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官职
古代官职大全
我们古代官职大全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日本战国官职一览
长官: 太政大臣, 左大臣, 右大臣 次官: 大纳言, 中纳言 判官: 弁官, 少纳言
八省
八省为:内务省,式部省,民部省,治部省,兵部省,形部省,大藏省,宫内省.
内务省
天皇的侧近,行使宫中政务的部门.丰臣家的宫部继润内务卿叙任. 长官: 内务卿 次官: 内务大辅, 内务少辅 判官: 内务丞 其他: 侍从
正六位上:左大史2 右大史2 大内记2 中务大丞 春宫大进 中宫大进 内膳正 东市正 西市正 弹正大忠 左近江监2 右近将监2 太宰大监2——19
正六位下:七省大丞(式部大丞 治部大丞 民部大丞 兵部大丞 刑部大丞 大藏大丞 宫内大丞) 春宫大进 中宫大进 寮助(图书助 雅乐助 玄蕃助 主计助 木工助 左马助 右马助 兵库助 大学助 主税助 典药助) 隼人正 织部正 采女正 弹正少忠2 大国介(上总介 常陆介 上野介 大和介 河内介 伊势介 武藏介 下总介 上总介 近江介 陆奥介 越前介 播磨介 肥后介 常陆介)中国守(安房守 若狭守 能登守 佐渡守 丹后守 石见守 长门守 土佐守 日向守 大隅守 萨摩守) 秋田城介 六位藏人4——58
左大臣 太政官的长官,太政官的政务,宫中仪式的总裁,朝廷实质上的最高责任者.
春秋战国官职
春秋战国官职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在此时期,奴隶制走向没落,封建制逐步确立。
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春秋战国官职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春秋官职春秋各国官职一般由世官充任。
春秋时候的世官主要是指世袭爵位,爵位有卿、大夫、士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
各国最重要的官职由世官卿担任,所以,“世卿执政”是这一时期官制最突出的特点。
“执政”是总领政务的意思,各国设官不尽相同。
东周王室初期仍设卿士,以后由太宰执政。
楚国初称莫敖〔ao熬〕,后称令尹。
秦国称庶长。
齐国一度称相,管仲就是当时著名的相。
宋国称大尹。
郑国称当国。
吴国称太宰。
晋国称中军将。
这是因为晋文公时候,设立上、中、下三军,各军置将、佐二人,由卿担任,中军将地位最高。
执政代表国君行使权力,是最高政务长官。
执政官又有佐助官,如右卿士有左卿士佐助,右相有左相佐助,太宰有少宰佐助,令尹有左、右尹佐助,当国有听政、少正佐助。
执政官下面设有多种政务官。
有的国仍用西周旧制,设置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官,有的则发生变化。
齐国司徒分锐司徒、辟司徒,都是军职,前者统领作战士兵,后者负责营垒和后勤事务,至于治理民事、管理土田则另外设有大司田。
晋国司马、司空设在三军将、佐之下,司马负责军纪,司空负责修整道路。
此外,又有军尉主管军政,侯庵〔an安〕负责军事情报。
宋国司马称司武,司空称司城。
楚国司马仅次于令尹,是最高武官。
楚国高级官员还有左徒,在王左右出谋划策。
屈原曾做过楚怀王的左徒。
郑国司寇之外又设野司寇,分管都城和都城以外的刑狱诉讼。
而楚国司寇则称司败。
各国往往又设置专管审讯的职位,如东周王室有尉氏,鲁国有士师,齐国有大理,楚国有廷理。
各国负责送往迎来的官吏称行人,唯楚国称连尹。
师、傅、保与史、卜、祝也有变化。
各国一般不设太保,太师、太傅也不执政,只作为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
东周王室的史官有太史、内史,各国不设内史,由太史掌纪事兼领册命。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安若⼦ 2009-09-22 摘编 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些⽂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之下万⼈之上的丞相,也有⼩⼩的负责开闭城门的⼩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郡的⾏政最⾼长官。
秦分三⼗六郡,⽐县⼤。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三州,刺史掌管⼀州军政⼤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
相当于最⾼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事部长。
8、光禄⼤夫。
皇帝⾝边顾问之⾂。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政院长。
11、车骑⼤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古代官职大全
我们古代官职大全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古代官职与现代官职对比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
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
代理官职。
秘书级。
28、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
县掌教学。
县教育局长。
30、训导。
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
中国古今常见官职对比
中国古今常见官职对比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
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历代沿袭不变。
南北朝时,新增州渐多。
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
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明清则专称知府。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
“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
