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器皿的基本介绍

合集下载

日本茶具的发展现状

日本茶具的发展现状

日本茶具的发展现状日本茶具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从最早的砂壶、陶器到后来的铁器、瓷器再到现代的铝器、玻璃器,日本茶具在材质、形状、工艺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变化。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9世纪,当时茶叶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开始对茶叶的烹饪、饮用方法进行研究,并逐渐发展出独特的茶道文化。

最早的茶具主要以砂壶和陶器为主,由于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其中,砂壶因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茶道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贵族文化的兴盛,日本茶道逐渐成为贵族与文人的重要娱乐活动。

茶道艺术的发展也推动了茶具的升级换代。

铁器和瓷器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茶具的种类。

铁器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并能给茶水增添一种独特的香气,因此很受茶道人士的青睐。

而瓷器则以其色彩艳丽、造型独特而备受欢迎。

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追求便利性的加强,茶具的材质发生了重大变革。

铝器成为主流茶具之一,以其轻便、坚固、容易清洗的特点,深受现代茶道爱好者的喜爱。

另外,玻璃器也在茶道中占有一席之地。

玻璃茶具的透明质感让人一览茶汤的色泽,增添了观赏茶水的乐趣。

茶具的设计也越来越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在形状方面,从最早的简单圆形、方形到后来的各种造型繁复、线条流畅的茶具,设计师们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

在工艺方面,不仅传承了古代的传统工艺技术,还吸纳了现代先进的生产技术,如3D打印技术、激光雕刻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了茶具的品质和观赏性。

此外,茶具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茶道文化,认识到品茶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而茶具作为品茶的重要工具,也因此成为人们购买的热门物品之一。

总之,日本茶具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后,不断吸取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它不仅体现了日本人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也向世界展示了日本茶道文化的丰富内涵。

日本茶道知识简介

日本茶道知识简介

日本茶道知识简介禅,在日本培养了武士道,也孕育了茶道。

两者都是禅带给日本文化的影响中最具代表性的。

日本人以禅林茶礼为主体,制定了艺术性的茶道文化,也就是说片在禅(宗教)与礼法(道德)之外,附加了许多艺术要素,不像中国,禅宗茶和民间茶分开。

日本将茶与禅结合成具右日本特色的东西,既多角多面,又含蓄蕴藉。

一个受西洋式训练,把宗教、道德、艺术分开探讨的人,在接触茶道之时,往往感到珍妙无比,但欲入无门。

想理解日本独有的茶道,得先将头脑日本化。

由于已故的冈仓天心先生的努力,撰写了「茶之书」,使西方人明白一些关于日本茶道的事。

冈仓先生巧妙的替茶道下了定义:茶道是一种宗教仪节,它崇拜的对象是一些具有美感的事物,这些事物并非存在于浩瀚的天地宇宙间,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上。

又说:它试图以温驯的方法,在不可能之处分找到可能之物,在我们所谓的生活中,完成真正的美学追寻。

根据已故藤代博士随笔的记载,看到「茶之书」德文译本的柏林大学的雪茨富尔教授说:那是一种哲学。

已故竹内胜太郎述及哲学在世界各国,以不同姿态出现的理由时,德国哲学是形上的与主观的。

但法国哲学,却能深深把握人间生活,并名正言顺地加以批评。

纪德与普鲁斯特不但是作家才也是著名的人生批评家。

他又论及东方哲学:在印度,宗教作品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也可能是哲学作品。

而在中国,哲学同时可能是宗教的。

但在日本,人生本身可能就是哲学,利休的茶就是生活哲学最好的典型。

更精确的说:利休茶就是人生的批判。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是在与日常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内举行的艺术仪式,必须通过极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

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

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礼仪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礼仪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礼仪茶道是中国和日本两个东方国家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虽然中国和日本的茶道起源于同一个时间和地点,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两国的茶道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礼仪。

本文将分别介绍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礼仪,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表达方式。

一、中国茶道的礼仪中国茶道,也被称为中国茶艺,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

它强调茶的制作、品饮和赏析过程中的礼仪和仪式感。

以下是中国茶道的主要礼仪要点:1. 茶具的准备:在进行茶道活动之前,主持人需要准备好茶具,并将其摆放在特定的位置。

这些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2. 水的准备:清水在中国茶道中十分重要,它需要经过多次过滤才能使用。

主持人会使用特制的茶水壶将水烧开并注入茶杯中。

3. 茶叶的准备:在中国茶道中,选择高质量的茶叶非常重要。

主持人会仔细选择并称量合适的茶叶,并将其放入茶壶中。

4. 泡茶的过程:主持人会使用特定的动作和手势来泡茶。

这些动作通常是优雅和流畅的,借助茶具的特点,使茶叶能充分释放出香气和味道。

5. 传递茶汤:主持人将泡好的茶汤倒入茶杯中,并将茶杯递给参与茶道活动的人员。

6. 品茶的仪式:参与者在品茶时,需要将茶杯端起,细细聆听茶汤的声音,并用心品味其味道。

二、日本茶道的礼仪日本茶道,或称为茶道茶艺,是日本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强调自我修养和内心的平静。

以下是日本茶道的主要礼仪要点:1. 茶室的准备:日本茶道通常在专门的茶室中进行。

在茶道活动开始前,主持人需要准备好茶室,包括打扫、摆放茶具和添置花艺等。

2. 穿戴服饰:参与日本茶道的人员需要穿戴特定的服饰,如和服或雅服,以展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3. 茶具的摆放:在茶道活动开始前,主持人会将茶具摆放在特定的位置上。

这些茶具包括茶碗、茶杓、茶筅等。

4. 谦逊和尊重:日本茶道强调谦逊和尊重,参与者在进入茶室时需要低头示意,并遵守特定的礼仪和规定。

5. 泡茶的仪式:在日本茶道中,泡茶的仪式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

幕末维新以来的日本银器(二)

幕末维新以来的日本银器(二)

