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思考
什么是艺术——浅谈艺术本质及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 词 : 艺术 ; 生 活 方式 ; 艺 术作 品 中图分 类号 : J 0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1 1 — 0 0 8 3 - 0 1
一
、
现在西方美 学很少研究美 的本 质这种所 谓形 而上学 问题 ,
主要精力集中在对 艺术 和审美 的研究上 。但 至今关 于什么是艺 术? 什么算 是艺术品 ? 对 这些 似乎最 简单 的问题的理解 , 仍然是
五花八门 , 各种各样 , 说什么 的都有 。西方有些 语言分析学家认
为、 艺术 ” 一词包 括的意义太多 , 也就 没意义 了, 主张千脆取 消.
二、 现 代 艺 术 家 的艺 术 创 作 与 生 活 的 联 系
样 一篇短短 的演讲所能讲 明白的. 从人类的艺术世界 开始 , 动物 体行为( 如性行为) 便 同时有其群体的价值 、 作用和意义 。艺术作 品本是为群体 的需要而创作而存在的 ,但它必需通过与个体情
欲有关 的方面交织积淀在一起而呈现出来 , 因为只有这样 , 才能 真正影 响个体 的身心 。
浅析艺术是什么
艺术来源于生活 , 艺术与人类生活是密切相关不 可分 割的。 因为周属于性情型的画家 , 所 以周 的每一次作 品的变化 , 都与他 的生活变化密切相关 。 1 9 9 7 年 以来 , 他突然画出了一批绿色的狗 和花 , 区别于他惯常使用 的褐 色调 。 但这种绿 色调也是一种暖绿 色, 只是 比以往 的暖褐色要温柔得多 。狗被 画成绿色 , 就成为周 的感觉 中的符号 , 即它是周 喂养 的叫黑根 的狗 , 在周的感情 中化
艺术活动本质特征的思考
第 二艺术到底是什么? 尚的现成品艺术 的概念 , 杜 以绝 对
的 方式 给 了神 圣 的艺 术 彻 底 的 一击 。他 提 醒 那 些 沉 醉 与 自我
术史 , 艺术应该始终来源于生活。 但艺术一直都是生活的附属
品 。 术 家 们 用 新 兴 阶级 的 面孑 和 行 为 方 式 来 创作 艺术 品 , 艺 L 并 以此 做 为 推 翻 传统 的旗 帜 。 术 在 此 只 不 过 是 一 种 工具 而 己 。 艺
的人们 , 艺术不是什么与众不 同的东西 。 艺术应该就像我们身
边 的任 何 一 件 东 西 一 样 是 普 通 、简 单 的 自然 之 物 。 他 提 醒 人
们, 与其 面对一件让 人摸不 着头脑 的艺术 品 , 不厌其烦 的揣 度它的意义 , 还不如好好 的冷静 的看看我们熟悉的世界。 杜尚
术推向形式化 、 精英化 、 等级化。后现代艺术家提 出了种种思
考 。 方 面 , 们 肯定 并 继 承 了现 代 主 义 某 些 思想 。 一 方 面 , 一 他 另 又对 现代 主义 的 美 学 标 准 提 出 了 -  ̄ 。并 以前 所 未 有 的 广 度 } - t t
艺术家应该更注重的是艺术作品的创作意 图,而不仅仅停 留
艺 术 来 源 于 生 活从 更 深 层 次 上来 讲 艺 术 到 底 应 该 以 什 么
艺术本质问题
艺术本质问题艺术的本质问题.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几种主要看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1:客观精神说: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2: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3:模仿说或再现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德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那么“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两种生产指的是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
从最根本的原因上讲,两种生产不平衡现象也有其深刻的经济和政治根源。
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艺术起源的五大观点:艺术起源于“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劳动”。
问答题:阿尔都塞关于艺术起源论的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艺术本质的三种观点
艺术本质的三种观点艺术本质的三种观点在艺术界,关于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三种不同的观点,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达。
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的方式,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媒介传递给观众。
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感触和对世界的理解。
这种观点强调了艺术作品的情感吸引力和深刻性,认为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引发思考和共鸣。
第二种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
艺术家不仅仅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更是通过创造新的形式和想法来拓展人类的认知和审美体验。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创新能力的体现,通过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家创造出与现实世界不同的独特艺术形式和意义。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家的创造力起源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理解,通过创造出新颖的作品来塑造和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第三种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
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审美经验,通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感来享受和欣赏。
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呈现,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现的形式、色彩、音调和情感等元素来引起观众的审美享受。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性是艺术的核心,艺术家通过创作出美丽、和谐和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来满足观众对美的追求。
这三种观点并不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
艺术的表达、创造和审美是艺术本质的不同侧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艺术家通过表达情感和思想,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作品,观众通过鉴赏艺术作品获得审美享受。
艺术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中,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代表着不同的观点和理解,使得艺术的本质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
总结回顾一下,艺术本质的三种观点分别是:表达、创造和审美。
这些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艺术的核心,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和观众的欣赏,艺术的本质得以完整地展现出来。
对于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来说,我们应该综合这些观点,以获得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艺术体验。
什么是艺术的本质?