“史”为“御史”之意。
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
汉初复置。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京兆尹,是中国汉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
主管今西安及其附近地区,地位相当于如今首都的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是中国古代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但因太尉权势过重,故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
秦汉分别以丞相和太尉为最高行政长官及最高军事长官,品秩并为一万石,金印紫绶。
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天下武官之首,统帅天下兵马大权,历朝均为正一品。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汉武帝置。
八校尉之一,掌越骑,秩比二千石。
所属有丞及司马,领兵七百人。
晋灼谓取其材力超越。
东汉光武帝时改青巾(左、右)校尉为越骑校尉,属北军中候,校尉秩为比二千石。
魏、晋、南朝及北朝魏、齐都有,属领军将军,北齐时属左、右卫府。
隋初不置,炀帝又在每鹰扬府置越骑校尉二人,掌骑士,秩正六品。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西汉时也称大理。
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西汉沿置。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
看看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中国古代官制——中央官制和官职
武官
春秋时已有将军称号。战国有大将军,后来又有左右前后将军,秦汉沿置。 汉代还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地位都很高。此外还有临时设置的 将军,例如对匈奴作战则置祁连将军,对大宛作战则置贰师将军等。 汉代略次于将军的是校尉,各依职掌命名。例如掌骑士的称为屯骑校尉,掌 西域屯兵的称为戊己校尉等。魏晋以后,将军和校尉名目繁多,其中不少是 虚衔,如云麾将军、振威校尉等。
中国古代官制——中央官制和官职
国君
相
将
战国时代,各国国君之下分设相将,分掌文武二柄。 赵惠文王以蔺(lìn)相如为相,以廉颇为将,是人所熟知的例子。 《荀子·王霸》篇说相是“百官之长”,所以《战国策·齐策》说:“于是梁 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楚国最高的长官称为令尹,次于令尹的是武官上柱国,官号和其他各国不 同。
各部的首长称为尚书,副首长称为侍郎。
部下设司,隋唐时每部分为四司,第一司即以本部为名,“佐其长而行政令”,其余三司 各以职掌命名。例如唐代吏部,第一司仍称吏部,其余三司为司封、司勋、考功。后代部 司有所调整,名称也不尽相同。司的首长称为郎中,副首长称为员外郎。属官有都事、主 事等。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中书——省制
皇帝的文学侍从(非中央机关)
封建皇帝有文学侍从。 汉代选文章经术之士待诏金马门马门,或供奉辞赋,或讲论六艺群书,没有特定的官号。 唐初设翰林院,这是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不是中央机关。唐玄宗以翰林待诏(后 称翰林供奉)草拟诏令、应和文章。翰林待诏也是文学侍从的性质。 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被认为是“清要显美”之官。 宋代学士院改称翰林学士院。明清称为翰林院,但职掌和唐宋有所不同。 侍奉皇帝讲读称为侍读、侍讲。唐代有集贤院侍读学士等;宋代有翰林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等。宋元以来,皇帝和侍读、侍讲学士以及其他高级官员定期在内廷讲论经史,称为经筵。 清代主讲经筵者称为经筵讲官。
日本战国官职一览
日本战国官职一览战国时代,官职繁多而复杂,除了朝廷的官职外,还有幕府的官职.官分四等:长官(部门管领)次官(辅佐长官)判官(文件审查)-主典太政官太政官,是管理朝廷的最高机关,当今的内阁.官职为: -Y+j ^ 太政大臣所有官职中的最高官职,同时是天皇的太傅.由于适任者少,经常缺任.织田信长死后被追赠,丰臣秀吉就任关白时叙任.左大臣太政官的长官,太政官的政务,宫中仪式的总裁,朝廷实质上的最高责任者.右大臣太政官的长官,仅次于左大臣,权限与左大臣同。
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丰臣秀赖曾叙任.内大臣太政官定员外的大臣.左,右大臣出外时,权限由内大臣代理. 大纳言太政官上席的次官,与大臣共商政事,检讨天皇命令的可行,传达上下的言语,大臣不在时代理太政官的职务.丰臣政权下羽柴秀长(大和大纳言),前田利家,丰臣秀次叙任.中纳言职务与大纳言同.中纳言被称[黄门].丰臣小秀次(权中纳言),小早川秀秋(金吾中纳言)叙任. ,}参议与大臣,纳言共商政事的官职,次于纳言,别称中国大唐时的名称[宰相].足利义辉,足利义昭,北昌具教(参议左中将)叙任.弁官管理中央机关各省庶务的职务.分为大弁,中弁,少弁.:少纳言担任天皇的文书的重职.后职权衰落,成为管理天皇的官印的有名无实的官职.长官: 太政大臣, 左大臣, 右大臣次官: 大纳言, 中纳言判官: 弁官, 少纳言-八省八省为:内务省,式部省,民部省,治部省,兵部省,形部省,大藏省,宫内省.内务省天皇的侧近,行使宫中政务的部门.丰臣家的宫部继润内务卿叙任. 长官: 内务卿次官: 内务大辅, 内务少辅判官: 内务丞其他: 侍从足利尊氏开创镰仓幕府以来对关东特别重视,在关东管辖内设置镰仓府,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镰仓公方.其后,公方的辅佐----关东管领叛离而幕府将灭,公方逃到下总国的古河,被称为古河公方.最后的古河公方足利义氏投靠了北条氏康. 征夷大将军征夷大将军是为了镇压虾夷而临时设置的官职.自从坂上田村麻吕平定东北后,就不再设置了.其后,任命木曾义仲为大将军,权限仅仅是军事指挥权.源赖朝平定天下后,被任命为大将军,掌管军事指挥权和政权.