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学习要点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其他文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形式的艺术性表达,诉诸于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

2.文学的特征
(1)艺术性:文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2)虚构性:文学创作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独立的世界。

(3)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

(4)普遍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5)多元性:文学包括多种文体和流派,以及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二、文学的分类
1.根据叙事方式的分类
(1)史诗:叙述英雄事迹和民族历史,常以韵文形式进行。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导言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性质: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研究方法: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价值学、信息论、文化学第一章唯物史观:1、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构成。

2、人类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内部存在的两大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力。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认识,必须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找原因。

意识形态: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防止脱离社会历史条件去研究文学艺术的片面性。

2、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3、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才能充分尊重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艺术掌握: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

2、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

3、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马克思主义人论:1、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

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

3、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在其现实性意义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是什么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科学命题。

1、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作家应继承和弘扬以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创造更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典型人物,反映时代发展的本质趋势,这是二人文学创作论的主要思想。

2、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

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一、文学和文学观念1、文学整体:是指文学理论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和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2、最初的文学观念:几乎包括了一切见诸于文字的材料。

现代意义的文学观念的形成是在西方浪漫主义运动后的事情。

3、文学观念的多样性:○1广义与狭义之分;○2狭义文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对文学的理解着眼于不同的关系、采取不同的角度、而有不同的解释。

4、艾布拉姆斯研究文学的坐标: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5、艾布拉姆斯的四类文学观念: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6、中国“感悟说”文学观:用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感受来解释文学是何以发生的,强调文学是感受万物的表达。

例:刘勰:“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7、“模仿说”的含义(来源、形成):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世界的再造和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

8、“实用说”的含义:把艺术品主要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从事某件事情的工具,常常根据能否达到既定目的来判断其价值。

从功能角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这个思想促成了中国“文以载道”文学观的形成。

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

9、“表现说”的含义: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

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正是这种文学观的体现。

10、“客观说”的含义:它在原则上把艺术品从所有这些外界参照物中孤立出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由各部分按其内在联系而构成的自足体来分析,并只根据作品存在方式的内在标准来评判它。

11、对“什么是文学”观念产生分歧的原因:○1各种文学观的形成受到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2文学本身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

12、文学观念的共识:审美性13、狭义的文学观——审美的文学观。

审美文学观的出现,说明人们对“什么是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要点(识记知识)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要点(识记知识)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要点(识记知识)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文学活动三过程:体验、创作和接受。

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体验说。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概念分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有无等。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活动:简称“审美”。

审美活动的基本精神是人的心理器官的全部畅通,是人的内在丰富性的全部展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在审美的瞬间,人们暂时摆脱了周围熙熙攘攘的现实,摆脱了功利欲念,使灵魂升腾到一个心醉神迷的自由境界。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作家的创作创造出文学语言组织,读者阅读则借助这种文学语言组织。

文学语言组织构成了文学文本的基本现实。

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

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个形态。

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

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

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通的和基本的特征。

它是文学语言的无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征。

即文学语言并不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而是返身指向内在的心灵世界。

陌生化: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性,也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或奇异的语言,去破除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文学理论要以文学整体为对象,通过讨论文学的存在根据、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回答“什么是文学”的问题。

学习文学理论,重要的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知识点】①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②文学的审美性和虚构性;③文学是“人学”;④艺术真实。

【重点、难点提示】①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对人们理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种文学观的特点。

②多种文学观念的并存显示了文学本体研究的复杂性。

什么是文学的回答,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文学理论见仁见智。

各种文学观的形成都不可避免地要受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和文学本身在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有关。

③各种文学观都涉及到了文学的审美性,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审美活动有关。

随着文学的发展、成熟和独立,中外文学理论逐渐形成了狭义的即审美的文学观。

④以审美为价值取向,形成“文学是‘人学’”的特点。

⑤文学是一种虚构的意识形态。

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属性。

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

⑥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

文学真实性的三个不同的测度。

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知识点】①文学形象的涵义;②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语象、形象和意象;③文学形象的三个特点。

【重点、难点提示】①文学的形象感是在感受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依靠想象和联想形成的。

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②文学形象可以分为三种,即语象、形象和意象。

语象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描摹型的形象是通过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的某种物像;意象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文学形象。