什么是艺术的本质?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展现人类想象和创造力的方式。
但是,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艺术的本质。
一、艺术是人类认知自身的一种表达方式艺术是一种以美为基础的创造性活动。
它通过形式、色彩、音乐等方式来表达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传递感受、情感和思想。
因此,艺术不仅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还是人类对自身认识和理解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艺术作品中有很多是符号化的。
这些符号不仅仅代表着表面的图像、色彩,他们背后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象征主义和抽象艺术中的符号就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
因此,艺术是一种非常具有象征性的表达,需要通过深入的解读才能揭示出其中的深层意义。
三、艺术是一种人类精神的表现不同于科学,艺术并不追求解释自然规律的目的,艺术所需的是一种探究人类精神的出发点。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够引导观众进入到艺术家的情感世界中。
通过艺术,人类的内心世界得以更好地被展现并且连接,在此过程中,艺术成为了人类精神和心灵表现的一种重要形式。
四、艺术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艺术的创造性是非常明显的,艺术家可以通过各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通过深耕细制的作品,艺术家能够展现出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艺术作品中,观众往往能够看到艺术家创意的精髓,甚至对于观众而言,作品本身也能够成为灵感的注脚,引导其展开更多的想象与创造。
结论:综上所述,艺术的本质是多方面的,不单单是表面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它还是人类思想、感受和精神的一种表现方式。
艺术家和读者能够共享艺术之美,通过这个共享,人类精神得以更好地展现。
同时,艺术也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力并引导人们思考更多关于自己的存在价值。
因此,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解释客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柏拉图生于雅典的大贵族家庭,生活在古希腊文明由盛至衰的转折时代,青年时代就学于苏格拉底、曾在雅典开辟了一个学园,专门聚众讲学,著书立作,从事学术活动。
柏拉图一生密切关注政治,〃改造社会〃始终是他思考的重心。
他以〃理念论〃为中心,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
柏拉图一生完成著作40多部,大多以对话的方式讨论哲学、美学、伦理、逻辑、政治等问题。
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大希庇阿斯》《裴德若》等著作中。
黑格尔黑格尔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出生于斯图加特的一个高级官员家庭。
黑格尔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思维和存在,本质与现象,相对与绝对是辩证统一的。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以其哲学为基础,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才巴德国古典美学推向顶峰。
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于《精神现象学》和《美学》等著作中,尤其是在三卷《美学》著作中,他创立了系统、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体系。
在《美学》第一卷中提到了他的美学理论的核心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艺术,或者〃美的艺术〃,因此美学这门科学的恰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论海德格尔对艺术本质的存在之思
论海德格尔对艺术本质的存在之思彭立勋【期刊名称】《《艺术百家》》【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6页(P15-20)【关键词】艺术理论; 存在; 真理; 艺术本质; 创作; 保存; 诗意【作者】彭立勋【作者单位】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广东深圳518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02海德格尔作于上世纪30年代的《艺术作品的本源》(1950年收入《林中路》正式出版),是他美学思想的代表作,集中而完整地表达了他对艺术本质问题的看法。
他在这部著作的开头说:“对艺术作品之本源的追问就是追问艺术作品的本质之源。
” [1]1这是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主题。
通过对艺术本质的追问去思考和认识艺术之谜,是他在这部著作中所要达到的目的。
海德格尔对艺术问题的思考是从他的存在论哲学和真理观出发的,他探讨艺术本质问题的思维方式迥异于西方传统美学,所提出的艺术本质的理论几乎前所未有,可以说为艺术理论研究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视野,因而在20世纪以来的西方美学和艺术学发展史上,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
但是,他的艺术本质论本身的片面性和论述的内在矛盾,也让人产生了诸多理论困惑。
从美学和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历史研究看,对海德格尔的艺术本质论进行认真审视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异于传统美学的艺术探索路径海德格尔为什么要探讨艺术问题?他对艺术本质的追问基本思路是什么?他探讨艺术问题的路径和传统美学有什么根本区别?要了解这些问题,必须首先了解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哲学以及后期哲学思想的转向。
海德格尔在其前期哲学代表著作《存在与时间》中建立了基础存在论。
他认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仅仅将目光聚焦于存在者,而遗忘了存在是什么,致使存在的意义仍然隐藏在晦暗中。
而存在论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澄清存在的意义。
它不是追问存在者是什么,而是追问存在者怎样存在。
如何去掇取存在的意义呢?海德格尔认为必须从“此在”出发。
