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供参考)

合集下载

《全等三角形》培优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培优练习题

A B C D E F O 《全等三角形》培优练习题一、在较复杂图形中寻找所需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例1、已知:如图,△ABD 和△BEC 均为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为AE 和DC 的中点,那么 △BMN 是等边三角形吗?说明理由.【对应练习】1、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 △和ADE △中,AB AC =,AD AE =,∠BAC=∠DAE ,,连接BE CD M N ,,,分别为BE CD ,的中点.(1)当点B A D ,,在一条直线上,试说明:AM=AN ;(2)将A D E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 判断AM=AN 是否成立?并说明你的理由; (3)在旋转的过程中,设直线BE 与CD 相交于点P ,当90°<∠BAC<180°时,请直接 写出∠CPB 与∠MAN 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通过证两次三角形全等解决问题例2、已知:如图,AB 、CD 交于O 点,且OA=OB ,OC=OD ,过O 作直线,交AC 于E ,交BD 于F 。

求证:OE=OF 。

【对应练习】2、如图,在Rt △AEB 和Rt △AFC 中,∠E =∠F =90°,BE 与AC 相交于点M ,与CF 相交于点D ,AB 与CF 相交于点N ,∠EAC =∠FAB ,AE =AF .求证:MB=NCABC EM F DN C E N D A B M 图①C A EM B D N 图②O B A C DE 三、通过转化命题或添作辅助线减少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次数,简化解题过程例3、已知AB=AC, ∠ABE=∠ACD, 求证: BD=CE.【对应练习】3、已知:如图,AC ⊥OB ,BD ⊥OA ,AC 与BD 交于E 点,若OA=OB ,求证:AE=BE 。

四、动点问题例4、如图,△ABC 是边长为5cm 的等边三角形,点P ,Q 分别从顶点A ,B 同时出发,沿线段AB ,BC 运动,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 .当点P 到达点B 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1)当t 为何值时,△PBQ 是直角三角形?(2)连接AQ 、CP ,相交于点M ,则点P ,Q 在运动的过程中,∠CMQ 会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度数.例5、如图,已知△ABC中,AB=AC=12cm,BC=9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①若点P的运动速度与点Q的运动速度相等,1秒钟时,△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全等?(2)若点Q以(1)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的三边运动,直接写出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对应练习】4、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由B 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1)若点Q和点P都以3cm/s的速度运动,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P的运动速度为2cm/s,经过t秒后,△BPD与△CQP全等,求此时点Q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t.5、如图,△ABC与△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90°,AB=AC=.现将△DEF与△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现将△ABC保持不动,△DEF运动,且满足:点E在边BC上运动,且边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M点.请问:在△DEF运动过程中,△AEM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请求出B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附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表示两个全等的图形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B.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C.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2.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BE、CD相交于点O,AE=AD,则不一定能使△ABE≌△ACD的条件是()A.AB=AC B.∠B=∠CC.∠AEB=∠ADC D.CD=BE3.如图是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则说明∠CAD=∠DAB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4.如图△ABC≌△DEC,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点B和点E是对应顶点,过点A作AF⊥CD,垂足为点F,若∠BCE=65°,则∠CAF的度数为()A.25°B.30°C.35°D.65°5.如图EF=CF,BF=DF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BEF≌△DCF B.△ABC≌△ADEC.DC=AC D.AB=AD6.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3,则PQ的最小值为()A.2 B.3 C.4 D.57.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点D,点E,BE、CD相交于点O.∠1=∠2,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2对B.3对C.4对D.5对8.如图,AD 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ABC的面积为12,DE =2,AB = 7,则 AC 的长是()A.3 B.4 C.5 D.6二、填空题9.如图,∠ACD=∠BCE,BC=EC,要使△ABC≌△DEC,则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10.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B=8,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若CD=2,则△ABD的面积为.11.如图,在Rt△ABC中,∠BAC=90°,分别过点B,C作过点A的直线的垂线BD,若BD=4cm,CE=3cm则DE= cm.12.如图,把两根钢条AB,CD的中点连在一起做成卡钳,已知AC的长度是6cm,则工件内槽的宽BD是cm.13.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若A(−3,0),C(0,2),则点B的坐标为.三、解答题14.如图所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AB于点D,∠A=50°(1)求证:△ADE≌△CDE.(2)求∠BDC度数.15.如图,已知,EC=AC,∠BCE=∠DCA,∠A=∠E.(1)求证:BC=DC;(2)若∠A =25°,∠D =15°,求∠ACB 的度数.16.如图,AB =AC ,AD =AE ,∠BAC =∠DAE.(1)求证:△ABD ≌△ACE ;(2)若∠1=25°,∠2=30°,求∠3的度数.17.如图,在ABC 中90C ∠=︒,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点F 在BC 上,连接DF ,且AD DF =. (1)求证:CF AE =;(2)若3AE =,BF=4,求AB 的长.18.如图,∠BAD =∠CAE =90°,AB =AD ,AE =AC ,AF ⊥CB ,垂足为F .(1)求证:△ABC ≌△ADE ;(2)求∠FAE 的度数;(3)求证:CD =2BF+DE .1.D2.D3.D4.A5.C6.B7.C8.C9.AC =DC (答案不唯一)10.811.712.613.(2,-1)14.(1)证明:∵DE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 ∴DA=DC ,AE=CE在△ADE 与△CDE 中:DA=DCAE=CEDE=DE∴△ADE ≌△CDE (SSS );(2)解:∵△ADE ≌△CDE .∴∠DCA=∠A=50°∴∠BDC=∠DCA+∠A=100°15.(1)证明:∵∠BCE =∠DCA∴∠BCE +∠ACE =∠DCA +∠ECA即∠BCA =∠DCE .在△BCA 和△DCE 中{∠BCA =∠DCE AC =EC ∠A =∠E∴△BCA ≌△DCE (ASA )(2)解:∵△BCA ≌△DCE∴∠B =∠D =15°.∵∠A =25°∴∠ACB =180°−∠A −∠B =140°.16.(1)证明:∵∠BAC =∠DAE∴∠BAC ﹣∠DAC =∠DAE ﹣∠DAC∴∠1=∠EAC在△ABD 和△ACE 中{AB =AC ∠1=∠EAC AD =AE∴△ABD ≌△ACE (SAS )(2)解:∵△ABD ≌△ACE∴∠ABD =∠2=30°∵∠1=25°∴∠3=∠1+∠ABD =25°+30°=55°.17.(1)证明:(1)∵90C ∠=︒∴DC BC ⊥又∵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AB ⊥∴DE DC = 90AED ∠=︒在Rt AED △和Rt FCD △中∵AD DFDE DC =⎧⎨=⎩∴()Rt Rt AED FCD HL ≌△△∴CF AE =.(2)解:由(1)可得3CF AE ==∴437BC BF CF =+=+=∵DE AB ⊥∴90DEB ∠=︒∴DEB C ∠=∠∵BD 是ABC ∠的平分线∴ABD CBD ∠=∠在BED 和BCD △中∵DEB C EBD CBD BD BD ∠=∠⎧⎪∠=∠⎨⎪=⎩∴()BED BCD AAS ≌△△ ∴7BE BC ==∴7310AB BE AE =+=+=∴AB 的长为10.18.(1)证明:∵90BAD CAE ∠=∠=︒∴90BAC CAD ∠+∠=︒ 90CAD DAE ∠+∠=︒ ∴BAC DAE ∠=∠在△BAC 和△DAE 中∵AB AD BAC DAE AC AE =⎧⎪∠=∠⎨⎪=⎩∴()BAC DAE SAS ≌△△;(2)解:∵90CAE ∠=︒,AC=AE∴45E ∠=︒由(1)知BAC DAE ≌△△∴45BCA E ∠=∠=︒∵AF BC ⊥∴90CFA ∠=︒∴45CAF ∠=︒∴4590135FAE FAC CAE ∠=∠+∠=︒+︒=︒;(3)证明:延长BF 到G ,使得FG FB = ∵AF BG ⊥∴90AFG AFB ∠=∠=︒在△AFB 和△AFG 中∴BF GF AFB AFG AF AF =⎧⎪∠=∠⎨⎪=⎩∴()AFB AFG SAS ≌△△∴AB AG = ABF G ∠=∠∵BAC DAE ≌△△∴AB AD = CBA EDA ∠=∠ CB=ED ∴AG AD = ABF CDA ∠=∠∴CGA CDA ∠=∠∵45GCA DCA ∠=∠=︒∴在△CGA 和△CDA 中GCA DCA CGA CDA AG AD ∠=∠⎧⎪∠=∠⎨⎪=⎩∴()CGA CDA AAS ≌△△∴CG CD =∵22CG CB BF FG CB BF DE BF =++=+=+ ∴2CD BF DE =+.。

