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筑的保护与地区再生_以英国曼彻斯特两座历史火车站为例
废弃铁路改造案例
废弃铁路改造案例1、德国废弃铁路改造的Südgelände自然公园2、德国废弃铁路改造的Südgelände自然公园3、caoxue130111发表于:2013-12-13 来源:筑龙网浏览次数:1193次 104、摘要:+Tempelhof调度场是一个典型的废弃铁路站点,它的规模和人流量在二次大战之后逐渐缩减,直至1952年完全关闭。
如今,在短短的50多年里,这里已经被开发为城市的主要绿洲,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丛林茂密,植被丰茂。
5、6、7、景观设计:Odious景观时间:2008 –2009年项目地址:德国柏林图片来源:Stephanie Braconnier 和Jedidiah Gordon-MoranTempelhof调度场是一个典型的废弃铁路站点,它的规模和人流量在二次大战之后逐渐缩减,直至1952年完全关闭。
如今,在短短的50多年里,这里已经被开发为城市的主要绿洲,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丛林茂密,植被丰茂。
在公众的努力和和安联环保基金会的支持下,这个神奇的地方得以让公众参与进来。
调度场和一些建筑物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包括“Bruckenmeisterei”(行政楼)和一个水塔。
在调度场附近有一个4000多平米的大厅,以前是修理庞大机车的车间,而如今,这个修理车间吸引很多实验艺术家。
这些艺术家横跨各个领域,从柏林Festspiele前卫剧院年轻的舞蹈和表演艺术家,到雄心勃勃的电影制作人,他们用机车大厅提供必要的创作空间,并在此地积极尝试新的想法。
Grün Berlin GmbH是一家现代化的文化工作室,目前正在设法在机车大厅内创建与艺术、文化、教育和体育等领域的联系,包括为年轻人提供举办音乐会、讲座、剧院和文化项目场所的可能性。
8、Südgelände自然公园9、10、11、12、Südgelände自然公园13、2、13色彩缤纷的铁路景观2原名称:The railway landscape of colour profusion设计师:katharina grosse位置:美国分类:公共环境内容:实景照片图片来源:steve weinik for the city of philadelphia mural arts program 图片:14张安装图酷APP可以免费下载无水印高清大图,点此了解详情标签:公共环境实景照片德国柏林艺术家katharina grosse正在改造费城七个主要铁路交通干线的序列景观,设计师利用充满活力的颜色装置布置城市铁路沿线,吸引搭乘列车的乘客们。
铁路保留案例研究报告
铁路保留案例研究报告1. 引言铁路保留是指将旧有铁路线路保留下来,通过维修和改造,让其继续发挥运输功能。
这种做法可以保留历史遗迹,维护交通运输网络的完整性,并且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几个铁路保留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其保留和运营的可行性以及对当地社区和经济的影响。
2. 案例一:美国康涅狄格谷交通铁路2.1 案例介绍康涅狄格谷交通铁路是美国一条历史悠久的铁路线路,连接康涅狄格州和纽约市。
由于新的高速铁路线的建设,这条铁路线面临废弃的风险。
然而,当地政府决定保留这条铁路,并将其改造成为一条旅游线路,吸引游客来体验乘坐蒸汽机车的浪漫之旅。
2.2 保留和运营可行性研究通过研究当地的旅游业和运输需求,政府发现保留康涅狄格谷交通铁路是可行的。
他们进行了铁路线的维修和改造,确保铁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政府还投资于推广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来参观。
2.3 对当地社区和经济的影响康涅狄格谷交通铁路的保留对当地社区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这条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带来了旅游收入和就业机会。
其次,铁路线的保留保留了历史遗迹,增加了当地的文化价值,对当地社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案例二:英国西部海岸铁路3.1 案例介绍英国西部海岸铁路是连接伦敦和苏格兰的重要铁路干线之一。
由于车流量增加和线路老化,该铁路线面临关闭的压力。
然而,政府决定保留并改造这条铁路,以提高运输效率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2 保留和运营可行性研究政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交通流量预测、现有线路改造和设备升级等方面。
他们发现,保留西部海岸铁路并进行必要的改造,可以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并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3.3 对当地社区和经济的影响保留和改造西部海岸铁路对当地社区和经济带来了多重影响。
首先,这条铁路的保留提供了可靠的交通工具,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增加了商业和人员流动的便利性。
其次,对线路的改造和设备升级为当地培养了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英国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经典案例
英国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经典案例1. 英国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经典案例:The High LineThe High Line是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一条废弃高架铁路线,经过改造成为一个公共公园。
这个项目将废弃的铁路线变成了一个受欢迎的休闲和文化空间,提供了步行道、花园、户外艺术展览和观景平台等设施。
2. 英国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经典案例:The York to Selby Rail TrailYork to Selby Rail Trail是英国约克郡的一条废弃铁路线,经过改造成为一个自行车和步行路径。
这个项目使得人们可以在风景优美的环境中进行户外活动,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 英国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经典案例:The Bristol and Bath Railway PathBristol and Bath Railway Path是英国布里斯托尔和巴斯之间的一条废弃铁路线,经过改造成为一个供行人和自行车者使用的路径。
这个项目提供了一个安全、环保的方式来进行通勤和休闲活动,并且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
4. 英国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经典案例:The Monsal Trail Monsal Trail是英国德比郡的一条废弃铁路线,经过改造成为一个自行车和步行路径。
这个项目使得人们可以在美丽的山谷中骑行和散步,并欣赏到壮观的自然景观。
5. 英国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经典案例:The Tarka TrailTarka Trail是英国德文郡的一条废弃铁路线,经过改造成为一个供行人和自行车者使用的路径。
这个项目沿着河流和海岸线延伸,提供了一个美丽的环境来进行户外活动。
6. 英国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经典案例:The Cuckoo Trail Cuckoo Trail是英国东萨塞克斯郡的一条废弃铁路线,经过改造成为一个自行车和步行路径。
这个项目提供了一个安静和平和的环境,让人们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国外历史保护建筑改造案例
