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附同步教案、练习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59张PPT)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牛郎织女”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后来发展成为七夕节。每到过节时,古代女性会 向着天上的织女星和牛郎星许愿,希望自己能有 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与美好的姻缘。我们今 天学的这首古诗就是众多七夕诗中的代表作,我 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五节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寒食节
寒食节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 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也有观 点认为,寒食节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灭旧火、重取 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的生命力。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二节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 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 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 《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 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 当时传诵很广。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古诗三首PPT【部编版】
•
9.文人乐府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 慷慨, 或清绮 ,风格 多样。 这说明 ,乐府 民歌不 仅给文 人诗歌 形式, 还遗传 了题材 、体裁 、意象 和风格 特征。
写景是为后面抒发感概做铺垫。尤其是 这些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如果说哪些汉唐 战争史历史的正剧,那么这景色就是其舞台 背景。唐代的边塞使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 一齐摄入笔下,写出了许多豪壮的诗章。
课堂小结
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 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 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的《 马诗》这组诗大多都反映了这些现象。学完这首 诗,大家被李贺的满腔壮志所打动的同时,也可 以多去找找这类型的诗来读一读。
3.一个“任”字,我们能体会到竹子的什么精 神?
一个“任”字,写出了竹子凛风而立无畏无 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我们也能 从中体会到竹子执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4.这首古诗仅仅是在写竹子吗? 不管竹石受到多大的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 劲。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 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 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 的铮铮傲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整首诗赞美竹子的坚韧不拔,朗读时一 定要注意语调略高,语气自信坚定、大无畏 之感。
马诗
整体感知
请根据书中的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意 思。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 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骏 马啊骏马,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 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写法借鉴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 对事物某个方面的特征的描写或叙述来表达情 感或揭示作品主旨。比如《石灰吟》表面上是 写石灰,实际_上是拿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不管遭 受到多大的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保持崇高 的品格。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课件
比较阅读,交流写法,体悟情感。
写法
情感
《寒食》
写景叙事
美好春景引人遐思,
节日习俗彰显气象
《迢迢牵牛星》
构思精巧, 想象丰富, 情景交融
表现了分离的悲 苦,因感情受挫而忧伤的 心情
《十五夜望月》 情景交融 望月怀远,别离思聚
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c_h_ù_( 到处 )
_c_h_u_á_n_( 传递 )
走马传烛图 汉宫传蜡烛 (日暮时分) 散入五侯家
《寒食》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 食节的景象。诗人以汉喻唐,流露出对 现实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
遥远
牛郎星
注: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 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诗作多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 之情,语言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 之冠冕”。
日暮
皇宫、五侯家
传蜡烛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明写 ——花、柳 暗写 ——东风
折柳插门 (取新火)榆柳之火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散”二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暮色中,烛光点点,光影流动,轻烟
袅袅,氤氲迷离,一派承平气象。
长安城风光 无处不飞花 (暮春时节) 东风御柳斜
情趣盎然,情真意切。 (情感美)
第一、二句:天上情景(景) 第三~六句:织女悲苦(由景及人) 第七、八句:河汉相隔(由景及情) 第九、十句:相爱受阻(人情景相融)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和织女被 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 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抒发了诗人 的忧思。
点明时间:中秋夜
十五夜望月
选做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10古诗三首PPT【部编版】27
•
2.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 可从什 么是文 明,文 明与城 市的关 系,以 及什么 是城市 文明的 核心内 容等角 度加以 认识与 阐释。
•
3.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和简单的人物 对话, 交代了 “他” 的身份 和家庭 生活状 况,也 照应结 尾,凸 显人物 品质。
•
4.媳妇为了“他”也来到城市,来到 工地, 找不到 合适的 进钱门 路,就 捡起了 破烂, 为此, 她常常 抱怨“ 他”无 能。
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 (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 间”)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 一直在每个人心中响起着。这一刻,让我们默默地把诗中的一 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人教 部编版2 7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人教 部编版2 7
士考试为好。所以李贺未能应试,终
生落魄不得志,27岁就英年早逝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所写
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
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
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
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的诗风格独特,
想象力丰富,人称“诗鬼 ”。
,
3
学习古诗小贴士 一看诗题明对象, 二看作者知背景,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看资料悟诗情, 插图注释也要看, 反复诵读入诗境。
10 古诗三首
10 古诗三首
马诗 唐 贺知章
作者简介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唐宗室郑 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
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
通过河南府考试,获得考取进士的资
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精华版】PPT课件(完整版)
语调稍低缓,最后一句适当拖长语调。重点 读好“脉脉”一词,读出牛郎织女无尽的思念。
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首 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吗?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 不得相见的故事,诉说了平凡人的离别之思,抒发 了忧伤的情感。
读一读
诗中大量运用叠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些叠词不仅展 示了诗歌的韵律美、 节奏美和音乐美,而 且使诗歌表达的情感 更加动人。
明诗意
夜色 降临
大意: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 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 第飘散开。
“以汉喻唐” 的写法
明诗意
找找诗 中描写的景 物,由中秋 的习俗猜猜 诗人写这首 诗的情形。
大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 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 院中的桂花。
明诗意
大意: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 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 落到谁家?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3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还记 得学过哪些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吗?
