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通过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教学内容围绕课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周恩来总理的立志故事,学习立志报国的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总理的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教学难点1. 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
2. 培养学生从文中提炼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
2. 学具:学习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周恩来总理的图片和相关事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分享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深入讲解- 教师结合课文,深入讲解周恩来总理的立志过程和爱国精神。
-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如何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5. 互动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6. 巩固练习- 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可包括以下内容:- 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重点词汇:崛起、立志、读书- 周恩来总理的立志故事- 爱国情怀与个人学习的关系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我的读书梦”的短文,联系个人实际,表达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理想。
第22课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掌握多极化格局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学生能够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历程,掌握美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主要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发展状况。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关注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3.教师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相关时事政治,提高历史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发展状况。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特点吗?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4.教师简要介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分析苏联解体、中国加入WTO等重要事件,让学生感受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突破重难点。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理解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结合图表、数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分组讨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形成共识。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讲述作者对中华之崛起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感人,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培养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对中华之崛起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对中华之崛起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爱国情怀。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相关资料:关于中华之崛起的背景知识。
3.录音设备(可选):用于播放课文朗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中华之崛起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例如:“作者为什么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认为‘中华之崛起’是什么意思?”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解释。
;;第22课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第22 课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明确学习方法策略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分析和判断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优劣,并能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合理、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计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身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制定与调整,调动、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设计理念】
中职生很少留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学习过程是否科学。
有些学生很努力学习却收效甚微。
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办法就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长期摸索和培养出来的。
只有坚持不懈地运用正确的方法,不断改进和探索,并根据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最终形成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方法。
学会学习方法既不能心急,也不能一曝十寒,更不能生搬硬套。
对于学习而言,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方法便是最好的。
在学校里,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实际是一个掌握学习策略的问题。
学生是否会使用学习策略,是造成学习成绩差异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帮学生认识和领会学习方法策略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正确学习方法。
难点:帮学生了解和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方法】
教学: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
学法:体验学习法、阅读理解法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22k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ppt课件
总分65~80分,学习方法好。
总分45~60分,学习方法一般。
总分44分以下,学习方法较差。
拓展性训练
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及成因
表现
• 学习无计划 • 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 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 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 不会听课 • 不会阅读 • 抓不住重点和难点 • 理论与实际脱离 • 不善于科学用脑
>> 心海导航 <<
掌握复习的方法 一是抓住重点。 二是掌握多样方法。 三是及时复习。 四是整理、归类知识。
每个人都有 自我完善的内 在力量 !
>> 心海导航 <<
小活动 测一测自己的记忆力吧 听老师公布训练的内容
每个人都有 自我完善的内 在力量 !
>> 心海导航 <<
加强自我监控能力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靠近日常生 活意识的表层的地方,有一种‘过剩能量 储藏箱’,存放着准备使用的能量,就好 像存放在银行里个人账户中的钱一样,在 我们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
你经常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而在 学习上分心?
>>心理体验 <<
说你说我
通过学习方式对照,说说自己平时的学 习习惯有哪些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哪些方 面不利于自己的学习,今后如何改进。
>> 成长工作坊 <<
情境分析
读读吴海的故事。
•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听课时难以集中精力,你认 为哪些因素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 结合吴海的故事,想一想,你在学习的பைடு நூலகம்程中 有没有分心现象?如果没有,把你集中注意力的 诀窍和身边的同学分享;如果有的话,想想你打 算提高自己注意力的具体措施。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一篇描写少年周恩来立下远大志向的故事。
通过周恩来在课堂上的发言,展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理想。
本文语言朴实,情节紧凑,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立志报国的决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叙事性的文章有较好的理解。
但是,对于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爱国情怀和立志报国的理解可能较为模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崛起”“博大”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周恩来少年时的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立志报国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周恩来少年时的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立志报国的决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立志报国的决心。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生字词卡片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周恩来画像,引导学生观看并说出对周总理的印象。
教师总结:周总理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周总理少年时期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的哪件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22课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第22课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课题】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理解学习方法对学习能力的积极意义,在学习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设计思路】通过孙浩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认识学习方法对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
然后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所包含的内容,帮助同学们校正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同时通过各种测试小游戏清楚地认识自己学习的规律、学习的特点,有效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学习方法和策略,校正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难点:不能有效认识自身存在的学习误区,缺乏改正学习方法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方法】教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建议】1.知识内容在学习顺序上有调整,授课时注意调整。