国外历史保护建筑改造案例一、巴黎奥赛博物馆。
1. 建筑原本情况。
这建筑以前是个火车站,叫奥赛火车站。
想象一下,那是19世纪末的大火车站,有着超级宏伟的建筑外观,大玻璃屋顶,钢铁架构啥的,就像一个钢铁巨兽站在那。
但是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这个火车站渐渐不适应新的需求啦,就被闲置了。
2. 改造理念和过程。
有人就灵机一动,这么美的建筑不能浪费呀。
于是决定把它改造成博物馆。
改造的时候,可小心啦。
保留了原来建筑的那些超美的元素,像那个大玻璃屋顶,让阳光可以洒进来,就像以前火车进站时的那种明亮感。
然后在里面巧妙地布置了各种展览空间。
那些钢铁架构也没有拆,反而成了一种很有工业风的装饰,和那些古典的油画、雕塑放在一起,有一种奇妙的混搭感。
3. 改造后的效果。
现在的奥赛博物馆可牛了。
它成了世界上收藏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作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游客们走进来,既可以欣赏到莫奈、梵高这些大师的画作,又能感受到建筑本身的历史魅力。
就像走进了一个艺术和历史交融的大宝藏。
二、美国高线公园。
1. 建筑原本情况。
高线以前是纽约的一条货运铁路线,架在半空中。
后来随着公路运输的兴起,这条铁路线就被废弃了。
那时候的高线就像一个城市里的大伤疤,破破烂烂的,到处是生锈的铁轨和野草。
2. 改造理念和过程。
可是纽约人就是有创意。
他们想把这个废弃的铁路线变成一个空中花园。
在改造的时候,保留了原来的铁轨,把它们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元素。
然后在铁路线的两边种上各种各样的植物,从野花到高大的树木都有。
还设置了一些散步的小道、观景台啥的。
3. 改造后的效果。
现在的高线公园可受欢迎啦。
纽约人可以在这个空中花园里散步、遛狗、晒太阳。
游客们也能从空中俯瞰纽约的街景,看到那些高楼大厦和熙熙攘攘的街道。
这就像是把一个废弃的、冰冷的工业遗迹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走廊,是城市里的一片小绿洲呢。
三、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
1. 建筑原本情况。
这建筑以前是个发电厂,叫班克赛德发电厂。
英国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经典案例
英国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经典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作为世界上铁路交通发达的国家之一,英国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铁路线路和设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许多铁路线路被废弃或者不再使用。
英国政府和民间机构意识到这些废弃的铁路线路和设施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进行再利用,带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于英国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的经典案例。
盖茨黑德铁路站是英国东北部纽卡斯尔市郊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铁路站。
随着铁路交通的发展,该站于1981年废弃。
2002年,盖茨黑德市政府决定将该站改造为一个现代化的文化中心。
经过数年的改造和修复,盖茨黑德铁路站成为一个集文化、艺术、商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如今,这个经典的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为盖茨黑德地区带来了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卢顿火车站是位于英国中部城市卢顿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火车站。
随着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该站于1990年关闭。
卢顿市政府意识到这个废弃的火车站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经过多年的规划和投资,卢顿火车站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中心,包括火车、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周边商业区也逐渐繁荣起来,成为当地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斯旺西河畔铁路线是位于威尔士南部城市斯旺西的一条废弃的铁路线。
曾经是城市的重要运输线路,该铁路线于1990年关闭。
斯旺西市政府和当地社区组织决定将这条铁路线改造为一个城市绿道和休闲区。
经过多年的努力,斯旺西河畔铁路线成为当地居民健身运动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沿线的商业和旅游设施也逐渐兴起,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5. 曼彻斯特中央站(Manchester Central Station)第二篇示例:英国拥有悠久的铁路历史,许多铁路线路和设施在现代化的同时被废弃。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人们开始探讨如何将这些废弃的铁路线路和设施再利用起来,以促进城市发展和提高环境质量。
英国曼彻斯特案例
英国曼彻斯特案例创意拯救了一个城市:曼彻斯特,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19世纪的时候,城市东部和北部形成专业纺织工业城镇,此后逐步成为欧洲工业和城镇化重镇。
1989年,政府决定重塑老城,发挥自身的文化艺术优势,一方面打破了经济衰落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让自身的文化创意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利用。
曼彻斯特是英国的第四大城市(仅次于伦敦,伯明翰,格拉斯哥),是城市重建的一个典范,人们可以从这里看到英国工业的发展历史。
现在,这里充满了电子气息,以电子、化工和印刷为中心,拥有重型机器、织布、炼油、玻璃、塑料和食品加工等七百多种行业,不仅是英格兰西北部地区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商业和就业中心。
曼彻斯特已经今非昔比。
狄更斯时代那种贫困的煎熬早已是尘封于历史的记忆,80年代独立朋克乐队所展示的黑暗与灭亡也随同JoyDivision那忧伤而悲观的声音一同远去。
过去15年来,这个城市已经发展出一种“早餐要饮香槟酒”的闲情逸致和注重享乐到几近轻浮的人生态度。
曼彻斯特曾是工业革命的开路先锋。
如今,它早已远离了那段“蒸汽和汗水”的岁月,反而跨进了打扮时髦、到处聚会寻欢的青春少年时。
当然,曼彻斯特也不是只有疯狂喊、嘴角起沫的足球赛和上等人聚会场所的喧闹作乐,这也有很好的博物馆,精美的食物和一流的购物环境。
到充满波希米亚气息的北区那些时尚酒吧和时装店当中穿梭一番,再到庄重雅致,风格泰然自若的凯瑟菲尔德区巡游片刻,然后再去见识一下同志村“大声说出来,什也不怕”的潇洒态度。
在这里呆久了,你也禁不住要被这座再生的城市所散发出来的自信所感染。
这个靠棉花起家的城市所以活力不减,是因她争取机会,乐于尝试、鼓励人们创业和革新的精神。
1996年的爆炸事件摧毁了曼彻斯特市中心,但居民很快就从惊恐中恢复过来,并抓住那次机会重新建设市中心,建了新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充满奇想但又非常实用的现代建筑。
过去十多年中,文化创意产业对英国经济的作用早已为人共识,曼彻斯特作为英国西北地区的经济重镇,在经济转型时期对创意产业这一新经济部门的洞察力相当敏锐。
工业遗址改造十大经典案例
工业遗址改造十大经典案例工业遗址改造是指将废弃的工业建筑或者工业遗址进行改造再利用,以实现城市更新和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被公认为十大经典工业遗址改造案例:1. 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 London),这座美术馆原是一座发电厂,通过改造成为世界著名的现代艺术馆,成为了伦敦的地标性建筑。
