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荷花淀》这篇课文,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程少堂的写作手法和文章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荷花淀》的阅读与理解1.2.2 分析程少堂的写作特色1.2.3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阅读,使学生掌握程少堂的写作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并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荷花淀》,了解作者程少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2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影视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4.3 课文阅读与讨论让学生分段阅读课文,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4 分析写作特色引导学生分析程少堂的写作手法,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并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4.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并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成果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5.2 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收集关于荷花淀的相关资料,了解荷花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6.2 课后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第七章:教学资源准备7.1 教学资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荷花淀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荷花淀》教案精选15篇

《荷花淀》教案精选15篇

《荷花淀》教案精选15篇《荷花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鉴赏多种风格文学作品的能力。

2.品味小说个性化的语言,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品味小说诗化的语言,体会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预习1. 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风格。

2. 用简洁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3.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4.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战争场面的图片,请学生用几个词概括。

残酷、恐怖、血肉横飞、血流成河。

二、检查预习,梳理小说情节脉络1.作家作品: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2022年《亚洲周刊》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中,孙犁的小说被选入两篇,一篇就是《荷花淀》,另外一篇是《铁木全传》。

孙犁去世后,有人这样评价他: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的一生。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

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2.三部分的小标题:(1)夫妻话别 (2)探夫遇敌 (3)助夫杀敌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关于《荷花淀》教案4篇

关于《荷花淀》教案4篇

关于《荷花淀》教案4篇《荷花淀》教案篇1教学目的品味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体味人物对话教学重点1.景语和情语。

2.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1.散文式的格调。

2.诗歌般的意境。

教学方法研读、品味、思考教学过程一、点拨《荷花淀》不侧重战争场面的描写。

从青年妇女这一侧面去表现时代的重大主题——以人民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

小说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妇女形象, 表现了她们的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分析__中几处对话描写及其作用①夫妻对话。

妻子追问: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这里蕴含着妻子对丈夫的忧虑、关切和责备, 也表现出人物的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

妻子赞同丈夫参军, 说明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

妻子应诺承担家里的千斤重担, 说明她爱丈夫、爱祖国, 把对丈夫的爱融注入爱国的高尚的民族气节中。

②探夫时的对话。

她们想去而不明说, 骂、恨、惦念和找借口探夫一样, 都是对丈夫的爱。

③伏击战后妇女们在回家路上的对话。

她们商量回去也成立队伍, 她们要和丈夫比赛打敌人, 看“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表现她们在战斗中受到教育, 不甘落后, 想和丈夫比个高低的自尊心理和勇敢好强的性格。

三、分析__中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①渲染气氛, 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环境以烘托人物形象。

“月亮升起来”至“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 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②借景抒情, 展示人物心理和精神风貌。

如几个女人在探望丈夫未遇的归途上, 有点失望, 也有点伤心。

可是她们很快地就忘记了那些不痛快。

这自然与她们爽朗、乐观的性格分不开, 但这时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 也会使她们受到感染, 从而增强扫除伤心情绪的力量。

又如作者写荷叶像铜墙铁壁, 写粉红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 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

作者驰骋想象, 把景物写得逼真、形象、传神、充满寓意。

荷花淀课堂实录

荷花淀课堂实录

荷花淀课堂实录荷花淀课堂实录一、导入部分同学们,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

很高兴今天能有这么多的老师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热烈的欢迎各位老师。

一部传世的经典小说,自有她迷人的地方。

大家已经阅读了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这篇小说。

首先请问:《荷花淀》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或者说你读了小说后有什么感觉?二、授课过程1、点拨提示:可以从内容、题材、写法、感悟等角度自由回答问题。

想好了就到黑板上写下来。

2、归纳同学的回答,同学可以板书自己的答案。

《荷花淀》是一部:描写战争、战争题材、传统题材、不规范的、优美的、爱的……小说。

师:提示一下:可以从画面的基调、层次、描写的对象、动静结合的程度、营造的意境等角度回答。

生:画面色调:整个画面的色调是洁净的、清新的。

生:描写对象:作者抓住明月、薄雾、清风、荷香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景物,展现了荷花淀的地方风貌,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师:能进一步想象描述一下吗?生:溶溶月光下,农家小院里,一位出水荷花般的少妇正在编着苇席等着丈夫,可见夫妻情深,为后文的话别奠定基础。

深夜,银白的荷花淀,使画面淡雅,静谧,写轻纱般的雾,又使画面静中有动,而荷叶荷花香更使这宁静优美的意境增添了诱人的地方。

师:是的,景美,人更美。

美丽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

师:作者在小说开头用三段优美的环境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基调,所以,认为为这篇小说是一篇优美的小说是有道理的。