2.教材知识内容和活动环节过多,一节课时间无法改变学生在学习的方法、策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在学习讲解中要进行有选择的处理。
3.学生在课后应该制定一份个人的学习计划,分阶段进行对照检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时间心灵有约师生问候!口号:健康人生进取人生快乐人生欢迎走入心理健康课堂!心灵故事我们先来看一下孙浩同学的故事。
看完请同学们思考回答:孙浩学习认真但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在我们身边是否有这样努力的学生?要想有好的学习效果该怎么做呢?学生讨论后,引出本课的主题,即学习方法和策略。
心海导航一、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有句话说:“成功必有方法,失败必有理由。
”1.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是公平的,但只有有效合理地利用时间,做好计划,并且坚持到底,才会收到成效。
案例: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教书期间,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
他每天晚上10点上床睡觉,早上5点起床,7点出外散步,30年都是如此。
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教案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文言文进行准确、生动的表达,提升沟通交流技巧。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6.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理解“知音”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和人际关系观。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知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知音”的深层含义,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伯牙鼓琴》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讲述了伯牙与钟子期的知己情谊,以及音乐传达的情感深度。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具体描述。通过分析伯牙鼓琴和钟子期的反应,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鼓琴”、“知音”、“方鼓琴而志在太山”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汉语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意境。
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伯牙鼓琴》原文阅读与解析: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理解文章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分析文章结构,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背景,探讨他们之间的知己情谊。
3.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领悟“知音”的内涵。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特征。为了使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本次课程以《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结合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相关内容,深入剖析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全球政治、经济产生的影响。
2.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3.设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形象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模拟联合国会议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直观感受。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发展及其影响。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案例结合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使得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2.创设历史情境,如通过回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阐述其内涵和特征。
2.分析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关键事件及其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了解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内涵;2.掌握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事件;3.认识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4.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文章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通过讲述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背景了解、词语解释、内容分析、思想教育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文插图、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读书?”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教师巡视指导。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总结。
5. 思想教育: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作者:梁启超3. 课文内容概括4. 重点词语解释5. 课文主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熟记重点词语。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短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2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
2.理解文章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
3.了解文章中的成语“播洒”、“积淀”,并能够正确使用。
4.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学习对于国家和个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章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中的内容和感受。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学习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2.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踏实地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启发学生对文中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难点1.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
2.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义,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入话题,如:你们都知道咱们的祖国是一座美好的城市,那么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又能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呢?第二步:学习文章1.讲解文章的内容和背景,解释生字生词的意思。
2.分段阅读,学生自读或朗读。
3.老师对文章进行适当解读,强调关键信息点。
第三步:理解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第四步:表达1.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
第五步:拓展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读书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有何重要性?第六步:归纳总结对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梳理,让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强调了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和学习热情的激发,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思考,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深度,增强对文本的感悟性。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表达自己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22课__西学东渐
第22课西学东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开眼看世界","维新思潮"中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及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认识并分析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以及维新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概念,重要人物的活动;了解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影响,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西学东渐过程中先进人物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所进行的艰苦探索的认识,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和报效社会和祖国的意识与情感。
二、教学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
三、教学难点: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因和西学东渐的思想阻力。
四、教学方法:采用设置情景,设疑解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潜入深,由易到难,采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索中获的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情感.。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本节课学习近代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历程,课题是西学东渐。
本节课内容较多,也很重要,请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我会大面积的提问。
(二)讲授新课1、开眼看世界(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
科学版小学体育一年级《第22课 快速跑:各种方式的追逐跑》说课稿2
科学版小学体育一年级《第22课快速跑:各种方式的追逐跑》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快速跑:各种方式的追逐跑》是小学体育一年级教材中的第22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快速跑的基本技能,学会各种方式的追逐跑,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材通过简单的追逐跑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快速跑的方法,提高跑步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喜欢参与体育活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快速跑技巧掌握不足,动作不够协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快速跑的基本技巧,学会各种方式的追逐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快速跑的基本技巧,各种方式的追逐跑。