2. 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 New York),这条公园原是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经过改造成为了一条悬空花园,成为了纽约市的热门旅游景点。
3. 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MNAC, Barcelona),这座博物馆原是一座国家宫殿,通过改造成为了收藏了大量加泰罗尼亚艺术作品的博物馆。
4. 上海1933老场坊(1933 Old Millfun, Shanghai),这座建筑原是一家肉联厂,经过改造成为了集文化创意、商业和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5. 柏林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 Berlin),这片区域曾是一片废弃的工业遗址,经过改造成为了柏林市中心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6. 曼彻斯特博物馆城(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Manchester),这座博物馆改造自一座废弃的火车站和工厂,展示了曼彻斯特的工业历史和科技发展。
7. 巴黎拉维利特艺术中心(La Villette, Paris),这个文化公园是在一个废弃的屠宰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为了巴黎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8. 荷兰埃因霍温博物馆(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这座博物馆原是一座主教宫,后来改造成为了收藏梵高作品的博物馆。
9. 芝加哥米尔顿·杜尚社区艺术中心(Milton D. Dam Community Arts Center, Chicago),这个艺术中心是在一个废弃的公共学校建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当地社区提供了艺术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废弃铁路变身城市花园再生建筑引全球可持续风潮
废弃铁路变身城市花园再生建筑引全球可持续风潮纽约、东京、伦敦.......越来越多超一线城市的钢筋森林被注入绿色再造的设计,诞生了充满活力的“城市花园”。
再生空间建筑,正在成为全球可持续建筑领域的新兴趋势。
再生空间建筑通过创造性地再利用现有材料结构来创造新的空间,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并创造出更加环保节能的建筑。
城市再生设计时的关键是适应性原则,即把现有的结构,如旧工厂、仓库和谷仓,重新利用为新的住宅或商业空间。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浪费,保护历史建筑,而且还可以创造出具有历史感和特色的独特而有趣的空间。
再生空间建筑强调建筑设计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
这可以包括使用被动的加热和冷却系统,如自然通风和遮阳,以及整合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电池板和地热加热。
注重以人为本,也是城市再生空间的重要原则。
试图通过新的建筑载体,为人们提供全新生活方式的机会。
它是人们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力求在公共元素和商业元素中寻求最佳平衡,创设出新时代里的理想“公共空间”。
再生空间建筑项目在全球均可找到踪影:纽约市的高线、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维也纳的煤气表城和北京的798艺术区......这些项目展示了全球城市创造性和可持续的方式,现有建筑和空间可以被重新利用和重新设计,以创造新的和充满活力的城市环境。
喧嚣中心的绿色新区伦敦生态高架铁路伦敦将启动巴黎及纽约的弃用铁路建设改装计划,将卡姆登花园到皇家学院街的卡姆登这段废弃高架铁路,改造成空中公园。
这条线路的第一段已经获得政府的规划批准。
该项目将为绿色环境匮乏的社区提供亟需的生态空间,同时为伦敦创造一个新的全球性的吸引力。
沿着伦敦市中心以北,卡姆登高线长达1.2公里。
卡姆登镇现有的游客吸引力与国王十字路口的新兴目的地和交通建立连接。
预计这条高架铁路将为20,000人带来新的绿色空间,并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内带来价值1090万英镑的建设和福祉。
这个社区倡议是以众筹形式开始的,迄今为止,已有1600人步行参观了该路线,300人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1000多人为该项目捐款。
附录21 世界遗产遗址-铁路
黑龙江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附录21世界遗产遗址—铁路(世界遗产大会不定期论文)世界遗产大会不定期论文世界遗产遗址—铁路安东尼高斯著考林迪瓦、罗伯特李协助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1999注解●安东尼高斯就职于约克国家铁路博物馆铁路研究所(York YO26 4XJ, UK),他进行了这项研究。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非常感谢奥地利政府慷慨解囊,使这项研究得以顺利完成。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印刷49-51 Rue de la FédérationF-75015 ParisFrance电话+ 33 1 45 67 67 70传真+ 33 1 45 66 06 22电邮:icomos@cicrp.jussieu.fr© ICOMOS 1999目录铁路–历史性应用世界遗产遗址—铁路:理论与实践思考为具有国际价值的铁路建议的标准实践中的标准–一些著名的铁路案例1: 莫斯科地铁案例2: 奥地利赛摩岭大通道案例3: 美国巴尔的摩与俄亥俄铁路案例4: 澳大利亚“之”字形大铁路案例5: 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案例6: 英国利物浦与曼彻斯特铁路案例7: 英国西部大铁路案例8: 日本新干线结论鸣谢参考文献铁路—历史性应用把工业区确定为世界遗产的可能性总是得到世界遗产大会的暗示,但直到最近才有计划地对确定有价值的工业区给予关注。
当然,任何遗址都必须满足大会确定的基本标准。
此外,工业遗址特别和特殊的特征,意味着世界遗产理事会在行使权力把它应用到实践中之前,需要对这些标准进行完善和补充。
本研究制定了这样的标准,阐述了它们针对一种工业遗址—铁路的适用性。
什么是铁路? 根据早期著名铁路学者迈克尔J T 路易斯博士,铁路就是‘预置的、引导车轮在上运行而不脱离轨道的轨道’(Lewis 1974)。
这个定义具有技术简单性的优点,因此,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铁路,还包括多种交通系统; 车轮没有必要成为一个特征。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定义真正的优点是,在谈到预置的轨道时,它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铁路是根据头脑中一个特定目的而建造的。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以柏林地区两座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为例
YANG Yu — q i a o,HUO Xi a o — p i n g,YU Xi a o — h u i
( C o l l e g e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C h a n g a l l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a n 7 1 0 0 4 8 , C h i n a )