师:除此之外,文中还有那些优美的环境描写吗?生:“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

水面没有一只船。

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师:请分析一下美在哪里?生:凉风拂面,人的心情舒畅;湖面广阔,人的心胸也开阔起来。

廖廖几笔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淀动态中的静美。

景物描写的明快节奏使我们从中看到了这群年轻妇女乐观的精神。

师:能想像一下此时的画面吗?生:可以想象:一群妇女坐在小船上,相互掩藏着内心的羞涩,但又忍不住不说,脸上洋溢欢笑,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荷花淀,近景远景的描写层次井然。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张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初步形成小说鉴赏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难点: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方法:预习指导法、问题引领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前置:布置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风格。

2.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4.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上节课呢我们朗读了《荷花淀》这篇课文,文章呢很长,但不难懂,是吧?我们已经简要的分析了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片断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昨日旧事不要忘了哈,本文主要叙述了几个典型场景啊?”生:“三个,一是夫妻话别,这是故事的开端,二是探夫遇敌,这是故事的发展;三是助夫歼敌,这是高潮部分。

”师:“很好,那有几条线索呢?这个老师还没讲,你们读过了,思考思考”生:“两条”师:“来来来,你起来说说?”生(1):“我觉得应该有两条,有一条就是水生嫂等几个女人的活动,这是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水生等革命者的活动。

”师:“不错哈,你们就是比老师聪明啊,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要表达怎样的主题呢?”生:“作家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们的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善良、机智勇敢、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

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和祖国,勇敢战斗的精神。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怀旧哈,上节课很认真。

今天呢,我们再次来一起走进白洋淀,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生:“喜欢,老师,要看电影啊?好好。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四、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本次演示以冀中平原的农村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 青年妇女的形象。她们在抗日战争的严峻考验下,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 积极配合子弟兵打击敌人,投身抗战行列。作者通过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正面 赞美了荷花淀里英勇的妇女们崇高美好的精神境界。她们勤劳善良、淳朴多情; 她们坚贞勇敢、胸怀大局;她们顾全大局、热爱祖国和人民。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01 一、导入新课
目录
02
二、阅读课文,整体 感知
03 三、深入研读课文
04 四、课堂小结
05 参考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小说,人物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留下了许多深刻 的印象。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荷花淀》,就是一部描写冀中人民抗日战争的 小说。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小说,领略它独特的风采吧。
水生嫂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写水生嫂在荷花箭中闪电般穿来穿去,这一幕形象地传达出这个群体同仇敌忾的 战斗豪情与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气概。她们也要象男人一样战斗,甚至胜过男人。 “荷花箭”既是指具体的一朵荷花又象征一群勇敢的船只。把惊险的场面写得轻 松自如,把惊险的事物化为优美诗情,富于艺术的魅力。
(2)作者如何刻画水生嫂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讨论明确: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出了一个鲜活的 水生嫂的形象。特别是“寻夫遇敌”这一段,心理描写更加细腻生动,充分表现 了水生嫂的聪明、机敏多情。
(2)作者如何刻画水生嫂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3)品读“夫妻话别”一段,思考:这场“夫妻话别”有什么特殊之处?流 露出水生嫂怎样的情感?说明了什么?

《荷花淀》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有删节)

《荷花淀》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有删节)

《荷花淀》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有删节)《荷花淀》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有删节)
“荷花淀”是南宋大诗人苏轼的一部很出名的作品,也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很知名的一首,它虚抒思想,叙述思情,抒发怀古之情,对于学习古文赋予了极大的景象与意蕴。

我们今天的教学以《荷花淀》的第一课时作为主要内容,首先在课上学生们分成小组,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例如:“你知道‘荷花淀’是哪里吗?怎么描写?”学生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回答。

回答完,教师就引出诗歌的历史背景,向学生们解释苏轼的创作经历,以及“荷花淀”的意义,让他们了解该诗及其背景,首先把诗歌读了4遍,从而让学生了解诗句的结构,并分析其意蕴,提前学习诗歌的内容以及分解细节,再次读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并分析其作者的心态材料。

接下来,学生们又把诗歌分成不同部分,由一个学生来朗读,然后指出其中的重点,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迅速准确地进行分析,得出有效的结果。

最后,学生们充分调动起学习热情,先是自己练习读诗,达到一定水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互相提出建议、互换想法,寻求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总结了学生们的学习心得。