③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

完整版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图示,文学实际上由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四要素分别是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他们之间具有确定的结构关系.2.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创造, 根据威廉斯归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意识形态至少三层意思:第一,意识形态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信念体系.第二,意识形态是各种幻觉的信念体系,尤其是说位的虚假观念或意识,与真知或科学形成对照.第三,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产生过程.3.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 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 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 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4.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根底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央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5.陌生化以作者或者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 以消解“套板反响〞, 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如曹雪芹与刘姥姥6.文学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7.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泼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9.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用,利用, 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10.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表达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表达者在表达时心目中存在者潜在的接受着,这种由表达者所设定的隐含在表达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简答与论述:一、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什么①文学消费具有特殊商品消费性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二重性质.文学消费之所以不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其理由在于:首先,文学产品的消费价值对不同的消费主体来说具有不同衡量标准.其次,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与其中寓含的作家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再次.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超时空性甚至价值增值性.最后,文学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且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②文学消费具有一般商品消费性质从文化流通领域来看, 文学产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质,文学消费也随之深深烙下了一般商品消费的印迹.文学消费作为一般商品消费,对于作者、出版者、发行者以及广阔读者有着重要的各具特色的作用和影响.二、怎么理解“文学是一种人学〞的说法①文学的表现对象是人文学是人学对文学的一种界定.其根据在其再现和表现的主要内容和对象是人.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文学反响社会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人.②文学的目的是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形式,必然会反映社会,反映社会,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的开展需要人的作用,这样,反映社会的文学必然会以人作为对象对社会进行再现,文学的产生来源于人的创造,文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③文学是人的自我意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文学是人学是周作人在其著名作品?人的文学?中提出.20世纪伊始,外国文学观念涌入国内. 在日本留过学的周氏兄弟受当时日本浪漫主义的影响, 当面对新文学的建设时, 提出“人的文学〞认为中国的文学是庙堂文的, 腐朽的,非人的文学, 所以要建设清新的“人的文学〞,此文章是继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之后又一重要的新文学建设文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巨大的意义.事实上,国外从卢梭,伏尔泰开始,就有着“文学是人学〞的概念,更早的是“文艺复兴〞中由神到人的转变就有着模糊的人学.如果要追根溯源,那么古希腊的原欲精神也可作为“人学〞.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大写的“人学〞,即关注现实,主要是有现实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倡导的“群体的人学〞,社会主义人学倡导一种是小写的“人学〞,强调描写个人的感悟,一时的心境,主要是社会主义者,现代主义者,以及自由主义者所倡导. 周作人早期倡导“平民的文学〞;2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就转向“小写的人的文学〞了.整个20 世纪文学,其实就可以看出文学的争夺.钱理群老先生在?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序中提出现代文学中“人的文学〞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的问题.三、你认为“文如其人〞吗为什么我认为应该辩证的看待文如其人.①“文如其人〞顾名思义,即可通过文来展现人.比方李清照〔她早期的生活富裕,出嫁后与赵明诚生活更是美满快乐,所以前期多写悠闲生活;金兵入据中原时,丈夫离世,境遇孤苦,在后期便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如梦令?是李清照年轻时的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西亭畅游,这首诗表现清新淡雅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此时的李清照并没有任何压力.只管儿女情长,赏花弄月.后期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犹如在耳.这首?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②孔子曾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文如其人〞的观点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像贺铸,是一个词风和个性都非常特别的人.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能诗文,尤长于词.他既有?六州歌头?这样一首寓豪士、侠士、狂士于一体的自况生平之作,又有?鹅鹊天?这样于平静的笔端之下溢满对妻子的深情,真挚哀婉,感人深至的词,由此可见其文与人相悖.③对于文是否如其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讲文与人的立场放置于一个客观的环境看诗.对于文确如其人的现象,我们可以根据人来分析他的文学创作,也可以通过文学创作这样途径来了解人的性格特征等,这样可以易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对于人与文相悖的情况,那么应该适当的把握文与人这一关系,将文与人的联系剖开而论, 这样对于作家作品的理解也不至于进入一个误区. 四、电子文化如何瓦解了作者的地位电子文化是以各种电子媒介为载体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的文化,比方电脑,网络、等.由于技术的进步,一种新的电子文学应运而生,它彻底改变了印刷文本的物质性,形成了极为复杂的超文本.消解了印刷文化中的理性书写主体.①首先,电子文学创造了超文本的广泛链接,使那种固定和独立的印刷文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主文本与诸多副文本的网状结构.固定的独立文本地位消失,导致了独立自主的作者地位的动摇,也就是说超文本削弱了作者的自主性.②其次,如果说多重链接打破了印刷文本的独立自足性,构建起一个文本间的相互关联的网状结构的话,那么,一种全新的分叉选择创造了超文本.较之于印刷文本的作者, 在超文本的生产中,书写带有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分叉选择也就是作者可以在更多的资源和可能性中选择自己想要的方案.当然,问题往往呈现相反的方面,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作者在不断的选择和组合时,难免产生手足无措的无能感和挫败感,因此造成超文本的碎片化和平面化.这种情况下,印刷文化时代那种自我掌控和决定性的作者主体性消失了,作者的书写看起来更像是一架机器.③线性模式的瓦解,亦即非顺序性书写的出现,他终结了印刷文化书写和阅读的线性模式.超文本的非顺序性意味着思维形式的变革,不但写作过程不在依循某种惯常的顺序,表达情节也打破了从开端到结尾的顺序,甚至作者和文本的因果关系也变得不那么确定.总之,在电子文化的超文本环境中,作者与文本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印刷文体中那种固定独立的文本及其作为生产者的独立自足的主体被消解了,作者的身份、地位和功能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五、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不同①文学作品中“狭义的生活真实〞,主要指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和事,即人物和事件合乎生活的常情常理,是没有经过加工提练,没有经过人的大脑主观意识过滤的生活.广义的“生活真实〞包括狭义的生活真实、历史真实和科学真实.