全等三角形专题培优(带答案)

全等三角形专题培优(带答案)

全等三角形专题培优考试总分: 11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如图为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A. B.C. D.2.下列定理中逆定理不存在的是()A.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B.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相等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已知:如图,,,,则不正确的结论是()A.与互为余角B.C.D.4.如图,是的中位线,延长至使,连接,则的值为()A. B. C. D.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轴、轴的正半轴上分别截取、,使;再分别以点、为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若点的坐标为,则与的关系为()A. B.C. D.6.如图,是等边三角形,,于点,于点,,则下列结论:①点在的角平分线上;②;③;④.正确的有()A.个B.个C.个D.个7.如图,直线、、″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计划建一个加油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A.一处B.二处C.三处D.四处8.如图,是的角平分线,则等于()A. B.C. D.9.已知是的中线,且比的周长大,则与的差为()A. B.C. D.10.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高重合,那么它的三个内角中()A.都是锐角B.有一个是直角C.有一个是钝角D.不能确定卷II(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1.问题情境:在中,,,点为边上一点(不与点,重合),交直线于点,连接,将线段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得第1页,共7页第2页,共7页………外………○……………………○……………………○※※请※※不※※答※※题※………内………○……………………○……………………○到线段(旋转角为),连接.特例分析:如图.若,则图中与全等的一个三角形是________,的度数为________.类比探究: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________题. :如图,当时,求的度数; :如图,当时,①猜想的度数与的关系,用含的式子表示猜想的结果,并证明猜想;②在图中将“点为边上的一点”改为“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其余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的度数(用含的式子表示,不必证明)12.如图,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点、分别在边、上,将、分别沿、折叠,点、恰好都落在点处,已知,则的长为________.13.在中,为的平分线,于,于,面积是,,,则的长为________.14.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与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则等于________.15.如图,平分,于,于,,则图中有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16.如图,在中,,点从点出发沿射线方向,在射线上运动.在点运动的过程中,连结,并以为边在射线上方,作等边,连结. 当________时,;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使得为等边三角形; ①如图,当为等边三角形时,求证:;②如图,当点运动到线段之外时,其它条件不变,①中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17.如图,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如果,,那么弦的长是________.18.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平分交于,则________.19.阅读下面材料:小聪遇到这样一个有关角平分线的问题:如图,在中,,平分,, 求的长.小聪思考:因为平分,所以可在边上取点,使,连接.这样很容易得到,经过推理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 请回答:是________三角形.的长为________.参考小聪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已知中,,,平分,,.求的长.20.如图,在和中,,,若要用“斜边直角边..”直接证明,则还需补充条件:________.三、解答题(共 7 小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70 分 )21.如图,已知为等边三角形,为延长线上的一点,平分,,求证:为等边三角形.22.尺规作图(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如图,作①的平分线;②边上的中线;22.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破裂成如图所示的三块,请你用尺规作图作一个三角形,使所得的三角形和原来的三角形全等.(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能在原图上作三角形)2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按要求进行下列画图(只能借助于网格):①画出中边上的高(需写出结论).②画出先将向右平移格,再向上平移格后的.23.平行四边形中,,点为边上一点,连结,点在边所在直线上,过点作交于点.如图,若为边中点,交延长线于点,,,,求;如图,若点在边上,为中点,且平分,求证:;如图,若点在延长线上,为中点,且,问中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那么线段、、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24.如图,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两点,直线与直线关于轴对称,已知直线的解析式为,求直线的解析式;过点在的外部作一条直线,过点作于,过点作于,请画出图形并求证:;沿轴向下平移,边交轴于点,过点的直线与边的延长线相交于点,与轴相交于点,且,在平移的过程中,①为定值;②为定值.在这两个结论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25.如图:,,过点,于,于,.求证:.第3页,共7页第4页,共7页26.如图,点,在上,,,,与交于点.求证:;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7.