在课堂的教学中,学生们从苏轼的“荷花淀”中学会了追求完美,理解复杂的抒情片段,以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受益良多。

总的来说,《荷花淀》的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学生对古文的认识,使得他们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和分析“荷花淀”,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古文中的精髓,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

语文名家教案《荷花淀》-程少堂教学实录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荷花淀》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2.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程少堂及其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程少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简要介绍《荷花淀》的内容和主题。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同学们对《荷花淀》了解多少?2. 教师回答:介绍作者程少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教师回答:简要介绍《荷花淀》的内容和主题。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荷花淀作为故事背景?5. 学生阅读《荷花淀》第一章。

第二章: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荷花淀》的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分析情节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荷花淀》的情节发展。

2. 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教学步骤: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简述《荷花淀》的情节发展。

2. 学生回答:概括情节发展。

3. 教师引导:分析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4. 学生阅读《荷花淀》第二章。

第三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教学步骤: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描述《荷花淀》中的主要人物。

2. 学生回答: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和动机。

3. 教师引导:分析人物在情节中的作用和变化。

4. 学生阅读《荷花淀》第三章。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荷花淀》的主题。

2. 培养学生探讨主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荷花淀》的主题。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

教学步骤: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荷花淀》的主题是什么?2. 学生回答: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引导:探讨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

4. 学生阅读《荷花淀》第四章。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荷花淀》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

教学内容:1. 总结《荷花淀》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荷花淀》教案精选五篇

《荷花淀》教案精选五篇

《荷花淀》教案《荷花淀》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育点1、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2、欣赏孙犁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分角色诵读和想象能力。

2、感受孙犁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

(三)、德育渗透点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二、重、难点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要求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听课文录音,精选文段,认真表演,通过自己的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简介)两种不同的战争场面。

(2)、简介荷花淀派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注意文章的特点: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

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选三个片段的内容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3、请学生选出最能体现“荷花淀”斗争环境特点的景物描写,分析其特色,揣摩其深刻含义。

“她们轻轻划着船——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质朴、自然“她们奔着——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动静结合的描写4、分角色研读以下两段文字,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很晚丈夫才回来了——女人流着泪答应了他。

”干净、简洁的对话,要求学生表演、体会(2)、“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解放区妇女的新形象二、与引申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人的意境”。

三、作业布置课外阅读《嘱咐》,更全面的了解“水生嫂”这一人物形象。

《荷花淀》教案「篇二」教学设想:有“诗体小说”美誉的传统名篇《荷花淀》以其语言美、景物美、人物美和情感美而充满艺术魅力。

其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作品的一大特色,本课将以人物对话为突破口,通过朗读体味、思考分析生动传神的人物语言,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三处人物对话,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荷花淀》教学实录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实录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战争,如同一场历史的大戏,演绎着人性的悲欢离合。

它见证了人类历史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正义与邪恶的交锋。

一提及战争,脑海中便浮现出如泣如诉的悲壮画面,如雷鸣般的炮火声,如烟雾缭绕的硝烟气,令人震撼。

我们不禁想起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驰骋沙场,奋勇杀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书写着一段段英勇传奇。

然而,战争并非只有血与火的较量。

孙犁笔下的《荷花淀》为我们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战斗生活的另一面。

这里不仅有紧张的战斗场面,更有细腻的情感交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如诗如画的场景,让人不禁想起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仿佛看到了白洋淀人民在战火纷飞中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真情。

愿我们能一同走进那段历史,感受那片土地上的人情风貌,品味那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老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淀》的世界,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梳理小说情节,划分层次结构。

请大家找到小说的核心人物,按照“人+事”的模式概括小说情节。

学生1: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虽然有不舍和担忧,但也表示理解和支持,并答应丈夫自己会在照顾好家里的同时追求进步。

老师:非常好!请给这一情节取一个小标题——“夫妻话别”。

大家注意到我在讲述标题时的形容词了吗?对,“话别”二字传递出了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共同期待。

学生2:一群妇女探夫遇险,并且巧妙摆脱敌人的追击。

老师:很好!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探夫遇敌”。

大家描述得非常生动,我看到了大家对情节的深入理解和生动的表达。

学生3:写妇女们伏击歼敌,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教案转帖《荷花淀》课堂实录 朱泳燚

教案转帖《荷花淀》课堂实录      朱泳燚

教案转帖《荷花淀》课堂实录朱泳燚【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领悟小说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分析主人公水生嫂的形象特点。