幕末维新以来的日本银器(二)2016-08-24锤光錾影皇家金银细工到了明治中叶,金属器具制造方面的职业又进一步细化了,不少工坊中出现了由负责器皿成形的槌金师、负责图案设计和打样的下绘师、负责錾刻镶嵌的雕金师、以及处理抛光和其他收尾工作的仕上师等多人协同完成一件作品的情况。

这与我国近代银器业内,将工匠按文武精粗进行工种划分有所类同,且分工更细,职责更明确。

这在使批量加工成为可能的同时,也使得金工制品从每件都经过专门创意和设计的艺术品,逐渐沦为了可以大宗制造和出口的普通工艺品、日用品,产量大为增加的同时,艺术水平却整体下滑。

再来看看销售方面的情况,总的来说,输出品的兴起更早一些,出口途径也是多种多样,既有直接运往海外的,也有通过对外港口城市的商人卖给来日西方人士的。

目前公认出口产品水平较高的,有起立工商会社、金泽铜器会社和大关弥兵卫等。

起立社最初是为能在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就地推广销售日本艺术品和土产,而于仓促间成立的半官半民的政策性商社,后在纽约和巴黎长期开设分店,最终由于经营不善于1891年解散。

金泽铜器和大关弥兵卫则更具民间性质。

前者长期协助金泽当地的金工师(著名家系如水野源六)向外国输出成品,后者则接受当时许多顶尖的金工师的委托,将他们的部分作品销往欧美。

上述各家中金泽正如其名以铜器为主,起立也很少涉及全银制品,仅大关家有较多的银器出口。

另外,少数19世纪晚期美国主要银器商所售产品上有日本金工师的刻铭,从细节看应非仿日式器物,而就是由日本匠人代为打造的。

自黑船来航以来,日本相继开放了多个港口,划设了一些西方人有治外法权的居留地,特别是横滨,在维新后不久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贸易口岸。

日本内资出口商因而主要集中于此,既有专营贵金属制品的武藏屋(由大关家经营)和鸿池,又有售卖包括银器在内的各种美术品的サムライ商会(意为“武士商会”)。

还有Kuhn & Komor和Arthur & Bond等涉足日本美术品贸易的外资商行。

日本南部铁壶介绍

日本南部铁壶介绍

日本南部铁壶介绍日本南部铁壶【南部铁器】是“地域”的统称,其实是泛指日本岩手县的著名特产,用传统铸造法,以及使用手工打造的生铁制品。

它是一种具有古老传统与技术的铁器,特别是自南部藩主-南部利之直公以来,即被当成特产。

为保护此种技术,【南部铁器】早已被当成传统的工艺品发展至今;此种作品具有优良的铸铁及传统的技术,其古典的铁肌及朴素的型态被当成是一种纯日式的创作,在日本相当受到重视。

尤其【南部铁壶】更是众家之中的代表,受到极高的评价;为了符合时代的变迁,仍以传统的技法为基础,铸出与现代生活相衬的作品,不仅是实用的水壶,更是兼具装饰功能的美术工艺品:如此优良的工艺制品可以让您长久保存与使用。

◆用铁壶煮出含铁的软水一泡茶的顶级首选◆一般人有泡茶的人都知道山泉水或井水比较甜,所以比较讲究的人都会想设法弄这种水回来泡茶。

曾经有人分析过水质发现这两类水中铁的含量较高,其不接触空气而以二价铁离子形式存在。

使用铁壶煮过的水因为含有二价铁离子,所以会出现山泉水效应,可有效提升口盛,非常适合冲煮各式茶饮。

◆完全手工打造◆铁器的材质对煮水的口感以及二价铁的释放影响有限,南部铁器的铁壶在手工铸造过程中,经酸化特殊处理消除铁中杂质。

◆对人体益处◆科学家早已发现铁为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O.8—1.5毫克的铁,严重缺铁会影响智力发展,而实验证明饮水、烹调使用铁器,可增加铁质的吸收,因此使用铁壶煮水、泡茶,可释出易于人体吸收的铁(二价铁),铁质为造血元素,适当饮用除了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铁还能预防贫血。

日本人喜爱用铸铁类的锅具及铁具,来烹煮食物及冲煮茶水,近年来已被证实,在冲煮茶水及烹煮食物的同时,质地纯净的铁器在加热过程会不断的释放二价铁离子(亚铁离子,Fe2+),饮食的同时,被人体吸收。

研究发现使用铁器的家庭,对于小孩的发育及血液中的血红素补充较充足,另一方面在日本长寿村中,多数人仍然有使用铁器的习惯,相同的由数据显示,有使用铁器的人中,绝大多数均无贫血及缺乏铁质的现象。

日本茶道流程

日本茶道流程

日本茶道流程日本茶道是必须遵照规则来进行喝茶活动,那么日本茶道流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流程,一起来看看。

首先点火煮水,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

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

;;“乌龙入宫”沸水冲入茶壶中,“高山流水”,即高处直接冲入,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之后盖沫(将溢出壶顶的泡沫刮去);;“春风拂面”。

盖好壶盖,以沸水淋于壶上。

即对茶壶进行淋顶。

;;“重洗仙颜”第一壶茶为洗茶不喝,沸水倒入壶中,迅速倒出。

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称“洗杯”;;“若琛出浴”,第二壶茶,就可以准备斟茶了。

将壶中茶倒入公道杯,为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玉液回壶”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于茶盘。

将茶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

此过程称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

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

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将茶倒入品茗杯(将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两指夹闻香杯,向内翻转),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最后,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两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轻啜慢饮;;“三龙护鼎”。

日本茶道的喝茶步骤主人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

为了使茶会获得成功,茶道的礼法表演至关重要。

正是茶道礼法将喝茶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习惯艺术化,成为茶道。

礼法分三种即炭礼法、浓茶礼法、淡茶礼法。

礼法的不同主要基于地炉(室内)与茶炉(室外)以及有无搁板决定程序的不同。

表面上看起来既复杂又枯燥无味的操作程序,无论是位置、动作、顺序、工具均按照科学的安排尽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费。