此后,幕府开立,将军管理全国的政务.关东管领镰仓公方的辅佐,关东政务的总裁,由足利尊氏的母系上杉氏世袭.其后,战国时期,关东管领上杉宪政的政权被北条氏威胁,便传与养子长尾景虎(上杉谦信).奥州探题足利尊氏重视南朝的余党奥州的藤原氏所在的东北而特别设置,管理陆奥国的政务和军事,由大崎氏世袭.战国时代由伊达晴宗,二本松义继补任.九州探题防卫外敌,管理九州二岛政务的总裁.与奥州探题并重的官职.自设立起,便遭到了九州豪族的反抗.战国时代由大友宗麟补任. 6c8羽州探题奥州探题的分支,管理出羽一国.奥州探题----大崎氏的支族的最上氏世袭.管理山阴,山阳两道,即中国探题.战国时代,周防的大内义兴补任.摄政.关白摄政是辅佐幼小天皇,行使政事的官职.关白是辅佐成年天皇,行使政事的官职.通常有官职最大的大臣兼任.战国时代,羽柴秀吉叙任.东宫太子的警备人员,职务重要.战国时代,丰臣政权的三中老之一,堀尾吉晴叙任带刀从五位下.回答一下关白了解关白必须了解“摄关政治”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一种政治体制。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
•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 长或户籍局长。 •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 教育厅长。
•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 沿总指挥。 •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 察部长。 •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 当于省长(或市长)。 •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市长。 •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 17、通判:知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副市 长)。
•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 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 7、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 “两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 厅)秘书长。 •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 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
• 18、兵• 19、推官: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 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 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 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 作人员。 •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 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 于副县长。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
•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 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 的市长。 •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 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 区司令员。 •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 市市长。
古代官职大全
我们古代官职大全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与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得职位名称,她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得丞相,也有小小得负责开闭城门得小门候(实际就就是现在得负责瞧大门得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与现在相比,也就是挺齐全与有趣得。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得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得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得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得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得副处级干部。
战国时代,官职
主殿寮
管理宫中天皇日常生活的部门.
长官: 主殿头 次官: 主殿助 判官: 主殿允
典药寮
管理医疗,药园的部门.
长官: 典药头 次官: 典药助 判官: 典药允
扫部寮
管理宫中清扫的部门.
长官: 扫部头 次官: 扫部助 判官: 扫部允
内大臣
太政官定员外的大臣.左,右大臣出外时,权限由内大臣代理.
大纳言
太政官上席的次官,与大臣共商政事,检讨天皇命令的可行,传达上下的言语,大臣不在时代理太政官的职务.丰臣政权下羽柴秀长(大和大纳言),前田利家,丰臣秀次叙任.
中纳言
职务与大纳言同.中纳言被称[黄门].丰臣小秀次(权中纳言),小早川秀秋(金吾中纳言)叙任.
长官: 内藏头 次官: 内藏助 判官: 内藏允
缝殿寮
管理宫中裁缝及女官品行态度的部门.
长官: 缝殿头 次官: 缝殿助 判官: 缝殿允
大学寮
管理学生教育的部门.