“此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独特的、关键的术语,它其实就是指人这种存在者。
《艺术哲学》丹纳摘录
《艺术哲学》丹纳摘录《艺术哲学》是由美国哲学家亚瑟·丹纳所著的一本关于艺术哲学的重要著作。
该书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对艺术哲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对《艺术哲学》中的一些摘录进行的整理和解读,希望能够启发我们对艺术本质的思考。
1.“艺术是唯一一个可以超越现实的领域,通过艺术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美感和情感。
”这句话表达了丹纳对艺术独特价值的理解。
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形式,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再现,更是对内在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超越现实,进入到一种更高的境界,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触动。
2.“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追求,更是一种思考和表达的方式。
”这句话强调了艺术的思辨性和表达性。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可以对世界进行思考和观察,通过形式和符号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求,更是一种对人类存在和生活的反思和呈现。
3.“艺术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其作品的外在价值,而在于其内在的意义和感受。
”这句话揭示了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艺术不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或者追求外在的成功和名利,而是追求真实和内心的表达。
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形式和技巧,更在于触及人们内心的共鸣和感受,引发内在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4.“艺术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不断探索自我和世界。
”这句话强调了艺术家的个人探索和发现的重要性。
艺术家通过创作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察和表达,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发现。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一种呈现,是艺术家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5.“艺术是一种对生活的赋予意义和解释的方式。
”这句话强调了艺术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能够赋予生活以深刻的意义和解释。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更是对生活的一种诠释和反思。
艺术作品能够引导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给予人们对生活的启迪和思考。
什么是艺术对艺术作品本质的理解
什么是艺术对艺术作品本质的理解艺术对艺术作品本质的理解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话题。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折射,往往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艺术对艺术作品本质的理解。
首先,艺术可以被理解为对现实问题的一种反思。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感受。
他们通过创作来探索生活的意义、人类的存在以及社会的问题。
例如,一幅抽象画或许是艺术家对心灵世界的表达,或者是对社会现实的冷嘲热讽。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的感受,更是对生活的思考和观察的结果。
其次,艺术对艺术作品的本质的理解也可以是对美的追求。
艺术作品往往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家通过色彩的运用、形式的塑造以及细节的雕琢等手法来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
美是一种能够打动人们内心的力量,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艺术在这种理解下被视为一种美的表达和创造。
此外,艺术对艺术作品本质的理解还可以是对文化传承的继承和发展。
艺术作品承载着某个特定时期的思想、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艺术家通过对这些传统的回顾、借鉴和发展,为后人开辟了一种新的视角。
他们从过去的艺术中提炼出精华,创造出具有当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的继承和发展是文化传统不断演进的重要方面。
最后,艺术对艺术作品本质的理解也可以是对自我表达和个性展示的一种方式。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风格。
通过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家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人情感。
艺术作品成为了他们与世界沟通和交流的媒介。
同时,艺术家对艺术作品本质的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对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的努力。
总之,艺术对艺术作品本质的理解是多元且广泛的。
它可以是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对美的追求,对文化传承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自我表达和个性展示的方式。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反映,是对情感、思想和观念的表达。
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独特之处,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哲学思考艺术的本质与意义
艺术哲学思考艺术的本质与意义艺术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现象,它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来探讨生活、情感和思想。
