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努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苏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学段)教材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基础教育实验区使用。这套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借鉴与发展的关系,建立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求新务实、便教利学的小学数学教材。这套教材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出发,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条件。因此,她很好地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未来社会和需要,反映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现就这套教材第一学段的内容编写,简要介绍其一些基本特点。
一、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因此,教材的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来源于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实,来源于学生在数学学习或其他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现实。
为了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他们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包括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例如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家庭的客厅、厨房,学校的操场、教室,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游戏、踢足球、游泳等活动,浇花、栽树等劳动,平时能够见到的买东西、挤牛奶等现实场景为题材,或创设动态变化的情景,或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体会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还选取“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设计“森林运动会”、“大象家作客”等一些童话题材的场景,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注意从学生的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的、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或通过操作,或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
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和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本套教材从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出发,既注意遵循知识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十分重视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和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实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认数的内容安排上,教材在第二册认识百以内的数以后,先在第四册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再在第五册安排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既加强了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又加强千以内数的认识与四则计算以两、三位数为主相吻合,有助于计算教学,还可以分
散认数的难点,有助于认数学习时的自主探索。认识百以内数时,把认识整十数、认识几十几分别与整十数的加减、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加强对数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千以内数时也作了相应的安排。在计算上,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只学习口算不学习笔算;从二年级起,每册教材都安排了四种运算的学习,以避免学生长时间学习某种运算可能产生的厌倦情绪和对其他运算的遗忘。对于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同样以务实的精神作了精心的统筹安排,使知识的发展循序渐进,并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相适应。同时,我们增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性地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着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改变数学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这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按照这样的理念,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首先,教学内容的呈现,一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活动等多种形式。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根据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展开数学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建构数学知识并加以应用。
其次,教学内容的呈现,突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力图在数学教学中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例如,对于每一个知识技能领域或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着重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验、讨论探索、相互交流等学习活动,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讨论、探究和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并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倡并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因此,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标志之一。正因为如此,发展学生的数感,也就成为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教材在这方面作了许多安排,以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例如,在加强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的同时,专门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认识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在具体环境中体会和把握数的大小关系,根据数的大小对具体问题作出判断等。在面对具体的数学问题时,让学生主动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选择和确定解决问题和策略与方法。在数的运算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突出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学习过程是一种个体的认识活动过程。由于学生自幼所受的家庭和环境的教育和影响的不同,因此认识事物和相应知识的策略、方法也不会完全一样。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