参与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不同的人机界面进行任务。

第一组使用传统的键盘鼠标界面,第二组使用了一种新型的触摸屏界面。

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参与者的反应时间、错误率和主观满意度等数据。

结果与分析1. 反应时间实验结果显示,使用触摸屏界面的参与者反应时间明显缩短。

这是因为触摸屏界面更加直观,操作起来更加简便,减少了人们在键盘和鼠标上的操作时间。

而传统键盘鼠标界面需要参与者进行精确的鼠标操作,容易出现误点或者操作不准确的情况,从而导致反应时间延长。

2. 错误率与反应时间相似,使用触摸屏界面的参与者的错误率也明显降低。

触摸屏界面的直观性使得参与者更容易找到所需的功能,减少了操作的复杂性和错误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传统键盘鼠标界面需要参与者进行更多的操作,容易出现误操作和错误的情况。

3. 主观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使用触摸屏界面的参与者对于界面的满意度更高。

触摸屏界面的交互方式更加自然,符合人类的直觉,使得参与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和愉悦。

而传统键盘鼠标界面在操作上的限制和不便使得参与者对其不太满意。

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触摸屏界面相较于传统键盘鼠标界面在反应时间、错误率和主观满意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触摸屏界面的直观性和简便性使得人机交互更加高效和愉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则应该更加注重提升界面的直观性和易用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虽然触摸屏界面在本次实验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触摸屏界面对于一些精细操作的支持不够,需要进一步优化。

此外,触摸屏界面的使用也可能导致一些健康问题,如长时间触摸屏幕可能导致手部疲劳。

人机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机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机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英文):人机工程学
Human Engineering Factors
课程编码: 351033
学分和总学时: 1.5学分 30个学时
实验(上机)学时:10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选课对象: 包装工程专业
二、课程内容与实验目的: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是人与机器相互关系的合理方案,亦即对人的知觉显示、操纵控制、人机系统的设计及其布置和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获得最高的效率和作业时感到安全和舒适。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操纵装置和显示装置设计的规律,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的实践中去。

三、实验教材与实验考核
实验教材:《人机工程学》(谢庆森,牛占文编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实验考核的方法:实际操作。

评分标准为平时成绩占5%,实验报告成绩占35%,实验考试占60%。

四、实验项目内容
实验项目明细表

目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属性
实验内容
实验
学时
是否
必选
实验所需主
要仪器设备
名称
1 显示装置设计 综合

设计各种不同的显
示装置
3 √计算机
2 操作装置设计 综合

设计各种不同的操
纵装置
3 √计算机
3 电子化办公桌椅设计 综合

利用显示规律和操
作规律设计电子化
办公桌椅
4 √计算机


10
注:本课程实验总计10 学时,安排 3 次实验,其中普通实验占 0 %,综合性实验占100 %,设计性实验占0 %。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人机工程学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0日实验地点:人机工程实验室实验目的:1. 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人机工程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和评估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和环境改善中的应用。

实验内容:1. 实验一:人体测量2. 实验二:操作效率测试3. 实验三:界面设计评估实验过程:一、实验一:人体测量1. 实验目的:了解人体基本尺寸,为产品设计和环境改善提供依据。

2. 实验步骤:a. 准备人体测量工具,如卷尺、身高计等。

b. 按照人体测量规范,对实验者进行身高、坐高、臂长、腿长等基本尺寸的测量。

c. 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a. 实验者身高:175cmb. 实验者坐高:85cmc. 实验者臂长:90cmd. 实验者腿长:85cm二、实验二:操作效率测试1. 实验目的:评估操作者在不同操作环境下的操作效率。

2. 实验步骤:a. 准备操作效率测试工具,如计算机、键盘、鼠标等。

b. 设计操作任务,如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等。

c. 指导实验者按照操作任务进行操作,记录操作时间。

d.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a. 文档编辑操作时间:5分钟b. 网页浏览操作时间:8分钟三、实验三:界面设计评估1. 实验目的:评估界面设计对操作者操作效率的影响。

2. 实验步骤:a. 准备两种不同界面设计的软件,如文本编辑器、图像处理软件等。

b. 指导实验者按照相同的操作任务进行操作,记录操作时间。

c.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a. 界面A操作时间:6分钟b. 界面B操作时间:4分钟实验结果分析:1. 人体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者身高、坐高、臂长、腿长等基本尺寸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要求,为产品设计和环境改善提供了依据。