艺术的本质和意义一直是受到广泛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在哲学层面上,人们对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试图探索艺术的本质和意义,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艺术作品。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它通过各种艺术媒介将艺术家内在的情感、思想和体验转换为可触及和可感知的形式。
艺术的本质体现在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艺术作品的内在能量和美学特质使其有别于日常经验的表达方式。
与此同时,艺术的意义也因人而异。
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审美享受,它还可以被视为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艺术有助于提供新的视角和对现实的重新诠释,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生活的意义。
艺术也具有启迪和教育的作用,它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对于艺术的本质和意义的思考与不同的哲学观点和学派密切相关。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一种模仿,通过模仿可以达到内心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
亚里士多德则将艺术视为模仿生活的手段,通过艺术作品展示人类的行为和情感,使人们得以领悟和共鸣。
康德强调了艺术的审美价值,他认为艺术作品通过其自身的美学特质而引起人们的审美享受。
而尼采则更加关注艺术对于人类精神和意志的影响,他认为艺术具有超越生活和死亡的力量,能够唤醒人们内在的激情和欲望。
艺术的本质和意义也与时代和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艺术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社会现实和文化观念对艺术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例如,现代艺术的出现引发了对艺术本质和意义的新的思考。
现代主义强调艺术的自由性和自我表达,拒绝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技巧。
而后现代主义则试图挑战艺术的权威性和边界,以及对艺术作品的唯一诠释。
总之,艺术的本质和意义是一个复杂且富有争议的问题。
它涉及到艺术创作的动机、艺术家个体的经历与情感,以及观赏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灵共鸣。
艺术学概论-思考与练习
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关于艺术的本质古今影响最大观点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
2、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3、艺术的社会功能具体地说有许多种,但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这三种功能。
4、“美育”的概念最早是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的,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5、表情艺术主要是指音乐和舞蹈,其最主要的审美特征就是抒情性和表现性。
而属综合艺术的中国戏曲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是除综合性外的程序化和虚拟性。
6、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7、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主要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艺术起源于“表现”的说法的提出者,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8、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以艺术的审美价值为基础,具有美学的意义和艺术的魅力。
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主要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9、哲学代表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它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两座高峰。
10、实用艺术和造型艺术同属空间艺术,也同是视觉艺术,其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为表现性的,后者却是再现性。
11、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听觉艺术(如音乐)、视觉艺术(如绘画)、和视听艺术(如戏剧)。
12、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可以表述为: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型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
13、民族唱法以同一定地方的语言相结合的发声为基础,以风格化的吐字行腔;美声唱法以发声、共鸣器官的充分动用为基础,以美化声音为中心来表达思想感情。
14、舞蹈艺术运用舞蹈语言(动作)、节奏、表情、构图等基本要素,塑造直观和动态的舞蹈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15、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具有新闻信息功能、文艺娱乐功能、社会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之思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之思作者:杨璐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2期摘要: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揭示了物性、世界与大地、敞开与遮蔽等,这种艺术观牢牢立足于存在之上,没有存在,便没有了作为器具的物和物性,这样也就没有了真理。
海德格尔在这里旨在说明存在在其艺术观中的核心位置,同时也说明了存在与真理的密切关系。
在他看来,昭示存在,让存在处于“无遮蔽状态”,这即是真理。