如图,已知点是平分线上一点,,,垂足为、吗?为什么?是的垂直平分线吗?为什么? 答案 1.B 2.D 3.D 4.A 5.B 6.D 7.D 8.A 9.B 10.B11.[ “”, “” ][ “” ] 12.[ “” ] 13.[ “” ] 14.[ “或” ]15.[ “” ] 16.[ “;” ][ "添加一个条件,可得为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①∵与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与中, , ∴, ∴;②成立,理由如下; ∵与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与中, , ∴, ∴." ] 17.[ “” ] 18.[ “” ]19.[ "解:是等腰三角形, 在与中,, ∴, ∴,, ∵, ∴, ∴,∴是等腰三角形;" ][ "的长为, ∵中,,, ∴, ∵平分, ∴,在边上取点,使,连接, 则,∴, ∴, ∴,在边上取点,使,连接, 则, ∴,, ∵, ∴, ∴, ∵,∴." ]\"go题库\"20.[ “” ]21.证明:∵为等边三角形,∴,,即,∵平分,∴,在和中,,∴,∴,,又,∴,∴为等边三角形.22.解: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即为所求;;①如图所示:即为所求;②如图所示:即为所求;..23.解: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在中,为的中点,,∴,又∵,∴,故可设,,则中,,解得,∴,又∵,,∴为的中点,∴;如图,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则,∵,∴,又∵平分,∴,∴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又∵为的中点,∴,∴,∴,∵,∴;第5页,共7页第6页,共7页…○…………装订…………○…※※请※※不※※内※※答※※题※※…○…………装订…………○…若点在延长线上,为中点,且,则中的结论不成立,正确结论为:. 证明:如图,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则,∵, ∴, ∴, 又∵, ∴, ∴,,又∵为的中点, ∴, ∴, ∴, ∵, ∴.24.解:∵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两点, ∴,,∵直线与直线关于轴对称, ∴∴直线的解析式为:;如图..∵直线与直线关于轴对称, ∴,∵与为象限平分线的平行线, ∴与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①对,过点作轴于,直线与直线关于轴对称∵,, 又∵, ∴, 则, ∴ ∴ ∴ ∴ ∴.25.证明:连接, ∵, ∴, ∵, ∴, ∴, ∵,, ∴, 在和中,∴.26.证明:∵,∴,即.又∵,,∴,∴.解: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为等腰三角形.27.解:.理由:∵是的平分线,且,,∴,∴;是的垂直平分线.理由:∵,在和中,,∴,∴,由,,可知点、都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从而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7页,共7页。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培优训练 (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培优训练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培优训练一、选择题1. 下列各组的两个图形属于全等图形的是()2. 如图,点E,F在线段BC上,△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AF与DE相交于点M,则∠DCE等于()A.∠B B.∠A C.∠EMF D.∠AFB3. 如图所示,P是∠BAC内一点,且点P到AB,AC的距离PE,PF相等,则△PEA≌△PF A的依据是()A.HL B.ASA C.SSS D.SAS4. 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的△ABC的是()A.AB=3,BC=4,AC=8 B.AB=4,BC=3,∠A=30°C.AB=5,AC=6,∠A=50°D.∠A=30°,∠B=70°,∠C=80°5. 如图,点A在点O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AB⊥OA,垂足为A.根据已知条件和图上尺规作图的痕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O在点A的南偏东60°方向上B.点B在点A的北偏东30°方向上C.点B在点O的北偏东60°方向上D.点B在点O的北偏东30°方向上6. 如图,有一张三角形纸片ABC,已知∠B=∠C=x°,按下列方案用剪刀沿着箭头方向剪开,可能得不到全等三角形纸片的是()7. 现已知线段a,b(a<b),∠MON=90°,求作Rt△ABO,使得∠O=90°,OA=a,AB=b.小惠和小雷的作法分别如下:小惠:①以点O为圆心、线段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ON于点A;②以点A为圆心、线段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OM于点B,连接AB,△ABO即为所求.小雷:①以点O为圆心、线段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ON于点A;②以点O为圆心、线段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OM于点B,连接AB,△ABO即为所求.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惠的作法正确,小雷的作法错误B.小雷的作法正确,小惠的作法错误C.两人的作法都正确D.两人的作法都错误8. 如图,点G在AB的延长线上,∠GBC,∠BA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BE⊥CF 于点H.若∠AFB=40°,则∠BCF的度数为()A.40°B.50°C.55°D.60°二、填空题9. 如图,在Rt△ABC中,∠C=90°,∠B=20°,以点A为圆心,小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与AB,AC分别交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ADB=°.10. 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要使△ABD≌△ACD,若根据“HL”判定,还需要添加条件:____________.11. 如图,若AB=AC,BD=CD,∠A=80°,∠BDC=120°,则∠B=________°.12. 在△ABC中,AB=4,AC=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D与△ACD 的面积之比是________.13. (2019•南通)如图,△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若∠BAE=25°,则∠ACF=__________度.14. 