诗题
节日
节日习俗
这节《《元清课日明我》》 们继续学清习春明节与节 传统放节爆竹日、有喝屠扫关苏墓的酒、三贴首春联古诗, 一起《九去月了九日解忆古山东诗兄中弟》的节日重阳习节俗吧。 登高、插茱萸
朗读古诗,读出理解,读出情感。
再读古诗
学习任务: 1.再读古诗,根据诗中景物,想象诗文
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同桌交流想象的画面,然后在诗句旁
批注自己的感受。
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长安春 景图
夜晚传 烛图
➢ 按古人风俗,寒食节要折柳 插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白天 无处不:双重否定加重肯定语气,有 效烘托出全城都沉浸在浓郁春意之中的盛 况,表达效果更强烈。
飞:动态强烈,表现出了春天的勃然 生机,同时说明时节是落花随风飞舞的暮 春。“飞花”明写花暗写风,蕴意深远。
这两句景物描写写出了长安城的迷人 春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富于 美感。处处“飞花”,准确地表现出寒食 节花絮纷飞的迷人景象,皇城里的柳树在 东风中摇曳,春意醉人。“无处不”用双 重否定表示肯定,表达效果更强烈。
着布,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一词写出了织女手的纤细。 “素”字写出了织女手的白晳。 弄: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速 运动,同时也表现出织女织布动作的娴熟。
这两句诗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突出织 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表现织女因牛郎不 在身边的孤寂、苦闷。
《十五夜望月》通过_中__秋___望月的特定场 景,描绘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对家乡的__思__念__之情。
三、课外阅读。 秋夕
[唐]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背诵指导: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 和织女被银河阻隔的悲剧,抒发了夫妻 之间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
十五夜望月
[唐]王 建
作者简介
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 昌)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广泛, 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 深刻。
主要作品:《田家行》《羽林行》 《射虎行》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停顿。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jìnɡ 任尔/东西/南北/风。
齐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诗中 有两个动词很生动形象,你能找出 来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 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借助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把竹拟人化
实写竹子,暗喻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实写竹子扎根, 暗喻人立场坚定
诗意:竹子抓住青 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 有用武之地。
齐读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 解诗句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
何时将要。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 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金络 脑”属 贵重鞍 具,象 征马受 重用。
请你鉴赏一下!
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 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 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 种愤慨之情。
文章结构
马 诗
写景 抒情
月光下大漠如雪
燕山上弯月如钩 佩戴金络脑
驰骋沙场
主题归纳
《马诗》借马的形象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不被赏识,但又热切期望 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 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石 灰 吟 【明】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含课时作业和课后作业)(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 课《古诗三首》课课练第一课时课堂作业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 题。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 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答案】1. 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第二课时课堂作业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 题。
竹石( 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1)解释重点字词。
咬:坚劲:任:(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A竹林里 B 深山里 C 破岩中(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答案】(1) 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2)C(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形象。
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
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 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 y Àn)子飞过燕.(yān y 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 ìn j ìn 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 ìn j ìn g)旅。
2. 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捶()凿()焚()洛()锤()函()烫()3. 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 拟人B. 比喻C. 夸张D. 排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课件
风,还是南风 北风,都不能
任尔东西南北风。
把它吹倒,不 能让它屈服。
任凭。 你。
直接抒怀,表 达作者永不屈 服的坚强意志 和骨气。
诗意升华
前两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根基
寓
坚固,洋溢着诗人的赞美之情。
意
深
刻
后两句是对竹子的坚定顽强的精神
的
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己风
题
骨的强劲。
画
诗
全诗语言明白晓畅,风骨凌然,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何时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歌三、四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 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 勋呢?
