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人机实验(1)

合集下载

安全人机工程综合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综合实验指导书
【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开关,接通电源。若选配有微型打印机,则需先给打印机装纸加电。 2、复位:按“复位”键,数码管显示全为零。每换一组实验可“复位”一次,以保证仪器正常工作。实验 过程中,按“复位”键,实验将停止。 3、自检:用此功能检查仪器好坏。按“自检”键,仪器进入自检状态。主试面板八位数码管依次显示 1 -8,与此同时被试面板显示屏分红、绿、黄逐行显示及全屏显示。循环两遍后,仪器响蜂鸣,数码显示 器自动归零。 4、选择实验类型及组别:根据实验需要,按下主试面板实验类型选择键(“概率”、“数奇偶”、“数大 小”、“信息量”、“时距”键),对应键上的灯亮。 5、选择实验次数:实验次数范围在 10-255之间任意设置。按“选次”键,次数百位数码管闪,按“+” 键调百位数;再按“选次”键,次数十位数码管闪,按“+”键调十位数;再按“选次”键,次数个位数码管闪, 按“+”键调个位数。 6、按“启动”键开始实验。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主试必须向被试者说明实验内容与要求,反应判别方 式。被试者面对显示屏,左手握“左”回答键,右手握“右”回答键,做好回答准备。实验开始后,被试者注 视显示屏,按要求进行回答,在回答正确的前提下,回答越快越好。回答正确,显示器自动显示每次回答 的反应时间,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记录一次错误次数。实验结束蜂鸣长声响,显示该组实验结果。 7、打印实验结果:每组实验后,如果已经接好微型打印机,可按主试面板“打印”键,选择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1包括每组实验正确回答的平均反应时间、实验次数、错误回答次数,打印内容 2除包括打印内 容 1外,还打印实验中每次正确回答的反应时间。内容 1标志位显示“ 1”;内容 2标志位显示“ 2”。选择打 印内容后,按“启动”键开始打印。打印清单中字母简称的表示含义见表 1。
示屏两侧 4×4点阵区内显示。被试者判别显示的点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用反应手键回答。奇数时,按“左” 键,偶数时按“右”键。回答正确,显示屏自动显示每一次正确判断的反应时间;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 自动记录错误次数。实验结束,仪器自动显示正确回答的平均选择反应时及错误回答次数。标志位无显示。

人机实验报告

人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人机工程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双手调节器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双手调节器的设计原理,掌握双手调节器的操作方法。

(2)实验步骤:①观察双手调节器的结构,了解其设计特点;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双手调节器的实际操作;③分析双手调节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实验二:握力计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握力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实验步骤:①了解握力计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握力测试;③分析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实验三:记忆广度测试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记忆广度测试仪的使用方法,掌握记忆广度测试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①了解记忆广度测试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记忆广度测试;③分析记忆广度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4. 实验四:彩色视野分辩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彩色视野分辩仪的使用方法,掌握彩色视野分辩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①了解彩色视野分辩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彩色视野分辩测试;③分析彩色视野分辩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5. 实验五:镜画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镜画仪的使用方法,掌握镜画仪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实际应用。

(2)实验步骤:①了解镜画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镜画仪的实际操作;③分析镜画仪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优缺点。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双手调节器实验:通过实验,了解了双手调节器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方法,认识到双手调节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握力计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握力计的使用方法,了解到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为今后锻炼和保健提供参考。

3. 记忆广度测试仪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记忆广度测试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到记忆广度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为今后提高记忆力提供帮助。

4. 彩色视野分辩仪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彩色视野分辩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到彩色视野分辩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为今后视觉健康提供参考。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书实验一错觉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人体测量学的基本知识,证实最典型的缪勒-莱伊尔(Muller--Lyer)视错觉现象的存在和研究错觉量大小。

2、实验器材:错觉实验仪3、成员:某某4、实验内容:(1)仪器有三种不同箭羽线夹角的线段,实验时选择一种做实验,其余的二种用挡板挡住。

(2)仪器直立于桌面,被试位于一米以远,平视仪器的测试面。

主试移动仪器上方的拨杆,即调整线段中间箭羽线的活动板,使被试感觉到中间箭羽线左右两端的线段长度相等为至。

可以验证箭头线与箭尾线的长度错觉现象,并读出错觉量值。

5、实验数据:6、实验小结:本实验中,通过对错觉实验的实施,我们测试了小组成员的长度错觉,差值数据普遍在3mm左右,我们了解到了人体错觉的基本测量方法。

实验二大小常性测量器实验1、实验目的:(1)用比对法验证视觉大小常性现象;(2)学习测定大小常性的方法;(3)讨论距离对大小常性的影响;(4)讨论标准刺激大小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2、实验用具:EP510大小常性测定仪两台。

