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器皿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具的发展现状

日本茶具的发展现状日本茶具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从最早的砂壶、陶器到后来的铁器、瓷器再到现代的铝器、玻璃器,日本茶具在材质、形状、工艺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变化。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9世纪,当时茶叶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开始对茶叶的烹饪、饮用方法进行研究,并逐渐发展出独特的茶道文化。
最早的茶具主要以砂壶和陶器为主,由于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其中,砂壶因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茶道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贵族文化的兴盛,日本茶道逐渐成为贵族与文人的重要娱乐活动。
茶道艺术的发展也推动了茶具的升级换代。
铁器和瓷器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茶具的种类。
铁器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并能给茶水增添一种独特的香气,因此很受茶道人士的青睐。
而瓷器则以其色彩艳丽、造型独特而备受欢迎。
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追求便利性的加强,茶具的材质发生了重大变革。
铝器成为主流茶具之一,以其轻便、坚固、容易清洗的特点,深受现代茶道爱好者的喜爱。
另外,玻璃器也在茶道中占有一席之地。
玻璃茶具的透明质感让人一览茶汤的色泽,增添了观赏茶水的乐趣。
茶具的设计也越来越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在形状方面,从最早的简单圆形、方形到后来的各种造型繁复、线条流畅的茶具,设计师们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
在工艺方面,不仅传承了古代的传统工艺技术,还吸纳了现代先进的生产技术,如3D打印技术、激光雕刻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了茶具的品质和观赏性。
此外,茶具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茶道文化,认识到品茶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而茶具作为品茶的重要工具,也因此成为人们购买的热门物品之一。
总之,日本茶具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后,不断吸取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它不仅体现了日本人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也向世界展示了日本茶道文化的丰富内涵。
日本茶道知识简介

日本茶道知识简介禅,在日本培养了武士道,也孕育了茶道。
两者都是禅带给日本文化的影响中最具代表性的。
日本人以禅林茶礼为主体,制定了艺术性的茶道文化,也就是说片在禅(宗教)与礼法(道德)之外,附加了许多艺术要素,不像中国,禅宗茶和民间茶分开。
日本将茶与禅结合成具右日本特色的东西,既多角多面,又含蓄蕴藉。
一个受西洋式训练,把宗教、道德、艺术分开探讨的人,在接触茶道之时,往往感到珍妙无比,但欲入无门。
想理解日本独有的茶道,得先将头脑日本化。
由于已故的冈仓天心先生的努力,撰写了「茶之书」,使西方人明白一些关于日本茶道的事。
冈仓先生巧妙的替茶道下了定义:茶道是一种宗教仪节,它崇拜的对象是一些具有美感的事物,这些事物并非存在于浩瀚的天地宇宙间,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上。
又说:它试图以温驯的方法,在不可能之处分找到可能之物,在我们所谓的生活中,完成真正的美学追寻。
根据已故藤代博士随笔的记载,看到「茶之书」德文译本的柏林大学的雪茨富尔教授说:那是一种哲学。
已故竹内胜太郎述及哲学在世界各国,以不同姿态出现的理由时,德国哲学是形上的与主观的。
但法国哲学,却能深深把握人间生活,并名正言顺地加以批评。
纪德与普鲁斯特不但是作家才也是著名的人生批评家。
他又论及东方哲学:在印度,宗教作品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也可能是哲学作品。
而在中国,哲学同时可能是宗教的。
但在日本,人生本身可能就是哲学,利休的茶就是生活哲学最好的典型。
更精确的说:利休茶就是人生的批判。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是在与日常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内举行的艺术仪式,必须通过极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
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