本文通过从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出发,找到通往艺术本性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艺术作品;物;器具;真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067-01一、本源之思讨论艺术作品的本质问题并不是海德格尔的最终目的,对艺术作品之源的讨论,最终还是为了解答什么是艺术这一问题。
在对艺术的思考过程中,海德格尔从未提及“艺术本质”,而是多用“本源”,本源在这里不是时间意义上的,而是将其用作本质的根源问题,追问艺术作品的本源也就是追问艺术作品的本质所从之处的根源。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作品?在这些提问中我们必须安于绕圈子。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后记中海德格尔阐述了问题的来源,“由考察美学开始,艺术作品被当做一个感性知觉的对象。
把这种知觉称为体验,无论对艺术享受还是对艺术创作来说,体验都是决定性的源泉。
但也许体验也是艺术终结于其中的因素。
人们谈论着不朽的艺术作品和作为一种永恒价值的艺术,但此类谈论用的是那种语言,这种语言并不认真对待一切本质性的东西,因为它担心‘认真对待’最终意味着:思(denken)。
”黑格尔的《美学》是西方历史上关于艺术之本质的最全面的沉思,他所谓的艺术“终结”和“成为过去”指的是艺术作为真理获得自我存在的最高样式,作为精神实现自身的最高需要,作为人历史性生存的“绝对需要”已成了“过去的事”。
在黑格尔看来,艺术已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历史地位已让位给了宗教和哲学。
海德格尔对艺术问题的思考直接起因可以说就是在回答黑格尔所激发的艺术难题。
艺术讲座心得体会分享
艺术讲座心得体会分享对于心得体会的写作,首先要对相关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了解。
只有对所思所学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准确地将自己的感悟写出来。
其次,写作时要注意文字的表达和结构的合理性。
要使文章通顺流畅,同时注意使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观点。
最后,要通过阅读和学习他人的心得体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只有积累经验并不断反思与改进,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
请大家关注这里以获取更多与“艺术讲座心得体会”相关的信息和价值分享。
艺术讲座给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体验,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这篇文章将总结我在听艺术讲座时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迪和帮助。
首先,艺术讲座让我了解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
在我们学校的艺术讲座中,我听到的有些是有关视觉艺术,有些是音乐,有些是舞蹈,有些是文学等等。
这些形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特点,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其次,艺术讲座让我理解了艺术的本质。
艺术是一种非常神秘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它需要自己去体验和感受,而不能简单地用语言来描述。
在艺术讲座中,我听到了许多深入艺术本质的话语。
例如,一个文艺青年说过:“文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看透了人生万象,跳脱出现代社会的局限,进入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思考。
”这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深刻内涵和底蕴。
再次,艺术讲座让我认识到艺术与生活密切相关。
艺术不是离我们很远的东西,它是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讲座中,我听到了很多关于艺术与生活相关的话题,例如如何让银杏叶变成有艺术气息的画作,如何运用黑白灰色调来表现生活情感等等。
这让我领悟到,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艺术的素材,生活也可以成为艺术的表现媒介。
艺术讲座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巧,也领悟到了许多关于艺术的深刻理解。
通过这些与艺术有关的体验,我相信我会在未来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同时也会将这种体验和认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
设计与艺术的本源思考
设计与艺术的本源思考作者:暂无来源:《艺术评论》 2012年第7期一、艺术与设计在“意”领域之碰撞“艺术源于生活”是大家共识的道理,设计根植于生活并改变着生活,这也是艺术设计走到今天有目共睹的事实。
达·芬奇在他的自然书目手稿里写道:“你是否了解自然界有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树木、多少种花草,有多少种泉水、河流、建筑物和城市,有多少种人类使用的工具,有多少种服饰、饰物和工艺品?任何一位名副其实的绘画大师都应有能力热情而优美地绘画出所有这一切。
”师承自然并感悟其本质,表达自然的美介于客观与主观的认知中。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主体是由哲学和文学承载的,它涉及到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审美精神,人生理想,这都和西方人有很大区别。
我们的传统绘画是以“传神”为标准的对客体对象的描绘,注重“意”的表达而非形的描摹,强调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
这与中国人文思想上对“心”的强调有着深刻联系。
这也印证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素养。
《易经-系辞》中提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因为有了人的参与,方能创造出艺术形象。
唐朝画家张缦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明造化与心源,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结合,是对绘画的认识和总结。
设计中的意是设计物全貌洗尽铅华的气质所在。
例如书籍设计中的意蕴始终贯穿于封面、扉页到内页行文版式间。
标识系统中的标志创意构思,立足于设计主体的客观精神面貌,行业风范。
在精简标志图形语言中让人读出其隐含之意。
再看日本禅意的设计艺术,始终表现出一种自然外物的空寂,它以“象外之象、意外之意”描绘出一个极静的空灵意境。
二、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在哲学思想上的统一20世纪的中国现代设计理念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图案、工艺美术向现代设计逐渐转化的过程。
