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宣传时代的媒介理论

合集下载

媒介的四种理论知识

媒介的四种理论知识

媒介的四种理论知识媒介理论是研究媒介对社会和个体产生影响的学科,其核心是探究媒介如何影响信息传播、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等方面。

以下是媒介理论中的四种重要知识:1. 传统媒介理论:传统媒介理论主要关注传统媒介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魔力针"理论。

该理论认为,媒介通过选择和筛选信息,引导大众选择欣赏和接受某些观点和观念,从而对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行为产生影响。

传统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制作和传播的力量,以及大众对信息的被动接受。

2. 社会影响理论:社会影响理论关注媒介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媒介通过传播特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可以改变社会的态度、信仰和行为。

著名的社会影响理论包括"媒介扭曲"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媒介扭曲理论认为,媒介通过选择和强调某些事件和信息,可以扭曲大众对现实的认知。

社会学习理论则指出,媒介可以通过建立角色模型和提供社会认同,对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

3. 跨文化媒介理论:跨文化媒介理论关注媒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同和影响。

该理论强调不同文化中对媒介的解读和使用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媒介影响也会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跨文化媒介理论强调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媒介差异,对跨文化沟通和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新媒介理论:新媒介理论关注媒介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介理论探讨了数字化媒介的特性、变革和社会影响。

例如,网络媒介理论提出了网络互动、社交媒体和网络用户生成内容等新媒介特点对社会结构、信息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影响。

新媒介理论强调媒介技术的变革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具有革命性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和应用媒介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有助于媒介从业者更好地选择和制作信息,也有助于个体对媒介信息的辨别和接受。

媒介理论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媒介的作用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传播学教程 (9)[17页]

传播学教程 (9)[17页]
另一方面,公益性和公共性也对大众传 媒产生重要的制约,它要求传媒的活动 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 中的作用
(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 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 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 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 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 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二)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思 想
“电子乌托邦”(Teletopia) 这种观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 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 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 平等的理想国。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 大众传媒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特点 1.地位稳固 2.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 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 3.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 控制者和使用者。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 约因素
(一)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 传媒必须面对市场,必须把自己的信息 产品或服务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 包括宣传某种思想、灌输某种意识形态、 提倡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利或社会影 响力等等。
(三)公共性与公益性
一方面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媒的 权利基础:大众传媒拥有最大限度的采 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刊载权,并拥 有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权利;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 与局限性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 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 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麦克卢汉毕竟不是一位辩证唯物论者, 而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因而他
(一)“电视人”和“容器人”概念 林雄二郎 “电视人” 中野收 “容器人” “媒介依存症”

大众传播理论 笔记

大众传播理论 笔记

大众传播理论简述版第一章大众社会理论1)大众社会理论(Mass society thoery): 认为媒介通过毫无防备的普通民众的宣传和影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和次序,是一种腐化堕落的影响力。

–起源:19世纪中期,大众对廉价媒介内容的需求推动了一些新的媒介的发展-便士报,镍币报等。

商业化城市和报刊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报纸行业战争的爆发,因而造就了黄色新闻业的产生。

略。

–大众社会理论的假设:A)媒介是一种有害的,癌症般的社会力量,必须对之进行重构或净化;B)媒介具有直达普通人头脑,并直接影响人们思维的力量;C)媒介有长期的不良后果,能破坏人的生活甚至产生大规模的社会问题;D)普通人从传统社会机制下被隔离和孤立开来,因此易受到媒介的影响;E)建立极权社会次序是解决媒介问题的良药;F)大众传媒不可避免地降低文化的深度和高度,从而带来文明的衰落。

–大众社会理论的典型范例:①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BY 滕尼斯(Tonnies)- 礼俗社会也称民间社区,将人们用坚固的家庭纽带,传统和固定的社会角色联系在一起,因此社会风俗习惯非常强大;法理社会则由相对较弱的社会风俗习惯联结在一起,建立在理性选择的基础而不是传统的基础之上。