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礼仪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礼仪茶道是中国和日本两个东方国家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虽然中国和日本的茶道起源于同一个时间和地点,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两国的茶道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礼仪。
本文将分别介绍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礼仪,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表达方式。
一、中国茶道的礼仪中国茶道,也被称为中国茶艺,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
它强调茶的制作、品饮和赏析过程中的礼仪和仪式感。
以下是中国茶道的主要礼仪要点:1. 茶具的准备:在进行茶道活动之前,主持人需要准备好茶具,并将其摆放在特定的位置。
这些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2. 水的准备:清水在中国茶道中十分重要,它需要经过多次过滤才能使用。
主持人会使用特制的茶水壶将水烧开并注入茶杯中。
3. 茶叶的准备:在中国茶道中,选择高质量的茶叶非常重要。
主持人会仔细选择并称量合适的茶叶,并将其放入茶壶中。
4. 泡茶的过程:主持人会使用特定的动作和手势来泡茶。
这些动作通常是优雅和流畅的,借助茶具的特点,使茶叶能充分释放出香气和味道。
5. 传递茶汤:主持人将泡好的茶汤倒入茶杯中,并将茶杯递给参与茶道活动的人员。
6. 品茶的仪式:参与者在品茶时,需要将茶杯端起,细细聆听茶汤的声音,并用心品味其味道。
二、日本茶道的礼仪日本茶道,或称为茶道茶艺,是日本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强调自我修养和内心的平静。
以下是日本茶道的主要礼仪要点:1. 茶室的准备:日本茶道通常在专门的茶室中进行。
在茶道活动开始前,主持人需要准备好茶室,包括打扫、摆放茶具和添置花艺等。
2. 穿戴服饰:参与日本茶道的人员需要穿戴特定的服饰,如和服或雅服,以展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3. 茶具的摆放:在茶道活动开始前,主持人会将茶具摆放在特定的位置上。
这些茶具包括茶碗、茶杓、茶筅等。
4. 谦逊和尊重:日本茶道强调谦逊和尊重,参与者在进入茶室时需要低头示意,并遵守特定的礼仪和规定。
5. 泡茶的仪式:在日本茶道中,泡茶的仪式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
幕末维新以来的日本银器(二)

幕末维新以来的日本银器(二)2016-08-24锤光錾影皇家金银细工到了明治中叶,金属器具制造方面的职业又进一步细化了,不少工坊中出现了由负责器皿成形的槌金师、负责图案设计和打样的下绘师、负责錾刻镶嵌的雕金师、以及处理抛光和其他收尾工作的仕上师等多人协同完成一件作品的情况。
这与我国近代银器业内,将工匠按文武精粗进行工种划分有所类同,且分工更细,职责更明确。
这在使批量加工成为可能的同时,也使得金工制品从每件都经过专门创意和设计的艺术品,逐渐沦为了可以大宗制造和出口的普通工艺品、日用品,产量大为增加的同时,艺术水平却整体下滑。
再来看看销售方面的情况,总的来说,输出品的兴起更早一些,出口途径也是多种多样,既有直接运往海外的,也有通过对外港口城市的商人卖给来日西方人士的。
目前公认出口产品水平较高的,有起立工商会社、金泽铜器会社和大关弥兵卫等。
起立社最初是为能在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就地推广销售日本艺术品和土产,而于仓促间成立的半官半民的政策性商社,后在纽约和巴黎长期开设分店,最终由于经营不善于1891年解散。
金泽铜器和大关弥兵卫则更具民间性质。
前者长期协助金泽当地的金工师(著名家系如水野源六)向外国输出成品,后者则接受当时许多顶尖的金工师的委托,将他们的部分作品销往欧美。
上述各家中金泽正如其名以铜器为主,起立也很少涉及全银制品,仅大关家有较多的银器出口。
另外,少数19世纪晚期美国主要银器商所售产品上有日本金工师的刻铭,从细节看应非仿日式器物,而就是由日本匠人代为打造的。
自黑船来航以来,日本相继开放了多个港口,划设了一些西方人有治外法权的居留地,特别是横滨,在维新后不久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贸易口岸。
日本内资出口商因而主要集中于此,既有专营贵金属制品的武藏屋(由大关家经营)和鸿池,又有售卖包括银器在内的各种美术品的サムライ商会(意为“武士商会”)。
还有Kuhn & Komor和Arthur & Bond等涉足日本美术品贸易的外资商行。
日本南部铁壶介绍

日本南部铁壶介绍日本南部铁壶【南部铁器】是“地域”的统称,其实是泛指日本岩手县的著名特产,用传统铸造法,以及使用手工打造的生铁制品。
它是一种具有古老传统与技术的铁器,特别是自南部藩主-南部利之直公以来,即被当成特产。
为保护此种技术,【南部铁器】早已被当成传统的工艺品发展至今;此种作品具有优良的铸铁及传统的技术,其古典的铁肌及朴素的型态被当成是一种纯日式的创作,在日本相当受到重视。
尤其【南部铁壶】更是众家之中的代表,受到极高的评价;为了符合时代的变迁,仍以传统的技法为基础,铸出与现代生活相衬的作品,不仅是实用的水壶,更是兼具装饰功能的美术工艺品:如此优良的工艺制品可以让您长久保存与使用。
◆用铁壶煮出含铁的软水一泡茶的顶级首选◆一般人有泡茶的人都知道山泉水或井水比较甜,所以比较讲究的人都会想设法弄这种水回来泡茶。
曾经有人分析过水质发现这两类水中铁的含量较高,其不接触空气而以二价铁离子形式存在。
使用铁壶煮过的水因为含有二价铁离子,所以会出现山泉水效应,可有效提升口盛,非常适合冲煮各式茶饮。