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称炭礼法。

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与后炭礼法。

聊一聊日本9大陶瓷器产地、特色,一起来收藏梦幻日本陶瓷餐具吧

聊一聊日本9大陶瓷器产地、特色,一起来收藏梦幻日本陶瓷餐具吧

聊一聊日本9大陶瓷器产地、特色,一起来收藏梦幻日本陶瓷餐具吧日本制陶瓷杯碗盘壶种类丰富,质朴或华丽各有千秋,最能展现日本工艺之美。

市面上常见的有田烧、美浓烧、九谷烧......等,有什么不同呢?小编为大家精选出日本九大知名陶瓷器,让你一次弄懂各大陶瓷的产地、历史和特色。

获「GOOD DESIGN AWARD」特别赏的饭碗、茶器系列▋日本六大古窑日本的陶瓷器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绳文时代。

距今大约一万三千年前的绳文土器,被视为日本最初的陶瓷器。

从平安时代后期开始,陶瓷器制造业逐渐兴盛,日本各地广建窑厂。

其中以六个地区的窑厂最为兴盛,包括冈山县的备前烧、爱知县的濑户烧与常滑烧、滋贺县的信乐烧、福井县的越前烧以及兵库县的丹波烧;合称为「六古窑」,并在2017年列为「日本遗产」,为日本奠定了世界陶瓷大国的基础。

备前烧饭碗常滑烧茶器组日本的陶瓷器基本上是以「产地名+烧」为命名原则,例如备前烧就是产於备前(冈山的旧名是备前国)的陶瓷器,只有极少数例外。

接下来赶紧来看看日本三大名陶是指哪些吧!▋初心者必看!日本三大名陶①日本最早生产瓷器之地:佐贺县有田烧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的有田烧说到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器就是「有田烧」了。

400年前,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带回了一批优秀的陶瓷工匠。

其中一位叫做李参平的陶工,在肥前国(现在的九州佐贺县有田町一带)发现了适合制作陶瓷的土壤,有田於是开始发展,成为日本生产瓷器的发源地。

17世纪后期起,有田烧被大量出口到欧洲。

由於有田町不靠海,当时都要透过海港伊万里出口,所以有田生产的瓷器又被称为「伊万里烧」。

后来明治时代随着铁路运输开通,有田烧不再需要透过伊万里就能运送到日本各地,从此才与伊万里烧有了区分。

有田烧最大的特色就是轻、薄、白底蓝花,类似中国的青花瓷,适合日常生活使用。

而依据烧制年代和款式的不同,有田烧又分为古伊万里、古九谷与柿右卫门样式等等。

此外还有只用来「献上用」的上等有田烧,包括专供藩主使用的「锅岛样式」,以及进贡皇室的「禁里样式」,都是最高级的有田烧。

茶道必备工具_茶道工具的用途是什么

茶道必备工具_茶道工具的用途是什么

茶道必备工具_茶道工具的用途是什么茶道是一种日本传统文化,注重仪式、礼仪和内心的沉静与平和。

茶道工具是茶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着独特的用途,能够帮助茶道师傅制作和享受一杯完美的茶。

以下是茶道必备工具及其用途的介绍:1. 茶杓(chasaji):它是由竹子制成的勺子,用于将抹茶(matcha)粉末从茶罐舀入茶碗。

茶杓的设计使其能够将适量的茶粉轻轻地舀出,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散落。

2. 茶筅(chasen):茶筅是用竹子制作的,形似打蛋器。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抹茶与热水搅拌均匀,以制作出起泡沫的茶汤。

茶筅的设计独特,可以打出细密均匀的泡沫,增强茶汤口感和香气。

3. 茶碗(chawan):茶碗是用陶瓷制作的,通常是手工制作,每个茶碗都有着独特的外观和纹理。

茶碗的设计和大小对于茶的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茶师选择适合的茶碗,以展现特定的茶道风格和美学。

4. 茶叶碾(tencha-bo):茶叶碾是用竹制的工具,用于磨碎茶叶。

在制作抹茶时,茶叶碾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将茶叶磨成细腻的粉末,使其易于溶解在热水中。

5. 茶壶(kyusu):茶壶是以尊重并准确控制水温的方式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

茶师可以根据特定的茶叶种类和汤的口感,选择适合的茶壶来冲泡茶叶。

6. 茶托(chataku):茶托通常是由竹子或陶瓷制成,用于放置茶杯和茶碗,以保护茶具和表面。

茶托的设计往往非常简洁,以使茶具成为视觉焦点。

7. 水指(mizusashi):水指是用来盛装冷水的容器,用于冲泡茶叶和准备茶道仪式所需的水。

水指通常是由陶瓷或石器制成,其优雅的设计和色彩纹理使其成为茶道空间的一部分。

8. 茶草(chasen naoshi):茶草是用来保持茶筅形状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工具。

茶草通常是由陶瓷或竹子制成,有着简洁而优雅的设计,方便茶师将茶筅放置在其中进行保存和保养。

9. 茶罐(chatsubo):茶罐用于存放茶叶,以保持其新鲜和防止受潮。

茶罐通常是由陶瓷制成,有着精致的外观和密封性能,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唐物盖置、杓立与炭斗

唐物盖置、杓立与炭斗

纯道青瓷盖置 明代 宫内厅京都事务所藏唐铜笹蟹盖置 大阪藤田美术馆藏这件唐铜笹蟹盖置高4.6厘米、直径6.7厘米,上圈点缀着小竹叶(笹),支撑上下圆圈的是螃蟹,因此它被称为笹蟹盖置。

这种盖置自古以来在茶人之间特别受到珍视,据判断它原来是作为墨台使用的,其来源不是太清楚,多数是来自中国的唐物,也有可能是和物。

这个盖置中的竹子和螃蟹形态特别优美,虽然是小件,却罕见地附有千利休和千宗旦的付书,可见它是千利休和千宗旦的旧藏,在京都国立博物馆等联合杓立杓立是放置茶杓的器具,以使其立起。

