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共56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共56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共有56课时。
教材内容涵盖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复合单位的初步认识、量的计量、几何图形的认识、概率初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程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几何变换、比例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加减法、整数的乘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多个方面。
本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已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为五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复合单位的初步认识、量的计量、几何图形的认识、概率初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程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几何变换、比例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加减法、整数的乘除法等基本数学知识和运算规则。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复合单位的初步认识、量的计量、几何图形的认识、概率初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程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几何变换、比例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加减法、整数的乘除法等基本数学知识和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整数的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比例的初步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提高运算效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运算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提高运算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
2.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运算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投影仪和投影幕。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运算的复杂性,进而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乘法分配律,还有哪些运算定律可以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板书(10分钟)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运算定律,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以上是本人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在教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这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图让学生在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运用该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学习内容:第1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第1页,我知道了(),我的问题是()。
学习过程:一、引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
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议1.教学例题:出示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2.探索算法:(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
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3)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
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3.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练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5班,共有学生47人。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
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能正确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
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对于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以及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多位数,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能正确进行多位数的读写和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2.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理解。
3.多位数的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多位数,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加减运算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生活情境图片、数学游戏道具等。
3.学习用品:为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多位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同步练习
2.画出长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A
同步练习
3.(1)画出梯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画出三角形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A
B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遇到旋转,要找到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和旋转角度。
2.通过依次画出每条边旋转后的图形得到 旋转后的图形。
5.2011年统计:昆山户 籍人口数和外来暂住人 口数共一百七十九万人。
一百七十九万写作:1790000
6.昆山市生态森林公园占地面积二十一万平方米。
二十一万写作:210000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认识了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这 四个数位。
2.能够整万整万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3.能够运用分级线帮助我们快速读数和写数。
2.先读一读下面各数,再选择合适的数填在 括号里。
900
90000
900000
(1)北江市的人口总数大约是( 900000 )人。 (2)荷塘村的人口总数大约是( 900 )人。 (3)湖滨镇的人口总数大约是( 90000 )人。
3.写出横线上的数。
920000
65000000
4.先说出各数的组成,再读一读。
万
个
万
个
这个数是由600 个万和4000个 一组成的……
这个数是由308 个万和7个一组 成的……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
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先说出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 的,再写一写、读一读。
万
个
万
个
万
个
( 50055000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说课稿(共56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说课稿(共56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共有56课时。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多个方面。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理解,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目标上,教材以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为主要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在新的知识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基本几何图形等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分数的计算、角的度量、统计与概率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游戏等方式,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采用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4.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讲述了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教学课时,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四)。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即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他们在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这时候画图的策略就能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解决问题。
此外,学生对于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于画图策略的熟练程度,使其能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让学生熟练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复杂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讲解画图策略的同时,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应的课件,展示解决问题的策略。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3.画图工具:准备一些画图用的纸和笔,方便学生绘制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画图策略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交流共享1。
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
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3。
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4)组织全班交流.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数法预设: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1. 复习旧知识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复习旧知识,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小数的初步认识以及四则运算。