法理社会代表着工业社会,代表着法律及其它正式的框架,于是社会关系更加正式,更没有了人情味,个体更依赖自身而不是家族而生存,于是人们彼此之间在道义上责任也更少了。

②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BY 涂尔干(Durkheim)- 机械团结mechanical solidarity )是指的民间风俗社会,人们好比社会大机器中的小部件,这些机器秩序井然,经久耐用,而人们在风俗和集体言论的迫使下扮演着传统的社会角色;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是代指现代的社会秩序,它如同有机动物,人们像身体里的专业化细胞,执行着特定的任务,并依靠整体的健康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当代的大众社会理论:①”An intelligent person’s guide to modrn culture” BY Roger Scruton大众娱乐-幻想轻易代替了真实的、持久的、客观的世界…大众文化-一种提供轻松容易的社会凝聚力的尝试;无需昂贵的仪式便带来道德上的认知和情绪上的了解…高等教育-略②大众社会理论的回归因特网的兴起,新权力和影响力中心的出现;新技术和传媒行业的重构和垄断;大众传播理论简述版02咕,这种学术贴估计是没人气的。

山东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理论要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理论要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理论要点梳理媒介理论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研究媒介对信息传播过程的影响,揭示了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对于山东省考研的学子们来说,掌握媒介理论的要点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山东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中关于媒介理论的要点,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媒介理论的基本概念媒介理论是研究媒介对信息传播过程的影响和作用的理论体系。

媒介理论主要关注媒介对传播信息的选择、塑造和传播效果的影响。

通过研究媒介,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联。

二、媒介理论的分类1. 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效果理论研究媒介对受众行为和思想的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是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的理论,认为媒介本身是传递信息的渠道,媒介的属性决定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效果。

2. 媒介选择理论媒介选择理论研究受众在面对多种媒介选择时的决策过程。

该理论认为受众会根据自身需求和媒介特点,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信息获取。

拉托尔认为,人们的媒介选择是基于自我效能、感知风险等因素的决策。

3. 媒介塑造理论媒介塑造理论研究媒介对受众意识形态和行为的塑造作用。

该理论认为媒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会对受众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斯宾诺莎指出,媒介通过选择报道内容和表达方式来引导受众的思维和行为。

三、媒介理论的应用案例1. 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体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日益显著。

传统媒体面临着读者流失、广告收入下降等问题。

网络媒介的兴起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得新闻和资讯。

这一现象符合媒介选择理论的观点。

2. 社交媒体对舆论的操控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个人的声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一些重要的事件和话题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引发热议,这对舆论的形成和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传播的速度和方式,也对受众的认知和态度产生了重要塑造作用,这符合媒介塑造理论的思想。

传播学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传播学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 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 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 优先得到传播;
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 “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 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2)是加拿大的著名文学 批评家,也是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代宗师。麦克卢汉 的事业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40年代是他的成长 期,热衷于文学批评,其重要成果是《机械的新娘》 (1951);50年代是他的转化期,他接受了英尼斯的学 说,沉浸于文化人类学之中,并编辑了《探索》杂 志;60年代是他的成熟期,致力于传播研究,相继 出版了《谷登堡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 (1962)、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1964)①、《媒介即是讯息》 (1967,与昆廷·菲奥尔合著)和图画书籍《媒介是按 摩、是逆风》(1967)等书。 ·
麦克卢汉的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 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因此,在他的眼里,媒介 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 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这个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指导意义,但它不是 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 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返回
“热媒介”与“冷媒介”
返回
媒介即讯息
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媒介本身才是真 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 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 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 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 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 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返回
“容器人”的概念

传播学媒介效果理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媒介效果理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媒介效果理论知识点总结在传播学领域,媒介效果理论是研究媒介如何对受众产生影响的重要部分。

这些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对于我们认识和分析社会中的传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魔弹论魔弹论也被称为“皮下注射论”,它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能够迅速、直接地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

在这种理论视角下,受众被视为完全被动的接受者,没有任何抵抗力和自主性。

魔弹论产生于 20 世纪初,当时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报纸等刚刚兴起,人们对其影响力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受众并非如此被动,魔弹论逐渐被其他更复杂的理论所取代。

二、有限效果论有限效果论是对魔弹论的修正和发展。

它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效果是有限的,而不是像魔弹论所认为的那样强大和直接。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进行的“伊里调查”是有限效果论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在改变选民投票意向方面效果有限,人际传播的影响更为显著。

这表明,受众并非完全被媒介所左右,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既有观念、社会关系等因素来对媒介信息进行选择性理解和接受。

克拉帕在《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提出了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而是众多中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对既有态度的强化;大众传播对人们的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其他中介因素不起作用,二是其他中介因素本身也在促进人们态度的改变;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受众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到媒介本身条件以及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三、适度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在有限效果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其中,议程设置理论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麦库姆斯和肖的研究表明,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即通过新闻报道和信息传递,影响公众对某些议题的关注度和重要性的认知。