②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区别: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比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就不是生活真实中的人,他是一个猴子,但又具备人的性格与特点,有人的思维和行为.因此,说孙悟空是一个艺术典型.六、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根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更应是作为话语的艺术1. (1)形象的间接性文学作为语言艺术,不直接作用于读者者的感官,却由于模糊性和多义性, 可以充分调动读者想象,使读者获得自由的审美感受.如小说的影视改编总是不尽人意.(2)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这是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做到的.(3)文学还可以借助种种艺术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绘画, 雕塑只能通过形体,电影通过动作,音乐能表现内心世界,但太抽象.2.由于话语是文学语言的存在方式,文学语言是话语:作品是作家站在某种立场进行的价值构建,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时,往往还会观察语言背后的价值立场.将文学语言看作是话语,认为文学语言是一种价值构建,正确揭示了文学语言的意识形态构建属性.文学话语的特点具有蕴藉性七、如何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①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即作家这种特殊的生产者.人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称为主体.只有当人处于与特定客体的特定关系中并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具有主体性时,人才是真正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必须存在于文学创造活动中,并创造文学产品.所以,我认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例如,巴尔扎克写出了伟大的作品一一?人间喜剧? ,那么巴尔扎克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②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活动与人类物质实践活动和科学熟悉活动不同,它属于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更具体的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虽然也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熟悉不同,它主要通过对具体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 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根底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 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③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首先每一位作家、诗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自我〞,都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自由创造,因此他们的作品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说,都烙下了独创性的印记,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 .不同的文学创造主体就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的作品,如鲁迅和周作人兄弟,早期经常生活在一起,但写起文章来,一个沉郁、辛辣,一个平和、冲淡;一个关心民间疾苦,一个崇尚亲适趣味,他们在政治上分手之前,情趣就不一样.八、小说的表达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讲述:有一个明显的故事讲述者,故事就是以她的口吻或声音来讲述优点:讲述是对作者隐含作者和表达者的主观介入不加限制和表达缺点:讲述具有明显的人为性,有一个表达者或隐或显地横在读者与故事之间而形成某种距离呈现:外表上看起来没有一个明显的表达者在讲述,事件、动作和场面好似都是自然而然地展示出来的优点:根据自然而然的呈现,比较容易拉近读者和故事的距离缺点:呈现那么是尽力限制和约束他们的声音在文本中出现九、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什么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审美意识形态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二者相互交织、渗透在一起,或相互融合,或相互冲突.它的性质可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加以理解.①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无功利是指不追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审美是无功利的,无论是作家或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审美活动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 只有在无功利目的的前提下才能进入纯粹的审美世界.无功利的审美活动才会发现事物的美和诗情画意,才能写出文学作品.但文学内在地潜伏着功利性,由于文学是一种社会的、人性的、现实的活动和产品,文学或批判或歌颂或反映或展望社会意识形态,会产生社会的功利作用.文学的功利性是间接的,它的作用是通过无用来实现.②文学既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从方式看,文学以形象感性的方式蕴含着理性.理性是指理性熟悉,抽象的思想,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思维过程和它的结果.文学创作中感性审美活动和理性活动交互掺杂,不过这种理性分析和归纳是对形象材料的思考和设想. 文学欣赏中的理性是一种审美理解,交融着审美直觉、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领悟,获得一种审美熟悉;当进行审美批评时,便进入到感兴和妙悟之后的科学理性熟悉阶段了. 创作和欣赏的感性理性双重交融均为文学形象本身的双重性决定,文学形象的特点就是感性中蕴含着理性,这种理性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理性,一般外表看不见,但它是存在的.前面说的文学中的意识形态意义、文化意义就是这种“诗的思想〞,最准确的说法是文学的意味.③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熟悉的.从态度看,文学是通过一种审美情感表达一种审美熟悉的态度,这种审美情感是好恶、肯定、否认、欢乐与痛苦.黑格尔说,情致是艺术的中央,是文学个性形象的心情,是具体感人的,但在情致中蕴含着价值和理性熟悉,二者不可别离.文学家是充满感情的主体, 他通过情感评价来熟悉世界. 有些作品看似十分客观冷静, 是“零度写作〞,似乎作者是“ 客观主义〞,实际上这是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态,他通过极隐蔽的方式,或选择形象,或借文学形象表达的方式,或借符合冷漠的文学个性本身的方式暗示一种对生活、社会、人性、文化的评价.由上述三方面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一种从不同角度观照的双重性质: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双重融合,这种融合为文学的审美特征所决定.十、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举例说明〕景,是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体,我们所生活的客观世界都是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 绚丽多彩的景物构成的.例如,一年四季就有不同的景像春风温暖,百花盛开,翠柳依依;夏日炎热,阳光凶猛;秋风肃杀,万物凋零,树叶纷落;冬万里无垠,寒风袭人.情,是每个有思想有观念的人都会有的.每个人都会发出一些感慨:快乐,悲伤,郁闷,思念,思念,愤怒等等.我们生活在具有丰富感情的世界中.文学作品的语言可分为景语与情语.景语,即文学作品中作家、诗人用以写景、状物的语言.情语,即抒情作品中作家、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语言.从这可得出,景语与情语的联系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景语与情语的配合、交融更显得突出.一般说来,情与景的交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触景生情:人不同,景也不同,时世不同,情也就不会相同,即使面对同一景,由于时世不同,所产生的情也就大不相同.同样是咏春,身任治世太守的白居易欣赏的是西湖早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派生机;而身逢乱世的诗人杜甫看到的却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片凄凉,以至见花流泪,闻鸟心惊.他忧国忧民,苦念家人,痛人肝肠;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更是怕见春色,“触目愁肠断〞,每日“以泪洗面〞, 吟出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悲歌……这是触景生情,景因人异,自古如此.二是移情与景:作家、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接触外界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 借着对景物的描写将情抒发出来,于是客观景物也就带上了作家、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由于“柳〞与“留〞谐音,作者便通过对柳树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三是托物寄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全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写,从那烟花三月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从那孤帆远影中表达作者情深意挚的情感.作者通过对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托物寄情的表现.综上所述,景物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展现作者的感情,无论是写景的实写还,写景的虚写,都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