在日本茶道中,平时杓立一般放置在杓盒内,杓盒通常与茶杓一样都是竹制的,但在茶会过程中为了使用方便,茶杓会先从杓盒中取出,用茶杓从茶入中杓取茶粉之后,茶杓就放置在杓立之内,以避免杓面与其他物品接触,也方便再次取用。

在日本宽正六年(1465)的《亲元日记》中,首次提及了杓立:“一杓立一青瓷入一箱之”,在十七世纪的《南方录》中关于台子一节中,也提到“能阿弥所持三种:桃尻杓立、耳口漏斗、临济印盖置”。

日本的许多茶人会自己制作茶杓,例如武野绍鸥、村田珠光、千利休等都留下过自己制作的茶杓与杓盒。

青瓷凤凰耳付杓立 南宋龙泉窑 山川 美术财团藏这件青瓷凤凰耳付杓立高17.2厘米、口径6.4厘米、腰径8.5厘米,在颈部处有一对凤凰耳,“砧青瓷凤凰耳花入(花器)”在日本茶人之间被认为最为珍贵。

这件杓立的凤凰耳付、姿态、形状和砧青瓷凤凰耳花入几乎一样,因为较为小巧而被当作了杓立来使用了。

釉色类似砧青瓷,但上部单面的发色较差,造成颜色不均匀的遗憾。

箱盖表右侧有“青瓷杓立”的墨书。

自古以来,日本从中国舶来的青瓷中,认为南宋末期的砧手为最高水准,从元代到明代称为“天龙寺手”,从明末到清初又称为“七官手”。

南宋时期的砧青瓷,其釉调着眼点是展现釉色之美。

炭斗 明代 京都大德寺孤篷庵藏京都大德寺孤篷庵藏炭斗高8.7厘米、宽26.3厘米,也是一件中国明代时期的作品。

茶道茶具使用方法

茶道茶具使用方法

茶道茶具使用方法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强调的是通过泡茶的过程来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在茶道中,茶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泡茶的工具,更是艺术品和传统文化的象征。

以下是茶道茶具的使用方法。

1.水壶(釜):水壶用来烧开水,使热水准备泡茶。

在使用水壶前,请确保它是干净的。

将水壶放在火炉上,等待水烧开。

一旦水烧开,将壶提起,用毛巾擦干壶身。

2.汤碗(茶碗):汤碗是用来盛放茶汤的容器。

首先,将汤碗从茶碗盒中取出。

示范时,通常会用清水润湿碗内。

然后,将汤汁倒入碗中,碗的底部要高于水平的位置。

用毛巾擦拭碗口,并将碗递给客人。

3.茶筅(茶掺):茶筅是用来搅拌茶粉和水的工具。

首先,将茶筅浸泡在热水中,直到奥吊丝状。

将茶粉(抹茶)放入茶碗中,然后将一小部分热水倒入碗中。

将茶筅插入碗中,用回旋动作搅拌茶粉和水,直到形成均匀的茶汤。

搅拌完成后,将茶筅掸净,放回茶筅架上。

4.茶叶容器(棗):茶叶容器用来盛放茶叶。

将茶叶容器从座位上取下,轻轻地悬挂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并用右手握紧容器的底部。

然后,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从容器中取出一小撮茶叶,并将其放入茶筅中。

5.水指(壶):水指用来盛装热水。

将水指放在右手掌心,用左手扶住水指底部,将水指递给主持茶道的人。

当接受到水指时,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水指的底部,将水指高举过头顶,然后用右手食指接触水滴,以免水滴滴落。

6.茶托(塗):茶托用来放置茶碗,以避免茶滴污染桌面。

将茶托从茶道座位上取下,用毛巾轻轻擦拭干净,并将茶碗放在茶托上。

7.茶碗盖(茶何):茶碗盖用来盖在茶碗上,保持茶汤的温度。

将茶碗盖从茶道座位上取下,用毛巾擦拭干净,并将茶碗盖轻轻盖在茶碗上。

8.茶碗盒(茶付け):茶碗盒是用来盛放茶碗的容器。

将茶碗盒从茶道座位上取下,打开茶碗盒的盖子,将茶碗放入茶碗盒中,然后将盖子闭上。

9.茶室(茶庭):茶室是茶道的场所,也是泡茶和品茶的地方。

在茶室里,地板一般是用稻草铺的,墙上挂着松树的枝叶和花朵,以创造出自然的氛围。

中国茶艺日本茶道的区别

中国茶艺日本茶道的区别

中国茶艺日本茶道的区别中国茶艺和日本茶道是两种源于亚洲文化的茶文化形式,它们在许多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从茶的历史渊源、茶具使用、茶的制作过程和茶文化艺术等方面,探讨中国茶艺和日本茶道的区别。

一、茶的历史渊源中国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秦朝时期,而日本茶道则起源于公元12世纪的鎌倉时代。

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与中国的哲学、文学、绘画等紧密相连。

而日本茶道则强调在茶道中沉浸于当下的心境,追求简约、平和和内省。

二、茶具使用在中国茶艺中,常用的茶具包括茶壶、茶碗、茶盘、茶叶罐等。

茶壶制作精巧,材质多为紫砂壶,有助于保持茶叶的原味。

茶碗形态各异,通常以陶瓷为主。

而在日本茶道中,使用茶室、茶杯、茶筅、茶匙等,茶室的设计注重和谐、自然和简洁,茶具则强调工艺细腻和造型精美。

三、茶的制作过程中国茶艺重点在于展示茶叶的外观、香气和口感,制作过程分为炒青、揉捻、杀青、干燥等环节。

中国茶叶的种类繁多,如龙井、铁观音等,每种茶叶都有不同的制作工艺。

相比之下,日本茶道注重茶的泡法,主要以抹茶为主,使用茶粉调制。

日本茶道强调匀称、细腻的泡茶手法,同时注重茶点的搭配和礼仪。

四、茶文化艺术中国茶艺强调茶与文化的融合,注重茶具的精美造型和与文人雅士的艺术交流。

茶具的制作、品茗的技法、茶诗的创作,都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而日本茶道则更加注重内心的冥想和修身养性。