媒体虽然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么想,但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

媒介的四种理论知识

媒介的四种理论知识

媒介的四种理论知识媒介领域涉及许多理论知识,下面将介绍其中四种常见的理论。

1. 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效果理论是媒介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探讨了不同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其中一个主要的理论观点是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行为和态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实验设计,探索各种媒介在塑造个体信念、态度和行为方面的作用。

这种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帮助人们理解媒介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以及如何为媒介生产和消费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2. 媒介批判理论媒介批判理论是一种批判性的理论,旨在揭示和批判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作用。

该理论强调了媒介的潜在偏见和不公平性,以及它们如何维护和强化社会的现有不平等关系。

媒介批判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媒介是一种权力工具。

通过分析媒介内容和结构,研究者可以揭示媒介如何传递特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意识形态,并探讨其对公众观念和行动的影响。

3. 媒介社会学理论媒介社会学理论研究媒介如何塑造社会的结构和关系。

这个理论框架关注媒介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社会和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媒介的产生和演变。

媒介社会学理论强调了媒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

它研究媒介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并探讨媒介与社会其他方面的互动关系。

4. 媒介心理学理论媒介心理学理论研究媒介对个体心理过程的影响。

这个理论框架关注媒介的感知、注意和理解过程。

它探讨媒介如何影响个体的情感、情绪以及对信息的处理和评估。

媒介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媒介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揭示了媒介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潜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以上所述的四种理论只是媒介领域众多理论中的一部分,它们提供了对媒介与个体、社会以及文化之间关系的不同视角和解释。

这些理论对研究者和媒介从业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媒介影响的挑战。

媒介领域涉及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而上文提到的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批判理论、媒介社会学理论和媒介心理学理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湖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理论重点整理

湖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理论重点整理

湖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理论重点整理媒介理论是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媒介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在湖南省考研中,媒介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复习内容,下面将对媒介理论的重点进行整理。

一、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研究信息如何在社会中传播的过程和规律性,主要包括传播模型、信息传播效应等方面内容。

1. 传播模型传播模型是研究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简化和抽象,常见的传播模型有线性模型、双向模型和多重模型等。

线性模型是最简化的传播模型之一,它认为信息传播是单向的,从发送者到接收者,没有反馈和互动。

而双向模型则强调了接收者对信息的反馈和互动,信息传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多重模型则是将线性模型和双向模型结合起来,认为信息传播是多方参与、多向互动的。

2. 信息传播效应信息传播效应是指信息传播对接收者的影响和变化。

常见的信息传播效应有激励效应、冷漠效应和认知效应等。

激励效应是指信息传播对接收者的积极影响,可以激发其兴趣、触发行动等。

冷漠效应则是指信息过多或重复导致接收者对信息的麻木和忽视。

认知效应则是指信息对接收者的认知和了解程度的影响,可以改变接收者的观点和态度。

二、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是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和作用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媒介选择理论、媒介效应理论和媒介批判理论等。

1. 媒介选择理论媒介选择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如何在众多媒介中进行选择,常见的媒介选择理论有主观选择理论和客观选择理论。

主观选择理论认为个体在选择媒介时会受到自身条件、需要和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介。

而客观选择理论则认为个体的媒介选择是受到媒介自身属性和提供的信息内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2. 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常见的媒介效应理论有鲁滨逊效应、瑜伽峰效应和功利效应等。

鲁滨逊效应是指电视对观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瑜伽峰效应则是指媒介对受众的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包括角色建模和价值观传递等。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九章教材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九章教材
传播学者怀特把这个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提出 了把关(gate-keeping)模式。
传播学理论
怀特的“把关”模式
怀特认为: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 “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编辑形成一道 “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 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 数。
麦克卢汉过分强调了媒介本身的作用,过分强 调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 素,忽视了信息内容的作用。
传播学理论
返回
媒介:人的延伸
在麦克卢汉看来,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 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 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 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
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辑基于个人主观判
断的取舍选择活动,并且只强调了编辑
的把关人作用。
传播学理论
返回
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新闻的选择受到新闻制作中的业务标准和新闻 传播中的市场标准的制约,如新闻价值和新闻 要素。
新闻价值,即对一个事件能否成为新闻所做的 价值判断。
传播学概论
主讲教师:卢明波 副教授 呼伦贝尔学院信息科学分院
参考书: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导论 邵培仁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概论 吴文虎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概论 [美]施拉姆、波特著 陈亮等译 新华出版社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 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
传播学理论
二、媒介的社会影响
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和行 为,它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会改变人的个性或人 格。如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 症”: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 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 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 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考研《传播学总论》第九章技术与媒介