p i e,a n d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e nt o f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i t h t h e c i t y a r e s t u d i e d .I t i s p r o p o s e d t ha t t h e c o ns e r v a —
快 速 城 市化 进 程 中历 史 建 筑 的保 护 与再 利 用
— —
以 柏 林 地 区 两 座 历 史 建 筑 的 保 护 利 用 为 例
杨 宇峤 , 霍 小平 , 鱼晓 惠
( 长安大学 建筑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4 8 )
摘要: 历 史建 筑保 护 方式 的选择是 解 决快速 城 市化进 程 中 , 建筑保 护 与城 市发展 日益加 深之 矛盾 的 途径之 一 。通过 运 用场所 理论 , 从 城 市 区位 、 建 筑形 态及人 的心 理 认知 方 面, 分析 两座 柏林 历 史 建 筑的保护 方 式。研 究历 史建筑 的保护 与再 利 用对人 的 心理 影 响 , 及 与城 市协 调 发展 的 关 系。提 出
西北 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2 0 1 3年 1 2月 , 第4 3卷第 6期 , D e c . , 2 0 1 3 , V o 1 . 4 3 , N o . 6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一)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一)曼城水系的再利用曼彻斯特的城市更生是英国城市转型比较成功的例子.在老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以及新建筑的设计等方面对英国建筑界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分别从曼城水系的再利用,旧房改建和新建筑三个不同角度进行介绍和分析.分成三篇连载.本文主要集中介绍曼城运河沿岸的改造与再利用.通过较大尺度的城市空间为例,试图在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角度进行讨论.另外两篇则偏重于建筑单体的分析讨论.希望能对中国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 曼彻斯特历史介绍:曼彻斯特是英国最大的棉纺织和纺织机械制造中心,大曼彻斯特郡首府。
有“工业革命故乡”之称。
位于英格兰西北部。
面积1287平方千米。
附近煤藏丰富。
公元1世纪建为要塞。
13世纪兴建为城镇。
18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棉纺织业。
1830年建成通往利物浦的第一条铁路线。
1894年开凿了通往默西河口的运河,成为当时英国的第三大港。
19世纪下半叶经济不断发展并多样化,成为商业金融中心。
1974年建立以曼彻斯特为中心,包括周围的索尔福德、斯托克波特、奥尔德姆、罗奇代尔等工业城镇的大都市集聚区。
工业以纺织、机械、电器、造纸、化工、炼油、电子等为主。
在工业转型时期,服务业发展迅速,设有英国银行和北方证券交易所分部。
英格兰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有公路、铁路通往全国主要城市,曼彻斯特人工港是英国主要港口之一。
二. 曼城沿河两岸的在利用:曼城在重工业和制造业没落后进入转型期,它保留了昔日的金融和法律业,同时大力发展工程,电子和其他高科技.它们与服务业,体育和教育组成曼城的主要经济命脉.近年来,曼城在重振大曼彻斯特的政策下迅速发展,成为英格兰第二大经济文化中心.在工业转型的压力下,解决废弃工业区是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城市改造的契机.政府和建筑从业人员对城市的建筑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从而对建筑进行分级保护,改造和重建.运河流域大部分是昔日的工业用地和码头区.政府把运河分成若干个节点在按照各自的客观条件进行开发.沿运河主要发展成住宅,办公和部分商业文化设施.在主要的码头区索尔福德码头已经发展成有码头遗风的新城区.沿着昔日码头的一河两岸以砖作为主要材料的住宅和办公楼.使整个区域颇有水乡情怀.运河在曼城城市中心边沿分流,一支在市中心的西侧穿过.办公楼和住宅夹河相望.为生硬的办公区注入柔软的元素.这一支再穿过索尔福德市.在运河的一段建立索尔福德大学校园区.使原来荒芜的流域变得有文化和生气.另一支则经过CASTLEFIELD, PICCADILY区和东北部的SPORT CITY. CASTLEFIELD是另一个重点的沿河的改造区.这里是曼城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址.有罗马城堡遗迹.工业兴盛期也发展成工业和仓库区.改造这一区的概念是把它发展成旅游和商住相合.尽量保留古迹,对厂房和仓库进行保护和改造.大量的住宅,部分办公楼和其他配套设施组成一个小中心. 沿河穿过市中心到PICCADLLY.这是以前曼城市内最主要的运河工业区.设计师保留原有的水系的特色再结合现代城市的风格对这一区域进行重建,从而扩大市中心的范围.沿运河在到东北部就是曼城重要的体育运动区,SPORTS CITY. 这在沿河附近推倒绝大部分的工厂和旧建筑作为发展另一新城区的地段.对运河的景观重新设计发展成离市中心不远的体育和住宅中心.曼城的城市更新很大一部分是对运河的几个节点进行保护,改造和重建从而辐射整段运河乃至整个城市.这样既可以更新城市又可以保留和发展城市自身的特色.三. 三个典型节点的案例分析:为了让读者对曼城的城市更生有更好的理解,笔者选取运河沿河两岸的三个节点加以介绍和剖析.这三个区都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它们分别包含了保护与改扩建,拆毁重建和新建三个不同层次的做法.索尔福德码头:索尔福德码头是曼彻斯特最重要的码头区.帝国战争博物馆,LOWRY中心和大型购物中心把守着运河口.码头及其运河水系基本完整保留.就在昔日的码头和铁路上建设新的住宅和商业办公楼.使建筑与水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使这段运河重获新生.它虽然某种程度上失去航运和码头的意义, 但这依然隐若勾起人对昔日码头的记忆,而且水为这区域和人的生活带来生命力和色彩. 一河两岸的小住宅颇有阿姆斯特丹老城区的风韵.这一带的住宅沿袭了英格兰砖墙的风格,设计师只对外表加以修改和运用一些新材料,他们会在室内有限度的范围内创作,但往往未能打破英国住宅中交通空间和使用空间的分割.当所有门关起来时,能看见的只是狭窄的走道和楼梯.某个角度看来,这样的建筑陈腐而缺乏新意.但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们也算是对英国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为保守的英国人在他们的建筑史上留下一笔.而且他们也为战争博物馆等新建筑作为文化背景的烘托.使这里在有英国特色的同时又有创新的余地.这一区域的重建其实是在平地上新建立起来的,也是最早进行的大规模重建的区域之一.他们只对原有的铁路拆掉再建造新的住宅.这种选择城市边沿的空地进行重建的做法可以把成本,难度和风险减到最低,而且对市中心的影响也相对比较少.这片空地变成了早期城市改造的实验场,为振兴大曼彻斯特打下基础.CASTLEFIELD:CASTLEFIELD是曼城重点的改造区.它位于城市的商业区和住宅区中间,是曼城现存最古老的遗迹.流经这里的WATERBRIDGE运河也号称是罗马人在英格兰开凿的第一条运河.后来因运河之便利发展成盛极一时的工业区.工业转型后的曼城抓住这仅有的历史遗产,把这里发展成市内的主要景点.然而,它有别于一般的旅游风景区.设计师在这里插入居住和少量商务等生活元素.保存罗马城堡的基础;修葺并改造旧厂房等老建筑;扩建或新建筑组成古代,近代和当代三组时空的互相对话.这三大段时期分别为不同的层.最后叠加成复杂而有去的无序空间.第一,二层各为单独体系,第三层与前两者的互补.所谓三个层就是第一层罗马时期环形城堡的残壁和运河的一段.这些断壁和运河限定了这地段的地理形势.第二层是工业时期把这遗址破坏后建立起来的厂房和仓库和新开凿的运河.新凿的运河穿过城堡的遗址通向市区.把原来的椭圆形地一分为二.但是没有完全破坏城堡的断壁和基础.区内的建筑沿运河建造.第三层是20世纪末对这区域进行的改造和复兴.这一次的改造是在尽量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师保留并发掘遗迹,再用改扩建部分,桥和广场修补昔日罗马城堡椭圆形的地段.这些构件在材料和风格上完全区别于原有的老建筑而却又恰如其分的镶进在这历史地段中.