茶道中的雅道、花道等艺术形式表现了日本人对自然、美和和谐的追求。

总结起来,中国茶艺和日本茶道在历史渊源、茶具使用、茶的制作过程和茶文化艺术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中国茶艺重视茶叶本身的展示,注重茶具的制作工艺和与文化的融合;而日本茶道则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省,注重茶道的仪式感和和谐美。

这两种茶文化形式各有独特的特点,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茶艺爱好者。

通过了解和欣赏中国茶艺和日本茶道的区别,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这两种茶文化的魅力。

铁壶铁瓶:玩日本老铁壶入门篇,分享给爱茶道铁壶的朋友

铁壶铁瓶:玩日本老铁壶入门篇,分享给爱茶道铁壶的朋友

铁壶铁瓶:玩日本老铁壶入门篇,分享给爱茶道铁壶的朋友随着品茶及其茶文化的风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茶。

之前多数人使用随手泡,砂铫,铜铫,现在,烧水壶已经悄然改变,拥有一把合适的煮水壶,耐每个茶人的追求。

早在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约公元758年左右创作)中就有关于铁质茶器的描述:鍑“鍑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

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内摸土而外摸沙土。

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

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

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

这是最早对于铁质煮茶器鍑的简介及其材质及铸造的详解,采用坏了的农具的铁质烧铸,砂模成型,内光洁易于清理,外磨砂易于受热,实用“水味醇美”。

唐代双耳圈足铁鍑,内蒙古博物院鍑,这东西在古代很兴盛,但到了宋朝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日本圆釜铁盖日本与中国可以说不仅在地域上是“一衣带水”,而且在文化上也是“一脉相承”。

其最早使用的铸铁烧水器:釜,就是传承于中国唐宋的茶文化煮水器:鍑。

(鍑与釜同音)。

日本老釜,浮雕山水纹饰最早的铁壶记载可追朔至日本江户时期,起源于日本江户中期(1780年代),那时出现了专门制做茶釜的“釜师”,以京都为中心。

到了江户时代中期,为了方便注水,将小的茶釜加上注水口与把手,就是铁瓶(铁壶)的基本设计。

而在明治时期则更加广为流传。

现今备受关注的京都铁器—日本老铁壶,距今已有数百年之遥。

到昭和期间已因日本茶文化的改变及战争而断绝,战后日本铁壶仍有生产,但其材质及工艺与所谓的明治期的铁壶已迥乎不同,时至今日除了南部铁器(壶)仍有持续创作与生产(京都仍有极少数至今仍有生产铁壶的堂口),但由于传统的快节奏及生活习惯改变,南部铁器一度衰落,随着茶文化的复兴,茶人们开始喜欢这古朴而具有“东方传统文化色彩”的铁壶,南部铁器也因茶人的追捧而全面复兴。

各式日本老铁壶随着品茶及其茶文化的风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茶,喜欢功夫茶。

日本茶道用具的名称

日本茶道用具的名称

日本茶道用具的名称日本茶道强调通过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强调宾主间有一种高尚精神、典雅仪态和双方间的融洽关系。

那么日本茶道用具有什么?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用具的名称,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用具的名称日本茶道的“茶室”,又称“本席”、“茶席”,为举行茶道的场所。

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芦草编成。

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约9-10平方米。

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

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达等专门区域。

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一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

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视四季而有不同。

日本茶道的茶具因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故而日本茶道的茶具也源于中国功夫茶具。

其基本茶具与潮州功夫茶具一样也分四大件:凉炉,煮水用的风炉;茶釜,煮水用的铁制的有盖大钵;汤瓶,泡茶用的带柄有嘴罐,称“急须”;茶碗,盛茶汤用的瓷碗。

另外,还有研磨茶叶的“茶磨”、夹白炭用的“火箸”;盛冷水的“水注”;盛白炭的“炭篮”;清洁茶具用的“水翻”;装香用的“香盒”;沏茶时用于搅拌的“茶筅”;取茶粉用的竹制“茶勺”;擦拭茶碗的“茶巾”;盛茶叶末的“茶罐”;用三根大鸟羽毛制成、用于拂尘的“羽帚”;盛炭的“炭斗”;盛炉灰的“灰器”;取水用的“水勺”等。

日本茶道的用具名目繁多,不但有大小之分,还有“和物”(日本)与唐物(中国)、高丽物(朝鲜)之区别。

日本茶道的礼仪日本茶道发扬并深化了唐宋时"茶宴"、"斗茶"之文化涵养精神,形成了具浓郁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示了有中国传统美德的深层内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响。