考研《传播学总论》第九章技术与媒介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九章技术与媒介三、技术与媒介1、英尼斯:传播的偏向(1)主要观点①没有一样传播媒介是不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偏向的,而这种或偏向时间或偏向空间的特性,影响了社会的知识状况、权力结构和政治形态。

②偏向时间的媒介包括语言、石头、黏土、羊皮纸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比较耐久,能够克服时间的障碍但是不适合流通和传播。

这种媒介有助于树立权威、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有利于传统和宗教的稳定性。

③近代印刷术诞生之后的各种媒介,如书籍、报纸、广播等都是空间性的,它们有助于领土的扩张,却有可能导致西方文明的崩溃。

(2)意义英尼斯最大的启发在于他把媒介的技术和物质特性作为整个文明构造的起点,这一点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学者。

麦克卢汉曾说:“英尼斯是第一个从技术形态发展出一套历史变迁理论的人。

和他相比,我的书不过是给他的著作写下注脚。

”2、麦克卢汉:媒介诸论他的理论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认为,凡是延伸人体的东西,都属于媒介。

他认为,一切技术都是肉体和神经系统增加力量和速度的延伸”,因此,“一切媒介都是人的肢体部分向公共领域的延伸。

”他进一步指出,“人体任何一部分的延伸,不论是手、脚或皮肤的延伸都会影响整个心灵与社会。

”(2)媒介即讯息①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的特性,传播媒介本身就是传播内容,而内容也就是一种媒介。

②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与按摩,而不是它所传递的内容。

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一旦出现,这种媒介本身,而不是它所传递的具体内容,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信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

人类社会从口头传播时代、印刷媒介时代到电子媒介时代的发展变化,都是媒介本身而不是它的内容带来的。

因此,媒介本身就带来讯息,媒介本身就是讯息。

(3)冷媒介与热媒介①热媒介,是指能够“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某个感官的媒介,而冷媒介恰好相反。

“高清晰度”是指媒介所提供的讯息非常充分、完善,不需要人们调动更多的想象,对受众参与度的要求较低。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电视人特征
生长环境 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
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 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 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 长大
特征 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 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 的对比。 个性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 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 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 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麦克卢汉一生勤于学问,拿了5个学位, 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
工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 —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
终于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 之—。麦克卢汉的著作如天书,文字艰涩难 懂,却又似乎寓意非凡。
麦克卢汉 沉浮
1964年, 《理解媒介》这本奇书横空 出世。
、“容器人” 这是日本学者 中野收用来描述现代人行为 特点的概念。
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 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 成过程的影响。
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 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 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 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 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 孤立的、封闭的;
“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 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 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 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 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 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 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 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 系的最佳选择。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一、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 1、地位稳固 2、社会组织 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
构 3、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大众媒介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它所拥有的传 播能力和权利都远远超过其他团体和个人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第九章媒介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媒介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在 内的大多数主要报纸都在19世纪末创建,经过报业家族三 代人的经营,它们以20-40%的高利润率滚动增值。到20世 纪60年代,已成长为巨大产业。 到1989年,80%的报纸都属于报业垄断集团。 由于不断兼并与集中,日报数量从1960年的1763家减 少至1989年的1643家,而同一时期全国日报发行量却保持 小幅上升,从6200万份到6290万份。
1870-1900,美国面向大众发行的英文报纸从489家到 1967家,总发行量从260万份到1500万份。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美国报业市场从一城一报 走向高度垄断化——迎来了报业历史的鼎盛时期。 1918-1928,赫斯特报团集中收购了16家报纸。 美国日报1910年2200家——1930年1942家。 1930年代,报业1/3员工失业。 1930年,人口超过10万而只剩一家报纸或一家报团旗下的 晨报和晚报的美国城市有8个,到1940年,这样的“一城一 报”城市达到25个。