史学家们论述的艺术史往往与设计史交织在一起。
设计学科发展过程,从称谓上的图案、装饰艺术、工艺美术、实用艺术、应用艺术到现代设计等等。
设计发展的历程中从未与纯艺术划清界限,美术研究与设计研究总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共同支撑。
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
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艺术本质是一种复杂而多元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于艺术的看法也千差万别。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艺术本质看法。
首先,有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艺术家能够通过创作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通过作品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
无论是音乐、绘画、雕塑还是文学作品,都可以通过表现主题、色彩、线条、音调等来传达情感。
艺术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情感的表达与观众建立情感上的共鸣与联系。
其次,有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解构与建构。
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的切割、分离、重组和组合,以及对事物的再造和想象,展现出新的视角和感知。
艺术本质就在于将现实进行重新构建,使观众能够通过作品看到事物内在的本质与意义。
第三,有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对美的追求。
艺术作品通常追求形式和表达的美感,艺术家通过色彩、形状、细节等元素的组合和运用,创造出美丽与和谐的作品。
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对美的逐渐追求与探索。
然而,也有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对真实与虚幻的探索。
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的加工与改变,创造出与现实不同的虚幻世界。
不论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科幻小说还是实验电影等,艺术家通过创造非现实的事物和情境,引发观众思考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关系。
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对现实和非现实的探索与反思。
还有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对人性的探索。
艺术表达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渴望、痛苦、喜悦等情感和内在的存在状态。
通过艺术,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反思自身的存在和意义。
艺术的本质就在于通过对人性的探索与反思,展现出人类的共同感受和体验。
综上所述,不同的人对于艺术的本质有着不同的看法。
艺术本质可能是情感的表达、解构与建构、对美的追求、对真实与虚幻的探索或是对人性的探索。
这些看法并不相互排斥,而是互为补充和交织。
艺术的本质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正是这样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使得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意义愈发丰富和重要。
继续深入探讨艺术本质的多种看法,我们可以发现,艺术的本质在于它的多重功能和意义。
尼采关于悲剧艺术之本质的观点
尼采关于悲剧艺术之本质的观点尼采关于悲剧艺术的观点,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他对悲剧的看法,简直就像给人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你想啊,悲剧不只是让人哭,而是让人思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复杂与美妙。
尼采认为,悲剧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咱们得好好接纳这些痛苦的时刻。
想想看,谁的生活不经历几次风风雨雨?他提到,悲剧的魅力在于它能把生与死、快乐与痛苦这对矛盾的东西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
再说说尼采特别喜欢的古希腊悲剧。
那些戏剧里,英雄们常常面对巨大的命运压力,简直就像是在和上天对着干。
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反而让观众感到一种深刻的共鸣。
这种共鸣,不就是咱们每个人心底深处的声音吗?他觉得,这种悲剧的力量在于它展现了人类的脆弱与顽强。
即便是再大的打击,咱们也能在其中找到某种美感,哎,这种对比,简直就是生活的调味剂。
没错,悲剧让咱们在笑声和泪水之间找到那种独特的平衡。
尼采还提到了一点特别有趣的事,悲剧不仅仅是悲伤的代名词,还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
他认为,艺术家通过悲剧表达内心的挣扎,就像在画布上泼洒颜料,虽然有些地方可能显得杂乱无章,但最终却能呈现出一种绝妙的画面。
这样一来,悲剧就成了让人反思的工具。
像是在揭示生活的真谛,人生不就是这样的嘛,波澜起伏,时而甜蜜,时而苦涩,这才是最真实的状态。
哎,你要是问我,为什么尼采如此推崇悲剧艺术,我觉得这和他的个人经历也有关系。
他一生经历了不少风波,心中充满了对人性与生命的思考。
那种对苦难的理解与认同,让他的思想更加深邃。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把悲剧视为一种超越的艺术,能够让人从痛苦中寻找力量,反而更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哇,这样一想,真是让人佩服!尼采的观点无疑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让我们意识到,悲剧不仅仅是悲伤的代名词,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必然。
无论生活怎么折腾,咱们都得学会用艺术去面对、去反思。
生活中的悲剧像是一道道风景,让我们在痛苦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读后感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读后感
一开始接触这篇文章,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到处都是弯弯绕绕的迷宫。