按照茶道传统,宾客应邀入茶室时,由主人跪坐门前表示欢迎,从推门、跪坐、鞠躬,以至寒喧都有规定礼仪。

参加茶事的客人根据身份的不同,所坐的位置也不同。

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
茶入(茶罐):盛浓茶粉的小罐。
茶事中要点两种茶:浓茶与薄茶,前 者浓稠如粥,后者浓度近似咖啡,其 中浓茶是茶事的关键。 放“薄茶”的茶壶称为“薄茶器”,也由于形 状不同名称各异。材质有竹、木、漆器、 瓷器、金属等,多为漆器。 放“浓茶”的一种陶瓷小壶由 于形状不同,有很多名目, 如“肩冲”、“清壶”、“茄型壶”、 “文琳壶”、“海壶”等。
茶 器 ( ち ゃ き )
煮水:风炉釜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 热水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 具 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 状所制成。
茶事中使用的茶道具经过400多年的演化,种类极其繁多,其中最 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的,也是最多在游戏中出现的,主要有:凉炉、 茶杯、茶釜、茶入和茶碗。
水指,在茶道中,是盛放干净的水的器皿,叫水指。 茶道中的礼节,在泡茶时是不能中途站起来去取水,所 以在茶桌上要有一个盛水的器皿,加水就从水指中取。 还有水指是铜制作的,因为铜有杀菌功效,所以以前日 本茶道里要把水放在水指里净化。 那么到今天,水指因为做工精致,铜色唯美,很有茶友 就藏之或盛放其它物件都可以。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 入)取茶的用具。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 来取出釜中的热水。
茶碗,这是茶道具中品种最多、价值最高、 最为考究的一种,甚至被作为所有茶道具的 代称。茶碗是陶制的,因此直接体现了日本 陶器工艺的最高成就,非常著名的"乐窑"、" 织部窑"、"志野窑"出产的茶碗,就是在名茶 人的直接指导下,由能工巧匠生产出来的极 品和物茶碗。
根据历史的有效记载,我们 所知晓的日本茶道文化,是 由当时日本的遣唐使,将中 国唐代的饮茶习惯带回日本 的,其中包括了茶道文化和 糕饼技艺,都深深的受到日 本贵族阶层的喜爱,所以和 果子有许多风雅的名字,像 是“朝露”、“月玲子”、 “锦玉羹”等,就是由日本 的皇戚贵族从和歌中取材命 名的。

纯正日本风格及物茶陶——志野陶

纯正日本风格及物茶陶——志野陶

纯正日本风格及物茶陶——志野陶桃山时代的志野陶历来最为人喜爱,白釉完全以长石为原料,厚而温润,釉面上随意地显现红色的“火色”和橘皮状的“棕眼”。

志野陶包含着的是纯日本式的创意,清纯而温柔,与中国、朝鲜白瓷的孤高冷漠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人形容志野陶纯白的长石釉像富士山的积雪,充满着一种洁净感,是日本陶瓷的象征,蕴含着日本民族固有的性格。

志野陶也是美浓陶工在古田织部的指导下生产的和物茶陶,也可以说是织部烧里的一个类型。

志野陶的胎土是专用一种被称作为“艾土”的原料,白中透青,质地极柔软,因而产量一直不太多。

桃山初期较早的一些志野陶皆纯白无纹,即所谓“无地志野”,“白天目”的称呼也从此而来。

天正末期至文禄、庆长时期,出现了在胎土上用天然氧化铁原料描绘图案再施长石釉(这种形式,我国称作“釉下彩”,日本称作“下绘”)的“绘志野”,并由此发展出红志野、鼠志野等品种。

志野陶中当以绘志野最为有名。

绘志野潇洒奔放,却又不失温和的品格。

收藏于三井文库铭“卯花墙”的绘志野茶碗(图1)是志野三大名茶碗中的第一名碗,被定为日本的国宝。

其他两件分别是根津美术馆收藏的重要美术品“山の端”和五岛美术馆收藏的重要文化财“峰红叶”。

就如黑织部茶碗一样,志野茶碗也都是半筒式造型,此件茶碗也不例外。

碗高9.6厘米,口径11.7厘米,底径6.3厘米,深腹筒形,近口沿处有一圈形似三角形的凹槽,应为辘轳拉坯时形成,口部微敞,口沿敦厚,器身外底部横向刀削成平底,形成一种力度感。

圈足低矮,底足及缩釉处露出赤色的窑红。

器身外壁以铁釉画上几笔横竖交叉的毫无修饰的粗线条。

粗糙的胎质,釉面上随意显现的“火色”和橘皮状的“棕眼”,釉下若隐若现的极其简单的纹样,这样一些看似应为缺陷的特征组合在一起,却能相映成辉,为那些豪放的武士出身的茶人们造就了一件绝世无双的茶器。

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铭“振袖”的绘志野茶碗(图2)也是一件名品。

高8.2厘米,口沿13.1厘米,底径6.6厘米。

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常滑烧

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常滑烧

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常滑烧常滑烧产地历史常滑烧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起源于平安末期。

这里自古就以烧制大瓶子、大坛子等日用杂货而闻名。

桃山时代开始生产茶道用具。

到了江户时代,人们巧妙地利用当地陶土含铁量多的特点烧制出了朱泥烧、白泥烧、火色烧等陶制品,奠定了现代陶制品的基础。

如果你没听说过“常滑烧”,那你也一定知道招财猫。

以烧造陶瓷用品出名的常滑市同样也是招财猫的故乡。

从机场高速下来,老远就看见巨大的招财猫在招手示意。

常滑甚至还有条招财猫大街,两边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招财猫摆设。

定义:常滑的“常”是地面的意思,“滑”是滑溜,从古时候开始,粘土层就常常露出常滑的地面,使常滑的地表光滑,所以取名常滑。

特征:常滑烧是日本六古窑中最古且规模最大的窑,据说在镰仓室町的极盛时代有约3000个窑。

常滑的朱泥是含有丰富铁份的陶土,颗粒微细,烧前只磨素材,不上釉,烧后进行抛磨,表面呈现光滑,有亮度。

常滑的茶壶:常滑烧的茶壶因为使用的是含有丰富酸化铁的泥土,所以能中和茶中的丹宁成分,吸收不必要的涩味,泡出的茶保持了原有的色、香、味,喝起来清香回味,甜润可口。

充分发挥陶土丰富优质的特性,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陶制品,其中利用粘土中的铁分烧制出的红色的朱泥,作为常滑烧的代表作而闻名天下。

褐色粘土是指深海中生物碎屑含量少于30%的极细粘土。

因它的颜色呈红棕色,故称红色粘土或褐色粘土。

褐色粘土是指深海中生物碎屑含量少于30%的极细粘土。

因它的颜色呈红棕色,故称红色粘土或褐色粘土。

褐色粘土在海洋中所占面积为38%。

褐色粘土中非生物组分超过70%,非生物组分中以陆源的粘土矿物、石英、云母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自生矿物、火山碎屑物和宇宙尘等。