以率先实行公共广播电视的英国为例,从1927年 到1955年间,BBC就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受众收 听收看的只有BBC,从1955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 代初,英国人的家里也只有四个电视频道,包括 BBC1,BBC2,独立电视台,第四频道。而这四 个频道被业界普遍统称为“大公共广播电视网”, 因为其中只有独立电视台播出广告,而由于没有 任何竞争对手,独立电视台垄断了电视广告市场, 广告价格由它控制,由此可想而知对它而言根本 不存在为了追逐广告收入而不择手段的情况,因 此它基本上全面继承了BBC制作节目的理念和宗 旨即担负起教育大众的公共责任感,因此被纳入 了不已追逐利润为目的而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主的 公共广播电视的范畴之内。
而这四个频道被业界普遍统称为大公共广播电视网因为其中只有独立电视台播出广告而由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独立电视台垄断了电视广告市场广告价格由它控制由此可想而知对它而言根本不存在为了追逐广告收入而不择手段的情况因此它基本上全面继承了bbc制作节目的理念和宗旨即担负起教育大众的公共责任感因此被纳入了不已追逐利润为目的而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主的公共广播电视的范畴之内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理论概述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理论概述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理论概述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理论概述一、引言媒介作为新闻传播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现代社会的信息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媒介理论是研究媒介对信息传播过程和效果产生影响的学科。

本文将对媒介理论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概述, 为上海市考研学生提供复习资料。

二、媒介理论的概念媒介理论是一种研究媒介对信息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影响的学术理论。

它探讨了各种媒介形式(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如何影响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并研究媒介对个体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三、媒介理论的发展历程1. 传统媒介理论时期传统媒介理论时期主要关注媒介对信息传播的独特性以及信息的表达方式。

代表性的理论包括麦克卢汉的“媒介即消息”理论和拉斯维尔的“媒介即延伸人”的理论。

2. 社会科学媒介研究时期社会科学媒介研究时期注重研究媒介对个体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代表性的理论包括哈里茨和拉扎斯菲尔德的“剧烈媒介效果”理论和洛斯堡的“选择性曝露”理论。

3.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理论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媒介理论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理论关注互联网对传统媒介和社会的重塑作用。

代表性的理论包括曼纽尔·卡斯特尔斯的“网络理论”和尼古拉斯·尼古拉斯的“媒介生态学”理论。

四、媒介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1. 媒介与社会媒介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包括媒介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2. 媒介与公众研究媒介对公众认知、意见形成和行为的影响。

重点探讨媒介如何塑造公众舆论、参与度以及公众对信息的接受与解读。

3. 媒介与个人研究媒介对个体认知、社会交往和行为的影响。

关注媒介对个体心理状态、态度和行为的塑造。

4. 媒介与文化研究媒介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包括文化认同、价值观念和传统实践等方面。

五、总结媒介理论是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了媒介对信息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影响。

从传统媒介理论到社会科学媒介研究,再到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理论,媒介理论始终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传播媒介”两种含义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概括(媒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P148(二)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内容(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观的扩展或延伸、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观能力的“统、分、再统”的历史)P149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对“热冷媒介”概念的解释P149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其意义P150;局限P149;正确理解媒介在社会发展和形态变革中的作用P150-151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一)“电视人”与“容器人”概念P152(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佐藤毅的“他律**望主义”及其对日本人价值观的影响P153三、新媒介的发展均势及其冲击(一)新媒介的特点与性质:新媒介发展趋势的四个特点P153-154(二)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思想:“电子乌托邦”思想P155;“电子乌托邦”思想历史根源P156;媒介技术是中性P156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P157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一)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媒体经济收益的两个方面P159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宣传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P159;宣传目标的两种活动P160(三)公共性与功利性: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功利性的三个依据P160;公共性与功利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和受制约的根据P160;“经营目标”“宣传目标”与“公共性公益性”的制约程度因具体媒介组织不同而不同P161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P162(二)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与市场标准P164;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P164(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三)把关过程的实质: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这一章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把关人理论第一节麦的理论很好掌握也很清晰,三个主要观点,三个意义,三个局限性。

第九章 宣传时代的媒介理论

第九章 宣传时代的媒介理论

三、宣传时代的几种媒介理论

1、魔弹理论(Magic Bullet Theory)

1938年10月30日,临近万圣 节。这天晚上8点钟,美国 听众在CBS的《空中信使剧 场》节目中突然听到了一段 “现场直播”:“现在播送 临时新闻。最近,频繁出现 的奇怪流星,据测是火星人 的宇宙飞船,它们已在地球 着陆。这些火星人都带有极 具威胁的武器,开始对地球 进行侵袭。”