2.教学难点:动作的协调性,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教学器材(如接力棒、标志物等),借助校园环境,进行分组练习。
六. 说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技能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快速跑的基本技巧,示范各种方式的追逐跑,让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要领。
3.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游戏环节(10分钟):设计追逐跑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技巧,提高协作能力。
5.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快速跑:各种方式的追逐跑1.基本技巧2.追逐跑方式3.团队协作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快速跑技巧和团队协作方面的进步。
第22课《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说课稿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及其影响、我国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与策略。
2.教学难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我国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与策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其主要推动因素和影响,认识我国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及应对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探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理论性内容的理解难度、课堂讨论的深度和广度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对于理论性内容,我将通过案例分析和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对于课堂讨论,我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以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和网络资源等。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地展示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纪录片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网络资源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这些资源的使用,将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互动方式
2.作业目的:通过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要求:作业需在下一节课前提交,字数约为800字。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2一. 教材分析《礼记二则》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分别是《檀弓上》和《礼运》。
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文章内容主要涉及到古代的礼仪制度、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的礼仪文化,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是对于《礼记》这类深奥的儒家经典,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帮助他们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内涵。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的礼仪制度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了解古代的礼仪制度和文化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了解古代的礼仪制度和文化背景。
2.难点: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内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道理和原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备好相关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古代的礼仪制度和文化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古代礼仪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古代礼仪的兴趣和好奇心。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2课 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生字词学习: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重点和笔记。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
4.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观察活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1. 《读不完的大书》2. 重点内容:课文中的生字词,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 结构框架:使用图表或流程图的形式,展示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学生回家后,再次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作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次在大自然中的观察或体验。
3. 思考作业: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在讨论与分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案
【教材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本课主题是国民大革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以及北伐的胜利进军,教材内容安排线索一目了然,具有很强的历史节奏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如下基本历史史实:中共三大的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国民政府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分析统一战线特点的能力;(2)通过对北伐战争与辛亥革命的比较,概括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以及概括和归纳的能力;(3)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孙中山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选择了国共合作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他一生中又一次伟大的转变。
孙中山为了救国和革命,与时俱进,奋斗一生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2)中共“三大”制定的关于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符合实际国情,对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通过掌握国共合作这一重大史实,体会先辈们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3)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和推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而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标志着国民革命进入高潮。
北伐军的胜利推进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和探索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的完美品质。
【教学要点】1、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2、难点: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1、高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问题加以引导,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掌握的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历史问题。
第22课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第22课
新课导入
学会学习,就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 ,而是没有学 会怎样学习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
心灵故事
读一读 孙浩的故事
• 孙浩学习认真,但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 我们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心海导航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1、做好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2、集中注意力 加强自控力 3、培养记忆力 和学习兴趣 4、学会收集、整理、灵活运用的能力 5、善于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
培养记忆力的方法
1.加强过度学习,以保持较长时间的记忆 2.归纳整理学习材料,以便记忆学习过的内容 3.联系自我追忆,以强化记忆
学习常见的问题:
不会听课 不会阅读
不会做作业 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 • 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对学习特点认识不足 • 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 学习动机缺乏 • 意志薄弱 • 缺乏指导与训练
思考:你对这个故事有何感想?
心理体验
我看见学习较好的王聪上课从 不记笔记,我也开始不做笔记, 结果一段时间下来,成绩不但 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原因:她没有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 学习方法。
提示:学习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要因人而 异,因学科而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课题】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理解学习方法对学习能力的积极意义,在学习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设计思路】
通过孙浩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认识学习方法对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
然后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所包含的内容,帮助同学们校正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同时通过各种测试小游戏清楚地认识自己学习的规律、学习的特点,有效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学习方法和策略,校正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难点:不能有效认识自身存在的学习误区,缺乏改正学习方法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建议】
1.知识内容在学习顺序上有调整,授课时注意调整。
2.教材知识内容和活动环节过多,一节课时间无法改变学生在学习的方法、策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在学习讲解中要进行有选择的处理。
3.学生在课后应该制定一份个人的学习计划,分阶段进行对照检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