◆完全手工打造◆铁器的材质对煮水的口感以及二价铁的释放影响有限,南部铁器的铁壶在手工铸造过程中,经酸化特殊处理消除铁中杂质。
◆对人体益处◆科学家早已发现铁为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O.8—1.5毫克的铁,严重缺铁会影响智力发展,而实验证明饮水、烹调使用铁器,可增加铁质的吸收,因此使用铁壶煮水、泡茶,可释出易于人体吸收的铁(二价铁),铁质为造血元素,适当饮用除了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铁还能预防贫血。
日本人喜爱用铸铁类的锅具及铁具,来烹煮食物及冲煮茶水,近年来已被证实,在冲煮茶水及烹煮食物的同时,质地纯净的铁器在加热过程会不断的释放二价铁离子(亚铁离子,Fe2+),饮食的同时,被人体吸收。
研究发现使用铁器的家庭,对于小孩的发育及血液中的血红素补充较充足,另一方面在日本长寿村中,多数人仍然有使用铁器的习惯,相同的由数据显示,有使用铁器的人中,绝大多数均无贫血及缺乏铁质的现象。
日本茶道流程

日本茶道流程日本茶道是必须遵照规则来进行喝茶活动,那么日本茶道流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流程,一起来看看。
首先点火煮水,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
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
;;“乌龙入宫”沸水冲入茶壶中,“高山流水”,即高处直接冲入,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之后盖沫(将溢出壶顶的泡沫刮去);;“春风拂面”。
盖好壶盖,以沸水淋于壶上。
即对茶壶进行淋顶。
;;“重洗仙颜”第一壶茶为洗茶不喝,沸水倒入壶中,迅速倒出。
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称“洗杯”;;“若琛出浴”,第二壶茶,就可以准备斟茶了。
将壶中茶倒入公道杯,为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玉液回壶”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于茶盘。
将茶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
此过程称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
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
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将茶倒入品茗杯(将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两指夹闻香杯,向内翻转),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最后,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两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轻啜慢饮;;“三龙护鼎”。
日本茶道的喝茶步骤主人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
为了使茶会获得成功,茶道的礼法表演至关重要。
正是茶道礼法将喝茶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习惯艺术化,成为茶道。
礼法分三种即炭礼法、浓茶礼法、淡茶礼法。
礼法的不同主要基于地炉(室内)与茶炉(室外)以及有无搁板决定程序的不同。
表面上看起来既复杂又枯燥无味的操作程序,无论是位置、动作、顺序、工具均按照科学的安排尽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费。
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称炭礼法。
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与后炭礼法。
聊一聊日本9大陶瓷器产地、特色,一起来收藏梦幻日本陶瓷餐具吧

聊一聊日本9大陶瓷器产地、特色,一起来收藏梦幻日本陶瓷餐具吧日本制陶瓷杯碗盘壶种类丰富,质朴或华丽各有千秋,最能展现日本工艺之美。
市面上常见的有田烧、美浓烧、九谷烧......等,有什么不同呢?小编为大家精选出日本九大知名陶瓷器,让你一次弄懂各大陶瓷的产地、历史和特色。
获「GOOD DESIGN AWARD」特别赏的饭碗、茶器系列▋日本六大古窑日本的陶瓷器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绳文时代。
距今大约一万三千年前的绳文土器,被视为日本最初的陶瓷器。
从平安时代后期开始,陶瓷器制造业逐渐兴盛,日本各地广建窑厂。
其中以六个地区的窑厂最为兴盛,包括冈山县的备前烧、爱知县的濑户烧与常滑烧、滋贺县的信乐烧、福井县的越前烧以及兵库县的丹波烧;合称为「六古窑」,并在2017年列为「日本遗产」,为日本奠定了世界陶瓷大国的基础。
备前烧饭碗常滑烧茶器组日本的陶瓷器基本上是以「产地名+烧」为命名原则,例如备前烧就是产於备前(冈山的旧名是备前国)的陶瓷器,只有极少数例外。
接下来赶紧来看看日本三大名陶是指哪些吧!▋初心者必看!日本三大名陶①日本最早生产瓷器之地:佐贺县有田烧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的有田烧说到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器就是「有田烧」了。
