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
南通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南通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说出故事的大意;
2.能够模仿老师朗读故事,感受故事的氛围;
3.能够画出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4.能够通过创意绘画展现自己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听懂、说出故事的大意;
2.模仿朗读,感受氛围;
3.画出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1.通过画画展现理解。
四、教学准备
1.课件:《故事·一只小小鞋》;
2.课堂布置:准备足够的画纸、彩色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预习材料:老师复述故事的音频。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情境导入
1.播放故事音频,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氛围;
2.老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第二步:故事学习
1.老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2.学生小组内讨论故事要点,共同整理故事主要内容。
第三步:绘画表现
1.学生按照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利用画纸和绘画工具画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或角色;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理解。
第四步:展示与总结
1.学生作品展示完毕后,老师针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
2.老师总结故事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六、课堂延伸
1.邀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
2.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小故事,并用绘画表现。
七、教学反思
1.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画画展示时部分学生表现抢麦情况明显,需要
加强管理;
2.故事学习部分,部分学生对故事主要内容理解还不够深刻,需多进行
引导和激励。
以上是南通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读生字:风、童、秋、叶。
2.能够理解并熟读课文《拾秋》。
3.能够感知秋天的气息,并有简单描述。
能力目标1.能够听准,口清,读流畅。
2.能够通过绘画、描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3.能够简单表达对自然风景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熟读课文《拾秋》,感知秋天的气息。
•难点:准确理解诗句表达的意境,用简洁语言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A. 情境体验(10分钟)1.情境营造:通过播放自然风光视频、播放风声,引导学生感知秋天的气息。
2.师生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B. 识字学习(15分钟)1.新词认读:教师呈现生字“风、童、秋、叶”,学生跟读,拼读。
2.词语解释:通过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
C. 课文学习(25分钟)1.整体阅读:带着问题导向,师生合作理解课文。
2.诗歌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诗句的美。
3.情感表达:让学生用简洁语言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D. 综合训练(20分钟)1.绘画活动:让学生用画笔描绘秋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2.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秋天的特点,并带着问题给出结论。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气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识字学习中,通过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字的含义。
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美,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综合训练中,通过绘画活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秋天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风、童、秋、叶”。
2.描绘自己心目中秋天的景色,并写下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3.给家人讲述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以上就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在秋天的气息中感受到诗意和美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2.能正确书写生字,并能正确理解生字意思;3.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4.了解生字的字形构造,并能正确书写。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和书写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文听力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4.培养学生琢磨字形构造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其意义;2.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3.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4.训练学生的字形书写能力。
三、教学难点1.生字的认读和书写;2.数字与字母的正确对应;3.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实物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的认读和字形构造,让学生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方式。
3. 生字认读(10分钟)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4. 课文理解(15分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5. 书写练习(15分钟)让学生练习书写新学的生字,并给予及时指导和纠正。
6.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绘本、歌曲等形式,拓展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五、课堂练习1.跟读课文,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2.完成生字认读练习,巩固新学的生字;3.书写生字,规范字形书写。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中的书写练习;2.复习课文内容,准备课堂小测;3.背诵课文部分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生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某些字形认读困难。
下节课将重点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1-100,并能够正确书写数字。
2. 能够按照顺序快速背诵数字1-100。
3. 能够理解数字1-100的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100,掌握数字的书写和快速背诵。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字1-100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和排序。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师应准备好数字卡片、白板、彩色粉笔、数字游戏等教具。
2. 学生准备,学生应准备好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1-100,并快速背诵。
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数字。
2. 认识数字1-100(20分钟)。
教师在白板上写下数字1-100,让学生认真观察,并在练习本上书写数字1-100。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书写规则。
3. 比较和排序数字(3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和排序。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5. 课堂小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字1-100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延伸。
1. 数字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数字1-100的认识。