2.领悟小说的诗意美和地域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2.领悟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这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人民生活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诗意的艺术风格。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品背景和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与作品背景师:孙犁,原名孙树勋,是我国著名作家,被誉为“荷花淀派”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以冀中地区为背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

《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45年。

师:作品背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小说以荷花淀为舞台,展现了当地人民在战争中的生活和斗争。

三、课文解读1.分析主人公水生嫂的形象特点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水生嫂的段落,分析她的形象特点。

生1:水生嫂勤劳善良,战争爆发后,她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照顾丈夫和婆婆。

生2:水生嫂勇敢坚强,面对敌人的威胁,她毫不畏惧,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师:很好,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到位。

水生嫂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她的形象特点体现了冀中地区妇女的优良品质。

2.领悟小说的诗意美和地域特色师:请同学们谈谈小说中的诗意美和地域特色。

生1:小说中的荷花淀、白洋淀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冀中地区的美丽风光。

生2:小说中的方言、习俗等,体现了当地的生活特色。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

小说的诗意美和地域特色,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师:请同学们关注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生1:水生嫂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她强忍悲痛,继续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生: 欣喜。 师: 嗯, 久久 等 待 , 丈 夫终 于 回来 了 , 抬头一笑 , 透
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鲜活地表现了那个时代年 轻妇女特有的心理 、 性格和风韵 。 这是含蓄蕴藉 的艺术
手法 。
露 了如释重负的欣喜 。 ( 请一女生用声音演绎一下 。 朗读指导 : 重读 “ 这 么” 突出责备 ; 尾音低下去 , 温婉的情感就出来 了。 )
师: 平 时这 种 丈夫 晚归 的等待 , 对 水生嫂 来 说可 能 是经常的 , 但是 今 天太 晚 了 , 有些反常 , 那 我们 在 读 的
这 节课 ,我们 就 借助 这些 含蓄 蕴藉 的语 言来 透视
水 生嫂 的心 理和性 格 。
二、 品 析 课 文
同桌两 位 同学 为一组 , 商 量后 , 分角 色 朗读 。 ( 一人
问。 如 果要 追 问应该 怎 么追 问 ? 生: “ 你今 天 到底 怎么 了 ? ” “ 发 生什 么事 了 ? ” 师: 为什 么不 追 问?
生: 问 了也不说 啊 。
师: 我 们 能 明显 感觉 到这 个男 人 … …? 生: 在 有 意岔 开 话 题 , 在没话找话 , 在掩饰 , 在 回
时候还得重读哪个词?
生: “ 今天 。 ”
读水生 , 一人读水生嫂 , 那些交代叙述的话 由其 中一人 来读 ) 从“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 ” 到“ 女人流着眼泪答应 了
他” , 请 把水 生嫂说 的话用 红笔 划 出 。 ( 学 生 朗读 ) 师: 水 生很 晚才 回来 , 水生 嫂怎 么 问? 生: “ 今 天怎 么 回来得 这 么晚 ? ”
师: 水 生有 没有说 明晚归 的原 因 ?
I 4 4l 2 0 1 4 年第 1 0 期( 总第 2 9 6 期)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荷花淀》。

这首诗是唐代杜牧所作,通过描绘荷花淀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先,我们先读一读这首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的美景。

在第一句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作者以简洁明了的语句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赞美和熟悉。

接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描写,将日出时的江花比作火,春天时的江水比作蓝色,生动地展现了江南的美丽景色。

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情感流露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深情。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多以咏史、咏景为主。

而《荷花淀》也是其中一首。

诗中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中国南方地区,这里的地势平缓,水网密布,风景如画,因此也成为了许多文人雅士青睐的地方。

诗中的“荷花淀”则是江南地区著名的莲花池,以其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色而著称。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诗中的江南美景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江花红火、江水湛蓝的描写更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这些描绘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江南独特的美丽与魅力。

而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则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之情,曲折的情感流露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

最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表达手法。

整首诗运用了直接明了的描写方法,凭借着简单的语句和生动的比喻,将江南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通过对南方地区特有的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深情之意。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荷花淀》,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古代文人雅士对江南的美丽景色的赞美,也能了解到古代文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同时,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也能培养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这首诗,能够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我们的故乡。

(续)古诗《荷花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将江南地区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荷花淀》的教案(优秀6篇)

《荷花淀》的教案(优秀6篇)

《荷花淀》的教案(优秀6篇)《荷花淀》的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和乐观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

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

(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整体阅读,理清情节: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一部分:夫妻话别。