400年前,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带回了一批优秀的陶瓷工匠。
其中一位叫做李参平的陶工,在肥前国(现在的九州佐贺县有田町一带)发现了适合制作陶瓷的土壤,有田於是开始发展,成为日本生产瓷器的发源地。
17世纪后期起,有田烧被大量出口到欧洲。
由於有田町不靠海,当时都要透过海港伊万里出口,所以有田生产的瓷器又被称为「伊万里烧」。
后来明治时代随着铁路运输开通,有田烧不再需要透过伊万里就能运送到日本各地,从此才与伊万里烧有了区分。
有田烧最大的特色就是轻、薄、白底蓝花,类似中国的青花瓷,适合日常生活使用。
而依据烧制年代和款式的不同,有田烧又分为古伊万里、古九谷与柿右卫门样式等等。
此外还有只用来「献上用」的上等有田烧,包括专供藩主使用的「锅岛样式」,以及进贡皇室的「禁里样式」,都是最高级的有田烧。
茶道必备工具_茶道工具的用途是什么

茶道必备工具_茶道工具的用途是什么茶道是一种日本传统文化,注重仪式、礼仪和内心的沉静与平和。
茶道工具是茶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着独特的用途,能够帮助茶道师傅制作和享受一杯完美的茶。
以下是茶道必备工具及其用途的介绍:1. 茶杓(chasaji):它是由竹子制成的勺子,用于将抹茶(matcha)粉末从茶罐舀入茶碗。
茶杓的设计使其能够将适量的茶粉轻轻地舀出,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散落。
2. 茶筅(chasen):茶筅是用竹子制作的,形似打蛋器。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抹茶与热水搅拌均匀,以制作出起泡沫的茶汤。
茶筅的设计独特,可以打出细密均匀的泡沫,增强茶汤口感和香气。
3. 茶碗(chawan):茶碗是用陶瓷制作的,通常是手工制作,每个茶碗都有着独特的外观和纹理。
茶碗的设计和大小对于茶的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茶师选择适合的茶碗,以展现特定的茶道风格和美学。
4. 茶叶碾(tencha-bo):茶叶碾是用竹制的工具,用于磨碎茶叶。
在制作抹茶时,茶叶碾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将茶叶磨成细腻的粉末,使其易于溶解在热水中。
5. 茶壶(kyusu):茶壶是以尊重并准确控制水温的方式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
茶师可以根据特定的茶叶种类和汤的口感,选择适合的茶壶来冲泡茶叶。
6. 茶托(chataku):茶托通常是由竹子或陶瓷制成,用于放置茶杯和茶碗,以保护茶具和表面。
茶托的设计往往非常简洁,以使茶具成为视觉焦点。
7. 水指(mizusashi):水指是用来盛装冷水的容器,用于冲泡茶叶和准备茶道仪式所需的水。
水指通常是由陶瓷或石器制成,其优雅的设计和色彩纹理使其成为茶道空间的一部分。
8. 茶草(chasen naoshi):茶草是用来保持茶筅形状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工具。
茶草通常是由陶瓷或竹子制成,有着简洁而优雅的设计,方便茶师将茶筅放置在其中进行保存和保养。
9. 茶罐(chatsubo):茶罐用于存放茶叶,以保持其新鲜和防止受潮。
茶罐通常是由陶瓷制成,有着精致的外观和密封性能,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茶道器皿的基本介绍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煮水
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室
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
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茶道具。
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茶会才能举行。
首先,茶会是人们的聚会。
人们一边品茗,一边开诚布公
地把自己的心声透露出来,以求心境的统一。
对谈的感觉往往决定
茶会的成败与否。
再则,茶会十分讲究搭配。
主人与客人通过茶道
用具与茶具的合理搭配,将自己置身于协调的茶室空间之中。
最后,茶道的具体礼法。
主人接客时娴熟、麻利的动作往往使茶会的兴趣
达到高潮。
每一份茶都包含着主人的心意。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者只称席。
茶室内设壁龛、地炉。
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
一般说来客人
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边称为顺手席。
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边
称为逆手席。
客人经茶室特有的小出口进入茶室,传说这种小出口
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户设计的。
主人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
为了使茶会获得成功,茶道的礼法表演至关重要。
正
是茶道礼法将喝茶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习惯艺术化,成为茶道。
礼
法分三种即炭礼法、浓茶礼法、淡茶礼法。
礼法的不同主要基于地
炉(室内)与茶炉(室外)以及有无搁板决定程序的不同。
表面上看起
来既复杂又枯燥无味的操作程序,无论是位置、动作、顺序、工具