如图所示,已知AD∥BC,则∠1=∠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又知AD =CB,AC为公共边,则△ADC≌△CBA,理由是______,则∠DCA=∠BAC,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则AB∥DC,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如图,在△ABC中,∠C=9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垂足为E.若△DBE的周长为20,则AB=________.16. 如图,△ABC的两条外角平分线BP,CP相交于点P,PE⊥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E.若△ABC的周长为11,PE=2,S△BPC =2,则S△ABC=.三、解答题17. 育新中学校园内有一块直角三角形(Rt△ABC)空地,如图所示,园艺师傅以角平分线AD为界,在其两侧分别种上了不同的花草,在△ABD区域内种植了一串红,在△ACD区域内种植了鸡冠花,并量得两直角边AB=20 m,AC=10 m,分别求一串红与鸡冠花两种花草的种植面积.18. 如图,已知△ACF≌△DBE,且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若AD=16,BC=10,求AB的长.19. 我们把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筝形,其中AB=AD,CB=CD,P是对角线AC上除A,C外的任意一点.求证:∠ABP =∠ADP.20. 如图,已知AP∥BC,∠P 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过点E 的直线分别交AP,BC于点D,C.求证:AD+BC=AB.21. (1)如图①,在△ABC中,∠BAC=90°,AB=CA,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D,E.求证:DE=BD+CE.(2)如图②,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CA,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则结论DE=BD+CE是否成立?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培优训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2. 【答案】A[解析] ∵△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DCE=∠B.故选A.3. 【答案】A4. 【答案】C[解析] 对于选项A来说,AB+BC<AC,不能画出△ABC;对于选项B来说,可画出△ABC为锐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对于选项C来说,已知两边及其夹角,△ABC是唯一的;对于选项D来说,△ABC的形状可确定,但大小不确定.5. 【答案】D[解析] 如图,由题意知∠AOD=30°,∠COD=90°,∴∠AOC=120°.由作图可知,OB平分∠AOC,∴∠AOB=∠AOC=60°.∴∠DOB=30°.∴点B在点O的北偏东30°方向上.6. 【答案】C[解析] 选项A中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图中两个小三角形全等.选项B中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图中两个小三角形全等.选项C中,如图①,∵∠DEC=∠B+∠BDE,∴x°+∠FEC=x°+∠BDE.∴∠FEC=∠BDE.这两个角所对的边是BE和CF,而已知条件给的是BD=CF=3,故不能判定两个小三角形全等.选项D中,如图②,∵∠DEC=∠B+∠BDE,∴x°+∠FEC=x°+∠BDE.∴∠FEC=∠BDE.又∵BD=CE=2,∠B=∠C,∴△BDE≌△CEF.故能判定两个小三角形全等.7. 【答案】A[解析] AB=b,AB是斜边,小惠作的斜边长是b符合条件,而小雷作的是一条直角边长是b.故小惠的作法正确,小雷的作法错误.8. 【答案】B[解析] 如图,过点F分别作FZ⊥AE于点Z,FY⊥CB于点Y,FW⊥AB于点W.∵AF平分∠BAC,FZ⊥AE,FW⊥AB,∴FZ=FW.同理FW=FY.∴FZ=FY.又∵FZ⊥AE,FY⊥CB,∴∠FCZ=∠FCY.由∠AFB=40°,易得∠ACB=80°.∴∠ZCY=100°.∴∠BCF=50°.二、填空题9. 【答案】125[解析] 由题意可得AD平分∠CAB.∵∠C=90°,∠B=20°,∴∠CAB=70°.∴∠CAD=∠BAD=35°.∴∠ADB=180°-20°-35°=125°.10. 【答案】AB =AC11. 【答案】20[解析] 如图,过点D 作射线AF.在△BAD 和△CAD 中,⎩⎨⎧AB =AC ,AD =AD ,BD =CD ,∴△BAD ≌△CAD(SSS). ∴∠BAD =∠CAD ,∠B =∠C.∵∠BDF =∠B +∠BAD ,∠CDF =∠C +∠CAD , ∴∠BDF +∠CDF =∠B +∠BAD +∠C +∠CAD , 即∠BDC =∠B +∠C +∠BAC. ∵∠BAC =80°,∠BDC =120°, ∴∠B =∠C =20°.12. 【答案】4∶3【解析】如解图,过D 作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设DE=DF=h,则S△ABDS△ACD =12AB·h12AC·h=43.13. 【答案】70【解析】∵∠ABC=90°,AB=AC,∴∠CBF=180°–∠ABC=90°,∠ACB=45°,在Rt△ABE和Rt△CBF中,AB CBAE CF=⎧⎨=⎩,∴Rt△ABE≌Rt△CBF,∴∠BCF=∠BAE=25°,∴∠ACF=∠ACB+∠BCF=45°+25°=70°,故答案为:70.14. 【答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S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5. 【答案】20[解析]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DE.易证Rt△ACD≌Rt△AED,则AC=AE,DE+DB=CD+DB=BC=AC=AE,故DE+DB+EB =AE+EB=AB.16. 【答案】7[解析] 过点P作PF⊥BC于点F,PG⊥AB于点G ,连接AP.∵△ABC的两条外角平分线BP,CP相交于点P,∴PF=PG=PE=2.∵S△BPC=2,∴BC·2=2,解得BC=2.∵△ABC的周长为11,∴AC+AB=11-2=9.∴S △ABC =S △ACP +S △ABP -S △BPC =AC ·PE+AB ·PG-S △BPC =×9×2-2=7.三、解答题17. 【答案】解: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DF. ∵AB =20 m ,AC =10 m ,∴S △ABC =12×20×10=12×20·DE +12×10·DF ,解得DE =203(m).