既修补了工业时期对古迹的破坏,又为这里注入新时代的元素.老建筑的改扩建更是为这里赋予生活的内涵.他们把这里大部分的建筑都改成中高档住宅.个别老建筑改成办公楼和其它配套设施.在周边的地方建立新的现代化公寓.运河,古老的小游船,陈旧的红砖建筑,新时代象征的玻璃和钢把这里雕砌成有特色的,陈旧而不过时,新颖而有文化渊源的城市亮点.用建筑记录了城市的历史.在CASTLEFIELD重建项目中,厂房改扩建是重点.利用钢和玻璃的轻巧作为与沉重的红砖的对比.似乎宣示着世人这再改变这功能之余,他们尊重历史,用差异来续写他们的历史. 历史不是城市发展或建筑设计的包袱.城市发展是叠加的过程,用建筑设计来逐步实现城市的演变.关于具体的单体建筑,在将来的文章将会详细分析.PICCADILY:PICCADILY是位于曼城市中心东边,与市内最大的火车站相邻.是过去主要的工业区.由于比邻火车站而又远离住宅区.工业衰落后一蹶不振,是当时曼城治安最差,最没生气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末,政府决心整顿这城市黑点.利用西为商业中心,东南为交通中心的便利条件并仿效索尔福德码头和CASTLEFIELD那样对运河的再利用的做法, 拆毁大部分难于再利用的旧厂房,对整个区域进行从新规划和景观设计.运河的水景观设计是改变昔日工厂区的有效办法.这一区域主要发展成在商业中心步行距离内的最大的住宅区.新建成的PICCADILY VILLAGE是用英国传统材料,红砖,建造相对比较传统的公寓.三四层的红砖小住宅结合着水,充满着英国风情.由于建筑的外立面比较简单,让人联想到昔日的工业厂房.旁边的VANTAGE QUAY则以全新的风格出现.沿河面白墙和木头结合.背面是红砖加上钢铁作为对老城的对话和历史的记录.笔者认为在这重建项目中把大部分厂房拆毁而进行城市和景观设计是比较符合具体形势和经济利益.这区内有保留价值的厂房并不多.原有的设计和规划都不能满足现在经济利益和使用要求.推平重建既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新的建筑,建筑师不仅要尊重传统,更重要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四.结语:从上文看来,曼彻斯特的城市更生是从点开始,点组成线贯穿城市及其卫星城市,从而在辐射到面.而每一个点就是一个区域.功能空间组成有序而集中的模块.可能是一个这样的模块,也可能是多个.这些小模块在城市里是重复而有机的接连在一起.功能空间是碎化而又相互穿插的.它们的功能,形式,位置,规模等是有市场来决定.市场也就是人的需求.城市规划和重建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不完全是设计师和发展商的责任,应该是由全市民和他们共同参与的活动.政府,甲方和设计师可以为使用者创造出他们认为的功能空间和区域.同样,使用者也会给他们所在的区域提出期望或甚至以行动来定义或改变区域的性质.当双方达到一定的平衡点时.区域的发展就得到比较合理的效果.曼城这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更新办法,就是逐步地,在自由开发和时间的磨合下寻找一种共识和平衡.人是城市的核心,居住是最主要的人类行为.住宅的开发应该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上面所举的三个例子都是建立住宅区来带动区内的发展.而历史不仅是记在史册,也印在人们的心中.当人离不开昔日往事时,他们生活的环境也不能没有历史,与此同时,他们更离不开当今世界的新潮.笔者认为保留旧日的足迹,享受今日的时尚,预留放眼将来的空间就是曼城城市更生的策略.。
英国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经典案例
英国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经典案例在英国,废弃铁路线路设施的再利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且成功的做法。
通过重新规划和改造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可以为当地社区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重收益。
以下是几个英国的经典案例,展示了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的成功之处。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绿道”项目。
绿道是指将废弃的铁路线路改造成供行人和自行车使用的绿色休闲道路。
这些绿道连接了城市与乡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健康、安全的交通选择。
例如,英格兰北部的曼彻斯特以及苏格兰的格拉斯哥,都有成功的绿道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休闲运动。
其次,废弃铁路线路设施的再利用也可以促进城市的更新和发展。
伦敦的“伦敦高线”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这条高架铁路线在停用后被改造成一个架空的城市花园,连接了伦敦的不同街区,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通过这样的再利用,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也为周边的商业和住房市场带来了活力。
另外,废弃铁路线路设施的再利用还可以促进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英国的“铁路艺术中心”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些废弃的铁路车间和车站被改造成了艺术展览空间、工作室和表演场地,为艺术家和文化机构提供了一个创作和展示的平台。
这样的再利用不仅有利于保护历史建筑,也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的来说,英国的废弃铁路线路设施再利用经典案例展示了再利用的多种可能性和潜力。
通过重新规划和改造废弃的铁路线路,不仅可以创造经济价值,也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促进社区的发展,甚至促进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这些成功的案例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意和动力,实现废弃铁路线路设施的可持续再利用。
轻轨交通在英国城市再生中的作用——以曼彻斯特轻轨为例
72
国际交流
资料来源 :GMPTA, Report for Resolution :Manchester Metrolink, p.12
站点都有利于行动不便的人上下车。1989 年英国政府批准 曼城轻轨 1 号线规划,明确提出轻轨建设必须有利于曼城的 城市再生,不仅要减少交通拥堵、减少空气和噪音污染、降 低交通事故率,更要考虑到那些不使用轻轨的民众的利益。
三、曼城轻轨为曼彻斯特的城市再生带来 的影响
首先,曼城轻轨的建设和使用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人 们出行困难以及城市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对城市环境再生
起到了积极作用。以曼城轻轨 1 号线为例,在 1992 年投入 使用后的两年间,1 号线运送乘客超过 1 千万人,小汽车分 担率下降 22%,公共汽车分担率下降 19%,1 号线的出行分 担率达到近 60%,超过了小汽车和公共汽电车的总和。曼城 轻轨可以吸引众多小汽车和公共汽车使用者的原因之一就是 轻轨站附近都设立了公共汽车站,并且提供了小汽车停车场, 从而可以有效的缩短乘客的换乘时间。根据 SDG 机构的测 算,轻轨 1 号线建成后减少中心城区约 1/5 小汽车的使用量, 中心城区主要道路交通量减少了 10%。
根据曼彻斯特客运管理公司的财政测算,1 号线计划总 投资 1.45 亿英镑,在不考虑建设成本的情况下,轻轨的客 流收入会超过其运营成本。1 号线从 1990 年开工直至 1992 年建成,长度为 31 公里,共设 16 个站点,其中 7 个站点设 在市区。
欧洲铁路建筑遗产活化利用撷英
图2
土地板及其柔和的色调使建筑内部保持着简约的风格。在空 间的分隔上,建筑师没有设置墙壁,而是通过一种定制的橡 木覆层结构将空间分隔开来,并在该结构一侧设置了台阶式 座位(图 4),另一侧用作 The Houtloods(荷兰语为木材场) 餐厅吧台(图 5),结构中隐藏了私人办公室、厕所和储藏 间(图 6),而顶部则设置了个人工作站和会议桌(图 7)。