3、小组成员:某某4、实验内容:(1)选择长度为2m以上的场地,让被测者站在距离实验仪器1.5m位置。

(2)测试员调节手边大小常性测量仪,改变两个测量仪三角形大小,使其不同,注意应有时从大到小调,有时从小到大调,采用ABBA的序列。

指导语如下:“请你注意正前方屏幕上三角形的大小,并照此大小指挥测试员调节手边的测量器,直到你主观感知到一样大小为止。

”报告记录员记下你调节后图形的数值。

(3)记录员将读得的数据记入大小常性记录表。

实验中,记录员不得将测量数据告知被试。

5、实验数据:(单位:mm)(1)根据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实际差别计算大小常性系数。

KB =(R―S)/(A―-S)或 KT=(lgR―lgS)/(lgA―lgS)式中,A:标准三角形高;R:被试匹配的三角形高;S:完全没有常性时三角形应有的高 S= D /(A* d)(式中D:被试与标准刺激的距离,d:被试与比较刺激的距离)(2)我的测量数据(差值,单位:mm)6、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在标准刺激下还是在标准距离下,人对物体的大小直觉恒常性系数都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安全工程实验1-人机工程实验PPT

安全工程实验1-人机工程实验PPT
0.3、0.4、0.5、0.6、0.8、1.0; • 5、 明适应应用视野亮度:2000 Lux; • 6、 暗示标亮度:0~1.5 Lux(由电流表指示); • 7、 电源电压:交流220 V,50Hz; • 8、 外型尺寸:750×370×465mm; • 9、 重量:15 kg;
四、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 1、BD-Ⅱ-110 时间知觉测试仪;BD-Ⅱ112 空间知觉测试仪。
• 2、自备记录工具(笔、纸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 (一)、时间知觉实验
四、实验原理
• 人们对时间长短的估计,经常受到生理、心理等 因素的影响。本仪器用于心理教学实验,检测各 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掌握用复制法研究时 间知觉。复制法要求被试复制出在感觉上认为与 标准刺激相等的时间,以复制结果与标准刺激的 差别作为时间知觉准确性的指标,并区分是高估 还是低估了标准时间。复制法测量的结果不受过 去经验的影响,它能确切地表示一个人辨别时间 长短的能力,可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主试面板各键的使用功能介绍如下
• 补给选择框:[选择键]重复按“选择”键,选择实验种类,分别对 实验1、实验2测试。
• 刺激方式框:[方式键]重复按“方式”键,选择声、光或声+光3 种实验刺激方式测试。
• 输入参数框:[置数键]改变参数显示的闪动位置从左起顺序为(百 、十、个)位。
• [“+”键]每按此键,闪动的参数位加1。 • [“-”键]每按此键,闪动的参数位减1。 • [“* ”键]每按此键,确定所置参数值。 • 复位键:开机或换新测试内容时用,一组实验未完不得按此键。 • 显示键:实验结束,按此键查看测试结果。 • 打印键:当测试全部完成,按此键打印测试结果。 • 启动键:按“启动”键实验开始。 • 音量控制旋钮:实验前由主试调整合适音量。 • 光指示灯:供主试观看 光刺激节拍。

人机工程学试验报告

人机工程学试验报告

人机工程学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机工程学在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相关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实验设计1.实验参与者选择从实验室中随机选择了10名参与者,保证了参与者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实验环境搭建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用户界面,使用一台电脑作为实验平台,通过软件模拟各种界面操作。

3.实验内容将参与者分为两组,每组5人。

第一组被要求使用已经优化的用户界面进行任务,第二组被要求使用未经优化的用户界面进行相同的任务。

通过比较两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参与者的主观感受,评估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对用户的影响。

4.实验数据采集使用摄像机记录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通过软件记录参与者的任务完成时间和错误率,并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参与者对用户界面的主观评价。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1.任务完成时间将两组参与者的任务完成时间进行比较,发现使用优化后的用户界面的参与者完成任务的时间更短,平均节省了15%的时间。