∴△ACD 的面积=12×10×203=1003(m 2),△ABD 的面积=12×20×203=2003(m 2).故一串红的种植面积为2003 m 2,鸡冠花的种植面积为1003 m 2.18. 【答案】解:∵△ACF ≌△DBE ,∴AC=DB.∴AC-BC=DB-BC ,即AB=CD.∵AD=16,BC=10,∴AB=CD=(AD-BC )=3.19. 【答案】证明:在△ABC 和△ADC 中,⎩⎨⎧AB =AD ,AC =AC ,CB =CD , ∴△ABC ≌△ADC.∴∠BAP =∠DAP.在△BAP 和△DAP 中,⎩⎨⎧AB =AD ,∠BAP =∠DAP ,AP =AP , ∴△BAP ≌△DAP.∴∠ABP =∠ADP.20. 【答案】证明:如图,在AB 上截取AF =AD ,连接EF.∵AE 平分∠PAB ,∴∠DAE =∠FAE.在△DAE 和△FAE 中,⎩⎨⎧AD =AF ,∠DAE =∠FAE ,AE =AE ,∴△DAE ≌△FAE(SAS).∴∠AFE =∠ADE.∵AD ∥BC ,∴∠ADE +∠C =180°.又∵∠AFE +∠EFB =180°,∴∠EFB =∠C.∵BE 平分∠ABC ,∴∠EBF =∠EBC.在△BEF 和△BEC 中,⎩⎨⎧∠EFB =∠C ,∠EBF =∠EBC ,BE =BE ,∴△BEF ≌△BEC(AAS).∴BF =BC.∴AD +BC =AF +BF =AB.21. 【答案】解:(1)证明:∵BD ⊥直线m ,CE ⊥直线m , ∴∠BDA =∠AEC =90°.∴∠BAD +∠ABD =90°.∵∠BAC =90°,∴∠BAD +∠CAE =90°. ∴∠CAE =∠ABD.在△ADB 和△CEA 中,⎩⎨⎧∠ABD =∠CAE ,∠BDA =∠AEC ,AB =CA ,∴△ADB ≌△CEA(AAS).∴BD =AE ,AD =CE.∴DE =AE +AD =BD +CE.(2)成立.证明:∵∠BDA =∠BAC =α,∴∠DBA +∠BAD =∠BAD +∠EAC =180°-α. ∴∠DBA =∠EAC.在△ADB 和△CEA 中,⎩⎨⎧∠DBA =∠EAC ,∠BDA =∠AEC ,AB =CA ,∴△ADB ≌△CEA(AAS).∴BD =AE ,AD =CE.∴DE =AE +AD =BD +CE.。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经典例题如图所示,ABC DEF ∆≅∆,30A ∠=︒,50B ∠=︒,2BF =.求DFE ∠的度数与EC 的长.解题策略在ABC ∆中,+180A B ACB ∠∠+∠=︒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因为30A ∠=︒,50B ∠=︒(已知),所以1803050100ACB ∠=︒-︒-︒=︒ 因为ABC DEF ∆≅∆ (已知),所以ACB DFE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BC 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因此100DFE ∠=︒,所以2EC EF FC BC FC BF =-=-== 画龙点睛1. 在解答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所得到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结论.2. 在本题中求EC 的长时,不能直接求,可将之转化为两条线段的差,这也是将来求线段长的一种常用的转化方法.举一反三1. 如图,若ABC ADE ∆≅∆,则这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是 ;对应角是 .2. 如图,若ABD ACD ∆≅∆,试说明AD 与BC 的位置关系.3. 如图所示,斜折一页书的一角,使点A 落在同一页书内'A 处,DE 为折痕,作DF平分'A DB ∠,试猜想FDE ∠等于多少度,并说明理由.融会贯通4. 如图,ABE ∆和ACD ∆是ABC ∆分别沿着AB 、AC 边翻折180°形成的,若θ∠的度数50°,则BAC ∠的度数是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并非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以及三个角均对应相等,而只需满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就可以了. 经典例题已知:如图,AO 平分EAD ∠和EOD ∠,求证:(1)AOE AOD ∆≅∆;(2) BOE COD ∆≅∆.解题策略证明:(1)因为AO 平分EAD ∠和EOD ∠,所以OAD OAE ∠=∠,AOE AOD ∠=∠,又因为AO AO =,所以AOE AOD ∆≅∆ ( ASA).(2)由AOE AOD ∆≅∆,得OE OD =,且AEO ADO ∠=∠.又180BEO AEO ∠=︒-∠,180CDO ADO ∠=︒-∠,所以B E O C D O ∠=∠.在AOE ∆和AOD ∆中,因为B E O C D O ∠=∠,OE OD =,BOE COD ∠=∠,所以B O E C O D ∆≅∆(ASA). 画龙点睛1.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往往需要三个条件,根据题目已知的条件可以得到两个条件(要注意公共角及公共边),这时.设法证明所缺的条件也成立就是证题的关键了. 2. 要证明两条线段或者两个角相等,常用的方法是证明它们是一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或者对应角.举一反三1. 如图,已知AB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C ∆≅∆的是( ).(A) CB CD = (B)BAC DAC ∠=∠ (C)BCA DCA ∠=∠ (D)90B D ∠=∠=︒2. 如图所示,点D 、C 在BF 上,//AB EF ,A E ∠=∠,BC DF =.求证AB EF =.3. 如图,AB 交CD 于点O ,AD 、C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且OA OC =,EA EC =,你能证明A C ∠=∠吗?点O 在AEC ∠的平分线上吗?融会贯通4. 如图所示,已知BD 、CE 分别是ABC ∆的边AC 和AB 上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上,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求证:(1)AP AQ =;(2)AP AQ ⊥.3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被广泛地应用于几何证明题中。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培优(38题)(方法)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培优(38题)(方法)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经典38题)(方法)1.(方法:巧做辅助线)如图,在△ABC中,∠B=2∠C,AD⊥BC于D,求证:CD=BD+AB.2.(方法:巧做辅助线)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在AB上取一点E,在AC延长线上取一点F,使BE=CF,EF交BC于G.求证:EG=FG。