2. 操作效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操作者在不同操作环境下的操作效率存在差异。

合理的操作环境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3. 界面设计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界面设计对操作者操作效率有显著影响。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1)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1)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实验一:双手调节器实验二:握力计实验三:记忆广度测试仪实验四:彩色视野分辩仪实验五:镜画仪实验六:光亮度辨别仪实验七:瞬时记忆实验仪实验实验八:手指灵活性测试仪实验九:两点实验数据分析及结果量规实验十:动觉方位辨别仪实验十一:数字亮点闪烁仪实验一:双手调节器产品介绍:本仪器是为研究动作学习中双手协调能力而设计的。

主要技术指标1. 由两个摇把控制的和铅笔类似的针一个,两个摇把由两只手各持一个。

2.在金属板上一个描绘的图案。

图案不同的模板二块。

3.仪器的各部分均安装在一个三脚架上。

4.一个指示灯(其电源为3V电池)或者选购记时计数器记录失败次数。

5.针移动的范围:150×40mm。

6.仪器的尺寸:370×230×300mm。

双手调节器是一种要求实验者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动作上的能力。

双手协调器是将注意分配到两种动作的一种典型仪器。

它将动作目标,通过双手,即右手完成上下移动轨迹。

左手完成左右移动轨迹,可按圆的轨迹正常移动。

根据被试完成一周所用的时间及错误次数(即离轨次数)观察其在注意分配上的能力。

自变量:实验者个体差异因变量:使用时间,错误次数实验数据分析及结果:因为实验者自身的不同,每个人所用的时间和错误次数不同。

每个人注意力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动作上的能力都不一样,所以实验分析出的结果就是个体手指灵活性有差异别实验二:握力计产品介绍:用途:测力的大小主要结构:弹簧、挂钩、刻度盘、指针、外壳。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利用二力平衡间接测量重力)使用时注意事项:①观察量程:就是观察弹簧秤面板上的最大刻度值.注意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就是弹簧秤刻度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校正零点:看指针是否指在零位置,如果不是,则应调整到指针指在零刻度线.④拉力沿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施加在弹簧秤上.⑤观察指针示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注意事项:所测物体受到重力(拉力)不能超过量程(弹性限度内)。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目录人机工程学实验一反应时实验实验二视觉反应时实验实验全过程记录实验名称实验一反应时实验时间地点姓名学号班组一、实验目的: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叫反应时。

反应时是心理学测验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出心理过程简单或复杂的程度,也可反映出不同的熟练程度及记忆、遗忘程度,也是思维敏捷性的一种表现。

二、实验内容:1、简单反应时测定2、辨别反应时测定3、选择反应时测定三、实验经过:1、任选红、黄、绿、蓝光及声音这五种刺激中的一种作为刺激方式。

在按下“简单”反应时键后,刺激光源灯亮,间隔时间不等。

被试在见到灯光后尽快按下红键。

按下红键后计时窗显示出本次的反应时间。

若过早或过晚按下红键则计一次错误次数。

一定次数实验后记录实验数据。

2、任选红、黄、蓝、绿四种光中的一种作为刺激方式。

实验开始后四种色光随机亮起,要求被试仅对选定颜色尽快作出反应(按下相应颜色的键),其他颜色不要反应,若作出反应即计一次错误。

正确的话机器自动记录反应时间。

一定次数实验后记录实验数据。

3、机器随机呈现红、黄、蓝、绿色灯光,要求被试在每种灯光亮起后尽快按下相应颜色的键,若按错即计一次错误次数。

正确时机器将自动记录反应时间。

一定次数实验后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数据:被试者时间长短复制实验王志斌简单反应时测定1辨别反应时测定2选择反应时测定3次数反应时间(s)错误次数(次)反应时间(s)错误次数(次)反应时间(s)错误次数(次)1 0.1834 0 0.4777 0.8759 02 0.1960 0 0.2619 0 0.9462 03 0.2007 0 0.3206 0 0.7156 04 0.1976 0 0.2698 1 0.7681 05 0.2277 0 0.2984 0 0.8426 06 0.5217 0 0.2507 0 0.5824 17 0.2071 1 0.2492 0 0.9981 08 0.2118 0 0.2365 0 0.6887 09 0.2008 0 0.4031 0 0.5062 010 0.2229 0 0.3349 0 0.5634 0平均值0.23697 0.3102 0.7593五、实验分析:1被测试者对同一亮灯实验,不同次的实验反应时间不同,外界刺激不同,实验精度会有误差2被测试者对于相应的不同实验反应时间不同3被测试者心理过度紧张会造成实验回答答错4随着实验难度增加,实验者反应时间相应增加5被测试者心理越紧张错误次数越多6实验时被测试者要放松心态实验全过程记录实验名称实验二视觉反应时实验时间地点姓名学号班组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用于自动测量视觉的选择反应时,以及检测被试者的判别速度和准确性。