悟诗情
请结合作者资料思考,作者想要 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知诗人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诗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 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 称为“唐代三李”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 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 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因长期的抑郁 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 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古诗讲解
作者把竹子拟人
化,用“咬”字
牢牢咬住青山 绝不放松,将
咬定青山不放松,歌颂竹子顽强的
意志和个性
竹根扎在山石
的裂缝中。
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岩”形容生活极其艰苦。这里“咬 定青山”“立根”“破岩”既是实写竹, 也是暗喻人的坚定立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三课时》课件(共16张PPT)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小组研习一 理解诗意
4号抢答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两颗星相距那么遥远又那么明亮
伸出
摆弄
5号抢答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外貌 白净
动作
织女虽然伸出纤纤素手,但心不在机织,用 摆动着机杼的动作,揭示她倍感寂寞的内心。
泪水像雨水一样滴下来 6号抢答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神态
小组研习三
相距并不遥远
5号抢答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反问句
译文:中间只隔了一道清清浅浅的银河, 他俩相距又能有多远呢?
神态
3号抢答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不能与心爱的人互诉衷肠
译文: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 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 无法用语言交谈。
小组研习四
2号抢答
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你能说一 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吗?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3 古诗三首
第2课时
学习目标(齐读)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并掌握 “章” “泣” “盈” “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
预习展示
6号抢答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 《文选》,是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 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 聚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 世于是作为组诗看待。《迢迢牵牛星》是其中的 一首,写作年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落下
点明了织女 “终日不成章”的原因,用“零 如雨”的神态描写点明她心里终日的悲伤愁闷。
小组研习二
2号抢答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PPT课件【部编版】
结构:左右 部首:彳
笔画:15 组词:德才兼备 美德
dé
德
竖稍右斜
“罒”要扁
易错提示: 不能漏掉 “横”
孟浩然(689—740年) 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
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他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 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代表作品:《过故人庄》《春晓》《早寒江 上有怀》等。
课文结构
黑云翻墨未遮山 雨急
细雨跳珠乱入船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卷地风来忽吹散 景奇
望湖楼下水如天
变幻多姿 令人惊叹
课文主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盛夏西湖 的奇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品读释疑
学习三首古诗词,要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抓 住重点词句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西江月·夜 行黄沙道中》时,上阕抓住“明月”“清风”“鸣蝉”“蛙 声”等词语推测词人描写的时间和表现的意境。下阕抓住对 偶句,体会骤雨初来时的景象,抓住“忽见”一词,体会词 人喜出望外的心情。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主要景物有什么?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
白雨、望湖楼、水天一色。
2.简要品析诗中的比喻句.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
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 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 极为传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汇聚图
西湖骤雨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阅读方法解密:理解诗词——想象画面法
概念:读古诗时,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 理解诗词。 方法:首先找出诗中描写的主要景物,调动多种感官体会景 物的特点。接着根据诗句内容,给景物添加修饰语或运用修 辞手法描述景物,丰富景物的形象。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 所见,将景物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件
“谁家”就是“谁”的意思。“家” 是语尾助词,无实义。
诗意: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 那茫茫的秋思落到谁家?
品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皎洁的明月高悬天际,难道只有孤独的诗人独自在那里凝望吗?不, 普天之下,有多少人同样在静静地赏月,让思绪随着月光飘向远方呢? 于是,在这宁静的夜晚,自然而然地吟出了那句诗:“今夜月明人尽 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前两句,虽然未直接提及月亮,却巧妙 地描绘了月夜的景色;第三句才明确点出望月之人,并且由己及人, 将望月的群体范围扩大。然而,尽管人们都在望着同一轮明月,但每 个人的感受却是如此不同。诗人因家人的离散而感到怅然,于是,从 那月宫的清冷中,引出了深入骨髓的相思之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诗,短短十四字,暗含了五六种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光澄 澈、万籁俱寂的清秋月夜图,渲染出中秋望月寂寥清冷的氛围,把读者带入 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为下文的抒情做足了铺垫。
“地白” 二字不仅写出了月光满地的景象,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澈素 洁之感。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上霜”的诗句,既熟悉亲切又意象万千。
主要作品:《王司马集》,今存诗五百余首。
三、初读古诗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qīyā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理解诗意
即庭中,庭院中。
歇,休息。
中庭地白树栖鸦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诗意:庭院里地面上一片银白,树上安歇着几只乌鸦。
“地白”二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诗意:清冷的露珠悄无声息地落 下,润湿了桂花。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 特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电子版和同步练习及答案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 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冷 白 无声 作者王建 6.①重阳节 插茱萸 登高 ②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统(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预习
感谢您的阅读
第3课《古诗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课文同步练习三②
4.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5.走进《十五夜望月》。 ①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 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 ②“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 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
)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 .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第3课《古诗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课文同步练习一②
二、请尝试默写古诗《寒食》。 . . .