3.(方法:巧做辅助线)如图,已知AC=BD,AD⊥AC,BC⊥BD,求证:AD=BC.4.图,∠B=∠E,∠C=∠D,BC=DE,M为CD中点,求证:AM⊥CD.5.(方法:巧做辅助线)如图,已知,等腰Rt△OAB中,∠AOB=90°,等腰Rt△EOF中,∠EOF=90°,连结AE、BF。

求证:(1)AE=BF;(2)AE⊥BF。

6.(方法:巧做辅助线)如图,在△ABC中,AB=AC,E在线段AC上,D在AB的延长线,连D E交BC于F,过点E作EG⊥BC于G.(1)若∠A=50°,∠D=30°,求∠GEF的度数;(2)若BD=CE,求证:FG=BF+CG.7.(方法:火眼金睛找条件)如图所示,∠BAC=∠DAE=90°,M是BE的中点,AB=AC,AD=AE,求证:(1)CD=2AM,(2)AM⊥CD.8.(方法:火眼金睛找条件)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 △CBN都是等边三角形,AN交MC于点E,BM交CN于点F.(1)求证:AN=BM;(2)求证:△CEF为等边三角形9.(方法:火眼金睛找条件)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E为BC的中点,过点E 作EF∥AD交AB于点G,交CA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G=CF.FDE CBA(2)10.(方法:巧做辅助线)如图,AB=AE,∠ABC=∠AED,BC=ED,点F 是CD 的中点, 求证:AF ⊥CD.11.(方法:巧做辅助线)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MAN=45°. 求证:MB+ND=MN .12.(方法:巧做辅助线)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AD=∠FAE .求证:BE+DF=AE .13.(方法:火眼金睛找条件)如图E 为正方形ABCD 边BC 的中点,F 为DC 的中点,BF 与AE 有何关系?请解释你的结论。

全等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供参考)

全等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供参考)

八年级数学培优专题训练(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纸片摆成如下图形式,使点B 、F 、C 、D在同一条直线上.⑴求证:AB ⊥ED ;⑵若PB =BC ,请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2、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AD 平分∠BAC ,BE ⊥AD 交AC 的延长线于F ,E 为垂足,则结论:①AD =BF ;②CF =CD ;③AC +CD =AB ;④BE =CF ;⑤BF =2BE.其中正确的是( )3、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DA ⊥AB ,EB ⊥AB ,FC ⊥AB ,且DA =BC ,EB =AC ,FC =AB ,∠AFB =51°,求∠DFC 的度数.A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O为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作一条直线分别与AB、CD交于点M、N,点E、F在直线M、N上,且OE=OF.⑴图中共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把它们都写下来;⑵求证:∠MAE=∠NCF5、在△ABC中,高所在直线AD和BE交于H点,且BH=AC,则∠ABC=_____________.6、下列三个判断:⑴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一边及其它两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上述判断是否正确?若正确,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举出反例.E八年级数学培优专题训练(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全等三角形常用来转移线段和角,用它来证明:①线段和角的等量关系②线段和角的和差倍分关系③直线与直线的平行或垂直等位置关系1、如图,已知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点P在并证明.2、如图,AD是△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点F,且BF=AC,FD=CD,求证:BE⊥AC3、(2012·阜新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AD=AE,∠BAC=∠DAC=90°.⑴当点D在AC上时,如图①,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证明你猜想的结论.⑵将图①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如图②,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问明理由.B②4、在△ABC中,AB=AC,点D是直线 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⑴如图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若∠BAC=90°,则∠BCE=_______度.⑵设∠BAC=α,∠BCE=βa、如图②,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b、当点D在直线BC上移动时,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①②辅助线作法之连接法在几何证明中,常通过添加辅助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常见的添加辅助线方法有:连接法、截长补短法、倍长中线法、翻折法、旋转法以及利用特殊条件构造全等三角形等等.1、如图,△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P,且PD=PE.证明∶AC=AB2、已知AB=DE,BC=EF,∠B=∠E,AF=CD求证:AC∥DF3、如图,AB交CD于点O,AD、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且OA=OC,EA=EC.∠A=∠C吗?点O在∠AEC的平分线上吗?A辅助线作法之倍长中线法在题目条件中含有中线的问题,我们常用的辅助线就是将中线延长一倍,其目的是为了得一对全等三角形,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去.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2、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又是BC上的中线求证:AB=AC3、(2014·襄阳初三模拟)在△ABC中,D是边BC上的一点,且CD=AB,∠BAD=∠BDA,AE是△ABD的中线.求证∶AC=2AEB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4、(竞赛014)△ABC中,D为BC的中点,DE⊥DF交AB,AC于点E,F.