2. 数字故事,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数字1-100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1-100,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字1-100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2.理解课文大意,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3.能够正确书写生字和词语;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2.生字和词语的认读和书写。
教学难点:1.生字和词语的正确书写;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黑板、彩色粉笔;3.学生课堂练习本;4.课文配套音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课文内容,并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加以解释生字词语。
2.学习过程:–学生课文朗读;–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课堂练习:–学生个别朗读课文;–学生书写生字和词语,纠正错误。
第二课时1.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内容,强化生字和词语的记忆;–教师引导学生快速复述课文内容。
2.学习过程:–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学生背诵部分课文内容,并加以理解;–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故事背后的意义。
3.课堂练习:–学生口头回答问题;–学生独立书写部分课文内容,互相检查。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生字和词语的书写,以及通过更多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1 春夏秋冬》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1 春夏秋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夏秋冬的变化,培养学生对季节的感知能力。
2.学会描绘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认识四季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意识。
二、教学内容1.春天的景象2.夏天的景象3.秋天的景象4.冬天的景象三、教学重点1.掌握《1 春夏秋冬》这篇诗歌的内容,理解四季的变化。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春夏秋冬的景象。
四、教学难点1.区分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季的景象。
五、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四季的景色。
2.课堂绘本或手工制作四季景象的材料。
3.录音机或视频设备用于播放相关声音或视频资料。
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初步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谈论春夏秋冬的特点。
2.以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春天的景象,让学生用简洁语言描述。
3.教授《1 春夏秋冬》这篇诗歌,让学生朗读。
第二课时1.展示夏天的景象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夏天景象手工或绘本。
3.鼓励学生表演夏天的活动,如游泳、野餐等。
第三课时1.展示秋天的景象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学生表演秋天的活动,如收获、堆叶子等。
3.教授秋天相关的韵律诗句,让学生朗读。
第四课时1.展示冬天的景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学生小组制作冬天景象手工或绘本。
3.以冬天为主题进行活动,如堆雪人、套圣诞礼物等。
七、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周围四季的景象,并用本单元所学内容写下感想。
2.带来一幅自己喜欢的季节景象图片,与同学分享。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对四季的变化有了生动的感知,能够简单表达各个季节的景象,并且了解四季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共同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故事中简单的叙述内容。
2.能够模仿故事中的语音语调。
3.能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和讲述。
二、教学重点
1.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2.模仿故事中的语音语调。
三、教学难点
1.讲述和表演故事情节。
四、教学准备
1.故事书籍或故事录音。
2.道具:如头饰、小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听故事
1.准备好故事书籍或故事录音。
2.讲解故事内容,带领学生听故事。
3.询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学说故事
1.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说话。
2.引导学生根据记忆讲述故事情节。
3.分组让学生进行故事表演。
第三课时:课堂讨论
1.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价值观和教育意义。
2.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编写自己的故事。
六、教学延伸
1.拓展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自行编写故事情节并分享。
2.增加角色扮演的难度,让学生自由发挥角色性格。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是听了一个故事,更加是在故事中体会到了语言的力量和表达的快乐。
同时,通过讲述故事和角色扮演,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八、课后作业
1.回家后根据故事内容写下自己的感想。
2.做一个和故事内容相关的手工制作。
以上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的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故事的魅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生本教学单元备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生本教学单元备课教案第一章: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特点1.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兴趣。
2.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模仿和创造,喜欢通过图片、游戏等方式学习。
3.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维持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课文的阅读理解和学习。
3. 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表达和展现自己。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问题所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计划与课时安排一、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第二课时:阅读课文,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3. 第三课时:作业布置与批改,总结学习情况。
二、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40分钟2. 第二课时:40分钟3. 第三课时:40分钟三、教学资源1. 课文教材。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游戏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掌握。
3.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5. 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课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三章:生字词学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2.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词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第一单元:单元教学打算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亮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日子空间,并举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日子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事情,使学生能采纳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依照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根据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举行编排。