三、小试牛刀。 1.说说诗歌《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 . 3.你知道寒食节与哪位古人有关吗?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85张PPT)
译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译文:暮春的长安城里处处柳絮飞舞、落花飘散,寒食 节的春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杨柳。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傍晚,皇宫里忙着传送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 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
地 点 双重否定,强调长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写景点明了望月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为后两句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 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人的创 作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那些有关传统节日的诗篇,或寄托 乡愁,或叹时伤春,或关心时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些 描写节日的诗篇,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感受。
节日起源: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 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春秋时, 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 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 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禁火寒 食,形成寒食节。
韩翃(hó ng),字君平,南阳(今河南 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 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 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 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 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 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 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 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 录存其诗三卷。
注意停顿
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都城长安。 【寒食】寒食节,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过去
第3课《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教学课件)-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拓展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 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 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 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运用“四步法”自主 学习了《寒食》《十五夜望月》这 两首诗,通过想象画面,感悟了诗 人蕴含在诗句中的浓浓情意,也领 略了古人的传统节日,下节课我们 继续学习《迢迢牵牛星》。
感悟诗情
《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 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有表现力?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 知 秋 思 落在谁 家 。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 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 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 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而“在” 字则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唐]王建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 即庭中,庭院中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
理解诗句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 影影绰绰,安歇着几只乌鸦。夜渐 渐深了,清冷的露水打湿了庭中的 桂花,桂花散发着清香。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 许昌)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一生困顿, 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以后, 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 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迢迢牵牛星
知识备查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 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 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 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被刘勰 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初读诗歌
听朗读,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多读几遍,疏通字词。
tiáo
迢迢牵牛星
jiǎo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诗中大量运用叠词,请问有什么妙处?
迢迢 皎皎 盈盈 脉脉
叠词使得全诗音韵和谐、质朴清丽、情趣 盎然,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特别 是最后两句中的“盈盈”“脉脉”,让一个饱 含离愁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
板书设计
迢
相隔之状
迢 牵
叙 相思之情
写神话故事
牛
喻现实生活
星 议 分离之苦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是( A )。
A.韩·翃(xǔ) 皎·洁(jiǎo)
B.札札(zhá)盈盈(yínɡ)
·
·
C.栖息(qī) 机杼(zhù)
·
·
脉·脉(mài) 迢迢(tiáo) · 纤纤(xiā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你还能说出类似 的词语吗?
__迢__迢__牵牛星,__皎__皎__河汉女。 __纤__纤__擢素手,__札__札__弄机杼。 __盈__盈__一水间,__脉__脉__不得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树栖鸦”是“鸦栖树”的倒装句,鸦 鹊已经栖息在树上,暗示夜已经深了,周围 一片寂静。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 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 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被浸润的时间久。
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描绘了十五的月夜明朗素洁的景 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为下文抒 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
十五夜望月
农历八
【 唐 】 王 建 月十五中秋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节,的夜晚。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文解读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 铺了一层白霜。
诗意: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 好像铺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鸦鹊。夜深 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当空 的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落: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 人以灵动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 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今夜”为什么“人尽望”?