通过复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旧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知识本学期将重点学习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多位数的乘除法,两位数的乘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法。
这些知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数学基础,因此需要加强教学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
2. 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3. 能够运用两位数的乘除法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
4. 能够认识多位数,并能够进行多位数的乘除法运算。
5. 能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6. 能够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措施1.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5. 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的训练和引导,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6.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2周复习旧知识 14课时3-4周小数的加减法 14课时5-6周整数的四则运算 16课时7-8周多位数的乘除法 16课时9-10周两位数的乘除法 14课时11-12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法 16课时13-14周几何图形 16课时15-16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8课时17-18周复习巩固 16课时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2. 教具:数学模型、教学挂图、计算器等3. 网络资源:数学网站、在线教育平台等4. 多媒体资源:PPT、视频等六、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知识掌握情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202X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202X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挑选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出现了常见的两种运算方法,一种是用分步列式运算,另一种是用综合列式进行运算。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在研究的进程中,将运算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遭到数学源于生活。
在探究的进程中,教材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结果,渗透估计的思想。
对于情境中触及到的一些专门用语,如“专业得分”“综合素养得分”,我要给学生稍作说明。
当学生知道了情境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估算,再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全班进行交换。
练习的设计中“购物”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并且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学校及学生状态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基础良好,对学习数学抱有浓厚的爱好。
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敢于质疑,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设计教学进程需要注意面向全部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四、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播放实况录像。
(播放本校田海参加全镇教职工声乐比赛的实况录像,学生看的十分投入,看完后一片掌声,并众说纷纭:“我们音乐老师唱的真棒!”“像名星!”“她得了第几?”“一定是冠军!”)师:同学们,田老师在这次比赛中的杰出表演得到了评委的好评,经过初赛、复赛,最后她与小张幼儿园的贾春风老师争取冠军。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以帮助教师
进行课堂教学。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教案概述:
第一单元:整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整数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
括整数的概念引入、正整数与负整数的认知、整数的加法及减法运
算等内容。
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和大小
比较。
教案包括小数的引入、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
第三单元:分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
括分数的引入、分数的读写、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法及减法运算
等内容。
第四单元: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图表的绘制。
教案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图的制作等内容。
第五单元:时间、面积和体积
本单元主要介绍时间、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括时间的认识、面积的认识、体积的认识等内容。
第六单元:图形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名称、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括图形的命名、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应用等内容。
第七单元:数的整体感
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对数的整体感的认知能力,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教案包括数的整体感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等内容。
以上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概述,旨在提供一个简洁明了的指导教学的参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苏教版2023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2023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数到
教学目标:
- 了解百万的含义,掌握数到的方法;
- 学会辨认和填写百万及以下数值。
教学内容:
1. 数到十万:
- 在数筹码的游戏中,学生通过操作筹码来理解十万的概念;
- 通过十万以下数码卡片的练,巩固数到十万的方法。
2. 数到百万:
- 在百万游戏中,学生利用数码卡片的组合来实践数到百万;
- 利用计数器的练,加深对百万的理解。
3. 辨认和填写百万及以下数值:
- 学生通过练辨认和填写百万及以下的数值,进一步巩固概念。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百万的含义,并掌握数
到的方法。
通过游戏和练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的巨大变化。
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学生会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数的增长规律和
数量级的概念。
教学内容设计上,我精心选择了筹码游戏和数码卡片练的活动,这些活动既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又能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
到十万和百万的过程。
在练环节,我注重了巩固学生对百万及以下
数值的辨认和填写能力,通过反复练,确保学生有效掌握。
同时,
我还运用了计数器的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百万的理解。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实施,我观察到学生们对百万的概念有了更
具体和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辨认和填写百万及以下的数值。
他们
通过游戏和练习的形式,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对
数的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
让学生实践和亲身体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学习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一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
但对于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理解新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学习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便于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总价?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题目,如240×30,引导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可能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能够通过乘法分配律计算简单算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以及乘法分配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应用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1. 认知导入通过复习加减法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知识点,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了解。
2. 拓展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教师通过图表等方式表现出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例如:6×(2+8) = 6×2 + 6×83. 提高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知教师通过板书等方式呈现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式。
例如:21×14 = (20+1)×14 = 20×14 + 1×14 = 280+14 = 2944. 练习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提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能力。