求证:BE+CF>EF6、(竞赛015)例:已知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点E,交AD于点F,且AE=EF.求证:AC=BFB辅助线作法之截长补短法截长法:在第三条线段上截下一段使其等于两条线段中的一条,再证明剩余部分与另一条相等. 补短法:把两条线段中的一条补到另一条线段上去,证明所得新线段与第三条线段相等. 1、已知AC ∥BD ,EA ,EB 分别平分∠CAB 和∠DBA ,点E 在CD 上.求证:AB =AC +BD2、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CE ⊥AB 于点E ,且AE =½(AB +AD ).求证∶∠B +∠D =180°3、如图,已知△ABC 中,∠A =90°,AB =AC ,D 为AC 的中点,AE ⊥BD 于E ,延长AE 交BC 于F.求证:∠ADB =∠CDF4、如图,∠C =90°,AC =BC ,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 求证∶AC +CD =AB12、如图,已知AB =CD =AE =BC +DE =2,∠ABC =∠AED =90°,求五边形ABCDE 的面积.AB辅助线作法之利用特殊条件构造全等三角形2、(2012·“华罗庚杯”)如图,在△ABC 中,AC =½AB ,AD 平分∠BAC ,且AD =BD求证:CD ⊥AC八年级数学培优专题训练(八)全等三角形在动态几何中的运用1、(竞赛·014·3)如图,△ABC 的边BC 在直线l 上,AC ⊥BC ,且AC =BC.△EFP 的边FP 也在直线l 上,边EF 与边AC 重合,且EF =FP.⑴在图①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 与AP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⑵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②的位置时,EP 交AC 于点Q,连接AP,BQ.猜想并写出BQ 与AP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⑶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③的位置时,EP 的延长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Q,连接AP,BQ.你认为⑵中所猜想的BQ 与AP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B探究角平分线一、知识清单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连结这个角的顶点和与对边交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也叫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 由定义可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角平分线性质: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平分线分得的两个角相等,都等于该角的一半.3、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各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称为内心.二、方法点拨证明角平分线有两种方法:一是运用定义证明两个角相等;二是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三、规律清单①遇到角平分线,可从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图1).②遇到角平分线,常可利用翻折法或截长补短法解题(图2).③有两条角平分线(内角或外角)交于一点,则连接该点与三角形第三个顶点的线段会平分一个内角或外角(图3).④有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则延长这条线段以利用三线合一解题(图4).⑤遇到角内的一点到角的两边有垂线段时,就连接这点与角的顶点,看能否平分已知角(图5).⑥遇到有多条角平分线时,可尝试用整体的思想解题(图6).⑦有翻折条件时,除注意全等的结论,还应关注折线就是角平分线、是对称轴(如图7).⑧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三个条件中出现任意两个,常可直接得到另一个(如图8).四、真题训练1、(2011·鄂州·竞赛·018 ·重庆中考)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的平分线BP相交于点P,若∠BPC=40°,则∠CAP=_____________.2、(竞赛·019)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AM平分∠DABB3、(竞赛·019)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AC,BE 平分∠ABC,CE ⊥BE.求证:CE =12BD4、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BD =CD 求证:∠B =∠C5、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BC ,AD 是∠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DE ⊥AB 于E ,若AB =10cm ,则△DBE 的周长是多少?6、(2011,恩施中考)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 ⊥AB ,垂足为F ,DE =DG ,△ADG 和△AED 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 的面积为多少?B7、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DG ⊥BC 且平分BC ,DE ⊥AB 于E ,DF ⊥AC 于F.求证:BE =CF8、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E 、F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EDF +∠BAF =180°⑴求证:DE =DF⑵如果把最后一个条件改为AE >AF ,且∠AED +∠AFD =180°,那么结论还成立吗? 9、如图,已知AB =AC ,BE ⊥AC 于E ,CF ⊥AB 于F ,BE 与CF 交于点D 求证: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1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 ,AB >AD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 -AD >CB -CDB.AB -AD =CB -CDC.AB -AD <CB -CDD.AB -CD 与CB -CD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11、(竞赛014)如图,已知△ABC 中,∠B =60°,∠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O.求证:DC +AE =AC12、(竞赛·019)如图,已知△ABC ,P 为内角平分线AD 、BE 、CF 的交点,过点P 作PG ⊥BC 于G 点。