褐色粘土的沉积速率很低,大约每千年仅沉积1—2毫米厚。

在褐色粘土中常形成锰结核和多金属软泥。

制作方法先将陶土用转盘、模子或用手制出形後,用常滑烧所特有的磨削法进行磨削,再经加饰,上釉等工序後烧制而成。

日本人间国宝3代山田常山制作其中,在烧釉时加盐的一种所谓「盐烧」制法,可称得上是只有位于近海的常滑才能做到。

何谓天目台?(东京国立博物馆天目台藏品)

何谓天目台?(东京国立博物馆天目台藏品)

何谓天目台?(东京国立博物馆天目台藏品)在日本茶道中,天目茶碗对应一个茶道具——天目台。

天目台,即是用以放置天目茶碗的盏托。

以日本茶道主流里千家来说,“四个传”以上的密传点前方式会使用天目茶碗点茶,而且一定是放在天目台上使用。

所谓的密传,是以传授的方式教学,点茶的方式不记录于书本、也不可以录影等。

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品日本天目台皆为木制漆器盏托,与南宋审安老人于《茶具图赞》中所绘盏托的制式相同。

在传世的宋代茶画中,也频繁出现相同制式的盏托。

审安老人将盏托称之为“漆雕秘阁”,赞之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吾斯之未能信。

以其弭执热之患,无坳堂之覆,故宜辅以宝文,而亲近君子。

北宋至元墓壁画中的盏托左至右上至下:1)陕西韩城、2)河北宣化八里村张匡正墓、3)北京石景山赵励墓、4)河北宣化八里村遼5号墓、5)山西汾阳王立伏墓、6)河北宣化八里村张世卿墓、7)河南登封李守贵墓、8)元冯道真墓盏托是宋代茶盏的必有附件,其样式极为多样,且材质也极为丰富,有瓷质、漆器、金制、银制等。

然天目茶碗(建盏)的盛产地建窑并无生产瓷质盏托,宋代瓷质盏托多见于定窑的白瓷托盏、湖田窑的影青托盏、耀州窑的青釉盏托。

传世瓷魁汝窑亦有一件盏托,藏于英国戴维德基金会,编号为001。

《梦粱录》记杭州一般茶肆中“用瓷盏、漆托供卖”茶饮,表明漆器盏托在宋代甚为流行。

然而流传至今日的日本天目台却多为明代的,极个别的才是宋代的。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宋代的茶盏制式事实上在明代已随点茶法一同消亡了,为何日本的天目台却多为明代的呢?东京国立博物馆天目台藏品屈轮轮花天目台南宋高6.6cm 径8.4cm 底7.9cm(灰被天目)天目台明代龙存星天目台明代高9.5cm 口径6.4cm牡丹堆朱天目台明代高8.6cm 径16.3cm雲龙填漆托(天目台)清代乾隆年间高10.2cm 口径9.5cm 底10cm。

日本抹茶道的茶具介绍

日本抹茶道的茶具介绍

日本抹茶道的茶具介绍抹茶道是日本茶道文化的主流,抹茶道是由中国宋时期的点茶法传入。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抹茶道的茶具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抹茶道的茶具介绍日本的文化带着一种令人顿然间肃然起敬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从茶具就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

茶道中成套的茶具包括陶碗、茶筅和茶杓。

茶筅,是将竹切成细刷状而制成,形如喇叭状,用以调搅粉末茶。

在日本也称为茶荃。

按照日本传统,茶筅需纯手工制作,这也体现了日本对于抹茶的敬重。

茶入,盛浓粉末的小罐。

在中国叫茶仓或茶罐。

在日本,茶入分为“唐物”和“和物”。

日本战国时期只使用从中国进口的“唐物”茶入,非常珍贵。

拥有一定级别的茶入,也是武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茶入根据形状不同可以分为肩冲、茄子、海壶、文琳等。

茶碗,饮用茶的器皿,有各种形状和颜色。

品茶人对茶碗的使用很重视,有“唐津烧”、“萨摩烧”、“响马少”、“仁清烧”,尤其对“乐烧”特别重视。

“乐烧”是由千利休倡议,完全用手工制作的茶碗,并由其本人亲自定型。

茶杓,在日本茶道中也作茶匙。

茶杓一般来说长度在18厘米左右,主要质地有金属、象牙、漆片龟片和竹子,现在多为竹子。

茶杓的节在上端称“行”、无节为“真”、节在中间段为“草”。

柄杓,竹制的取水用具,在中段多有竹节,用来取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利用柄杓舀水调节釜的热水温度,或用来清洗茶碗。

日本抹茶道的起源日本的《类聚名物考》中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说法。

在此之前的镰仓时代,荣西法师把宋代的禅宗和饮茶习俗带入日本。

那时的饮茶方式,正是现代“抹茶”的雏形:将干燥的茶叶磨成极细的粉,加入热水,以茶筅快速搅动起泡沫。

不过这种茶,在宋代被称为“末茶”。

说来有趣,最早使末茶在日本风靡的原因倒不是品茶本身,而是宋代的“斗茶”游戏。

斗茶是宋代风靡的一种游戏,是以竞赛的形式品评茶质优劣的一种风俗,以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度、盏的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没有水痕来衡量效果。

茶杯的历史

茶杯的历史

茶杯的历史杯盏的历史瓷杯,日用器皿,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或饮茶。

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

有平底、圈足或高足。

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见于新石器时代。

无论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是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见有陶制杯的存在。

这一时期杯型最为奇特多样:带耳的有单耳或双耳杯;带足的多为锥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

战国至汉代出现了原始青瓷杯,其中汉代的椭圆形、浅腹、长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

隋代杯多是直口、饼底的青釉小杯。

唐代的三彩釉陶杯和纹胎陶杯最有特色,当时还流行盘与数只小杯组合成套的饮具。

宋元时期的杯多直口、浅腹、圈足或高足,高足底为喇叭状。

宋杯多以釉色取胜,如龙泉窑及官、哥、汝、均各窑。

其中磁州窑釉下黑彩装饰颇为鲜明。

元杯胎骨厚重,杯内心常印有小花草为饰,明清时其制杯最为精致,其胎轻薄,其釉温润,其彩艳丽,其型多样。

明代有著名的永乐压手杯、成化斗彩高足杯、鸡缸杯等,中早期多见高足杯。

清代杯多直口、深腹、腹部有把或无把,还有带盖或无盖的分别,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种单色釉。