(开端)第二部分:探夫遇敌。

(发展)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明确小说情节;上网查找有关作者、有关《荷花淀》阅读欣赏文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氛围教师导入: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节课。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非常推崇一句诗:“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

”诗意的栖居,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要和谐;要远离疾病、困苦、瘟疫和战争。

要做到这些很难,但人类一刻也没有放弃争取的权利。

中国有位文学大师,就曾以他的文学作品诗意地栖居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创出了个文学流派,叫“白洋淀派”。

他就是文学大师孙犁。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孙犁先生的经典作品《荷花淀》,看看大师是怎样描绘战争中人们生活的。

(二)学生走上讲台交流查找的有关资料;划分故事情节。

生:我们商量了,根据场景,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女人编席、夫妻话别、女人探夫。

师:你们划分的很好,我与你们观点是一致的。

有人说,这篇课文是一篇诗意的小说,昨晚我把第一段编排了一下,一字未加,成了诗的模样,请一位朗读水平高的同学给大家读读。

(教师用大屏幕展示第一段改成的诗)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师:你读得很有韵味,比我读得好多了。

(笑声)这篇小说开头是非常有名的,一开始我说不清它好在哪里。

(笑声)后来读多了,才知道它好在哪里: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纯粹是白描,但有内在的诗情和韵味,要慢慢地品味,要多读才能体会。

请大家把前三段自由地读读,读后我们来谈谈感受。

(三)谈感受引话题师: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的感受怎样?生:主要写了“人和环境”,环境描写给我的感受是恬静、清凉,人写得很圣洁,很安祥,人与环境很和谐。

(学生提到和谐,我赶紧抓住)师:请大家具体说说。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着)生1:“月亮升起来了。

”月亮本身给人一种圣洁、宁静、清凉的感受。

“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营造了清凉、洁净的氛围。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过程: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读过的书刊、看过的电影电视思考一下,中国人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感情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在亲人离别和亲人久别重逢的时候。

哪位同学来说说看?生:我认为中国人久别重逢或再次见面时一定会哭得唏哩哗啦的,认为这是挺难过的感觉。

如果是美国人再次见面时首先会拥抱,然后再互相询问一番;在离别时绝对不会拖泥带水,说走就走。

感觉美国人比较豁达,但中国人就比较含蓄。

师:你后面概括得太好了!文化方式不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不同。

要是在美国,在西方大街上,一位男士看见前面有一位小姐很漂亮,他会直接对小姐说:Beautiful!(笑声)这位小姐往往会怎么说?生:Thank you!师:但是你要是在中国大街上,比如在深圳大街上,你看见一个小姐很漂亮,你要是走上前去对他说:“小姐,你很漂亮!”往往会有两种反应:要是碰到胆子大一点的,她可能会反手给你一耳光;如果是文雅一点的小姐,会怎么样呢?(学生说:跑了)不是跑。

她会对你说:“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叫警察的!”(笑声)在奥斯卡发奖大会上,美国的演员,也是女演员,她拿到金像奖后说:“我是最好的!”台下掌声雷动。

但是在中国有一个演员,曾经说过“我是最好的中国演员”,是谁呀?(有学生回答:刘晓庆)这句话被骂了20年,还在骂。

这是为什么呢?文化不同。

有些话在美国可以说,在中国不能说。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看一看。

大家读过《西游记》吧?我小孩比你们大一点,她上高二。

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我说跟你讨论一下《西游记》,唐僧带领几个徒弟到西天取经,假设唐僧在路途上得了重病,病治不好,因为没有什么药,你说他会选谁当接班人,去完成西天取经的重任?生:(众说纷纭,说沙僧,孙悟空的都有。

)师:我女儿跟你一样也是说:“孙悟空”,我说,不是;她说:“猪八戒”,我说,还不是;她说:“是沙僧哪?”我说,很可能是他。

河大版八下《荷花淀》教学实录及反思

河大版八下《荷花淀》教学实录及反思

《荷花淀》教学实录山东垦利一中苟守庆王同亮教学要点:重点分析对话描写。

理解对话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故事情节方面的作用。

教学时数:1节。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孙犁是我国现当代文坛上的大家。

1958年,孙犁出版了他的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讲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齐名。

他善于用诗化的语言来创作,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境界纯美。

这些特点,同学们容易看到。

今天,我们从另一视角,即从人物对话方面体味一下作品的妙处。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问:全文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共同归纳: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三、分析人物的对话描写。