海德格尔一上来就抛出那些关于艺术作品本质的深刻问题,真的是让人措手不及。
他那种思考方式,就像是拿着一个放大镜,把我们平时看艺术作品时那种模模糊糊的感觉,放大到了一个超级细致的程度。
而且他还提到艺术作品让大地显现。
这让我想了好久,后来我觉得就像是那些古老的雕塑作品,比如古希腊的大理石雕像。
这些雕像看起来就像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一样,它们本身就带着大地那种质朴、厚重的感觉。
大理石的纹理,那种粗糙与细腻相间的质感,就像是大地的肌肤一样,而雕像的形状则像是从大地深处被挖掘出来的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
不过海德格尔的文字有时候真的是很绕。
他的句子就像是一串串长长的链条,一环扣着一环,你要是在中间某个环节没跟上,那就完了,后面的内容就像在听天书一样。
我读的时候就经常要停下来,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就像整理一团乱麻一样。
但是一旦你能稍微理解他的一点想法,就会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
就好像你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突然看到了一丝光亮。
你会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艺术作品,无论是博物馆里高大上的油画,还是街边小店里那些奇奇怪怪的手工艺品。
你会发现它们背后都有着一种更深层次的力量在推动着它们成为艺术作品。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1.客观精神说2.主观精神说3.模仿说〔再现说〕4.形象性5.主体性6. 审美性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1〕答复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为什么说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根底?〔3〕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历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根本特征。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1〕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2〕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根底。
〔3〕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达,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表达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略。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一、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1.“模仿说〞2.“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生产劳动说〞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1〕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是什么?〔2〕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3〕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4〕如何理解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开展之中?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①“模仿说〞、②“游戏说〞、③“表现说〞、④“巫术说〞、⑤“生产劳动说〞等五种。
〔2〕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要有具体阐述〔略〕。
〔3〕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开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探索艺术与美的本质艺术哲学的思考与解读
探索艺术与美的本质艺术哲学的思考与解读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承载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对于艺术与美的本质的探索,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艺术与美的本质,并通过艺术哲学的思考与解读,深入理解艺术的重要性以及艺术所能带来的价值。
一、艺术的本质和定义艺术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创造性的形式和媒介,表达出人类内心世界中的情感、思想和感知。
艺术的本质在于其独特的能力,能够超越语言的限制,用独特的方式与观众沟通,触动人们的内心和感官。
然而,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准确定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也对艺术有着不同的理解。
例如,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而言,艺术的核心在于表现意境和气韵;而对于现代派艺术而言,抽象和实验性成为了重要的特点。
二、艺术与审美的关系艺术与审美有着紧密的联系,审美是人们对于美的感知与评判的过程。
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通过其独特的形式、结构和表现力让观众产生美的感受和享受。
艺术通过自身的美感和思想内涵,激发观众的审美情趣,提供美的体验。
然而,艺术美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标准,而是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变迁而变化。
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中,美的定义和评判标准也存在差异。
例如,传统绘画中强调意境与气韵,而现代派艺术则更注重形式与表现力。
三、艺术哲学的思考与解读艺术哲学是研究艺术与美的本质、意义和目的的学科。
它通过对艺术形式、艺术创作和艺术观念进行哲学思考和解读,探索艺术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在艺术哲学的思考中,有几个不可或缺的概念。
首先是创作,艺术家通过独特的创作过程,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艺术作品。
其次是表达,艺术作品通过表达形式和媒介,传递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内涵。