长官: 大学头 次官: 大学助 判官: 大学允
主计寮
管理税收,朝廷预算的部门.
副将军
辅佐将军的名誉职位,不具备管理的实质.织田信长协助足利义昭就任将军后,被任命为副将军,其后辞退.
管领
辅佐将军的职位.掌握较大的权限,管理中央机关,通常由将军发布命令而管领去实行.足利一门的管领是细川,斯波,岛山三家(三管领)轮流接受任命.
御相伴众
在幕府中的高贵职位,跟随将军左右,只有功劳多,武艺好的才被任命.
参议
与大臣,纳言共商政事的官职,次于纳言,别称中国大唐时的名称[宰相].足利义辉,足利义昭,北昌具教(参议左中将)叙任.
弁官
管理中央机关各省庶务的职务.分为大弁,中弁,少弁.
战国韩国官员阶级划分
战国韩国官员阶级划分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为复杂和动荡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相互间进行了多次战争和政治斗争,力图争夺中央统治的地位。
其中,韩国是当时六国之一,它在政治和社会制度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战国时期韩国的官员阶级划分。
战国时期的韩国官员阶级划分主要是建立在世袭的基础上的。
根据国家的分工和政治需要,韩国将官员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
主要的官员阶级包括三公、九卿和地方官员。
首先,三公是韩国官员阶级中最高的等级。
三公分别是相、上卿和中卿。
相是韩国的最高官职,由君主亲自任命。
相主要负责军事、外交和重大政务事项。
上卿和中卿是相的助手,负责处理国内事务和行政管理。
三公的地位非常崇高,他们拥有极大的权力和特权,对国家的政策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其次,九卿是战国韩国的次一级官员。
九卿是相的属官,由君主任命,主要负责具体的行政工作。
其中,太宰负责封号、刑法和奏章等事务;大司空负责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和边境防线等事务;大司徒负责农业、商业和人口调查等事务;大司马负责军事组织和指挥等事务;大司寇负责司法审判和诉讼等事务;大宰负责宴会、礼仪和祭祀等事务;大尉负责兵器制造和军需供应等事务;大理负责监察和审计等事务;大匠负责工程建设和建筑设计等事务。
九卿的职位高于地方官员,但低于三公,他们在国家中的地位和权力也相对较高。
最后,地方官员是战国韩国官员阶级中的最低一级。
地方官员由君主派遣到各个地方管理,主要负责监督地方行政、征收税收和维持社会秩序等事务。
地方官员的等级又分为三级,分别是郡守、县令和乡长。
郡守是地方官员的最高级,负责管理一个郡的政务;县令负责管理一个县的政务;乡长负责管理一个乡的政务。
地方官员的权力较低,地位较为低下,但他们在具体地区的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战国时期的韩国官员阶级划分采取了世袭制,分为三公、九卿和地方官员。
三公是最高级的官员,拥有最大的权力;九卿是次一级的官员,负责具体的行政工作;地方官员是最低一级的官员,负责地方行政管理。
战国时期楚国的官职有哪些?只需列出名称和职责就可以了.?
战国时期楚国的官职有哪些?只需列出名称和职责就可以了.?楚国的官吏制度比较复杂,主要有令尹:相当于中原国家的相国,除国王以外,是最大的官.左尹、右尹:令尹的副手.莫敖:没有具体的职司,但莫敖可代表楚王,其位置摆在令尹和司马之后.司马:主管国家兵权.左司马、右司马:司马的副手.柱国:春秋时期楚国无此职位,战国方设立,相当于春秋时期的司马,主管军事.大师:楚国设大师时间不长,只有楚穆王时期设潘崇为大师.(注:不是太师,这里没打错字)师、少师:太子老师.傅、太傅、少傅:均是太子的辅导官员,相当于高级参谋.国老:国老属于虚设职位,一般都是令尹退休后尊为国老,虽无具体职位,但地位显赫.咸尹:掌管谏议的官员.宫厩尹、中厩尹、监马尹:管理马匹的官员.工正:掌管工程建设的首席官员.郎尹:掌管行刑的首席官员.环列之尹:负责王宫外围卫队的首席官员.门尹:守卫王宫之门的首席官员.郊尹:京城郊区的首席官员.乐尹:负责宫廷乐队的首席官员.卜尹、太卜:掌管卜事的一号长官.玉尹:掌管治玉的首席官员.廷理:掌管执法、刑狱的官员.左徒:战国中期设,可代表楚王处理内外事务,左徒可直接升到令尹,与楚王关系密切三闾大夫:掌管王室宗族,如屈原为三闾大夫,掌管王室宗族中屈、景、昭三姓.将军、大将军、上将军:负责一军的将帅,非特定职位.裨将军:将帅的副手.左史:相当于高级参谋.右领:领军之官,相当于军队中的中级指挥员.典令:职位与柱国、令尹、司马同.司徒:掌管各种劳役、兵役等. 司宫:太监首领.阍、大阍:刖足后守门的官员,相当于门卫.郎中:负责警卫国君的卫队长.谒者:国君的传达员.御士:这国君驾车的官员.涓人:国君的侍从官.中射:职能与涓人同.泠人:乐官.太官:掌管国君的膳食.县尹:楚国在楚武王时期开始设县,是县的一号官员.,10,。