(一)析“夫妻话别”1、分角色朗读。

2、提示-讨论-分析A、首先是水生嫂发问,这句话有担心,也有关切。

B、水生回答了吗?|没有。

C、紧接着,水生嫂又问,是重复吗?|不是。

是旁敲侧击。

D、这次水生回答了吗?|回答了,很简单。

E、接着水生又说了什么?|问爹,问小华。

表现其什么心理?|“王顾左右而言他”。

F、接下去水生又说了什么?句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又问?:句式是主谓倒置句,表现其急切的心理。

因为她“察言观色”发现不对劲。

G、水生为什么不早回答?|他考虑到家中困难,难以开口。

H、“你总是很积极的!”“积极”是个褒义词,这里是夸奖吗?从哪里看出?:这句话交织着含蓄的深沉的真挚的感情,既是埋怨,又是自豪。

前面的动作“低头”和后面水生的解释都表明了这一点。

小结:这段对话,一个没话找话,一个察言观色,一个憨厚纯朴,一个机智多情。

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真精彩!仅仅是精彩?不是。

这段对话,一方面表现了二人的真挚情感,另一方面表现了二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二)析“探夫遇敌”1、分别分析四个妇女的主要性格。

《荷花淀》教学实录+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实录+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实录一、发现《荷花淀》之美【学习任务一】有人评价说:“《荷花淀》是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

”请结合文本,谈谈《荷花淀》是如何表现“美”的。

提示: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和环境两个角度着重进行探讨。

(学生短暂交流,教师巡视)生1(女):我觉得小说的环境很美,从文章的第一段可以看出来,“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还有,女人们在一块儿编席子的那种环境,很有美感,很纯。

师:女人们在一起编席子的描写是在第四段,请你再来读一下。

生1(女):“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师:以上文字,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写月下编席的场景,表现了白洋淀地方的特色,营造了一种优美、宁谧的氛围,体现出小说的环境美。

还有哪些?生2(男):我觉得读这小说就有“感觉”写得很美。

比如在第64页,“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

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文字令我感到很舒服。

生3(女):这一段写的是女人们思念丈夫的状态,前面是写女人们认为丈夫“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才联想自己家里来过的队伍唱歌和练习射击,这其实是女人们在想象自己的丈夫此时此刻在做什么,表现了对他们的思念。

中间这段写女人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又顺手丢到水里去,这个动作表现了女人们内心的失落、空虚和无聊,承接上面的内容,实际上是思念丈夫的一种表现。

师:分析得好!作者用这几句描写了中午时分寂静的水面风光,烘托出一种平静、闲适的气氛,表现了人物细腻的心理,我想令那位男同学感到舒服的正是这份平静与闲适的气氛(生2点头),作者依靠文字的力量把我们带入了他设置的情境。

小说的字里行间流露荷花淀的美,环境的美更好地烘托了白洋淀儿女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过程: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读过的书刊、看过的电影电视思考一下,中国人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感情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在亲人离别和亲人久别重逢的时候。

哪位同学来说说看?生:我认为中国人久别重逢或再次见面时一定会哭得唏哩哗啦的,认为这是挺难过的感觉。

如果是美国人再次见面时首先会拥抱,然后再互相询问一番;在离别时绝对不会拖泥带水,说走就走。

感觉美国人比较豁达,但中国人就比较含蓄。

师:你后面概括得太好了!文化方式不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不同。

要是在美国,在西方大街上,一位男士看见前面有一位小姐很漂亮,他会直接对小姐说:Beautiful!(笑声)这位小姐往往会怎么说?生:Thank you!师:但是你要是在中国大街上,比如在深圳大街上,你看见一个小姐很漂亮,你要是走上前去对他说:“小姐,你很漂亮!”往往会有两种反应:要是碰到胆子大一点的,她可能会反手给你一耳光;如果是文雅一点的小姐,会怎么样呢?(学生说:跑了)不是跑。

她会对你说:“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叫警察的!”(笑声)在奥斯卡发奖大会上,美国的演员,也是女演员,她拿到金像奖后说:“我是最好的!”台下掌声雷动。

但是在中国有一个演员,曾经说过“我是最好的中国演员”,是谁呀?(有学生回答:刘晓庆)这句话被骂了20年,还在骂。

这是为什么呢?文化不同。

有些话在美国可以说,在中国不能说。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看一看。

大家读过《西游记》吧?我小孩比你们大一点,她上高二。

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我说跟你讨论一下《西游记》,唐僧带领几个徒弟到西天取经,假设唐僧在路途上得了重病,病治不好,因为没有什么药,你说他会选谁当接班人,去完成西天取经的重任?生:(众说纷纭,说沙僧,孙悟空的都有。