文学概论重点

文学概论重点

文学概论重点1.文艺学的学科性质p3,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理论的品格p6(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理论是从长期的、多种多样的文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所以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文学理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人民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化的。

2.马克思文论的创立,理论基石(包括来源黑格尔的认识)p14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创作实践,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

基石:一、艺术活动论二、艺术交往论三、艺术生产论四、艺术反应论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六、人民文学论3.“西马”简况p15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指在西欧和北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产生、传播和流行的,基本上以马克思主义或某种马克思主义为旗号的文论体系。

代表人物:卢卡契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心灵与形式》《现实主义论文集》《审美特征》现实主义文论,审美反映论葛兰西代表作:《狱中札记》《狱中书简》文化霸权理论,历史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坚持真善美的统一文学批评标准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的概念》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1)古典艺术的终结和现代艺术的费解(2)独特的艺术生产论,艺术技巧是艺术生产力的代表(3)传统艺术‘光晕’的消失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美学理论》否定性文论:通过文艺来彻底否定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创造西方文化与其政治经济相联系的新批评视野。

4.1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认识特征p65 文学作为市美的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心,但它是感情和思想认识的结合;它是种自由想象的虚构,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多样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但有具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目的性;它具有社会性,但又是一种具有广泛的全人类性的审美意识的形态。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一、文学概念1、文学的概念2、文学的种类3、文学与语言的关系4、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二、文学元素1、文学的题材2、文学的形式3、文学的风格4、文学的意义三、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2、现代文学流派3、当代文学流派四、文学发展1、中国文学的发展2、西方文学的发展3、世界文学的发展五、文学评价1、文学评价的标准2、文学评价的方法3、文学评价的理论六、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概念2、文学批评的方法3、文学批评的流派文学概念一、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用语言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它们以文字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和表现力来反映现实、表达情感、探讨思想,从而传达文化价值。

二、文学的种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有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方式,反映了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意义塑造。

三、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文学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它是文学创作的手段和媒介,通过语言表达作品的意义和情感。

文学作品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精细的运用下,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四、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观察和反思,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抒发,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文学作品具有生活的深刻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文学元素一、文学的题材文学的题材是文学创作的核心,它涉及到文学作品所述的主题和内容。

文学的题材可以是生活、历史、自然、个人情感等各种形态。

题材的选择与创作者的情感、念头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反映了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

二、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形式是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它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方式,通过形式的运用,文学作品得以展现其艺术魅力。

三、文学的风格文学的风格是文学作品的独特艺术表现,通过语言形式、叙述方式和意境表现等方面来展现作品的独特魅力。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文学概论重点知识点归纳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1、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是真、善、美。

真、善、美即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真实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

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1、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1内蕴的真实:“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定时代的“人性心理”真实○2假定性的真实:第一,假定性情境的多样性(浪漫型:夸张、变形、荒诞而特别明显,象征型:夸张、变形、荒诞而特别明显;现实型:“虚构而看不出虚构”)。

第二,“假中见真”的条件(艺术情境自身必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内部演进的必然性。

亚氏“把谎话说得圆”。

假定性情境应符合客体的事理逻辑,或符合主体的情感逻辑)2、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是一种主观的真实与诗艺的真实。

主观的真实:主观倾向性(自然情境的主观性,生活情境的主观性)诗艺的真实:形式审美性(叙事作品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抒情作品审美意象的艺术化创造)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辨析艺术真实是“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通过营造假定性情境去表现生活的内蕴与本质。

“真实性”是文学的认识与审美两大价值功能产生、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生活真实是指历史和现实中出现和存在过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自然与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存在,即生活的原态和原始面貌。

区别:(1)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

(2)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典型化和审美化的反映。

联系: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必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脱离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是虚假和编造,不能引起人们的喜爱与共鸣。

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提练和升华。

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是文学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概念和定义1. 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人类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经验的艺术形式,包括诗、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文体。

2. 文学的定义文学有多种不同的定义,通常包括作品的创作、受众的阅读、作品的主题、情节和结构等方面。

二、文学的分类1. 文学的体裁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的体裁。

2. 文学的流派文学作品可以按照表现形式、主题内容、风格特点等分类,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等流派。

三、文学的特点与功能1. 文学的特点文学具有语言艺术性、想象力、表现力、文化传承等特点。

2. 文学的功能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娱乐、审美、思想交流、传统传承、社会反思等多种功能。

四、文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主要包括先秦文学、汉代文学、唐宋文学等,具有丰富的文学遗产和文化底蕴。

2. 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包括了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阶段,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文学的关键概念1. 文学的主题文学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情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和体验,这些思考和体验构成了作品的主题。

2. 文学的形式文学作品不仅仅表达内容,也包括了其语言、表现形式和结构等方面的设计和呈现。

3. 文学的意义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审美意义、道德意义、社会意义等多重意义。