3、李普曼的舆论理论
专栏作家李普曼



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在1922 年的《舆论》等著作中,提出 了“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的概念,谈到人 头脑中的图景与真实的世界存 在差异: “每个人的行为依据都不是直 接而确凿的知识,而是他自己 制作的或者别人给他制作的图 像。” 因而,李普曼对于媒体是持悲 观态度的。媒体无法反映真实 世界的样子。

当代新案例,《北京青年报 》2010年3月15日A11版


2、拉斯韦尔的宣传理论
拉斯韦尔认为,宣传的力量是普通大众脆弱的心理状态的 结果。经济的萧条和政治冲突的升级,已经导致了广泛的 精神错乱,这使得人们极易受到哪怕是形式异常粗糙的宣 传的影响。 但注意,拉斯韦尔本人是不赞成过于简单化的魔弹理论的, 他认为,传播者需要有一个精心谋划的长期宣传策略。毋 宁说,宣传本身就是当代社会必须历经的一项系统工程。 因而,拉斯韦尔的总论点是:宣传的力量本来也不算大, 但因为人们过于脆弱,所以宣传的力量就很大了。


1718年,“宣传”在英语中首次使用。19 世纪在美国最早把政治含义引入宣传概念。 1843年,字典开始将非宗教意义写入这个 词条。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很 少使用“宣传”这个词。

宣传时期媒体理论的兴起

宣传时期媒体理论的兴起

當宣傳來到美國


拉斯威爾的宣傳理論 拉氏綜合了行為理論與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論,對宣 傳產生了悲觀論—宣傳的力量,並非來自特定的訊息, 而是來自一般民眾脆弱的心智狀態;這種恐懼就來自 蕭條的經濟和緊張的政治衝突。 不過,拉氏卻反對過度簡化的魔彈理論。他認為傳播 者必須經過長期的精心設計和規劃,創造新的符號, 然後經過漸漸的潛移默化,才能使人民在這些符號與 特定情緒間製造連結,產生宣傳的力量。
Propaganda的起源


宣傳主義論者對於閱聽大眾,多半抱著家長和 菁英式的觀點,認為他們是不理性,情緒化和 幼稚的。 「共識的驅動」:學者史普鮑爾,認為企圖擴 大新聞言論的內涵,包括了「說服的自由」, 因為唯有將傳播技術運用得宜,在現代民主體 制中,領導才能體現。
當宣傳來到美國



受到歐洲極權國家因掌握新興傳播媒體,而迅速掌權 的情況,感到震驚與不解,學者積極投入宣傳傳播的 研究。 行為主義:由華生(J. B. Watson)這位動物行為研 究者所首創,他認為人類的行為,其實與動物無甚差 距,都是「刺激—反應」下的產物。行為主義者認為 意識(consciousness)的唯一作用是合理化行為, 而可供操縱的變數僅有「環境刺激」與「行為」兩項。 行為主義者認為媒體提供了外來刺激,繼而在人身上 驅動了行為的產生。
Propaganda的起源


Propaganda 起源於1622 年的羅馬天主教教 會,目的在貶抑宗教改革運動,宣傳自此被定 義為利用傳播來鼓吹特定的信仰和期望。 宣傳者的終極目標是改變人們的認知—行為。 1930 年代時期,新興的傳播科技廣播與電影 ,提供了宣傳者最有力的新工具。
Propaganda的起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人对宣传存在着普遍的质疑。但一战之后, 美国人惊叹宣传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特 别是,1920年代,广播和电影成为了宣传活动中 强有力的新媒介。而到了1930年代,纳粹德国的 兴起,更使美国精英们心怀恐惧。 在美国,几所大学的研究者开始系统地研究国内 和国外的宣传活动,试图找到宣传为何如此有效 的线索。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三位思想家: 哈罗德·拉斯韦尔、 沃尔特·李普曼、 约翰·杜威。
1973 沉默的螺旋
知识沟

乔治· 奥森· 韦尔斯 在播音

这就是广播史上有 名的广播剧—— 《星球大战》(War of the Worlds)。广 播营造的逼真的音 响效果和以插播新 闻来贯穿整个广播 剧的做法,居然让 数百万美国人信以 为真,许多人驾车 逃跑,通往城外的 道路排起了长长的 车队。