)师:我女儿跟你一样也是说:“孙悟空”,我说,不是;她说:“猪八戒”,我说,还不是;她说:“是沙僧哪?”我说,很可能是他。

她问为什么,我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我也说不清楚。

我解释说:中国文化是讲究共性的文化,太个性化的人,哪怕你能力再强,不受欢迎。

你说这种文化是不是不好?不能那么讲。

讲究共性的文化有它的好处,讲究个性的文化也有它的好处。

那么,我们看孙犁的小说。

孙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当然算不上伟大的作家,但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学界影响非常大,五六十年代曾经有一个流派叫荷花淀派。

中国的文学青年及文学界都很喜欢他的作品,觉得很雅,艺术品位很高。

但是,很多在中国学习的西方留学生,不喜欢孙犁的小说,甚至觉得他描写的细节不可思议。

我也曾经调查过一个学校,问高二的学生,问他们学过《荷花淀》没有?他们说学过。

问他们喜不喜欢?他们说:“不喜欢。

”问为什么,他们说,老师讲《药》的时候就是买药、吃药、什么药什么药;讲《项链》就是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讲《荷花淀》,就是夫妻话别,送夫出征、助夫杀敌什么什么,老师还在上面读呢。

有句话,丈夫和妻子分别的时候说:“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他说他们觉得很搞笑,我说有什么好笑的?他说:“男人都走了,女人还怎么生产?”(哄堂)我说这个小孩儿有点调皮哟!但他的语文还不错,他知道“生产”有两个意思。

我说你们不喜欢还有一个原因:你们对中国文化不了解,有时代的隔膜。

所以我说,我今天就跟大家用一种新的眼光来讲《荷花淀》,我教给大家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读《荷花淀》,乃至来读其他的文化色彩、民族色彩很浓郁的小说,我今天最主要的目的就在这里。

(老师板书:“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师:中国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种文化,是世界几大文明文化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所以随便说这种文化不好,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我们刚才说了,孙犁的小说,西方人说读不懂或者不喜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中国文化不了解。

这篇小说,从情节来看,没有很复杂的情节,人物也不是很多,也没有很多悬念,但是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作品。

在2000年即上个世纪末《亚洲周刊》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长篇中篇放在一起)之中,孙犁的小说被选入两篇,一篇就是《荷花淀》,另外一篇是《铁木全传》。

铁是钢铁的铁,木是木头的木。

写的是土地改革时期的一个铁匠和一个木匠。

大家有兴趣,课外去买来看看,书店有卖。

一个作家被选两篇作品在“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这是很不容易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课题,“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

我们以前用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眼光读得比较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通过什么什么描写,刻画了什么什么人物,反映了什么什么现实,歌颂了什么什么主义或精神,鞭笞了什么什么丑恶现象等等;或者说,情节是怎么怎么样,人物形象是怎么怎么样等等。

这些东西也是要的,但是我们今天将用另外一种眼光,把这些东西融合进去,在文化的视野的关照之下,来读这篇小说。

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在以后读小说的时候,也要学会用这样一种眼光来读小说,既要钻进小说读小说,同时要跳出小说读小说。

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第1段到第3段写自然风光的部分,齐读一下。

“月亮升起来”,预备读。

生:齐读1~3段。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读得很好。

因为我听了很多公开课,有的是著名特级老师上的,同学们都不肯读,叫读读不起来。

深圳中学的同学是深圳最好的同学,读得很好。

下面我请个朗读能力好的同学读一读第1段。

昨天我了解了一下,有位叫张晶的同学读得不错。

张晶,你来读一下第1段,老师用的教学参开资料,已经印给了大家,上面说这篇小说有诗情画意,是诗化小说。

张晶,把诗的味道读出来。

(张晶音质柔美、充满深情地读第1段)老师:你的朗诵水平很高。

你是哪里人啊?张晶:祖籍天津,也算是深圳人吧。

师:但稍快了一点,如果你节奏稍慢一点,那就更好了。

你再读一遍。

(张晶放慢节奏,充满深情地又读了一遍。

听课师生鼓掌)师:很好很好!听说前几年龙岗区教研员钱老师的女儿从深中考到北京广播学院去了。

你的素质很好,可以考广播学院,当播音员或主持人。

(笑声)下面同学们再自由地朗读1~3自然段,你们什么都不要思考,仔细体会一下它的韵味。

不是说像诗一样的美吗?你们仔细品味它怎么样像诗,怎么样美。

生:(自由朗读)师:好的,大部分同学读完了。

昨天晚上,我在家把第一段编排了一下。

不是说孙犁的语言像诗吗?我一个字也没有加,把它编排成诗的样子。

(老师放投影,第1段被改写成了诗歌)张晶啊,你带领大家读一下,领读。

张晶:(带学生逐句读诗)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师:孙犁的这篇小说开头是非常有名的,我读了大学以后还不知道它怎么好,别人说好,我也跟着说好,我怕我不说好,别人说我没水平。