在挪威,因为有偷盗和故意破坏自行车的现象,很多 人并不愿意在室外停放自行车,自行车旅馆因为提供了安 全性而备受欢迎,旅馆中有视频监控系统,而且只有购买 访问权的人才能进入,人们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可以进 出旅馆并对自行车进行解锁。旅馆设置了 134 辆自行车停 车位(图 19),其中有两辆可用于带拖车的自行车,还有 4 个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点和 1 个用于安装轮胎的落地 式充气泵(图 20)。
国际交流
欧洲铁路建筑遗产活化利用撷英
■ 陈 雳 左秀明
铁路遗产是工业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被越 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铁路遗产的活化利用面临着很多困难和 挑战,在欧洲,人们对此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参与改造 的建筑师们通过努力,使其不再成为废墟,而是承担其它生 活功能继续为社会服务,同时保留铁路遗产的特色和价值, 让年轻人感受不同年代的工业文化。
廊道的上面用铁和玻璃构成了顶棚,保护着铁轨和平台 (图 9)。改造后的建筑廊道很好地将建筑和环境融合在一
起,成为建筑与绿地之间的自然过渡,模糊了建筑与西部 森林的边界,并且作为咖啡厅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休闲
图 10
图8 图 11
图 12
图9
图 13
2021-2 79
国际交流
图 14
铁西区现存铁路专用线保护与再利用
铁西区现存铁路专用线保护与再利用摘要——过去的几十年中,沈阳人曾一度以生活在铁西为骄傲,如今,随处可见的工业标语,却只是让人觉的过于表象,真正的铁西文化载体——铁轨,却逐渐被人遗弃与遗忘。
工业停产搬迁后,工业废弃地上残留一些工业遗产,如地表铁轨,对这些遗留物加以原真性的保留,再生重新利用,并作为主要的景观构成元素来设计和营造出新的景观,这样才能够让铁西工业文化得以延续。
笔者于2018年参与到铁西区现存铁路专用线保护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关键词——工业遗产;铁路轨道;景观构筑1.铁西区及铁路专用线发展1.1铁西区发展历程铁西工业区是我国成形和发展最早的工业区,日伪时期就有快速的发展,曾汇聚了众多的工矿、纺织、制药等企业,是我国综合性的工业基地。
铁西工业区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形成期、辉煌期、衰落期、复兴期。
铁西工业区在形成期就已经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首先铁西工业区是日本以侵占中国领土并掠夺资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此时的工厂工业大多是为日本军队服务的。
南宅北厂的布局是在年伪满时期奠定的,铁西区以现建设大路为界,北部为工业区,南部为生活区,这就确定了铁西工业区“南宅北厂”的结构布局。
日伪时期建立的工厂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铁西工业区空间形态的基础,也是当时国内较为先进的工厂的集聚地。
从日伪时期的建立,到国民经济的恢复之前,这段时间是铁西工业区的形成期。
铁西工业区真正取得辉煌,成为国家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是从建国初期开始,在国家给予高度重视以及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铁西工业区在依托原有的工业基础之上迅速的发展。
随着铁西工业区内的工业企业的集聚,工业用地的规模虽然得到扩大,而居民的用地却不能得到扩张,将近80万人口仍拥挤在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铁西工业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暴露出的弊端,引起国家和沈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铁西工业区进入转型阶段,铁西工业区终于从低谷向复兴迈幵了步伐,也是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铁西工业区最重要的举措就是“东搬西建”,就是利用土地级差地租,为国有企业的迁出及城市更新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英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再生的语境转换——以阿尔伯特船坞地区为例
英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再生的语境转换——以阿尔伯
特船坞地区为例
董一平;侯斌超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作为"缩减的城市"之典型代表,通过对工业建筑遗产的多角度保护与推广,利物浦于2004年成为UNESCO世界遗产地和2008年的欧洲文化之都,阿尔伯特船坞地区则是利物浦城市再生的旗舰项目。
本文通过回顾阿尔伯特船坞地区历次更新计划及保护运动的历史,在历史的语境中考察其保护过程,并分析其最终成功的机制原因。
【总页数】7页(P34-40)
【作者】董一平;侯斌超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1
【相关文献】
1.美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语境转换与模式研究——以“高线”铁路为例[J], 董一平;侯斌超
2.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英国经验——以利物浦阿尔伯特船坞为例 [J], 严钧;申玲;李
志军
3.工业遗产对城市再生的影响——英国利兹市城市再生的特点与启示 [J], 张犁
4.美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语境转换与模式研究——以“高线”铁路为例[J], 董一平侯斌超
5.浅谈博物馆与塑造文化记忆的关系——以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为例[J], 孙小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二)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二)曼城老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摘要:本文通过建筑的实例重点介绍曼城城市更生的策略,讨论老建筑的改扩建、空间的再用和材料的运用在旧城改造和建筑设计中作用和意义。
Abstract:The essay refers to three case studies to introduce the strategy of urban regeneration in Manchester, and discusses the meanings of refurbishment and extension, space reuse and choosing materials under the process of urban regeneratio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关键字:城市更生、建筑保护、空间的再利用、改扩建Key words:Urban regeneration, Building conservation, space reuse, refurbishment and extension.承接上一期曼城水系再利用一文,本文主要集中介绍曼彻斯特老建筑的再利用与改扩建在城市更生中的重要意义。
本系列的第三片将重点介绍曼彻斯特新建筑及其与城市的关系。
本文首先介绍英国及曼城的建筑史,从而带出建筑风格和材料对建筑改扩建的影响。
并通过几个实例,试图从建筑空间的再利用、改扩建、建筑新老部分的关系和材料的运用几个方面展开说明。
希望从中得到相关课题的一些启示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曼城建筑史简介:在讨论老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之前,笔者先简单介绍英国及曼城的建筑历史,希望读者对曼城建筑的新旧概念有更好的了解。