奥森· 韦尔斯(Orson Welles)以一位来自未来某时代的 历史编撰者的声音拉开了这场广播剧的帷幕。他的口中吟 咏着一段独白,声音沙哑低沉,令人惴惴不安。随后是无 伤大雅的天气预报,然后是旅馆里的舞曲。突然,音乐被 新闻简报打断了,一位天文学家报告说,火星上发生了几 处爆炸,在爆炸力量的推动下,不明物体正在以惊人的速 度向地球飞来。新闻简报结束了,旅馆里的管弦乐队继续 演奏舞曲。掌声结束后,管弦乐队开始演奏下一支曲子。 这时,又有一条特殊新闻打断了它:地震学家观测到,新 泽西州发生了类似地震的震动。随后,新闻简报接二连三 地插了进来。 剧情迅速发展。巨大的火星人(Giant Martians)喷着致 命的毒气穿过田间地头,远在现场的记者们一个接一个地 在空气中消失。火星人将大批军队士兵们杀死,从哈得逊 河上席卷而过。警报器声混杂着其他紧急状态下发出的刺 耳声音从广播中传出,站在曼哈顿某个屋顶上的记者描述 道:怪物们正在街上穿行,从他所处的位置看去,成千上 万的行人们被怪物撞倒,怪物们正在朝他的方向移动,毒 气穿过了第六大道,然后是第五大道,100码远,50英尺 远……记者的声音消失了……



3、李普曼的舆论理论
专栏作家李普曼



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在1922 年的《舆论》等著作中,提出 了“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的概念,谈到人 头脑中的图景与真实的世界存 在差异: “每个人的行为依据都不是直 接而确凿的知识,而是他自己 制作的或者别人给他制作的图 像。” 因而,李普曼对于媒体是持悲 观态度的。媒体无法反映真实 世界的样子。
三、宣传时代的几种媒介理论

1、魔弹理论(Magic Bullet Theory)

1938年10月30日,临近万圣 节。这天晚上8点钟,美国 听众在CBS的《空中信使剧 场》节目中突然听到了一段 “现场直播”:“现在播送 临时新闻。最近,频繁出现 的奇怪流星,据测是火星人 的宇宙飞船,它们已在地球 着陆。这些火星人都带有极 具威胁的武器,开始对地球 进行侵袭。”
二、两种影响宣传思想的理论

上述三位思想家,又必然是受到了如下两 种理论的影响:
一是行为主义学说; 一是弗洛伊德学说。



行为主义学说和弗洛伊德学说,并不相同,分歧 很大。 但是,弗洛伊德学说和行为主义学说还是有共同 之处的,即不相信人类能够通过意识或理性对自 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 亦高按:那么,接下来的推论就自然而然地是: 媒介宣传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个推论甚 至可以被表述为:有效宣传的可能性,恰恰建立 在受众的非理性的基础之上。



总之,对于极权主义宣传家来说,大众媒介 被看作是一种很实用的操纵大众的手段,一 种对大量人口实施有效控制的机制,从而使 绝大多数人渐渐拥有某种信念、采取某种态 度。 宣传家在面对受众时往往持杰出人物统治论 和家长式作风。他们认为,大众需要被改造, 是为了“他们自己好”,而不是为了宣传家 的利益。宣传家自认为是Father,受众是 Children,宣传家对受众有一种父爱般的关 怀,因为受众是非理性的,容易受欺骗。


1718年,“宣传”在英语中首次使用。19 世纪在美国最早把政治含义引入宣传概念。 1843年,字典开始将非宗教意义写入这个 词条。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很 少使用“宣传”这个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是现代国家第一 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 拉斯韦尔的名作《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 巧》,即是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 工作进行分析的。(注意,拉斯韦尔是客 观中立地研究如何进行宣传才能获得最好 的效果的。)


任何宣传的基本条件是:坚定 的立场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种立场或思想应该以不允许 有任何反驳的方式明白无误地 提出来。 ——(法)塞奇·莫斯科维奇 著《群氓的时代》,许列民等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189页。