最新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最新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最新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深入探讨了人机工程学在现代工作环境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提高用户的效率和舒适度。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评估新开发的界面布局对于用户操作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设计方
案对用户疲劳程度的长期影响。

实验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界面布局,分别为A和B。

布局A基于传统设计原则,而布局B则融入了最新的人机工程学研究成果。

我们招募了30
名志愿者,他们在控制的环境中分别使用两种布局完成一系列标准化
任务。

任务包括数据输入、信息检索和多任务处理等,旨在模拟日常办公环
境中的常见操作。

所有参与者在实验前后都完成了一份详细的问卷调查,以评估他们对界面布局的满意度和操作过程中的感受。

初步结果显示,使用布局B的用户在完成任务时的速度明显快于布局A 的用户,且报告的疲劳感较低。

此外,布局B的用户在长时间操作后,视觉疲劳和肌肉紧张程度也显著减少。

这些发现表明,基于人机工程
学的设计改进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操作疲劳。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我们计划扩大样本量,并在更多样化的工
作环境中进行测试。

同时,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
其他类型的用户界面设计中,以推动整个人机交互领域的发展。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1406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1406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注意分配能力测试实验地点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班级小组成员报告人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及仪器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被试者实验方式反应方式正确次数错误次数Q值声光声光组合中声声光组合中光声光声光组合中声声光组合中光六、思考题1.被试者多次测试,Q 值有所提高,这说明注意分配能力是可以培养或训练的。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一心不能二用”的说法和注意分配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3.列举一些对注意分配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

七、体会与建议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二反应时和运动时测试实验地点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班级小组成员报告人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及仪器三、实验步骤四、实验记录被试姓名优势手(左/右)刺激源(声/光)敲击总次数反应时平均值运动时平均值实验IV 数据记录表被试姓名优势手编码反应时运动时完成时总计时总次数五、思考题1.你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与他的反应速度是否有关?为什么?如何用实验来检验?2.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是他的起跑快还是跑的速度快,还是二者兼有?七、体会与建议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三动作稳定性实验实验地点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班级小组成员报告人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及仪器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练习次数洞孔直径及测试出错次数,成功打√每孔测试定时为10s 2.5 3 3.5 4 4.55 6 8 12 手臂平均稳定指标为曲线(左侧)练习次数测试时间/s 出错次数稳定性指标曲线(右侧)练习次数测试时间/s 出错次数稳定性指标楔形练习次数测试时间/s 出错次数稳定性指标六、思考题1.结合人机工程学理论,分析动作稳定在提高手动作业中的劳动绩效的重要性。

2.某位同学第一次在大会上发言,紧张地两腿打颤。

请从动作稳定和情绪稳定的联系出发,解释这一现象。

七、体会与建议。

人机工程学实验内容

人机工程学实验内容

人因工程学实验人机环境部分实验一人体尺度测量一、实验目的:人体测量是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其测量数据是很重要的设计基础资料,它是作为“机”的设计和工作地布置的根据。

人体测量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

本实验是练习静态测量,掌握其方法,以准确获得数据。

二、实验内容:人体尺寸测量项目见附图1.1:W 体重G 上肢功能前伸长A 立姿身高H 前臂加手功能伸长B 立姿眼高I 坐姿漆高C 肩高J 小腿加足高D 坐高K 坐深E 坐姿眼高L 坐姿臀宽F 立姿肘高M 坐姿肘高三、实验器材:人体测高仪、人体测量用直角规、人体测量用弯脚规、米尺、钢卷尺、记录纸、垫脚板、人体秤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实验分三~四人一组,每人有一人轮流为,二人配合测量,一人记录,轮流作为被试者。

每个测量项目要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2、测量姿势:被测者不要紧张的挺直背,身体自然伸直,放松双肩,上肢自然下垂,头部保持水平,双目注视前方,下颚放松,表情自然,呼吸均匀,尽量保持位置对称。

立姿时,两脚并拢,张开成45度角立正。

坐姿时,被测者身体自然伸直,座面与腓骨头上端同高,头正、肩平、目视前方,手指并拢,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水平,两腿水平且大致平行,漆关节成90度角。