“每逢佳节倍思亲”, 因此中秋之夜人们都会望 月寄情。
三、课外阅读。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同步教案
双击打 开
提示:附件为压缩包,双击打开后 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说课稿
双击打 开
提示:附件为压缩包,双击打开后 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 和织女被银河阻隔的悲剧,抒发了夫妻 之间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作者简介
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 昌)人,唐朝诗人。其诗题材广泛, 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 深刻。
主要作品:《田家行》《羽林行》 《射虎行》等。
初读诗歌
听朗读,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多读几遍,疏通字词。
“飞花”动态强烈,更能表现春天的 勃勃生机,同时说明时节是落花随风飞舞 的暮春。“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蕴意 深远,耀人眼目。
这两句景物描写写出了长安城的迷人 春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富于 美感。处处“飞花”,准确地表现出寒食 节花絮纷飞的迷人景象,皇家花园的柳枝 在东风中摇曳,春意醉人。“无处不”用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表达效果更强烈。
zhuó
zhá
zhù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mò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文解读
迢迢:遥远。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诗意:看那遥远的牵牛星,皎洁 的织女星。
开篇先写织女隔着银河怅望对岸的牛
郎,“迢迢”是她心里的感觉。第二句正
“纤纤”一词写出了织女手的纤细; “素”字写出了织女手的白晳; 弄: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速 运动,同时也表现出织女织布动作的娴熟。
苦闷
这两句诗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突出织 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表现织女因牛郎不 在身边的孤寂、苦闷。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零:落下。 诗意: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
在万民禁火的寒食节,皇帝却开恩赐 火给王侯贵族,对这个细节的描述,流露 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板书设计
白昼
寒食
夜晚
自然风光 宫廷生活
春意盎然 专权腐败
课堂小结
《寒食》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的融融 春意和皇宫里的情景,暗讽了封建统治 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和社会的不满。
寒食之夜本是禁止烟火的,但皇帝宠 幸之臣的家中,烛火通明,烟雾缭绕。仅 此一点,足见他们平日里弄权倚势,欺压 贤良。作者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 的事情,就将这种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 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大声朗诵诗歌,思考:《寒食》这首 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里寒食节时,处处花 絮纷飞,风光迷人,东风吹过,皇家花园的柳 枝随风摇曳,春意醉人。在“不准百姓点灯” 的寒食节,蜡烛燃起的袅袅轻烟,飘入了王侯 贵族的家中。
飞,落花飘散,寒食时节东风吹拂着皇帝
御花园里的柳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无处不:双重否定加重肯定语气,有 效烘托出全城都沉浸在浓郁春意之中的盛 况,表达效果更强烈。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有人说“花”会“开”会“落”,但 不会“飞”,第一句的“飞花”不符合实 际,应该改成“开花”或者“落花”,你 怎么看?
眼泪如同雨水般掉落。
这两句诗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 情态。织女劳而无功,泪如雨下,只因为思 念着她的牛郎,内心饱受折磨,十分痛苦。
悲痛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诗意:那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 相隔又有多远呢?他们之间虽然只隔了一 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而相视无言。
3 古诗三首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师:文小语
2021/2/26
肆 课
堂
小
结 ,
课
课
堂 练
堂
习
, 拓
小
展
延 伸
结
。
目
录
叁 细
读
感
悟 ,
品
品
味 语
读言Biblioteka , 写感法
探悟
究
。
贰 扫
清
障
碍 ,
初
整
体 感
读
知
, 把
感
握
内 容
知
。
壹 了
解
作
者 ,
预
了
解 背
习
景
, 字
检
词
积查
累
。
寒食
【唐】韩翃
作者简介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 阳(今属河南)人。与钱起等诗人 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教师:文小语
2021年2月26日星期五
明明是自己在思人怀远,却偏偏问“秋 思落谁家”,言外之意是“在众多的望月人 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就是我了”,诗人将望 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板书设计
十 五
所见 月明露冷 思念家乡
夜
望 月
所感 思深情长 想念亲人
课堂小结
《十五夜望月》通过中秋望月的特 定场景,描绘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 长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对家乡 的思念之情。
面写织女,既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
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为后文的“清
且浅”做了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的娇
美姿态。
惆怅
擢: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诗意: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织
着布,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汉宫: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 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夜晚 五侯:指天子宠信之臣。 诗意:夜色降临,皇宫里忙着传蜡烛, 袅袅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皇宫。 用“传”与“散”两个动词生动地画出 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 如闻轻烟之味。
知识小结
双击打 开
提示:附件为压缩包,双击打开后 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同步练习
双击打 开
提示:附件为压缩包,双击打开后 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检测试卷
双击打 开
提示:附件为压缩包,双击打开后 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感谢 倾听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
主要作品:《宿石邑山中》 《同题仙游观》等。
初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