六、文学的批评方法1. 传统文学批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主要包括了评注、鉴赏、评论、评说等形式,重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效果。

2. 现代文学批评现代文学批评方法更加重视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例如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等。

七、文学的文化与社会意义1. 文学与文化传承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承载了特定时期、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2. 文学与社会变革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启迪人心、引发社会变革的力量,对社会变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文学定义、文学发展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等。

下面给出了文学概论复习的要点。

一、文学的定义1.文学的广义和狭义定义:广义上指所有以语言为媒介创造的艺术作品,狭义上指具有一定立意和形式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文体的艺术作品。

2.文学的功能:审美功能(艺术性)、表达功能(思想性)、传播功能(社会性)。

3.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文学是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也是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源泉和表现手段。

二、文学发展史1.古代文学:古代史诗、古代散文、古代戏剧等。

2.中世纪文学:鲁宾逊漂流记、亚瑟王传说等。

3.文艺复兴文学: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等。

4.新古典主义文学:莫利埃尔的喜剧、英国浪漫主义的诗歌等。

5.浪漫主义文学:雨果的长诗、拜伦的戏剧等。

6.现实主义文学:弗洛贝尔的小说、东尼·莫里森的小说等。

7.自然主义文学:巴尔扎克的小说、毛姆的小说等。

8.象征主义文学:波德莱尔的诗歌、王小波的小说等。

9.超现实主义文学:安德烈·布列东的小说、萨特的戏剧等。

10.后现代主义文学:乔伊斯的小说、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小说等。

三、文学流派1.古典主义:以希腊罗马文化为取向,崇尚秩序与理性,追求平衡和谐。

2.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幻想和想象力,鄙视现实,崇尚超越。

3.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和客观,揭示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

4.自然主义: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强调人类的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5.象征主义:追求意象、暗示和隐喻,关注人类内心世界。

6.超现实主义:追求完全自由的创作方式,突破现实的束缚,表现非理性和离奇。

7.后现代主义:拒绝大故事、大理论,追求碎片化、多重视角和多样性。

四、文学批评1.传统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重视作者的意图、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美学价值。

2.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本的结构和符号的含义,关注作品中的系统和符号编码。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一、文艺创作基本概念1.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的统称。

2.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表现性、综合性、历史性等特征。

3.文学形式与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内容包括人生、爱情、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4.文学艺术的分类文学艺术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的艺术形式。

5.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叙事、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包括诗、赋、曲、剧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2.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流派包括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3.文学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文学流派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三、文学理论1.文学理论的概念和分类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分析和探讨。

文学理论可分为文学美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等不同的理论。

2.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包括文本批评、历史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等不同的方法。

3.文学批评流派文学批评流派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批评流派。

四、文学史1.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可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2.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3.文学史的发展演变文学史在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周期、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

以上是文学概论的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全面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流派、理论和历史,有助于深入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对于开阔视野、提升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学概论要点归纳

文学概论要点归纳

一、艾布拉姆斯总结文学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二、艾布拉姆斯认为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1、模仿说,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界定文学(作品与世界的关系)(1)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并不是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摹,“就做诗的需要而言,一件不可能发生但却可信的事,比一件可能发生但却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可见模仿是就文艺与生活的基本关系来说,但并不排斥想象和虚构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2)以“再现”来解释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把文学比喻为反映生活的“镜子”,及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都源于艺术模仿现实的文学观。

2、实用说,把艺术品主要是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手段(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3、表现说,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使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感情的共同体现(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1)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就是表现说的体现(2)表现说在西方兴起于浪漫主义运动4、客观说,重视形式、技巧、语言和结构等因素在文学构成中的作用,把文学的特质归结为语言形式,强调文本的自足性而排除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作品本身)三、审美文学观,随着文学的发展、成熟和独立,中外文学理论都开始越来越强调文学的特殊性,强调审美、想象、情感、形象、虚构以及语言等因素对文学的规定,于是逐渐形成了狭义的即审美的文学观。

四、审美性使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人学”,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1、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文学最终表现的是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2、就文学表现特点来说,文学表现了不可言说的生活体验五、文学形象具有三种类型:语象、形象、意象1、语象,指的是费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的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比喻、通感)2、形象,指狭义的文学形象,即能够引发视觉想象的描摹性形象。

其特点在于借助语言的描绘,使人联想到某种物像。

3、意象,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六、意境理解成一个有三种结构的文学意象1、由意象构成,其特点为情景交融,将表达的思想寄托于某种物象或景象2、镜生外象,通过一项创造引发读者的想象,使其达到一种境界,有虚实相生的特点3、韵外之致,它是说意境除了带给人象外之象的感觉,还应使人获得言外之意七、文学形象的特点: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符号性1、间接性,作为语言艺术的创造,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文学形象只能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才能间接地被感知。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文学概论是一门广泛涉及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等方面的学科,旨在系统地介绍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在学习文学概论过程中,我们对于文学的认识逐渐深化,理解文学与人类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本文将对文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一、文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内在的审美价值。

在学习文学概论时,我们首先要理解文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文学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思考和表达,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创作形式,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展示人类生活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等。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包括情感表达、形象刻画和语言艺术。

文学作品通过对情感的表达和描绘,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出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社会背景等;同时,文学作品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节奏感和韵律感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二、文学的流派和体裁文学的流派和体裁是文学概论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不同文学形式的分类和特点。