也算是从学生最熟悉的日子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究的活动中,观看、感知、推测、感受“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记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日子,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1、经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可以在具体情景中,依照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NO:1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个儿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举行观看的适应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咨询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个儿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预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教学过程:一、从日子经验动身,初步体味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觉了啥?2、再看,你的上面有啥?3、想像:假如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啥?4、再看,你的下面是啥?接着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啥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觉“上、下“二、创设情境,明白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口头表达以下内容:生字词“春天”、“可爱”的意思;2.能够背诵课文;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4.能够认读生字词:“春”、“天”、“和”、“小”、“兔”、“可”、“爱”。
二、教学重点1.听懂、口头表达生字词“春天”、“可爱”的意思;2.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1.认读生字词:“和”、“小”、“兔”、“可”、“爱”。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课件或幻灯片;3.卡片,上面印有“春”、“天”、“和”、“小”、“兔”、“可”、“爱”等生字。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班级活动:自由玩;2.唤起学生对春天的记忆。
第二部分:新课呈现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3.学生认读生字,“春”、“天”。
第三部分:课文学习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3.教师对课文中不懂的内容进行解释。
第四部分:课文感悟1.教师提问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2.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五部分:语言运用1.学生用所学生字造句;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句子。
第六部分: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认读生字词:“和”、“小”、“兔”、“可”、“爱”。
七、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待改进之处;2.学生的表现和反馈。
通过以上备课教案,希望能够顺利完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春夏秋冬》优秀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春夏秋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四季的变化。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春夏秋冬》。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四季的变化。
难点1.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作者对四季的描写。
2.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文《春夏秋冬》的课件。
2.针对四季不同特点的图片或小道具。
3.黑板、彩笔、教学反馈卡片。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小道具引导学生回顾四季的名称。
2.让学生描述四季的特点。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春夏秋冬》,要求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每个季节的描写。
第三步:课文理解1.以问题答题的方式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个别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四步:语言表达1.学生就自己所喜欢的季节进行描述。
2.引导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他们喜欢的季节是如何的,以何种方式感受到了这个季节。
第五步:归纳总结1.整理学生描述的内容,归纳四季的名称、特点及感受。
2.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第六步:拓展活动1.让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季节的图片。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写下一段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馈1.教师向学生提供反馈,夸奖他们积极的表现。
2.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对四季进行扩展阅读,写下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2.要求学生在家中和家人交流讨论四季的变化。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四季的变化,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感知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单元加与减(⼀)教学⽬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的⼝算。
3、、能理解他⼈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常⽣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的⼝算。
教学难点:能理解他⼈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1、⼩棒、计数器2、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时间:9课时第⼀课时买铅笔教学⽬标:1、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减9”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初步培养学⽣思维的灵活性和独⽴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法。
教学准备:⼩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新课1、师谈话:⼩动物们⾮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些学习⽤品。
下⾯⽼师带同学们到动物⽂具店去看⼀看,看看⼩动物们在做什么?(出⽰书中的情境图,学⽣独⽴观察,先在⼩组说说⾃⼰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个别汇报⾃⼰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上台表演,师⼝述内容,⽣表演,兔妈妈开了⼀家⽂具店,⼩⽼⿏和袋⿏也在⽂具店⾥,这时来了⼀只⼩兔,它对兔妈妈说:“我买9⽀铅笔”。
兔妈妈把铅笔都拿出来了:⼀捆(10⽀)和散的5⽀,这时⼤袋⿏提出了⼀个问题:15⽀铅笔,卖出9⽀,还剩多少⽀?⼆、想⼀想,列算式1、想⼀想,猜⼀猜,还剩多少⽀铅笔呢?2、列出算式,15—9三、讨论15—9的算法1、让学⽣独⽴思考,⽤⼩棒摆⼀摆,尝试解题。
2、⼩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的算法和⼩组学⽣说⼀说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根⼀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 1+5=6(3)、把9分成5和4,15-5=10 10-4=6(4)、9+6=15 15-9=6 ……(5)多媒体课件演⽰计算⽅法。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日常用语:见面时的寒暄语。
2.能够正确地使用寒暄语。
3.认识并掌握天气的相关词语。
4.能够描述天气情况。
5.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掌握寒暄用语。
2. 学习运用天气词语描述天气。
难点:1. 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意义。
2. 能够灵活地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A. 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寒暄,引出本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寒暄用语和天气词语。
2.介绍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B. 学习新词(10分钟)1.教师板书新词,并让学生跟读、理解词义。