2.错误率比较两组参与者的错误率,发现使用优化后的用户界面的参与者的错误率更低,平均减少了10%的错误率。

3.主观评价参与者使用问卷对用户界面进行评价,通过统计问卷的结果发现,使用优化后的用户界面的参与者更多地给予了高分评价,满意度更高。

四、讨论和总结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可以显著提高用户的任务完成效率,节约时间。

2.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可以降低用户的错误率,减少操作失误。

3.优化后的用户界面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使用户更愿意使用该系统。

因此,在用户界面设计中,应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用户界面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考虑用户的认知特点、生理特点和行为特点,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界面,可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用户界面优化时,应兼顾用户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不同类型的用户可能对用户界面的需求有所区别,需要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合理的设计。

安全人机工程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实验指导书

镇江高专化工系安全人机工程学试验指导书班级:学号:姓名:试验一双手协调力量测试一、试验目的通过双手调整器的操作,学习绘制练习曲线。

二、试验根本原理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练习曲线能形象地反映练习的进程及练习进展的趋势。

绘制练习曲线有各种方法。

不同的画法曲线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最一般的画法是用练习的阶段或练习的遍数作横坐标,用练习的效果为纵坐标来绘制出练习曲线。

以双手调整器的练习为例: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以每遍的结果确定坐标上的位置,连接各点便组成练习曲线。

双手调整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

它是通过双手的操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上下移动,左手完成目标的左右移动。

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屡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三、试验仪器试验仪器名称:EP711 双手调整器一台、EP105 计数计时器一台。

图1 EP711 双手调整器双手调整器操作部件的探笔头一旦遇到起始位,信号整形送入电脑芯片开头记时,探笔头偏离轨迹,信号整形送入电脑芯片开头记次,探笔头一旦遇到终止位,信号整形送入电脑芯片停顿记时、记次,结果经锁存、驱动以数码显示。

仪器组成:双手操作部件包含有双手分别移动的机构、运动目标的指示与检测电路,以及设定的曲线轨迹。

另外还有计时计数器。

技术参数:1.计时范围:0.0000~99999.9999 秒2.计时精度:0.1%3.计数范围:0~999 次四、试验内容及步骤1.使用方法:(1)用电缆线联接双手调整部件和计时、计数器。

(2)接通电源,双手调整部件的目标光斑发出红光,计时器数显为0。

(3)转动右手旋钮目标光斑上下移动。

(4)转动左手旋钮目标光斑左右移动。

(5)目标光斑离开起始位,开头计时计次。

完成一周,目标光斑进入起始位,停顿计时。

2.试验程序:(1)按使用方法 1、2 作好试验前预备。

(2)主试事先将双手调整器上的目标光斑调到起始位。

人机工程实验报告

人机工程实验报告

人机工程实验报告人机工程实验报告引言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交互的学科,旨在改善人机界面的设计,使之更符合人类认知和行为习惯。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人机界面的比较研究,探讨人机工程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实验设计与方法本次实验共招募了30名参与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不同的人机界面进行任务。

第一组使用传统的键盘鼠标界面,第二组使用了一种新型的触摸屏界面。

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参与者的反应时间、错误率和主观满意度等数据。

结果与分析1. 反应时间实验结果显示,使用触摸屏界面的参与者反应时间明显缩短。

这是因为触摸屏界面更加直观,操作起来更加简便,减少了人们在键盘和鼠标上的操作时间。

而传统键盘鼠标界面需要参与者进行精确的鼠标操作,容易出现误点或者操作不准确的情况,从而导致反应时间延长。

2. 错误率与反应时间相似,使用触摸屏界面的参与者的错误率也明显降低。

触摸屏界面的直观性使得参与者更容易找到所需的功能,减少了操作的复杂性和错误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传统键盘鼠标界面需要参与者进行更多的操作,容易出现误操作和错误的情况。

3. 主观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使用触摸屏界面的参与者对于界面的满意度更高。

触摸屏界面的交互方式更加自然,符合人类的直觉,使得参与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和愉悦。

而传统键盘鼠标界面在操作上的限制和不便使得参与者对其不太满意。

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触摸屏界面相较于传统键盘鼠标界面在反应时间、错误率和主观满意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触摸屏界面的直观性和简便性使得人机交互更加高效和愉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则应该更加注重提升界面的直观性和易用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虽然触摸屏界面在本次实验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触摸屏界面对于一些精细操作的支持不够,需要进一步优化。