均按照科学的安排尽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费。
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称炭礼法。
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与后炭礼法。
炭礼法的程序分为准备
烧炭工具、打扫地炉(或茶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点香。
浓茶是茶道当中最郑重其事的一项仪式。
主要必须穿黑色的带白色纹饰的和服。
礼法进行期间,主人与客人几乎不进行对话。
学习
茶道一般先从学习变通茶和薄茶开始。
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礼法。
除薄茶、浓茶之外,由于流派的不同,有关器具的准备、圆竹刷(搅
和茶叶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绸布的叠法、茶杓的处理、捣茶叶末的方法都不尽相同。
茶道艺术中,器具的艺术欣赏占了很大的比例。
"拜见器具"的说法本身以可以证明这一点。
茶道用器具可分为四类: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内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
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见面的器具即鉴赏物品。
而院内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则是消费品。
通常前者是作为茶具,后者是作为杂器为人使用的。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些器具的种类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龛处悬挂的轴字、轴画、吸烟用具、茶碗。
茶席用具包括装饰壁龛的用具。
有关炭的礼法的用具,茶道礼法用具。
怀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龛装饰器具、挂轴、花瓶。
炭礼法用具包括:釜、茶炉、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礼法用具包括搁板、水碗、茶碗、茶叶罐。
茶器、茶杓、盖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后不要的水的容器。
多为陶器制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圆盒)。
怀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种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装米饭和大酱汤)、碗(饭碗、大酱汤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种陶瓷器小钵,盛脍物用)、八寸(一种约24公分、四方形杉木质的器皿。
用来盛酒肴)、烤物钵(一种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内用具包括草履、圆形座墩、院内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处),用具包括铜锣、水壶、茶巾盆、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日本茶道分几个流派,它们分别以各自的家元(家主)为中心,使自家的传统得以传承。
家元(家主)拥有许多弟子,经过从师从艺阶段,获得家元(家主)发给的证书,凡获取准师范、师范证书的人都接受过茶道的启蒙教育。
今天日本的茶道流派很多,从最古老的拥有400年历史的利休派到近几年才诞生的新流派,都具有各自的特
点。
从茶会的组织法、茶道礼法的规矩看各有千秋。
下面简要介绍
几个流派。
千家流派的始祖是千利休。
千利休的孙子宗旦(亦称千家中兴之祖)隐居时期,千家流派分成了三个系统。
表千家。
始祖为宗旦的三
儿子江岭宗左。
家元(家主)总称"不审庵"。
表千家继承了千利休传
下来的茶室、茶庭,保持了正统的闲寂茶的风格。
里千家,是由宗
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开创的流派。
里千家继承了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
由于今日庵在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个千家,今日
庵则成了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
始祖为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
号称"官休庵"。
该流派是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命名的,薮内流派。
始祖名薮内俭仲。
当年薮内曾同千利休一道从师于武野绍鸥。
薮内
流派的座右铭是"正直清静"、"礼和质朴",善长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远州流派。
始祖名小堀远州。
以书院茶为主。
按照茶道的规矩,必须吃过饭后才能喝浓茶,这样茶有可能更加美味。
正式的茶会在喝浓茶之前,必须吃一顿简单的饭菜,这种饭
菜称怀石餐。
传说怀石餐出自古时候的一个故事。
相传禅院的修行
僧为了忘掉饥饿,便在怀中揣上一块有温气的石头。
怀石餐为素食,所以它不是以浓味佳肴为主的豪华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