(笑声)后来慢慢慢慢的读多了,才知道它好在哪里。

它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纯粹是白描,像铅笔画的素描,但有内在的诗情和韵味,要慢慢地品味,要多读才能体会,所以我就不讲它,你们多读它。

有人说,前面这些景物描写没有必要写它,我认为是要的,不能不要的。

这个等一下再说。

这三段里集中写的什么东西呢?我认为写的是两个大的问题。

(老师板书:“人与环境(风光)”)写的什么呢?一个是人——水生嫂,再一个是自然风光,写的很美。

我想写这种美的用意何在?有什么特点?读了半天以后,请大家简单地说一下。

哪位同学?首先说他的用意何在?抗日战争这么严酷,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作家这么写是不是违反现实的呢?如果不是违反现实的,他的用意何在?哪位同学说一下?你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不想交流就不交流,自愿,不想交流,就思考一下。

好,这位同学,你报一下姓名。

生:王一杰。

我觉得作者把景色写得这么美好,突然让我联想起艾青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师:(充满激情地衔接)“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嘿,很好!生:(深受鼓舞)我觉得孙犁把这个土地写得这么美好,就会让人觉得这么美好的土地会有谁不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理所当然会对她有很深的感情。

(老师插话:地灵人杰)我觉得这应该是所有抗日战士战斗的动力之所在。

师:嗨!说得好,说得非常好!(充满激情地)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山河如此多娇,岂容日寇践踏蹂躏?就是这个用意嘛!她说得太好了,所以作家一点都不是违反现实,所以这几段不能不要!那么,在这里,我再提个问题,这里写到这么美丽的环境,其中有水生嫂,这里人和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你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对高一的同学来说,深了一点。

(学生议论纷纷)好,你说。

生1:和谐。

生2:融洽。

张晶:我觉得好象有很多种,有一种就是互相渗透,给人的感觉。

它这里好象那种环境,很甜美,然后在里面也很平静的感觉;有时候我觉得这个女人很中国情调。

还有,看张爱玲的文章中,说一个女孩子在那个社会,她说如果哪个人会来找她,她可能身体已经深深地嵌在她处的这个环境中,拔也拔不出来了。

感觉环境应该是渗透吧,不只是人影响环境,这个环境会给人一种很特别的气氛。

.师:这个张晶太优秀了!(笑声)我觉得一般的中学生答不出来。

她说这几段写人和环境之间是渗透关系,渗透关系在中国古典哲学里面叫什么呢?(板书: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天”是什么呢?“天”是自然,“合一”就是她刚才说的渗透关系,她没有说到这个词,但意思说出来了。

人和自然之间呢,有很复杂的关系,但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刚才大家讲的融合渗透的关系,一种是对抗的关系。

高尔基的《海燕》,哪位同学记得?来,给我背几句。

(学生杂言背诵)海燕是俄国革命者的象征,它是写人的,谁来背?背一句也行,不会背乱背一句也可以好。

(笑声)好,你来背。

生:我只记得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笑声)师:“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在孙犁的小说中喊是喊不出来的。

那个海燕和乌云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抗对立关系。

在传统的中国文学当中,典型的中国意境当中,一般来说,不出现这种意境,而是强调一种融合的关系,在人和自然之间。

月亮升起来,他写的月白风清。

我改一改,我随便改的,我这么改:“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忽然一声炸雷,女人慌慌张张跑到屋子里”,(笑声)或者这样,写女人很坚强也可以:“一声炸雷,几个雨点敲打在女人的脖子上,女人仍然在屋檐下编着她的席子,席子在闪电的照耀下就像刺向日本鬼子胸膛的刺刀。

”(哄堂)孙犁的小说民族色彩浓郁,他不喜欢写那种和大自然急剧对立的环境,他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这种风格。

所以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人和大自然间是什么关系呢?就是同学们讲的和谐。

(老师板书:和谐)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

现在西方还在学中国这个特点,包括成立环保局。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是大自然的产儿,所以,污染了大自然,糟踏了大自然,就是污染糟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污染糟踏了人类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