此外,触摸屏界面的使用也可能导致一些健康问题,如长时间触摸屏幕可能导致手部疲劳。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人机工程学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0日实验地点:人机工程实验室实验目的:1. 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人机工程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和评估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和环境改善中的应用。

实验内容:1. 实验一:人体测量2. 实验二:操作效率测试3. 实验三:界面设计评估实验过程:一、实验一:人体测量1. 实验目的:了解人体基本尺寸,为产品设计和环境改善提供依据。

2. 实验步骤:a. 准备人体测量工具,如卷尺、身高计等。

b. 按照人体测量规范,对实验者进行身高、坐高、臂长、腿长等基本尺寸的测量。

c. 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a. 实验者身高:175cmb. 实验者坐高:85cmc. 实验者臂长:90cmd. 实验者腿长:85cm二、实验二:操作效率测试1. 实验目的:评估操作者在不同操作环境下的操作效率。

2. 实验步骤:a. 准备操作效率测试工具,如计算机、键盘、鼠标等。

b. 设计操作任务,如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等。

c. 指导实验者按照操作任务进行操作,记录操作时间。

d.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a. 文档编辑操作时间:5分钟b. 网页浏览操作时间:8分钟三、实验三:界面设计评估1. 实验目的:评估界面设计对操作者操作效率的影响。

2. 实验步骤:a. 准备两种不同界面设计的软件,如文本编辑器、图像处理软件等。

b. 指导实验者按照相同的操作任务进行操作,记录操作时间。

c.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a. 界面A操作时间:6分钟b. 界面B操作时间:4分钟实验结果分析:1. 人体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者身高、坐高、臂长、腿长等基本尺寸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要求,为产品设计和环境改善提供了依据。

2. 操作效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操作者在不同操作环境下的操作效率存在差异。

合理的操作环境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3. 界面设计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界面设计对操作者操作效率有显著影响。

机械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理与实践案例

机械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理与实践案例

机械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理与实践案例在机械设计领域,人机工程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旨在改善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其实践应用。

一、人机工程学原理1. 人体工学原理人体工学是人机工程学的基础,研究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人体的尺寸、力量、灵活性和感觉等因素。

设计师应在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群体的人体工学特征,以确保产品的舒适性和适用性。

2. 操作界面设计操作界面是人与机器之间的桥梁,决定着用户对机器的控制和反馈效果。

在机械设计中,操作界面的设计应基于人体工学原理,以确保用户的操作方便、准确和高效。

例如,在设计一个机械设备的控制面板时,应将常用功能按钮置于易于触及的位置,并采用符合人体工学要求的按钮尺寸和排列方式。

3. 动作分析动作分析是研究人体动作特征和动作过程的科学方法。

通过对人体动作的分析,设计师可以优化机械设备的操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在设计一个手持工具时,要考虑到使用者手部的握持方式和运动轨迹,并制定相应的设计措施,以减少手部疲劳和伤害的风险。

二、实践案例1. 工业机器人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人机工程学设计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一个成功的案例是ABB公司开发的IRB 2600工业机器人。

该机器人采用了人体工学原理,使得操作员可以直观地进行编程和控制。

此外,机器人的操作界面设计简洁明了,操作按钮和手柄的布局符合人体工学标准,大大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精确性。

2.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汽车座椅是人机交互中的重要环节,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举个例子,德国汽车制造商奥迪针对长时间驾驶对颈椎的影响,设计了具有人体工学支撑功能的可调节头枕。

这种头枕能够根据个体的身高和颈椎曲度进行调整,减少颈部受力,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和乘坐舒适性。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1)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1)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实验一:双手调节器实验二:握力计实验三:记忆广度测试仪实验四:彩色视野分辩仪实验五:镜画仪实验六:光亮度辨别仪实验七:瞬时记忆实验仪实验实验八:手指灵活性测试仪实验九:两点实验数据分析及结果量规实验十:动觉方位辨别仪实验十一:数字亮点闪烁仪实验一:双手调节器产品介绍:本仪器是为研究动作学习中双手协调能力而设计的。