流派是指文学作品形成的不同历史时期、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流派类型,如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

体裁则是指文学作品按照内容和表现形式划分的不同类型,如抒情诗、叙事诗、散文随笔和长篇小说等。

不同的流派和体裁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特色。

诗歌以简练、凝练和抒情为主要特征,通过形式上的节奏和韵律来传达情感;散文则更加注重于对现实生活、社会问题和个人思想的表达,具有较大的表现自由度;小说作为一种叙事形式,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来反映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多样性;戏剧则以舞台表演和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通过戏剧性冲突和舞台效果来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是文学概论中的必备内容,了解文学的历史演变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当代文学等不同的时期。

文学概论部分知识点

文学概论部分知识点

1.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状,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的形式使文学成为一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它的结构有三个层次,分别为语言层,现象层,意蕴层。

从语言层上看,它以语言以及它的符号来记录文字,作为构筑文学形象的体系。

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正是文学文本语言层拥有的特性。

它还能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技巧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其在审美价值上的艺术追求。

而非文学文本一般比较客观,大多为说明解释性质的,缺乏在艺术上的审美性。

从现象层的角度看,它是一个文学形象体系,是读者构筑起来的一个超越日常语境的审美语境。

而非文学文本很少有审美语境。

从意蕴层来看,它是文学文本的灵魂所在,并且文学文本的价值最终取决于他所蕴含和显示的审美意味上,而对于非文学文本来说,它的意蕴很少有审美上的意义。

2.文体的形成是文学意识成熟的一种标志,是文学发展相对成熟、文学观念趋向自觉、文学理论逐渐完善的标志。

规范性是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体裁不同,对具体文本的分析和理解就会不同,也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就像有些散文可以改写成诗歌一样。

虽然每个字都是一样的,但是带给我们的感觉却不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于创作来说,写作时就有了规范,不会写出“四不像”这样的文章,并且我们也要遵循不同体裁的具体要求,例如诗歌,有押韵的规则,这样能更好的规范我们的写作行为。

对于接受来说,我们能在欣赏文本的时候根据规则快速判断它的体裁,并找到较好的赏析方式,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3.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对语言的执著追求使它与日常语言有了明显区别。

诗歌在节奏、押韵、字句数上有固定的要求。

诗歌没有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也可以不遵循事理的逻辑,这样它在抒发时就拥有了较大的随意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情感轨迹进行描写,这其中就会有很多的省略、伸缩、交叉、颠倒,打破了按部就班的顺序,形成了跳跃式的结构。

在我看来,它在不断继承发展到现在,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所以有些地方会与日常语言背离。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赵慧平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赵慧平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赵慧平一、文学概念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借助艺术手法,表现作者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以及对美的追求和表现。

2. 文学的特点文学具有语言艺术性、虚构性、表现性、思想性和感染力等特点。

3. 文学与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文学创作的题材和内容都来源于生活,但又在艺术加工和表现中反映出超越生活的思想和情感。

二、文学体裁1. 散文散文是以平实的语言,对生活、人生、社会等各种感情和思想进行抒发和思考的文学体裁。

2. 诗歌诗歌是通过节奏韵律、艺术修辞等手法,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现作者对世界、生命等深层次感悟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3. 小说小说是以对生活和人性深刻的洞察与反映,通过虚构的手法塑造人物、情节和环境等来展现作家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三、文学流派1. 古典文学古典文学是指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阶段,以古文、诗词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品有《诗经》、《论语》、《楚辞》等。

2.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阶段,以小说、散文、诗歌等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品有鲁迅的《呐喊》、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3. 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末至21世纪的中国文学发展阶段,以多样化的文学形式和题材,代表作品有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

四、文学理论1. 文艺学文艺学是研究文学艺术规律、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等理论体系的学科,包括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

2. 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分析和评价,包括文学评论体裁和文学评论方法。

3. 文学研究文学研究是指对文学作品的历史、风格、风貌、主题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的学科。

五、文学批评1. 形式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主张突出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注重文学作品独立的语言结构和艺术手法。

2. 内容主义批评内容主义批评关注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内涵,注重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的联系。

3. 结构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符号意义,关注作品的符号象征体系和文本间的联系。

文学概论大一知识点

文学概论大一知识点

文学概论大一知识点文学概论是大一学生在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流派以及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文学概论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的定义与特点文学是人们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文字描绘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学具有以下特点:1.1 主观表达:文学作品是作者对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情感体验的主观表达。

1.2 想象力与创造力:文学作品常常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文学世界。

1.3 艺术性与美感:文学作品在表达之外,还追求艺术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二、文学的流派与形式2.1 散文:以散文形式表达的文章,包括散文随笔、小品文等多种形式。

2.2 诗歌:使用特定的韵律、格律和韵脚等技巧进行创作的文学形式。

2.3 小说:由一系列虚构或真实的情节和人物构成的长篇故事。

2.4 戏剧:通过对话和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文学形式。

三、文学史与流派3.1 古代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和外国古代文学两个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诗歌、散文等,代表作品有《诗经》、《红楼梦》等;外国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古印度文学等,代表作品有《伊利亚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3.2 现代文学: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现代文学两个方面。