全等三角形经典培优题型(含标准答案)

全等三角形经典培优题型(含标准答案)

三角形培优练习题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3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4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5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6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已知:AB=CD ,∠A=∠D ,求证:∠B=∠C78.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AC-ABCDBA BC DEF 2 1ADBCA B CD ABACDF2 1 E9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10.如图,已知AD ∥BC ,∠P 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 +BC =AB .11如图,△ABC 中,AD 是∠CAB 的平分线,且AB =AC +CD ,求证:∠C =2∠B12如图:AE 、BC 交于点M ,F点在AM 上,BE∥CF ,BE=CF 。

求证:AM 是△ABC 的中线。

13已知:如图,AB =AC ,BD ⊥A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BD 、CE 相交于点F 。

求证:BE =CD .14在△ABC 中,︒=∠90ACB ,BC A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MN AD ⊥于D ,MN BE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 ∆≌CEB ∆;②BE AD D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15如图所示,已知AE ⊥AB ,AF ⊥AC ,AE=AB ,AF=A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培优专题训练(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纸片摆成如下图形式,使点B 、F 、C 、D在同一条直线上.⑴求证:AB ⊥ED ;⑵若PB =BC ,请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2、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AD 平分∠BAC ,BE ⊥AD 交AC 的延长线于F ,E 为垂足,则结论:①AD =BF ;②CF =CD ;③AC +CD =AB ;④BE =CF ;⑤BF =2BE.其中正确的是( )3、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DA ⊥AB ,EB ⊥AB ,FC ⊥AB ,且DA =BC ,EB =AC ,FC =AB ,∠AFB =51°,求∠DFC 的度数.A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O为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作一条直线分别与AB、CD交于点M、N,点E、F在直线M、N上,且OE=OF.⑴图中共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把它们都写下来;⑵求证:∠MAE=∠NCF5、在△ABC中,高所在直线AD和BE交于H点,且BH=AC,则∠ABC=_____________.6、下列三个判断:⑴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一边及其它两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上述判断是否正确?若正确,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举出反例.E八年级数学培优专题训练(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全等三角形常用来转移线段和角,用它来证明:①线段和角的等量关系②线段和角的和差倍分关系③直线与直线的平行或垂直等位置关系1、如图,已知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点P在并证明.2、如图,AD是△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点F,且BF=AC,FD=CD,求证:BE⊥AC3、(2012·阜新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AD=AE,∠BAC=∠DAC=90°.⑴当点D在AC上时,如图①,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证明你猜想的结论.⑵将图①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如图②,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问明理由.B②4、在△ABC中,AB=AC,点D是直线 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⑴如图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若∠BAC=90°,则∠BCE=_______度.⑵设∠BAC=α,∠BCE=βa、如图②,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b、当点D在直线BC上移动时,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①②辅助线作法之连接法在几何证明中,常通过添加辅助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常见的添加辅助线方法有:连接法、截长补短法、倍长中线法、翻折法、旋转法以及利用特殊条件构造全等三角形等等.1、如图,△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P,且PD=PE.证明∶AC=AB2、已知AB=DE,BC=EF,∠B=∠E,AF=CD求证:AC∥DF3、如图,AB交CD于点O,AD、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且OA=OC,EA=EC.∠A=∠C吗?点O在∠AEC的平分线上吗?A辅助线作法之倍长中线法在题目条件中含有中线的问题,我们常用的辅助线就是将中线延长一倍,其目的是为了得一对全等三角形,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去.1、△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2、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又是BC上的中线求证:AB=AC3、(2014·襄阳初三模拟)在△ABC中,D是边BC上的一点,且CD=AB,∠BAD=∠BDA,AE是△ABD的中线.求证∶AC=2AEB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4、(竞赛014)△ABC中,D为BC的中点,DE⊥DF交AB,AC于点E,F.求证:BE+CF>EF6、(竞赛015)例:已知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点E,交AD于点F,且AE=EF.求证:AC=BFB辅助线作法之截长补短法截长法:在第三条线段上截下一段使其等于两条线段中的一条,再证明剩余部分与另一条相等. 补短法:把两条线段中的一条补到另一条线段上去,证明所得新线段与第三条线段相等. 1、已知AC ∥BD ,EA ,EB 分别平分∠CAB 和∠DBA ,点E 在CD 上.求证:AB =AC +BD2、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CE ⊥AB 于点E ,且AE =½(AB +AD ).求证∶∠B +∠D =180°3、如图,已知△ABC 中,∠A =90°,AB =AC ,D 为AC 的中点,AE ⊥BD 于E ,延长AE 交BC 于F.求证:∠ADB =∠CDF4、如图,∠C =90°,AC =BC ,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 求证∶AC +CD =AB12、如图,已知AB =CD =AE =BC +DE =2,∠ABC =∠AED =90°,求五边形ABCDE 的面积.AB辅助线作法之利用特殊条件构造全等三角形2、(2012·“华罗庚杯”)如图,在△ABC 中,AC =½AB ,AD 平分∠BAC ,且AD =BD求证:CD ⊥AC八年级数学培优专题训练(八)全等三角形在动态几何中的运用1、(竞赛·014·3)如图,△ABC 的边BC 在直线l 上,AC ⊥BC ,且AC =BC.△EFP 的边FP 也在直线l 上,边EF 与边AC 重合,且EF =FP.⑴在图①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 与AP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⑵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②的位置时,EP 交AC 于点Q,连接AP,BQ.猜想并写出BQ 与AP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⑶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③的位置时,EP 的延长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Q,连接AP,BQ.你认为⑵中所猜想的BQ 与AP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B探究角平分线一、知识清单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连结这个角的顶点和与对边交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也叫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 由定义可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角平分线性质: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平分线分得的两个角相等,都等于该角的一半.3、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各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称为内心.二、方法点拨证明角平分线有两种方法:一是运用定义证明两个角相等;二是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三、规律清单①遇到角平分线,可从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图1).②遇到角平分线,常可利用翻折法或截长补短法解题(图2).③有两条角平分线(内角或外角)交于一点,则连接该点与三角形第三个顶点的线段会平分一个内角或外角(图3).④有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则延长这条线段以利用三线合一解题(图4).⑤遇到角内的一点到角的两边有垂线段时,就连接这点与角的顶点,看能否平分已知角(图5).⑥遇到有多条角平分线时,可尝试用整体的思想解题(图6).⑦有翻折条件时,除注意全等的结论,还应关注折线就是角平分线、是对称轴(如图7).⑧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三个条件中出现任意两个,常可直接得到另一个(如图8).四、真题训练1、(2011·鄂州·竞赛·018 ·重庆中考)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的平分线BP相交于点P,若∠BPC=40°,则∠CAP=_____________.2、(竞赛·019)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AM平分∠DABB3、(竞赛·019)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AC,BE 平分∠ABC,CE ⊥BE.求证:CE =12BD4、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BD =CD 求证:∠B =∠C5、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BC ,AD 是∠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DE ⊥AB 于E ,若AB =10cm ,则△DBE 的周长是多少?6、(2011,恩施中考)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 ⊥AB ,垂足为F ,DE =DG ,△ADG 和△AED 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 的面积为多少?B7、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DG ⊥BC 且平分BC ,DE ⊥AB 于E ,DF ⊥AC 于F.求证:BE =CF8、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E 、F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EDF +∠BAF =180°⑴求证:DE =DF⑵如果把最后一个条件改为AE >AF ,且∠AED +∠AFD =180°,那么结论还成立吗? 9、如图,已知AB =AC ,BE ⊥AC 于E ,CF ⊥AB 于F ,BE 与CF 交于点D 求证: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1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 ,AB >AD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 -AD >CB -CDB.AB -AD =CB -CDC.AB -AD <CB -CDD.AB -CD 与CB -CD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11、(竞赛014)如图,已知△ABC 中,∠B =60°,∠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O.求证:DC +AE =AC12、(竞赛·019)如图,已知△ABC ,P 为内角平分线AD 、BE 、CF 的交点,过点P 作PG ⊥BC 于G 点。

试说明∠BPD 与∠CPG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B八年级数学培优专题训练(十)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一、知识清单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的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