令尹是什么官
令尹是什么官
1、尹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最高的管职,它相当于后来的丞相。
尹的职责是掌管政务、主持国事、发动战争,是能够掌管-国军政大权的人,-般由楚国贵族担任。
2、尹在楚国负责掌管政治事务,辅佐楚王治理天下。
在国家需要征战时,伊也会领军出征,诨政于-身。
尹-般都是由楚国贵族中的贤能担任,只有极少数外姓人。
3、楚国的令尹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战国时的吴起,吴起被任命为令尹后,就在楚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实施了富国强兵的政策,使楚国的国土扩增了一倍,功劳非常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将军:武官之首,总理军务,统兵征讨或防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
裨将:副将军,协助将军处置军务。秦赵长平之战,秦军斩赵裨将茄。
国尉:高级武官。阏与之战赵军大胜后,有功的军士许历升为国尉。
都尉:军官职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
பைடு நூலகம்
郡守:郡的长官。郡在春秋时出现,多设于荒凉偏僻或军事要地。董阏于曾为上地郡守。
县令:县的长官。处置管理一县的军、政、民事务。赵国见于史书的县令有邺令梁车、平原令郭遗、中牟令任登。
师:教导王与太子为职。《史记·赵世家》载: 牛畜侍赵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烈侯官牛畜为师。
左师:资格老、年纪大的君主参议人员。触龙是见于史书记载的赵国左师。
赵国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官僚制度。君主是世袭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政、军的双重首脑。在君主之下,是以相、大将军为首的文武百官,县郡有县令、郡守,最基层的还有乡、里、什、伍。这样就构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官僚体系。
相:又称相邦、相国、丞相。赵国的相职,起源于春秋末年晋国强大的世卿世族家臣制度。春秋末年, 晋国的大世卿世族即设立了总管家室事务,充当卿大夫谋臣的相职。《史记·赵世家》所载:“三国攻晋阳, ……襄子惧,乃夜使相张孟谈私于韩魏”。张孟谈即赵襄子之相。但这只是家相,与国相有所区别。战国初年,赵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已正式称为“相国”。相国是百官之长,《荀子·王霸》称其职责是:“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赵国先后担任过相国一职的有:赵烈侯时的公仲连;赵肃侯时的大戊午;赵武灵王时的阳文君赵豹;赵惠文王时的肥义、魏冉;赵孝成王时的田单、赵胜、廉颇等。
中尉:赵烈侯时,荀欣因言“选练举贤,任官使能” 被任命为中尉,所以赵国的中尉当以选任贤能,拔举官吏为职责。
宦者令:宫内侍者的长官,管理内廷事务。宦者令的权势很大,常豢养门客。赵惠文王的宦者令缪贤曾被燕王私下拉拢,称“愿结友”。著名的贤臣蔺相如也出自其门下。
田部史:赵国征收租税的官吏。大将赵奢曾为田部吏,“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 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后来,赵王使其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博闻师:君主的学术顾问。赵武灵王年少继位时,设博闻师三人。
司过:谏议官职。赵武灵王设左右司过三人。
代相;赵国灭代后,代地成为赵国的一个重要藩卫之地,代相为代地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赵固任代相,曾参与赵国的一系列重大活动,“迎公子稷于燕, 送归,立为秦王”。“主胡,致其兵”等等。
司寇:刑官之名,掌刑法,防奸邪。赵惠文王时,李兑为司寇,与公子成专国政。
御史:故国时管理文书及记事的官员。《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 秦王为赵王击缻。”
假相:副相国,《史记·赵世家》载:假相大将武襄君攻燕,围其国。
内史:职掌国家租税、钱谷与财政收支。战国初年,徐越为赵内史,“节材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