最后是欣赏,观众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和解读,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启发。
艺术哲学进一步指出,艺术的核心在于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艺术,人们能够开拓思维、启发智慧、感受美好的情感和体验。
艺术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思考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品?迄今为止,我们尚未能寻找到一个足以涵盖一切艺术现象的合理的定义。
试图给艺术下定义的任何尝试都未能取得成功。
无论是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还是理查德·乌尔海姆的"生命形式",都未能使之成为无懈可击的权威性的定论。
自从人类发现艺术现象,就随之而发现艺术现象的无限的神秘性、其底蕴的不可测定性。
艺术空间的无限广阔使艺术迷宫令人目眩神迷。
看来我们只能承认当代美学家西布利所言:艺术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然而这远非触及边际的回答。
如果欲再行深究,我认为答案只有一个:艺术是一个试验。
艺术的自由创造决定了它的不确定性、试验性与可塑性。
它的常常超越常轨的自由发展必然要征服一切戒律,不管是有形的或无形的。
艺术的生命基因来自自然与人类社会一切非艺术因素,由此决定了艺术特性与非艺术特性交相混杂的现象,决定了所谓纯艺术的不复存在。
艺术是一个不统一、不协调的进程,一个不断更新、蜕变、创造、偏离创造主体的主导意识的活生生的变易进程。
它排斥一成不变的模式,排斥任何制约它自身的规范,以至于任何的尝试对它自身都是可行的,都有存在的理由。
艺术无特性,它是无数个性无休止的变幻过程。
原型的扭曲可以是艺术,它的不规则复原也可以是艺术。
艺术没有直线进化史,只有螺旋曲线上升史。
新生与古老交相融汇,时而直进,时而迂回。
艺术有死亡,有再生,但其何以死亡,又何以再生,尚未得知。
艺术有回归,它的回归可以走向更高层次,有时,又必须从低层次艺术中获得它所需要的生命要素。
它的永久魅力并不在新陈代谢中产生。
某些远古的神话艺术具有永久的魅力,而某些文明高度发达时代的艺术却是短命的、瞬息即逝的。
近代的东方有落后的科学,却没有落后的艺术。
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孰优孰劣,就总体而言,实无高下之分。
所谓臻于至善的艺术是不存在的。
艺术与非艺术之间存在着模糊的界限,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非艺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艺术。
而艺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非艺术、反艺术。
艺术存在非艺术的价值,非艺术也存在艺术的价值。
所谓艺术的三大特征:形象特征、审美特征、情感特征,可以属于艺术所有,也可以属于非艺术所有。
随着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沟通,这三者作为艺术的标志的观念,已被打破。
现代社会已日益将艺术商品化,同时也将商品艺术化。
"美"在传统的古典艺术中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而到了现代社会,它却可以被"力"所取代,被"怪"所取代。
美的形态也由古典的崇尚具象美向现当代的崇尚抽象美过渡。
今后的艺术倾向,仍可能双向流动于"美"与"力"之间。
抽象美将获得更加丰富的表现力。
艺术与非艺术的功能可以互相转换,性质可以互相更替。
(来源:)非艺术对艺术的包容作用已极大地扩大,超艺术的崛起更增强了中介状态,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媒介正在不断地延伸与扩展。
各门类艺术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无声音乐、光电绘画、变形雕塑、书法舞蹈、超时空舞台……已进入了艺术殿堂。
某类艺术已不能将它的特质垄断为固有的专利,各门类艺术特质的互相渗透已消泯了其中固有的界限。
如果艺术作为一种价值符号、生命内部力量物化的象征,则这种符号与象征,仍处于不稳定的变异之中,其象征意蕴是不确定的,难以把握的。
艺术的价值存在不确定性,艺术无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值"。
它的"值"体现了不恒定的多元取向的规律。
时代、社会、阶级、集团、个人,都具有不同的艺术价值标准。
"诗无达诂"、见仁见智,即此之谓也。
艺术价值的多重性构成了它自身的不稳定的完整价值体系。
价值的忽高忽低、忽重忽轻的现象随时随处可见。
艺术价值的"链"处于不断排列组合的过程
中。
失去的价值可以复得,得到的价值可以丧失。
它的变异并不以艺术家的主观愿望为转移。
艺术家的创造与鉴赏者的再创造存在着一致性与非一致性的差异,有时前者否定后者,有时后者否定前者。
它使艺术价值的天平失去固定的支点而摇摆不定。
"为艺术而艺术"能否行其道?绝对的"纯艺术"存在吗?曰:否。
艺术历来就不"纯",所谓"纯"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的。
艺术先天带来了依附性、粘滞性。
艺术要进入象牙之塔,实在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
它终究要被利用来达到某种目的,即使愉悦,也是一种目的。
它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
它只有相对的非功利性,而无绝对的非功利性。
中国的古代艺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被当做政治教化的工具。
它的实用目的显而易见。
艺术前的艺术,由原始初民不自觉地创造出来,是人类剩余力量的宣泄。
尔后,歌、舞、乐之于宗教,诗之于历史,散文之于历史,其中的艺术性总是与非艺术性掺和在一起。
孟子曰:"《诗》亡然后《春秋》作。
"(《孟子·离娄下》)政治的介入,哲学的介入,宗教的介入,历史的介入,科学的介入……使纯艺术的存在成为不可能。
"文以载道""艺以载道",就是在文的自觉、艺的自觉的时代仍有难以磨灭的印记。
西方艺术史上曾出现过为艺术而艺术的追求,然而,颇有嘲弄意味的是,有时为艺术而艺术却走向非艺术、次艺术;而非为艺术而艺术却走向艺术。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艺的自觉而不造就艺,文的自觉而不造就文;艺的非自觉反而造就艺,文的非自觉反而造就文。
顺向相悖,而逆向相通,在艺术史上并非罕见。
艺术境界的开拓存在着广大的偶然性空间,偶然中还有偶然,而为艺术而艺术并不能循其必然。
因而"假如为艺术的立场能够成立,艺术作品可以被看做封闭的系统,那么人们就无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确定艺术的意义和目的"。
"褔楼拜把自己看作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则的代表,但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表达了某种生活哲学,比如《包法利夫人》就是一部有目的的小说,整部小说都是对浪漫主义的生活方式的批评。
"
(本文由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