中国现代文学代表作品有《呐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现代文学代表作品有《1984》、《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3.3 流派:文学作品常常分为不同的流派,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四、文学批评与评价方法4.1 传统文学批评:包括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品的内涵、风格等。

4.2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关注作品中符号和象征的意义。

4.3 后现代批评:怀疑语言和真实性,强调个人体验和阅读者的参与。

4.4 读者反应批评:关注读者对作品的反应,认为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作者的意图。

《文学概论》知识要点

《文学概论》知识要点
5、怎样看待“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
第四章文学发展论
一、术语:
摹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劳动说
二、知识:
1、目前探讨文艺起源通行的做法和途径是什么?
2、劳动说的基本内涵.
3、我们对待祖国文学遗产的原则.
4、我们对待外国文学遗产的原则.
四、思考题:
l、怎样理解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怎样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三、思考题:
1、灵感的本质是什么?灵感有哪些特性?
2、什么是形象思维?它与抽象思维的关系如何?
3、形象思维的心理机制如何?情感在其中居于何种位置?
4、想象在形象思维中的地位如何?
5、怎样看待文学创作中的议论成分?这是否违反形象思维的一般规律?
6、作家的整体素质包括哪几个方面?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
4、什么是典型化?试从个性化与概括化辨证统一的角度来说明典型化的规律。
5、作家创造典型人物有哪几种方法?试举例说明。
6、何谓意境?它有哪几个方面的内涵?
7、为什么说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高?
8、怎样理解作者的主观倾向和作品的客观意义不相一致的问题?
第三章文学功能论
一、术语: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
6、简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7、简述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8、简述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9、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第七章文学作品论
一、术语:
文学作品的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题材素材
主题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
二、知识:
1、文学体裁分类的“三分法”和“四分法”。
2、“题材无差别论”。
3、“题材决定论”。
3、文学鉴赏的条件有哪些?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特点:言语性、创造性、审美性、社会性、情感性、历史性、综合性等。

二、文学的分类1. 根据形式分类:散文、诗歌、戏剧等。

2. 根据内容分类: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

三、文学的发展阶段1. 原始文学:口头文学、神话、传说等。

2. 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等。

3. 中世纪文学:骑士文学、宗教文学等。

4. 文艺复兴文学: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等。

5. 近代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四、文学流派1. 古典主义: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精神、规范和形式为准则。

2.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想象和自然。

3. 现实主义:注重描写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

4. 自然主义:研究人的本性、环境对人的影响。

5. 象征主义:强调象征和寓意。

6. 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学形式和主题进行颠覆和创新。

7. 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社会、文学和文化的种种问题。

五、文学理论1. 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2. 形式主义: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3. 修辞学: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学批评:根据文学作品的要素和价值进行评判。

6. 话语分析: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和符号的构成和意义。

六、文学批评方法1. 形式主义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2.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3. 修辞学批评: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批评: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化批评:从文化视角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

6. 心理批评:研究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

七、文学作品分析1. 作品内容: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和情感等。

文学概论学习要点

文学概论学习要点

名词解释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接受动机:由于期待视野的不同及期待视野的发展变化,在文学接受过程中,读者的动机是不一样的。

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

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它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

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做接受心境。

隐含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也就是说,是作者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者应该出现的读者。

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任务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净化: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另一表现。

净化一语,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在《诗学》中,他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

我们认为,文学的净化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概括的说,所谓净化,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

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

具体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领悟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基于理解的体味;二是基于体味获取人生教益。

余味:就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

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

兴味: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接受动机:由于期待视野的不同及期待视野的发展变化,在文学接受过程中,读者的动机是不一样的。

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

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它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

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做接受心境。

隐含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也就是说,是作者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者应该出现的读者。

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任务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净化: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另一表现。

净化一语,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在《诗学》中,他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

我们认为,文学的净化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概括的说,所谓净化,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

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

具体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领悟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基于理解的体味;二是基于体味获取人生教益。

余味:就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

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

兴味: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

正解、误解:在文学接受的过程中,由于期待视野的存在,读者之于作品,必然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分,即阐释学理论所指出的前理解。

这种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之间构成的"对话"关系是复杂的,既可能彼此一致,也可能相悖。

一致的称为正解、相悖的称为误解。

正误、反误: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客观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从而使这种误解看上去又切合作品实际,令人信服。

反误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的对文学作品进行穿凿附会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

与正误相比,反误显然只能导致对文学艺术的损伤乃至粗暴践踏。

古典主义:是一种已过去为经验和模板的一种比较含蓄的优美适度的创作方法。

它亦是一种文艺思潮,代表着一种理性,一种适度的有原则有章法的思潮。

它存在于文艺复兴和十七八世纪时代,而后被浪漫主义思潮替代。

浪漫主义:是一种以感性为主要特征的文艺思潮,在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

它也是一种创作方法,是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现实主义:广义是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及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狭义是指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19th的现实主义运动。

现代主义:是指发生在20世纪的一场思潮。

艺术家们用建立在个人感受基础上的主观思想和非理性的无意识经验来进行创作,呈现出一种支离破碎、匪夷所思的状态,但其也正是通过这种"变形"的方式来反映社会。

这是一种反传统、反现实的思潮,常常呈现出抽象难懂的面貌。

后现代主义:是在20世纪50至60年代产生的创作思潮。

它的出现是对崇尚形式主义的现代主义的反叛。

它的创作方法使文化重新融入大众生活中,以浅显、生活化代替了现代主义的艰涩,是一种不再重视主体、个人化的精神的创作方式。

填空黑格尔将艺术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童庆炳将艺术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