主要技术指标1. 由两个摇把控制的和铅笔类似的针一个,两个摇把由两只手各持一个。

2.在金属板上一个描绘的图案。

图案不同的模板二块。

3.仪器的各部分均安装在一个三脚架上。

4.一个指示灯(其电源为3V电池)或者选购记时计数器记录失败次数。

5.针移动的范围:150×40mm。

6.仪器的尺寸:370×230×300mm。

双手调节器是一种要求实验者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动作上的能力。

双手协调器是将注意分配到两种动作的一种典型仪器。

它将动作目标,通过双手,即右手完成上下移动轨迹。

左手完成左右移动轨迹,可按圆的轨迹正常移动。

根据被试完成一周所用的时间及错误次数(即离轨次数)观察其在注意分配上的能力。

自变量:实验者个体差异因变量:使用时间,错误次数实验数据分析及结果:因为实验者自身的不同,每个人所用的时间和错误次数不同。

每个人注意力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动作上的能力都不一样,所以实验分析出的结果就是个体手指灵活性有差异别实验二:握力计产品介绍:用途:测力的大小主要结构:弹簧、挂钩、刻度盘、指针、外壳。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利用二力平衡间接测量重力)使用时注意事项:①观察量程:就是观察弹簧秤面板上的最大刻度值.注意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就是弹簧秤刻度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校正零点:看指针是否指在零位置,如果不是,则应调整到指针指在零刻度线.④拉力沿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施加在弹簧秤上.⑤观察指针示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注意事项:所测物体受到重力(拉力)不能超过量程(弹性限度内)。

最新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最新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最新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深入探讨了人机工程学在现代工作环境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提高用户的效率和舒适度。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评估新开发的界面布局对于用户操作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设计方
案对用户疲劳程度的长期影响。

实验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界面布局,分别为A和B。

布局A基于传统设计原则,而布局B则融入了最新的人机工程学研究成果。

我们招募了30
名志愿者,他们在控制的环境中分别使用两种布局完成一系列标准化
任务。

任务包括数据输入、信息检索和多任务处理等,旨在模拟日常办公环
境中的常见操作。

所有参与者在实验前后都完成了一份详细的问卷调查,以评估他们对界面布局的满意度和操作过程中的感受。

初步结果显示,使用布局B的用户在完成任务时的速度明显快于布局A 的用户,且报告的疲劳感较低。

此外,布局B的用户在长时间操作后,视觉疲劳和肌肉紧张程度也显著减少。

这些发现表明,基于人机工程
学的设计改进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操作疲劳。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我们计划扩大样本量,并在更多样化的工
作环境中进行测试。

同时,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
其他类型的用户界面设计中,以推动整个人机交互领域的发展。

人机工程学报告——人体基本参数测量,反应时测量

人机工程学报告——人体基本参数测量,反应时测量

表 2 女生测量数据 序 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平 均 性 别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 身高(cm) 坐高(cm) 159.90 152.20 166.90 160.90 154.90 165.10 163.40 167.40 162.80 163.40 163.50 159.40 161.65 125.50 124.80 132.70 130.70 126.30 127.10 128.40 132.70 131.50 131.70 129.90 127.10 129.03 表3 项目 坐眼高(cm) 71.10 70.90 77.00 76.90 76.60 73.30 76.50 78.50 79.20 78.50 75.00 74.90 75.70 数据对比 实测值 174.3 161.7 95.1 129.0 85.8 75.7 75.0 63.2 上肢长(cm) 65.40 60.60 62.40 63.00 60.60 67.20 62.50 62.40 62.90 62.90 64.90 63.10 63.16
⒉数据分析与讨论
七、实验总结(个人心得) :
实验名称:人因学反应时测量
实验一:简单反应时实验
1)实验目的:学习对视觉与听觉简单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比较两种简单反应时间的差 别; 2)实验设备:简单反应的测定装置; 3)实验步骤: ①主试者拨动信号发生开关,在剌激信号(光或声)呈现的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②被试者于呈现电器处,右手食指轻触电键。 ③不可有空白剌激反应即不能有超前反应,否则实验无效,要重作。 ④共 4 单元,每单元作 20 次,单元间隔 1 分钟。 ⑤四组剌激安排:光——声——声——光。 ⑥请被试者在感觉到剌激时,尽快松电键,现在实验开始。 4)实验数据与处理: 全体实验数据(见下表) : a) 平均数:

人机交互实验报告1-人机界面

人机交互实验报告1-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设计软件构件之间的接口;
2)设计模块和其他非人的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面;
3)设计人(如用户)和计算机间的界面。
步骤2:使用关键字“人机交互技术”或“人机交互设计”,利用英特网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大致了解你所看到的基本内容,并简述如下:
人机交互技术(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iques)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它包括机器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大量有关信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设备给机器输入有关信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设备给机器输入有关信息,回答问题等。人机交互技术是计算机用户界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认知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有密切的联系。
从广义的人机界面角度来讲,它主要是研究人与机关系的合理性。人机界面中的“人”是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包括操作人员、决策人员等.
狭义的人机界面:
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人机界面,又称人机接口、用户界面,它是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图形艺术、认知科学和人机工程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和交换信息的媒介,是计算机系统向用户提供的综合操作环境。
实验步骤
(1)概念理解
1)“人机界面设计”的定义:
在人和机器的互动过程中,有一个层面,即我们所说的界面。从心理学意义来分,界面可分为感觉(视觉、触觉、听觉等)和情感两个层次。人机界面设计是屏幕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界面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有不同学科参与的工程,认知心理学、设计学、语言学等在此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机界面设计的三大原则是:置界面于用户的控制之下;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保持界面的一致性。
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年级软件工程
课程名称人机交互

人机工程设计检测方案(一)

人机工程设计检测方案(一)

人机工程设计检测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机交互已成为各个产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医疗健康领域,人们对于人机工程设计的需要日益增长。

然而,当前的人机工程设计检测方法往往基于经验和试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法保证设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因此,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我们提出这个人机工程设计检测方案,旨在提高设计效率,确保设计质量,同时降低人力成本。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基于人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构建了一套全面、高效的人机工程设计检测体系。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数据收集:通过专业的数据采集设备,收集操作者在进行某项任务时的生理数据(如心率、呼吸等)和行为数据(如操作时间、动作轨迹等)。

2.数据处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与设计相关的特征。

3.模型构建:根据提取出的特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人机工程设计模型。

4.设计检测:将新的设计输入到模型中进行检测,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判断设计的合理性和舒适度。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明确检测方案的目标和实施范围。

2.数据收集: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采集设备,确定采集对象和采集任务。

3.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提取出与设计相关的特征。

4.模型构建:根据提取出的特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人机工程设计模型。

5.设计检测与评估:将新的设计输入到模型中进行检测和评估,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判断设计的合理性和舒适度。

6.报告撰写:根据检测和评估结果,撰写详细的检测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需要进行人机工程设计检测的各个领域,如制造业、服务业和医疗健康领域等。

同时,本方案也可用于评价和优化现有的人机工程设计。

五、创新要点1.跨学科整合:本方案整合了人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实现了跨学科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1406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1406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注意分配能力测试实验地点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班级小组成员报告人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及仪器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被试者实验方式反应方式正确次数错误次数Q值声光声光组合中声声光组合中光声光声光组合中声声光组合中光六、思考题1.被试者多次测试,Q 值有所提高,这说明注意分配能力是可以培养或训练的。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一心不能二用”的说法和注意分配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3.列举一些对注意分配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

七、体会与建议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二反应时和运动时测试实验地点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班级小组成员报告人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及仪器三、实验步骤四、实验记录被试姓名优势手(左/右)刺激源(声/光)敲击总次数反应时平均值运动时平均值实验IV 数据记录表被试姓名优势手编码反应时运动时完成时总计时总次数五、思考题1.你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与他的反应速度是否有关?为什么?如何用实验来检验?2.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是他的起跑快还是跑的速度快,还是二者兼有?七、体会与建议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三动作稳定性实验实验地点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班级小组成员报告人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及仪器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练习次数洞孔直径及测试出错次数,成功打√每孔测试定时为10s 2.5 3 3.5 4 4.55 6 8 12 手臂平均稳定指标为曲线(左侧)练习次数测试时间/s 出错次数稳定性指标曲线(右侧)练习次数测试时间/s 出错次数稳定性指标楔形练习次数测试时间/s 出错次数稳定性指标六、思考题1.结合人机工程学理论,分析动作稳定在提高手动作业中的劳动绩效的重要性。

2.某位同学第一次在大会上发言,紧张地两腿打颤。

请从动作稳定和情绪稳定的联系出发,解释这一现象。

七、体会与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