英国被英倫海峡分隔于欧洲大陆以外,因而有着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
从建筑史上看,撒克逊式(Saxon)是英国早期建筑风格,流行于公元600至1066年间。
其建筑特点是:外形朴素、小窗深嵌、半圆形拱门,角石长短相间。
老火车场站保护利用案例
案例分析
利物浦路火车站
曼城中央车站
作为卡斯菲尔德 地区保护更新的旗 舰项目,科学与工 业 博 物 馆 与 G-MEX 形成了巨大的示范 效应,此后许多私 营地产开发公司 ( 如Urban Splash ) 纷纷效仿,加入对 该区的工业建筑遗 产的改造。为了保 证内城再生计划的 有序推进,市政府 于 1988 年 又 成 立 了 曼彻斯特中心区开 发 公 司 ( Central Manchester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CMDC ) , 形 成 市 政府、私营开发公 司、中心区开发公 司三方协作的方式。
1978年曼彻斯特地区议会 与英国铁路局达成协议,将利 物浦路火车站的建筑与土地转 让给议会,后者全资负责科学 与工业博物馆的安置。博物馆 的修缮与场地清理开始于1979 年,第一阶段施工至1984年完 成,并且直至2000年建筑的修 缮与更新改造才告一段落。
案例分析 ——利物浦路火车站
科学与工业博物馆(MOSI)的公共教育功能十分突出,馆内设有航空航天、照相机历史、动力设备、电力、 煤气、纺织、仓储建筑等技术史实物专项展厅,也有曼彻斯特城市发展史、“利—曼”铁路历史、工业革命的 曼城、曼城科学廊、曼城地下世界等展示,所有常设展览都免费开放,并接待各年龄段的学习团体。除此之外, 博物馆的藏品中心里还保存有大量捐赠的文献与实物供研究者使用。
“场站公园”原是第三船 渠的铁路货运场站,目前已废 弃,局部改造,成为当地大型 的开敞活动空间。
案例分析 ——台湾高雄港第三船渠地区
废旧建筑的活化
驳二艺术特区设有艺术家工作室、劳工博物馆、视觉与表演艺术空间以及餐饮服务设施,都由原来的仓库 改装,保留了斑驳的铁门与裸露的水泥墙表面,展现出高雄“港都”的历史风貌。
国外铁路工业遗产保护研究与启示_吴杰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铁路工业遗产融入都市文化产业之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760028)。
[作者简介]吴杰(1981-),男,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国外铁路工业遗产保护研究与启示吴杰,张永志(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南京210031)[摘要]铁路是人类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各国的一笔宝贵财富。
然而由于一些人为或自然因素,部分具有重要价值的铁路逐渐没落,甚至面临被损毁的危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各国对现有的铁路工业遗产的价值逐渐重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适合本国国情的保护和开发措施。
本文通过对这些措施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适合中国铁路工业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铁路工业遗产;世界各国;保护模式;改造利用[中图分类号]TU24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23(2013)07-0012-02[收稿日期]2013-04-05一、国外铁路工业遗产概述铁路工业遗产是20世纪最具特征的行业遗产,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科技和产业的不断发展,铁路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牵引动力角度来看,铁路的发展可以分为蒸汽时代、内燃与电气时代和高铁时代[1]。
目前,以蒸汽机车为代表的第一代铁路已经成为历史,而与此相关的各种工业配套设施也逐渐成为工业遗产,例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赛默灵铁路、印度高山铁路、雷塔恩铁路等都是这个时代最著名的铁路工业遗存。
另外由于线路改道、城市扩容、运输物资枯竭、战乱、地震等人为或自然因素,大量的铁路资源被荒废,而这些铁路工业辉煌成就的见证者急需通过合适的途径重获新生。
铁路工业遗产是人类近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遗产与古遗存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大多数至今仍为社会的生产、生活服务,是“活着的遗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社会对现有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价值逐渐重视二、国外铁路工业遗产保护模式(一)英国模式近代铁路工业遗产研究起源于英国,早在1857年,伦敦就成立南肯辛顿博物馆(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前身),开始收藏铁路文物,截至目前,该博物馆已收集了十余万件铁路文化藏品,成为英国铁路活的展览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主题专栏|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FEATURE-THEME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 200086)收稿日期:2011-05-29[摘 要] 本文通过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两座历史火车站再利用的案例,分析“遗产引导的再生”塑造城市新形象、重建文化认同的具体方式,并反思其对中国目前工业遗产保护的意义。
[关键词] 历史火车站 工业遗产保护 文化引导再生 借助遗产再生 场所认同[Abstract] Using two historic stations in Manchester,UK: the Liverpool Road Station and Central Station as case study, this paper would analyze the detail process of ‘Regeneration through Heritage’and‘Cultural-led Regeneration’, the invention of the new city image and reconstruction of place identity. Finally the conclusion would throw a light on the contemporary pract.[Key words] Historic railway station,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Cultural-led regeneration, Regeneration through heritage, Place identity引言电气化机车的逐渐普及和高速公路路网的完善、铁路网络以及附属建筑的调整使西欧与北美主要城市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历史火车站面临拆除或重建的命运。
而正是这些火车站因其高度的公共属性及开放度,成为城市居民建立认同感的物质载体,率先成为工业建筑遗产保护运动的焦点。
伦敦的尤斯顿火车站(Euston Station, London)①和纽约的宾州车站(Penn Station, New York)②的拆除成为现代保护历史中不可回避的事件,也成为凝聚与激励保护工作者的动力。
幸存下来的城市火车站建筑因其巨大的建筑体量、所在的区位特性而面临长期保存的难题。
有些经过精心修缮与技术改造可继续作为火车站使用,如纽约的中央车站(Central Station, NY)和伦敦的圣潘考斯车站(St. Pancras Station, London);那些无法继续运输功能的车站则年久失修,再利用面临重重困难,周边地区暮气沉沉。