如发现脚下不接触地,应加垫脚板,如发现椅子太低,可换高椅子。

3、测量时应在呼气与吸气之间进行,只许轻触测点,不可紧压皮肤,以免影响测值。

五、分析与实验报告:1、分析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及影响准确性的因素2、根据测量数据设计下列项目:A、工作椅B、工作台C、水平面最大及正常操作范围附图1.1附图1.2人体测高仪附图1.3 人体测量用直角规附图1.4 人体测量用弯脚规实验二环境照明测定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使学生熟悉环境照明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环境照明测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环境照明数据的处理分析,掌握环境照明的评价方法和相关的国家环境照明标准。

1、学习光电照度计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2、学会对工作场所的照度测定和评价;3、根据相关的国家环境照明标准,评价影响照明条件的因素,提出改进环境照明的措施。

人机工程学实验

人机工程学实验

实验一:双手调节器1.实验目的2.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双手调节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

它是通过双手的操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上下移动,左手完成目标的左右移动。

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多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3.实验过程:分两项实验第一种:自变量:同一个人的被实验次数即练习遍数。

(每人四次,左右单程各两次)因变量:走完单程过程中个出错次数和时间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中的被试者完成实验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数据统计分析如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练习曲线如下,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做出示意图为:4.实验结论: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每遍练习中的错误次数随着练习遍数的增加总体趋势偶尔也会错误次数和时间略有增加。

实验二:瞬时记忆1.实验目的:证实瞬时记忆的现象及其性质。

2.实验(方案一)思路:恒定变量设为1,自变量为设定秒数,因变量为报对码数目。

方案一数据:根据图表可知,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方案二)实验思路:恒定变量为时间(0.4秒),自变量为图码行数不同,因变量为记忆图码正确数量。

方案二数据:根据图表可知,当被测试者接收一行图码信息时,思路清晰,记忆较快,当被测试者接收两行图码信息时,记忆速度不如一行图码快。

3.实验总结:1. 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2. 瞬间记忆在0.4秒情况下,记忆的合理码数在3.2—3.5之间。

实验三:记忆广度1.实验目的:学习测定光简单反应时的程序,比较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通过测定闪光融合领率.学习使用阶梯法测定感觉阈限2. 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影响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很多,组块的大小,熟悉性,复杂性等都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设自变量为计位数,因变量为正确个数,测试正确率: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随着计位数的不断增加,实验者按对的个数不断减少,正确率越来越低,这说明人的记忆广度有限,所以在适当的记忆时间内,应设计相应的可记忆的内容,严防记忆过载。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3)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3)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人机工程学结课报告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学院系别万方科技学院人文系专业班级13产品设计 2 班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指导教师刘建学成绩评定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班级产品设计2班姓名赵俊雅学号1316506011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上课时间2014.10.18 实验题目人机工程学认知任课教师刘建学实验内容和要求1、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发展过程2、理解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3、应用人机工程学,对日常学习生活中五个以上案例进行评价实验结果 1.早餐卖的豆浆和其他稀饭等用吸管吸着喝非常烫嘴,而且习惯中的化学物质遇热后会发生反应,对身体有害,如果把盖子去掉的话又会沾到很多饭粒,又会使稀饭溢出。

不符合人机。

2.一号楼教室排椅不适合长久坐,左右转动空间狭小,只能固定一个姿势,很难受,不符合人机。

3.学校绿化带中有带状石灰板的阶梯,阶梯高出草坪,形状固定,让人们不得不按照所铺的石灰板走路,如果不小心走在石灰板外,就可能会崴到脚,不符合人机。

4.学校楼梯上裸露的钢筋条很艮脚,不美观,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滑作用,但是上楼梯踩到它的时候很不舒服,还有有的阶梯高度不一致,容易使人栽跟头。

5.二号楼阶梯教室的阶梯由于是统一的大理石地板铺成,阶梯和阶梯之间区别不大,很容易导致看不到阶梯而踏空。

实验总结还是要注重生活,从生活中的小事看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生活中处处给我们都有设计的机会,就看会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了,人机是一门很有用的学问,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学设计的。

人机工程学就是要我们关注身边一些微妙的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后更是要多学多做多看。