现实型文学侧重(以写实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特点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性文学侧重(以直接抒情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特点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特点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读者的文学接受过程,大致可分为(发生)、(发展)、(高潮)三个阶段。

期待视野主要有(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文学期待既读者由文学作品的(某种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形象期待即指读者由于作品中的(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意蕴期待即指读者由于对作品的较深层次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

期待视野的类型按其接受主体的状况划分可分为(个人性期待视野)与(集体性期待视野)两类。

接受动机包括(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

从基本特征来看,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虚静)这三种情况。

文学接受的发展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具体阅读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对作品中的文本符号进行着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话)。

文学接受高潮包括(共鸣)、(净化)、(领悟)、(余味)四个阶段。

10、1908年,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深入阐释了摩罗派与恶魔派的涵义;1918年,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从希腊神话一直谈到18世纪的欧洲文学。

在结论里,它引入古典主义、传奇主义和写实主义等术语。

他把(文艺复兴)和(十七八世纪文学)合称为(古典主义),而文艺复兴时期以古典文学为师法,而重在情思,故又可称之为(第一传奇主义时代)。

十七八世纪,偏重理性,则为(第一古典主义时代)。

11、不少理论家认为,(《诗经》)代表的(现实主义)与(《楚辞》)开创的浪漫主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传统。

12、(布瓦洛)的(《诗的艺术》)第一次系统深入的论述了(古典主义)的艺术规范。

(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是(现代古典主义)的经典文论,处理的仍是古典主义始祖(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学养与天才的关系命题。

13、(朱光潜)认为,作为流派运动的浪漫主义具有三种明显特征:(主观性),这是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回到中世纪),即回到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传统;(回到自然)。

14、(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理性主义)。

(休谟)的(《人性论》)声称理性是感性的奴隶,直接挑战古典主义的理性主义。

(T.华顿)在(《英国诗史》)的引论中,为(骑士传奇)和(塔索)等人迥异于古典主义的(哥特式文学)辩护。

(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重要概念。

15、不论是英伽登的(填补不定点)说,伊瑟尔的(召唤结构)说,还是伽达默尔(对话)说,以及中国古代的(兴味)观,所揭示的都是文学作品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特征,它所指明的正是文学作品构成审美价值的固有的方式和特征。

16、在文学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之间,常常呈现出(顺向相应)与(逆向受挫)两种情况。

17、在文艺品论与美学思想中大量引入"味"之概念,始于魏晋而兴于齐梁时期。

比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大量使用"味"来说明文学的美。

而在刘勰之后,(钟山荣)则进一步突出了"味"在文学中的地位。

18、文学批评模式包括(传统批评模式)和(现代批评模式)。

是以20世纪为分界点的。

传统批评模式包括(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

现代批评模式包括(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

19、文学批评实践的主要操作原则称为(批评五要),即:(了解对象)、(选点切入)、(确定要旨)、(布局安排)、(力求创见)。

20、(福楼拜)是"现实主义之父"。

21、(巴特)把文学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及物的,他把这种写作称为(普通写作),另一种是不及物的,称之为(真实的写作)。

22、(莱斯利·菲德勒)在(《越过边界--填平鸿沟:后现代主义》)中提出("新的后现代主义意识"),论文描述了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填平(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现代主义鸿沟。

23、(哈桑)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简洁的归纳为("不确定的内在性")。

24、(詹姆逊)使后现代主义在这个历史框架中获得了最清晰的诠释。

25、后现代主义区别于现代主义的特征:(平面化)、(非中心化)、(零散化)等。

26、由于(沃·伊瑟尔)和(罗伯特·尧斯)理论观点的带动,接受理论开始在德国发展起来,这种理论在许多时候被称为(接受美学),顾名思义,接受美学即是以读者的接收作为文学考察的重点。

27、(还原作品原意)是(阐释学)的根本目标。

28、(施莱尔马赫)被誉为(阐释学的康德);(狄尔泰)被称为(阐释学之父),致力于"精神科学"。

29、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了阐释的(前结构)概念,集中表明了(阐释者)与(历史环境)的联系。

30、(伽达默尔)提出了(视野的融合),形象说明了(个人)与(历史)、(个人)与(传统)之间的纽带。

三、简答题期待视野的形式与哪些因素有关?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

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学体裁、文学发展史、文学发展现状、文学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

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

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接受心境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阅读效果。

当处于欣悦情绪时,一部平常之作,也有可能激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得到惬意的审美享受;当处于抑郁情绪时,即使面对优秀作品,也有可能心烦意乱而难以进入其中的艺术境界,难以体味到其中奥妙;当处于虚静情绪时,能够凝神贯注,能够真切看清作品描写对象,从而进入一种设身处地、心醉神迷的想象之境。

影响还体现在,即使面对同一作品,由于情绪状态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阅读境界。

另外,在实际阅读中,由于作品本身的情感作用,读者接受心境也会随阅读过程的展开而得以改变。

文学接受发展为什么会出现异变?文学接受过程中出现的异变一方面是由于文学语言本身不确定性导致的"空白",另一方面是由读者不同的个性化的期待视野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