如何才能为这些特大号的建筑遗产寻找合适的功能,并进一步在城市更新的长期过程中发挥其影响力?本文将以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Manchester)的两座历史车站的保护与再利用的探索为例,试分析“遗产引导的再生”(Heritage-led Regeneration)的城市策略及其对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存的思考。
背景—英国铁路的衰落自从斯蒂芬森(G. Stephenson)的“布吕歇尔号”(Blücher)蒸汽机车于1814年试验成功之后,铁路运输就逐渐取代此前的运河与马车,成为19世纪英国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深入城市与乡村的铁路线与火车站也成为英国不可缺少的特色景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铁路网的总里程达到23 440英里的峰值③,但随着汽车的普及,1920年~1930年间开始有大量支线铁路的乡村车站因运量不足而关闭。
“二战”期间,铁路运输重新繁荣起来,但因无钱投入和疏于维护而破损严重。
经过1948年的全面国有化后,又逐步关闭了一些利用率最低的支线。
1955年英国运输部(British Transport Commission)提出了“铁路现代化”的计划,目标是将污染严重与高能耗的蒸汽机车更新为柴油发动机和电动机车。
1963年,时任英国铁路局(British Railways)主席的理查德·毕钦(Richard Beeching)博士发表《再塑英国铁路网》(The Reshaping of British Railways)的报告,提出对英国铁路网的巨大改革。
1955年~1975年的20年间,整个英国铁路网有约4 000座火车站被关闭,总里程也减少了8 000英里,只剩下12 000英里③。
在关闭的火车站中,处于郊区的线路站点渐渐荒芜废弃,而位于城市的不少线路站点被拆除,如利物浦的Crown 车站在1972年关闭之后被拆除,成为一处公园。
也有许多具有历史价值与建筑价值的车站在工业考古学与建筑遗产保护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被保存下来,并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本文选取的曼彻斯特的两座历史火车站—利物浦路车站(Liverpool Road Station)与中央车站(Central Station)即属其列。
理论—遗产引导的再生从早期的大拆大建转而关注提高建筑的物理品质的翻新到引入可持续理念,英国对于历史建筑的态度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英国的城市政策从“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调整为“城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
regeneration一词源自生物学,强调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和中央政府作用减弱的情况下,促使地方和社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含义④。
与饱受批评的大拆大建式更新不同,“城市再生”政策肯定历史建筑与环境的价值,其目标是为城市中心区或旧区带来新活力,发展能够为治愈城市创伤提供新的社会、政治或经济组织。
“城市再生”使用各种类型的资金来提高处于劣势的地区,打破“失业率增加—人口流出—建筑衰败—吸引力下降—投资减少—就业减少”的循环,常用来解决经济增长中的问题,减少失业率,使社区和居民从依赖转变为相对独立,保持长期的稳定;改善生活居住环境,使地区对居民和投资者更具吸引力,强调全方位地处理城市问题,强调社区的作用,重视历史遗产的价值等方式⑤。
在具体的再生过程中,有以不同的驱动产业为分类标准的,如文化旅游业驱动、住宅驱动、商业驱动等(Steven Tiesdell 等,1996),也有以物质实体、经济实体、铁路建筑的保护与地区再生—以英国曼彻斯特两座历史火车站为例■ 董一平 侯斌超 ■ Dong Yiping Hou BinchaoThe Conservation of Railway Buildings and Urban Regeneration: Two Cases Studies on Historic Railway Station in Manchester, UK文化意识等分类(曲凌雁,1998),或是“政府主导”(government-led)与“社区主导”(community-led) 的再生等不同类型。
本文所讨论的“遗产引导的再生”是强调通过对遗产项目的投入来达到提高区域品质的城市再生计划,与此相近的提法还有“保护为基础的再生(conservation-based regeneration)”,“通过遗产的再生”(regeneration through heritage)。
这一城市再生的方法认为恰当地再利用建筑遗产的作用如同针灸一样,能有效刺激这些地区的发展,以遗产项目来提高区域的辨识度(identity),改变该区域在公众认识中的负面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进一步改变区域其他建筑的窘况(Save,1979;Binney,1990;Urry,1990;Zukin,1991;Stratton,2000)。
英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主要集中于工业建筑遗产的再利用,一方面是由于大量内城工业区的衰落带来的城市再生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则借助英国工业考古学的发展促进公众改变对工业建筑遗产的观念,对19世纪以来英国“工业革命”盛期所形成的城市景观历史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卡斯菲尔德地区(Castlefield)的再生是英国较早开始认识到工业建筑遗产在城市再生计划中重要性的案例,其中作为公共设施的火车站保护性再利用在引导区域再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卡斯菲尔德地区的繁荣—衰落—振兴曼彻斯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而卡斯菲尔德则是曼彻斯特“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卡斯菲尔德地区位于曼彻斯特市中心的西边,从罗马时期就开始有人定居,公元5世纪被废弃,从18世纪开始又凭借水运优势成为曼彻斯特工业革命的发祥地。
两条人工运河⑥流经卡斯菲尔德,繁荣的运河沿线建造了许多仓库和专属码头,随着铁路的辟筑与延伸,该地区又建造了一系列砖和铸铁结构的高架桥。
这些纵横交错的人工运河、铁路高架桥以及多层红砖的仓储建筑群落形成了卡斯菲尔德的工业城市景观(图1)。
正是凭借运河与铁路的双重作用,曼彻斯特成为英国乃至世界的棉纺织中心,一度被称为“棉纺大都市”(Cottonopolis)。
20世纪50年代开始,纺织工业的衰落与物流业的变革使得曼彻斯特逐步走向衰落,平均失业率高达30%,1966~1972年间仅内城的制造业就失去了1/3的工作岗位,70年代的工业与仓储行业的失业率则更攀升至47%⑦,以仓储与棉纺工业为主的卡斯菲尔德逐渐成为“空城”。
许多空置的建筑被流浪者占据,卡斯菲尔德的治安严重恶化而被称为“贼窝”,脏乱的环境与小偷横行使得无人敢入这一区域,逐渐成为被城市遗忘的“背面”。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曼彻斯特地区与市两级政府开始以卡斯菲尔德地区重点工业遗产再利用为契机,试图改变工业衰败的城市形象;80年代通过这些公共项目的重新开放,带动了周边环境的整治,并通过遗产价值的挖掘与宣传,逐渐重塑了人们对历史工业区的印象。
现在的卡斯菲尔德地区及其周边已经成为曼彻斯特内城最具有吸引力的区域之一。
曼彻斯特的铁路遗产作为第一座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不仅在人工运河的建造中引风气之先,也最早尝试了城市火车的现代运输方式。
1829年,斯蒂芬森试制的“火箭号”在筹备委员会举办的竞赛中取得了优胜,并获得了利物浦与曼彻斯特之间的城际客运线工程。
1830年9月15日建成通车的“利—曼”线(Liverpool-Manchester Railway)是世界上第一条客运火车线。
利物浦路车站位于卡斯菲尔德地区,与错综复杂的人工运河一起成为曼彻斯特的运输枢纽(图2)。
在当时风靡英国的“铁路热”中,新的火车线与车站不断地建造起来。
曼彻斯特陆续建成皮卡迪利车站⑧(Piccadilly Station)、维多利亚车站⑨(VictoriaStation)、中央车站等大型客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