2.分组讨论,让学生用新词造句。
C. 课文学习(20分钟)1.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分组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教师提问引导,让学生对文中意义进行理解和表达。
D. 活动设计(15分钟)1.学生表演寒暄情景剧,加深对寒暄用语的理解和运用。
2.小组活动,让学生用天气词语描述不同的天气情况。
E. 练习巩固(15分钟)1.培养学生对寒暄和天气词语的运用能力。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新词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本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整体性的认识。
2.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习题。
2.练习新词的书写和造句。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2.能够运用教材中的文字、图片等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课程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材配套光盘、教学挂图等。
3.教学素材:教材中相关的课文、图片等资源。
教学步骤
第一部分:导入
1.利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源,让学生熟悉本单元的主题。
2.引导学生谈论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二部分:学习与讨论
1.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课文,理解其中的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第三部分:练习与表达
1.设计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巩固课文的内容。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书写等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第四部分:拓展与实践
1.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读比赛、写作比赛等。
2.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个性化辅导,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学反思
1.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教学提供有效反馈。
2.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优化方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的内容,并提高了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希望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1.能够唱响《咏荷》等歌曲。
2.能够背诵《咏荷》的词句。
3.能够理解《咏荷》的内容。
4.观察发现画中花草的特点及其美丽。
5.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画中的花草。
6.能熟练地运用“在……下面”和“在……顶上”这类短语进行语言表达。
二、教学重点1.背诵《咏荷》的词句。
2.理解并欣赏《咏荷》的内容。
3.描绘画中的花草。
三、教学难点1.观察并形容画中花草的特点。
2.运用“在……下面”和“在……顶上”等短语表达感受。
四、教学过程1.引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咏荷》音频,让学生跟随节奏唱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
2.学习词句•让学生跟着老师读一遍《咏荷》的词句,并进行解释和理解。
3.诗歌欣赏•请学生口头朗读《咏荷》,并由学生分享对《咏荷》的理解和感受。
4.观察花草•展示《咏荷》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画中花草的特点,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花草的美丽。
5.语言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用“在……下面”和“在……顶上”等短语描述画中花草的位置与特点。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咏荷》的内容,掌握了描绘画中花草的方法,也学会了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受。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多多观察自然,用心感受美丽的事物。
六、课后作业•跟读《咏荷》中的每一个词句,背诵并理解。
•观察身边的花草,用“在……下面”和“在……顶上”等短语描述它们的特点。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阅读关于花草的诗歌或故事,增加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学生通过这堂课能更加了解《语文园地一》,提升对于文字和自然界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园地》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故事情节。
2.能够流畅、标准地朗读课文。
3.能够通过故事内容,初步领会课文的主旨。
4.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园林的美好与意义。
5.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会。
二、教学重难点1.领会《语文园地》课文的主旨。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3.启发学生对园林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的教材及课外相关教辅材料。
2.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3.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的道具。
4.设置课堂小组讨论活动所需的分组方式和规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介绍园林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园林的作用和意义。
3.学生分组讨论园林对人们的重要性,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4.整合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对园林的感悟。
第二课时1.教师讲解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学生分组讨论园林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3.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园林是如何改善生活品质的,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三课时1.学生进行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表达。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展示对《语文园地》的理解。
3.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园林给主人公带来了什么启示,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4.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园林的美好,展示给同学。
五、教学反思本单元以《语文园地》为中心,围绕园林的主题展开,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引导学生对园林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园林的意义,培养感受文学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实例,拓展学生对园林的认识和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以上是针对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规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春天来了第1课:春天来了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第2课:小草青青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第二单元:我会说第3课:小鸭子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第4课:小猫咪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第三单元:爱护环境第5课:地球妈妈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第6课:垃圾分类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学习第1课《春天来了》第二周:学习第2课《小草青青》第三周:学习第3课《小鸭子》第四周:学习第4课《小猫咪》第五周:学习第5课《地球妈妈》六、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快乐生活第7课:我的家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通用7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篇1一、复习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我们今天还要来认识一些新的图形朋友。