瓷盏,饮茶用具。

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较饭碗小,较酒杯大。

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所见实物器形为直口直腹壁,饼状平底足,施青釉,开细碎纹片。

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

唐代及五代时期的茶盏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最富盛名。

唐时茶盏又称“瓯”,陆羽《茶经》中说:“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而已”,由此可见越窑盏的大致形态。

越窑盏多配有盏托,其托常常设计成荷叶卷边状,上托莲瓣状茶盏,颇为精巧动人。

越窑盏胎质细腻,釉层均匀,釉色青绿,被陆羽称为上品是理所当然的。

邢窑盏以"白如雪"而闻名,且"天下无贵贱而通用之",由此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唐时南北茶盏均以敞口,斜直腹壁、玉壁底足为常见器型。

宋代斗茶之风大盛,因便于观察茶沫白色的缘故,所以特别崇尚建窑和永和窑的黑釉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茶道器皿的基本介绍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煮水
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室
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

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茶道具。

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茶会才能举行。

首先,茶会是人们的聚会。

人们一边品茗,一边开诚布公
地把自己的心声透露出来,以求心境的统一。

对谈的感觉往往决定
茶会的成败与否。

再则,茶会十分讲究搭配。

主人与客人通过茶道
用具与茶具的合理搭配,将自己置身于协调的茶室空间之中。

最后,茶道的具体礼法。

主人接客时娴熟、麻利的动作往往使茶会的兴趣
达到高潮。

每一份茶都包含着主人的心意。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者只称席。

茶室内设壁龛、地炉。

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

一般说来客人
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边称为顺手席。

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边
称为逆手席。

客人经茶室特有的小出口进入茶室,传说这种小出口
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户设计的。

主人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

为了使茶会获得成功,茶道的礼法表演至关重要。


是茶道礼法将喝茶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习惯艺术化,成为茶道。


法分三种即炭礼法、浓茶礼法、淡茶礼法。

礼法的不同主要基于地
炉(室内)与茶炉(室外)以及有无搁板决定程序的不同。

表面上看起
来既复杂又枯燥无味的操作程序,无论是位置、动作、顺序、工具
均按照科学的安排尽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费。

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称炭礼法。

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与后炭礼法。

炭礼法的程序分为准备
烧炭工具、打扫地炉(或茶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点香。

浓茶是茶道当中最郑重其事的一项仪式。

主要必须穿黑色的带白色纹饰的和服。

礼法进行期间,主人与客人几乎不进行对话。

学习
茶道一般先从学习变通茶和薄茶开始。

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礼法。

除薄茶、浓茶之外,由于流派的不同,有关器具的准备、圆竹刷(搅
和茶叶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绸布的叠法、茶杓的处理、捣茶叶末的方法都不尽相同。

茶道艺术中,器具的艺术欣赏占了很大的比例。

"拜见器具"的说法本身以可以证明这一点。

茶道用器具可分为四类: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内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

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见面的器具即鉴赏物品。

而院内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则是消费品。

通常前者是作为茶具,后者是作为杂器为人使用的。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些器具的种类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龛处悬挂的轴字、轴画、吸烟用具、茶碗。

茶席用具包括装饰壁龛的用具。

有关炭的礼法的用具,茶道礼法用具。

怀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龛装饰器具、挂轴、花瓶。

炭礼法用具包括:釜、茶炉、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礼法用具包括搁板、水碗、茶碗、茶叶罐。

茶器、茶杓、盖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后不要的水的容器。

多为陶器制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圆盒)。

怀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种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装米饭和大酱汤)、碗(饭碗、大酱汤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种陶瓷器小钵,盛脍物用)、八寸(一种约24公分、四方形杉木质的器皿。

用来盛酒肴)、烤物钵(一种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内用具包括草履、圆形座墩、院内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处),用具包括铜锣、水壶、茶巾盆、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日本茶道分几个流派,它们分别以各自的家元(家主)为中心,使自家的传统得以传承。

家元(家主)拥有许多弟子,经过从师从艺阶段,获得家元(家主)发给的证书,凡获取准师范、师范证书的人都接受过茶道的启蒙教育。

今天日本的茶道流派很多,从最古老的拥有400年历史的利休派到近几年才诞生的新流派,都具有各自的特
点。

从茶会的组织法、茶道礼法的规矩看各有千秋。

下面简要介绍
几个流派。

千家流派的始祖是千利休。

千利休的孙子宗旦(亦称千家中兴之祖)隐居时期,千家流派分成了三个系统。

表千家。

始祖为宗旦的三
儿子江岭宗左。

家元(家主)总称"不审庵"。

表千家继承了千利休传
下来的茶室、茶庭,保持了正统的闲寂茶的风格。

里千家,是由宗
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开创的流派。

里千家继承了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

由于今日庵在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个千家,今日
庵则成了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

始祖为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
号称"官休庵"。

该流派是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命名的,薮内流派。

始祖名薮内俭仲。

当年薮内曾同千利休一道从师于武野绍鸥。

薮内
流派的座右铭是"正直清静"、"礼和质朴",善长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远州流派。

始祖名小堀远州。

以书院茶为主。

按照茶道的规矩,必须吃过饭后才能喝浓茶,这样茶有可能更加美味。

正式的茶会在喝浓茶之前,必须吃一顿简单的饭菜,这种饭
菜称怀石餐。

传说怀石餐出自古时候的一个故事。

相传禅院的修行
僧为了忘掉饥饿,便在怀中揣上一块有温气的石头。

怀石餐为素食,所以它不是以浓味佳肴为主的豪华菜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