例如:1.30×(6+9) = 30×6 + 30×9 = _______2.65×(2+3) = 65×2 + 65×3 = _______3.87×(3+4) = 87×3 + 87×4 = _______5. 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师通过实例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如:如果4个苹果的价格是3元,那么8个苹果的价格是多少?通过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得到:8×(3÷4) = 2×3 = 6所以8个苹果的价格是6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并证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生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应该能够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符号和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时,可能会出现混淆和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发现并证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够解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发现并证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卡片等。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如:小明和小华一起买书,小明买了3本,小华买了5本,他们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例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来表示物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的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对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坐标系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数对来表示物体在坐标系中的位置,以及如何通过数对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对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对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2.如何利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3.如何通过数对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对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操作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坐标纸:准备坐标纸,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使用。
3.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实际情境,如在一个教室中,如何用数对表示一个学生的位置。
通过情境展示,引导学生思考数对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如数对(3,4)表示在横轴上第3个单位,纵轴上第4个单位的位置。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 乘法分配律|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 乘法分配律|苏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相关概念;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3.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相关概念;2.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习题、讲义等;2.学生教材、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1.1 热身练习让学生快速计算以下算式:4 × 2,5 × 3,6 × 4,8 × 7,9 × 31.2 知识引入教师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相关概念,让学生学习和理解。
引出乘法分配律的具体内容,这里给出定义:“对于任意的数 a、b、c,有:a × (b + c) = a × b + a × c”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数学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
Step 2 基础练习2.1 让学生做例题请学生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以下算式:3 × (4 + 5),2 × (7 + 8),4 × (6 + 9),5 × (3 + 6),9 × (2 + 8)2.2 让学生做习题在完成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以下习题:1.6 × (3 + 4),7 × (5 + 2),8 × (6 + 3),9 × (4 + 5);2.3 × 2 + 3 × 5,4 × 6 + 4 × 8,5 × 3 + 5 × 4,6 × 4 + 6 × 5;3.7 × (5 + 2 + 3),8 × (4 + 3 + 2),9 × (7 + 2 + 1),6 × (3 + 5 + 2)。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3 数字化九宫格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3 数字化九宫格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字化九宫格的组成和特点;2.学会运用数字化九宫格完成数学运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提高学生的数字计算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数字化九宫格的组成和特点;2.运用数字化九宫格进行数学运算。
三、教学难点1.运用数字化九宫格进行加减法运算;2.运用数字化九宫格进行乘法运算;四、教学准备1.课件和投影仪;2.数字化九宫格教具;3.学生课桌上的数字化九宫格;4.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化九宫格,让学生感受其特点和组成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解数字化九宫格的组成和特点1.展示数字化九宫格教具,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化九宫格的形状和分格;2.通过实物操纵和电子版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化九宫格的分格和数字组成;3.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数字化九宫格的对称性和交叉性。
3. 运用数字化九宫格进行数学运算1.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化九宫格的加减法原理和运算方式,对加减法进行生动形象的示范。
通过手把手教导和难度逐步升级的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数字化九宫格进行加减法运算。
2.乘法运算:引导学生了解数字化九宫格的乘法原理和运算方式,通过数字乘法口诀和乘法表的导入,演示数字化九宫格的乘法原理。
通过逐步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化九宫格的乘法运算。
4. 总结巩固通过丰富的游戏和锻炼让学生理解到数字化九宫格与学习课程的联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竞赛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数学运算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数字化九宫格是一种好的教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字计算和操作技能,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课程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内容,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进一步学习打好了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专业性,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表格式)
特别说明: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一亿有多大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运算律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数字和信息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课题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课时数课时总数
学讲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准备课件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
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
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
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
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
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
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
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
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
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
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课题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 课时数课时总数
学讲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
重、难点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
教学准备课件
师生活动教学手记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有关风车和摩天轮的课件。
提问: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
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
它们都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
2.导入新课。
对于旋转,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旋转的
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各种车辆进出场面的录像。
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
引出问题: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它们的
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
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顺时针和逆
时针旋转。
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属于旋转。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
旋转。
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
(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
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2的转杆图进行思考。
学生观察、交流,得出:转杆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绕O逆时针旋转90。
(4)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
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2.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
引导学生进行审题:中心点:点A;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90。
(3)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旋转演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
解。
(4)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提问: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该怎样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
90后的图形?(出示教材第4页上方情境图)
学生可能有如下方法:
①先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再画出另外的线段,最后连成相应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