二、探究新知1、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图形。
感受长方体的每一个面,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感觉平平的,是一个平的面。
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平面图形。
那是什么平面图形呢?教师展示长方体拆分成6个长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感知长方形的特点,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2、正方体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对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平面图形。
那是什么平面图形呢?教师展示正方体拆分成6个正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感知正方形的特点,正方体与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3、圆柱体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圆柱体的上下面的感觉和旁边的面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对!上下的面是平平的,但旁边的面却不是平的。
这样的面就不是平面。
4、球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摸一摸、说一说。
5、教师课件出示几种平面图形让学生来辨认。
6、出示两组图形让学生讨论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三、闯关游戏同学们学的真棒!敢和老师一起去闯关吗?第一关:给图形涂上颜色,在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学生思考后上台来根据要求涂色。
第二关:摘果子。
按要求把相同的果子摘下来。
第三关:数一数。
数一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几个?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春夏秋冬》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春夏秋冬》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春夏秋冬四季,了解每个季节的特点。
2.掌握表达“春夏秋冬”四个词语。
3.能够简单描述每个季节的天气、景色和活动。
4.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体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季词汇的学习和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
2.教学难点:巩固四季词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用语言描述四季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教具:图片、PPT、小黑板、课件3.环境:教室环境布置为四季变化的主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出示四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是哪个季节。
(2)引导学生谈谈每个季节的特点,如天气、景色等。
2. 学习四季词汇(1)教师板书“春夏秋冬”四个词,并进行读音示范。
(2)要求学生跟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读出四个词。
3. 听教师讲解四季的特点(1)教师简要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如春天温暖,万物复苏;夏天炎热,树叶绿油油;秋天凉爽,果实累累;冬天寒冷,大雪飞扬。
(2)鼓励学生根据听到的描述,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每个季节。
4. 情感陶冶与启发(1)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让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季节展开表达,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想象力。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每个季节的内容,并复习四季的词语。
(2)出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并用“春夏秋冬”词语进行串联表达。
五、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观察家里周围的环境,用分类的方式描述家里的四季变化。
2.继续巩固四季词汇,在家和父母交流每个季节的特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四季的学习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进一步考虑增加实地观察的内容,更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教案
一、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建议: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2、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3、重视发展学生数感。
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课时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
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
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
3、接力赛。
34、36、38、()40、42、44
20、30、40、()、()、();
45、50、55、()、()、();
22、32、42、()、()、();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五、小结
第二课时:数豆子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课?
2、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3、生拨数。
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
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2、填空。
()个十和()个一是()。
()个十和()个一是()。
学生自己观察图,在独立写出数。
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
23、50、7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
第三课时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
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
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
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
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三、巩固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45O54 78O76 62O62 80O79
58O91 100O89 15<( ) ( )>89
2、连一连。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
3、(1)按顺序填数。
(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练习过程,(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
在学生练习。
(2)指名读出各数。
(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
完成后在进行核对。
4、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
苹果、香蕉、苹果、香蕉、()、()、()、()。
5、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
第四课时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事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
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
88人()、12人()、76人()。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
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35 42 85 42 8 85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
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3、数学游戏,
猜数。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一(P、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写数、读数、比较
教学过程:
一、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比()多得多,()比()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