宣传时代的媒介理论(宣传理论)
优点 缺点
是关于大众传播的最早的 过低估计普通大众衡量讯 系统化的理论 息的能力 把注意力集中在为什么媒 忽略了个人、社会、文化 介具有强大效果的原因上 等因素对媒介效果的限制
认为个人、社会、文化等 过高估计了媒介效果产生 因素可以加强媒介的影响 的速度和范围 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通过 宣传活动制造符号上
强大效果模式 魔弹论 适度效果模式
有限效果模式
1920 1930 1940 1944 1927 《世界大 战中的宣 传技巧》 《人民的 选择》 1942-1945 美国军队研究 1950 1960 《大众传播 的效果》 1970 1960 1970 1972 议程设置 1980 1990
右图:教皇格里戈里15世
伽利略
1633年,宣传信仰圣教会 参与了一个争论,涉及人 物是伽利略。伽利略认为 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但 这种看法显然和天主教的 教义直接冲突。宣传信仰 圣教会坚定地站在反伽利 略的一边,毋宁说,站在 反科学、反改革的一边。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宣传”一词从最开始就 蕴含了一种“非真理”的 反面含义。


但是,令“宣传”更为“出名”(毋宁说 臭名昭著)的,还得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的德国宣传。

1930年代的纳粹德国,独领宣传之“风骚”。因 为这一时期的德国宣传家,提出了许多涉及宣传 的观点,但普遍遭到后世诟病。 亦高按:鉴于上述情况,在当代西方语境下, “宣传”完全是贬义的——无论是17世纪的圣教 会,还是20世纪的纳粹德国,都给人留下了宣传 绝非好东西的印象。

当代新案例,《北京青年报 》2010年3月15日A11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拉斯韦尔的宣传理论
拉斯韦尔认为,宣传的力量是普通大众脆弱的心理状态的 结果。经济的萧条和政治冲突的升级,已经导致了广泛的 精神错乱,这使得人们极易受到哪怕是形式异常粗糙的宣 传的影响。 但注意,拉斯韦尔本人是不赞成过于简单化的魔弹理论的, 他认为,传播者需要有一个精心谋划的长期宣传策略。毋 宁说,宣传本身就是当代社会必须历经的一项系统工程。 因而,拉斯韦尔的总论点是:宣传的力量本来也不算大, 但因为人们过于脆弱,所以宣传的力量就很大了。

4、杜威的反驳
杜威反对拉斯韦尔、李普曼的观点,认为 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倡公共教育。杜威认为, 公共教育是保护民主制度、抵制极权主义 的最有效的途径。他拒绝“技术专家”这 样的做法。 杜威认为,民众是理性的,抵制宣传的办 法绝不在于通过技术精英进行专家治国。
四、宣传的定义
埃吕尔的定义:有组织的群体所使用的一 系列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心理操纵,使大 众中的个体达到心理上的一致,团结在一 起,积极地或被动地参与该群体的行动。 陈力丹的定义: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 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和引导人们态度、控 制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第九章 宣传时代的 媒介理论
现代大众传播研究的开端是从宣传
开始的。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
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105页。
一、宣传概念的历史

拉丁文的“宣传” (propaganda)一词的 词根,是植物的嫁接或移 植之意。它的现代概念起 源于17世纪初罗马教皇建 立的宣传信仰圣教会。该 会拉丁文全称 “Congregatio de propaganda fide”,简称 “宣传” (propaganda),从而 这个概念带有了“传播观 念”的含义。


魔弹论的主要内容: A. 生活在大众社会中的人,过着一种相互隔绝的生活,彼 此之间的社会控制极其有限。 B. 人类的遗传天性和相互隔绝的社会状况,使人们以相同 的方式接受和理解媒介信息。 C. 因此,媒介发出的信息就像“子弹”击中人的眼睛和 耳朵那样,对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产生直接、迅速、一致、 因而也是巨大的影响。
韦尔伯· 施拉姆的阐释:“传播被认为是魔弹,它可以毫 无阻拦的传递观念、情感、知识和欲望。……传播似乎可 以将某些东西注入收传者的脑子里,就像电流使电灯泡发 光发亮一样直截了当。” 但注意,“魔弹论”不是学者的观点,它曾广为流行,但 从未得到第一流学者的拥护,而只是一种记者的“发明”。






一些后世学者的深入分析,认为“星球大战”这 个例子,不足以证明魔弹理论的有效性。因为, 广播听众还受到了其他一些特殊情况的影响: 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十年来糟糕的经济 发展状况和欧洲即将发生的另一场战争,人们对 于坏消息有心理预期。 对于科学发现、技术进步和新武器的敬畏使人们 容易受骗上当。 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关于毒气战争的恐怖记忆。 对于广播,特别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 近乎敬畏的先入之见,认为它是人们了解重要的 爆炸性新闻的可靠媒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