教师评价成绩评定:签名:成绩比例:10% 日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班级产品设计2班姓名赵俊雅学号1316506011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上课时间2014.10.25 实验题目人体尺寸及其应用方法任课教师刘建学实验内容和要求1、了解人体尺寸的测量原则、手段、方法2、理解人机尺寸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3、对自行车设计中的人体数据进行分析(不少于20项)实验结果实验总结原来一个自行车上也暗藏这么多关于人机的学问,之前都不知道,车把,车座,车身等都具有那么大的学问,人机关乎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自行车如此,其他的也更是如此,从这次对自行车的调查中我发现任何事物的改进都需要事实的检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以后的设计中也更要遵循这一真理。

人机工程实验

人机工程实验

瞬时记忆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习使用瞬时记忆实验仪,学习采用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检测被试者的记忆效果。

二、实验仪器:本仪器由微电脑控制,由控制电路、主试面板、被试面板、被试键盘盒等部分组成。

主试面板(图1)设有实验选择键、瞬时时间设置键、启动键、复位键及三位数码管等。

被试面板设有18位数码管及键盘盒连接插座。

被试键盘盒设有回答提示灯及回答操作键。

图1主试面板三、实验要求:本实验两人一组,一人为主试一人为被试,可轮换进行。

在实验结束后计算出瞬时记忆保存量、记录设定的瞬时刺激时间、行为瞬时记忆广度值和最大记忆位数值。

四、实验步骤:1.主试者应将被试操作键盘盒的插头插在仪器后面板相应插座中。

将电源线的插头插入220V电源中,打开前面板的电源开关。

2.选择实验:按“实验”键上方的“I”灯亮,表示实验I;“II”灯亮,表示实验II。

3.瞬时刺激时间设定:按“转换”键,表示时间的第一位数码管闪动,按“+”键,调整时间的秒数;再按“转换”键,第二位数码管闪动,按“+”键,调整时间的0.1秒数;再按“转换”键第三位数码管闪动, 按“+”键,调整时间的0.01秒数。

注:如果设定的瞬时刺激时间为0.00秒,实验将进入自检功能。

4.实验I:(1)当被试者做好准备后,主试按下“启动”键。

(2)蜂鸣响时,主试面板显示实验次数。

蜂鸣器响后,主试面实时显示刺激时间,并在被试面显示随机呈现的记忆信息。

显示信息呈现于被试面板中央的三排数码管,每排四个,由数字或字母组成,显示完后,将在某一行提示“————”,表示要求回答的行数。

(3)被试键盘上的回答指示灯亮,被试通过键盘按要求行的记忆信息顺序回答,中间没记住的可按“*”键。

如果按“*”键或回不正确,将出现错误声响,并在此位显示“—”。

请注意字母“b”与数字“6”的区分。

(4)被试回答稍等待后,将再次按设定的时间显示不同的随机记忆信息,回到第(2)步。

任何时候,再按“启动”键实验在完成回答后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双手调节器
1.实验目的
2.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双手调节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

它是通过双手的操
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上下移动,左手完成目标的左右移动。

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多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3.实验过程:分两项实验
第一种:自变量:同一个人的被实验次数即练习遍数。

(每人四次,左右单程各两次)因变量:走完单程过程中个出错次数和时间
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中的被试者完成实验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练习曲线如下,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做出示意图为:
4.实验结论: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每遍练习中的错误次数随着练习遍数的增加总体趋势
偶尔也会错误次数和时间略有增加。

实验二:瞬时记忆
1.实验目的:证实瞬时记忆的现象及其性质。

2.实验(方案一)思路:恒定变量设为1,自变量为设定秒数,因变量为报对码数目。

方案一数据:
根据图表可知,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方案二)实验思路:恒定变量为时间(0.4秒),自变量为图码行数不同,因变量为记忆图码正确数量。

方案二数据:
根据图表可知,当被测试者接收一行图码信息时,思路清晰,记忆较快,当被测试者接收两行图码信息时,记忆速度不如一行图码快。

3.实验总结:1. 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2. 瞬间记忆在0.4秒情况下,记忆的合理码数在
3.2—3.5之间。

实验三:记忆广度
1.实验目的:学习测定光简单反应时的程序,比较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通过测定闪光融合领率.学习使用阶梯法测定感觉阈限
2. 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
影响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很多,组块的大小,熟悉性,复杂性等都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设自变量为计位数,因变量为正确个数,测试正确率:
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随着计位数的不断增加,实验者按对的个数不断减少,正确率越来越低,
这说明人的记忆广度有限,所以在适当的记忆时间内,应设计相应的可记忆的内容,严防记忆过载。

从另一方面讲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方法加以训练,有助于个人记忆的
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